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世界上第一台電動機是由誰發明的
第一台直流發動機:1834年德國人雅可比發明;
第一台交流發動機:1888 南斯拉夫裔美國人特斯拉發明。
Ⅱ 第一台縫紉機是誰發明的
英國人Thomas Saint(托馬斯·山特),第一台縫制機械的發明者。在1790年,他用機版械來模仿替代手權工縫制的過程,製造出第一台縫制皮鞋的縫紉機。當時因沒有縫制機械製造的記錄,他的專利被歸在紡織機械的專利庫內被人疏忽了83年,後來這台機器經過復制,曾在1878年的巴黎萬國博覽會上展示。
Ⅲ 人類歷史上第一台機器是什麼,誰發明的
蒸氣機—瓦特。埃及古希臘和羅馬時期就已經有汽車和飛機模式,現在汽車發動機的汽缸活塞,還在沿用,到底現在所發明的物體是不是只是以前發明的復製品
Ⅳ 世界上第一台印刷機是誰發明的
1834 德國 雅可比 發明直流發動機
1888 南斯拉夫裔美國 特斯拉 發明了交流電動機
182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首先證明可以把電力轉變為旋轉運動。最先製成電動機的人,據說是德國的雅可比。他於1834年前後成了一種簡單的裝置:在兩個U型電磁鐵中間,裝一六臂輪,每臂帶兩根棒型磁鐵。通電後,棒型磁鐵與U型磁鐵之間產生相互吸引和排斥作用 ,帶動輪軸轉動。後來,雅可比做了一具大型的裝置。安在小艇上,用320個丹尼爾電池供電,1838年小艇在易北河上首次航行,時速只有2.2公里,與此同時,美國的達文波特也成功地制出了驅動印刷機的電動機,印刷過美國電學期刑《電磁和機械情報》。但這兩種電動機都沒有多大商業價值,用電池作電源,成本太大、不實用。
直到第一台實用直流發動機問世 ,電動機才行了廣泛應用。1870年比利時工程師格拉姆發明了直流發電機,在設計上,直流發電機和電動機很相似。後來,格拉姆證明向直流發動機輸入電流,其轉子會象電動機一樣旋轉。於是,這種格拉姆型電動機大量製造出來。效率也不斷提高。與此同時,德國的西門子接製造更好的發電機,並著手研究由電動機驅動的車輛,於是西門子公司製成了世界電車。1879年,在柏林工業展覽會上,西門子公司不冒煙的電車贏得觀眾的一片喝彩。西門子電機車當時只有3馬力,後來美國發明大王愛迪生試驗的電機車已達12—15馬力。但當時的電動機全是直流電機,只限於驅動電車。
1888年南斯拉夫出生的美國發明家特斯拉發明了交流電動機。它是根據電磁感應原理製成,又稱感應電動機,這種電動機結構簡單,使用交流電,無需整流,無火花,因此被廣泛應用於工業的家庭電器中,交流電動機通常用三相交流供電。
1902年瑞典工程師丹尼爾森首先提出同步電動機構想。
同步電動機工作原理同感應電動機一樣,由定子產生旋轉磁場,便轉子繞組用直流供電,轉速固定不變,不受負載影響。因此同步電動機特別適用於鍾表,電唱機和磁帶錄音機。
直流電動機是直流激磁,工作特性接其激磁繞組的接線方式不同而有區別。串激電動機起動轉矩大,適用於牽引和起重,並激電動機轉速隨負載大小而變動較小,且可以調節,可用為定速或調速之用,復激電動機兼有以上兩種激磁方式發動機的特性。
交流換向器電動機,即轉子具有換向器的交流電動機。因它既可用於交流 又可用於直流,故稱作交直流兩用電動機或通用電動機,多用於家用電器。
參考資料:科學之光
Ⅳ 紋身最早是出於哪個國家發明,它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紋身的歷史起源與發展,是來自冰河時期,也就是西元前八千年以前,在世界多處的岩洞,包括法國葡萄牙,羅馬尼亞和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發現許多有紅黑顏料痕跡的陶碗,和一些用鹿角和其他碎骨做成的尖骨[針],以及幾個帶有強烈紋身暗示的小雕像。
