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個科學家或發明家的故事
愛迪生是世界聞名的發明家.他是美國人, 小時候因為家裡窮, 只上了3 個月學, 十一二歲就開始賣報.他熱愛科學, 常常把錢節省下來, 買科學書報和化學葯品.他做實驗的器具, 是從垃圾堆里揀來的一些瓶瓶罐罐.
愛迪生12 歲的時候, 在火車上賣報.火車上有一節給乘客吸煙的專用車廂, 車長同意他在那裡佔用一個角落.他把化學葯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裡, 賣完了報, 就做各種有趣的實驗.
有一次, 火車開動的時候猛地一震, 把一瓶白磷震倒了.磷一遇到空氣馬上燃燒起來.許多人趕來, 和愛迪生一起把火撲滅了.車長氣極了, 把愛迪生做實驗的東西全扔了出去, 還狠狠打了他一個耳光, 把他的一隻耳朵打聾了.
愛迪生鑽研科學的決心沒有動搖.他省吃儉用, 重新做起化學實驗來.
有一次, 硫酸燒毀了他的衣服; 還有一次, 硝酸差一點兒弄瞎了他的眼晴.
他沒有被危險嚇倒, 還是頑強地做實驗.
愛迪生試制電燈, 為了找到一種價錢便宜、使用時間長的燈絲, 不知做了多少次實驗.他常常在實驗室里一連工作幾十個小時, 實在太累了, 就躺在實驗台上睡一會兒.他這樣不懈地努力, 終於找到了合適的燈絲, 發明了電燈.後來, 愛迪生又發明了電影、留聲機......他一生中發明的東西有1000多種.
愛迪生將他畢生的精力都用在造福全人類的偉大事業上; 而在衣著方面, 從不過多考慮.
當他還是沒出名的窮小夥子時, 有一天, 他在紐約大街上遇到一位朋友.
」瞧你身上這件大衣已經破成這個樣子, 應該給自己買一件新大衣啦! 」朋友說.
」用得著嗎?在紐約沒有人認識我.」愛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
幾年過去了, 愛迪生成了大發明家.有一次, 他又在紐約大街上又遇到了那位朋友.
」哎呀呀, 愛迪生先生! 」那位朋友驚叫起來, 」這回呀, 你無論如何也要換一件新大衣了! 」
」用得著嗎?」愛迪生還是毫不在乎地回答, 」在這里, 人們都已經認識我了.」
B. 光碟是誰發明的那個人是怎麼想到的
提起數字光碟(CD)的發明者,人們會馬上想到兩家公司的名字:荷蘭菲利浦和日本索尼。因為從上個世紀80年代CD問世起,鋪天蓋地而來的宣傳讓這兩個公司的名字深深地烙在了人們的記憶里。但是,近日有消息說,CD是美國一位物理學家在上個世紀60年代發明的。而且這位科學家沒有從銷售CD的巨額利潤中得到一分錢。這種新說法無疑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難道世上真有這等事?
