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基羅偉大發明

基羅偉大發明

發布時間:2021-06-10 04:28:08

1. 米開朗基羅和托爾斯泰的偉大事跡。

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繪畫家、雕塑家、建築師和詩人,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代表作有雕塑《大衛》和西斯廷教堂的天頂壁畫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最偉大的文學家,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最傑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學作品在世界文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他還以自己有力的筆觸和卓越的藝術技巧辛勤創作了「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寧稱頌為具有「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

2. 名人傳中米開朗基羅生平,與成就和貢獻

更多義項

更多圖片(30張)
博那羅蒂·米開朗琪羅(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1475~1564),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繪畫家、雕塑家、建築師和詩人,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與拉斐爾和達芬奇並稱為文藝復興後三傑,又譯「米開朗基羅」、「米高安哲羅」。他一生追求藝術的完美,堅持自己的藝術思路。他於 1564 年在羅馬去世,他的風格影響了幾乎三個世紀的藝術家。 小行星 3001 以他的名字命名來表達後人作為對他的尊敬。

3. 米開朗基羅的偉大 事跡

用艱苦的一生刻雕塑

4. 米開朗基羅在生命最後一刻完成的偉大作品是什麼

米開朗基羅生命的最後創造了藝術史上的一個奇跡 即西斯廷教堂祭壇的巨幅壁畫《末日審判》.

5. 你知道米開朗基羅藝術成就有哪些

羅倫佐?美第奇死後,米開朗基羅失去了保護人,佛羅倫薩陷於一片混亂,他深感故鄉非久留之地,而赴威尼斯和波倫亞,後轉道羅馬尋找發展機會。羅馬到處林立古代雕像,猶如走進巨大的古代藝術寶庫。23歲的米開朗基羅受法國紅衣主教委託,為聖彼得教堂製作《哀悼基督》雕像。這件雕像的問世,使米開朗基羅名蓋羅馬,自多納太羅之後又一顆雕刻巨星升起。26歲的米開朗基羅載譽回到故鄉佛羅倫薩,便立即從事《大衛》雲石雕像的製作,三年後完成,安放在韋吉奧宮正門前,作為佛羅倫薩守護神和民主政府的象徵。1505年應教皇朱理二世邀請,米開朗基羅赴羅馬為教皇在聖彼得教堂內建造陵墓,雕刻家歷經艱辛磨難為陵墓留下名雕《摩西》和奴隸等雕像,米開朗基羅的雕塑成就,使教皇的藝術總監勃拉曼特極為妒忌,他唆使教皇暫不修陵墓,強求雕刻家去畫西斯廷教堂天頂壁畫,米開朗基羅以超凡的智慧和毅力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壁畫《創世紀》,41歲的大師重又回到佛羅倫薩,出生美第奇家族的教皇利奧十世又強迫米開朗基羅為其祖宗聖羅倫佐陵墓製作雕像,著名的《日》、《夜》、《晨》、《暮》雕像就是安放在這座陵墓的石棺上。已經61歲的雕刻家又被教皇召到羅馬,在25年前完成的《創世紀》天頂畫下的祭壇壁面上繪制《末日的審判》 。米開朗基羅是人類天才、智慧和勇氣的結晶,他的光榮與成就屬於全人類。

6. 米開朗基羅的故事

1536年,米開朗基羅回到羅馬西斯廷教堂,用了近六年的時間創作了偉大的教堂壁畫《最後的審判》。之後他一直生活在羅馬,從事雕刻、建築和少量的繪畫工作,28年後,直到1564年2月18日逝世於自己的工作室中。

