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餿水發明者

餿水發明者

發布時間:2021-06-10 07:48:55

① 豆汁發明年代

《燕京風俗錄》記載:「豆汁兒最早是遼國民間的食品,已經有一千餘年的歷史了。」但是豆汁兒是誰發明的,何時興起的,已經無從考證。過去,老北京有很多粉房,專門製作豆制食品。據說,當年的夏天,某個做綠豆粉的作坊磨出來的半成品的豆汁兒,當天沒有用完,可第二天發現已經發酵了,倒掉了實在可惜,於是便取了一勺品嘗看看還能不能食用,沒想到這一嘗覺得酸甜可口,於是就把它煮熟了,又嘗了嘗,味道更佳,於是豆汁兒就這樣發明了。在當時,捨不得浪費的下層老百姓發現這能吃後,就逐漸改善加工方法,從而形成了北京一道很有特色的小食品。不要看其貌不揚,但一直受到北京人的喜愛,原因在於它極富蛋白質、維生素C、粗纖維和糖,並有祛暑、清熱、溫陽、健脾、開胃、去毒、除燥等功效。
豆汁兒的製作方法是:將綠豆用涼水浸泡十幾小時,加水磨成稀糊,在稀糊內加入漿水,並逐次加入不少於八倍於漿水的涼水過濾; 把過濾出的粉漿倒入缸內,經一夜沉澱,最上一層灰綠色、質地較濃的即是生豆汁;撇去它上面一層的浮沫和漿水,把生豆汁舀出沉澱 沙鍋內放入涼水,用旺火燒沸後倒入生豆汁,待豆汁被煮漲得溢出鍋外時,改用微火保溫即可食用。早年間,豆汁兒房都是用純綠豆做豆汁兒,豆汁兒分為三種味兒:當天做成的是甜味兒;兩天的是酸甜味兒;三天的就是酸味兒了。
喝豆汁之妙,首先在於酸。這種酸,不同於醋酸,也不同於杏酸,更不是青梅和楊梅的酸,而是一種餿腐發酵的怪酸。其次是辣。喝豆汁兒沒有空著嘴喝的,都要就著鹹菜。這鹹菜也有講究,要用大腌蘿卜切成極細的絲,再澆上辣椒油,又香又辣,辣得人舌尖兒發麻,越辣才越能喝。最後是燙,越燙味兒越濃,燙得只能小口吸溜兒,不能大口猛灌。這樣喝,才是最正宗的喝法兒。
早年北京內城賣豆汁兒的遍地皆是,而南城僅「豆汁王」一處售賣。這「豆汁王」設於天橋西南隅魁華戲園前,有數十年之久,其布帷寫有名號,攤上的傢具非常講究,鹹菜味佳,贏得了很多主顧,與當時天橋的「烤肉王」和「王八茶館」並稱為「三王」。上世紀30年代初,豆汁兒店鋪興起了四大家:琉璃廠的「豆汁兒張」,天橋的「舒記豆汁兒」,東安市場的「豆汁兒徐」和「豆汁兒何」。這四家中以「豆汁兒張」的味道純正,酸中帶甜,豆汁兒味正、火候好,小菜品種多,做買賣和氣,其暴腌苤藍加辣椒油更為一絕。今天,北京的崇文門外瓷器口、花市、虎坊橋一帶還有幾家豆汁兒鋪,一排坐北朝南的新房窗明幾凈,算不上墨寶的仿宋體招牌倒也爽眼,只不過原來的舊家什換成了塑料餐桌,熬豆汁兒的煤火換成了煤氣,盛豆汁兒的大碗沒了青花瓷……不禁讓老北京人懷舊。

② 餿水做法

餿水料又稱食品廢棄物,是可食用物,於烹煮前食材物料處理所剩或食用後所剩之統稱。[3][4] 由於「廢棄物」的定義不一,許多國際組織、政府機關、專業機構對食品廢棄物都有各自的定義。[5]

廚余又可分為:

生廚余:烹煮前食材物料處理所剩之物。(菜葉、果皮等均屬) 熟廚余:經烹煮食用所剩之物。(剩葉、飯、骨、湯水等均屬) 目錄 [隱藏] 1 來源 2 處理方法 2.1 分解堆肥 2.2 發電 2.3 其他 3 相關 4 參考文獻 來源[編輯] 根據環境保護署的資料,香港每天產生約三千多噸的廚餘量,約占都市固體廢物量三分之一。

餿水又稱潲水,比較通用的說法是「泔水」,是餐飲行業將顧客吃剩的飯菜和湯水收集到一起得到的垃圾,八十年代中期以前的農村甚至部分城鎮家庭也有自己儲存潲水的習慣。通常用來喂豬

