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價值的共同創造

價值的共同創造

發布時間:2021-06-10 05:48:52

① 什麼是價值的創造者和分配者

從商來業進化論和企業仿生學的源角度看,這個問題還漏掉了一個角色就是價值的生產者。價值的生產者,創造者和分配者是三個不同的概念。在人類商業機體的系統中,每一個獨立的個體的人和某些未足夠進化的組織都是價值的生產者,他們在生存的需求下參與勞動交換需求。而由這些生產者進化出來的高級組織承擔著不同程度上的指導性工作,即扮演創造者的角色。創造者的更高級進化形式是組織體系中出現的中樞神經系統,他們扮演者分配者的角色,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擔著更高級的創造者任務。通俗來講:所有將沒有價值的事物轉變成有價值的事物的人或者將A價值轉換為B價值的人都是價值創造者。而擁有這些有價值事物的人就是價值的分配者。

② 提出生產要素共同創造價值的觀點的

基本觀點
要素價值論的最基本的觀點是土地、資本、勞動三種生產要素共同創造價值,現在還有人提出企業家作為第四大生產要素,把前三種生產要素結合起來共同創造價值。他們提倡按貢獻分配,他們認為,資本、土地也要參與分配正是因為它們也參與了價值的創造。要素價值論把使用價值的生產和價值的生產、價值的形成過程和價值的增殖過程混為一談。

理論研究
馬克思價值論是勞動價值論與要素價值論的混亂體

1、實際上馬克思一再強調「『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價值」這個觀點,就已經包含著要素價值論的成份

在這個觀點中,「物品的價值不是它的個別價值,而是它的社會價值」。他詳細說明了這個道理:「...現在假定有一個資本家由於採用新的生產方法使勞動生產率提高一倍...因此,每件在這種生產率提高的特殊條件下生產出來的商品的個別價值低於它的社會價值,就是說,這個商品所花費的勞動,少於在社會平均條件下生產的大宗物品所花費的勞動。...但是物品的價值不是它的個別價值,而是它的社會價值,但它的社會價值不是由它在個別場合所花費的勞動時間,而是由它平均耗費的勞動時間來決定的。」這段話已經充分表明馬克思的要素價值論觀點了。因為資本家採用先進機器使其產品個別價值低於社會價值---這是先進機器的「功勞」;但按馬克思的觀點,產品的真正價值並不是個別價值,而是這種社會價值。因此這就等於說:機器為資本家創造了更大的價值。比如象馬克思以上所說的事例:機器使生產率提高,使單位成本產量從12件提高到24件,但每件產品的社會價值沒有變(雖然馬克思知道這個社會價值會略有變低,但並不構成實質性變化);於是24件產品所具有的總價值明顯增大了。如果馬克思承認這一點,即承認在相同成本耗費的條件下,產量變大其總價值量也隨著變大,那麼他的要素價值論傾向就毫無疑問了。

2、而在另外的地方馬克思則強調社會價值回歸個別價值的「規律」

他說:「隨著機器在同一生產部門內普遍應用,機器產品的社會價值就降低到它的個別價值的水平。於是下述規律就得到了證實,按照這個規律,剩餘價值不是來源於資本家用機器所代替的勞動力,恰恰相反,是來源於資本家雇來使用機器的勞動力」。在這里,馬克思的觀點十分明顯,即只有個別價值才是體現「規律」的真正價值決定,這個規律是什麼規律,就是價值規律與勞動價值論規律。---如果產品的社會價值大於它的個別價值,那麼大於個別價值的部分並不能用勞動價值論來說明,這部分只能用機器的作用來說明;因此馬克思特別強調:只有「隨著機器在同一生產部門內普遍應用,機器產品的社會價值就降低到它的個別價值的水平」而使社會價值高於個別價值的這部分被壓縮掉,勞動價值論才能得到體現。個別價值是物品所實際凝結著的代價耗費,特別是凝結著人類勞動的實際耗費。因此,按勞動價值論,只有個別價值才符合要求。而偏離了這個個別價值的所有社會價值,它所包含的名義價值量不是大於,就是小於實際耗費量(也就是個別價值量)。這種社會價值又如何能夠符合勞動價值論要求呢?比如現在電視機的價值是1000元,它能夠在市場上賣出1000元價格;這是電視機的「社會價值」。那麼如果我白揀得(或者偷竊得到。反正意思是說不用耗費什麼勞動代價)一台電視機,那麼這台機器的價值也是1000元了。這如何符合勞動價值論呢?這也正是人們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質疑最多的問題。比如,陳年老酒,它所實際耗費的成本不太大,但只是因為存放時間長(比如幾十年、幾百年),它的價格就很貴。即它的個別價值低,但它的社會價值很高。按馬克思「社會價值決定論」,則難以符合勞動價值論。