現在,有很多資料,如創建於2001年1月15日,每天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許多參與者進行數千次編輯和創建新條目的網路自由網路全書———WIKIPEDIA———維基網路上就記載著,菲利浦和索尼兩家公司擁有CD發明權。有關條目中這樣寫道:菲利浦和索尼在1980年共同研製了數字光碟(CD),過了兩年在西德郎根哈根開始大規模生產。爾後,微軟公司和蘋果公司加入這個陣營,於1987年把CD變成了CD-ROM,從而引起了世界性的計算機革命。
俄羅斯一家網站前不久講述了這樣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
1931年,一個男孩在美國華盛頓州中西部的布雷默頓城呱呱落地,他就是6歲發明航模(遙控船)的詹姆斯·拉塞爾。1953年,拉塞爾在俄勒岡州里德學院(ReedCollege)(在全美最辛苦的十所大學中排名第六)畢業,獲得物理學學士學位。作為一名物理學愛好者,他在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一個實驗室找到了一份工作,並成為第一批從事彩色顯示屏與輸入鍵盤應用與開發的研究者之一。在那裡,他參與了一系列實驗計劃,設計並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電子束焊接設備。
1965年,美國太平洋西北實驗室在里奇倫德建立。拉塞爾成為該實驗室的高級科研人員。從那時起他似乎悟出了自己今後應該潛心研究的方向———如何保存音質。他是古典音樂的痴迷者。像那個時代的許多音樂愛好者一樣,他常因老塑料唱片音質隨著放置時間的延長不斷變壞而感到萬分沮喪。為此,他發誓要完善它,他甚至想用仙人掌上的尖刺來代替老式播放針。
在一個星期六的白天,拉塞爾突然有了一個想法:利用數字錄制與恢復系統,徹底改變聲音錄放方法。因為這樣在聲音錄放過程中各個元器件不會產生物理接觸,也就不會造成任何物理損壞而影響音質。結果,一個帶有技術革命色彩的想法在拉塞爾腦海中誕生了。那時,拉塞爾已經對以磁帶和計算機穿孔卡片為載體的數字錄制形式有所了解。他認為,最好的「記憶」應該靠光束來進行。這時他滿腦子是「0和1」、「黑暗與光線」。他想,倘若能讓代碼足夠緊密地排列在一起,那麼利用它們不僅可以保存音符而且可以保存大網路全書。
盡管在研究所里拉塞爾沒有馬上實現自己的想法,但他完成了把模擬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的方案,為他實現自己的想法奠定了基礎。大約經過兩年的時間,拉塞爾發明了第一個光—數字錄制與恢復系統。就這樣,第一個數字光碟(CD)問世了。拉塞爾於1970年為他的發明申請了專利。
1970年,發明家繼續完善了自己的發明,他想讓它適用於任何數據形式的存儲。正如許多決定自己時代的新發明一樣,CD的問世並沒有馬上引起投資者的興趣。但到了1971年,風險投資商人埃里·傑考布斯創建了光學唱片公司,並力邀拉塞爾加盟了他的公司。該公司打算開發可視光碟(VCD)。因為當時有個想法:以小巧玲瓏的塑料載體錄制電視節目,通過郵政系統發送,以使人們在任何時候都能欣賞喜愛的電視轉播節目。
1974年,在芝加哥舉辦的展覽會上,該公司展示了具有錄放功能的光學—數字電視機。這是第一個能夠把彩色圖像轉換為數字的裝置,但是投資者對此無動於衷,整個世界也沒有因此而發生變化。
又過了一年,1975年夏天,荷蘭菲利浦公司代表訪問了拉塞爾的實驗室,對拉塞爾的研究沒有給予太高的評價。根據拉塞爾回憶,當時這些代表們對他說:「這(指拉塞爾發明)對於保存資料非常好,但我們不能用它來解決音像問題。」
應該說,在訪問拉塞爾的實驗室之前的幾年裡,荷蘭菲利浦公司已經在為模擬光學隨身看(可視隨身器)生產自己的光碟。荷蘭人確信,模擬是唯一的可能方案。「因為菲利浦為研製光碟投入了6000萬美元,任何人都不能對菲利浦說,他們錯了。」拉塞爾這樣評價說。
