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例舉古代西亞人在科學上取得的成就
在天文學方面,有天象觀測和歷法編制,以月亮盈虧規律編制太陽歷,給行星命名,能預測日蝕、月蝕。以7天為一周等。
在數學方面,用十進制計數法及時間的六十進制計數法。能計算出∏的近似值。能解含有10個未知數的多元方程組,會用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來表示月亮的亮度。
一、文字
古代西亞最大的文化成就之一是楔形文字的發明。早在烏魯克文化期(公元前3500—前3100),蘇美爾人就創造了圖畫式的文字。這種文字是建立在象形原則基礎上的,一符一義。如(頭),(太陽)(水)等。後來為了表現較復雜、抽象的概念,便把兩個或三個象形字結合起來,創造了合體字,有的是根據意義來組合的(會意),有的是音與義的組合(形聲)。還有一些字儼然是指事字,如在(頭)的基礎上,加上兩畫或三畫就成了「口」字。除此以外,還有幾種(引申)造字法,如「估努」(gunu)造字法,即在某一象形字的基礎上附加一些平行畫以創造新字的方法,如在基礎上產生,在基礎上產生。
四、建築和雕刻
公元前400年代中期,在蘇美爾地區已出現了城市和神廟的建築。塔廟是蘇美爾建築的基本形制,蘇美爾各城邦都把塔廟作為城市建築的中心。塔廟是用土磚築成的供神殿堂,奠於層級的土台之上。到烏爾第三王朝時,代表當時建築技術成就的建築物是烏爾大塔廟,完成於公元前22世紀左右,遺址至今猶存地面。烏爾大塔廟由四級上塔組成,底層62.5米,寬43米。各層表面用燒磚,內層用生磚的土坯徹成,各級塔門都築成園屋頂拱門。這種建築技法日後成為兩河流域建築共有的特色,普遍用於神廟和宮殿建築。烏爾大塔高的正面設有宏偉的梯道,可直達最上層的神殿。四級土塔表面磚色不同,最下層呈黑色,代表陰間,第二層呈紅色,代表人間,第三層呈青色,代表天堂,最上層呈白色,代表太陽。各層地面都種有奇花異草。除了塔廟之外,還有王官、陵墓等建築,王宮也建於高大的台基上。
2. 古西亞文明簡介
古代西亞是人類社會最早進入文明的地區。古代西亞各族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對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過相當重要的影響。
一、文字
古代西亞最大的文化成就之一是楔形文字的發明。早在烏魯克文化期(公元前3500—前3100),蘇美爾人就創造了圖畫式的文字。這種文字是建立在象形原則基礎上的,一符一義。如(頭),(太陽)(水)等。
蘇美爾人用粘土製成的半乾的泥板作為書寫材料,主要用削成三角形尖頭的蘆葦桿、骨棒或木棒當筆。書寫好後,任其自然風干,有的用火烘乾。由於落筆處印痕較為深寬,提筆處較為細狹,形狀很像木楔,故稱之為楔形文字。楔形的象形字大概形成於公元前3000年。
蘇美爾語里同音字很多,這種語言現象在文字中的反映就是同音異義(亦異形)字的大量存在,這可謂是楔形文字的一大特點。另一特點是一字多義多音,如犁字除表示「犁」外,還有「耕耘」、「耕作者」的意思,這後二者顯然是前者意義的引申。為了消除一字多義在文字使用上可能造成的混淆,人們發明了「限定符號」。這種符號本身不讀音,它的功能只在於為讀者(不是聽者)提示它限定的字的意義。
早期的蘇美爾文字都是表意字,或按西方人的說法是表詞字。到了講塞姆語的阿卡德人那裡,蘇美爾的表意字發生了質的變化:除一部分字兼作表意字外,所有的字都變成了音節符號。阿卡德人還給許多音節符號增添了新的音值。從此以後,楔形文字具備了可以准確或比較准確地表達語言的功能。
楔形文字後來為阿卡德人、巴比倫人、亞述人所接受,並作了一些增補,使之能夠記錄所有復雜的語言。以後埃蘭人、赫梯人、胡里特人、米丹尼人、烏拉爾圖人都結合各自語言的需要,對這種文字略韙謀潿?