7. 米開朗基羅最主要的成就有哪些

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Michelangelo Bounaroti, 1475-1564),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繪畫家、雕塑家和建築師,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1475年3月6日生於佛羅倫薩附近的卡普萊斯,父親是奎奇市和卡普萊斯市的自治市長。他13 歲進入佛羅倫薩畫家基爾蘭達約(Ghirlandaio)的工作室,後轉入聖馬可修道院的美第奇學院作學徒。1496年,米開朗基羅來到羅馬,創作了第一批代表作《酒神巴庫斯》和《哀悼基督》等。1501年,他回到佛羅倫薩,用了四年時間完成了舉世聞名的《大衛》。1505年在羅馬,他奉教皇尤里烏斯二世之命負責建造教皇的陵墓,1506年停工後回到佛羅倫薩。1508年,他又奉命回到羅馬,用了四年零五個月的時間完成了著名的西斯廷教堂天頂壁畫。1513年,教皇陵墓恢復施工,米開朗基羅創作了著名的《摩西》、《被縛的奴隸》和《垂死的奴隸》。1519-1534年,他在佛羅倫薩創作了他生平最偉大的作品——聖洛倫佐教堂里的美第奇家族陵墓群雕。1536年,米開朗基羅回到羅馬西斯廷教堂,用了近六年的時間創作了偉大的教堂壁畫《末日審判》。之後他一直生活在羅馬,從事雕刻、建築和少量的繪畫工作,直到1564年2月18日逝世於自己的工作室中。米開朗基羅代表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的最高峰,他創作的人物雕像雄偉健壯,氣魄宏大,充滿了無窮的力量。他的大量作品顯示了寫實基礎上非同尋常的理想加工,成為整個時代的典型象徵。他的藝術創作受到很深的人文主義思想和宗教改革運動的影響,常常以現實主義的手法和浪漫主義的幻想,表現當時市民階層的愛國主義和為自由而斗爭的精神面貌。米開朗基羅的藝術不同於達·芬奇的充滿科學的精神和哲理的思考,而是在藝術作品中傾注了自己滿腔悲劇性的激情。這種悲劇性是以宏偉壯麗的形式表現出來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徵又是現實的反應。這些都使他的藝術創作成為西方美術史上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 傳世作品介紹: 《大衛》,雲石雕像,像高2.5米,連基座高5.5米,米開朗基羅創作於公元1501-1504年,現收藏於佛羅倫薩美術學院。米開朗基羅生活在義大利社會動盪的年代,顛沛流離的生活使他對所生活的時代產生了懷疑。痛苦失望之餘,他在藝術創作中傾注著自己的思想,同時也在尋找著自己的理想,並創造了一系列如巨人般體格雄偉、堅強勇猛的英雄形象。《大衛》就是這種思想最傑出的代表。大衛是聖經中的少年英雄,曾經殺死侵略猶太人的非利士巨人哥利亞,保衛了祖國的城市和人民。米開朗基羅沒有沿用前人表現大衛戰勝敵人後將敵人頭顱踩在腳下的場景,而是選擇了大衛迎接戰斗時的狀態。在這件作品中,大衛是一個肌肉發達,體格勻稱的青年壯士形象。他充滿自信地站立著,英姿颯爽,左手拿石塊,右手下垂,頭向左側轉動著,面容英俊,炯炯有神的雙眼凝視著遠方,彷彿正在向地平線的遠處搜索著敵人,隨時准備投入一場新的戰斗。大衛體格雄偉健美,神態勇敢堅強,身體、臉部和肌肉緊張而飽滿,體現著外在的和內在的全部理想化的男性美。這位少年英雄怒目直視著前方,表情中充滿了全神貫注的緊張情緒和堅強的意志,身體中積蓄的偉大力量似乎隨時可以爆發出來。與前人表現戰斗結束後情景的習慣不同,米開朗基羅在這里塑造的是人物產生激情之前的瞬間,使作品在藝術上顯得更加具有感染力。他的姿態似乎有些象是在休息,但軀體姿態表現出某種緊張的情緒,使人有強烈的「靜中有動」的感覺。雕像是用整塊的石料雕刻而成,為使雕像在基座上顯得更加雄偉壯觀,藝術家有意放大了人物的頭部和兩個胳膊,使的大衛在觀眾的視角中顯得愈加挺拔有力,充滿了巨人感。這尊雕像被認為是西方美術史上最值得誇耀的男性人體雕像之一。不僅如此,《大衛》是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思想的具體體現,它對人體的贊美,表面上看是對古希臘藝術的「復興」,實質上表示著人們已從黑暗的中世紀桎梏中解脫出來,充分認識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米開朗基羅在雕刻過程中注入了巨大的熱情,塑造出來的不僅僅是一尊雕像,而是思想解放運動在藝術上得到表達的象徵。作為一個時代雕塑藝術作品的最高境界,《大衛》將永遠在藝術史中放射著不盡的光輝。《夜》與《晝》、《晨》、《暮》,大理石雕像,為美第奇家族的陵墓所作,米開朗基羅創作於公元1520-1534年,現位於羅馬。 佛羅倫薩巨頭美第奇家族的陵墓位於聖洛倫佐教堂的一座小禮拜堂內,斷斷續續地前後施工長達15年之久。