可是,就在菲利浦公司代表參觀了發明家實驗室兩個月之後,菲利浦悄無聲息地生產出了同拉塞爾的發明一模一樣的光碟。從那以後,除了菲利浦外,日本的索尼和其他公司都瘋狂地使用了拉塞爾的技術發明,卻半字不提拉塞爾的名字。這使人不得不懷疑,拉塞爾的思想給了別人啟發。
拉塞爾並不想壟斷光碟工藝,把它據為己有。他甚至很平和地說:「很難說,別人生產的東西是不是靠我的發明。要知道,在兩個或者更多的處於不同地方的人可能會同時產生同樣的想法,這沒有什麼特別的。完全可能,我們工作是平行進行的……」
1992年,華納兄弟娛樂公司和其他的光碟生產者一紙訴狀把光學唱片公司告上法庭。最後,光學唱片公司支付了3000萬美元破壞專利權費用,法院最終把CD工藝的專營權判給了光學唱片公司。可是,發明人拉塞爾分文未得,因為他的20項光碟專利均屬於他的僱主———光學唱片公司。
不過,這個遭遇並沒有讓發明家止步不前。他仍在進行數據保存光學系統的研究工作。他在思考著硬碟存儲能力的新的競爭者,光學隨機存儲器(ORAM)。在這個系統中沒有旋轉的光碟,甚至沒有一個運動的部分,數據完全由光來讀取。
1991年拉塞爾和合作夥伴保羅·奈建立了Ioptics公司,專門研究ORAM。盡管得到了微軟數百萬美元的投資,但似乎時機尚未成熟,該系統迄今還沒有找到市場。
在過去漫長的歲月里,申請了50多項專利的發明家仍然過著平淡無奇的生活,仍然在從事著他所痴迷的研究。最近在全球報道中唯一令人想到拉塞爾的存在,並讓他感到風光的事件是,時年53歲的他因對科學技術的傑出貢獻,2000年榮獲了國際光學工程學會的VollumAward獎。
C. 用盤子可以做什麼小發明
簡易天平
D. 天盤發明的起源是怎樣的
天盤也是楊筠松創制的。楊筠松在堪輿實踐中發現,用地盤納水有較大的誤差,根據天道左旋,地道右旋的原理,創制了天盤雙山。羅盤中只有天盤是雙山,其他盤是沒有雙山的。
古人認為,龍是從天上來的,屬於天系統,為陽;水在地中流,屬於地系統,為陰。由於天地左右旋相對運動而產生的位移影響,所以天盤理應右移,故楊筠松將其在地盤的方位上向右旋轉移位7.5度。
宋代引進二十八宿天星五行,增設了人盤,又叫作「賴盤」,專用於消砂出煞。人盤二十四山比地盤二十四山逆時針旋轉了7.5度。
要確定方向除了指南針之外,還需要有方位盤相的配合。方位盤依然是24向,但是盤式已經由方形演變成圓形。這樣一來只要看一看磁針在方位盤上的位置,就能斷定出方位來。
E. 「發明」為題作文
我的小發明叫探測天氣儀器。我覺得我們當不知道天氣時,如果下雨了,我們又沒帶傘,我們就會被雨淋濕了,所以我才會做出這樣的一個小發明。
下面我給大家介紹小發明的模型吧!
我的小發明的模型是由毛線、卡紙來做成的。先把卡紙剪成三角型,把卡紙和毛線粘起來,再在卡紙上畫上探頭和顯示器,模型就做好了。
如果你想知道即時的天氣情況,那就把儀器放在高處吧,這樣就可以測到即時的天氣情況了。
我的小發明是不是很神奇呀?
篇二:我的小發明
有一次,媽媽上公交汽車時,因為人非常多,所以容易有小偷,上了車,媽媽才發現手機被偷了。所以我就想能不能發明一個有密碼的手機袋?
於是,我開始製造一個有密碼的手機袋,首先我選用黑色的布料做手機袋,把它裝上密碼,這密碼只有主人可以識別,再把它掛到皮帶上。就大功告成了。
這種手機袋可以防小偷偷,而且就算小偷看見,他也打不開,因為有密碼。就算小偷知道密碼,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打開。
有了我的小發明,媽媽的手機就不會被偷了。我喜歡我的發明創造。
我想要是人人都用上了我的小發明,那麼人們的手機不就不容易被小偷偷了嗎?這樣不就大大促進了我們的財產安全了嗎?
篇三:我的小發明
今天,我做了一個小發明——天平。我做天平的原因是學校為了我們以後養成愛科學、學科學的好習慣,要舉行第四屆科技大賽,所以我們每人都做一個小發明、小創造。
在媽媽的幫助下,我們做成了天平。天平很漂亮,我們給它噴上了油漆,為它穿上了紫色的衣服。這個天平的真不錯,可以稱東西,雖然稱出來的東西不知道是幾斤,但是它給了我們一個顯示:低的是重的,高的是輕的。天平非常好玩,你把日常生活用的兩種東西稱一稱,它就給你了一個答案。
我做完小發明——天平以後,非常開心,因為它給我帶來了快樂!
我喜歡天平!
