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魔方和魔方的衍生品有哪些
魔方品種較多,平常說的都是最常見的三階魔方。其實,也有二階、四階、五階等各種立方體魔方(目前有實物的最高階為12階魔方)。還有其它的多面體魔方,面也可以是其它多邊形。如五邊形十二面體:五魔方,簡稱五魔,英文名稱:Megaminx,又稱正12面體魔方、3x3x4長方體 變種魔方 Square 1 Square One又叫做Square1或者SQ1,是由Karel Hrsel和Vojtech Kopsky在1992年共同發明的。它的難度主要在於上下兩個地面的方塊被切割成了可以轉動30度的小塊,從而可以產生不同於原始方方正正模樣的狀態。一般來說,如果能在SQ1的兩種經典型之間任意轉換,就證明已經掌握了SQ1的復原。 Square 1魔方分為三層。頂層和底層都有風箏塊和三角塊,它們也被稱為角塊和邊塊。整個魔方總共有8個角塊和8個邊塊。相對於層的中間來講,角塊為60度,邊塊寬度為30度。 Pyraminx Pyraminx又名金字塔魔方,由德國科學家麥菲特Uwe Meffert 教授於1970年發明出世界第一顆魔術方塊,原本是他用於研究金字塔能量的模型(1970熱門研究「金字塔能」蘋果放置模型中央一年仍能保持新鮮狀態),在研究過程中,意外的發明出魔術金字塔。該魔方的形狀為正四面體,總共有四個面及四根軸。Pyraminx為4軸1階(如圖),方塊中所有的切角皆為60度。也有其他種類的高階金字塔魔方(當然也不叫Pyraminx了)。 Skewb Cube Skewb Cube簡稱Skewb,其意思為「斜轉的魔方」,由Mefferts公司推出,它和Pyraminx一樣也是四軸,不過不同的是它繼承了立方體的結構,一個面塊被一個內接正方形割成四個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形,共五部分。四個角叫做角塊,中間的小正方形叫做面塊。在轉動時沿著正方形的其中一邊來轉動,轉動一格是120度。 非對稱魔方 非對稱魔方的特點是不是立方體,而是類似於2x2x3這種類型的狀態。 捆綁魔方 捆綁魔方保持原有魔方的狀態,但是做出了一些限制,比如把相鄰的兩個方塊做成一個,這樣就無法使用原來可以的移動方法進行復原了。 連體魔方 Skewb:十二面體魔方(五魔方) Megaminx:十二面體變體魔方 衍生魔方:這類魔方類玩具已經脫離了魔方的狀態,成為了有自己風格的一類玩具。 魔球:名稱為 Magic Ball,為球形,但是基本上是2階的結構。 2x2x2x10連體魔方 連體魔方是將很多個一般魔方連接起來,因此在這其中有些限制,像是2x2x2x10。 異型魔方:異型魔方相對原始魔方的變化較大,但是原理基本上相同。初玩的愛好者通常會被它們怪異的外型唬住,其實它們一般都可以看成普通的2階或3階魔方。 Megaminx:十二面體變體魔方 衍生魔方:這類魔方類玩具已經脫離了魔方的狀態,成為了有自己風格的一類玩具。 魔板:名稱為 Magic,板型結構。 魔錶:名稱為 Clock,圓型結構。 魯比克360 「魯比克360」是3個相互包裹的透明塑料球,從里到外分出3層不同空間。球內裝有6個帶顏色的小球。外觀看起來像是掛滿亮珠子的大玻璃球。這個新玩意兒的游戲規則很簡單,玩起來卻非常困難:玩家需晃動大球,使裡面的小球穿過僅有兩個孔的中層,從最內層進入到最外層的空位上。按照魯比克自己的說法,相比於玩魔方,玩「魯比克360」減少了一些智力思考的時間,更多的是在考驗玩家動手的靈活性和果斷性,「我知道在魔方發明以後很多高手自創了一些口訣,這無疑是揭開魔方之謎的有效手段,很多人現在甚至還在比誰的口訣更為簡潔,相信,『魯比克360』會更讓人喜歡,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能真正理解這個新玩意兒的意義,越是解不開,越是讓人心癢癢」。