作為音節的楔形符號數目雖不到600個,但每個符號最少也有一兩個字義,平均代表四五個音節,加以塞姆語語法規則復雜,學習起來困難很大。公元前75年,楔形文字最終退出歷史舞台,逐漸被人遺忘了。19世紀初,德國學者格羅鐵芬開始解讀楔形文字,取得一定成就。19世紀中葉,楔形文字終被解讀,誕生了亞述學。亞述學是研究兩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區使用楔形文字各民族的語言、文字、歷史和文化的學科。亞述學的誕生,打開了西亞歷史上許多奧秘的大門。
二、文學 在西亞,兩河流域的文學作品產生較早,對後世的影響也比較大。
古代兩河流域的文學最早源於勞動人民的口頭創作。早在蘇美爾時代便產生了神話傳說、史詩、寓言等作品,它對後來整個西亞地區文學藝術的發展都曾產生過巨大的影響。
《吉爾伽美什史詩》共包括12首史詩,每首詩大約300行左右,分別刻寫在12塊泥板上。史詩主要描寫被神化了的烏魯克王吉爾伽美什(1/3是神,1/3是人)的事跡。史詩敘述吉爾伽美什要烏魯克居民修築城牆。人民不堪繁重的勞役,祈求天神安努對他加以節制。安努洞察了這一切,就創造了一個野人恩吉與吉爾伽美什進行較量。兩位英雄經過猛烈的決斗,不分勝負,最後言歸於好,結為密友,並開始為烏魯克人民消除禍害,建立了許多功勛。
留傳下來的蘇美爾文學作品中還有一些是寓言,以動物為題材,旨在諷刺剝削階級的惡劣品質,如以狗赴宴專找骨頭的寓言諷刺了貪婪,以狡狼捕殺羊群分贓多得的寓言諷刺了狡詐。這些作品情趣幽默,寓意深刻。
在古代兩河流域的文學作品中,也有一些反映了當時社會矛盾的優秀作品,如古巴比倫時期的《詠受難的誠實的人的詩》,敘述一個誠實正直的人,對視是和國王十分虔誠和敬畏,盡量做了神和國王所樂意的許多事情後,仍然不斷遭受痛苦的折磨。
古巴比倫時期的另一篇散文作品《主人與奴隸的對話》描寫主人與奴隸就12個問題進行了簡短的對話。真實奴隸對主人的一切貪婪慾望都表示附和,主人每說出要作某事,奴隸表示贊同並說出理由,後來主人說不作某事,奴隸表示贊同並說出不作的理由。
三、天文學和數學
為了適應農業生產的需要,古代勞動人民很早就對天象進行觀察。歷法則是在觀察天文的基礎上編制起來的。早在蘇美爾阿卡德時代,兩河流域的人們就在觀察月亮運行規律的基礎上編制了太陰歷。他們把兩次新月出現的期間作為一個月,這樣每月就包括29或30天。他們又以12個月為1年(6個29天的月,6個30天的月),每年包括354天。這樣每年就比太陽年(365日5時48分46秒)短11天多的時間,必須置閏月加以調整。最初置閏是憑經驗進行的,有的年份加一個,有的年份加兩個,在烏爾第三王朝時期還有過一年加了三個閏月的現象。
天文學的發展必須有數學的基礎。興修水利、丈量土地、測量容積、修建城市和製造器皿等等也需要數學知識。因此,古巴比倫在數學方面得到很大的發展。巴比倫人曾採用十進位和六十進位的雙重記數法。他們用六十進位法計算時間和圓周,例如將圓周分為360度,這個方法至今還在世界各國通用。他們還開始推行數字位置的原則,同一數字在數的聯系中所佔位置不同,其值亦不同。位置值原則使他們能用較少的數碼來書寫巨大的數目,這在數學上是一個重要的貢獻。
巴比倫數學家不僅掌握了算術四則和分數的演算,而且是代數學的奠基者,他們能求出平方根與立方根,能解出有三個未知數的方程式。在巴比倫的碑石中曾發展過乘法表、平方表和立方表。在幾何學方面,他們已能運用商高定理(勾2+股2=弦2)。為了計算不規則形狀的田地面積,他們把它分成長方形、三角形、梯形等許多塊,分別計算,然後得出總和。巴比倫人還推算出圓周率為3(埃及數學家求出派為3.16),並且在立體幾何學上解決了像測量截頂角錐體體積等問題。
四、建築和雕刻
