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缺乏創造力

缺乏創造力

發布時間:2021-06-09 23:17:57

Ⅰ 中國人為什麼缺乏創造力了呢

中國社會的大環境決定的,不僅因為沒有創新教育。社會太急功近利,教育太行政化,經濟也行政化,家長也很實際,多方因素。

Ⅱ 為什麼中國青年缺乏創造力

第一:因為中國的教育制度太死板,把所有的人都打磨成一個模樣,這就是應試教育的弊端。比如高考數語英都是必考,不管你有沒有興趣,以後走進社會這些知識能否派上用場,反正就是你非學不可的,而且要費很大的精力在上面。如果改成學分制,在所有的課程里選,只要你選的課的學分加到一塊達到要求並且考試合格就能畢業,這樣學生就會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課程,這樣學習才會有積極性,效率才會更高。也不至於磨滅每個孩子的天賦。

第二:只注重知識性教育,忽視德育教育以及個人學習能力、社會能力的培養。有人說外國人是從小讓小孩學做人的道理,處理問題的能力,長大了孩子根據自己的興趣去專攻知識性學術性的東西。而中國是從小給孩子灌輸一大堆知識,數學學的很深奧,各個都是考試高手,而素質教育欠缺。所以走上社會後中國學生在個人道德素質、生存能力上不及老外,而學的一大堆知識又很多派不上用場,缺乏自己的主見,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歡干什麼、適合干什麼!

Ⅲ 有些人缺乏創造力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分析:人腦是意識形成的生理基礎,富有創造力的頭腦是產生創意的物質條件;意識是客觀世界在人腦中的反映,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問題為創意的產生提供了豐富的原料;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創意是人們在解決現實問題和矛盾的實踐中產生的。

Ⅳ 為什麼說中國人缺少創造力

缺乏創造力直接表現為中國沒有偉大的科學家。
我國在宋朝以前有很多偉大的方術家。四回大發明其中的三個答就是宋朝研究出來的。明朝雖然沒有大的文字獄,但在精神生活的壓迫使知識份子缺乏了最重要的創造性。這在清朝的文字獄時期及以後的階段顯得猶為突出一些。鴉片戰爭之後國破家亡,風雨飄搖 ,還談什麼創造性,能吃飽就算不錯了。建國以後,文革所造成的文化斷層問題所產生的一系列社會矛盾已在現在顯露無遺。基本上可以這么說吧,上述原因是造成中國缺乏偉大的科學家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二。

Ⅳ 「缺乏創造力的人,不認為自己具有創造力"這句話什麼意思

這句話應該這樣倒過來說「人若不認為自己具有創造力,就往往會缺乏創造力」

意思是人若缺乏積極和自信的心理,往往會導致外在行為上的被動甚至失敗

Ⅵ 國人為何缺乏創造力[]原創

國人為何缺乏創造力?[原創] 去年世界人口統計是65億。中國人口13.1億,佔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可是,我國對世界科技貢獻力與第一人口大國,遠不能匹配。人口是第一大國,科技貢獻力卻是小國水平。 我國迄今為止的科學發明發現實在少得可憐,屈指數來有四大發明、地動儀、陶瓷器、牛力犁耙具、鋤頭、中式紡車及紡織技術、毛筆、硯台、墨、宣紙、國畫顏料、京劇等我國地方戲劇、筷子、中國特有的木匠工具和手藝、中式建築材料和建築結構藝術建築技術、中醫、養蠶業及蠶絲紡織業,與有著悠久歷史的泱泱大國比較我國的科學發現、發明創造實在太少了。 我國長期以來,特別是結束閉關鎖國逐漸與世界進步文明融合以來,就一直應用外國的科學技術成果,引進的科學技術至少佔了百分之八十以上。這是很嚴峻很令人揪心的事實。 特別可怕的是國人普遍不以缺乏科學創新能力為恥。對沒有創新能力要麼滿不在乎,要麼麻木不仁。 國人缺乏創造力有這幾大因素:第一,過於迷信學術權威,缺乏挑戰學術權威的意識、勇氣。第二,思維凝固性過強,滿足現成結論,滿足現狀,不能逾越思維禁區認識的「雷區」。第三,歷代的國人所受的禁錮過大,自由空間過小,跟隨權勢走的定勢極大限制了國人的創造力。第四,國人歷來不願意標新立異,只求同,不求異也不存異,為了趨同而思想保守行為拘泥,反之,國人的創造性活動異常艱辛,還容易招致孤立打擊,所以國人對於創新就退避三舍。第五,國人太容易滿足一得之功、一孔之見,小農經濟思維造就的思維極其狹隘閉塞,過於追求保險和平穩,這對創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是極其不利的。第六,國人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都有很強的約定俗成性,即被習慣牽著鼻子走,大家都這樣,不需要出新。第七,國人愛借鑒,愛拿來,圖方便而不願意自行研發、創造,從上到下都愛引進、學習、借鑒、吸收他人的勞動成果為己用,把大量的時間用在學習上用在繼承上,甚至窮畢生精力樂此不疲地學習他人(近現代主要是外國人)的知識經驗,而懶於進行創造性的勞動也沒有意識到自我創新能力的重要性,更不會把主要的時間和精力用在自主創新上。結果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卻沒有自主創新的成果。第八,我國有很嚴重的疾賢妒能之國風,平庸者過得愜意舒適,要自主創新卻要遭受許多人為的障礙,諸多辛苦、辛酸利益卻鮮有,甚至比無所事事的平庸者處境要艱難的多。 國人缺乏創造力是長期形成的,有著深刻的歷史原因和現實原因。對此,有的人有所意識,但更多的人卻在無意識中混混噩噩過日子。

