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幕牆的歷史
建築裝飾幕牆早在150年前(19世紀中葉)就已在建築工程中使用,由於受當時材料和加工工藝的局限,幕牆達不到絕對水密性、氣密性、抵抗各種自然外力的侵襲(如風、地震、氣溫)、熱物理因素(熱輻射、結露)以及隔音、防火等要求,一直得不到很好的發展及推廣。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由於建築材料及加工工藝的迅速發展,各種類型的建築材料研製成功,如各種密封膠的發明及其它隔聲、防火填充材料的出現,很好地解決了建築外圍對幕牆的指標要求,並逐漸成為當代外牆建築裝飾新潮流。
今天,幕牆不僅廣泛用於各種建築物的外牆,還應用於各種功能的建築內牆,如通信機房、電視演播室、航空港(機場)、大車站、體育館、博物館、文化中心、大酒店、大型商場等。
今後,由於幕牆工藝與科技的結合,響應全球節能減排的號召,智能型幕牆,如太陽能光伏幕牆、通風道呼吸幕牆、感應風雨智能幕牆等,將展示出建築的獨特魅力。
2. 請問百葉窗的發明人是誰
百葉窗並沒有記錄顯示是某一個人發明的,是廣大勞動人民在長期生產實踐活動中總結經驗發明出來的,是集體的智慧。
百葉窗是窗子的一種式樣,起源於中國。中國古代建築中,有直欞窗,從戰國至漢代各朝代都有運用。直條的被稱為直欞窗,還有橫條的,叫卧欞窗。卧欞窗即百葉窗的一種原始式樣,也可以說它是百葉窗原來的狀態。
一直到唐代,民間都以直欞窗為代表。到了明朝,卧欞窗有很大發展。在宋代磚塔上做出各式的多種多樣的直欞窗,在明代磚塔上也做卧欞窗,實例特別多,那些便是百葉窗的前身。
窗子欞,不外乎幾種式樣,不是橫條的就是豎條的。橫條的即是百葉窗雛形。嚴格來說,卧欞窗與百葉窗有一點不同,那就是卧欞窗平列而空隙透明。百葉窗窗欞做斜欞,水平方向內外看不見,只有斜面看才可看到。古時候人們做的木製窗子欞,主要是用它來達到通風和空氣流通的目的,而近代百葉窗經過種種改良,已經集眾多功能於一身,適用於各種建築。
但是近代的百葉窗是由美國人發明的,叫約翰·漢普遜並於1841年8月21日取得了該發明專利。
百葉窗一般相對較寬,一般用於室內室外遮陽、通風。越來越多人認同的百葉幕牆也是從百葉窗進化而來。百葉幕牆功能優點多,而且非常美觀,一般用於高樓建築。
百葉窗(louvre),安裝有百葉的窗戶。區別於百葉簾。百葉簾類似窗簾,葉片較小,可以收攏,是我們電視或日常常見的。
3. 玻璃是如何生產的最早的玻璃是如何發明的有一種吹出來的玩具叫什麼來著
玻璃是以石英砂、純鹼、長石和石灰石等為主要原料,經熔融、成型、冷卻固化而成的非結晶無機材料。它具有一般材料難於具備的透明性,具有優良的機械力學性能和熱工性質。
一、平板玻璃
平板玻璃是指未經其他加工的平板狀玻璃製品,也稱白片玻璃或凈片玻璃。按生產方法不同,可分為普通平板玻璃和浮法玻璃。
平板玻璃按其用途可分為窗玻璃和裝飾玻璃。
平板玻的用途有兩個方面:3~5mm的平板玻璃一般是直接用於門窗的採光,8~12mm的平板玻璃可用於隔斷。另外的一個重要用途是作為鋼化、夾層、鍍膜、中空等玻璃的原片。
二、安全玻璃
安全玻璃是指與普通玻璃相比,具有力學強度高、抗沖擊能力強的玻璃。其主要品種有鋼化玻璃、夾絲玻璃、夾層玻璃和鈦化玻璃。安全玻璃被擊碎時,其碎片不會傷人,並兼具有防盜、防火的功能。根據生產時所用的玻璃原片不,安全玻璃具有一定的裝飾效果。
(一)鋼化玻璃
鋼化玻璃又稱強化玻璃。它是用物理的或化學的方法,在玻璃表面上形成一個壓應力層,玻璃本身具有較高的抗壓強度,不會造成破壞。當玻璃受到外力作用時,這個壓力層可將部分拉應力抵銷,避免玻璃的碎裂,雖然鋼化玻璃內部處於較大的拉應力狀態,但玻璃的內部無缺陷存在,不會造在成破壞,從而達到提高玻璃強度的目的。
鋼化玻璃是平板玻璃的二次加工產品,鋼化玻璃的加工可分為物理鋼化法和化學鋼化法。
物理鋼化玻璃又稱為淬火鋼化玻璃。它時將普通平板玻璃在加熱爐中加熱到接近玻璃的軟化溫度(600℃)時,通過自身的形變消除內部應力,然後將玻璃移出加熱爐,再用多頭噴嘴將高壓冷空氣吹向玻璃的兩面,使其迅速且均勻地冷卻至室溫,即可製得鋼化玻璃。這種玻璃處於內部受拉,外部受壓的應力狀態,一旦局部發生破損,便會發生應力釋放,玻璃被破碎成無數小塊,這些小的碎片沒有尖銳稜角,不易傷人。
化學鋼化玻璃是通過改變玻璃的表面的化學組成來提高玻璃的強度,一般是應用離子交換法進行鋼化。其方法是將含有鹼金屬離子的硅酸鹽玻璃,浸入到熔融狀態的鋰(Li+)鹽中,使玻璃表層的Na+或K+離子與Li+離子發生交換,表面形成Li+離子交換層,由於Li+的膨脹系數小於Na+、K+離子,從而在冷卻過程中造成外層收縮較小而內層收縮較大,當冷卻到常溫後,玻璃便同樣處於內層受拉,外層受壓的狀態,其效果類似於物理鋼化玻璃。
