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文化創造的主體是什麼

文化創造的主體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1-06-10 02:54:03

㈠ 6.中國文化的創造主體

是中華民族

㈡ "文化創造的主體是人民群眾,主體之間有本質的不同」是什麼意思要具體!

是生活的升華,從結繩記事到今天的電腦都是因我們的生活准備的,但是由於貧回富差距答,生活環境,等等因素。人們的生活水平形勢必定有所差別,所以導致了文化的不同,很明顯東西方價值觀,經濟體系,倫理關系差距很大,有些思想我們也很難互相接受。 你自己寫吧,呵呵

㈢ 中國傳統文化是以什麼文化為主體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專化思想屬、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中華傳統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為本體、以儒家、莊子,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為主體】】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諧包容的實體系。中華傳統文化亦叫華夏文化[1]、華夏文明[2],是中國56個民族文化的統領。而流傳年代久遠,分布廣闊,被稱為「漢文化圈」,文者是宇宙自然規律理律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軟實力,是決定一切的內在驅動力;文化又是社會意識形態,是中華民族思想精神,是社會政治和經濟的的根本。目前「中華傳統文化促進會」就是一個專門從事弘揚傳統文化的社會團體機構。

㈣ 文化創新的主體是什麼

文化創新的主體最主要指的是創新的一個對象和有效發展的一個趨勢,這樣能夠達到更理想的創新效果。

㈤ 文化的主體為什麼只能是哲學

文化哲學生成的歷史理由
不容否認,文化哲學已成為人類在現代化實踐語境背景下的一門「顯學」。何以至此?筆者以為這與人類所處的時代息息相關。在傳統農業社會,人類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相對有限,使得人與自然的關系處於一個比較和諧的狀態,哲學所思考的許多問題都是基於「人與自然」的關系而展開。古希臘時期的自然哲學自不必說,即使是西方近代的哲學話語,在「主體-客體」的二元張力中,其實凸顯的主題仍然是人與自然的關系,當然最高的目的訴求就是「人為自然立法」(康德語)。但是隨著人類生產力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人類征服自然的水平也獲得極大提高。「文化世界」越來越取代自然世界成為人類生活的基本環境。與之相應,人與文化的矛盾關系逐漸成為人類日常生活無法迴避的課題。如何消解人與文化的緊張,切實使文化成為肯定人的力量,成為人類文明進步的尺度,這就成為需要人類在哲學層面建構的話語體系——即文化哲學生成的歷史理由。
何謂「文化哲學」?顧名思義,它是關於人類文化現象的哲學思考,是對人類文化的總體性把握,它應回答的問題包括什麼是文化、文化與自然的關系、文化與人的關系、文化與社會進步的關系、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關系、文化的民族性與時代性等等。
學界一般認為,文化哲學興起的標志是新康德主義。哲學所要面對的主要不是「已然」世界的問題,而是「未然」或者是「應然」世界的問題。「事實」的世界是科學要關注的對象,「價值」的世界才是哲學最需要關注的對象。例如在德國哲學家文德爾班看來,「哲學只有作為普遍有效的價值的科學才能繼續存在」。在新康德主義思想家那裡,康德的「物自體」與「現象」之間的對立,被置換成了「事實」與「價值」的二分,其核心價值訴求就在於從人類日新月異的文化世界中,確立人的價值的應有位置,切勿使人性消弭於喧囂的文化世界中。德國哲學家西美爾明確指出:「只有人才是文化的真正對象。」因此,文化在本質上是「人類的一種完善」。以此為尺度,西美爾檢討了近現代人類文化的不足:「客體文化突飛猛進,主體文化卻不能增進……外界事物正變得越來越有文化,而人卻越來越沒有能力從客體的完善中獲得主體生命的完善。」德國哲學家卡西爾作為西美爾的學生,進一步強調了文化對人的精神塑造意義。德國哲學家狄爾泰作為新康德主義的代表人物,將「總體的人」作為研究的中心,強調文化哲學(精神科學)與自然科學的區別,強調現實文化創造主體有血有肉的知情意生活與無生命的死的「主體」的區別。他將本體論層次上的「悟」作為目標,追問人的體驗和理解——「悟」如何可能?他要透過邏輯層面,直觀邏輯背後的「事情本身」,即把握人的生命中那「先於邏輯的東西」。狄爾泰明確強調:「人是什麼,只有他的歷史才會講清楚。」所以對人的全面理解有賴於對人的全部文化歷史的把握。這樣,狄爾泰從「知」到「悟」、從「認識」到「體驗和理解」、從理性地把握邏輯到全生命地「直面事情本身」,便實現了哲學的第一個轉向:從純粹的理性批判到現實的文化批判。

㈥ 人民群眾是文化創造的直接主體說法對嗎

對,抄 群眾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襲觀點。人民群眾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黨的一切奮斗都是為中國最廣大人民謀利益。在文化創新中堅持群眾觀點,首先必須把人民群眾作為創新的主體。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億萬人民群眾的事業,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不僅是物質生產實踐的主體,也是精神生產實踐的主體,文化建設和文化創新的主體。人民群眾中蘊藏著巨大的智慧和無窮的創造力。進行文化創新,必須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充分調動和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挖掘廣大群眾的創新潛力,鼓勵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積極探索,勇於創新。

㈦ 文化的主體是什麼

【文化】是非常廣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直白地來講文化就是地區人類的生活要素形態回的統稱答,即:衣、食、住、行、文、物等生活層面的形式及其內容。是相對於政治、經濟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活動產品。是凝聚於物質中之而又游離於物質之外的意識形態。
【主體】指一個事物的主要部分。哲學上指對客體有認識和實踐能力的人;民法中指享受權利和負擔義務的公民或法人;刑法中指因犯罪而負刑事責任的人;國際法中指國家主權的行使者與義務的承擔者。直白地來講主體就是指一件事情中承擔主要責任及其受益的自然人、法人、組織和主權國家的代表等。
【文化主體】是指在一定范圍內尊崇特定文化形式及其內容生活的人民、社團或組織。列如:儒家文化的主體是——中華民族。

㈧ 「人民群眾是文化創新的主體」這句話對嗎

對, 群眾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人民群眾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黨的一切奮斗都是為中國最廣大人民謀利益。在文化創新中堅持群眾觀點,首先必須把人民群眾作為創新的主體。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億萬人民群眾的事業,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不僅是物質生產實踐的主體,也是精神生產實踐的主體,文化建設和文化創新的主體。人民群眾中蘊藏著巨大的智慧和無窮的創造力。進行文化創新,必須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充分調動和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挖掘廣大群眾的創新潛力,鼓勵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積極探索,勇於創新。

㈨ 文化創造的主體是誰我們應該怎麼做

文化創造的主體是人民群眾,主體之間有本質的不同,即是生活的升華,從結繩記事到今天的電腦都是因我們的生活准備的,但是由於貧富差距,生活環境,等等因素。人們的生活水平形勢必定有所差別,所以導致了文化的不同,很明顯東西方價值觀,經濟體系,倫理關系差距很大,有些思想我們也很難互相接受。

閱讀全文

與文化創造的主體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