篇四:我的小發明
今天爸爸和我一起做了一個 「自動喂水器」。
這是我的小發明,爸爸是我助手。我們做的材料很簡單:一個空礦泉水瓶子,加上一個易拉罐瓶。我們先把易拉罐剪成兩半,然後在底部打一個瓶口大小的孔,再把礦泉水瓶倒扣在半個易拉罐上,把瓶子裝滿水,再倒放在一個盤子里就好了。原理是當盤子水面滿過瓶口時,空氣就進不去,水就流不出來,盤子水降到瓶口以下時,空氣進去了,瓶子里的水就流出來,如此反復,直到瓶子的水用完。
這就是我和爸爸一起做的小發明。
篇五:我的小發明
我的小發明叫折衣板,它的四周像一個十字架,只要把每個邊往上折一下就可以折好衣服。可是折衣板是怎樣發明的呢?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有一天,我想發明一個叫折衣板的板子,因為我折衣服的時候總是折不整齊。
星期天我和夥伴們一起在外面玩,我看見幾個小朋友在拿著木板玩,我想:「要是有一個能折衣服的板子不是很好嗎。」可是問題又來了,該怎麼做呢?
一個周末,我到鬼屋裡去玩,看見了裡面的十字架,突然想到:「要是把木板剪成一個十字架,不就可以折衣服了嗎。」我立馬跑回了家裡,拿了一塊木板做了起來。
過了一個小時,折衣板終於做好了,我感覺非常驕傲,因為我發明了折衣板!
F. 人類根據什麼動物發明了什麼
1、蒼蠅與照相機
蒼蠅的復眼結構啟發了人類,使人類發明了一次能拍攝1000多張高清晰照片的蠅眼照相機。防水自潔產品,來自於蓮葉效應,這些蓮葉表面具有微米級的突起細胞,細胞上又覆蓋著一層納米級的蠟狀結晶,這些結構使得蓮葉具有疏水性,出淤泥而不染。事實上,人們取材於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的發明還有更多。
2、子彈頭列車與翠鳥
1964年,在東京奧運會開幕前,日本推出了世界第一列子彈頭列車,這是當時最快的列車之一,時速能達到210千米,當時歐洲火車的最快速度為每小時160千米,子彈頭列車的成功運行,重新推動了世界各國修建高速鐵路的興趣。所以,今天高速鐵路系統如此發達,還得感謝日本當年的這一發明。
當時設計子彈頭列車的工程師也是鳥類觀察員,他想到了翠鳥。翠鳥捕魚時,會從阻力較小的空氣中沖入阻力較大的水中,也會經歷阻力的急劇變化,卻只濺起很小的水花。奧秘就在於翠鳥擁有一個流線形的長長尖喙,越靠近臉部,喙越寬,這樣水流可以順暢地向後流動。
3、魚和汽車
在中國的高速路上,車速超過每小時100千米時,同車道的車就得保持100米以上的距離,而低於這一車速時,最小間距要保持在50米以上。然而,在大海中,高速行進的魚群,可不需要這樣。魚兒們彼此挨得非常近,還會模仿周圍魚的動作,保持集體同步運動,它們怎麼就不擔心撞車呢?
