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誰創造了字典

誰創造了字典

發布時間:2021-06-09 16:37:25

『壹』 第一個發明字典的人是誰

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字典,是東漢時期許慎所編著的《說文解字》,又簡稱《說文》。它第一次系統的對漢字進行了字形分析、字義解釋和讀音辨識,是世界上出現最早的、既合乎科學精神又具有獨創民族風格的字典。

『貳』 新華字典是誰創造

《新華字典》是中國的一部小型的現代漢語規範字典。1953年由新華辭書社編,主編者為語言學家魏建功。1953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印行第一版,按注音字母順序排列;以後的修訂版本改用漢語拼音字母順序,轉由商務印書館重排出版。當目前為止,已經經過了10次較大規模的修訂。

新華字典在中國大陸的中小學中是學生和教師必備的常用工具書之一。

『叄』 字典是誰發明的

簡介:[<新華字典>由北京大學原副校長.著名語言學家魏建功教授主編.新華辭書社編著.1953年初版.是新中國成立後出版的第一部以白話釋義.用白話舉例的字典.也是迄今最有影響.最權威的一部小型漢語字典.堪稱小型漢語語文辭書的典範.<新華字典>在它出版後的50年裡.經過各方面的專家學者多次修訂.到目前已經印行了4億冊.是全世界發行量最大的工具書.<新華字典>第10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修訂.收單字10000多個.收帶注釋的詞語3500多個.修改范圍為第9版的三分之一.它不僅保留了第9版的注音釋義准確.例證精當.編排體例合理.查閱方便.附錄實用.內容符合國家有關標准和規范等等特點.在科學性.規范性.實用性方面較以往又有所提高.這次修訂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發布的<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對<新華字典>涉及的異形詞作了相應的整理,第二.增補了部分新詞.新義.新例和少量字頭.刪了部分陳舊的詞條和例證,第三.訂正了一些過時的內容和個別的錯誤以及表述不夠清楚的地方,第四.統查整理了部分體例,第五.調整了個別字頭和部分復音詞的順序,第六.增補了幾幅插圖.修改了幾幅插圖,第七.增加了一個附錄<地質年代簡表>.另依照有關內容對附錄的部分內容進行了修改,第八.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重新編制了<部首檢字表>,第九.釋文的虛詞條目加註詞類,第十.依照<現代漢語通用字表>修改了部分字形,第十一.在書頁的切口位置加印了漢語拼音梯標.便於讀者翻檢.<新華字典>第10版不僅有普通本(64開本).為了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商務印書館還在普通本的基礎上.出版了雙色印刷本(64開本.用藍色標出音節.正字字頭.梯標.便於讀者查閱).字型大小放大的大字本(32開本.另附收四角號碼檢字表.便於熟悉四角號碼檢字法的讀者檢索).<新華字典>第10版現在已經發行1000多萬冊]