公元前400年代中期,在蘇美爾地區已出現了城市和神廟的建築。塔廟是蘇美爾建築的基本形制,蘇美爾各城邦都把塔廟作為城市建築的中心。塔廟是用土磚築成的供神殿堂,奠於層級的土台之上。到烏爾第三王朝時,代表當時建築技術成就的建築物是烏爾大塔廟,完成於公元前22世紀左右,遺址至今猶存地面。烏爾大塔廟由四級上塔組成,底層62.5米,寬43米。各層表面用燒磚,內層用生磚的土坯徹成,各級塔門都築成園屋頂拱門。這種建築技法日後成為兩河流域建築共有的特色,普遍用於神廟和宮殿建築。烏爾大塔高的正面設有宏偉的梯道,可直達最上層的神殿。四級土塔表面磚色不同,最下層呈黑色,代表陰間,第二層呈紅色,代表人間,第三層呈青色,代表天堂,最上層呈白色,代表太陽。各層地面都種有奇花異草。除了塔廟之外,還有王官、陵墓等建築,王宮也建於高大的台基上。
在雕刻藝術方面,蘇美爾阿卡德時期的雕刻作品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古樸風格。如著名的《鷲碑》(圖見前),是拉格什王戰勝溫瑪城的紀念碑,這塊石碑以浮雕表現拉格什王率領步兵前進,刻劃出拉格什士兵隊列整齊,士氣高昂的情景,古樸之中亦富於生氣。
古巴比倫王國時期的《漢謨拉比法典》石柱柱頭浮雕,表現漢謨拉比虔誠地站在端坐的太陽神沙馬什面前,接受王權標的場面(圖見前)。雕刻藝術手法熟練,線條剛勁、朴實,配以刻工精細的碑文,成為古巴比倫最重要的一件藝術文物。
屬於公元前8世紀的科爾薩巴德的亞述王宮,是薩爾貢二世時修建的。它是亞述諸王宮中得到比較充分發掘的一座,王宮建築在城中央的磚鋪的高大平台上,象是一座堡壘,高14米,佔地約130立方米。全部王宮建築擁有210間廳堂和30個院庭,磚徹為主。
新巴比倫時代,建築藝術發展到最高水平。以巴比倫城、神廟和王宮為代表,標志著這一時期建築的突出成就。巴比倫城和王宮建得更加壯麗。這一時期最有名的建築是王宮里的「空中花園」。
另外,新巴比倫時期的浮雕藝術以彩色琉璃磚鑲成的圖案最為壯觀。例如,巴比倫城的伊絲塔爾城門上和塔樓牆上,琉璃磚鑲嵌著白色野牛、金黃色的蛇首龍浮雕,共575處。牛在巴比倫宗教里是天神阿塔的形象:蛇首龍與中國龍的形象完全不同,它是蛇首獸身,前肢為獅足,後肢為鷹爪,是巴比倫主神馬爾都克的象徵。整個浮雕畫面黃白相間,充分表現了王宮的那種威嚴肅穆氣氛。
波斯帝國的建築在吸取兩河流域和埃及的後果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發展。建築物一般都築在高大的石台基上。居魯士的墓就是建在六層石台基上的一座石屋。波斯王宮(圖見前)也都建在高大的石台基上。王宮的台基和牆壁上常用石浮雕作為裝飾,也有以琉璃磚鑲成的圖案作牆壁的裝飾的。波斯王宮中的殿堂往往有許多高大的石柱。從這些王宮的遺址還可以看出當時建築的宏偉和勞動人民的智慧。
3. 赫梯是西亞地區最早發明冶鐵術和使用鐵器的國家嗎
是的,不僅是西亞,也是世界上第一個使用的,原因如下:
第一.在西亞地區 有豐富的露天鐵砂礦,便於開采
第二:赫梯在征服了兩河流域以後獲得了一部分當時最先進的技術,但這些技術還難以不夠使爐溫達到冶鐵要求的溫度
最後一點很幸運,安納托利亞高原的海風呼嘯,風力強勁,通過對於海風的利用,赫梯人具有了冶鐵所需要的溫度,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第一個冶鐵的民族
4. 古西亞文明的發展歷程是什麼樣的
大約在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倫王國建立。其第六代王漢莫拉比統治時期(公元前1792~公元前1750年)使之成為古代世界的大國。漢莫拉比給後世留下了一部完整的法典——《漢莫拉比法典》。漢莫拉比死後,巴比倫開始衰落,繼之而起的是出色的武士民族的亞述人窮兵黷武的亞述時期,後亞述於公元前746年進入帝國時代(至公元前609年)。公元前626年因迦勒度人建立新巴比倫王國,滅亞述,征服巴勒斯坦,再滅猶太國,進攻腓尼基城,又於公元前567年遠征埃及。公元前538年,居魯士率軍兵臨巴比倫城,新巴比倫不戰而降,其子岡比西斯又於525年征服了埃及,遂形成一個橫跨西亞和北非的波斯大帝國(至公元前330年),將兩大文明地區通過制度和政策維系在一起,長達200年之久,既為西亞北非的文明做了總結,又為後來的希臘羅馬文明提供了借鑒,起了承前啟後的作用。
