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吃檳榔的起源
1、中國湖南檳榔的起源與印度、東南亞地區及中國台灣、海南的食用檳榔起源完全不同,因此其加工製作,吃用習慣與其它地方也完全不同,具有獨特的湖南湘潭特色。據湘潭縣志記載,湘潭食用檳榔的起源與發展,在湘潭的歷史中可追溯到三百多年前,據《湘潭市志》介紹:一六五0年(順治六年)正月,清兵在湘潭屠城九天,縣城人口數萬,所剩戶不上二、三十,人不滿百口。有一位姓程的安徽商人,得一老和尚嚼檳榔避疫之法收屍凈域,從此嚼檳榔習慣也就陸續延續下來。1779年(乾隆四十四年)湘潭大疫,湘潭城內居民患臌脹病,縣令白景將葯用檳榔分患者嚼之,臌脹病消失,爾後原患者常嚼之,以致使未患者也隨嚼之,久而成習。由此,湘潭檳榔逐步得到發展。但應特別注意的一點是:湘潭檳榔從開始至現在一直都是食用檳榔外殼為主的,從來不吃核,也不添加蔞葉或煙草。或許是由於湘潭檳榔的起源與其它地方的不同而形成了獨豎一幟的食用方法
2、湖南咀嚼檳榔習慣不同於世界其它地區,只是用傳統的食品工業加工方法對帶殼的檳榔乾果進行加工,並包裝成產品,不會咀嚼檳榔核,不吞食檳榔且不含煙草、蔞葉的成份。有關的毒理學實驗證明檳榔乾果無毒,檳榔加工過程所使用的食品調料(飴糖、明膠、香精、香料等)圴符合國家標准《GB-2760》所允許的范圍。國內一些學者提出「湖南檳榔咀嚼塊中含生物鹼,這些生物鹼通過亞硝基化作用變成亞硝酸胺,進而使湖南檳榔也致癌」的觀點
Ⅱ 誰發明的吃檳榔啊快噎死哥了
食用檳榔誕生於1779年(乾隆44年)最早食用檳榔是為了治病救人!我估計您嚼的是黑果(煙果),初食著建議青果!少吃怡情,多吃無益!
Ⅲ 檳榔出產於哪裡
簡介 學名∶檳榔(Areca catecthu L.) 別名∶檳榔玉、檳門、檳楠、尖檳 科屬∶棕櫚科Palmae,檳榔屬Areca L. 亦作Areca Nut、Pinang或Penang。 兩種不同植物種子的總稱,在南亞和東印度人們取之咀嚼。估計世界上有1/10的人有嚼檳榔的習慣。檳榔子是棕櫚科(Palmae)檳榔樹(Areca catechu)的種子。而檳榔葉是胡椒科(Piperaceae)蒟(Piper betle)的葉。檳榔樹在印度、斯里蘭卡、泰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都有栽培。樹干不分枝,高達1215公尺(4050遲),直徑約45公分(18吋)。葉大,69枚簇生於莖頂。果略小於雞蛋,果皮纖維質,內含一粒種子,即檳榔子。胚乳堅硬,具灰褐色斑點。於811月果實完全成熟之前即予採收,去皮,煮沸,切成薄片曬乾,干後呈深褐色或黑色。咀嚼時,卷少許於蒟葉內,加少量酸橙共嚼,以促使唾液分泌和放出刺激性的生物鹼。有時還加入少許小豆蔻、姜黃或其他芳香劑。結果產生大量磚紅色的唾液,把嘴、嘴唇和牙齦都染成橘紅色。但愛嚼檳榔者的牙齒並不是被檳榔汁液染黑,而是人為染黑的。檳榔子是劣等兒茶(catechu)的原料,其主要生物鹼是檳榔鹼,獸醫用作驅蟲葯。 特徵與特性 (一)植物特徵 樹干筆直,圓柱形不分枝,胸徑10~15厘米,高10~13米以上。莖干有明顯的環狀葉痕,幼齡樹干呈綠色,隨樹齡的增長逐漸變為灰白色。葉叢生莖頂,羽狀復葉,長1.3~2米,葉柄三棱形,環包莖干。小葉長披針形,表面平滑無毛。肉穗花序,佛焰苞黃綠色;花單性,雌雄同株,花被6;雄花2列,互生於花序小穗頂端,花小而多,約2000餘朵;雌花著生於花序小穗基部,花大而少,約250~550朵。