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繪景的創造性

繪景的創造性

發布時間:2021-06-09 16:05:27

A. 杜甫的詩作有什麽特點

杜甫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志著我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煉字煉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有《杜工部集》傳世。
杜甫寫的詩通常揭示的是社會的動盪、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疾苦。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他勇於攀登,傲視一切的雄心壯志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他的詩從精神境界上來看 : 愛國憂民; 從寫作格式上來看 : 工整簡潔 ;從內容反映上來看 : 通俗易懂。
杜甫和李白齊名,世稱「大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象都給予批評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著為解救人民的苦難甘願做自我犧牲。所以他的詩歌創作,始終貫穿著憂國憂民這條主線,由此可見杜甫的偉大。他的詩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強烈的時代色彩和鮮明的政治傾向,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後一個歷史時代政治時事和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因而被稱為一代「詩史」。杜詩風格,基本上是「沉鬱頓挫」,語言和篇章結構又富於變化,講求煉字煉句。同時,其詩兼備眾體,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還寫了不少排律,拗體。藝術手法也多種多樣,是唐詩思想藝術的集大成者。杜甫還繼承了漢魏樂府「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精神,擺脫樂府古題的束縛,創作了不少「即事名篇,無復依傍」的新題樂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別」等。死後受到樊晃、韓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揚。杜詩對元白的「新樂府運動」的文藝思想及李商隱的近體諷喻時事詩影響甚深。但杜詩受到廣泛重視,是在宋以後。王禹、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陸游等人對杜甫推崇備至,文天祥則更以杜詩為堅守民族氣節的精神力量。杜詩的影響,從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藝的范圍。生平詳見《舊唐書》卷一九○。有《杜工部集》。

杜甫的經歷和詩歌創作可以分為四個時期:

一,讀書和漫遊時期(三十五歲以前)

所謂「放盪齊趙間,裘馬頗清狂」。

開元19(時20歲)年始漫遊吳越,5年之後歸洛陽應舉,不第。再漫遊齊趙。以後在洛陽遇李白,二人結下深厚友誼,繼而又遇高適,三人同游梁、宋(今開封、商丘)。後來李杜又到齊州,分手後又遇於東魯,再次分別,就沒有機會再見面了。

二、困居長安時期(三十五至四十四歲)

這一時期,杜甫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生活,最後才得到右衛率府胄曹參軍(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庫府鎖匙)的小官。這期間他寫了《兵車行》、《麗人行》等批評時政、諷刺權貴的詩篇。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尤為著名,標志著他經歷十年長安困苦生活後對朝廷政治、社會現實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賊和為官時期(四十五至四十八歲)

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獨自去投肅宗,中途為安史叛軍俘獲,押到長安。他面對混亂的長安,聽到官軍一再敗退的消息,寫成《月夜》、《春望》、《哀江頭》、《悲陳陶》等詩。後來他潛逃到鳳翔行在,做左拾遺。由於忠言直諫,上疏為宰相房琯事被貶華州司功參軍(房琯善慷慨陳詞,為典型的知識分子,但不切實際,與叛軍戰,採用春秋陣法,結果大敗,肅宗問罪。杜甫始為左拾遺,上疏言房琯無罪,肅宗怒,欲問罪,幸得脫)。其後,他用詩的形式把他的見聞真實地記錄下來,成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別」。
「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四、西南飄泊時期(四十八至五十八歲)

隨著九節度官軍在相州大敗和關輔飢荒,杜甫棄官,攜家隨人民逃難,經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過了一段比較安定的生活。嚴武入朝,蜀中軍閥作亂,他漂流到梓州、閬州。後嚴武為劍南節度使攝成都,杜甫投往投,嚴武死,他再度飄泊,在夔州住兩年,繼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帶,病死在湘江上。這時期,其作品有《水檻遣心》、《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病橘》、《登樓》、《蜀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又呈吳郎》、《登高》、《秋興》、《三絕句》、《歲晏行》等大量名作。

B. 剛聽說了一個關於影視製作的叫做「數字繪景」!這個干什麼的

是CG行業的一種 數字繪景師的一般應用軟體是Photoshop,Maya,Painter,Fusion或者Nuke
數字繪景創作之於特效製作正如布景之於拍電影。可以做出逼真的畫面效果和恰到好處的場景氛。一般是需要根據導演的鏡頭設計完成整體環境或其中元素的藝術處理
整合拍攝鏡頭、數碼圖片、CG元素和數字繪畫創作優秀的數字背景作品,並營造強烈的鏡頭氛圍
適應多種數字背景創作形式,從簡單的二維背景到復雜的多層次三維設計。
如果想做這一行一般要具有較強的美術背景,在人文學科、美術、CG專業和良好的手繪技巧。
數字背景創作技巧,包括色域、適當分層、畫面管理以及素材收集
具備在三維背景中實現二維畫面的能力和經驗
熟練掌握Maya或同類三維軟體,以及Photoshop軟體熟練掌握fusion或同類節點式後期合成軟體。