隨著哥倫布的發現美洲,歐洲探險家都記錄了一些大陸上新奇的見聞,他們曾見到墨西哥灣民族的紅藍色紋身。 維琴尼亞,佛羅里達土著的手腳胸臉全刺著不同的標記,就像野獸毒蛇等,都用黑色斑點鑄進他們的皮膚內。 幾乎在每一個文化里,紋身都是出現於人類的源始。
在古代,這種紋身的裝飾有著特別的宗教意義和魔力,在皮膚上做記號意味著一個年輕男子的成年,或一個少女的婚嫁,甚至是驅魔或保障生命的永生。 此種夾雜著忍耐、痛苦的儀式,其重要性有如宗教的圖騰。 文身從古至今,在世界各地都有著悠久的歷史,文身可能始於一萬四千年以前的石器時代。埃及的金字塔是第一個歷史的證據,內有存放超過四千年的木乃伊,男女貴族身上各刻有明顯的文身傑作。這項藝術流傳於整個古代的世界,克里特島、希臘、波司、阿拉伯,甚至公元前兩千年穿越亞洲到中國和緬甸。
二千五百年前,移居的蝦夷人帶著紋身從中國到日本,而使得紋身在日本發展成高度的藝術,以它美麗的設計,敏銳的色彩及獨特的立體形態。 一直到1800年,日本的技術仍然保密了有數世紀之久,因為他們不允許外國人進入日本。直到對西方門戶開放,這種現象有了轉變。
波里尼西亞把這項藝術從亞洲傳道南沙群島、紐西蘭。他們給此項藝術取了今日我們所用的[紋身]名稱。
庫克船長,勇敢的英國探險家,他在1771年,把大溪地島看到的[紋身]並將此二字介紹至歐洲。 從西伯利亞穿越平原到阿拉斯加,北美洲的西伯利亞人可能是傳播者。也或者是四處流浪的波西米亞人,跨越二千里,橫過太平洋到南美。
不管來源如何,紋身成為傳說中阿芝特克人文化的一部分,瑪雅、印加文明使得西班牙人到南美時,一時眼花繚亂,北美的探險家,也說出印第安人,愛斯基摩人奇怪而美麗的記號。歐洲、英國的早期居民把文身用於他們神秘的宗教儀式當中。
早期的基督徒,在他們的手臂上或臉上紋上十字架,表示忠誠的象徵。 後來,基督徒、猶太人、回教徒,禁止文身,因為他們害怕這種神秘的裝飾表示自己是個異教徒。 由於禁止文身,文身在歐洲有數世紀的衰退,直到庫克船長的航行,再度發現了這門藝術,將它傳開,並且在以後成為紋身的黃金時期。
航海者,帶回了文身的男子,猶如以往傳說中的怪異。 第一個被帶回的是[紋身的王子],頭至腳都有文身,一六九一年後從南太平洋帶回倫敦。帶他回來的是威廉·丹尼爾。 人們群集去看他,而且傳遍整個英國、歐洲做展覽。兩世紀以後,巴納帶著他們[君士坦丁王子]從阿爾巴尼亞到美國。 在他的身上有三百三十八種設計的圖案。在他的手指間文上了象徵[小偷]的圖案,在緬甸的馬戲團,他一星期賺一千元。 紋身的王子庫克船長從南太平洋帶回的傳說,以及其他外國島嶼上的文身在歐洲、英國形成了一項大眾所注目的風潮。
當勇健的英國水手航行到太平洋,而朝聖者從聖城帶回代表他們疲累旅行的一項特產,在皮膚上做記號回鄉時,這種風潮更加盛行了。直到一八六二年,紋身完全公開的出現,有一個著名的旅行團帶至聖城,開始了文身的濫觴。
英國王子查理士即後來的愛德華七世,在他十八歲時,他訪問了聖城並且在手臂上紋上馬爾他十字架,以紀念這種場合。當這種消息傳遍歐洲時,文身成為狂熱的流行趨勢。王子、爵士、公主、仕女、美國的百萬富翁、東方有權勢者,紛紛讓職業性的紋身師紋上小型、精緻的圖樣。在大西洋的兩邊,此時是紋身的黃金階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水手的百分之六十五和百分之二十五的軍人都有紋身。 一八九二年,[教授]山姆歐·瑞時,在美國發明了機器。這部機器配合著消毒的程序,成為紋身的一項革命。現在,每個人都可以經由自己的選擇,用快速、衛生的、無痛的手法來紋身。
在風行的紋身潮流里,老舊的主題,象徵愛情和戰爭的圖樣仍然是最受歡迎,但是令人痛苦的文身儀式已不復存在。