❷ 三角形魔方還原口訣是什麼
1、 完成角塊
轉動外角塊,使其與內角塊相對,這一步很容易就可以做到。
2、將每面調整至色塊同色
先找到兩角同色同面情況,在轉動同面第三角調整(若第三面無同色,則先將兩同色同面同時轉至另一面),完成三同色同面後,緊接著完成剩下四角。
3、 將棱邊塊歸定位
利用兩重疊的棱邊塊做交換處,做其餘棱邊塊的互換調整,見公式一(三棱塊的逆時針轉動),要注意一點,當調整後,角塊務必歸定位。
小技巧:先找到已歸定位的棱邊塊,將其與旁邊角塊忽略,剩下兩個三角錐,此時就可以一直調整到所有棱邊塊皆歸定位。
4、調整棱邊塊方向
當完成上述後,經常會碰到有偶數個棱邊塊方向相反的情況,將兩個棱邊塊作調整便能解決,見公式二。
小技巧:若遇到兩個棱邊塊不相鄰情況,可先將正對著你的兩層三角逆時針轉90°,然後將左右兩個兩層三角分別按順時針和逆時針的方向向里轉,做一次公式二,最後再將正對著你的兩層三角順時針轉90°就OK了。
(2)麥菲特發明了那些魔方擴展閱讀:
三角形魔方,俗稱「魔塔」,「金字塔魔方」由德國科學家麥菲特教授,於1970年發明出世界第一顆魔術方塊,原本是他用於研究金字塔能量的模型(1970熱門研究「金字塔能」蘋果放置模型中央一年仍能保持新鮮狀態)。
在研究過程中,意外的發明出魔術金字塔。三角形魔方正四面體結構,滾珠定位,轉動起來很有節奏感。對於習慣並有些厭倦了三階魔方的朋友而言,入手這樣的一款魔方,定是一種全新的體驗噢。
❸ 金字塔魔方的介紹
一種四面體異型魔方。由德國科學家麥菲特Uwe Meffert 教授於1970年發明出,原本是他用於研究金字塔能量的模型,在研究過程中,意外的發明出魔術金字塔。有四個外角塊、四個內角塊和六個邊塊。通過旋轉可以改變其顏色排列。軸旋轉塊可以旋轉後而狀態不改變。6個邊塊則可以自由旋轉。而四個頂塊可以獨立於其他塊進行自我旋轉。
❹ 魔方一共有幾種,
魔方大致分兩種,常規的就是二階、三階、四階、五階、六階、七階。另一種就屬於異形魔方,大致有以下這些:
1、連體魔方
連體魔方是將很多個一般魔方連接起來,因此在這其中有些限制,像是2x2x2x10。
2、捆綁魔方
捆綁魔方保持原有魔方的狀態,但是做出了一些限制,比如把相鄰的兩個方塊做成一個,這樣就無法使用原來可以的移動方法進行復原了。
3、空心魔方
是由三階魔方衍生出來的一種魔方。是把中心架去掉(即沒有六個中心塊)其結構:棱塊有三層,轉動時上下隨棱塊轉動,中心不動。因此玩家不能看中心塊來判斷哪個塊是不是這個面的。
4、齒輪魔方
齒輪魔方為烏爾·麥菲特於2012年製造,分三階、二階和金字塔形狀。齒輪三階魔方其兩側轉動時會帶動中間齒輪轉動,齒輪二階魔方只能轉動稜角,無法進行像齒輪三階魔方一樣的直面旋轉,齒輪金字塔魔方只能通過轉動小角打亂復原。
5、五魔方
五魔方(Megaminx),是一種十二面體魔方,它總共有五十個可以移動的塊。它是由一些魔方愛好者和研究者同時發明的。Uwe Meffert最終取得了五魔方的發明權和製作權,並且在他的魔方網站Mefferts進行銷售。
(4)麥菲特發明了那些魔方擴展閱讀
魔方的結構
1、中心塊(6個):
中心塊與中心軸連接在一起,但可以順著軸的方向自由的轉動。
中心塊的表面為正方形,結構略呈長方體,但長方體內側並非平面,另外中心還有一個圓柱體連接至中心軸。