C. 寫人、記事、狀物、繪景的各自作文該怎麼寫

從暗無天日的大地深處而來,到金黃色的陽光從中去。以新年為始,以秋至為終,幾度輪回。畫下多少圈圈,突破,伸展,直至抽出綠植,開出花,一直讓綠伸向遠方。
當海棠花落,一切又將趨於平淡,翻轉樹根,猶似昨日。正所謂幾年如一日,也就是日日如此。每日,陽光沒有新意,雨水有司空見慣,唯有身高的身軀見證了時光如梭,滿地紅花飄落,便知曾在世上活過。
光禿禿的自以為遺世獨立,實則優勝劣汰,世遺之,己獨立。
不能彎腰,是看不起眼前的成果。當不再有能力,成功擺在眼前,也是枉然。只能任風雨秀自己。巴望著曾經的繁榮。漸漸的,它就消失。於風雨間的不經意,才發現花已無蹤。
海棠樹很「坦然」,面對死神將至,又有誰會奢望自己的綠伸向遠方!只是自覺無力回天,每天,只是一遍又一遍的回憶。等待著,似乎哪一天,一個驚天霹靂。他很想逃開,卻忙於憶昔。顯得有些麻木,卻還「坦然」。最後,它一定會死,不是死於雷擊,而是被嚇死。死狀更加惡劣,眼神呆滯,又有幾分茫然,卻見不到如何憂傷。
花落又怎一定終結?自以為物是人非,便順得其然,力不從心。「坦然」——蔑視了自己的生命,面對衰老,坦然地習慣了。堅定地相信:風飄碎的花一定一去不復回。如果真的陷入困境,攀爬就會有一絲希望,即便花落。搖搖身體,腳下的根還很踏實,如果真的陷入困境,那就在困境中開辟一條通往「綠」的路。
花落不一定代表終結,失去不一定代表不再來,轉身不一定不再有。美好的事,忘記了,就永遠想不起了么?就算真的想不起,也要帶著幾分憂傷,再去擁抱金陽。
回憶,讓日子日復一日——當然,生命迷茫。聞一聞風雨中漸散的悠悠清香,傾聽一首首贊歌,如果還聽得見,那生命就不會終結。
陰雨的天,有紅花起舞,有枯樹獨立。如果還能畫圈,就畫到不能畫的時候。
幾度輪回,從暗無天日的大地深處而來,到金黃色圓圈中去。

D. 一段關於繪景的作文,要求用白描手法

小鎮不大,一條街穿腸而過。說街其實有些勉強,不過是兩排房屋夾出的一條路,斜向右上翹起,兩邊的房舍也就顯得高低錯落,有了層次和美感。房大多是瓦房,黑褐色的背脊蜿蜒起伏,如一條浮在水裡的魚。路是土路,雨天滿地泥濘,晴天塵土飛揚。如果下上兩三天雨,路就軟成了一攤爛泥,腳印雜沓,一遇車過,泥漿飛濺,行人若避讓不及,難免招來一身泥污。行人一邊揩拭一邊張口就罵,媽的X,沒長眼睛喲?小鎮人的嘴巴可是不饒人的。若是晴得久了,路上就積一層厚厚的土,那土被來往的車輛行人帶起,飄落到屋頂上,遠遠望去,似披了一件赫紅色的外衣。小鎮實在太小了,小得有點可憐見的。一隻雞在鎮上溜達,大家都知道是誰家的,一條狗在鎮頭叫,鎮尾的狗就跟著叫了,至於張家長李家短的事,一陣風就吹遍了全鎮。不過,鎮雖小,名姓卻雜,趙錢孫李周武鄭王,應有盡有,難得找出兩家同姓的。

小鎮不趕集,店鋪也少,橋頭有一家鐵匠鋪,斜對面緊挨著是供銷社和餐館,斜坡拐彎處開著一家茶鋪兼麻將館,對面是小鎮首富李遠龍家。他家的房子算得上小鎮的地標性建築:三間兩層很氣派的小樓,樓下開著飯館,不過一般人很少光顧,來的多是李遠龍的客人朋友,一到節假日,門前就停滿了各種各樣的車,有公安的稅務的工商局的,都是些有頭有臉的人。小鎮人家都種地,但地很少,各自還幹些別的營生,有跑野的的,有在城裡做小買賣的,有做手藝的,也有外出打工的,但更多的是到附近的廟里賣些香蠟紙錢稀飯涼粉,每逢初一十五家裡接待些香客,日子也就能過下去了。

廟子是古物,已有了上千年的歷史,在鎮子東南面,古木蒼蒼,殿宇庄嚴,雖與鎮子只二三百米之隔,但暮鼓晨鍾,梵唄悠悠,一圈紅牆將紅塵遠隔在佛門之外。廟也如人,多災多難,幾經兵火,幾度興衰,現在算是有些模樣了,香火也日漸興隆。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香火不但供養著菩薩,也是小鎮人衣食之源的一部分。所以小鎮人即便不信因果報應投胎轉世之說,也常去廟里燒香拜佛,求佛菩薩保佑生意興隆,財源綿長。

一條小河打東北邊繞著小鎮逶迤而過,它來自何處去向何方,沒幾個人說得出來,也沒幾個人有興趣追問。不過,小鎮人卻實實在在享受著小河帶來的好處,洗衣淘菜,游泳釣魚,既實用又休閑。河上橫卧一橋,其形制與大名鼎鼎的趙洲橋一模一樣,石砌的單拱跨越水面,兩頭肩上各開兩個小拱作泄洪之用。三五月圓之夜,河面水波不興,靜影沉璧,也算得小鎮一景。如果有興致,坐在攔河壩的石墩上,皓月當空,橋影橫陳,清風徐來之際,人便覺微醺,很有些物我兩忘,飄飄欲仙之感。