5. 古西亞文明簡介
古代西亞是人類社會最早進入文明的地區。古代西亞各族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對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過相當重要的影響。
一、文字
古代西亞最大的文化成就之一是楔形文字的發明。早在烏魯克文化期(公元前3500—前3100),蘇美爾人就創造了圖畫式的文字。這種文字是建立在象形原則基礎上的,一符一義。如(頭),(太陽)(水)等。
蘇美爾人用粘土製成的半乾的泥板作為書寫材料,主要用削成三角形尖頭的蘆葦桿、骨棒或木棒當筆。書寫好後,任其自然風干,有的用火烘乾。由於落筆處印痕較為深寬,提筆處較為細狹,形狀很像木楔,故稱之為楔形文字。楔形的象形字大概形成於公元前3000年。
蘇美爾語里同音字很多,這種語言現象在文字中的反映就是同音異義(亦異形)字的大量存在,這可謂是楔形文字的一大特點。另一特點是一字多義多音,如犁字除表示「犁」外,還有「耕耘」、「耕作者」的意思,這後二者顯然是前者意義的引申。為了消除一字多義在文字使用上可能造成的混淆,人們發明了「限定符號」。這種符號本身不讀音,它的功能只在於為讀者(不是聽者)提示它限定的字的意義。
早期的蘇美爾文字都是表意字,或按西方人的說法是表詞字。到了講塞姆語的阿卡德人那裡,蘇美爾的表意字發生了質的變化:除一部分字兼作表意字外,所有的字都變成了音節符號。阿卡德人還給許多音節符號增添了新的音值。從此以後,楔形文字具備了可以准確或比較准確地表達語言的功能。
楔形文字後來為阿卡德人、巴比倫人、亞述人所接受,並作了一些增補,使之能夠記錄所有復雜的語言。以後埃蘭人、赫梯人、胡里特人、米丹尼人、烏拉爾圖人都結合各自語言的需要,對這種文字略韙謀潿
6. 約5500年前西亞的蘇美爾人發明了什麼古代美洲印第安人用什麼和圖畫記錄歷史和
早在5500年前,蘇美爾人已經發明了文字,並製成了泥板書,楔形字直到19世紀才被釋讀成功,古代兩河流域的自然科學中最發達的是天文學和數學
7. 古代西亞人民除發明楔形文字之外,還有哪些歷史文明貢獻
古代西亞是人類社會最早進入文明的地區.古代西亞各族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對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過相當重要的影響.
一、文字
古代西亞最大的文化成就之一是楔形文字的發明.早在烏魯克文化期(公元前3500—前3100),蘇美爾人就創造了圖畫式的文字.這種文字是建立在象形原則基礎上的,一符一義.如(頭),(太陽)(水)等.後來為了表現較復雜、抽象的概念,便把兩個或三個象形字結合起來,創造了合體字,有的是根據意義來組合的(會意),有的是音與義的組合(形聲).還有一些字儼然是指事字,如在(頭)的基礎上,加上兩畫或三畫就成了「口」字.除此以外,還有幾種(引申)造字法,如「估努」(gunu)造字法,即在某一象形字的基礎上附加一些平行畫以創造新字的方法,如在基礎上產生,在基礎上產生.
蘇美爾人用粘土製成的半乾的泥板作為書寫材料,主要用削成三角形尖頭的蘆葦桿、骨棒或木棒當筆.書寫好後,任其自然風干,有的用火烘乾.由於落筆處印痕較為深寬,提筆處較為細狹,形狀很像木楔,故稱之為楔形文字.楔形的象形字大概形成於公元前3000年.