這是因為魚能憑借長測線器管察覺出周圍水壓的微小變化。這種線型的感測器非常靈敏,能夠將環境變化信息,迅速傳遞到中樞神經系統,使魚迅速反應。魚的這項高超本領啟發了日本科學家們,他們發明了叫做EPORO的機器人。
4、蝴蝶啟發了電子閱讀
電子閱讀器改變了大家的閱讀方式。這些設備電力持久,存儲量大,方便攜帶,人們不需要去圖書館,就能閱讀海量書籍。然而,目前為止,大多數的電子閱讀器還需要內嵌LCD燈發光,屏幕文字色彩單調,而且在耀眼的陽光下,往往沒法閱讀。
不過,現在這些問題已經迎刃而解。高通推出了一款顯示屏,它不僅可以讓你在陽光下閱讀顯示屏,並且屏幕色彩繽紛,能夠充分還原畫面的顏色。而研究者們的靈感來源正是蝴蝶。
5、壁虎的腳與膠粘劑
1968年,在美國3M公司工作的工程師史賓塞·席佛試圖研發一種強力粘劑,最終他發明了一種粘性非常弱的粘合劑,這種粘合劑能重復粘貼,還不會留下痕跡。隨後,另一位3M公司的工程師將這種粘合劑與紙條結合,第一個便利貼誕生。
然而,自此之後,粘合劑的技術並沒有根本性的進步,如何將兩件物品長久地黏在一起,對於人類來說依舊是個難以解答的謎題。不過,壁虎顯然不會為這件事頭疼,它們輕松地飛檐走壁,即便物體表面多麼光滑,它們也能牢牢黏住。
而奧秘就在於它們的腳底有幾百萬根次納米級的細毛,能操縱負電子和正質子之間的引力,利用分子間作用力粘貼在物體表面。所以壁虎不用用力抓物體表面,並且腳一挪開,就能去除粘性。
G. 名人發明東西的故事
名人發明東西的故事有:
1、愛迪生發明電燈
美國發明家愛迪生。是鐵路工人的孩子,小學未讀完就輟學,在火車上賣報度日。愛迪生是一個異常勤奮的人,喜歡做各種實驗,製作出許多巧妙機械。他對電器個性感興趣,自從法拉第發明電機後,愛迪生就決心製造電燈,為人類帶來光明。
愛迪生在認真總結了前人製造電燈的失敗經驗後,制定了詳細的試驗計劃,分別在兩方面進行試驗:一是分類試驗1600多種不同耐熱的材料;二是改善抽空設備,使燈泡有高真空度。他還對新型發電機和電路分路系統等進行了研究。
愛迪生將1600多種耐熱發光材料逐一地試驗下來,唯獨白金絲性能量好,但白金價格貴得驚人,務必找到更適宜的材料來代替。1879年,幾經實驗,愛迪生最後決定用炭絲來做燈絲。他把一截棉絲撒滿炭粉,彎成馬蹄形,裝到坩鍋中加熱,做成燈絲,放到燈泡中,再用抽氣機抽去燈泡內空氣,電燈亮了,竟能連續使用45個小時。就這樣,世界上第一批炭絲的白熾燈問世了。1879年除夕,愛迪生電燈公司所在地洛帕克街燈火通明。
為了研製電燈,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常常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有時連續幾天試驗,發明炭絲作燈絲後,他又接連試驗了6000多種植物纖維,最後又選用竹絲,透過高溫密閉爐燒焦,再加工,得到炭化竹絲,裝到燈泡里,再次提高了燈泡的真空度,電燈竟可連續點亮1200個小時。電燈的發明,曾使煤氣股票3天內猛跌百分之十二。
繼愛迪生之後,1909年,美國柯進而奇發明了用鎢絲代替炭絲,使電燈效率猛增。從此,電燈躍上新台階,日光燈、碘鎢燈等形形色色的燈如雨後春筍般登上照明舞台。
(7)發明先想到的天盤孑擴展閱讀:
1、發明,是應用自然規律解決技術領域中特有問題而提出創新性方案、措施的過程和成果。產品之所以被發明出來是為了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需要。發明的成果或是提供前所未有的人工自然物模型,或是提供加工製作的新工藝、新方法。
機器設備、儀表裝備和各種消費用品以及有關製造工藝、生產流程和檢測控制方法的創新和改造,均屬於發明。
2、指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即造紙術、指南針、火葯、活字印刷術。
(1)造紙術的發明:為人類提供了經濟﹑便利的書寫材料,掀起一場人類文字載體革命。
(2)印刷術的出現:加快了文化的傳播,改變了歐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讀書況。