該說說小鎮的名字了:板橋鎮。與「難得糊塗」的鄭板橋無關,與溫飛卿的「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也無關,總之是與風流儒雅一點不搭界。相反,它的來歷倒是俗氣得很,因當初鋪橋時所用的是預制板,鋪成後平坦如板,於是便有了「板橋鎮」之名。這與鄉下人把自己的孩子稱作「狗娃子」之類一樣,順手拈來,沒甚文化可言,但自有一股鄉野之氣,讓人覺得可親可喜。

我與小鎮無甚淵源,嚴格說來只是個局外人,但有關小鎮的人事,或耳聞或目睹,總是繫念於心。如今,依託附近的古廟,政府正在打造旅遊風景區,小鎮已經變成了一片廣場。在它消失之際,僅以此小文作為紀念。

E. 山坡羊·驪山懷古中的繪景有什麼特點

從王朝的統治者的角度來看興亡,封建統治者無論輸贏成敗最終都逃脫不了滅亡的命運。辛辣的批判了封建統治者為爭奪政權而進行的殘酷廝殺焚燒及奪得政權後大興土木的奢侈無度。伴隨著各個王朝的興亡交替,是無休無止的破壞,無數的物質文明和精神財富都化為灰燼。

F. 什麼是數字繪景

數字繪景,因為電影行業的需求以及網路技術的不斷更新提高而誕生的技術,在外國叫『MattePainting』——遮景繪畫。 MattePainting,遮景繪畫是指用繪畫手段創造影片中所需但實地搭建過於昂貴或很難以拍攝到的景觀、場景或遠環境。

G. 如何用簡短的語言概括作文的中心思想

三句九詞速效簡單作文法

第一部分 原理篇

一、 作文是什麼?作文就是一種自問自答的思維活動。作文怎樣寫?運用設問演繹,連綴成文。
1、 從幼兒看圖說話談起:只有觀察得細,問得細,才能寫得具體形象生動。
2、 記者采訪離不開「九詞」提問:問得細,才能寫得具體充實
3、 看看新聞的要素是什麼:五要素即5W,何時(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因(why)
4、 名家名師是怎樣指導寫作的:方法就是設問演繹,一步步、一層層詳細設問,就能將這件事寫具體,加上你的感受、體會,就是一篇文章。這方法稱「設問演繹速成作文法」。
5、 會說話就會作文:作文是用筆說話,說話是口頭作文。出口為言,下筆為文。或時間順序,或空間線索,或事理關系,圍繞一個中心,順著一條邏輯線索展開,因而能使話語中心突出,條理明晰。
綜上所述,我們知道了作文是什麼和作文怎麼寫。簡言之,作文就是用筆說話;怎麼說話,圍繞話題運用「九詞」設問演繹。

二、 作文怎麼寫
1、 思維與語言的關系:思維內容(概念、判斷、推理)的發展需要語言形式(詞、單句、復句、句群)與之相適應。思維是寫作的核心,擴展是寫作的基本方法,設問演繹就是擴展,這種擴展是一種思維活動,它的基因就是九詞。作文通過「誰」、「什麼」、「什麼樣」、「怎樣」、「為什麼」、「何時」、「何地」、「多少」、「假如」這九個主要思維詞來點擊人們的思維活動,組合文章的內容。
2、 漢語句子的基本格式:主語和謂語兩部分組成,主語部分是被陳述的對象:「誰」或「什麼」,謂語部分是陳述的內容:「是什麼」或「怎樣」。
3、 怎樣運用「九詞」擴句擴段:擴句的方法一是多向主語、賓語提問,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事?多少人?多少事?;二是多向謂語提問:怎樣乾的?何時乾的?何地乾的?乾的怎樣?為什麼干?擴段與擴句的方法是一樣的,不同的是擴段需要在擴句的基礎上,運用九詞加以點擊進行聯想和想像,使句子與句子形成一種「網」,即連成復句,結成句群,最後擴至段落形成文章的一個結構,從而使表達的意思更具體更豐富更完美。
4、 作文的過程就是設問演繹的過程:學習求知與問是密切關聯的,欲學得知識,就要問、善問,唯其如此,才能事半功倍。習作的過程也是設問演繹的過程,把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想到什麼、為什麼要說、說給誰聽、說的重點是什麼,怎樣去說,先說什麼,後說什麼,哪些詳說,哪些一帶而過……經過大腦思考後用自己的筆說出來就是寫作。寫文章就是設問演繹,讓思維的流程一環扣一環,將所要表現的思想感情,流暢地表達出來。唯有設問演繹才有激活創造性的思維,從而產生思想有深度、語言有文採的好文章。例文 鍾平《睡前讀書症》
5、 「求八賢」讀書法與「七詞」輕松作文法:陶行知有八位姓何的朋友:何事(什麼事)、何故(什麼緣故、為什麼)、何人(什麼人、誰)、何如(怎樣)、何地(什麼地方)、何時(什麼時候)、何去(結果如何),再加一個西洋派:幾何(多少)。這八賢涵蓋了人們思維活動的方方面面,與九詞比較,少了「假如」、「什麼樣」,多了「何去」。美國保爾•金塞拉先生創造了「七詞」輕松寫作法,這「七詞」是:如何、如果、什麼、何時、何地、誰、為什麼,比「九詞」少了「什麼樣」和「多少」。「七詞」寫作法核心是先找中心句,有了中心句就能輕松落筆開篇,同時又能限制話題。如何確定文章的中心句?他提出了三個操作要領:一)盡可能中用一個重點詞來提問題;二)中心句必須是獨立的完整的;三)中心句必須清楚地回答所提的問題,而不是答非所問。總之,以上兩種方法給我們最大的啟示是,作文是一種思維活動,應尊重日常的思維規律和過程。越是平易越是自然的設問演繹,越是最清晰而又明確的為文之道。
6、 「奧卡姆剃刀」和愛因斯坦的簡單性原則:14世紀,英國奧卡姆的哲學家威廉主張唯名論,「如無必要,勿增實體」,他只承認確實存在的東西,認為那些空洞無物的普通概念都是無用的累贅,必須被無情地「剃除」,這就是常說的「奧卡姆剃刀」。它曾受到大哲學家羅素的高度評價,被認為在邏輯分析領域是一項最有成效的原則。後來愛因斯坦又將它引申為簡單性原因,愛因斯坦有句經典名言:「事情應該越簡單越好,而不只是比較簡單。」中小學作文教學的目標到底是什麼?夏丐尊和葉聖陶先生說過:「無論應用的或練習的寫作,以寫得像樣為目標。記事物記清楚了,道理說明白了;沒有語法上的毛病,沒有理論上的毛病,這就是像樣。至於寫得好,那是可遇不可求的。經驗積聚得多,情感蘊蓄得深,思想鑽研得精,才可以寫成好文章。換句話說,好文章是深度生活的產品,生活的深度不夠,是勉強不來的。(《文章講話》中《中學國文學習法》)「像樣」作為中小學作文教學目標,是符合「簡單性」原則的,「三句九詞」作文法就是最簡單的作文法。越是平易,越是自然的設問演繹,越是最清晰而又明確的為文之道,「三句九詞」作文法是最簡單的作文法。

