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買房公攤發明者

買房公攤發明者

發布時間:2021-06-10 00:00:30

❶ 公攤面積是哪個孫子發明

公攤面積據說是李嘉誠發明的。

關於他的歷史,有一種說法是:

公攤面積是李嘉誠在進行相關房地產開發的時候所採用的一種做法,後來被香港其他開發商所共用,這個說法是否可靠,我們難以判斷。

不過從我們查找到的資料可以發現,國內媒體上首次出現關於公攤面積的論述是1996年的一次法學期刊上出現的,涉及到一次法律官司,講述的是1993年的一起房地產交易糾紛,那麼我們可以這么理解,在1993年之前就已經有了公攤面積這個情況。

(1)買房公攤發明者擴展閱讀:

公攤面積如果太大,則意味著套內使用面積太小,買房時多花一筆「冤枉錢」。但如果公攤面積過小,則意味著公共空間被壓縮,影響業主之間的私密性。

衡量公攤面積是否合理,主要看對應樓盤、房屋狀況與「公攤系數」。公攤系數 = 公攤面積÷建築面積。六層及以下的建築,大多沒有配置電梯,因此公攤系數相對較小;而高層住宅由於有地下儲藏層,且電梯、機房、消防過道等公攤較多,系數會比較大。

❷ 一個加拿大人為什麼能讓中國成為唯一有公攤面積的國家持續至今

歐美國家一般都是來按「室內面積源」來計算房價,比方說美帝某個住宅樓的某套房的「室內面積」有一百平方,房價摺合成RMB是一百萬,那麼單位房價就是一萬元/平方。
而國內的開發商一看按照國際通行的計算方式來換算,自己的房價簡直高的可怕,為了避免惹得天怒人怨,創造出了「建築面積」這一概念,以此來計算房價。

❸ 公攤面積是誰提出來的

公攤面積據說是李嘉誠發明的。

關於他的歷史,有一種說法是:

公攤面積是李嘉誠在進行相關房地產開發的時候所採用的一種做法,後來被香港其他開發商所共用,這個說法是否可靠,我們難以判斷。

不過從我們查找到的資料可以發現,國內媒體上首次出現關於公攤面積的論述是1996年的一次法學期刊上出現的,涉及到一次法律官司,講述的是1993年的一起房地產交易糾紛,那麼我們可以這么理解,在1993年之前就已經有了公攤面積這個情況。

當把一個五層樓拆成5份,每層樓賣給一個人的時候,沒有任何爭執,公用面積大家平均承擔成本就可以了,因為也確實是平均的在使用。但是當每層樓拆細成數個小公寓的時候就麻煩了,每一個戶型的樣子、佔用的面積都不一樣,沒有辦法均分,很容易在各種成本上面產生糾紛和矛盾。

香港地產商就想出了一個法子,他們按照「公共契約」的模式,把整棟大樓的土地和全部的產權以建築面積的方式,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給了所有的住戶,所以你花錢買,買的是建築面積。

那麼電梯井、大堂、崗亭這些佔地面積怎麼算呢,按照當初約定的比例,依次扣除,剩下的,才是你的套內使用面積,這就是公攤制度的由來,公攤二個字的原意,就是公共攤派。

(3)買房公攤發明者擴展閱讀:

公攤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公用建築面積分攤系數;高層住宅比例大約25%。

1、套內建築面積由以下三部分組成:

①套(單元)內的使用面積,包括卧室、起居室、廳、過道、廚房、衛生間、廁所、儲藏室、壁櫃等分戶門內面積的總和②套內牆體面積③陽台建築面積。

2、套內建築面積=①+②+③=套內使用面積+套內牆體面積+陽台建築面積。

3、公用建築面積分攤系數為:整棟建築物的公用建築面積除以整棟建築物各套內建築面積之和。其中,需要測量的數據需由產權部門測繪隊進行實地測量。

4、一般情況下,住宅類的商品房公攤面積大致在10%-25%左右;多層住宅的公攤面積約10%-15%;小高層住宅一般在20%以內是比較合理的水平;而30層以上的住宅因為電梯數量的增多,公攤通常都在25%左右。

5、而酒店式公寓等高級住宅因為大廈內的公用面積偏多,公攤也有可能在40%以上的。從建築形式上分,一般塔樓的分攤面積要大於板樓的分攤面積。

❹ 為何買房會有公攤這種說法呢

按現在房價上漲的社會條件,買房真的太難了。真的很讓人頭疼,因為一個人奮鬥了這么久就為了買套房子,還有的人一輩子也買不起房子。但是當我們買房子的時候,你知道開發商為我們計算了分攤面積的說法嗎?事實上,對一些人來說,人們甚至可能不知道現在所謂的公攤面積是什麼。

對於那些不同的建築,共用建築面積仍然不同。我們買房的時候,有電梯的塔式高層建築,公攤率為20%到30%,電梯不同,共用面積也不同,但是都在18%到22%。而不帶電梯的話,共用面積都在15%到20%,不帶電梯的多層房子是5%到10%。這些區域真的很欺騙買房的人了。這相當於說,如果你買了一套面積為100平方米,房價是兩萬一平米的的話,分攤比例將損失60萬元。想想吧。你感到痛苦嗎?