鋼化玻璃強度高,其抗壓強度可達125MPa以上,比普通玻璃大4~5倍;抗沖擊強度也很高,用鋼球法測定時,0.8kg的鋼球從1.2m高度落下,玻璃可保持完好。
鋼化玻璃的彈性比普通玻璃大得多,一塊1200mm×350mm×6mm的鋼化玻璃,受力後可發生達100mm的彎曲撓度,當外力撤除後,仍能恢復原狀,而普通玻璃彎曲變形只能有幾毫米。
熱穩定性好,在受急冷急熱時,不易發生炸裂是鋼化玻璃的又一特點。這是因為鋼化玻璃的壓應力可抵銷一部分因急冷急熱產生的拉應力之故。鋼化玻璃耐熱沖擊,最大安全工作溫度為288℃,能承受204℃的溫差變化。
由於鋼化玻璃具有較好的機械性能和熱穩定性,所以在建築工程、交通工具及其他領域內得到廣泛的應用。平鋼化玻璃常用作建築物的門窗、隔牆、幕牆及櫥窗、傢具等,曲面玻璃常用於汽車、火車及飛機等方面。
使用時應注意的是鋼化玻璃不能切割、磨削,邊角不能碰擊擠壓,需按現成的尺寸規格選用或提出具體設計圖紙進加工定製。用於大面積的玻璃幕牆的玻璃在鋼化上要予以控制,選擇半鋼化玻璃,即其應力不能過大,以避免受風荷載引起震動而自爆。
根據所用的玻璃原片不同,可製成普通鋼化玻璃、吸熱鋼化玻璃、彩然鋼化玻璃、鋼化中空玻璃等。
(二)、夾絲玻璃
夾絲玻璃也稱防碎玻璃或鋼絲玻璃。它是由壓延法生產的,即在玻璃熔融狀態下將經預熱處理的鋼絲或鋼絲網壓入玻璃中間,經退火、切割而成。夾絲玻璃表面可以是壓花的或磨光的,顏色可以製成無色透明或彩色的。
夾絲玻璃的特點是安全性和防火性好。夾絲玻璃由於鋼絲網的骨架作用,不僅提高了玻璃的強度,而且當受到沖擊或溫度驟變而破壞時,碎片也不會飛散,避免了碎片對人的傷害。在出現火情時,當火焰延,夾絲玻璃受熱炸裂,由於金屬絲網的作用,玻璃仍能保持固定,隔絕火焰,故又稱為防火玻璃。
根據國家行業標准JC433-91規定,夾絲玻璃厚度分為:6、7、10mm,規格尺寸一般不小於600mm×400mm,不大於2000mm×1200mm。
目前我國生產的夾絲玻璃分為夾絲壓花玻璃和夾絲磨光玻璃兩類。夾絲玻璃可用於建築的防門窗、天窗、採光屋頂、陽台等部位。
(三)夾層玻璃
夾層玻璃是在兩片或多片玻璃原片之間,用PVB(聚乙烯醇丁醛)樹脂膠片,經過加熱、加壓粘合而成的平面或曲面的復合玻璃製品。用於夾層玻璃的原片可以是普通平板玻璃、浮法玻璃、鋼化玻璃、彩色玻璃、吸熱玻璃或熱反射玻璃等。
夾層玻璃的層數有2、3、5、7層,最多可達9層,對兩層的夾層玻璃,原片的厚度常用的有(mm):2+3、3+3、3+5等。夾層玻璃的結構,如圖8-1所示。
夾層玻璃的透明性好,抗沖擊性能要比一般平板玻璃高好幾倍,用多層普通玻璃或鋼化玻璃復合起來,可製成防彈玻璃。由於PVB膠片的粘合作用,玻璃即使破碎時,碎片也不會飛揚傷人。通過採用不同的原片玻璃,夾層玻璃還可具有耐久、耐熱、耐濕等性能。
夾層玻璃有著較高的安全性,一般用於在建築上用作高層建築門窗、天窗和商店、銀行、珠寶的櫥窗、隔斷等。
(四)鈦化玻璃
鈦化玻璃也稱永不碎鐵甲箔膜玻璃。是將鈦金箔膜緊貼在任意一種玻璃基材之上,使之結合成一體的新型玻璃。鈦化玻璃具有高抗碎能力,高防熱及防紫外線等功能。不同的基材玻璃與不同的鈦金箔膜,可組合成不同色澤、不同性能、不同規格的鈦化玻璃。鈦化玻璃常見的顏色有:無色透明、茶色、茶色反光、銅色反光等。
三、節能型玻璃
傳統的玻璃應用在建築物上主要是採光,隨著建築物門窗尺寸的加大,人們對門窗的保溫隔熱要求也相應的提高了,節能裝飾型玻璃就是能夠滿足這種要求,集節能性和裝飾性於一體的玻璃。節能裝飾型玻璃通常具有令人賞心悅目的外觀色彩,而且還具有特殊的對光和熱的吸收、透射和反射能力,用建築物的外牆窗玻璃幕牆,可以起到顯著的節能效果,現已被廣泛地應用於各種高級建築物之上。建築上常用的節能裝飾玻璃有吸熱玻璃、熱反射玻璃和中空玻璃等。
(一)吸熱玻璃
吸熱玻璃是能吸收大量紅外線輻射能、並保持較高可見光透過率的平板玻璃。生產吸熱玻璃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在普通鈉鈣硅酸鹽玻璃的原料中加入一定量的有吸熱性能的著色劑;另一種是在平板玻璃表面噴鍍一層或多層金屬或金屬氧化物薄膜而製成。
吸熱玻璃有灰色、茶色、藍色、綠色、古銅色、青銅色、粉紅色和金黃色等。我國目前主要生產前三種顏色的吸熱玻璃。厚度有2、3、5、6mm四種。吸熱玻還可以進一步加工製成磨光、鋼化、夾層或中空玻璃。
吸熱玻璃與普通平板玻璃相比具有如下特點:
⒈吸收太陽輻射熱。如6mm厚的透明浮法玻璃,在太陽光照下總透過熱為84%,而同樣條件下吸熱玻璃的總透過熱量為60%。吸熱玻璃的顏色和厚度不同,對太陽輻射熱的吸收程度也不同。
⒉吸收太陽可見光,減弱太陽光的強度,起到反眩作用。
⒊具有一定的透明度,並能吸收一定的紫外線。
由於述特點,吸熱玻璃已廣泛用於建築物的門窗、外牆以及用作車、船擋風玻璃等,起到隔熱、防眩、採光及裝飾等作用。
(二)熱反射玻璃
熱反射玻璃是有較高的熱反射能力而又保持良好透光性的平板玻璃,它是採用熱解法、真空蒸鍍法、陰極濺射法等,在玻璃表面塗以金、銀、銅、鋁、鉻、鎳和鐵等金屬或金屬氧化物薄膜,或採用電浮法等離子交換方法,以金屬離子置換玻璃表層原有離子而形成熱反射膜。熱反射玻璃也稱鏡面玻璃,有金色、茶色、灰色、紫色、褐色、青銅色和淺藍等各色。
熱反射玻璃的熱反射率高,如6mm厚浮法玻璃的總反射熱僅16%,同樣條件下,吸熱玻璃的總反射熱為40%,而熱反射玻璃則可高達61%,因而常用它製成中空玻璃或夾層玻璃,以增加其絕熱性能。鍍金屬膜的熱反射玻璃還有單向透像的作用,即白天能在室內看到室外景物,而室外看不到室內的景像。
最早的玻璃是一個旅行家無意中製成的,他在山上燒火做飯,火把石頭中的二氧化硅煉成了玻璃。
http://www.pep.com.cn/200410/ca569162.htm
那種玩具叫作「琉璃泡泡」,很容易碎裂。
4. 玻璃幕牆是什麼做成的
閃閃發亮、摩登靚麗的玻璃大廈是大城市的一道風景線,這樣建造大樓的外牆是誰發明的呢?
異想天開的人,其實是最富有創造性的人。窗,原意是「牆上的洞口」,1919年有人卻想要把玻璃窗無限擴大,甚至取代整個牆壁。這個人就是德國建築學家密斯·凡德羅,他是20世紀中期世界上最著名的四位現代建築大師之一。1921年,密斯把他異想天開的設想做成了模型——整幢大樓的外牆全部是用玻璃做的,稱之為「玻璃大樓」。他宣稱要把窗與牆合二為一,玻璃外牆既是透明的窗,又是堅實的牆。
密斯的「玻璃大樓」只是設想,1976年,著名美籍華人建築設計師貝聿銘把密斯的設想變為現實,在美國波士頓建成了60層的漢考克大廈,這是一幢玻璃外牆的摩天大樓。這座通體透明、外牆如同鏡子般的新穎大樓,令人眼前為之一亮,頓時轟動了美國,轟動了世界。玻璃外牆被稱為玻璃幕牆,密斯則被譽為玻璃幕牆之父。
不過,好景不長,對漢考克大廈的贊美聲很快變成了批評聲。大廈的玻璃幕牆總共使用了1.4米×3.5米的玻璃10 344塊,才3年的光景就噼里啪啦碎了2000多塊!美麗的高樓千瘡百孔。這是因為那些玻璃的強度不夠,而且支撐玻璃的鋼架強度也不夠。經過5年的修整,漢考克大廈才好不容易治好了外牆上的「傷疤」。
近幾十年來,經過不斷改進,玻璃幕牆的質量已經有了明顯提高:一是「鋼化」。經過鋼化處理(熱處理)的玻璃抗沖擊強度比普通玻璃提高了3~5倍,而且即使碎裂也只是碎成無銳角的細小玻璃塊。二是「中空」。把幕牆玻璃做成雙層(甚至三層),在兩片玻璃之間充入乾燥的空氣或惰性氣體,能夠大大提高保溫、隔熱、隔音性能。據測量,當室外溫度為-10℃時,單層玻璃窗前的溫度為-2℃,而使用三層中空玻璃的室內溫度為13℃。應該強調的是,中空玻璃充入的空氣必須是乾燥的,那是為了防止水汽在冬天凝結在里層,影響透明度。三是「雙銀」。在玻璃上鍍了兩層極薄的銀膜,這種「雙銀玻璃」能夠很好地透過可見光,卻把太陽的熱輻射(紅外線)反射掉。在炎熱的夏天,雙層雙銀中空玻璃可以透過90%的可見光,擋住90%的太陽輻射熱。
改進後的玻璃幕牆,面目一新,深受歡迎,「里里外外風光無限」。從外面看,高樓大廈好像穿上了漂亮的玻璃外衣;走進大樓,光線通透,處處是「大屏幕」,窗外無限風光盡收眼底。白天室內亮堂,大大減少了人工照明用電;到了夜間,玻璃幕牆通體透明,大樓成了「水晶宮」,又有另一番燈火通明不夜城的迷人景觀。
由於玻璃幕牆在建築設計上的這些優越性,因此很快風靡全世界。紐約曼哈頓、東京銀座、香港銅鑼灣、上海浦東陸家嘴,都成為玻璃幕牆大廈雲集之處。玻璃幕牆雖然在1984年才進入中國,但在短短的20多年間,中國已躍為世界上頭號「玻璃幕牆大國」:玻璃幕牆面積猛增至2億平方米,佔全世界的85%;中國的幕牆玻璃的產量,則佔全世界的75%。光是上海,就擁有3000多幢穿了華麗的玻璃幕牆外衣的大廈。
不過,玻璃幕牆也有缺點:其一是玻璃質量雖然有了很大提高,但並不能完全杜絕自爆現象,為了避免從天而降的「玻璃雨」傷及行人,玻璃幕牆大樓四周通常需設立綠化帶;其二是玻璃幕牆的反射強度大約是普通裝飾材料的10倍,由此引發的 「光污染」,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因此規定居民樓、學校建築不得採用玻璃幕牆。
5. 玻璃幕牆是什麼做成的