蘇美爾語里同音字很多,這種語言現象在文字中的反映就是同音異義(亦異形)字的大量存在,這可謂是楔形文字的一大特點.另一特點是一字多義多音,如犁字除表示「犁」外,還有「耕耘」、「耕作者」的意思,這後二者顯然是前者意義的引申.為了消除一字多義在文字使用上可能造成的混淆,人們發明了「限定符號」.這種符號本身不讀音,它的功能只在於為讀者(不是聽者)提示它限定的字的意義.如前加限定符gis,表示該字此處為「犁」;如果前面加上lú,表示該字此處為「耕作者」.同音假借字也出現很早,但這類例子不多,常被引用的例子之一是ti「箭」.蘇美爾語里的「箭」與「生命」同音,因此「生命」也用「箭」字來表示,不再造新字表示「生命」,是為同音假借.一字多義是以字(形)為出發點引申出相關的意義,而同音假借是以音為出發點把多義歸於一字.這後者在文字的發展上無疑是一大飛躍.
早期的蘇美爾文字都是表意字,或按西方人的說法是表詞字.到了講塞姆語的阿卡德人那裡,蘇美爾的表意字發生了質的變化:除一部分字兼作表意字外,所有的字都變成了音節符號.阿卡德人還給許多音節符號增添了新的音值.從此以後,楔形文字具備了可以准確或比較准確地表達語言的功能.
楔形文字後來為阿卡德人、巴比倫人、亞述人所接受,並作了一些增補,使之能夠記錄所有復雜的語言.以後埃蘭人、赫梯人、胡里特人、米丹尼人、烏拉爾圖人都結合各自語言的需要,對這種文字略韙謀潿?右允褂謾9?岸?甏?釁冢?ㄐ撾淖殖閃送飩簧鮮褂玫奈淖痔逑怠k枘嶧?嗽詿叢燜?塹淖幟肝淖質幣膊捎昧誦ㄐ撾淖值囊徊糠忠蛩亍N譾だ鍰厝撕凸挪ㄋ谷嘶勾叢熗擻眯ㄐ畏?攀樾吹淖幟浮?/FONT>
作為音節的楔形符號數目雖不到600個,但每個符號最少也有一兩個字義,平均代表四五個音節,加以塞姆語語法規則復雜,學習起來困難很大.公元前75年,楔形文字最終退出歷史舞台,逐漸被人遺忘了.19世紀初,德國學者格羅鐵芬開始解讀楔形文字,取得一定成就.19世紀中葉,楔形文字終被解讀,誕生了亞述學.亞述學是研究兩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區使用楔形文字各民族的語言、文字、歷史和文化的學科.亞述學的誕生,打開了西亞歷史上許多奧秘的大門.
二、文學
在西亞,兩河流域的文學作品產生較早,對後世的影響也比較大.
古代兩河流域的文學最早源於勞動人民的口頭創作.早在蘇美爾時代便產生了神話傳說、史詩、寓言等作品,它對後來整個西亞地區文學藝術的發展都曾產生過巨大的影響.由於時代的局限,勞動人民口頭創作流傳下來的極少,大量的是經過祭司改編而成的帶有宗教色彩的史詩和傳說.最著名的是蘇美爾的《吉爾伽美什史詩》,它是迄今所知的世界最早的史詩.這部史詩最初出現在烏魯克時期,開始在民間口頭流傳,經過世代傳頌、錘煉和加工,到巴比倫時代,最後編定成為一部完整的史詩.
《吉爾伽美什史詩》共包括12首史詩,每首詩大約300行左右,分別刻寫在12塊泥板上.史詩主要描寫被神化了的烏魯克王吉爾伽美什(1/3是神,1/3是人)的事跡.史詩敘述吉爾伽美什要烏魯克居民修築城牆.人民不堪繁重的勞役,祈求天神安努對他加以節制.安努洞察了這一切,就創造了一個野人恩吉與吉爾伽美什進行較量.兩位英雄經過猛烈的決斗,不分勝負,最後言歸於好,結為密友,並開始為烏魯克人民消除禍害,建立了許多功勛.他們一直打死了害人的沙漠雄獅,又到黎巴嫩山上殺死了妖怪洪巴巴,解救了女神伊蘭達.伊蘭達惱羞成怒,請求天神安努派來牛怪殺死吉爾伽美什.牛怪來到烏魯克,口噴烈火,殘害人民,但又被吉爾伽美什和恩吉殺死,為民除害.英雄們的行為觸怒了上天諸神,他們決意奪去吉爾伽美什的密友恩吉的生命,恩吉病了12天後死去.吉爾伽美什悲痛之餘,決心去尋求長生不老之術,他歷經艱險終於得到其祖先烏特那匹提(塞蘇陀羅)的指點,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在海底採得返老還童的仙草.但不幸在歸途中洗澡時,他放在岸邊的仙草被一條蛇偷吃掉,吉爾伽美什無可奈何,毫無成果地返回了烏魯克.吉爾伽美什不怕艱苦,為忠於友情而獻身,得到後世的追念.