第二部分 方法篇

一、「三句九詞」設問演繹速成作文法
1、什麼是「三句九詞」作文法?三句即「中心句」、「擴展句」、「結束句」,是就文章的篇章結構而言;「九詞」即九個主要思維詞「誰」、「什麼」、「什麼樣」、「怎麼樣」、「為什麼」、「何時」、「何地」、「多少」、「假如」。
2、「三句九詞」作文法如何操作?
1)怎樣確定「中心句」:針對命題用「九詞」中的「什麼」或「為什麼」去點擊,即提出設問,然後回答,那答案就是中心句;
2)怎樣寫好「擴展句」:同樣用「九詞」去點擊,即設問演繹,自問自答,將答案連綴起來就是擴展的內容。擴展是寫文章的基本方法;
3)「結束句」如何寫:用「九詞」中的「什麼」、「為什麼」、「假如」等詞去點擊,有的是對事件結局的交待,有的是對心情的表白,有的是對收獲和體會的概括。
3、中心句如何確定:確定中心句就是解決寫誰、寫什麼和為什麼寫這一核心問題。對記敘文來說,中心句就是文章所要陳述的主要事件及這件事要告訴人們什麼;對說明文來說,中心句就是要介紹和說明的主要對象和主要特徵是什麼;對議論文來說,中心句就是作者對所闡述 論題的看法和主張是什麼,即中心論點。
1)中心句與中心思想:記敘文的中心句與中心思想是兩個概念,如果寫事的,所寫的那件事就是中心句,但僅僅明確了中心句寫什麼是不夠的,還要必須明確寫作的目的即為什麼要寫這件事,或者說寫這件事要表現什麼、說明什麼,這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果是寫人的,首先要問寫誰,還要明確寫作目的,寫人的目的是要表現人的品德和性格,這才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因此,記敘文的中心有兩部分,一是寫作對象,記的是什麼事,寫的是誰(什麼人),二是寫作目的,即要表達的主要思想內容是什麼,將文章的中心句和中心思想合起來就是記敘文的中心。記敘文的擴展句就是圍繞中心加以擴展充實。記敘文的結束句就是對中心演繹擴展的一個完整的收束。這就說明寫記敘文首先要明確中心句,然後再確定中心思想,敲定中心。
2)中心論點與分論點:議論文的中心句就是作者所要表達的中心論點,擴展句是作者運用具體的材料論證中心論點的全部內容。為了論證中心論點,作者需要有層次地從幾個方面來論證,這就產生了中心論點統帥下的分論點,這分論點又成為每一段或部分的「中心句」,由這個「小」的「中心句」再去擴展,完成段式部分的論證。
3)段意與中心句的關系:文章段落是文章變化的標志,文章總是由一段段的內容編織連綴起來的,每一段都有一個段旨聚成一個關注的焦點,這個焦點就是這個段落的「中心句」。所以,沒有句的擴展就沒有段的擴展,沒有段的擴展就沒有全文的擴展,段的擴展都是依靠段的中心句的演繹完成的。總之,「三句九詞」設問演繹作文法,就是在明確中心(中心句加中心思想)的前提下,運用「九詞」設問演繹完成句的擴展,形成句群(段),再將段的擴展連綴組合起來,完成整篇文章的習作。
4)從擬寫一句話新聞練起:確定中心句需要有一定的概括能力,為培養這種能力,可從擬寫一句話新聞練起。一句話新聞又叫「標題新聞」,概括有六個方面的要點:時間(when)、地點(where)、人物(who)、事件(what)、原因(why)、方法(how)。
4、擴展句如何擴展:
1)怎樣寫好段的擴展句:運用「九詞」設問演繹,從想要擴展的句中找出需要擴展的詞語,這個詞語必須是句子表意的重心,在段中應是段的中心句。
2)明確擴展句類型,選好表達方式:需用記敘,擴句重在敘述事情發生、發展的過程;需描寫,擴句重在人物或景物形象地描繪;需議論,擴句重闡述對事物的看法和見解;需說明,擴句重在解說事物、事理的性能和特徵;有的擴句則需要上述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只有弄清了語句擴展的表達方式,才能避免句子表意糾纏不清的現象。需要描寫的不致於去議論;需要議論的不致於去記敘;需要記敘的不致於去說明;需要說明的不致於去描寫。
3)熟悉和掌握幾種常用的擴展方法:舉例擴展法;時空推移法;因果推論法;比較對比法;總說分說法;定義分類法
4)如何寫好記敘文的擴展句:從兩個方面去擴展,縱向與橫向,縱向主要指的是與時間相關的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還有從歷史、現實、未來的角度去縱向延伸;橫向主要指的是空間,這類文章一般主幹事件的信息量不大,通過修辭、猜測、對話、比較等方式來達到打開思路,增加信息的目的。
5、結束句如何收束:好的結尾有總結全文、深化主題、突出中心思想、增強文章感染力的效用,但文體不同,作者表達的中心不同,表達方式方法不同,結束句也是千變萬化的。
1)記敘文的結束句如何收束:應寫出作者的體會和感受,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九詞」設問:這件事對我有什麼啟示?從這件事中我悟出了什麼道理?我的感受和體會是什麼?你把答案寫出來就是文章的結束句。
2)說明文的結束句如何收束:根據說明文的知識性、客觀性、說明性和實用性四大特點,交待寫作目的,適當地表達對其說明事物的態度、感受和意願。
3)議論文的結束句如何收束:方法通常有以下幾種,一是點明題旨總結概括全文;二是熱情鼓勵催人奮進;三是以警策之語,使人振聾發聵;四是引用名言,深化主題;五是含蓄作結,留下想像空間
6、「三句九詞」作文法具體演示:通過演示說明以下幾點
1)「三句九詞」速成作文法,是根據人們日常的思維規律,運用設問演繹達到快速作文的方法。它是在把握文章基本框架三句(中心句、擴展句、結束句)的基礎上,運用九個主要思維詞(「誰」、「什麼」、「什麼樣」、「怎樣」、「為什麼」、「何時」、「何地」、「多少」、「假如」)去「點擊」(設問),從而激活思維,疏通思路。它可以確保只要確定好中心句,就不至於跑題、離題、偏題;同時又能確保文章的結構完整。
2)「三句九詞」速成作文法是快捷審題、選材、立意、構思和行文的方法。可以說從觀察到成文乃至修改都離不開「九詞」的「點擊」。問的越多、越細,寫的也就越充實、越具體。
3)「三句九詞」速成作文法易於操作,一學就會,但要寫好文章,必須加強生活和語言積累。舍此,寫不出好文章。