(3)指南針的發明:為歐洲航海家進行環球航行和發現美洲提供了重要條件,促進了世界貿易的發展。
(4)火葯武器的發明:改變了作戰方式,幫助歐洲資產階級摧毀了封建堡壘,加速了歐洲的歷史進程。
H. 碗和盤子是誰發明的
不是誰發明的,是歷史上演化而來的,這是人類在生活中長期積累的經驗體現。隨著生活方式的演變,以後可能會發展到另一種更合適生活需要的款式。比如,在其截面積不變的條件下,增加其體積,或在款式上更加實用美觀等。
I. 科學家們的發明故事
科學家發明的故事(1):
愛迪生發明的留聲機
愛迪生是美國著名的科學家和發明家,因為他有電燈、留聲機、電影和蓄電池等一千多種發明成果,所以人們稱他為「發明大王」、「魔術師」。
愛迪生最大的功績是發明了電燈,然而在他的發明創造中,最引起當時社會震驚的,莫過於留聲機了。在1877年秋天,愛迪生發明的留聲機轟動了整個紐約,各家報館的新聞記者,像潮水般地涌來報道這一特大新聞。
這一發明一經傳出,激起當時社會急速而巨大的狂熱達數月之久,鐵路特開專車前去參觀,許多人開始不相信這個發明,疑心他是先在裡面藏了個什麼會說話的東西騙人的
有個教堂的主教用最高速度對著收音盤背誦《聖經》中的一串專門名詞,當這些名詞一字不漏的從機器中重復出來時,人們才相信這東西確實不是虛假的,並且齊聲稱奇,報紙把留聲機稱之為19世紀的奇跡。
然而,愛迪生這項著名的發明構思,卻是幸福的偶然性促成的。
一次,愛迪生一人在靜靜的實驗室里研究改善在紙帶上列印符號的電報機。這時,電報機內的一種單調的聲音吸引了他。
在試圖排除這種聲音時,愛迪生出乎意料地發現,這是紙帶在小軸的壓力下發出的聲音。在改變小軸的壓力時,聲調的高度也隨之變化。這就使他產生了一個念頭:藉助運動載體上深度不同的溝道來記錄和回收聲音。
無獨有偶,愛迪生在另一次試驗電話的時候,發現傳話筒里的膜板,隨話聲而震動。他找了一根針,豎立在膜板上,用手輕輕按著上端,然後對膜板講話。實驗證明,聲音愈高,顫動愈快;聲音低,顫動就慢。這個發現,更奠定了他發明留聲機的決心。
幾天後,愛迪生就畫出了草圖,並立即和助手干起來。留聲機的主要部件,是一個金屬圓筒,圓筒邊上刻有螺旋槽紋,把它按在一根長軸上,長軸一頭裝著曲柄,搖動曲柄,圓筒就會相應地轉動。
此外,還有兩根金屬小管,管的一頭裝有一塊中心有鈍頭針尖的膜板。經過無數次的改造,世界上第一台留聲機誕生了。愛迪生回憶說:「我大聲說完一句話,機器就回放我的聲音。我一生從未這樣驚奇過。」
愛迪生在發明留聲機之初,就一改再改。十年過後,他又從架子上的塵埃中把留聲機取下來,要繼續改善它,他僅在留聲機上的發明專利權就超過了一百項。他是耳聾之人,能發明這樣一個發聲的機器已是令人驚異了。
當我們看到這天的留聲機時,不要忘記這上頭滲透著愛迪生無數辛勤勞動的心血。實質上,在一個多世紀以來,留聲機所掀起的禮貌和發明巨浪影響是十分深遠的,電唱機、磁帶錄音機、磁帶錄像機、激光聲像機……相繼問世,追溯其源頭,不都是來自愛迪生的偉大發明嗎?
科學家發明的故事(2):
電話的發明
貝爾,就是發明電話的人。他1847年生於英國,年輕時跟父親從事聾啞人的教學工作,曾想製造一種讓聾啞人用眼睛看到聲音的機器。
1873年,成為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的貝爾,開始研究在同一線路上傳送許多電報的裝置――多工電報,並萌發了利用電流把人的說話聲傳向遠方的念頭,使遠隔千山萬水的人能如同應對面的交談。於是,貝爾開始了電話的研究。
那是1875年6月2日,貝爾和他的助手華生分別在兩個房間里試驗多工電報機,一個偶然發生的事故啟發了貝爾。華生房間里的電報機上有一個彈簧粘到磁鐵上了,華生拉開彈簧時,彈簧發生了振動。
與此同時,貝爾驚奇地發現自己房間里電報機上的彈簧顫動起來,還發出了聲音,是電流把振動從一個房間傳到另一個房間。
貝爾的思路頓時大開,他由此想到:如果人對著一塊鐵片說話,聲音將引起鐵片振動;若在鐵片後面放上一塊電磁鐵的話,鐵片的振動勢必在電磁鐵線圈中產生時大時小的電流。
這個波動電流沿電線傳向遠處,遠處的類似裝置上不就會發生同樣的振動,發出同樣的聲音嗎?這樣聲音就沿電線傳到遠方去了。這不就是夢寐以求的電話嗎!
