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96年的歷史,可以概括為一部什麼樣的歷史______。
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96年的歷史 可以概括是一部發展史 我們黨在建立的過程當中 不斷的發展 帶領中國人民 建立了新中國 走向了富強
❷ 求中國共產黨誕生及發展的歷程
中國共產黨創立時,中國正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的基本矛盾,其中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是各種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在中國的統治,成為中國革命的基本任務。
中國共產黨產生的階級基礎,是中國工人階級的成長壯大和工人運動的迅速發展。中國工人階級是伴隨著外國資本主義、中國早期官僚買辦資本和民族資本開辦近代工業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到1919年,中國近代產業工人已達200萬人左右,成為中國社會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國工人階級從產生時起,就不斷地進行反對剝削和壓迫的斗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隨著工人階級的壯大,工人罷工的次數日益增多,罷工的規模急劇擴大,開始參加規模較大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政治斗爭。中國工人運動的發展,迫切需要先進的革命理論的指導和本階級政黨的領導,從而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准備了物質力量,為中國共產黨的產生奠定了階級基礎。
為了反抗外國帝國主義侵略和本國封建主義統治,爭取民族獨立,改變國家貧窮落後的面貌,中國人民進行過無數次不屈不撓的斗爭。但是,包括太平天國等農民運動和辛亥革命等資產階級革命,都沒有能夠從根本上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統治,最後都失敗了。近代歷史證明,農民階級和資產階級都不可能領導中國民主革命取得徹底勝利。中國革命要取得勝利,必須有一個新型的先進的階級來領導。這個歷史重任,落到了中國工人階級身上。中國工人階級除具有世界一般工人階級的優點外,還具有斗爭最堅決最徹底、集中程度高,易於形成強大政治力量、便於和農民結成鞏固聯盟等本身獨特的優點。這些特點,決定了中國工人階級是中國最革命、最進步、最有遠大前途的階級。在中國社會的發展中,中國工人階級有力量、有能力肩負起歷史責任,發揮決定性作用,領導中國革命達到勝利。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❸ 中國共產黨成長歷程
中國共產黨從 1921年成立,到1997年召開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走過了76年的奮斗歷程。中國共產黨的76年,是日益壯大的76年,是領導中國人民開創歷史新篇章的76年,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取得偉大勝利的76年。70多年來,為著民族解放、社會進步和人民幸福,中國共產黨團結廣大中國人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英勇斗爭,並且始終站在斗爭的最前列。七十多年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正如胡繩主編的《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開篇所說:「為了在這個佔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貧窮而落後的國家裡,奪取革命的勝利,建設一個新的社會,中國共產黨創造過使舉世為之震驚的人間奇跡,也面對過許多棘手的難題,遭受過嚴重挫折。但不管什麼困難和挫折,都阻擋不了它的前進,而只是使它鍛煉得更加堅強,更加成熟。」中國共產黨在76年的奮斗歷程中,可以分為兩個大的階段,前一階段28年,後一階段48年。
❹ 中國共產黨九十年的光輝歷程
中國共產黨自從1921年成立至今,已經走過了80多年坎坷而光輝的道路。從一個只有50多人的黨發展成為擁有近7400萬名黨員、執政50多年的世界最大政黨。8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領導中國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完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開創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指明了方向。歷史雄辯地證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勝利。中國共產黨不愧為偉大、光榮、正確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愧為領導中國人民不斷開創新事業的核心力量。
敬愛的黨組織:
我是2010年參加黨積極分子培訓班,學習黨章到現在已經有一年時間了,在這一年多我的時間里,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都有了新的認識,對黨的性質和本質都有了進一步的理解,這一切都得感謝黨支部全體同志一直以來對我的關心和幫助,謝謝!這一個季度我的思想感悟很多。
一、增強了對黨性方面的了解。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整個兒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誕生至今的全部歷史證明,只有共產黨的領導,才能肩負起民族的希望,才能領導中國人民把歷史推向前進。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人民利益高於一切,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員無論在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年代各個時期,都起到了模範帶頭的先鋒作用。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們國家正處於改革的關鍵時期,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此時此刻,更明確顯示出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更好的抓住機遇,才能夠頑強的面對挑戰,才能夠實現時代賦予的崇高使命。
二、進一步端正了入黨動機。入黨動機是爭取入黨的一種精神力量,是指一個人要求入黨的內在原因和真實目的。端正入黨動機就是要摒棄個人利益和私心雜念,而始終將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為了最終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終生。爭取入黨的過程,實際就是不斷改造自己主觀世界、提高覺悟、以實際行動使自己具備黨員條件和素質的過程。
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我們必將不斷用理論知識來武裝自己,不斷地在踐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中深化自己的行動,純潔自己的思想,不斷否定自我,在組織的關心和幫助下,確立正確的入黨動機。
