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翠鳥的發明

翠鳥的發明

發布時間:2021-06-09 20:43:39

1. 科學家按照翠鳥發明了什麼500字作文

假如我是科學家,我會做出許多驚動世界的事情.
有一天,我的射電台收到了一個脈沖信號.我乍一聽,以為是上次朴一森發現的土衛四生命的邀請函,但仔細一聽,不對,這個信號不是土衛四生命發來的,因為他們的信號根本不是這個波段.我們立即啟用了各波段的信號分析器,最終用S波段的分析器分析出了信號.信號的意思大體是:我們在天王星,救救我們,我們快支撐不住了!
壞了,外星生命有危險!我請示了朴一森後架著他的「QQ」號帶著幾個衛士上路了.飛船很快用密封艙把他們接了回來.一開艙,天啊,這是什麼人啊,怎麼跟地球人如此相似?只是鼻樑高過了眉毛,而且身高完全一樣.看樣子,他們已經奄奄一息了.我和衛士把他們扶進了屋,只一會,他們又恢復了精神,充滿了活力.我立刻警覺起來,他們不會是裝的吧?我偷偷拿起我自己開發的激光槍,對著他們.我拿來電台機,說:「你們是干什麼的?說!」他們一邊後退,一邊擺手說:「你誤會了,我們沒有敵意.」我吼道:「那你們怎麼這么快就恢復了?」他們一聽,趕快說:「你們誤會了,我們靠呼吸二氧化碳維持生命,由於我們鄰星總把綠色植物扔向我們星,並時常進行攻擊,我們大部分人都死了,只有我們幾個逃了出來.飛船上二氧化碳不夠,幸好你們救了我們.因為你們這里二氧化碳豐富,所以我們恢復很快.」
聽他們這樣一說,我才放下槍.我說:「我們正好靠氧氣維持生命,你們在這里住一段時間,我們正好互惠互利.」他們很高興.
在以後的一段時間里,我教會了他們一些地球語言.通過與外界交往,他們的漸漸地不靠電台機也能與我們對話了.
終於有一天,他們要走了.我們互留了脈沖信號,然後揮手告別.
有一天繁忙時,接到了一個信號,居然是上次那幾個人發來的邀請函.我把事忙完,就回了一封,說一個月後見.我立刻著手研製飛船.
飛船製作完成了.我用大毛筆在船體上洋洋灑灑地用我的張氏狂草寫下了「星際使者」四個大字.我根據他們給的方位找到了金星.他們原來離我們這樣近呀!
我下了飛船,他們立刻把我迎到了一個小屋裡,並讓我上了一台機器人模樣帶輪的艙體里.原來這是他們特意為我們准備的萬能艙,裡面裝滿了很多與地球上一樣的空氣.想得真周到!
他們領我參觀了幾個地方.突然一聲炮響,我前面不遠處落下一顆炮彈.幸虧萬能艙結實.其中一個對我說,這就是他們原來的鄰星,是個好戰星球.我著急了,這怎麼辦?他說:「沒事,我們知道他們一定會來找麻煩,我們早有準備.」我一看,幾架激光大炮發出炙熱的激光,組成了一個激光網.有幾架不要命的飛機沖了過來,一轉眼就成了灰燼.領頭的一看情況不對,連忙帶著幾對殘兵敗將逃走了.我的這些朋友們其實是些愛好和平的人,只是因為鄰星才發生了戰爭.
此後,我經常去他們那兒,每次都會受到熱情的款待.我也經常送去一些乾冰,以感謝他們盛情的款待.
我很高興,因為地球又多了一些外星朋友.