從側面看,中心塊的內側會有一個圓弧狀的凹槽,組合後,中心塊和邊塊上的凹槽可組成一個圓形。旋轉時,邊塊和角塊會沿著凹槽滑動。
2、棱塊(12個):
棱塊的表面是兩個正方形,結構類似一個長方體從立方體的一個邊凸出來,這樣的結構可以讓棱塊嵌在兩個中心塊之間。
長方體表面上的弧度與中心塊上的弧度相同,可以沿著滑動。立方體的內側有缺角,組合後,中心塊和棱塊上的凹槽可組成一個圓形。旋轉時,棱塊和角塊會沿著凹槽滑動。另外,這個缺角還被用來固定角塊。
3、角塊(8個):
角塊的表面是三個正方形,結構類似一個小立方體從立方體的一個邊凸出來,這樣的結構可以讓角塊嵌在三個棱塊之間。與棱塊相同,小立方體的表面一樣有弧度,可以讓角塊沿著凹槽旋轉。
4、中心軸(1個):
用來支撐方塊與轉動方塊所需要的支撐軸。
❺ 魔方的發明過程
魔方之父Rubik正如本條目開頭所言,最早的魔方是匈牙利的一位叫Rubik的教授於1974年發明的,但是這位教授發明它並不是為了投入生產和娛樂。因為他是建築學和雕塑學教授,所以他自己動手做出了第一個魔方的雛形來幫助學生們認識空間立方體的組成和結構以及鍛煉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和記憶力。在他完成第一個作品以後,轉動了幾下,發現原本齊整的魔方竟然很難恢復,於是他意識到這個新的發明會很不簡單。但是他想不到的是,這個邊長不到6厘米的玩具竟然會在未來風靡全球,甚至出現了以魔方為道具的運動。
魔方廣為大家喜愛是在80年代。從1980年到1982年總共售出了將近200萬只魔方。1981年,一個來自英國的小男孩,帕特里克·波塞特(Patrick Bossert)寫了一本名叫《你也能夠復原魔方》(ISBN 0140314830)的書,總共售出了將近150萬本。由於魔方的巨大商機,魯比克教授和他的合夥人一同開發了二階和四階魔方,這兩個產品同樣取得了成功。在中國,魔方是80年代最搶手的玩具,如同今天孩子們手中的掌上游戲機一樣,成為青少年最喜歡的玩具。但是隨著改革開放,越來越多的新奇玩具進入了中國,中國的魔方熱潮也在漸漸消退。
不過最近幾年,中國的非正式魔方社群魔方吧正在努力改變公眾對於魔方的看法。魔方不僅僅是小孩子的玩具,更是一種休閑放鬆的方式和體育競技形式,再加上更有刺激和挑戰性的競速、單手、盲擰魔方等玩法,越來越多的人正在重新關注魔方。
類別
特殊魔方
叫做「Rubik Cube Mirror」,是魔術方塊的衍生與變形,我們一般叫「銀色鏡面魔方」。特色在於外型不對稱與鏡面塗布,可以變換形狀。仔細研究一下,會玩正常三階的,基本上能還原。拿來當桌面小玩意是不錯。日本亞馬遜上一個賣日幣1494元,折人民幣約104元。鏡面魔方復原前後下圖為鏡面復原前後的樣子。
變種魔方
這類魔方保持了原始魔方的外表,但是做出了種種限制,讓愛好者不能順利的按照普通方法完成復原。這一類型的魔方的數量極多,在這里只列出常見幾種有特點的魔方。
Square 1
Square One又叫做Square1或者SQ1,是由Karel Hrsel和Vojtech Kopsky在1992年共同發明的。它的難度主要在於上下兩個地面的方塊被切割成了可以轉動30度的小塊,從而可以產生不同於原始方方正正模樣的狀態。一般來說,如果能在SQ1的兩種經典型之間任意轉換,就證明已經掌握了SQ1的復原。
Square 1魔方分為三層。頂層和底層都有風箏塊和三角塊,它們也被稱為角塊和邊塊。整個魔方總共有8個角塊和8個邊塊。相對於層的中間來講,角塊為60度,邊塊寬度為30度。
Pyraminx