3、在微觀性的價值現象里,馬克思存在著要素價值論的思想

什麼是微觀性的價值現象呢?就是針對單一個生產者,和單一個產品的價值問題。每一個產品都包含著個別價值與社會價值,都存在著這兩者的關系與矛盾。在單一個產品里,馬克思要堅持「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下的「社會價值」。這樣,在馬克思看來,一個產品的「真正價值」就不是它所實際凝結著的勞動耗費,而是與它的實際耗費沒有多大關系的社會價值。十分顯然,這給「機器創造價值」的要素價值論的活動創造了廣闊的舞台。而在宏觀性的價值現象里,馬克思則存在著勞動價值論思想。什麼是宏觀性的價值現象呢?就是社會總體價值現象,這種社會總體價值量是由社會總體勞動耗費決定的。因此馬克思一貫強調總價格符合總價值,認為這是價值規律、勞動價值論表現所必須具有的前提條件。馬克思如何從微觀要素價值論走向宏觀勞動價值論呢?在微觀要素價值論里,馬克思承認24件產品所包含的價值大於12件產品所包含的價值,即承認先進機器所創造的一筆超額利潤也屬於正常的價值決定所包含的價值量。但是他也不忘指出這筆超額利潤會因為先進機器普及使用形成更大市場競爭而縮小,直至消失;並且認為只有這樣才符合「規律」。所以馬克思是通過「先進機器普及使用形成更大市場競爭」而實現從微觀要素價值論走向宏觀勞動價值論的。

總之,超額利潤消失是微觀要素價值論走向宏觀勞動價值論的必要環節。所以馬克思微觀要素價值論的關鍵指標是承認超額利潤的合理存在(即符合馬克思「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價值思想的存在),而先進機器等生產要素是獲得超額利潤的根本決定因素。馬克思說:「如果採用新方法的資本家按這個物品的社會價值1先令出售,那麼他的物品的售價就超出它的個別價值3便士,這樣,他就實現了3便士的超額剩餘價值」。可見,在「物品的價值不是它的個別價值,而是它的社會價值」思想下,馬克思是認可超額利潤作為價值決定下的合理利潤存在的;可是這筆超額利潤並不能由勞動價值論得到解釋。而馬克思宏觀勞動價值論的關鍵指標正相反,是否認超額利潤的合理存在,只承認它暫時的、不符合規律的存在。因為在「機器產品的社會價值就降低到它的個別價值的水平」思想下,人們很容易發現馬克思是將勞動價值論認為是沒有超額利潤存在的一個理論。歸根到底,超額利潤是先進機器等生產要素發揮作用的一個積極的結果與基本動力。因此人們才可以將它看成衡量馬克思在要素價值論與勞動價值論之間搖擺不定的關鍵。[1]

③ 為什麼說「勞動、資本、土地共同創造了商品價值,因而共同要求參與價值的分配」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創造價值的只能是勞動

④ 勞動和資本共同創造價值對嗎

從亞當斯密到卡爾馬抄克思雖然襲他們的觀點有很多的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就是勞動創造價值,而且價值也只能由勞動創造,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的基礎也是這個,剩餘價值中強調說,在資本的增值不可能是由生產資料也就是資本創造的也就是只能由勞動者創造的,結論也就是資本家剝削勞動者的剩餘價值,但我想問一下難道資本不能在它與勞動力的結合過程中創造價值嗎??也就是產生1+1》2的效果嗎??、

⑤ 形容客戶與公司共同快速成長,創造價值的成語或者四字短語有哪些

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⑥ 簡述共創價值與共享價值的關系

共創價值是價值創造的最佳方式,共創價值也是共享價值的前提。從共同專創造到共同分享是價屬值最大化的必由之路。要使價值創造成為一個持續的過程,就要與其他價值創造者分享價值成果。只有這樣,他們才會以更大的熱情和精力投入下一輪的價值創造之中。從共創到共享,再共創到再共享……,只有如此循環往復,我們才能實現價值最大化,才能與客戶、股東、員工和社會等共享與世界同步的信息文明。了解更多服務優惠點擊下方的「官方網址」。客服324為你解答。

⑦ 共同創造體驗的價值觀點產生於什麼階段

共同創造條件城關區人民階級這把應該是屬於那個叫什麼老公姐姐。

⑧ 求問價值創造與價值分配是什麼關系

這是共生關系。沒有價值創造,就沒有價值分配;
同樣,價值分配高低,取決於價值創造的多少。

⑨ 如何有效開發市場與用戶共同創造更大的價值

這個就要看你個人能力,看你的眼光有沒有遠見。

⑩ 各種非勞動生產要素和勞動力要素共同創造價值

價值是勞動力要素(工人的勞動)創造的,勞動力要素(工人的勞動)是價值的源泉。非勞動生產要素不創造價值,各種非勞動生產要素參與了社會財富的創造並且是價值創造的物質條件。

閱讀全文

與價值的共同創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