2. 點翠頭面的歷史由來

「點翠」作為一種中國古老的傳統金屬細工技法,是首飾製作中的一個輔助工種,古已有之,清末民初更是盛極一時,從宮廷流傳到民間。
所謂點翠的翠,就是翠鳥的羽毛。在染料工藝被發明以前,翠鳥羽毛自然是不可多得的裝飾材料,常被珠寶匠人用來與珍珠、寶石、黃金累絲鑲嵌在一起。以翠羽用作裝飾歷史非常悠久,有可能追溯到戰國時期。《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中曾講述「買櫝還珠」故事,其所提及的「輯以羽翠」的盒子就應是指用翠鳥羽毛做裝飾 。
傳統戲曲的旦角演員都需要「頭面」,所謂「頭面」,是指整個頭發的造型、飾物,分為「軟頭面」和 「硬頭面」,比如《新紅樓夢》里十二釵的造型,就借鑒了軟頭面里的貼片子,看上去就像一隻只小光碟;「硬頭面」則是演員頭上插戴的各種blingbling的飾物,「點翠」是其中一種,還有兩種是水鑽和銀錠。

3. 人類一那些動物發明現代科學技術

1、維可勞(也叫魔術貼或者尼龍搭扣)


瑞士工程師George de Mestral在自己的褲子和寵物狗身上發現了牛蒡的毛刺。他發現這種種子上帶的小勾讓它能夠掛到其它動物身上。這種掛扣的問世耗費了George de Mestra超過十年的實驗來將其完美復制下來。


2、聲納


1912年泰坦尼克號的沉沒促使研究人員試圖研發出一次能夠探測海中物體的技術。1915年,法國物理學家Paul Langevin發明了一種使用聲波和回聲定位水下物體的系統,也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聲納技術。雖然對於人類來說是一種新技術,但是一些動物卻一直使用這種技術進行導航、捕食和搜尋,比如說蝙蝠和海豚。



3、吸盤


吸盤藉助了真空和壓力的原理緊緊吸附在平面上,它們能夠將物體粘到牆上甚至是高建築物上。最早記載的人造吸盤出現在19世紀60年代,而章魚的吸盤事實上更加先進,每個吸盤的邊緣都有同心紋,這就使它們即使在水下也能夠吸住不平整的表面。


4、新干線火車


新干線火車最初設計時模擬的是子彈頭,而且獲得了成功。但這種設計卻存在一個問題,當它們離開隧道時會發出巨大的噪音。新干線火車設計公司的工程師Eji Nakatsu將翠鳥的嘴形應用於火車設計,不僅解決了噪音問題而且增加了能效,提高了最快速度。


5、膠帶


透明膠帶是Richard Gurley Drew在1922年發明的。他是3M公司的一位實驗室技術員,他在將砂紙樣本送到當地的汽車店中,聽到店員經常抱怨在給汽車噴漆時會留下膠帶痕跡。在後來的兩年時間里,他嘗試了各種各樣的粘合劑試圖找到揭除膠帶後不會留下痕跡的方法,最終導致了透明膠帶的問世。自然界中的壁虎能夠攀爬表面全部依靠的是腳趾底部的細微剛毛。

4. 人類從哪些動物受到啟發,發明了什麼

1、維可勞(也叫魔術貼或者尼龍搭扣)

瑞士工程師George de Mestral在自己的褲子和寵物狗身上發現了牛蒡的毛刺。他發現這種種子上帶的小勾讓它能夠掛到其它動物身上。這種掛扣的問世耗費了George de Mestra超過十年的實驗來將其完美復制下來。

2、聲納

1912年泰坦尼克號的沉沒促使研究人員試圖研發出一次能夠探測海中物體的技術。1915年,法國物理學家Paul Langevin發明了一種使用聲波和回聲定位水下物體的系統,也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聲納技術。雖然對於人類來說是一種新技術,但是一些動物卻一直使用這種技術進行導航、捕食和搜尋,比如說蝙蝠和海豚。

3、吸盤

吸盤藉助了真空和壓力的原理緊緊吸附在平面上,它們能夠將物體粘到牆上甚至是高建築物上。最早記載的人造吸盤出現在19世紀60年代,而章魚的吸盤事實上更加先進,每個吸盤的邊緣都有同心紋,這就使它們即使在水下也能夠吸住不平整的表面。

4、新干線火車

新干線火車最初設計時模擬的是子彈頭,而且獲得了成功。但這種設計卻存在一個問題,當它們離開隧道時會發出巨大的噪音。新干線火車設計公司的工程師Eji Nakatsu將翠鳥的嘴形應用於火車設計,不僅解決了噪音問題而且增加了能效,提高了最快速度。