Pyraminx又名金字塔魔方,由德國科學家麥菲特Uwe Meffert 教授於1970年發明出世界第一顆魔術方塊,原本是他用於研究金字塔能量的模型(1970熱門研究「金字塔能」蘋果放置模型中央一年仍能保持新鮮狀態),在研究過程中,意外的發明出魔術金字塔。該魔方的形狀為正四面體,總共有四個面及四根軸。Pyraminx為4軸1階(如圖),方塊中所有的切角皆為60度。也有其他種類的高階金字塔魔方(當然也不叫Pyraminx了)。
Skewb Cube
Skewb Cube簡稱Skewb,其意思為「斜轉的魔方」,由Mefferts公司推出,它和Pyraminx一樣也是四軸,不過不同的是它繼承了立方體的結構,一個面塊被一個內接正方形割成四個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形,共五部分。四個角叫做角塊,中間的小正方形叫做面塊。在轉動時沿著正方形的其中一邊來轉動,轉動一格是120度。
非對稱魔方
非對稱魔方的特點是不是立方體,而是類似於2x2x3這種類型的狀態。
捆綁魔方
捆綁魔方保持原有魔方的狀態,但是做出了一些限制,比如把相鄰的兩個方塊做成一個,這樣就無法使用原來可以的移動方法進行復原了。
連體魔方
2x2x2x10連體魔方
連體魔方是將很多個一般魔方連接起來,因此在這其中有些限制,像是2x2x2x10。
異型魔方:異型魔方相對原始魔方的變化較大,但是原理基本上相同。初玩的愛好者通常會被它們怪異的外型唬住,其實它們一般都可以看成普通的2階或3階魔方。
Skewb:十二面體魔方12面體魔方(五魔方)
Megaminx:十二面體變體魔方
衍生魔方:這類魔方類玩具已經脫離了魔方的狀態,成為了有自己風格的一類玩具。
魔球:名稱為 Magic Ball,為球形,但是基本上是2階的結構。
魔板:名稱為 Magic,板型結構。
魔錶:名稱為 Clock,圓型結構。
魯比克360
「魯比克360」是3個相互包裹的透明塑料球,從里到外分出3層不同空間。球內裝有6個帶顏色的小球。外觀看起來像是掛滿亮珠子的大玻璃球。這個新玩意兒的游戲規則很簡單,玩起來卻非常困難:玩家需晃動大球,使裡面的小球穿過僅有兩個孔的中層,從最內層進入到最外層的空位上。按照魯比克自己的說法,相比於玩魔方,玩「魯比克360」減少了一些智力思考的時間,更多的是在考驗玩家動手的靈活性和果斷性,「我知道在魔方發明以後很多高手自創了一些口訣,這無疑是揭開魔方之謎的有效手段,很多人現在甚至還在比誰的口訣更為簡潔,相信,『魯比克360』會更讓人喜歡,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能真正理解這個新玩意兒的意義,越是解不開,越是讓人心癢癢」。
構成
二階魔方
二階魔方的英文官方名字叫做Pocket Rubik's Cube或Mini Cube,中文直譯叫做「口袋魔方」。它每個邊有兩個方塊,官方版本之一魔方邊長為40毫米,另外一個由東賢開發的軸型二階魔方則為50毫米。二階魔方的總變化數為 3,674,160 或者大約 3.67×10^6。二階魔方(Pocket Cube)又稱口袋魔方、迷你魔方、小魔方、冰塊魔方 ,為2×2×2的立方體結構。本身只有8個角塊,沒有其他結構的方塊。結構與三階魔方相近, 可以以復原三階魔方的公式進行復原。二階與三階魔方的大小比較
三階魔方