米開朗基羅為這座陵墓製作了幾尊著名的雕像,成為他創作盛期最後階段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位於尼摩爾公爵朱利亞諾·美第奇陵墓前的一對男女人體雕像《晝》與《夜》和烏爾比諾公爵洛倫佐·美第奇陵墓前的一對男女人體雕像《暮》與《晨》,這是脫胎於古代河神的四件象徵性雕刻。 《晝》似乎是一個未完成的男性人體雕像,他好象剛剛從睡夢中被驚醒醒,右手在背後支撐著身體,眼睛圓睜著,正越過自己的肩頭向前方凝視著;《夜》是一個身材優美的女性,但身體的肌肉鬆弛而無力,她右手抱著頭,正在深深地沉睡著,腳下的貓頭鷹象徵著黑夜的降臨,枕後的面具則象徵著惡夢纏身,她似乎已經精疲力盡,只有在夢境中才能得到安寧;《暮》被表現成為一個強壯的中年男子,他鬆弛的肌肉無力地下垂著,上了年紀的臉上沉浸在平靜的反醒中,或許是由於苦悶而在發呆;《晨》的形象是處女的化身,她豐滿而結實,全身煥發出青春的活力和光輝,似乎正從昏睡中掙扎著蘇醒過來,但沒有歡樂,只有身體和精神上的痛苦。這四個人物形象都被賦予了特殊的寓意,具有強烈的不穩定感,他們輾轉反側,似乎是為世事所擾,顯得憂心忡忡,既象徵著光陰的流逝,也代表著受時辰支配的生與死的命運。 美第奇家族陵墓和其雕塑作品是紀念碑式的傑作,同時也是米開朗基羅藝術生涯中重要的轉折點。尤其是這四件雕像所表達出的不安、緊張以及帶有辛酸的屈從,正是作者心靈深處真實寫照。米開朗基羅面對處於動盪之中的義大利現實社會,人文主義的理想破滅了,他的思想開始變得深沉和苦悶,作品中留下的只有對祖國命運的擔憂和對人類美好未來的感傷。這些雕塑作品表示義大利文藝復興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並成為後來「樣式主義」美術作品的先驅。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繪畫家、雕塑家和建築師,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 米開朗基羅代表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的最高峰,他創作的人物雕像雄偉健壯,氣魄宏大,充滿了無窮的力量。他的大量作品顯示了寫實基礎上非同尋常的理想加工,成為整個時代的典型象徵。他的藝術創作受到很深的人文主義思想和宗教改革運動的影響,常常以現實主義的手法和浪漫主義的幻想,表現當時市民階層的愛國主義和為自由而斗爭的精神面貌。 米開朗基羅的藝術不同於達·芬奇的充滿科學的精神和哲理的思考,而是在藝術作品中傾注了自己滿腔悲劇性的激情。這種悲劇性是以宏偉壯麗的形式表現出來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徵又是現實的反應。這些都使他的藝術創作成為西方美術史上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米開朗基羅·博納羅蒂(475-1564年)作為文藝復興的巨匠,以他超越時空的宏偉作品,在生前和後世都造成了無與論比的巨大影響。他和達芬奇一樣多才多藝,兼雕刻家、畫家、建築家和詩人於一身。他得天獨厚活到89歲,度過了70餘年的藝術生涯,他經歷人生坎坷和世態炎涼,使他一生所留下的作品都帶有戲劇般的效果、磅礴的氣勢和人類的悲壯。米開朗基羅代表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的最高峰,他創作的人物雕像雄偉健壯,氣魄宏大,充滿了無窮的力量。他的大量作品顯示了寫實基礎上非同尋常的理想加工,成為整個時代的典型象徵。他的藝術創作受到很深的人文主義思想和宗教改革運動的影響,常常以現實主義的手法和浪漫主義的幻想,表現當時市民階層的愛國主義和為自由而斗爭的精神面貌。 米開朗基羅的藝術不同於達·芬奇的充滿科學的精神和哲理的思考,而是在藝術作品中傾注了自己滿腔悲劇性的激情。這種悲劇性是以宏偉壯麗的形式表現出來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徵又是現實的反應。這些都使他的藝術創作成為西方美術史上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摩西〉〉是一個先知者的形象 他是帶領猶太民族離開古埃及尋找新生活的 所以在米開郎基羅的表現中 他是一個充滿意志力的中年男子 他緊 咬的牙關和炯炯有神注視前方的雙眼 特別加以突出的巨大的膝蓋骨 都反映了米開朗基羅把自己的理想傾注與其中的感情 同時 摩西那美麗的長髯 又反映了米開朗基羅這一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藝術全才對美的終身追求米開朗基羅描述的羅西是在他帶領族人回歸故鄉的時候,看到族人因困難而退縮時的一刻。他真個身體處於意欲站起的一個動態中,右臂夾著法典,雙目直視前方,牙關緊咬,身體肌肉緊綳,似乎怒火既要爆發,整個雕塑充滿力量,甚至給人粗野霸道之氣。