5、膠帶

透明膠帶是Richard Gurley Drew在1922年發明的。他是3M公司的一位實驗室技術員,他在將砂紙樣本送到當地的汽車店中,聽到店員經常抱怨在給汽車噴漆時會留下膠帶痕跡。在後來的兩年時間里,他嘗試了各種各樣的粘合劑試圖找到揭除膠帶後不會留下痕跡的方法,最終導致了透明膠帶的問世。自然界中的壁虎能夠攀爬表面全部依靠的是腳趾底部的細微剛毛。

5. 人類靠動物發明了什麼

所謂動物仿生創新就是模仿動物的生理構成和特性進行創新。自然界的各種動物為了生存的需要,在不斷的進化過程中大都具有其獨特的生理構成或生自從人理功能,仿動物創新就是通過分析各種動物特有的生理現象,根據其生理構成能的很少一及生理功能等進行工程設計和產品創新。如生物學家通過對蛛絲的研究發明了而且電燈的用於製造抗撕裂降落傘和臨時吊橋用的高強度纜索的高級絲線;船和艇來自於人類又把目人們對魚類和海豚的模仿;火箭升空利用的是水母、墨魚反沖原理;科學家通菌、真菌、過硏究青蛙的眼睛發明了電子蛙眼;美國空軍通過毒蛇的「熱眼」功能,研究發出的光都開發出微型熱感測器;大幅提升現代掘進技術的盾構機來自於工程師對蜣螂的火蟲是其中模仿。
【案例2】且發出的科學家研子彈頭列車明層和反日本於1964年研製的時速高達193公里的新干線列車的重大缺陷是,光素和熒列車駛出隧道時總會發出震耳欲聾的雜訊。原因是列車前進時總在不斷推與下,與擠前面的空氣,從而形成一堵「風牆」,當這堵「風牆」同隧道外的空氣碰能的過程撞時,便產生了震耳欲聾的響聲。日本科學家中津英治認識到,要解決這個問題,列車必須像跳水運動光燈,使員入水一樣「穿透」隧道。通過研究善於俯沖的鳥類翠鳥的行為,發蟲的發光現翠鳥擁有一個流線型的長長的嘴,其直徑從前往後逐漸增加,以便讓水方法人流順暢地向後流動,翠鳥從水面穿過時幾乎不會產生一點漣漪。他模仿翠合而成種光沒仿生創新法鳥的長嘴,設計出「子彈頭形」的高速列車。
案例3的各從螢火蟲到人工冷光或生自從人類發明了電燈,生活變得方便、豐富多了。但電燈只能將電溝成能的很少一部分轉變成可見光,其餘大部分都以熱能的形式浪費掉了,明了而且電燈的熱射線對人眼有害。那麼,有沒有隻發光不發熱的光源呢自於人類又把目光投向了大自然。在自然界中,有許多生物都能發光,如細家通菌、真菌、蠕蟲、軟體動物、甲殼動物、昆蟲和魚類等,而且這些動物研究發出的光都不產生熱,所以又被稱為「冷光」。在眾多的發光動物中,螢郵的火蟲是其中的一類,螢火蟲約有1500種,它們發出的冷光的顏色有黃綠色、橙色,光的亮度也各不相同。螢火蟲不僅具有很高的發光效率,而且發出的冷光一般都很柔和,很適合人類的眼晴,光的強度也比較高科學家研究發現,螢火蟲的發光器位於腹部。這個發光器由發光層、透明層和反射層三部分組成,發光層擁有幾千個發光細胞,它們都含有熒光素和熒光酶兩種物質。在熒光酶的作用下,熒光素在細胞內水分的參與下,與氧化合便發出熒光。螢火蟲發光,實質上是把化學能轉變成光根據對螢火蟲的研究創造了日能的過程,早在20世紀40年代,人光燈,使人類的照明光源發生了很大變近年來,科學家先是從螢火蟲的發光器中分離出純熒光素,後來又分離出熒光酶,接著,又用化學方法人工合成了熒光素。由熒光素、熒光酶、ATP(三磷腺苷)和水混合而成的生物光源,可在充滿爆炸性瓦斯的礦井中充當閃光燈。由於這明下進行清種光沒有電源,不會產生磁場,因而可以在生物光源的照明下,進行清理除磁性水雷等工作。