三階魔方的英文官方名字叫做Rubik's Cube,也就是用魯比克教授的名字命名的,是目前最普遍的魔方種類。它每個邊有三個方塊,官方版本魔方邊長為57毫米,三階魔方的總變化數是(8!x38x12!x212)/(2x2x3)=43,252,003,274,489,856,000或者約等於4.3x10^19.三階魔方由一個連接著六個中心塊的中心軸以及8個角塊,12個棱塊構成,當它們連接在一起的時候會形成一個整體,並且任何一面都可水平轉動而不影響到其他方塊。
四階魔方
四階魔方的英文官方名字叫做Rubik's Revenge相對於三階來說就要復雜的多,它的構成分為兩類,一類中心是一個球體,每個外圍的小塊連接著中心球的滑軌,在運動時候會沿著用力方向在滑軌上滑動。第二類是以軸為核心的四階魔方,其實這類四階魔方就是隱藏中層的五階魔方,內部的小零件即為五階的側心塊和中棱塊,中軸上有防止鎖死的突起裝置。作為競速運動來說第二種構成的四階魔方運動速度快,不易在高速轉動中卡住。 4階魔方的英文官方名字叫做Rubik's Revenge,直譯過來是「魔方的復仇」。官方版本大概邊長為67毫米,Mefferts版本為60毫米。四階魔方被認為是2-5階魔方中最不好復原的,雖然5階魔方的變化種類比4階多,但是4階魔方的中心塊並不固定,也就不能用一般的方法進行復原。即7,401,196,841,564,901,869,874,093,974,498,574,336,000,000,000種變化。
五階魔方
五階魔方的構成與四階魔方基本相同,世界上總共有三種結構的五階魔方,即M5,R5,V5。每發明一種新的高階魔方都要經過很長時間,因為不僅要考慮到項目的可行性,還要考慮如果將魔方作出來後能不能穩定的用於轉動。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五階魔方是官方公布的最高階魔方,其結構也不是一般的愛好者可以想像出來的。
2008年9月14日時的走進科學節目中張騰岳也說了:"我看誰能夠將復雜的五階魔方還原至六面同色,那他智商要上200了."這里同時體現出了五階魔方的難.五階魔方的英文名字叫做Professor's Cube,直譯過來是「專家(玩)的魔方」,也說明了它的難度,最好的魔方愛好者能在1分半鍾左右就把五階魔方復原。五階魔方總共有8個角塊、72個邊塊(兩種類型)和54個中心塊(48塊可以移動,6塊固定)。
五階魔方的中心塊為3×3結構,所以其每種顏色都有4塊中心塊是等價的,即中心塊的變化狀態為(24!(4!6))2種。其24個外側邊塊的位置不能隨意移動,所以總共有24!種變幻狀態。12個中心邊塊中有11個可以互換位置,所以總共有12!/2×211種變化狀態。五階魔方的總變化狀態數為282,870,942,277,741,856,536,180,333,107,150,328,293,127,731,985,672,134,721,536,000,000,000,000,000種變化。
六階魔方
六階魔方是由希臘的Olimpic方塊公司出產,角塊比中心塊略大,棱塊略呈長方形。方塊本身評價不太好,常見的評價為容易POP(飛棱):指在復原中魔方的某些組成部分從魔方上面脫離的情況,如果是出現在比賽中作為無效的復原過程。為防止鎖死,方塊內部設置click裝置,但同時也對手感造成嚴重影響,轉起來一卡一卡的。魔友通常對其進行一系列打磨改造,可大大減少頓挫感,並減少很多pop的機會。
永駿玩具廠設計的6階魔方比原廠的6階防POP性能稍好。點盛的六階魔方具有和七階一樣的弧形結構。手感更好。
圓弧結構的六階,手感更好。
七階魔方
七階魔方同樣是由希臘Olimpic方塊公司出產。同時兼備了收藏,鑒賞及實用價值,方塊本身為圓弧型(下圖右)或正方體。(全部為圓弧形,因為如果是正方體會有角塊懸空。)
八階魔方