『肆』 《新華字典》是誰編寫的,作者是哪裡人

1948年10月末的一個黃昏,中國人民解放軍包圍了傅作義部防守的古都北平,攻城戰役一觸即發。就在這炮聲隆隆、人心惶惶的歲月,城內一家普通人家的客廳里,幾個男人卻在談論與眼前的戰爭、時局完全無關的一件事,即如何編撰一部真正適合於大眾使用的字典。這幾個男人就是當時我國一流的語言文字專家周祖謨、吳曉鈴、張克強、金克木、魏建功,他們都是北大的教授。相比城外決定民族命運的炮聲來說,幾位學者談論的如何編寫一本小字典,無疑是件小事。但從整個中國歷史和文化發展的長河來看,這的確又是一件大事。這件事的發起者,正是這間屋子的主人魏建功。就在魏建功等人仔細討論這部未來字典的體例和結構時,還有我國著名的出版家、文學家、教育家葉聖陶先生也在籌劃這件事情。顯然,作為一個極富社會責任感的出版家,葉聖陶、魏建功等人都在關注到了同樣的問題,即面對母語文字的急速普及、缺乏實用的語文工具書已成為必須突破的一道「瓶頸」。 新中國成立後,國人紛紛要脫盲、要識字、要學習文化。舊式的字典自然不便初學,而且對於新建的社會主義政權、舊式字典中所附帶的陳舊價值觀念也不容再流行。因此,編寫一部全新的字典,成為一件勢在必行的大事。編寫字典的策劃人和組織者,當然非葉聖陶莫屬了。而字典的主編重擔,眾望所歸地落在了魏建功身上。為保證魏先生能集中主要精力主持字典的編纂工作,葉聖老隨即修書一封,懇請當時的北大主事者免去魏先生中文系系主任一職,只保留其教職,而後魏先生又被任命為新華辭書社社長。這個歷史上鮮為人知的機構,規模很小。在其存在的兩年多時間內(50年-52年,後為人民教育出版社辭書編輯室),它大多數時間只進行一項業務,即編輯以它命名的《新華字典》。由魏建功與金克木等友人一起商討擬定的《編輯字典計劃》,概括了這部新型工具書應當具備的十大特色:就實際語言現象編定;以音統形;以義排詞;以語分字;以用決義;廣收活語言;由音求字;由義選詞;適合大眾;節選附錄。這十大特色,幾乎都在具體操作中一一落實。其實《新華字典》編纂體例的藍本,早在新中國誕生之前就已在學者們的腦海中醞釀成熟了。「新華辭書社」的工作於1950年8月正式展開,1951年夏天完成字典初稿本。當初稿送達終審者葉聖陶手中時,這位專家型的領導,首先肯定「辭書社所編字典尚非敷衍之作,一義一例,均用心思」,但還是感覺其普及性明顯不夠,「唯不免偏於專家觀點,以供一般人應用,或嫌其繁瑣而不明快」,此外初稿還有思想性不夠、科學性欠缺等問題,決定延期出版,進行修改。徵求專家、讀者意見,修定;再徵求意見,再修定。連葉聖老自己也揮筆上陣,以他出版家、文學家、教科書編寫專家的手眼,對字典的初稿和修訂稿逐字逐句地進行推敲,有的地方像改作文一樣進行修改。在字典編纂後期,我國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看到字典的樣本,依然認為問題不少。葉聖老將他的意見轉告給了主編魏建功。最後,還是魏先生通達一些,他說:「《新華字典》是一部完全創新的字典,經過幾年的努力,總算脫出了舊字典的窠臼,不像其它字典之抄來抄去,好歹算是一個好東西。要想做到精純正確,只好等將來有機會再進一步修定了。」葉聖老也只好默認了這個結果,因為他們都累了。直到1953年12月,第一版《新華字典》才終於殺青付梓。 時年,首版《新華字典》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北京第一次印刷500萬冊,半年之內售罄。1957年,《新華字典》轉到商務印書館出版。五十多年來,它12次修訂,近200次重印,發行量已累計高達四乙冊,創造了中國乃至世界圖書出版、發行史上的眾多之最。應該說,首版《新華字典》是漢語言歷史長河中一個醒目座標。在「國語運動」推行多年之後,以北京音為民族共同語,以白話文為書面表達文字,這些已經深入人心的成就第一次以字典的形式確認下來,並以更強大的影響力廣為傳播。一部《新華字典》無異於一所沒有圍牆的學校,它為這個民族整體文化素質的提升,作出了巨大貢獻!我們不應該忘記魏建功、葉聖陶等一批偉大的奠基者,是他們挾帶「五四精神」的遺風,懷著語文革新的崇高理想和為新中國文教事業服務的滿腔熱情,為世代國人留下了這部小書,更留下其艱辛感人的誕生回憶。

『伍』 誰是第一個發明字典的人

說文解字》簡稱《說文》。是一部文字學說,由東漢許慎撰。成書於東漢安帝建光元年,是中國第一部系統的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書,也是世界上最古的字書之一。

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字典,是東漢時期許慎所編著的《說文解字》,又簡稱《說文》。它第一次系統的對漢字進行了字形分析、字義解釋和讀音辨識,是世界上出現最早的、既合乎科學精神又具有獨創民族風格的字典。

《說文》全書15卷,收字9353個。它總結並完善了戰國以來分析字形結構的「六書」理論,概括為: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六書」是漢字造字的法則,它揭示了漢字的發展規律和特點。

《說文》中的每個字,字頭都採用秦漢時期通行的小篆,解釋的方式是先解釋字義,後分析字形結構,指明該字屬「六書」中的哪種造字類型。這部凝集許慎半生心血的《說文解字》,第一次向人們開啟了一扇大門——漢語語言文字學的大門。它告訴人們,漢字是可以分析的,漢字本身沒有神秘性。

《說文》的一個重大貢獻,就是創造了部首分類檢字法。許慎確定了540個部首,以簡馭繁,將一萬多個漢字按部首有系統的排列起來。可以說,許慎是給漢字定序的第一個人。而且,第一部有完整體例的漢字字典也由此而誕生了。

《說文》這種部首分類的編制方法對後代字書的編纂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西晉的呂忱依據《說文》的偏旁部次編寫了《字林》,收字12824個;南朝陳時、顧野王也用《說文》體例做《玉篇》,收字22700多個。