二、運用「三句九詞」疏通思路
1、運用「九詞」多提問題:利用九個思維詞不斷地多角度、多層次地追問,以拓展思路,尋找最佳的答案。只有多想多問,才能激活創造性思維,寫作就是創造。
2、從那些方面設問:先定中心句,方法是用「誰」、「什麼」來點擊敘述或說明或議論的對象,再用「是什麼」、「干什麼」和「怎麼樣」來點擊陳述或說明或議論的內容;第二步就是寫好擴展句,即具體完成所記敘描寫所要說明或議論的內容;最後以簡潔的語言總結全文,完成結束句。
1)寫事或物的一般思路:
什麼 → 什麼樣 → 怎樣 → 何時→ 何地→ 多少 → 怎樣→ 為什麼→ 假如
(中心句) (事物)(發展、變化)(時間) (地點) (數量) (結果)(原因) (假設)
2)寫人的一般思路:
誰 → 什麼樣 → 有什麼品德性格→干什麼(擴展句)→何時乾的→何地乾的 → 怎樣干
(對象)(外貌描寫)(寫人的中心句)(具體事情)(時間)(地點)(經過)
→ 干多少 → 怎麼樣 → 為什麼→ 對他(她)的態度是什麼
(數量) (結果) (原因) (結束句)
3)應用文寫作的一般思路:
是什麼 → 為什麼 → 怎麼辦
(中心句) (擴展句) (結束句)
3、記事寫人「十二問」:寫文章就是具體一、生動、形象地回答問題,三句九詞作文法,其核心就是一個字:問。而問的根本在於思,因此不會寫,是因不會問,不會問,是因不會想。
1)記事十二問:
①你要寫的是什麼事?(以此問確定中心句)
②為什麼寫這件事?或說這件事表現了什麼?說明了什麼(此問明確文章的中心思想即文章的主旨,作者的寫作目的,是文章的立意)
③這件事是誰經歷過的,印象有多深?(此問明確如何選材,應選擇自己親身經歷的印象深刻的事) (以下是文章的擴展句,即文章的主體部分)
④這件事何時何地發生的?(此問明確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這是記敘文中不可缺的兩大要素)
⑤當時是什麼樣的環境?或說環境怎樣?(此問提示你需要進行適當的環境描寫)
⑥事件的起因是什麼?經過怎樣?線索是什麼?(此問提示你交待清楚事件的起因、經過)⑦事件的主人公幹了些什麼?怎樣干?(此問提示你要對人物進行必要的動作及細節描寫)
⑧事件的主人公說了些什麼?怎樣說的?(此問提示你要對人物進行語言、神態及細節描寫)
⑨事件的主人公想了些什麼?怎樣想的?此問提示你要對人物進行必要的心理及細節描寫)⑩事件的最終結果怎樣?主人公心情怎樣?(此問提示你將事件的結果交待清楚)
(以下兩問是文章的結尾即結束句,可以談感受,也可以表心情,甚至可以用「假設」去聯想和想像,從而拓寬思路,升華主題)
⑾從這件事,主人公有什麼感受?悟到了什麼?有哪些心得體會和收獲?
⑿假如沒有經歷此事,會是怎樣的呢?
2)寫人的十二問:
①你想寫誰?或說你寫的是什麼人?(此問明確寫人的中心句)
②你要寫這個人的什麼品德、什麼精神、什麼性格?或你為什麼要寫這個人?(此問確定寫人的中心思想) (以下是文章的擴展句即文章的主體部分)
③這個人的外貌特徵是什麼,多大年紀,什麼樣的身材,什麼樣的長相,什麼樣的穿著?(此問提示你對人物進行必要的即抓住人物特點的外貌描寫)
④你想通過幾件事(多少事)來表現人物的品德和性格?(此問明確選材,即通過幾件事來表現人物的性格和品德)
⑤這幾件事都是何時何地發生的?(此問提示記敘文不可或缺的兩大要素)
⑥這些事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發生的?(此問提示要對事件的環境或背景做必要的交代和描寫)
⑦事件的起因是什麼,經過是什麼,結果怎樣?(此問提示交代清楚記事的另外三個要素)⑧所寫的人物幹了些什麼,怎樣乾的?(此問提示應對人物進行必要的動作及細節描寫)
⑨所寫的人物在事件中說了些什麼,怎樣說的?(此問提示應對人物進行必要的語言、神態及細節描寫)
⑩所寫的人物想了些什麼,怎樣想的?(此問提示應對人物進行必要的心理及細節描寫)
⑾所寫人物為什麼這樣做,目的是什麼?(此問提示應揭示人物行為的動機及思想根源)
⑿你對所寫人物的態度是什麼?(此問是文章的結束句,點明寫人的目的及作者的態度)