6. 人類根據什麼動物發明了什麼

1、蒼蠅與照相機

蒼蠅的復眼結構啟發了人類,使人類發明了一次能拍攝1000多張高清晰照片的蠅眼照相機。防水自潔產品,來自於蓮葉效應,這些蓮葉表面具有微米級的突起細胞,細胞上又覆蓋著一層納米級的蠟狀結晶,這些結構使得蓮葉具有疏水性,出淤泥而不染。事實上,人們取材於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的發明還有更多。

2、子彈頭列車與翠鳥

1964年,在東京奧運會開幕前,日本推出了世界第一列子彈頭列車,這是當時最快的列車之一,時速能達到210千米,當時歐洲火車的最快速度為每小時160千米,子彈頭列車的成功運行,重新推動了世界各國修建高速鐵路的興趣。所以,今天高速鐵路系統如此發達,還得感謝日本當年的這一發明。

當時設計子彈頭列車的工程師也是鳥類觀察員,他想到了翠鳥。翠鳥捕魚時,會從阻力較小的空氣中沖入阻力較大的水中,也會經歷阻力的急劇變化,卻只濺起很小的水花。奧秘就在於翠鳥擁有一個流線形的長長尖喙,越靠近臉部,喙越寬,這樣水流可以順暢地向後流動。

3、魚和汽車

在中國的高速路上,車速超過每小時100千米時,同車道的車就得保持100米以上的距離,而低於這一車速時,最小間距要保持在50米以上。然而,在大海中,高速行進的魚群,可不需要這樣。魚兒們彼此挨得非常近,還會模仿周圍魚的動作,保持集體同步運動,它們怎麼就不擔心撞車呢?

這是因為魚能憑借長測線器管察覺出周圍水壓的微小變化。這種線型的感測器非常靈敏,能夠將環境變化信息,迅速傳遞到中樞神經系統,使魚迅速反應。魚的這項高超本領啟發了日本科學家們,他們發明了叫做EPORO的機器人。

4、蝴蝶啟發了電子閱讀

電子閱讀器改變了大家的閱讀方式。這些設備電力持久,存儲量大,方便攜帶,人們不需要去圖書館,就能閱讀海量書籍。然而,目前為止,大多數的電子閱讀器還需要內嵌LCD燈發光,屏幕文字色彩單調,而且在耀眼的陽光下,往往沒法閱讀。

不過,現在這些問題已經迎刃而解。高通推出了一款顯示屏,它不僅可以讓你在陽光下閱讀顯示屏,並且屏幕色彩繽紛,能夠充分還原畫面的顏色。而研究者們的靈感來源正是蝴蝶。

5、壁虎的腳與膠粘劑

1968年,在美國3M公司工作的工程師史賓塞·席佛試圖研發一種強力粘劑,最終他發明了一種粘性非常弱的粘合劑,這種粘合劑能重復粘貼,還不會留下痕跡。隨後,另一位3M公司的工程師將這種粘合劑與紙條結合,第一個便利貼誕生。

然而,自此之後,粘合劑的技術並沒有根本性的進步,如何將兩件物品長久地黏在一起,對於人類來說依舊是個難以解答的謎題。不過,壁虎顯然不會為這件事頭疼,它們輕松地飛檐走壁,即便物體表面多麼光滑,它們也能牢牢黏住。

而奧秘就在於它們的腳底有幾百萬根次納米級的細毛,能操縱負電子和正質子之間的引力,利用分子間作用力粘貼在物體表面。所以壁虎不用用力抓物體表面,並且腳一挪開,就能去除粘性。

7. 科學家從哪些動物受到啟發發明了什麼

1、維可勞(也叫魔術貼或者尼龍搭扣)

瑞士工程師George de Mestral在自己的褲子和寵物狗身上發現了牛蒡的毛刺。他發現這種種子上帶的小勾讓它能夠掛到其它動物身上。這種掛扣的問世耗費了George de Mestra超過十年的實驗來將其完美復制下來。