閃閃發亮、摩登靚麗的玻璃大廈是大城市的一道風景線,這樣建造大樓的外牆是誰發明的呢?
異想天開的人,其實是最富有創造性的人。窗,原意是「牆上的洞口」,1919年有人卻想要把玻璃窗無限擴大,甚至取代整個牆壁。這個人就是德國建築學家密斯·凡德羅,他是20世紀中期世界上最著名的四位現代建築大師之一。1921年,密斯把他異想天開的設想做成了模型——整幢大樓的外牆全部是用玻璃做的,稱之為「玻璃大樓」。他宣稱要把窗與牆合二為一,玻璃外牆既是透明的窗,又是堅實的牆。
密斯的「玻璃大樓」只是設想,1976年,著名美籍華人建築設計師貝聿銘把密斯的設想變為現實,在美國波士頓建成了60層的漢考克大廈,這是一幢玻璃外牆的摩天大樓。這座通體透明、外牆如同鏡子般的新穎大樓,令人眼前為之一亮,頓時轟動了美國,轟動了世界。玻璃外牆被稱為玻璃幕牆,密斯則被譽為玻璃幕牆之父。
不過,好景不長,對漢考克大廈的贊美聲很快變成了批評聲。大廈的玻璃幕牆總共使用了1.4米×3.5米的玻璃10?344塊,才3年的光景就噼里啪啦碎了2000多塊!美麗的高樓千瘡百孔。這是因為那些玻璃的強度不夠,而且支撐玻璃的鋼架強度也不夠。經過5年的修整,漢考克大廈才好不容易治好了外牆上的「傷疤」。
近幾十年來,經過不斷改進,玻璃幕牆的質量已經有了明顯提高:一是「鋼化」。經過鋼化處理(熱處理)的玻璃抗沖擊強度比普通玻璃提高了3~5倍,而且即使碎裂也只是碎成無銳角的細小玻璃塊。二是「中空」。把幕牆玻璃做成雙層(甚至三層),在兩片玻璃之間充入乾燥的空氣或惰性氣體,能夠大大提高保溫、隔熱、隔音性能。據測量,當室外溫度為-10℃時,單層玻璃窗前的溫度為-2℃,而使用三層中空玻璃的室內溫度為13℃。應該強調的是,中空玻璃充入的空氣必須是乾燥的,那是為了防止水汽在冬天凝結在里層,影響透明度。三是「雙銀」。在玻璃上鍍了兩層極薄的銀膜,這種「雙銀玻璃」能夠很好地透過可見光,卻把太陽的熱輻射(紅外線)反射掉。在炎熱的夏天,雙層雙銀中空玻璃可以透過90%的可見光,擋住90%的太陽輻射熱。
改進後的玻璃幕牆,面目一新,深受歡迎,「里里外外風光無限」。從外面看,高樓大廈好像穿上了漂亮的玻璃外衣;走進大樓,光線通透,處處是「大屏幕」,窗外無限風光盡收眼底。白天室內亮堂,大大減少了人工照明用電;到了夜間,玻璃幕牆通體透明,大樓成了「水晶宮」,又有另一番燈火通明不夜城的迷人景觀。
由於玻璃幕牆在建築設計上的這些優越性,因此很快風靡全世界。紐約曼哈頓、東京銀座、香港銅鑼灣、上海浦東陸家嘴,都成為玻璃幕牆大廈雲集之處。玻璃幕牆雖然在1984年才進入中國,但在短短的20多年間,中國已躍為世界上頭號「玻璃幕牆大國」:玻璃幕牆面積猛增至2億平方米,佔全世界的85%;中國的幕牆玻璃的產量,則佔全世界的75%。光是上海,就擁有3000多幢穿了華麗的玻璃幕牆外衣的大廈。
不過,玻璃幕牆也有缺點:其一是玻璃質量雖然有了很大提高,但並不能完全杜絕自爆現象,為了避免從天而降的「玻璃雨」傷及行人,玻璃幕牆大樓四周通常需設立綠化帶;其二是玻璃幕牆的反射強度大約是普通裝飾材料的10倍,由此引發的 「光污染」,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因此規定居民樓、學校建築不得採用玻璃幕牆。
6. 江河幕牆的技術研發
江河公司是中國領先的幕牆系統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多年來一直致力於高性能幕牆產品的研發設計,致力於幕牆製造與施工技術和工藝的改進與創新。公司在研發設計、生產製造和施工等主要技術領域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或國內領先水平。 江河技術研發中心是北京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北京市級科技研究開發機構。多年來公司一直把技術創新視為企業之本,確立了以「技術領先」為主導的市場競爭戰略,建立了「研發型、標准型、應用型」三級技術創新體系。憑借創新的企業文化和突出的工程業績,公司培養了一大批既精通專業又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型技術團隊。
公司下設研發設計中心,專門負責公司的研發、設計與技術管理工作。研發設計中心由公司總工程師直接領導,下設研發中心、設計中心和總工程師辦公室。研發中心主要負責「三新」(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的開發與創新、試驗檢測、標准化、技術知識管理等工作,設計中心主要負責投標設計、施工圖設計等應用設計工作。