三、更加深入理解十七大的重要論述。通過再次深入學習黨的十七大精神內容實質,使我進一步認識到,作為入黨積極分子,我們要以良好的作風學習好、貫徹好、落實好黨的十七大精神。落實好十七大精神,就是要與當前的各項工作緊密結合起來,與我們本職工作緊密結合起來,讓十七大精神在點滴中不斷閃光、凝聚和體現;就是要在經濟建設領域和各項社會事業工作中,通過狠抓貫徹落實,展現十七大精神的巨大魅力;就是要在各自的實際工作中,上下一心,同心同德,努力做好本職,以實際成效,在各項社會實踐中展示十七大的精神和力量,為確保黨和國家在新時期新階段宏偉奮斗目標的實現而奉獻我們的綿薄之力。
相信在以後的工作計劃和生活中,我們必將以黨員的標准嚴格要求自己,更加堅定的立足本職,以更高的立意全身心的投入到各項事業;必將以更純凈的思想境界不斷深入學習,不斷改進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積極進取、持之以恆,轉變作風,苦幹實干,主動靠擾黨組織,以實際行動來爭取早日入黨。我們必將在黨的領導下,把黨員的這面旗幟通過實際工作亮出來,把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對每個黨員的基本要求通過言行舉止和扎實的工作作風體現出來;我們必將在黨組織培養下,通過個人的不懈努力和執著追求,早日成為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為全面建設富強社會、和諧社會提供更加優良的輿論支持和工作支撐。
❺ 中國共產黨的歷程,詳細的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國際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勢力侵入中國,中國的社會結構由封建社會逐步演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中國人民為了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統治進行了英勇不屈的斗爭,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國農民戰爭和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繼失敗了。歷史證明,中國的農民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由於他們的歷史局限性和階級局限性,都不能領導民主革命取得勝利。 隨著帝國主義的入侵和現代工業的發展,中國產生了無產階級,而且在不斷發展壯大,到1919年產業工人已經發展到200萬人左右。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階級基礎。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使中國的先進分子找到了救國救民的真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礎。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幹部上的准備。 1920年初,李大釗、陳獨秀等開始了建黨的探索和醞釀。4月,俄共(布)西伯利亞局派維經斯基等一行來華,了解中國情況,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產國際東亞書記處。他們先在北京會見了李大釗,後由李大釗介紹到上海會見陳獨秀,共同商談討論了建黨問題,促進了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從5月開始,陳獨秀邀約李漢俊、李達、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談建黨的問題。8月,陳獨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國共產黨的發起組。10月,李大釗在北京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接著,在湖南、湖北、山東、廣東等地相繼建立了黨的早期組織,同時在法國和日本也由留學生中的先進分子組成了黨的早期組織。這些組織當時叫法不一,有的叫共產黨,有的則稱共產黨小組或支部,由於它們性質相同,因此,後來統稱它們為各地共產主義小組。 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建立以後,開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動。為了廣泛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統一建黨思想,1920年9月,上海發起組把《新青年》雜志(從八卷一號開始)改為黨的公開刊物;同年11月,又創辦了《共產黨》月刊,在全國主要城市秘密發行,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黨刊。新青年出版社還翻譯出版了《共產黨宣言》、《國家與革命》等馬克思列寧主義經典著作,以及多種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通俗小冊子。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又創辦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在上海有《勞動界》,北京有《勞動音》和《工人月刊》,濟南有《濟南勞動月刊》,廣州有《勞動者》等,對工人進行階級意識的啟蒙教育。在此基礎上,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積極深入工人群眾,舉辦工人夜校,建立工會組織。各地還建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發展了一批團員,青年團成為黨的有力助手和後備軍。 1921年3月,在俄共遠東局和共產國際的建議和支持下,召開了各共產主義小組的代表會議,發表了關於黨的宗旨和原則的宣言,並制定了臨時性的綱領,確立了黨的工作機構和工作計劃,表明了黨組織對社會主義青年團、工會、行會、文化教育團體和軍隊的態度。這次會議為黨的成立作了必要的准備。維經斯基回國不久,1921年6月,共產國際派馬林等到上海。他們建議召開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上海黨的發起組在李達的主持下進行了全國代表大會的籌備工作,並向各地黨的組織寫信發出通知,要求各地選派兩名代表出席大會。來自北京、漢口、廣州、長沙、濟南和日本的各地代表7月23日全部到達上海。 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和決議。綱領規定:黨的名稱是「中國共產黨」;黨的性質是無產階級政黨;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廢除資本所有制,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黨的基本任務是從事工人運動的各項活動,加強對工會和工人運動的研究與領導。大會選舉產生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陳獨秀為書記,張國燾負責組織,李達負責宣傳。 黨的一大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從此,中國誕生了完全新式的、以共產主義為目的、以馬列主義為行動指南的、統一的工人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給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正如毛澤東所說的那樣,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一個開天闢地的大事變。中國共產黨成立後,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為之一新了。 由於黨的「一大」召開於7月,而在戰爭年代檔案資料難尋,具體開幕日期無法查證,因此,1941年6月在黨成立2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發文正式規定,7月1日為黨的誕生紀念日
❻ 中國共產黨在九十年裡取得哪些重大成就
中國共來產黨在九十年裡源取得的重大成就有:
1、中國共產黨緊緊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經過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黨和人民進行28年浴血奮戰,打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2、中國共產黨緊緊依靠人民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我們創造性地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使佔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東方大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
3、中國共產黨緊緊依靠人民進行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創、堅持、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這三件大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不可逆轉地結束了近代以後中國內憂外患、積貧積弱的悲慘命運,不可逆轉地開啟了中華民族不斷發展壯大、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進軍,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歷史的中國面貌煥然一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❼ 中國共產黨的成長歷程
一、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1.建黨和大革命時期
思想基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
創始人:毛澤東,董必武,王盡美,鄧恩銘,李達,李漢俊,陳潭秋,何叔衡,張國濤,劉仁靜,周佛海,陳公博,包惠僧,馬林。
陳獨秀,李大釗,周恩來,鄧中夏,羅章龍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上海),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2)1926年至1927年,中共與國民黨合作進行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
(3)北伐戰爭中,以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為主的葉挺獨立團屢立戰功。
2.土地革命時期
(1)1927年8月1日,周恩來等領導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
(2)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工農革命軍發動秋收起義,起義失敗後,毛澤東放棄進攻城市,轉而向敵人力量薄的農村進軍,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3)1928年4月,井岡山會師,建立了中國革命第一支堅強隊伍——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
(4)1934年10月,由於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工農紅軍被迫進行長征。長征途中召開了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會寧會師,長征勝利結束。
(5)知道南昌起義,講述朱德和毛澤東井岡山會師的故事,了解中國共產黨創建工農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意義。
(6)講述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故事,體會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認識中國革命歷程的艱難曲折。
補充:紅軍長征路線圖:1934年10月從中央革命根據地出發-突破湘江四道封鎖線-渡烏江-占遵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撟-爬雪山-過草地-1935年10月到到達陝北吳起鎮-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標志長征勝利結束。
3.抗日戰爭時期
(1)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2)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國共兩黨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始領導全民族抗戰,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
(3)1937年9月,八路軍取得平型關大捷,這是中國抗戰以來第一次大捷。
(4)1940年8月,八路軍在彭德懷的指揮下,進行百團大戰。這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的戰役。
(5)中共七大,為爭取抗戰勝利和實現中國光明前途准備了條件。
4.解放戰爭時期
(1)重慶談判:蔣介石陰謀發動內戰;中共努力爭取和平;達成和平建國的「雙十協定」。
(2)1947年3月,彭德懷、賀龍率領西北人民解放軍,粉碎了國民黨對陝甘寧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3)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挺進大別山,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
(4)1948年9月——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通過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大戰役,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的主力部隊。
(5)1949年4月2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動渡江作戰,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國民黨政權在大陸垮台。
二、社會主義革命時期
1.新中國的成立和鞏固
(1)1949年9月召開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為新中國的成立做了充分的准
(2)1949年10月1日舉行開國大典,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3)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國大陸獲得統一。
(4)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軍民並肩作戰,取得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
(5)1950年-1952年底,進行土地改革,廢除封建剝削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剝削土地制度。
2.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