許慎以後,幾乎每個時代都有人孜孜以求地整理著祖國的文字,一部又一部的字典記錄了這些學者的勞動。而每一部字典都清楚地顯示了許慎部首分類法的合理性、科學性。直到現在,雖然部首的分類、數量、編次有所改變,但是用偏旁部首匯集漢字的辦法仍然是遵循許慎所創立的體例。部首分類法作為漢字字典的一個主要分類法,其生命力與漢字共存。

《說文》完整而系統的保存了小篆和部分籀文的原形,成為人們辨識甲骨文、金文絕不可少的階梯。更為可貴的是,《說文》中還保存著大量古代社會和自然科學諸多方面的資料,如經濟關系、社會制度、天文歷法、礦產冶煉、植物醫葯、農業手工業生產等,是一座古代知識的寶庫。

為紀念這位為祖國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學者,許慎故鄉的人們把許庄命名為「叔重鄉(許慎,字叔重)」,庄外許慎父子墓完好地保存在那裡。

許慎這位偉大學者所編纂的《說文解字》,永遠閃耀著中華文化和人類智慧的光芒。

『陸』 誰知道字典是誰發明的

為了和國際統一。

國際上通用的文字基本都是字母型的,只有亞洲幾個國家例外。

『柒』 字典是誰發明出來的

字典就是註明文字的音義,列舉詞語說明用法的工具書。不嚴格地說,東方最早的字典可算是《爾雅》,成書時期大約在漢朝之前,因為《爾雅》把字分類並作出解釋,儒家學者把《爾雅》歸類為訓詁。
嚴格地說,我國第一部字典是東漢時許慎所編,不過,當時這部字典並不是以「字典」命名,而是叫《說文解字》。它是我國第一部系統地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書,也是世界上最古的字書之一。那麼,從什麼時候才有「字典」之稱呢?
第一部稱為「字典」的書,是清朝由張玉書等30人花了6年時間編成的《康熙字典》。康熙皇帝看後曾說這部書「善美兼備」,可奉為「典常」,因此命名為「字典」。以後,凡是這類解釋單字的書,就都稱作「字典」了。

『捌』 字典是誰發明的

第一部稱為「字典」的書,是在1710年由清朝由張玉書等30人花了6年時間編成的具有解釋單字,註明讀音。字義和用法的工具書。康熙皇帝看後曾說這部書「善美兼備」,可奉為「典常」,因此將書命名為「字典」,並加了「康熙」二字,叫做「康熙字典」。以後,凡是這類解釋單字的書,就都稱作「字典」了。

《康熙字典》當中除了列舉字的出處外,還羅列《唐韻》、《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等等的反切,並對同音切語加以歸並。

第一部漢字字典:

中國最早的詞典是《爾雅》,成書時期大約在漢朝之前,因為《爾雅》把字分類並作出解釋,儒家學者把《爾雅》歸類為訓詁。

及後,大約在公元30年-124年,漢朝許慎編寫《說文解字》,創立了六書理論,制定了中文字部首的基礎,是字書中的佼佼者。它是我國第一部系統地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書,也是世界上最古的字書之一。

1190年,即西夏乾祐庚戍二十一年,黨項人骨勒茂才完成了西夏的第一部西夏文中文雙語字典-《番漢合時掌中珠》,成為考古學家翻譯西夏文的依據。

在1716年(康熙五十五年),第一部正名為字典的《康熙字典》面世。

字典源遠流長,在中國古代稱為字書(一說字書兼指字典、詞典)。字書一詞,作為解釋文字的著作的泛稱,在南北朝時已經通用,但歷代史志將其歸入小學類,直至清乾隆年間編《四庫全書》時才在小學類中單列字書一類。

(8)誰創造了字典擴展閱讀:

現代的字典都提供了很多功能,其中兩大功能分別是:

①以溝通為主,幫助對文字的理解、翻譯及五筆。

②以知識為主,針對某事物來尋獲知識。

字典可分為詳解字典和特種字典。

①詳解字典是就字的形、音、義進行全面解釋,如《新華字典》、《漢語大字典》等。

②特種字典亦稱專門字典,它僅就字的某一方面進行解釋,如正字字典、正音字典、虛字字典、難字字典等。

『玖』 新華字典是誰創的啊

1948年10月末的一個黃昏,中國人民解放軍包圍了傅作義部防守的古都北平,攻城戰役一觸即發。就在這炮聲隆隆、人心惶惶的歲月,城內一家普通人家的客廳里,幾個男人卻在談論與眼前的戰爭、時局完全無關的一件事,即如何編撰一部真正適合於大眾使用的字典。這幾個男人就是當時我國一流的語言文字專家周祖謨、吳曉鈴、張克強、金克木、魏建功,他們都是北大的教授。相比城外決定民族命運的炮聲來說,幾位學者談論的如何編寫一本小字典,無疑是件小事。但從整個中國歷史和文化發展的長河來看,這的確又是一件大事。這件事的發起者,正是這間屋子的主人魏建功。就在魏建功等人仔細討論這部未來字典的體例和結構時,還有我國著名的出版家、文學家、教育家葉聖陶先生也在籌劃這件事情。顯然,作為一個極富社會責任感的出版家,葉聖陶、魏建功等人都在關注到了同樣的問題,即面對母語文字的急速普及、缺乏實用的語文工具書已成為必須突破的一道「瓶頸」。 新中國成立後,國人紛紛要脫盲、要識字、要學習文化。舊式的字典自然不便初學,而且對於新建的社會主義政權、舊式字典中所附帶的陳舊價值觀念也不容再流行。因此,編寫一部全新的字典,成為一件勢在必行的大事。編寫字典的策劃人和組織者,當然非葉聖陶莫屬了。而字典的主編重擔,眾望所歸地落在了魏建功身上。為保證魏先生能集中主要精力主持字典的編纂工作,葉聖老隨即修書一封,懇請當時的北大主事者免去魏先生中文系系主任一職,只保留其教職,而後魏先生又被任命為新華辭書社社長。這個歷史上鮮為人知的機構,規模很小。在其存在的兩年多時間內(50年-52年,後為人民教育出版社辭書編輯室),它大多數時間只進行一項業務,即編輯以它命名的《新華字典》。由魏建功與金克木等友人一起商討擬定的《編輯字典計劃》,概括了這部新型工具書應當具備的十大特色:就實際語言現象編定;以音統形;以義排詞;以語分字;以用決義;廣收活語言;由音求字;由義選詞;適合大眾;節選附錄。這十大特色,幾乎都在具體操作中一一落實。其實《新華字典》編纂體例的藍本,早在新中國誕生之前就已在學者們的腦海中醞釀成熟了。「新華辭書社」的工作於1950年8月正式展開,1951年夏天完成字典初稿本。當初稿送達終審者葉聖陶手中時,這位專家型的領導,首先肯定「辭書社所編字典尚非敷衍之作,一義一例,均用心思」,但還是感覺其普及性明顯不夠,「唯不免偏於專家觀點,以供一般人應用,或嫌其繁瑣而不明快」,此外初稿還有思想性不夠、科學性欠缺等問題,決定延期出版,進行修改。徵求專家、讀者意見,修定;再徵求意見,再修定。連葉聖老自己也揮筆上陣,以他出版家、文學家、教科書編寫專家的手眼,對字典的初稿和修訂稿逐字逐句地進行推敲,有的地方像改作文一樣進行修改。在字典編纂後期,我國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看到字典的樣本,依然認為問題不少。葉聖老將他的意見轉告給了主編魏建功。最後,還是魏先生通達一些,他說:「《新華字典》是一部完全創新的字典,經過幾年的努力,總算脫出了舊字典的窠臼,不像其它字典之抄來抄去,好歹算是一個好東西。要想做到精純正確,只好等將來有機會再進一步修定了。」葉聖老也只好默認了這個結果,因為他們都累了。直到1953年12月,第一版《新華字典》才終於殺青付梓。 時年,首版《新華字典》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北京第一次印刷500萬冊,半年之內售罄。1957年,《新華字典》轉到商務印書館出版。五十多年來,它12次修訂,近200次重印,發行量已累計高達四乙冊,創造了中國乃至世界圖書出版、發行史上的眾多之最。應該說,首版《新華字典》是漢語言歷史長河中一個醒目座標。在「國語運動」推行多年之後,以北京音為民族共同語,以白話文為書面表達文字,這些已經深入人心的成就第一次以字典的形式確認下來,並以更強大的影響力廣為傳播。一部《新華字典》無異於一所沒有圍牆的學校,它為這個民族整體文化素質的提升,作出了巨大貢獻!我們不應該忘記魏建功、葉聖陶等一批偉大的奠基者,是他們挾帶「五四精神」的遺風,懷著語文革新的崇高理想和為新中國文教事業服務的滿腔熱情,為世代國人留下了這部小書,更留下其艱辛感人的誕生回憶。

閱讀全文

與誰創造了字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