4、「九詞」設問使文章充實具體:方法就是不斷地多方設問,句句設問,層層設問,問的越多寫得就越多,問的越細寫得就越細、越充實、越具體一。要想把文章寫得具體、形象、充實,必須學會運用「九詞」設問演繹。例文:《我最感興趣的》《「死不了」》《禮物》
5、運用「九詞」理清文章思路:文章的結構反映作者的思路,理清思路的過程,就是思維訓練的過程。例文: 柳宗元的游記《小石潭記》 尤今的散文《粽子》

第三部分 應用篇

一、「三句九詞」在寫作中的作用
1、運用「三句九詞」指導觀察:觀察加思考,作文的法寶。在用「五官」觀察生活的過程中,作為思維活動的九個主要思維詞「誰」、「什麼」、「什麼樣」、「怎麼樣」、「為什麼」、「何時」、「何地」、「多少」、「假如」,總是在起著激活思維的作用。觀察生活離不開「三句九詞」,首先明確觀察的中心,然後圍繞中心,運用「九詞」從「五覺」的角度去設問演繹完成觀察活動中的擴展任務,最後運用設問提示觀察的目的是什麼?為什麼要觀察它?這些「素材」能說明什麼,有什麼用處?將觀察任務收束完成。例文:肖復興《樓前的黃昏》
2、運用「三句九詞」展開聯想和想像:「三句九詞」作文法,是一種激活思維、暢通思路的作文方法,其中利用「九詞」設問激活思維,展開聯想和想像的翅膀尤為重要。
①想像與聯想在寫作中的作用:構思、開拓思路、塑造人物、寫作手法、都需要想像與聯想
②想像與聯想能力的培養: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建立廣博的知識結構;勤於創造性思考;培養豐富的情感
③怎樣運用「九詞」激活想像與聯想:運用「九詞」設問演繹,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像,不僅拓展思維的寬度,而且加深了思想的深度。例文:拉加托斯《一滴水》、劉奧慶《假如我是科學家》
3、運用「三句九詞」把握文章結構:任何文章的結構都是作者思路的體現。作者的思路是作者思考文章謀篇布局之路,是決定文章文勢的整體走向,概括地說,就是把寫進文章的全部內容,進行有條理的組織和整合。分析文章的結構就是理清和把握作者的思路;而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思路就要運用「三句九詞」去設問演繹。例文:朱自清《春》
4、運用「三句九詞」擴寫:
①什麼是擴寫:擴寫就是按一定的要求,把原文加以充分的發揮,充實內容,增加細節,使文章具體、生動、形象、主題鮮明。
②擴寫的四種形式:擴句、擴段成篇、將寫作提綱擴寫成篇、將論斷擴寫成議論文。
③擴寫的具體步驟和方法:
1)原始素材的分析:同寫其它文章一樣,先要明確文章的中心,文章的中心包括中心句和中心思想,運用「十二問」的前二問解決「擴寫」的中心。先問:所提供的材料寫的是什麼事?所寫的那件事就是「擴寫文」的中心句。然後再問:這件事有什麼意義?它給人們什麼啟示?這是文章的立意;所要擴寫的事件明確了,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明確了,擴寫的中心也就明確了。
2)確定擴寫的重點和位置:擴展點和選擇和擴展幅度,即擴展句要緊緊圍繞中心句和中心思想來進行。擴展的重點是文章詳寫的地方,能凸現主題的地方。有助於表現中心的地方應作一般性擴展,只起交代、過渡作用的地方無需擴寫。如對故事擴寫,故事發展的本身就要求把高潮部分作為擴寫重點。
3)擴寫的具體方法:運用「九詞」設問演繹,充分激活思維,發展聯想和想像在寫作中的作用。通過生動具體的描寫,使文章充實起來,從而達到擴寫的目的。
4)擴寫時應注意想像的合理性:例文:《最心愛的東西》
5、運用「三句九詞」學會修改文章:只有緊緊抓住中心句,明確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即文章的主旨,就不會出現無中心或多中心的現象。記敘文的擴展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①運用「九詞」設問(十二問)檢查故事情節是否合理和完整
②運用「九詞」設問(十二問)檢查人手形象是否豐滿
③運用「九詞」設問(十二問)檢查文章的主題是否明確,是否從主題思想的深化著眼,選擇、補充、擴展有關的材料。