目前,公司研發設計中心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500餘名,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其中,本科畢業生佔80%以上,碩士研究生佔5%。 江河幕牆是北京市高新技術企業,公司開發的智能呼吸式幕牆被科技部列入國家火炬計劃,並榮獲第二屆「中國創新設計紅星獎」金獎。公司先後開發推出了單元式幕牆、雙層呼吸式幕牆、光電幕牆、生態幕牆、智能幕牆、遮陽板幕牆、移動採光頂、膜結構幕牆、動態幕牆等高新、節能、環保幕牆產品。公司已擁有十餘項技術發明專利,被建設部評為中國建設科技自主創新優勢企業。
公司始終把技術創新作為企業成長的發動機,逐年加大技術投入,並前瞻性地以「功能」為主導,定位幕牆專業發展方向,提出並積極推廣「節能幕牆」、「綠色設計」理念,不斷加強同科研院校和先進企業的技術合作,按照「設計標准化、製作工廠化、施工現代化」的方向和要求進行持續創新,搭建了高於行業標準的企業技術平台,形成了成熟的幕牆系統整體解決方案。
目前,公司的整體解決方案已成功應用於國內外數百項大型建築幕牆工程,並通過這些高端幕牆工程進行技術創新,通過視覺樣板、模型試驗、理論與實踐結合的研究手段不斷推出新產品,再經過工程檢驗、改良修訂升級為江河幕牆的標准產品。公司還把標准化作為技術創新的核心工作來抓,不斷提煉標准化元素,努力提高技術復用率,為快速提高產業規模和降低成本奠定技術基礎。
公司不斷探索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裝備在幕牆工程中的應用,創造節能、環保、防噪、抗震、安全、舒適、藝術、時尚的幕牆產品,如無錫機場的光電幕牆,安徽出版編輯大廈的微晶玻璃幕牆,採用鈦板、石材透光板、高耐候性夾膠玻璃EVA的北京鑫茂大廈幕牆工程,中央電視台新址的排煙窗氣動開啟裝置以及對熱塑性三元乙丙(可回收利用)的應用,中石油大廈的內循環雙層呼吸式幕牆技術、大跨度單層索網技術、智能化控制自動驅動提升裝置,以及電動智能化控制遮陽百葉等高新設備的運用等,都是公司技術創新的成果。
江河幕牆是中國領先的幕牆系統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多年來一直致力於高性能幕牆產品的研發設計、製造施工、工藝改進與創新等。公司在研發設計、生產製造和施工等主要技術領域已經達到國際、國內領先水平。
江河技術研發中心先後被認定為北京市級科技研究開發、北京市級企業技術中心、中國幕牆行業企業技術中心、中國建築建材行業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公司一直把技術創新視為企業發展之本,確立了以「技術領先」為主導的市場競爭戰略,建立了「研發型、標准型、應用型」三級技術創新體系。憑借創新的企業文化和突出的工程業績,公司培養了一大批既精通專業又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型技術團隊。
公司下設研發設計中心專門負責研發、設計與技術管理工作,並由公司總工程師直接領導,下設研發中心、設計中心和總工程師辦公室。研發中心主要負責「三新」(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的開發創新、試驗檢測及標准化技術知識管理等工作,設計中心主要負責投標與施工圖設計等應用階段工作。目前,研發設計中心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500餘名,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其中,本科畢業生佔80%以上、碩士研究生佔5%。
遵循科技化發展理念,江河建立了「應用型、標准型、開發型」研發設計體系,不僅組建了強大的設計研發隊伍,還長期與國內外知名設計機構、顧問公司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在積極引入高端人才的同時,建立了完善的項目研發管理體系。技術合作方面,先後與SOM、OMA、KPF、GMP、NFA、COX、AREP、中國建築科學院、清華大學設計院等國內外知名設計機構保持了長期廣泛的合作。產品研發管理過程中,本著「科學管理、求真務實」的方針,特別注重連貫性、細節性與產品的導向性;在新產品開發前,認真進行客戶需求分析,搭建公用基礎模塊,根據客觀的需要採用一步開發方案,保證了科技創新的實用性;建立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為企業長遠發展創造了環境。