Ⅶ 我覺得自己很缺乏創造力,請問怎麼才能提高自己的創造力呢

多用左手,左腿
左手開發右腦
右腦主創造力,想像力

Ⅷ 為什麼中國的學生缺乏創造力

應試教育下的成果。限制了學生的想像力和周圍環境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壓迫。把學生回培養成類答似機器一樣的思維,一個命令只對應一個結果,沒有殊途同歸,沒有所謂更好的解決方案。最後思想僵化,以便領導等人加以控制。起到類似洗腦的效果。不過就中國國情來說,應試教育卻是最適合的。

Ⅸ 現代中國人為什麼普遍缺乏創造力 古代中國人為什麼創造力那麼強 難道是人種不同

(1)現行的應試教育,扼殺了中國人的創造力.
首先,「填鴨式」的應試教育已經實行了幾十年,影響了幾代人.這種教育模式,使學生總是按照常規的思維去解決問題,所謂的標准答案更是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扼殺了學生們問「為什麼」的權利!久而久之,使得學生們逐漸形成了思維學上所說的「思維定勢」.也就是說你處理某件事情,只會想到一個辦法來解決,而不會去想出其他的辦法,再從這些辦法中選出一個最合適的辦法來解決問題.記得有一個故事:在小學里,試卷上有一道這樣的題:彎彎的月亮象什麼?有一個小朋友這樣回答:「象香蕉!」結果被老師毫不留情的打了一個紅紅的「大差」,怎麼會是香蕉呢?應該是象「彎彎的小船」,這是標准答案!嗚呼!這等教育方式怎能培養出一個具有創造力的人才來?
其次,不論是家庭,社會還是學校,片面看重學生們的個人分數,都特別看重名次.正如有句話說: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這充分表達出現在的人對分數的追求,這使得學生們唯一的目標就是把分數拔高,這樣才能在學校里得到老師們的「疼愛」,在家裡得到家長們的「寵愛」;在社會上得到人們的「喜愛」,成為學生們實現自我價值的根本.所以他們的時間都在向分數看齊,無奈的做著「分數」的奴隸.根本沒有時間和心思去談發明創造.記得有一種說法:「中國人參加奧數,奧物是世界第一,實踐創造力是倒數第一」的話,可能這句話有些絕對,但我們不得不為此而汗顏,為此而感到慚愧!
最後,「一刀切」的應試教育,根本沒有按照學生們的個性,興趣,愛好等方面進行引導教育,而是以分數的高低來衡量一個學生的優劣!在一個學校,不可能每個學生都是100分,這是很正常的,所以就不能用分數來區分學生的好壞.只有注重培養他們的個性發展,才能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創造力.再來看一則故事:如果中國的家長們在碰面時首先肯定會問「你的孩子在學校考了多少分?第幾名?的問題;而在西方家長則會問孩子:「你在學校過得快樂嗎?」前者不僅打擊了成績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還助長了成績好的學生的驕傲感和自滿感!到頭來是害人害已;而後一種教育方式則從心靈上關懷孩子,只要覺得快樂,什麼問題都能解決.更符合孩子們心靈的發展,更有利於其成長.
(2)缺乏自信.
(3) 仿製能力強
中國人的仿製能力,堪稱世界一絕!世界上某種新產品剛上市幾天,中國人就會製造了,因此,出現了許多針對中國的侵犯「知識產權」的訴訟,尤其是在中國加入WTO後這種訴訟更是接踵而至.。仿製能力雖然能夠從某種程度上反映出中國人的聰明和智慧,但從長遠來講,這種聰明反而會被聰明誤!因為仿製能力強不僅侵犯了別國的知識產權,侵害了他們的智慧,而且損害了中國人在國際上的形象,對我們創造力的開發更是一種致命性的打擊,我們永遠只能跟著別人的腳步走,永遠也走不出屬於自己的路.這種盲目的仿製,使我們只局限於所擁有別人的東西,會慢慢的消磨掉我們僅有的那些創造力,最後就會被這個世界所淘汰!
(4) 缺乏危機意識.