這部史詩雖然經過了祭司們的篡改,滲進了不少宗教迷信內容,但其中仍保留了英雄吉爾伽美什反抗神權的主題思想,客觀上反映了遠古時代人民在與大自然斗爭中的堅毅不拔和英勇不屈的戰斗精神.詩史對後世文學創作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吉爾伽美什詩史》還第一次提到了對後世有深刻影響的洪水的傳說.史詩敘述了塞蘇陀羅一人根據夢中得到神的啟示,事先造了一艘大船,帶領全家和多種動物上了船,因而在洪水中得救,從此神賜他以永生.洪水故事可能與蘇美爾地區當時經常遭受水災的歷史有關.它在整個西亞地區流傳甚廣,給後世許多民族的神話以深刻的影響.後來,猶太人對「洪水故事」略加改變,編成挪亞方舟的傳說而記入《舊約·創世紀》中,流傳至今,為世界各族人民知悉.
留傳下來的蘇美爾文學作品中還有一些是寓言,以動物為題材,旨在諷刺剝削階級的惡劣品質,如以狗赴宴專找骨頭的寓言諷刺了貪婪,以狡狼捕殺羊群分贓多得的寓言諷刺了狡詐.這些作品情趣幽默,寓意深刻.
在古代兩河流域的文學作品中,也有一些反映了當時社會矛盾的優秀作品,如古巴比倫時期的《詠受難的誠實的人的詩》,敘述一個誠實正直的人,對視是和國王十分虔誠和敬畏,盡量做了神和國王所樂意的許多事情後,仍然不斷遭受痛苦的折磨.他喊到:「為什麼到處都是邪惡的事物?」「我的困苦有增無已,我卻無法求得正義!」最後他不得不對神的公正表示懷疑.他說:「我召喚我的神,但是他卻不理睬我,我向我的女神祈求,但她卻連頭都不屑一抬」.這首哲理詩吐露了當時那些遭受苦難人產的心理,表現了對神和宗教信仰採取了懷疑的態度,顯然也反映了當時日益加深的社會矛盾.
古巴比倫時期的另一篇散文作品《主人與奴隸的對話》描寫主人與奴隸就12個問題進行了簡短的對話.真實奴隸對主人的一切貪婪慾望都表示附和,主人每說出要作某事,奴隸表示贊同並說出理由,後來主人說不作某事,奴隸表示贊同並說出不作的理由.這些對話也隱約反映了當時存在的尖銳社會矛盾.在第7個對話中,主人說要搞暴動,奴隸表示贊成,說「如果你不暴動,你將何以為人?又有誰喂飽你的肚皮?」主人說不想暴動了,奴隸便說暴動有遭殺戳監禁之苦.從這時可以看出奴隸與奴隸主之間的不可調和的矛盾.在第9個對話中,主人說要祭神,後又說不願做了,奴隸也表示贊成,然後卻說:「當神有求於你的時候,你就可以讓神象狗一樣地跟在你的後面跑.」這里不僅提示了奴隸主和神之間相互利用的關系,也表明了奴隸對神的公然蔑視.在第12個對話中,主人感到絕望,不知如何是好了,奴隸卻以高傲而帶著嘲弄的口吻回答說:「最後折斷你我的脖頸,把它們拋進河裡,那就好了.」主人惱怒地說:「不,奴隸,我要殺你,讓你先死.」奴隸則反問說:「我死,你還能活三天嗎?」作品到此結束.作者描寫奴隸從附和主人轉向反抗,寓意是深刻的.