(1)1953年-1956年,我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改變我國了工業落後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2)1954年,召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3)1953年-1956年,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三、社會主義建設時期
1.社會主義探索時期
(1)1956年召開的中共「八大」,是我國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
(2)1958年,由於建設社會主義缺乏經驗,黨中央錯誤的發動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使我國經濟面臨嚴重的經濟困難。
(3)在社會主義探索過程中,「鐵人」王進喜、「兩彈元勛」鄧稼先、「黨的好乾部」焦裕祿成為全國人民的楷模。
(4)1966-1976年,由於毛澤東對階級斗爭的形勢估計過於嚴重,錯誤的發動了文化大革命,使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遭受到巨大損失。
2.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1)1978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偉大的轉折,從此,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
(2)對內改革:從1978年開始我國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從1985年開始,我國城市改革全面展開,重點是國有企業改革。
(3)對外開放:1980年,設立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四個經濟特區,逐步形成了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格局。
(4)中共「十二大」,,提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5)中共「十三大」,正確分析國情,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並制定了黨在初級階級的基本路線。
(6)1992鄧小平發表南方視察講話,強調黨的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特區姓社不姓資。發展才是硬道理。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產生了深遠影響。
(7)中共「十四大」,確立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黨的指導地位,還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8)中共「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3、新中國農業政策的四次調整。
(1)1950年到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廢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農村生產力,為農業生產發展開辟了道路。
(2)1955年的農業合作化,把土地等主要生產資料由私有制轉變為公有制,並實行集體經營,結果進一步提高了農業生產力。
(3)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提高公有化程度,擴大公有化規模,結果嚴重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4)1978年後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堅持了土地公有制,改變經營管理方式,實行分戶經營,自負盈虧。結果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推動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專題感悟:
1、 中國共產黨擔負了中國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使命,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新中國。
2、中國共產黨能夠根據不同的歷史條件,調整自己的指導思想,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說明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偉大的黨,正確的黨。我們要好好學習,擁護黨的領導,立志做一名共產黨員。
❽ 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
從五四運動到「南湖會議」(黨的創立時期 1919.5.——1921.7.)
近代中國社會的演變和「救亡圖存」斗爭的屢遭失敗,奠定了中國共產黨產生的社會基礎;中國工人階級隊伍的壯大和政治上的覺醒,奠定了中國共產黨產生的階級基礎;十月革命的勝利和馬克思主義的傳人,奠定了中國共產黨產生的思想基礎;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發生奠定了中國共產黨產生的幹部基礎。在各種條件具備後,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就成為了歷史的必然。
2、從第一次國共合作到「七.一五分共」(國民革命時期 1921.7.——1927.7)
1924年的第一次國共合作鞏固了廣東革命根據地,推動了北伐戰爭的順利進軍,但由於幼年的中國共產黨對國民黨右派的妥協退讓,放棄了對同一戰線和武裝斗爭的領導權,致使國民黨右派勢力得逞,1927年蔣介石和汪精衛相繼背叛革命國民革命失敗。
3、從挺進井岡山到「七七事變」(土地革命時期 1927.7.——1937.7.)
在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成功地實現了兩次生死攸關的大轉折:第一次是從國民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的興起,中國共產黨在失敗中總結教訓,成功的找到了一條符合中國實際的革命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第二次是從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到遵義會議的召開,停止了「左傾」路線在黨內的統治,重新確定了毛澤東同志在黨的領導地位,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挽救了黨。
4、第二次國共合作到抗日勝利(抗日戰爭時期 1937.7.——1945.8.)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了「蘆溝橋事變」,點燃了全面侵華的戰火。在全國人民抗日熱情地推動和中國共產黨的努力下,以第二次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並歷經八年艱苦抗戰,打敗了強大的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5、從重慶談判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解放戰爭時期 1945.8.——1949.10.)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不顧全國人民和中國共產黨及各民主黨派的反對,在美國的支持下發動了全面內戰。中國共產黨在全國人民和各民族黨派的支持下,最終打敗了國民黨反動派,建立了新中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6、從爭取國民經濟恢復到「三大改造」完成(向社會主義過度時期 1949.10.——1956.12.)