由於固有的「報喜不報憂」的心態,而且課本上總是講的中國有96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地域遼闊,地大物博,資源豐富,還有就是近年來中國的GDP又增長了很多等等!這的確能讓每個中國人都能感到自豪和驕傲.但我們有沒有想過,中國有14億人口,如果是平均的話,我們還能這樣驕傲嗎?我們的祖先孟子先生早就說過:「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難道我們忘了嗎?正是由於我們缺乏危機意識,才會安於現狀,沒有了改造時代的激情,更談不上用創造性的思維去,改變生活,改造世界,探索未來!相比之下,我們的近鄰日本則是一個有著很強危機意識的國家,它是一個島國,國土面積小,資源貧乏,使得他不得不完全依賴於自己的創造力來彌補自身的不足,來求得生存.根據資料統計:到目前為止,日本共有12位人士獲得諾貝爾獎;有兩所世界頂級大學;有67家企業上了世界500強名單.豐田,松下,索尼這些都是響譽世界的名牌企業.
(5) 人們對科學的關注度極低.
經過近3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GDP強勁增長,人民的收入不斷提高.但伴隨而來的問題就是人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都產生了明顯的變化.以前是以科學家,發明家為自己的理想,而現在則更多的追求當官,做大老闆.所以,物質生活的提高必然會促使人們的觀念轉變.其次,學生們對科學知識極不了解.筆者曾參加學校里的「知榮辱,樹新風」的演講比賽,當我提到在場的同學,有誰知道我國現在有幾位航天員時,在場的兩百多人只有一人知道是三位!而當我問到香港的四大天王是那些明星時,全場頓時沸騰起來!可能只有一個人不知道(就是我)!這些能說明什麼?說明了現在的學生們的價值觀嚴重錯位,對科學發明持以冷漠的態度.最後,社會輿論對科學發明的關注度少.社會輿論作為當今人們了解世界的窗口,對人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都有深刻影響.尤其是電視節目,可以說中國當今的電視劇都是「復古戲」,而歐美的影視劇都有超前意識.如病毒入侵,外星人入侵,異形變種等等,都是在認識世界,探索未來!
(6)歷史的創傷.
自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中國就陷入了長達100多年的戰亂年代.在當時內憂外患的時期中,根本談不上發明創造.這使得中國失去了100多年的科技創新的機會.失去了創造力發展的良好環境等.但這些都是客觀原因,然而主要是因為清政府的閉關鎖國的愚昧政策,在世界處於重大變革時期仍在做著「天朝上國」的美夢!後來,人們總結出了「落後就挨打」的警句,但「落後」絕不是經濟落後,文化落後,軍事落後,而是「創造力的落後」,導致了中國近代社會動亂的真正原因.

Ⅹ 為什麼中國學生缺乏創造性

為什麼中國的學生缺乏創造力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曾經撰文稱,未來中國的GDP將不可避免地追上美國,但創新能力可能很難與美國匹敵。因為創新需要思想競爭與自由交流,不然如何解釋一個人口四倍於美國的國家(假設中國人才也應是美國的四倍)沒有很高的技術突破?
關於這個問題,我認為除了體制及基礎研究薄弱等原因,主要是中國的教育出了問題。我們的教育模式扼殺了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以至於我們在思想競爭方面大大滯後於美國。
中國人的高智商是公認的,但中國孩子卻被普遍認為想像力、創造力缺乏。幾年前,一個國際教育評估組對21個國家的中小學生進行調查,結果發現,中國學生的想像力排在倒數第一,創造力排在倒數第五。每年,中國學子有2000多人拿到美國大學的博士學位,但獲得的一致評價卻是「中國學生的想像力貧乏」。
絕不是中國孩子的創造力天生就弱,這個結果是中國家長和學校聯手提供的教育環境造成的。學校嚴格的紀律和統一的標准壓制了孩子的個性,「好孩子」、「優秀孩子」都以好成績為導向,在這樣的環境里,很多孩子努力學習只是為了獲得外界認可,內在興趣和動機都很弱。中國採用「標准答案」的教育方式也極大地限制了孩子們的思維發展,這些都使中國孩子的創造潛能被過早地扼殺了。

閱讀全文

與缺乏創造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