三、天文學和數學
為了適應農業生產的需要,古代勞動人民很早就對天象進行觀察.歷法則是在觀察天文的基礎上編制起來的.早在蘇美爾阿卡德時代,兩河流域的人們就在觀察月亮運行規律的基礎上編制了太陰歷.他們把兩次新月出現的期間作為一個月,這樣每月就包括29或30天.他們又以12個月為1年(6個29天的月,6個30天的月),每年包括354天.這樣每年就比太陽年(365日5時48分46秒)短11天多的時間,必須置閏月加以調整.最初置閏是憑經驗進行的,有的年份加一個,有的年份加兩個,在烏爾第三王朝時期還有過一年加了三個閏月的現象.古巴比倫時期,人們已能把恆星和五大行星區別開來,還觀測出太陽在恆星背景上的視運動軌道——黃道.以後,巴比倫人又區分出黃道上的十二個星座,繪出黃道十二宮的圖形.在亞述帝國和新巴比倫時期,人們又以七天為一周,分別以日、月、火、水、木、金、土七個星的神名作為星期日至星期六的七天名稱.置閏的方法也在進步,到公元前六世紀後期,巴比倫人已先後有了八年三閏和二十七年十閏的規定.不過兩河流域的天文知識中也雜有很多迷信的成分,這同當時科學水平的限度和祭司的逐漸壟斷天文知識是有密切關系的.
天文學的發展必須有數學的基礎.興修水利、丈量土地、測量容積、修建城市和製造器皿等等也需要數學知識.因此,古巴比倫在數學方面得到很大的發展.巴比倫人曾採用十進位和六十進位的雙重記數法.他們用六十進位法計算時間和圓周,例如將圓周分為360度,這個方法至今還在世界各國通用.他們還開始推行數字位置的原則,同一數字在數的聯系中所佔位置不同,其值亦不同.位置值原則使他們能用較少的數碼來書寫巨大的數目,這在數學上是一個重要的貢獻.
巴比倫數學家不僅掌握了算術四則和分數的演算,而且是代數學的奠基者,他們能求出平方根與立方根,能解出有三個未知數的方程式.在巴比倫的碑石中曾發展過乘法表、平方表和立方表.在幾何學方面,他們已能運用商高定理(勾2+股2=弦2).為了計算不規則形狀的田地面積,他們把它分成長方形、三角形、梯形等許多塊,分別計算,然後得出總和.巴比倫人還推算出圓周率為3(埃及數學家求出派為3.16),並且在立體幾何學上解決了像測量截頂角錐體體積等問題.
四、建築和雕刻
公元前400年代中期,在蘇美爾地區已出現了城市和神廟的建築.塔廟是蘇美爾建築的基本形制,蘇美爾各城邦都把塔廟作為城市建築的中心.塔廟是用土磚築成的供神殿堂,奠於層級的土台之上.到烏爾第三王朝時,代表當時建築技術成就的建築物是烏爾大塔廟,完成於公元前22世紀左右,遺址至今猶存地面.烏爾大塔廟由四級上塔組成,底層62.5米,寬43米.各層表面用燒磚,內層用生磚的土坯徹成,各級塔門都築成園屋頂拱門.這種建築技法日後成為兩河流域建築共有的特色,普遍用於神廟和宮殿建築.烏爾大塔高的正面設有宏偉的梯道,可直達最上層的神殿.四級土塔表面磚色不同,最下層呈黑色,代表陰間,第二層呈紅色,代表人間,第三層呈青色,代表天堂,最上層呈白色,代表太陽.各層地面都種有奇花異草.除了塔廟之外,還有王官、陵墓等建築,王宮也建於高大的台基上.
在雕刻藝術方面,蘇美爾阿卡德時期的雕刻作品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古樸風格.如著名的《鷲碑》(圖見前),是拉格什王戰勝溫瑪城的紀念碑,這塊石碑以浮雕表現拉格什王率領步兵前進,刻劃出拉格什士兵隊列整齊,士氣高昂的情景,古樸之中亦富於生氣.另一雕刻傑作是《納拉木辛的勝利石柱》,為紀念阿卡德王納拉木辛率大軍戰勝山地部落而作.整個浮雕以國王為中心,以向上的步伐表現出勝利者的威武雄姿.但就總體來說,蘇美爾阿卡德時期的雕刻藝術,在表現人物技法方面,還比較單調、刻板,留傳下來的雕刻作品多顯得粗陋,千篇一律.