❺ 買房子沒有告知公攤面積,知情權受到侵犯,怎麼賠償

每棟樓每個小區。樓房。建築面積。在銷售的時候。都含有公攤面積。法律上沒有規定非得要把公攤面積。專門告知購買的。客戶。一般而言。房屋的。建築面積的就含有。公攤。每棟樓的公攤面積。因為設計不同。公攤面積。也相應的。不一樣。

❻ 公攤面積是哪個孫子發明的

公攤面積是香港商人李嘉誠率先提出來的,提出之後就得到了香港政府、房地產商和物業公司的大力支持,隨後被中國學習借鑒,在房屋買賣時開始執行「公攤面積」。不過在2013年之後,香港就取消了「公攤面積」,從而「公攤面積」就成為了內地特色。

房屋的公攤面積多少合適:

一、7層以下的住宅的公攤率是7%—12%:7層以下的混型建築,其公攤面積包括外牆水平投影1/2的樓梯、樓梯間及服務用房。一般情況下,它們會佔住房面積的7%—12%。

二、7層—11層的住宅的公攤率是10%—16%:一般情況下,7—11層的小高層建築,其公攤率主要取決於各樓盤自身的情況來決定,若地下沒有設備用房,底層也沒有設商鋪和架空層的,小高層的公攤系數是在10%—15%之間。若有帶電梯的小高層,公攤系數在15%—20%之間。

三、12層—33層的住宅公攤率為14%—24%:12層—33層的高層建築,公攤面積是最大,一般在14%—24%之間。因為根據建築規模的不同,高層建築除了有電梯和電梯前室之外,安全通道、管道井、強電井以及弱電井等等也會佔用很大的空間,所以高樓層的建築,樓層越高,公攤面積就越大。

四、別墅類型的住房的公攤率是1%—8%:別墅類住房的公攤率是最小的,大約在1%—8%左右,其中獨立的別墅是沒有公攤面積的,聯體的別墅公攤也比較小。

❼ 買房承擔公攤面積是否合理

所謂「公攤面積」,指由整棟樓的產權人共同所有的整棟樓公用部分的建築面積。包括: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過道、地下室、值班警衛室等,以及為整幢服務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築面積,以水平投影面積計算。北京律師協會物業管理法律專業委員會主任包華解釋,在建築物中有三個面積定義,第一個面積定義是使用面積,使用面積一般也叫地毯面積,也就是我們房屋牆面以內的部分;第二個面積指套內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包括使用面積,也包括我們現在的隔斷牆中間的50%的牆體部分;第三個部分是建築面積,建築面積是在套內建築面積基礎上把分攤面積計入。

有媒體指出,從1998年我國進入商品房時代開始,公攤面積就因為不符合國際慣例、現有法律法規沒有設定上限等問題一直為人詬病。

問題五:取消公攤面積收費開發商會變相漲價嗎?

公攤面積問題積弊已久,越漲越多的公攤面積實質上已經侵佔百姓的利益,也損傷了市場經濟的公平與公正。近幾年,為回應民眾訴求,廣州、北京等地也開始出現按套內建築面積計價的探索。人們期待著相關職能部門在研究房產調控政策之時,能正視公攤面積亂象,探索更科學、合理的計價方式,切實保護百姓權益。至於降低或取消公攤面積會推高「房價」之談,更是危言聳聽。因為壓縮公攤面積或改成按套內建築面積計價造成的價格上漲,本身只是一個數字問題,並不會真正提高購房者負擔,相反會降低購房者的未來資金壓力。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隨著開放式小區越來越多,政府在公共區域建設中的作用將越來越大,開發商取消公攤面積收費是趨勢:「以前的話因為這個綠化以及安全都是要開發商來做,那開發商為了承擔這部分成本有要求,或者說購房者來支付一些公共設施的這種費用。但是未來的話從長遠來看,應該說這部分費用從國外的這個成功經驗來看的話,更多的是由政府來做。中國未來的發展這種開放型的這種社區,就是不存在購房者來支付這個公共部分面積的可能性了。所以從長遠來看的話,這個我們可以說這個套內面積會是一個更主流的基本方式。」

來源:騰訊網

閱讀全文

與買房公攤發明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