Ⅵ 紋身是誰發明的起源是什麼
文身的前身是刺青,是在文身機還未出現時,用針沾墨水在身上一針一針把圖案刺上去,圖案多以社會風氣較重的兵將、龍虎為主,很多人是在監獄裡面做的,因為刺青只有黑色,不是專門的文身顏料,時間長了顏色會發藍發青,所以又叫刺青。先秦時代以來黥刑就是在犯人臉上刺字作警示。在古代典籍中,曾出現文身、鏤身、扎青、點青、雕青等故事,如岳母刺字。《水滸傳》中,至少就有三個身滿刺青的重要角色:花和尚魯智深、九紋龍史進與浪子燕青。古埃及更利用刺青來畫分社會地位,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婦女流行在唇部文上紅色,類似現代的文唇、文眉等永久性彩妝的美容方式。於是刺青開始慢慢脫離由部份的刑罰讓人對刺青產生負面的印象,演變成個人裝飾的一種,在許多文化中,刺青是一種傳統,也是社會階級與地位的象徵。而文身是在刺青基礎上發展而來,採取電動文身機,專門的色料,顏色豐富,圖案也比較多。隨著社會的發展文身已經成為一個多學科的綜合藝術形式。
約葬於西元前2000年的埃及木乃伊身上就曾發現文身。有關色雷斯人、希臘人、高盧人、古日耳曼人和古不列顛人的記載都提到文身。古羅馬罪犯和奴隸要文身。基督教興起後歐洲各地禁止文身,但在中東和其他地方仍保留此風。歐洲人在探險時代與美洲的印第安人及玻里尼西亞人接觸時,再次在這些民族中間發現文身。受玻里尼西亞人和日本人的影響,為歐美海員身上刺花的文身館出現在全世界許多口岸城市。第一台電動文身機於1891年在美國取得專利權。美國成了文身新圖案的產地。特別是美國文身圖紙傳播各地之後,表現航海生活、軍事內容、愛國思想、浪漫情調和宗教熱情的主題,在全世界都趨於標准化。20世紀早期具有民族特色的風格已漸趨消失。
19世紀美國罪犯獲釋時要文身,英國逃兵要文身。後來西伯利亞的監獄和納粹集中營的在押人員身上也刺上標記。20世紀街幫或摩托車幫的成員常以文身圖案來作為標記。19世紀晚期英國上層社會男女曾流行文身。文身在世界大部分地方已將滅或絕跡,只有特殊醫學用途或歐美、日本文身類型例外,這些是1990年代重新引起興趣的主題。
Ⅶ 世界上第一台照相機是誰發明的
L.達蓋爾。
最早的照相機結構十分簡單,僅包括暗箱、鏡頭和感光材料。現代照相機內比較復雜,具有鏡頭、容光圈、快門、測距、取景、測光、輸片、計數、自拍、對焦、變焦等系統,現代照相機是一種結合光學、精密機械、電子技術和化學等技術的復雜產品。
照相機品種繁多,按用途可分為風光攝影照相機、印刷製版照相機、文獻縮微照相機、顯微照相機、水下照相機、航空照相機、高速照相機等;按照相膠片尺寸,可分為110照相機(畫面13×17毫米)。
126照相機(畫面28×28毫米)、135照相機(畫面24×18,24×36毫米)、127照相機(畫面45x45毫米)、120照相機(包括220照相機,畫面60×45,60×60,60×90毫米)、圓盤照相機(畫面8.2x10.6毫米);按取景方式分為透視取景照相機、雙鏡頭反光照相機、單鏡頭反光照相機。
Ⅷ 第一台打字機是誰發明的
世界第一台電子計算機誕生在哪裡?很多人會回答誕生在美國,並且會認為1946年2月14日在費城開始運行的ENIAC計算機(電子數字式積分器和計算機)是世界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然而細心的讀者會發現,這台計算機的誕生地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在其官方文件中僅稱它是世界「第一台全電子數字計算機」,為什麼它的主人不稱它是世界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呢?