③ 古代片里的餿水是什麼啊

剩飯剩菜混合體

④ 餿水是什麼

農村喂豬的,人吃飯後剩下不能在食用的東西被倒進一個有水容器裡面,時間久一點就會變質,這就是餿水。以前有,以後也會有。

⑤ 酸奶是誰發明的

酸奶是一種營養豐富、易於消化的飲料。源於保加利亞。很久以前,以游牧專為主的色雷斯人常常背著灌屬滿羊奶的皮囊隨畜群在大草原上游盪。由於氣溫、體溫的作用及其它原因,皮囊中的奶常變餿而呈渣狀,少量這樣的奶倒入煮過的奶中,煮過的奶很快亦變酸。這即是最早的酸奶。色雷斯人很喜歡喝這種奶,於是不斷尋求更簡便、效果更佳的製作酸奶的方法。
20世紀初,俄國科學家伊·緬奇尼科夫在研究人類長壽問題時,到保加利亞去作調查,發現每千名死者中有4名是百歲以上去世的,這些高齡人生前都愛喝酸奶。他斷定喝酸奶是使人長壽的一個重要原因。後經研究,又發現了一種能有效地消滅大腸內的腐敗細菌的桿菌,並命名為「保加利亞乳酸桿菌」。

伊·緬奇尼科夫酸奶的研究成果使西班牙商人伊薩克·卡拉索受到啟發,開始了酸奶生產。最初他把酸奶當作葯品在葯房銷售,但生意並不理想。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伊薩克·卡拉索在美國建立了一家酸奶廠,並大作廣告,不久便使酸奶風靡世界。
希望能幫到你
如果你還滿意請隨手給個採納

⑥ 餿水的餿是什麼偏旁

餿部首:飠
釋義:

食物因變質而發出酸臭味:~飯。~味。

⑦ 酸奶是誰發明的

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以前,居住在安納托利亞高原(現也稱土耳其高原)的古代游牧民族就已經製作和飲用酸奶了。最初的酸奶可能起源於偶然的機會。那時羊奶存放時經常會變質,這是由於細菌污染了羊奶所致,但是有一次空氣中酸奶的酵母菌偶爾進入羊奶,使羊奶發生了變化,變得更為酸甜適口了。這就是最早的酸奶。牧人發現這種酸奶很好喝。為了能繼續得到酸奶,便把它接種到煮開後冷卻的新鮮羊奶中,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發酵,便獲得了新的酸奶。

公元前2000多年前,在希臘東北部和保加利亞地區生息的古代色雷斯人也掌握了酸奶的製作技術。他們最初使用的也是羊奶。後來,酸奶技術被古希臘人傳到了歐洲的其它地方。

20世紀初,俄國科學家埃黎耶·埃黎赫·梅契尼可夫在研究保加利亞人為什麼長壽者較多的現象時,調查發現這些長壽者都愛喝酸奶。他還分離發現了酸奶的酵母菌,命名為「保加利亞乳酸桿菌」。緬奇尼科夫的研究成果使西班牙商人薩克·卡拉索很愛,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建立酸奶製造廠,把酸奶作為一種具有葯物作用的 「長壽飲料」放在葯房銷售,但銷路平平。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卡拉索來到美國又建了一座酸奶廠,這次他不再在葯店銷售了,而是打入了咖啡館、冷飲店,並大作廣告,很快酸奶就在美國鮮果酸奶打開了銷路,並迅速風靡了世界。

1969年,日本又發明了酸奶粉。[1]飲用時只需加入適量的水,攪拌均勻,即可得到美味酸奶。
簡便的酸奶製作方法:將牛奶燒開,倒入洗凈不帶油漬的容器內,加糖。待牛奶放至溫熱時,將一小盒原味酸奶倒入攪勻,蓋上容器蓋,放置六小時左右就做成了。酸奶做成後放入冰箱冷藏室內,吃起來效果更好,同時酸奶不至於越變越酸。

⑧ 餿水什麼意思

餿水又稱潲水,比較通用的說法是「泔水」,是餐飲行業將顧客吃剩的飯菜和湯水收集到一起得到的垃圾,八十年代中期以前的農村甚至部分城鎮家庭也有自己儲存潲水的習慣。通常用來喂豬。