2、聲納

1912年泰坦尼克號的沉沒促使研究人員試圖研發出一次能夠探測海中物體的技術。1915年,法國物理學家Paul Langevin發明了一種使用聲波和回聲定位水下物體的系統,也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聲納技術。雖然對於人類來說是一種新技術,但是一些動物卻一直使用這種技術進行導航、捕食和搜尋,比如說蝙蝠和海豚。

3、吸盤

吸盤藉助了真空和壓力的原理緊緊吸附在平面上,它們能夠將物體粘到牆上甚至是高建築物上。最早記載的人造吸盤出現在19世紀60年代,而章魚的吸盤事實上更加先進,每個吸盤的邊緣都有同心紋,這就使它們即使在水下也能夠吸住不平整的表面。

4、新干線火車

新干線火車最初設計時模擬的是子彈頭,而且獲得了成功。但這種設計卻存在一個問題,當它們離開隧道時會發出巨大的噪音。新干線火車設計公司的工程師Eji Nakatsu將翠鳥的嘴形應用於火車設計,不僅解決了噪音問題而且增加了能效,提高了最快速度。

5、膠帶

透明膠帶是Richard Gurley Drew在1922年發明的。他是3M公司的一位實驗室技術員,他在將砂紙樣本送到當地的汽車店中,聽到店員經常抱怨在給汽車噴漆時會留下膠帶痕跡。在後來的兩年時間里,他嘗試了各種各樣的粘合劑試圖找到揭除膠帶後不會留下痕跡的方法,最終導致了透明膠帶的問世。自然界中的壁虎能夠攀爬表面全部依靠的是腳趾底部的細微剛毛。

8. 人們根據什麼動物發明了什麼

1、蒼蠅與照相機

蒼蠅的復眼結構啟發了人類,使人類發明了一次能拍攝1000多張高清晰照片的蠅眼照相機。防水自潔產品,來自於蓮葉效應,這些蓮葉表面具有微米級的突起細胞,細胞上又覆蓋著一層納米級的蠟狀結晶,這些結構使得蓮葉具有疏水性,出淤泥而不染。事實上,人們取材於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的發明還有更多。

2、子彈頭列車與翠鳥

1964年,在東京奧運會開幕前,日本推出了世界第一列子彈頭列車,這是當時最快的列車之一,時速能達到210千米,當時歐洲火車的最快速度為每小時160千米,子彈頭列車的成功運行,重新推動了世界各國修建高速鐵路的興趣。所以,今天高速鐵路系統如此發達,還得感謝日本當年的這一發明。

當時設計子彈頭列車的工程師也是鳥類觀察員,他想到了翠鳥。翠鳥捕魚時,會從阻力較小的空氣中沖入阻力較大的水中,也會經歷阻力的急劇變化,卻只濺起很小的水花。奧秘就在於翠鳥擁有一個流線形的長長尖喙,越靠近臉部,喙越寬,這樣水流可以順暢地向後流動。

3、人工合成蛛絲:蛛絲含有一種纖維蛋白,這種蛋白質和存在於毛發和羊角中的角質蛋白相似。這種蛋白分泌出來後開始變得堅韌。通過精細的平衡水的含量,蜘蛛和蠶可以防止纖維蛋白過快固化。

4、電魚與伏特電池。經過對電魚的解剖研究,發現在電魚體內有一種奇特的發電器官。義大利物理學家伏特,以電魚發電器官為模型,設計出世界上最早的伏打電池。

5、水母耳朵:水母耳風暴預測儀,相當精確地模擬了水母感受次聲波的器官。

6、生物學家通過對蛛絲的研究製造出高級絲線,抗撕斷裂降落傘與臨時吊橋用的高強度纜索。船和潛艇來自人們對魚類和海豚的模仿。

7、科研人員通過研究變色龍的變色本領,為部隊研製出了不少軍事偽裝裝備。 科學家研究青蛙的眼睛,發明了電子蛙眼。

9. 什麼東西是受到動物的啟發而發明的

受到動物的啟發而發明的東西:

一、烏賊與側壁氣墊船

魷魚是一種神奇的海洋動物,被稱為海洋火箭。它的最高時速可達150公里,這主要取決於它的結構簡單和安全可靠的高速水射流推進器。它被模仿成一個側壁氣墊船,帶有噴水推進器,每秒可達40米,能夠在低於一米深的淺水中加速。