1997年10月21日,英國倫敦泰晤士河南岸的帝國戰爭博物館開始舉辦一個有關二戰期間破譯密碼的展覽,展覽中赫然出現了「世界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科洛薩斯』」的字樣。據稱,「科洛薩斯」比ENIAC計算機問世早兩年多,在二戰期間曾破譯了大量德軍機密,戰爭結束後,它被秘密銷毀了。
11月14日,記者驅車來到「科洛薩斯」計算機當年的服役地點、倫敦以北約80公里處的布萊奇利園區,在那裡采訪了布萊奇利園區基金會主任托尼·塞爾先生。布萊奇利園區是二戰期間英國主要密碼破譯力量所在地,目前已辟為一個戰爭博物館。
塞爾先生並不急於向記者介紹「科洛薩斯」計算機,而是先向記者介紹了很多二戰期間盟軍與德、意、日軍之間破譯密碼的斗爭。在一台從德軍那裡繳獲的「洛倫茨」加密機旁,塞爾先生講述了這種加密機的故事。「洛倫茨」加密機是二戰後期包括希特勒在內的德軍高級將領之間通信用的主要加密機,破譯經它加密過的密碼難度非常大,希特勒至死都認為「洛倫茨」是不可戰勝的。
研製「科洛薩斯」計算機的主要目的是破譯經「洛倫茨」加密機加密過的密碼。塞爾先生說:「使用其他手段破譯這種密碼需要6至8個星期,而使用『科洛薩斯』計算機則僅需6至8小時,因而自它投入使用後,德軍大量高級軍事機密很快被破譯,盟軍如虎添翼。」
「科洛薩斯」計算機是1943年3月開始研製的,同年底運到布萊奇利園區。19 44年1月10日,「科洛薩斯」計算機開始運行。
塞爾先生帶領記者來到一處很不起眼的建築中,在那裡記者見到了尚未完工的「科洛薩斯」計算機的復製品。塞爾先生向記者出示了照片、圖表等有關原始資料,並指出,「科洛薩斯」計算機知名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它原先屬於高級軍事機密,直到70年代有關材料才逐漸解密,而且二戰期間研製的10台同類計算機在戰爭結束後均被秘密銷毀。他說:「『科洛薩斯』計算機作為世界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的地位已被逐漸公認。」
「科洛薩斯」計算機呈長方體狀,長4.9米,寬1.8米,高 2.3米,重約4噸。它的主體結構是兩排機架,上面安裝了2500個大小形狀如同電燈泡的電子管。它利用打孔紙帶輸入信息,由自動打字機輸出運算結果,每秒可處理5000個字元。它的耗電量為4500瓦。
「科洛薩斯」計算機研製工作的負責人是湯米·費勞爾斯博士。現年88歲的費勞爾斯目前在倫敦北區過著隱居生活,據其親友介紹,他的身體非常虛弱。
塞爾先生不無遺憾地指出,盡管第一台電子計算機誕生於英國,但英國沒有抓住由計算機引發的技術和產業革命的機遇。相比之下,美國抓住了這一歷史機遇,鼓勵發展計算機技術和產業,從而崛起了一大批計算機產業巨頭,大大促進了美國綜合國力的發展。他說,目前全世界范圍興起了一場以信息高速公路建設為龍頭的又一次信息技術革命,誰能更好地把握這一機遇,誰就有可能在21世紀立於不敗之地。
其他回答
Ⅸ 世界上第一個發明印刷機的是誰
世界上第一個發明印刷機的發明者約翰·谷登堡。
約翰·谷登堡在回15世紀發明了印刷答機 。
15世紀中葉,德國谷登堡把金屬活字鑄造法引入歐洲,,印出被後人稱為西方世界第一部用活版印刷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