8. 米開朗基羅的偉大 事跡和 托爾斯泰的偉大事跡。

米開朗基羅的偉大事跡:

1、無與倫比的雕塑

米開朗基羅以人體作為表達感情的主要手段,其雕刻作品剛勁有力、氣魄宏大,充分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生機勃勃的人文主義精神。

1498 年,年僅 23 歲的米開朗基羅開始為羅馬聖彼得大教堂創作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兩年後即告完成。作品一問世,立即引起轟動,人們不相信它出自一個年輕人之手,為此,米開朗基羅將自己的名字刻在了雕像中聖母胸前的衣帶上,這是他一生中唯一署名的作品。

1501 年,26 歲的米開朗基羅開始創作他另一舉世聞名的傑作——《大衛》。

米開朗基羅塑造出來的不僅僅是一尊雕像,而是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思想在藝術上得到充分體現的象徵。它贊美人體,謳歌正義和力量。這尊雕像被認為是美術史上最值得誇耀的男性人體雕像之一,亦成為後世藝術家學習雕塑的楷模。

此外,在米開朗基羅的大量雕刻作品中,《摩西》和《晝》、《夜》、《晨》、《暮》以及《垂死的奴隸》、《被縛的奴隸》,也被認為是曠世之作。

2、撼人心魄的繪畫

1508 年,教皇朱利奧二世要求米開朗基羅為梵蒂岡西斯廷教堂繪制穹頂畫。米開朗基羅本來不願從命,但他一旦接受就追求完美,決不「褻瀆」藝術。歷經四年零五個月的時間,完成了傳世巨作穹頂畫《創世紀》。

《創世紀》取材於《舊約全書・創始紀》,整幅作品 511 平方米,中心畫面由《創造亞當》、《創造夏娃》、《逐出伊甸園》等 9 個場面組成,大畫面的四周畫有先知和其他有關的故事,共繪了 343 個人物,其中有 100 多個比真人大兩倍的巨人形象,他們極富立體感和重量感。

米開朗基羅一個人躺在 18 米高的天花板下的架子上,以超人的毅力夜以繼日地工作,當整個作品完成時,37 歲的米開朗基羅已累得像個老者。由於長期仰視,頭和眼睛不能低下,連讀信都要舉到頭頂。他用健康和生命的代價完成的《創世紀》,為後人留下的不僅是不朽的藝術品,還有他那種為藝術而獻身的精神。