二、「三句九詞」在各種文體寫作中的應用
1、運用「三句九詞」寫好記敘文:
①怎樣寫好一件事:選好一件事;明確中心句;確立中心思想;運用九詞設問演繹;結束句揭示文章的主旨。例文:《我跟媽媽學買菜》、《嚼一片蘋果皮》、《別在這時候想我》
②怎樣寫好一個人:確立中心句,即人的品德和性格;運用九片語織擴展句;結束句寫出作者對所寫人物的態度是什麼。例文:《我喜歡的姥爺》、《奶奶的籃子》、《母愛飄香》
③怎樣繪景狀物:無論繪景還是狀物,都要抓住景物的特點,而特點的認識和把握,在於認真細致的觀察。觀察的准確和細致又離不開「三句九詞」。觀察的目的就是「中心句」,觀察的內容就是「擴展句」,觀察的結果及感受就是「結束句」。例文:《拉薩的天空》、《山林晨光》、《我心愛的「七品芝麻官」》
2、運用「三句九詞」寫好說明文:說明文是客觀的說明事物的一種文體,目的在於給人以知識,或說明事物狀態、性質、功能的特徵即是什麼樣子的,或闡述事理即為什麼是這樣。同其他文體的文章一樣,首先要明確文章的中心即中心句,然後再加以擴展,即具體地說明事物的特徵或事理,最後總結文章的寫作目的以結束全文。這就是說,寫說明文同寫記敘文一樣,要寫好「三句」:中心句、擴展句、結束句。其方法是運用「九詞」設問演繹,以流暢的思路完成文章的寫作。
①怎樣確定說明文的中心句:對於事物說明文,應以「什麼是該事物的主要特徵」的設問來尋找中心句;對於事理說明文,要用為什麼來設問,以說明事理的原因
②如何擴展:根據說明的對象和寫作目的,選用最佳方法以達到擴展的目的,寫事理說明文,要反復問「為什麼」「怎麼樣」使文章的總體思路清晰
③一運用段的「中心句」寫好每段:我們說的「中心句」一般是指文章的中心,而組成文章的每一上段落,通常也都有一上段的中心句,它是組合段的「核心」。段的「中心句」通常用概括或提示的方式來進行表述的。確立段的中心句,是寫好段落的關鍵。因為任何一個段落的擴展都是圍繞的中心句展開的
④寫好說明文的「十二問」:例文:竺可楨《向沙漠進軍》、《沙漠之舟—駱駝》
總之,寫說明文不論是事物還是事理,都要先明確中心句,然後圍繞中心在擴展中加以具體說明,怎樣擴展運用「九詞」設問演繹,結束句總結被說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徵和原因,點明寫作目的。
3、運用「三句九詞」寫好議論文:
①議論文寫作的基本規律:議論文論證的主要任務是提出問題(是什麼)、分析問題(為什麼)、解決問題(怎麼樣)
②努力把「為什麼」說清楚:從道理上說「為什麼」;用事實說明「為什麼」。不論是寫記敘性的文章還是議論性的文章,中心必須明確,也就是說在審題構思之時務必首先明確「中心句」;有了「中心句」,再運用九個思維詞去設問演繹,將文章擴展得充實具體。最後寫好「結束句」,或總結全文,或篇末揭旨。例文:陳群《理想的階梯》、《讀書真好》
③運用「三句九詞」理清寫作思路:只要是思維活動(包括閱讀和寫作)都離為開「九詞」即人們思維活動中常用的幾個主要思維詞,離不開設問演繹激活思維,疏通思路,由句擴展到段,由段擴展整合。例文《「讀經」要講「機會成本」》
④議論文語段的擴展方法:縱式擴展包括因果式、遞進式、解證式擴展;橫式擴展包括並列式、比較式擴展;其他方式的擴展有總分結合、虛實轉換
4、運用「三句九詞」寫好材料作文和話題作文:
①如何運用「三句九詞」寫好材料作文:關鍵是從材料中提煉出觀點,確定文章的立意。例文:《營造美好的心靈天空》
②如何運用「三句九詞」寫好話題作文:
⑴運用「九詞」設問,細化話題。每一個設問,就是一個角度一個思路,最後敲定你最有把握的角度寫。「三句九詞」設問演繹速成作文法,能迅速激活考生的思維,誘發學生對自己親身經歷、真情實感產生聯想及感悟,容易鎖定寫作的切入點和激情點,並使考生的思維逐步深入,寫出美文華章來。
⑵運用「九詞」設問,選好寫作角度。
⑶運用「九詞」設問,拓寬思路,豐富聯想。
⑷運用「九詞」設問還可以出新。設問演繹就是激活思維,就是拓寬思路,就是尋求新的角度,新的深度。要使文章出新,就必須善於思考,思考就能發現新鮮的題材,思考就會挖掘出新意,思考就能夠創新。
5、運用「三句九詞」做好應試連貫題和句式變換題:
①如何運用「三句九詞」快捷准確地完成連貫題:
⑴首先要通覽句群,了解句群內容是什麼,明確「中心句」
⑵其次要運用「九詞」設問,按照時間、空間、邏輯的順序將句與句之間的關系排列到位,做到前後照應,思路通暢
②如何運用「九詞」設問演繹做好句式變換題:通過設問演繹,摘出句子的主幹,從而掌握了句子的中心意思。
附:
「十二寫」作文教學法:聽寫、抄寫、默寫、復寫、仿寫、讀寫、續寫、擴寫、改寫、縮寫、編寫、創寫