⑨ 回收餿水的文章怎麼寫謝謝

食品生產過程中的原材料、食品機械、包裝材料、生產工藝、運輸環節、銷售環境都會食品帶來污染,影響食品安全。我國食品問題並不少見,然而始終治標不治本。台灣近年來,食品安全也不讓人省心,但是他們的全民行動令人稱贊。
台灣食品安全大事件頻繁曝出,民眾對此深惡痛絕,相關企業和個人也受到了法律的嚴懲。然後,針對國內食品安全問題,除「三鹿奶粉」事件影響較大,處理較徹底外,其他食品安全出事企業往往都是在事件發生後,澄清、銷毀、拒絕再使用等手段避風頭,過後又毫無影響的出現在大眾面前。近日,台灣「餿水油案」一審宣判:強冠公司被罰5000萬元新台幣,董事長葉文祥和副總戴啟川被處有期徒刑20年;煉制餿水油的郭烈成被處有期徒刑12年,罰金5萬元;員工施閔毓被判處有期徒刑8年。當這起震動全台的食品安全事件落下帷幕時,由此引發的警示和思考遠未結束。
盡管葉文祥多次聲淚俱下地說「被副總戴啟川蒙蔽」,但依然難逃法律追究,而且所受處罰比煉制者更重。這是因為強冠公司面對的是消費者,即使上當受騙、主觀無知,但是對食品質量安全的責任不能豁免。食品安全鏈條從田間到餐桌各環節,生產商、供應商應該對上把關、對下負責,而且離消費者越近,責任越大。近年來,大陸發生的一些食品安全事件,處罰的重點大多放在源頭企業。例如,福喜事件涉及的十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都以受害者的身份哭天喊地、推卸責任;事後,並未受到傷筋動骨的處罰,店照樣開、商品照樣賣。如此,這些使用者如何有意願花費成本,承擔起應有的責任?食品安全不能搞首負責任,只追究源頭責任,而應該全鏈條追責。如果不能強力震懾原料使用者,那麼結果必然是各環節均把責任推卸給上一級,造成潛規則橫行、劣幣驅趕良幣。
「餿水油案」對責任的追究沒有放過監管者,事發地的屏東縣5位局長下台,台灣「衛生福利部部長」邱文達請辭。從2010年起,屏東衛生局連續接到舉報,每次也前往現場查看,並對郭烈成進行了數次罰款,但均未能發現問題的關鍵,以致於從舉報到立案耗費4年之久。近年來,大陸發生的一些食品安全事件,監管者不作為常常廣受批評,相關人員也被追責。面對強大的輿論和責任壓力,一些監管者非但沒有知恥而後勇,反而變得膽小慎微,變得害怕出事,尤其怕出被社會廣泛關注的事件。
時至今日,單純的批評於事無補,而應思考為何「貓」不願、不敢、不能抓「耗子」。要想改變現狀,必須保證監管者執法的獨立性,保持監管者的價值立場與消費者相一致、責任與權力相平衡,充分調動監管者積極性,嚴格防範官本位主義。否則,食品安全辦公室就會淪落成食品安撫辦公室。
食品安全另一個困境是發現問題難。違法分子的臉上不會寫著「壞人」二字。食品安全事件具有很強的隱蔽性,依靠「蜻蜓點水式」的日常巡查,發現問題的概率極低。非近觀者難以知曉幕後的黑暗。台灣「餿水油案」最終能夠被立案偵查,得益於一位屏東縣老農持續不斷地舉報。他自行搜證,鍥而不舍地將事件追到水落石出。在市場調節與政府監管「雙失靈」的情況下,防止食品安全問題必須尋找第三方力量。目前,我國舉報人更願意向媒體爆料,而不是向執法機構舉報。原因在於媒體曝光見效快,很少被「和諧」掉。要形成質量安全社會共治格局,必須建立重獎舉報制度,從對違法企業罰沒中拿出一定比例獎勵舉報人,這樣才能大力鼓勵行業內部人員、競爭對手、獨立調查人、社會團體和消費者等揭開黑暗。「刁民」王海們即使出於私利,但因對凈化質量安全環境有好處,應該被正名。有利於社會公平正義的「告密者」,應該獲得廣泛贊譽。
質量安全是一個全球性問題,唯有企業、監管者和消費者形成良性互動,才能防患於未然。

⑩ 貯藏食品新技術的發明者是誰

1804年初夏的一天,阿佩爾因麵粉緊缺無法制點心,便將已煮沸的果汁放入瓶版中,加軟木塞後放置了起權來。沒想到麵粉到貨竟在一個月後。當阿佩爾沮喪地打開果汁瓶時,他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居然沒有聞到預料中的餿味,而是有一股果香冒了出來,原來,果汁沒有變壞。阿佩爾興奮極了,他決定再試一次。阿佩爾將肉裝進瓶里,放到蒸鍋中蒸了2小時之後取出來,又趁熱將軟木塞塞緊、瓶口用蠟封好。這回,瓶中的食物被成功地儲存了兩個月之久。

二戰時的罐頭海報阿佩爾在興奮之餘向法國政府報告了他的「密封容器貯藏食品新技術」。法國政府如法炮製,並帶到海上去考驗。幾個月後的鑒定結果表明這是一項非常成功的食品保存技術。很快,這種罐頭被大量生產出來,並且阿佩爾的罐裝食品技術也從法國傳到了歐洲各國。

閱讀全文

與餿水發明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