在技術創新的過程中,江河幕牆不斷總結、固化既有的創新成果,使內部技術體系標准化、規范化、系列化。此外還致力於提升中國建築幕牆整體技術水準,主持和參與國家及行業標準的制定,先後主編和參編了《雙層通風幕牆驗收技術規程》、《金屬與石材幕牆工程技術規范》、《玻璃採光頂工程應用技術規范》、《既有建築幕牆可靠性鑒定及加固技術規范》、《玻璃幕牆工程技術規范》 JGJ102-2003、《建築幕牆抗震性能振動台試驗方法》GB/T18575-201編制, 先後選派優秀的科研人員參與了十多列行業技術標準的起草及修訂,佔到行業主要技術標準的70%以上。
在硬體方面,江河已投入上億元建立了功能齊備的企業技術中心,並擁有包括門窗實驗室、熱工實驗室、幕牆實驗室、結構實驗室和材料實驗室等五個完備的科研中心,確立了中國幕牆行業中絕對優勢地位。其中熱工實驗室為國內獨有,國際上幕牆公司也只有六家,江河自主研製、功能強大的新型開啟扇疲勞試驗機也是為國內行業僅有……目前,江河幕牆實驗室已通過國際對比能力試驗驗證,成為中國幕牆行業首家國際認可CNAS出口企業檢測中心及博士後科研工作站設站單位、中國建築建材行業技術創新示範企業。
在技術創新的過程中,江河堅持「研以致用」的創新理念,目前已建立起完善的核心產品體系——以建築幕牆、建築門窗、建築遮陽、幕牆鋼結構、金屬屋面為主,共形成了五大類別、近百種系列產品,並包括了國際頂尖技術的雙層智能呼吸式幕牆等高端產品,這些產品已廣泛應用於各個工程項目的設計和施工中。
7. 玻璃幕牆最早是誰想出來的呢
說到玻璃幕牆的發明家,他便是美國建築師密斯·馮·德樂。最早的玻璃幕牆,就是在20世紀20年代由他構想出來的。
1945年,密斯·馮·德樂為一位醫生設計了一幢住宅,大膽採用玻璃作為外牆。這幢住宅建成以後,晶瑩奪目,艷麗非凡,猶如一座「水晶宮」。遺憾的是,當時的玻璃透明有餘,隔熱不足,以致使女主人抱怨萬分:大熱天被驕陽曬得要死,寒冬又使她凍得要命。在晴朗的日子裡,強烈的陽光使人眩目難忍,不久,眼睛都出毛病了。當時有人這么評價:用玻璃幕牆建房「中看不中住」。建築師密斯因此差點被人咒罵得無地自容。至於他的生意,當然都一筆筆「吹」了。
後來,倔強的密斯不甘心失敗,經過刻苦鑽研,終於在1952年採用染色玻璃替代原先的無色玻璃,再次設計和建造了一幢38層的玻璃幕牆高層大樓——美國紐約的西格拉姆大廈。這一次,他成功了,聲譽鵲起。
從此,玻璃幕牆受到了人們的普遍歡迎,開創了建築設計上的一個新紀元。
幕牆玻璃自誕生至今,已有70餘年歷史,它走過了一段崎嶇曲折的道路。據有關資料稱,幕牆玻璃是20世紀80年代國際上發展較快的新型建築材料。1985年,歐洲共同體國家生產的幕牆玻璃材料為建築玻璃的三分之二以上。在80年代,美國幕牆玻璃的產品已超過5000萬平方米。在我國,由於近幾年來建築事業的迅猛發展,出現了「幕牆玻璃熱」。據估計,全國生產能力已超過1500萬平方米,各類幕牆材料不斷涌現。
就它的工作原理而言,幕牆玻璃屬於透明熱反射材料,它允許在可見光波長范圍內的光線優先透過,而對紫外和紅外波段光線具有極強的反射作用,從而達到透光不透熱的效果。在建築窗戶、車輛側窗與頂篷、太陽能轉換裝置、節能燈、電烤箱以及航天器等方面,均有廣泛的應用前景。不過,就它的使用數量而言,當首推建築業。
在現代化高層建築的外部,人們在裝敷玻璃幕牆時,還採用了由鏡面玻璃與普通玻璃組合,隔層充入乾燥空氣的中空玻璃。中空玻璃有雙層和三層兩種。前者由兩層玻璃加密封框架,形成一個夾層空間;後者由三層玻璃封成兩個夾層空間。中空玻璃具有隔音、隔熱、防結霜、防潮等優點。經測量表明,當外界溫度為零下10攝氏度時,單層玻璃窗前的溫度為零下2攝氏度,而使用三層中空玻璃的室內溫度為13攝氏度。在夏天,雙層中空玻璃可以擋住90%的太陽輻射熱。盡管陽光依然可以透過玻璃幕牆,但曬在身上並不感到炎熱。所以,使用中空玻璃幕牆的室內冬暖夏涼,生活環境相當舒適。
在我國,建築裝潢業推動了幕牆玻璃的發展,幕牆玻璃作為一種新型的建築裝飾材料方興未艾。人們首先注意的是它們的藝術裝飾效果,也為改革開放中的我國各大城市增添了光彩。
8. 幕牆玻璃為何跟水晶宮似的
幕牆玻璃又稱鏡面玻璃幕牆。顧名思義,大樓的牆面不是傳統的磚塊或鋼筋混凝土,而是平整如鏡的玻璃。玻璃幕牆像玻璃鏡幕一樣,晶瑩鋥亮,它可以像巨大的鏡子那樣映出周圍的景色。安裝玻璃幕牆的高樓大廈,盡管體形十分龐大,但是,因為它四周都能映照出藍天白雲和夜色美景,彷彿整幢大樓都融合在天體之中。人們觀賞它,自有一番心曠神怡的感受。
那麼,玻璃幕牆最早是誰想出來的呢?