貝爾和華生按新的設想製成了電話機。在一次實驗中,一滴硫酸濺到貝爾的腿上,疼得他直叫喊:「華生先生,我需要你,請到我那裡來!」這句話由電話機經電線傳到華生的耳朵里,電話成功了!1876年3月7日,貝爾成為電話發明的專利人。
貝爾一生獲得過18種專利,與他人合作獲得12種專利。他設想將電話線埋入地下,或懸架在空中,用它連接到住宅、鄉村、工廠……這樣,任何地方都能直接通電話。這天,貝爾的設想早已成為現實。
科學家發明的故事(3):
避雷針的發明
歷史上關於避雷針的發明,有一段廣為人知的故事。1752年,46歲的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用綢子做了一個風箏,並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天氣里用麻線把風箏放上天空,麻線下端系了一把金屬鑰匙,當雨水把麻線澆濕以後就變成了導電體。
這時,他把手靠近鑰匙,突然看到電火花在鑰匙和手指之間跳過,同時,手指感到一陣刺痛。這個實驗證明了天空中打雷實際上就是一種大規模的放電現象。
由此,使富蘭克林想到,如果在高大的建築物上裝一根金屬導線,導線下端接地,根據尖端放電的原理,就可避免建築物遭到雷擊的危險。這就導致了避雷針的發明。由於避雷針的發明,人類生活的世界就多了幾分安全。
關於避雷針的發明,似乎是一個偶然事件。一個巧合提醒了一位偉人突發奇想,導致了發明和創造。
(9)發明先想到的天盤孑擴展閱讀: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年2月11日—1931年10月18日),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米蘭鎮,逝世於美國新澤西州西奧蘭治。發明家、企業家。
愛迪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利用大量生產原則和電氣工程研究的實驗室來進行從事發明專利而對世界產生深遠影響的人。他發明的留聲機、電影攝影機、電燈對世界有極大影響。
他一生的發明共有兩千多項,擁有專利一千多項。 愛迪生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9名。
主要成就
留聲機
1877年,愛迪生發現電話傳話器里的膜板隨著說話聲會引起振動的現象,便拿短針作了試驗,從中得到很大的啟發。說話的快慢高低能使短針產生相應的不同顫動。那麼,反過來,這種顫動也一定能發出原先的說話聲音,於是他開始研究聲音重發的問題。
8月15日,愛迪生讓助手按圖樣制出一台由大圓筒、曲柄、受話機和膜板組成的「怪機器」,製成之後,愛迪生取出一張錫箔,卷在刻有螺旋槽紋的金屬圓筒上,讓針的一頭輕擦著錫箔轉動,另一頭和受話機連接
然後愛迪生搖動曲柄,對著受話機唱歌,之後把針又放回原處,再搖動曲柄,接著機器就回放出愛迪生的聲音。12月,愛迪生公開展示這台「錫箔筒式留聲機」,轟動了全世界。
電燈
與人們通常的認識恰恰相反,最初電燈的發明者不是愛迪生,愛迪生是改進了電燈。早在1801年,英國一位名叫漢弗里·戴維的化學家就在實驗室中用鉑絲通電發光
1810年,他又發明了用兩根通電碳棒之間發生的電弧而照明的「電燭」,這算是是電燈的最早雛形。另一位英國電技工程師約瑟夫·斯旺經過近30年的研究,於1878年12月製成了以碳絲通電發光的真空燈泡。
當年有關斯旺的電燈泡的報道給了愛迪生以很大啟發。1879年10月,愛迪生終於成功製成了以碳化纖維作為燈絲的白熾燈泡,稱之為「碳化棉絲白熾燈」,隨後大量投產,並成立公司設立發電站和輸電網等相應基礎設施,很快使電燈在美國被普遍使用。
期間,他不斷改進技術,最終確定以鎢絲作為燈絲,稱之為「鎢絲燈」,並定型使用至今,愛迪生也由此成為公認的電燈發明者。
參考資料:網路—愛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