八階魔方為「魔方吧」的魔友「大煙頭」自製(R結構的四階和藍藍的七階改成的八階)
智勝的八階也即將上市。下圖的第一張就是FM8大煙頭自製的。
第三張為智勝8階的試模。
九階魔方
九階魔方是永俊公司出產的,目前已投入生產,在淘寶網上可以購得。
(下圖4)
十~十一階
智勝11階第一批108個正式上市,尺寸:約11.7cm,重1000克左右。防POP能力不錯,不易散架;中心軸使用高級的尼龍材料; 容錯度是在小方格偏差一格,做L』R』動作可以通過。(上圖第二張)
十二階魔方
十二階魔方為魔友「Leslie Le」自製,發布於TP等國外論壇,沒有在國內論壇發布,因而有不少魔友並不知道,且製作人本身並沒顯示出要出名的意思,較為低調,各位可以在網路視頻找到12階相關內容。
十三階魔方
十三階魔方是現在魔方設計(無實體)的極限,為永俊公司所設計。
❻ 變種魔方的魔方種類
Square one 主詞條:Square 1
Square 1Square One又叫做Square1或者SQ1,是由Karel Hrsel和Vojtech Kopsky在1992年共同發明的。它的難度主要在於上下兩個地面的方塊被切割成了可以轉動30度的小塊,從而可以產生不同於原始方方正正模樣的狀態。一般來說,如果能在SQ1的兩種經典型之間任意轉換,就證明已經掌握了SQ1的復原。
Square 1魔方分為三層。頂層和底層都有風箏塊和三角塊,它們也被稱為角塊和邊塊。整個魔方總共有8個角塊和8個邊塊。相對於層的中間來講,角塊為60度,邊塊寬度為30度。 非對稱魔方 非對稱魔方也稱為不等階魔方,它的特點是不是立方體,而是類似於3x4x5這種類型的狀態。 捆綁魔方 主詞條:捆綁魔方
捆綁魔方保持原有魔方的狀態,但是做出了一些限制,比如把相鄰的兩個方塊做成一個,這樣就無法使用原來可以的移動方法進行復原了。 連體魔方 2x2x2x10連體魔方連體魔方是將很多個一般魔方連接起來,因此在這其中有些限制,像是2x2x2x10。 鏡面魔方 主詞條:鏡面魔方
鏡面魔方(Rubik Cube Mirror)是魔術方塊的衍生與變形,特色在於外型不對稱與鏡面塗布,用方塊的大小不同來代替三階魔方的顏色不同。復原方法與三階魔方相同。 爆炸形魔方 產品規格:10*10*10cm 加寬魔方 產品規格:8.6*8.6*8.6cm 金字塔形魔方 主詞條:金字塔魔方
產品規格:10*10*10cm
Pyraminx又名金字塔魔方,由德國科學家麥菲特Uwe Meffert 教授發明,原本是他研究金字塔能量的模型,在研究過程中,意外的發明出魔術金字塔。該魔方的形狀為正四面體,總共有四個面及四根軸。Pyraminx為4軸1階(如圖),方塊中所有的切角皆為60度。 主詞條:粽子魔方
英文名稱:Mastermorphix
粽子魔方屬於六軸魔方,是由普通三階改裝而來。 主詞條:斜轉魔方
主詞條:五魔方
❼ 三角魔方的介紹
三角形魔方,俗稱「魔塔」,「金字塔魔方」由德國科學家麥菲特教授,於1970年發明出世界第一顆魔術方塊,原本是他用於研究金字塔能量的模型(1970熱門研究「金字塔能」蘋果放置模型中央一年仍能保持新鮮狀態),在研究過程中,意外的發明出魔術金字塔。
❽ 魔方到底有多少種,都叫什麼,長什麼樣。
魔方大致分兩種,常規的就是二階、三階、四階、五階、六階、七階。(據說有生產出兩個九階的,看過照片,但不知實物如何。)
另一種就屬於異形魔方,大致有以下這些:
鏡面魔方(有單色和六色兩種,單色的難度比較高)
移棱魔方(有單色和六色兩種,六色的難度比較高)
金字塔魔方
粽子魔方
扇形魔方,兩種。也叫SQ1和SQ2
金字塔的SQ1,新設計異形魔方,暫時市場上很難見到,也很貴!!