古巴比倫王國時期的《漢謨拉比法典》石柱柱頭浮雕,表現漢謨拉比虔誠地站在端坐的太陽神沙馬什面前,接受王權標的場面(圖見前).雕刻藝術手法熟練,線條剛勁、朴實,配以刻工精細的碑文,成為古巴比倫最重要的一件藝術文物.
屬於公元前8世紀的科爾薩巴德的亞述王宮,是薩爾貢二世時修建的.它是亞述諸王宮中得到比較充分發掘的一座,王宮建築在城中央的磚鋪的高大平台上,象是一座堡壘,高14米,佔地約130立方米.全部王宮建築擁有210間廳堂和30個院庭,磚徹為主.王宮大門十分雄偉壯麗,在兩座白色高大方塔之間是一個包銅拱形大門.拱門頂部飾在琉璃磚和壁畫,門口兩邊有成對排列整齊的石雕:人面獅身、鷲翼、牛腳怪獸大雕像.這是王宮的守護神,高約3.4米,雕刻十分精細,神態庄嚴,兩眼炯炯有神,為西亞雕刻藝術之珍品.除上述裝飾物外,王宮建築物大部分沒有外部裝飾.有藝術裝飾的主要是王宮內部廳堂.這里飾以著色的浮雕、壁畫和彩色琉璃磚、特別是著名的亞述浮雕,這種浮雕刻在巨大的石板上,鑲於庭院屋宇牆壁這下,多表現為國王出征、狩獵和宮庭日常生活等題材.這些浮雕中刻畫人物的技法比較呆板、拘謹,唯動物表現十分生動.
新巴比倫時代,建築藝術發展到最高水平.以巴比倫城、神廟和王宮為代表,標志著這一時期建築的突出成就.巴比倫城和王宮建得更加壯麗.這一時期最有名的建築是王宮里的「空中花園」.公元前3世紀初的巴比倫歷史家貝魯蘇斯說:「他(指尼布甲尼撒)在宮中建立起巍峨的石台,他精心地在這里重現山區景色,在層層高台上種植各種樹木,使其外觀完美,建成所謂空中花園,因為他的妻子生長於米底,對山區環境饒有深情.」由於兩河流域缺石材,建築多用磚、土為材料,不能象埃及的金字塔和神廟那樣耐久.只是憑著近代的考古發掘,人們對古代兩河流域的建築才有了比較具體的了解.
另外,新巴比倫時期的浮雕藝術以彩色琉璃磚鑲成的圖案最為壯觀.例如,巴比倫城的伊絲塔爾城門上和塔樓牆上,琉璃磚鑲嵌著白色野牛、金黃色的蛇首龍浮雕,共575處.牛在巴比倫宗教里是天神阿塔的形象:蛇首龍與中國龍的形象完全不同,它是蛇首獸身,前肢為獅足,後肢為鷹爪,是巴比倫主神馬爾都克的象徵.整個浮雕畫面黃白相間,充分表現了王宮的那種威嚴肅穆氣氛.100年後,希羅巴多德來巴比倫游歷時曾稱贊說:「它的壯麗超過了世界上的任何城市.」此外,巴比倫城的「遊行大道」兩邊牆面也飾以五色琉璃的雄獅圖案,也頗為壯觀.琉璃磚的發明可追溯到古巴比倫時期,到新巴比倫時達到全盛,普遍用於裝飾王宮、神殿、陵墓牆面和門面,兼有形象華麗、威嚴之特色.深受人們的喜愛.琉璃磚工藝在波斯和阿拉伯時期仍繼續流傳,後從中亞傳入中國,與中國的傳統工藝結合起來,更有創新.例如,具有中國傳統文化風格的「九龍壁」,可稱是琉璃磚傳入中國後的傑作.
波斯帝國的建築在吸取兩河流域和埃及的後果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發展.建築物一般都築在高大的石台基上.居魯士的墓就是建在六層石台基上的一座石屋.波斯王宮(圖見前)也都建在高大的石台基上.王宮的台基和牆壁上常用石浮雕作為裝飾,也有以琉璃磚鑲成的圖案作牆壁的裝飾的.波斯王宮中的殿堂往往有許多高大的石柱.從這些王宮的遺址還可以看出當時建築的宏偉和勞動人民的智慧.
同其他世界文明古國一樣,上古西亞的文化對後世產生了許多影響.有著悠久歷史文化傳統的西亞人民在當代世界上一定能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