1949年到1952年,面對滿目倡痍、白廢待興、茅盾重重的困難局面,中國共產黨遵循「不要四面出擊」的方針,成功地用三年時間實現了國民經濟的根本好轉。從1952年開始,又展開並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
7、從「大躍進」到「八字方針」制定(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時期 1957.——1965.)
從1957年開始,中國共產黨進行了全面的社會主義建設,雖然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但在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下,也出現了階級斗爭擴大化和經濟建設中的「左傾錯誤」。
8、從批「海瑞罷官」到粉碎「四人幫」(文化大革命時期 1966.——1976.3)
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路線指導下,加之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的破壞,出現了「文化大革命」這樣歷時十年的全局性內亂,使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遭受了嚴重挫折和損失。
9、從「兩年徘徊」到十一屆六中全會(撥亂反正時期 1976.——1981.)
1977年粉碎「四人幫」後,由於黨的主要領導人堅持「兩個凡是」的錯誤思想,使社會主義建設處於徘徊不前的局面,黨的第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思想路線,並開始了全面的撥亂反正工作,到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決議》的制定並通過,標志著撥亂反正工作的勝利完成,中國共產黨成功地實現了第三次轉折。
10、從黨的十二大到黨的十六大(改革開放新時期1982.——)
從黨的十二大到十六大,中國共產黨成功實現了兩代領導班子的順利交接,在對毛澤東思想繼承的基礎上,創立了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兩大理論體系,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
1982年9月12大:提出黨在新時期的總任務(四化和高度文明、民主);
1987年10月13大: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和「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路線;
1992年10月14大:確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1999年15大:明確跨世紀發展的奮斗目標和任務;
2002年11月16大:提出三大任務(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
在十六大的基礎上,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作出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的決定》中明確把構建和諧社會作為黨的目標和加強當的執政能力和建設的五大任務之一,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奮斗目標。
二、歷史經驗的總結
1、有正確的指導思想路線、方針、政策、戰略戰術等
2、理論與實際相聯系,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勇於探索、不斷創新
科學只有植根於適合的土壤中才能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3、信仰堅定、目標如一;不怕犧牲、堅忍不拔只有在崎嶇的小路上敢於登攀的人,才能達到其光輝的頂點。
滴水能夠穿石,不光在於其堅持不懈,而還在於其目標始終如一。
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
❾ 請談談從中國共產黨近90年的光輝歷程中得出的基本經驗和結論是什麼
在中國共產黨80年的奮斗歷程中,創造了無數驚天動地的輝煌業績,最根本的一條經驗,就是堅持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具體實踐相結合,走中國自己的道路,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總結歷史經驗結合自己的認識,這也是學好黨的基本理論的一條重要經驗。認真研究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歷史經驗,對我們深入學習在這一結合過程中創立的兩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進一步提高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自覺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國共產黨從一成立,就堅定地把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努力把馬列主義運用於中國實際,有力地推動了中國革命的發展。正如毛澤東所說:「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一經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就使中國革命的面目為之一新。」但是,當時的中國共產黨畢竟還處在幼年時期,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踐還沒有完整的、統一的了解,對中國的歷史狀況和社會狀況、中國革命的特點和規律都還懂得不多,還不善於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同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因此,黨內不可避免地接連出現了「左」的和右的錯誤,使中國革命走過了曲折的道路。
特別是在20年代後期和30年代前期,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包括中國共產黨黨內,盛行著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決議和蘇聯經驗神聖化的錯誤傾向。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者極力鼓吹「百分之百地絕對忠實於共產國際的列寧主義總路線」,只知生吞活剝地背誦馬列書本上的個別詞句,照搬照抄蘇聯的革命經驗和模式,攻擊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正確主張是「狹隘經驗論」,說什麼「山溝里出不了馬列主義」。中國革命的實踐證明,那些動輒引經據典、自詡為「百分之百的布爾什維克」的教條主義者們,曾使中國革命幾乎陷於絕境,而恰恰是在中國革命實踐中產生的「山溝里的馬列主義」為中國革命闖出了一條唯一正確的勝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