20世紀20年代,他最早構想出了玻璃幕牆,也是由他發明了出來,而此人就是美國建築師密斯·馮·德樂。
1945年,密斯·馮·德樂為一位醫生設計了一幢住宅,大膽採用玻璃作為外牆。這幢住宅建成以後,晶瑩奪目,艷麗非凡,猶如一座「水晶宮」。遺憾的是,當時的玻璃透明有餘,隔熱不足,以致使女主人抱怨萬分,大熱天被驕陽曬得要死,寒冬又使她凍得要命。在晴朗的日子裡,強烈的陽光使人眩目難忍,不久,眼睛都出毛病了。當時有人這么評價:用玻璃幕牆建房「中看不中住」。建築師密斯因此差點被人咒罵得無地自容。至於他的生意,當然都一筆筆「吹」了。
在1952年,倔強的密斯不甘心失敗,經過刻苦鑽研,想到採用染色玻璃替代原先的無色玻璃,再次設計和建造了一幢38層的玻璃幕牆高層大樓——美國紐約的西格拉姆大廈。這一次,他成功了,聲譽鵲起。
從此,人們便接受了玻璃幕牆,使其開創了建築設計上的一個新紀元。
幕牆玻璃自誕生至今,已有70餘年歷史,它走過了一段崎嶇曲折的道路。據有關資料稱,幕牆玻璃是20世紀80年代國際上發展較快的新型建築材料。1985年,歐洲共同體國家生產的幕牆玻璃材料為建築玻璃的三分之二以上。在80年代,美國幕牆玻璃的產品已超過5000萬平方米。在我國,由於近幾年來建築事業的迅猛發展,出現了「幕牆玻璃熱」的浪潮。據估計,全國生產能力已超過1500萬平方米,各類幕牆材料不斷涌現。
對其工作原理而言,幕牆玻璃屬於透明熱反射材料。它允許在可見光波長范圍內的光線優先透過,而對紫外和紅外波段光線具有極強的反射作用,從而達到透光不透熱的效果。在建築窗戶、車輛側窗與頂篷、太陽能轉換裝置、節能燈、電烤箱以及航天器等方面,均有廣泛的實際應用。不過,建築業對其的使用數量最多。
在現代化高層建築的外部,人們在安裝玻璃幕牆時,還採用了由鏡面玻璃與普通玻璃組合,隔層充入乾燥空氣的中空玻璃。中空玻璃有兩種:分為雙層和三層。前者由兩層玻璃加密封框架,形成一個夾層空間;後者由三層玻璃封成兩個夾層空間。中空玻璃具有隔音、隔熱、防結霜、防潮等優點。經測量表明,當外界溫度為零下10攝氏度時,單層玻璃窗前的溫度為零下2攝氏度,而使用三層中空玻璃的室內溫度為13攝氏度。在夏天,雙層中空玻璃可以擋住90%的太陽輻射熱。盡管陽光還可以透過玻璃幕牆,但曬在身上並不感到炎熱。因此,使用中空玻璃幕牆的室內冬暖夏涼,生活環境相當舒適。
在我國,推動了幕牆玻璃發展的是建築裝潢業,幕牆玻璃作為一種新型的建築裝飾材料方興未艾。人們首先注意的是它們的藝術裝飾效果,也為改革開放中的我國各大城市增添了光彩。
9. 什麼是幕牆玻璃
玻璃工業發展到今天,前面提到的那位玻璃廠廠長已是小巫見大巫了。自80年代開始,世界上許多城市都使用幕牆玻璃來裝飾高樓大廈。在我國,近十幾年來,使用幕牆玻璃的建築猶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使我國的城市美景顯得更加絢麗多彩。僅就上海浦東陸家嘴金融貿易區而言,其幕牆玻璃建築的數量和規模已不亞於美國紐約。
幕牆玻璃又稱鏡面玻璃幕牆。顧名思義,大樓的牆面不是傳統的磚塊或鋼筋混凝土,而是平整如鏡的玻璃。玻璃幕牆像玻璃鏡幕一樣,晶瑩鋥亮,它可以像巨大的鏡子那樣映出周圍的景色。採用玻璃幕牆的高樓大廈,盡管體形十分龐大,但是,因為它四周都能映照出藍天白雲和夜色美景,彷彿整幢大樓都融合在天體之中消失了。人們觀賞它,自有一番心曠神怡的感受。
那麼,玻璃幕牆最早是誰想出來的呢?