唯棱魔方
空心唯棱魔方
唯角魔方
彩虹魔方
八鑽魔方(有三層和五層兩種)
爆炸魔方
加寬魔方
五魔方
空心魔方
斜轉魔方
http://www.dayan-cube.com.cn/
你去這個網站 點「魔方圖庫」一欄 裡面有大部分的魔方 不過一些新型的可能沒有
❾ 這個是什麼魔方
麥菲特鬼魔
很難玩
沒有固定公式
❿ 十大異形魔方分別是什麼
十大異能魔方分別是:
1、鑽石魔方
異型魔方圖鑒原名Skewb Diamond,是一種具有八面體結構的魔方。所有的塊都可以和相鄰塊一起移動。它總共有十四個可移動的塊,形成138240種變化狀態。
2、六色五魔方
五魔方,原名為Megaminx。是一種十二面體魔方,總共有12個中心片,20個角片和30個邊片,所以總共有50塊可以移動的部分。每個中心都有一種顏色。邊片則有兩種顏色,角片則有三種。
每個面上都有一個中心片,角片邊片各五個。同時也是世界魔方協會承認和指定的比賽項目之一。
3、金字塔魔方
金字塔魔方(Pyraminx)一種四面體魔方。它是由Uwe Meffert發明的,在他自己的魔方網站Mefferts商店進行銷售。有四個外角塊、四個內角塊和六個邊塊。通過旋轉可以改變其顏色排列。
軸旋轉塊可以旋轉後而狀態不改變。6個邊塊則可以自由旋轉。而四個頂塊可以獨立於其他塊進行自我旋轉。
4、粽子魔方
粽子魔方(英文名稱:Mastermorphix)是由普通三階改裝而來,是六軸的結構。
5、蛇形魔方
為長型的魔方,又稱長條魔方。
6、鏡面魔方
鏡面的意思是,表面的銀色貼紙可以反光,看起來像是鏡子,由此得名。看著鏡面魔方雖然形狀怪異,但是只要會還原三階魔方的,自己只要觀察幾分鍾,你就會得到要領,很快就可以搞定啦。而在還原的過程中,Mirror魔方會呈現千變萬化的炫酷形狀,也可做擺設!
7、魔球魔方
data-layout="right"名稱為Magic Ball,為球形,但是基本上是2階的結構。球型魔方的泛稱,最常見的包括球形3階,球形2階(如魯比克地球儀魔方)等。
迪士尼四軸球,Orbix,Meffert's 3-D Creative Puzzle Ball,Meffert's 12Color Impossiball Special等也屬於球型魔方的范疇。另外,一些球型滑塊智力玩具如凡太奇球,Rubik's brain racker等也被稱之為魔球。
8、斜轉魔方
斜轉魔方也叫做斜轉方塊,是一種魔方風格的機械智力玩具。由托尼·達勒姆發明,由烏韋·梅弗特(Uwe Meffert)銷售。雖然它是一個立方體,它不同於魔方的架構,它的旋轉軸穿過立方體的每個角落,而不是每個面的中心。
斜轉方塊一共有四個軸,每一個軸是一個立體對角線。因此,每個動作都會影響所有六個面。 梅弗特原本稱這個玩具作「金字塔立方」,強調這是金字塔魔方系列的一部分。 他也發明了高階斜轉方塊,例如大師斜方和優秀斜方。
9、Square 1
Square 1,原稱Back to Square One,是魯比克魔方系列之一,是由Karel Hrsel和Vojtech Kopsky在1992年共同發明的。它與其他魔方很大的不同點就是在轉動的時候會改變形狀,這也是它擁有非凡難度和魅力的原因之一。
10、亞歷山大之星
亞歷山大之星(Alexander's Star),亞當·亞歷山大於1982年發明的益智玩具,並於1985年獲得了專利。是一個有30塊可移動部分的正十二面體形狀的魔方。可以讓五塊一組的星型環繞最外側頂點旋轉。這個玩具的挑戰是讓它達到每個星形五個相同顏色的面環繞,對面的星形也被同一顏色環繞的狀態。
(10)麥菲特發明了那些魔方擴展閱讀
異形魔方原來叫做「十二面體魔方」(Magic dodecahedron),是由一些魔方愛好者和研究者同時發明的。
六色異形魔方