二、魚兒與船

魚有在水中自由移動的能力。人們模仿魚的形狀造船,用槳模仿魚鰭。傳說早在大禹時代,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就看到魚用尾巴在水裡盪來盪去,把木槳放在船尾。經過反復的觀察、模仿和實踐,船舶逐漸變為櫓和舵,提高了船舶的動力,掌握了船舶的轉向手段。這樣,即使在翻滾的河流中,人們也能使船隻自由航行。

三、蝴蝶與衛星控溫系統

當人造地球衛星在太空中受到強烈的陽光照射時,衛星上的各種精密儀器儀表很容易「烘烤」或「凍結」。蝴蝶的體表上長出一層薄薄的鱗片,用來調節體溫。科學家們仿照蝴蝶翅膀的結構,為人造衛星的太陽能表面設計載入了一種和蝴蝶鱗片相仿的控溫系統。

四、蒼蠅與照相機

美國斯坦福大學電腦科學系華人博士生吳義仁,與幾名研究員創制出手提「光場相機」又稱蠅眼照相機。蒼蠅的每隻小眼能獨立成像,並能迅速地分辨物體的形狀和大小。科學家模仿蒼蠅的復眼,製成了「蠅眼」照相機。

這種照相機的鏡頭由1329塊小透鏡組成。它還可以拍攝電影的特技畫面,使電影產生神奇的效果。昆蟲的復眼是由千萬個小眼組成的,由於小眼之間的相互抑制,使眼具有突出影像的邊框、增大清晰度的功能。

五、長頸鹿與宇航員

長頸鹿之所以能將血液通過長長的頸輸送到頭部,是由於長頸鹿的血壓很高。據測定,長頸鹿的血壓比人的正常血壓高出2倍。這樣高的血壓為什麼不會導致長頸鹿患腦溢血而死亡呢?這和長頸鹿身體的結構有關。長頸鹿血管周圍的肌肉非常發達,能壓縮血管,控制血流量。

科學家由此受到啟示,在訓練宇航員對,設置特殊器械,讓宇航員利用這種器械每天鍛煉,以防止宇航員血管周圍肌肉退化;在宇宙飛船升空時,科學家根據長頸鹿利用緊綳的皮膚可控制血管壓力的原理,研製了飛行服「抗荷服」。抗荷服上安有充氣裝置,隨著飛船速度的增高,抗荷服可以充入一定量的氣體。

10. 有什麼東西是從動物得到啟發發明的

1、受蝙蝠的啟示發明了雷達

蝙蝠會釋放出一種超聲波,這種聲波遇見物體時就會反彈回來,而人類聽不見。雷達就是根據蝙蝠的這種特性發明出來的。在各種地方都會用到雷達,例如:飛機、航空等。

2、受電魚的啟示發明了伏特電池

電魚體內有一種奇特的發電器官。這些發電器官是由許多叫電板或電盤的半透明的盤形細胞構成的。根據電魚的天然發電器設計的,所以把它叫做「人造電器官」。

3、受白蟻的啟示發明了干膠炮彈

白蟻不僅使用膠粘劑建築它們的土堆,還可以通過頭部的小管向敵人噴射膠粘劑。於是人們按照同樣的原理製造了工作的武器——干膠炮彈。

4、新干線火車

新干線火車最初設計時模擬的是子彈頭,而且獲得了成功。但這種設計卻存在一個問題,當它們離開隧道時會發出巨大的噪音。新干線火車設計公司的工程師Eji Nakatsu將翠鳥的嘴形應用於火車設計,不僅解決了噪音問題而且增加了能效,提高了最快速度。

5、膠帶

透明膠帶是Richard Gurley Drew在1922年發明的。他是3M公司的一位實驗室技術員,他在將砂紙樣本送到當地的汽車店中,聽到店員經常抱怨在給汽車噴漆時會留下膠帶痕跡。在後來的兩年時間里,他嘗試了各種各樣的粘合劑試圖找到揭除膠帶後不會留下痕跡的方法,最終導致了透明膠帶的問世。自然界中的壁虎能夠攀爬表面全部依靠的是腳趾底部的細微剛毛。

閱讀全文

與翠鳥的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