24 年後,米開朗基羅又應教皇克萊門七世之約,在西斯廷教堂祭壇正面牆上繪制了另一撼人心魄的巨幅壁畫《末日審判》。米開朗基羅獨自一人頑強地工作了將近 6 年,在 220 平方米的畫面上繪出約四百個人物。在畫中央,基督正氣凜然,高舉右手,即將發出最後的判決。

3、氣勢恢弘的建築設計

晚年的米開朗基羅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建築藝術上,並有精深造詣,因而他也成了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著名的建築設計師之一。

米開朗基羅為羅馬聖彼得大教堂的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他參與設計並主持過此項工程。他為該教堂設計的直徑達 42.34 米的巨大圓形穹頂不僅氣勢恢弘,而且從局部到整體都是絕世精美的藝術。

由於聖彼得大教堂的工程浩大,直到 1626 年才竣工。令人惋惜的是,米開朗基羅生前未能看到自己的這一作品。幾個世紀來,難以數計的參觀者登上這個大圓頂時,無不發出驚嘆:米開朗基羅太偉大了!

在與古羅馬遺址相連的羅馬坎比多利奧山丘上,米開朗基羅設計了羅馬市政廳建築群,其和諧完美堪稱文藝復興時期宮殿建築的代表。

托爾斯泰的偉大事跡:

1、1853年托爾斯泰讀到了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非常欽佩。1854年托爾斯泰被調往多瑙河戰線,並參與了克里米亞戰爭中的塞瓦斯托波爾圍城戰,寫成《少年》、《青年》和《塞瓦斯托波爾故事集》。

2、1862年托爾斯泰給人類留下了《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傳世之作。他每一部作品都要修改很多次,他妻子也進行謄清和保存文稿的工作。

3、1904年撰文反對日俄戰爭。他同情革命者,也曾對革命的到來表示歡迎,但卻不了解並迴避1905年革命。而在革命失敗後,他又反對沙皇政府殘酷殺害革命者,寫出《我不能沉默》一文。

(8)基羅偉大發明擴展閱讀:

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又譯「米開朗琪羅」,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繪畫家、雕塑家、建築師和詩人,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與拉斐爾和達芬奇並稱為文藝復興後三傑。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紀中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思想家,哲學家,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托爾斯泰

網路-米開朗基羅

9. 米開朗基羅偉大之處是什麼

文藝復興三傑只有米開朗基羅攀登到了藝術最高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得到了靈魂的安息和上帝的眷顧

10. 米開朗基羅的建築成就

米開朗基羅的建築成就:

1496年,米開朗基羅來到羅馬,創作了第一部傑作《酒神巴庫斯》。23歲的米開朗基羅受法國紅衣主教的委託為聖彼得教堂製作了一座紀念基督的雕像。

1501年,26歲的米開朗基羅回到佛羅倫薩,在那裡他花了四年時間完成了享譽世界的大衛,這是作為佛羅倫薩守護神聖人和民主政府的象徵,放置在維吉奧宮的正門前。1513年,當教皇的陵墓恢復時,米開朗基羅創造了著名的摩西,奴隸和垂死的奴隸。

從1519年到1534年,這位44歲的大師回到佛羅倫薩。米第奇家族的利奧十世教皇強迫米開朗基羅為他的祖先聖洛倫佐的陵墓製作雕像。他創造了他一生中最偉大的作品,聖洛倫佐教堂的美第奇家族的陵墓群,以及日復一日的著名雕像。

(10)基羅偉大發明擴展閱讀:

米開朗基羅的影響:

米開朗基羅是人類天才、智慧和勇氣的結晶。他的榮耀和成就屬於全人類。作為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位偉大藝術家,他超越時空的壯麗作品,在他生前和生後都產生了無與倫比的巨大影響。他和雕刻家、畫家、建築師和詩人達芬奇一樣多才多藝。

他出生時89歲,超越了古往今來的罕見年齡,並度過了70多年的藝術生涯。他在生活和寒冷的世界裡經歷了起伏。他一生中留下的所有作品都具有戲劇性的影響、壯麗的氣勢和人類的悲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米開朗基羅

閱讀全文

與基羅偉大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