H. 繪景用色的要求有哪些

一般是水粉色(即廣告色),其次是染色(一般用於紗幕和大畫幕大面積底色)。繪景之前,首先要調配色彩。舞美形象是遠距離欣賞的繪畫藝術,用色較多,不能隨畫隨調。

一般要求是:先將各色調勻(如原色),然後根據繪景對象的不同要求配好中間色調,如白加群青、白加檸黃、白加青蓮、白加桔黃、白加深棕、白加孔籃、白加翠綠……。隨著准備好的各色調配就序,即放入1∶5的橡膠漿,或批膠。橡膠漿比桃膠、牛膠性能好,不怕水漏痕跡,不會掉色,適宜於野外巡迴演出(此膠可到染織廠購買,型號是202橡膠漿BA)。在布景所需要最鮮亮的色彩時,可以少量選用鋁管裝廣告色。其次是畫筆的選用,一般用4-14寸豬棕刷、2-6寸羊毛勻漿板刷、白扁棕刷,油畫筆用的不多。在塗鋪大面積布景底色時,最好使用羊毛排刷(刷牆用的刷子)。再次是運筆問題:運筆是技術性很強的一種表現手段,在繪景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關繫到繪景的好壞。景片、畫幕和觀眾的距離較遠,運筆不當。就會使形象渾濁;物象結構不清。所以繪景運筆技法是不擇手段的。國畫有各種好法、油畫有按捺拖拉點,書法有蒼勁柔剛飽樵之分,所以繪景這筆要集以上各藝術的精華。國畫講究筆分五色,繪景同樣一筆分冷暖,有時原色間色同時蘸在筆上繪畫,時而豪放,時而細致精雕,講究能拖路拉點。有時也採用印象派手法,即「點彩」的方法,點出各色形象來,使畫面更有濃烈的色感。在繪畫過程中要求一氣呵成,不要間歇。畫法有濕法和干法兩種,方法的選用根據物象的造型、光色而定。有時一塊景片,畫幕要在濕時全部畫完,有時要等底色於透後塗上厚色,即可出現特殊效果,如礁石、石壁、樹帽、草坡等等。色彩的明朗、鮮亮程度,全靠局部加工;要做到胸有成竹,不能隨想隨畫;落筆要有次序,不能來回塗改。最後的任務是在舞台上各局部布景合成時的再加工(即和光色配合合成時修改加工),使繪景部分完美地體現劇本主題要求,更富有繪畫性。

I. 戲劇影視美術設計要學什麼

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抄業主要學習戲劇、戲曲、影視美術設計、戲劇史、電影史、舞台美術史、中外美術史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繪畫、美術設計的基本訓練,掌握場景設計、服裝道具設計、化妝造型設計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主要課程:舞台影視美術設計、燈光設計、服裝道具設計、化妝設計、繪畫、繪景、計算機輔助設計、特技美術等。

(9)繪景的創造性擴展閱讀: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戲劇、戲曲、影視美術設計、戲劇史、電影史、舞台美術史、中外美術史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繪畫、美術設計的基本訓練,掌握場景設計、服裝道具設計、化妝造型設計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培養技能:

1.掌握戲劇、影視及舞台美學科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

2.掌握理解劇本的分析方法;

3.具有戲劇、戲曲、電影、電視美術設計的初步能力;

4.了解黨和國家的新聞、藝術方針、政策和法規;

5.了解舞台及影視美術設計的發展動態;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定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創作能力。

閱讀全文

與繪景的創造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