異形魔方是十二面體結構,總共有12個中心片,20個角片和30個邊片。每個中心都有一種顏色。邊片則有兩種顏色,角片則有三種。每個面上都有一個中心片,角片邊片各五個。
異形魔方總共有兩個版本,一種為6色,一種為12色。異形魔方的玩法是通過旋轉將顏色打亂再進行復原。 異形魔方同時也是世界魔方協會承認和指定的比賽項目之一。
異形魔方原來叫做「十二面體魔方」(Magic dodecahedron),是由一些魔方愛好者和研究者同時發明的。Uwe Mefferts最終取得了五魔方的發明權和製作權,並且在他的魔方網站Mefferts商店進行銷售。
異形魔方
盡管五魔方的外表看起來非常的復雜,並且有比三階魔方多得多的可移動部分,其實它的解法並不比普通魔方要難多少。因為它並不是一個擁有復雜結構的魔方。它可以旋轉的中間層可以類比與三階魔方的中間層。很多五魔方的解法都是從三階魔方總結和升華出來的。
6色的五魔方其實比12色的還要難,因為它有很多對顏色相同但是並不等價的可移動部分。作為邊片的這些可移動部分都不能隨意替換,所以在復原的時候要進行大量的邊片替換行為。12色五魔方的邊片都不相同,所以沒有這個問題。
貼紙
魔方六個面貼紙通常由紅,黃,藍,綠,白,橙六種顏色組成。各個時期和地方的版本貼紙方法會有區別,但基本上是前紅、後橙、上黃、下白、左藍、右綠。
如果沒有這些限制魔方貼紙一共有多少種貼法呢?答案是30種。因為由於魔方立方體的對稱性,不失一般性的,我們貼紙時不妨就指定藍色為頂面。他的對面就有5種貼法,剩下的4個面組成一個環。這個環的4種顏色去除旋轉後相同的情況有3*2種貼法。這是因為,對於這個環,我們也可以不失一般性的就指定4種顏色中的一種顏色做為前面,他的對面有3種貼法,剩下的兩面對應2種貼法,所以魔方貼紙的貼法有5*3*2=30種。
配色
其實魔方並不只有一種配色方案,現今所流行的是並非最初的版本,最初的魔方配色方案是現今的日本方案,而現今的配色方案是將一對相似色系的顏色安排在相對兩邊,而日本則維持原來的配色,事實上也還有其他多個版本的配色方案。
第一種是由香港生產的最初的配色,最早在80年代就有銷售,現今大多數銷售的和它不同的是將茶色換成了橙色。
第二種也是香港生產的,是和第一種同一系列的魔方,但是配色稍有不同。
第三種是由美國生產的,配色完全改動,由白對黃,藍對綠,紅對橙(現今最常見的配色方案)。
第四種是由匈牙利原產的,配色接近於美國產的魔方。
第五種是由日本生產的,與現今「標准配色」僅藍白色互換。這原本是rubik教授最初研發出魔術方塊時的配色,而在傳到日本流行後,rubik公司 聽取色彩研究者的意見,將一對相似色系的顏色安排在相對兩邊,而日本則維持原來的配色。
魔方結構
中心塊(6個):
中心塊與中心軸連接在一起,但可以順著軸的方向自由的轉動。
中心塊的表面為正方形,結構略呈長方體,但長方體內側並非平面,另外中心還有一個圓柱體連接至中心軸。
從側面看,中心塊的內側會有一個圓弧狀的凹槽,組合後,中心塊和邊塊上的凹槽可組成一個圓形。旋轉時,邊塊和角塊會沿著凹槽滑動。
棱塊(12個):
棱塊的表面是兩個正方形,結構類似一個長方體從立方體的一個邊凸出來,這樣的結構可以讓棱塊嵌在兩個中心塊之間。
長方體表面上的弧度與中心塊上的弧度相同,可以沿著滑動。立方體的內側有缺角,組合後,中心塊和棱塊上的凹槽可組成一個圓形。旋轉時,棱塊和角塊會沿著凹槽滑動。另外,這個缺角還被用來固定角塊。
角塊(8個):
角塊的表面是三個正方形,結構類似一個小立方體從立方體的一個邊凸出來,這樣的結構可以讓角塊嵌在三個棱塊之間。與棱塊相同,小立方體的表面一樣有弧度,可以讓角塊沿著凹槽旋轉。
中心軸(1個):
用來支撐方塊與轉動方塊所需要的支撐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