說到玻璃幕牆的發明家,他便是美國建築師密斯·馮·德樂。最早的玻璃幕牆,就是在20世紀20年代由他構想出來的。
1945年,密斯·馮·德樂為一位醫生設計了一幢住宅,大膽採用玻璃作為外牆。這幢住宅建成以後,晶瑩奪目,艷麗非凡,猶如一座「水晶宮」。遺憾的是,當時的玻璃透明有餘,隔熱不足,以致使女主人抱怨萬分:大熱天被驕陽曬得要死,寒冬又使她凍得要命。在晴朗的日子裡,強烈的陽光使人眩目難忍,不久,眼睛都出毛病了。當時有人這么評價:用玻璃幕牆建房「中看不中住」。建築師密斯因此差點被人咒罵得無地自容。至於他的生意,當然都一筆筆「吹」了。
後來,倔強的密斯不甘心失敗,經過刻苦鑽研,終於在1952年採用染色玻璃替代原先的無色玻璃,再次設計和建造了一幢38層的玻璃幕牆高層大樓——美國紐約的西格拉姆大廈。這一次,他成功了,聲譽鵲起。
從此,玻璃幕牆受到了人們的普遍歡迎,開創了建築設計上的一個新紀元。
幕牆玻璃自誕生至今,已有70餘年歷史,它走過了一段崎嶇曲折的道路。據有關資料稱,幕牆玻璃是20世紀80年代國際上發展較快的新型建築材料。1985年,歐洲共同體國家生產的幕牆玻璃材料為建築玻璃的三分之二以上。在80年代,美國幕牆玻璃的產品已超過5000萬平方米。在我國,由於近幾年來建築事業的迅猛發展,出現了「幕牆玻璃熱」。據估計,全國生產能力已超過1500萬平方米,各類幕牆材料不斷涌現。
就它的工作原理而言,幕牆玻璃屬於透明熱反射材料,它允許在可見光波長范圍內的光線優先透過,而對紫外和紅外波段光線具有極強的反射作用,從而達到透光不透熱的效果。在建築窗戶、車輛側窗與頂篷、太陽能轉換裝置、節能燈、電烤箱以及航天器等方面,均有廣泛的應用前景。不過,就它的使用數量而言,當首推建築業。
在現代化高層建築的外部,人們在裝敷玻璃幕牆時,還採用了由鏡面玻璃與普通玻璃組合,隔層充入乾燥空氣的中空玻璃。中空玻璃有雙層和三層兩種。前者由兩層玻璃加密封框架,形成一個夾層空間;後者由三層玻璃封成兩個夾層空間。中空玻璃具有隔音、隔熱、防結霜、防潮等優點。經測量表明,當外界溫度為零下10攝氏度時,單層玻璃窗前的溫度為零下2攝氏度,而使用三層中空玻璃的室內溫度為13攝氏度。在夏天,雙層中空玻璃可以擋住90%的太陽輻射熱。盡管陽光依然可以透過玻璃幕牆,但曬在身上並不感到炎熱。所以,使用中空玻璃幕牆的室內冬暖夏涼,生活環境相當舒適。
在我國,建築裝潢業推動了幕牆玻璃的發展,幕牆玻璃作為一種新型的建築裝飾材料方興未艾。人們首先注意的是它們的藝術裝飾效果,也為改革開放中的我國各大城市增添了光彩。
10. 幕牆方面的實用創新點,或叫未來發展方向
幕牆產品結構升級和技術創新速度加快。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幕牆產品的功能和材料來源不斷豐富,尤其是隨著新材料的開發和技術不斷創新,建築幕牆逐步向節能環保以及智能化發展,雙層幕牆、光伏幕牆等高新產品進入市場。
建築幕牆企業必須具有設計資質證、生產許可證、施工資質證。資金壁壘,建築幕牆行業屬資金密集型行業,建築幕牆工程周期長、回款難,資金需求量大,這是進入該行業的一大障礙。
(10)幕牆發明者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隱框幕牆和半隱框幕牆通常採用壓板(壓塊)傳力,其間距一般不大於300mm,有定距和非定距壓板兩種。定距壓板通過連接螺栓緊固後其壓接間隙比較固定,對玻璃面板副框的壓緊力比較一致,便於吸收結構和溫度等變形,減少摩擦噪音,並且能夠避免因壓塊壓得不均造成玻璃面板出現影像畸變現象。
假明框通常在隱框幕牆的接縫處加裝一個裝飾條,起到明框幕牆的裝飾效果。這種結構應採用隱框幕牆的設計方法設計中空玻璃和結構膠,即第二道密封膠應採用硅酮結構膠密封。如果採用聚硫膠作為中空玻璃的第二道密封,盡管不一定在紫外線照射下破壞,仍然存在不安全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