雄檳榔樹(Areca catechu)的種子花有退化雄蕊6枚,花桂3枚,子房上位,一室。堅果,卵圓形;種子1粒,圓錐形。 (二)生物學特性 檳榔生長在熱帶季風雨林中,形成了一種喜溫、好肥的習性。最適宜生長溫度為25~20℃。16℃時落葉;5~6℃時落果;3℃時葉色變黃,果實發黑脫落;-10℃以下植株嚴重死亡。一般在海拔低的地區生長較好。其喜濕而忌積水,雨量充沛且分布均勻則對生長有利。一般年降雨量在1200毫米以上的地區都能生長。空氣相對濕度高(80%左右)又長期穩定對生長有利。一般幼苗期蔭蔽度宜50%~60%,至成齡樹應全光照。檳榔經濟生命長短,土壤是關鍵。喜歡生長於土層厚、表土黑色、有機質豐富的砂質壤土,底土為紅壤或黃壤最為理想。其一般定植後7~8年開花結果,20~30年為盛果期,壽命最高可達100年以上。果實採收後種子有果內後熟的特性。黃色成熟果實發芽率64.3%。果實失水即降低發芽率。在室內催芽,日均溫26.41℃,日溫變化平均差1.8℃,發芽率98%。 中葯規格等級 現行檳榔規格標准如下: 一等 干貨。呈扁圓形或圓錐形。表面淡黃色或棕色。質堅實。斷面有灰白色與紅棕色交錯的大理石花紋。味澀微苦。每1000g 160個以內。無枯心、破碎、雜質、蟲蛀、霉變。 二等 干貨。呈扁圓形或圓錐形。表面淡黃色或棕黃色。質堅實。斷面有灰白色與紅棕色交錯的大理石樣花紋。味澀微苦。每1000g 160個以上,間有破碎、枯心不超過5%;輕度蟲蛀水超過3%。無雜質、霉變。
Ⅳ 吃檳榔的起源是什麼
檳榔,以它的獨特風味,以及人情交際之需,近年來已成為某些省市備受人們歡迎的日常果品。而且價格不菲,消費可觀,大有超越或取代香煙之勢。
吃檳榔的習俗歷史悠久,有時可查者,最早見於南北朝時期的《南史·劉穆之傳》。書中記載,劉穆之每於飯後必咀嚼檳榔,漸成習慣。唐人歐陽詢在《藝人類聚》中說:「檳榔,士人以為貴,款客必先進,若邂逅不設,用相嫌恨。」可見到了唐代,在南中諸郡,檳榔已成為一種用來待客的禮節禮品。大致相當於我們現在的請茶、敬煙之類。後來,海南島還以檳榔作為訂婚和嫁娶的聘禮。如果男方送到女方的檳榔被接受,證明女方已經同意了這樁婚事。據《崖州志》載:「婚禮納彩,用錫盒盛檳榔送至女家,尊者先開盒,即為定禮,謂之出檳榔,凡女受聘者,謂之吃某氏檳榔。」
檳榔,屬棕櫚科,是一種常綠喬木。其樹葉、根干與橄欖、椰子樹大同小異。其「祖籍」東南亞,後來因為貿易海運至我國。海南、廣東、福建、台灣及雲南等省,因地理和氣候適宜檳榔生長,因此遂大量栽培,成為當地一種比較普遍的經濟作物。
雷州半島上的廣東人、陵水萬寧三亞一帶的海南人吃檳榔已經相當普遍,而且很講究吃的方式。宋人周去非在《嶺外代答》中說得最為詳細:客至不設茶,唯以檳榔為禮。不論貧富長幼男女,自朝至暮,寧願不食飯,唯嗜檳榔。富者以銀盤置之,貧者以錫盤置之。晝則就盤更瞰,夜則置停枕旁,覺則嗜之。中下細民,一日費檳榔錢百餘。
吃檳榔的方法尤為講究。一是採摘果實要論季節。春取之,為軟檳榔(又稱「嫩仔檳榔"),極可口;夏秋采而干之,為米檳榔;漬之以鹽,謂鹽檳榔;小而尖者,為尖心檳榔。二是吃法多種多樣。水調蜆灰少許於蔞葉上,裹檳榔咀嚼,先吐出赤水一口,繼而吞其餘汁。如果沒有蜆灰,就用石灰;沒有蔞葉,就用蔞藤代替。此外,還有加丁香、桂花、砂仁等各種香葯與檳榔同吃的,謂之「香葯檳榔」。
不僅檳榔可食,其花也可食。據說,檳榔「花開絕香,一穗有千百朵」。屈大均《陽江道上逢盧子歸自瓊州賦贈》詩雲:「首夏過瓊甸,檳榔得食花。」作者自註: 「檳榔花絕甘美,開以二月,則不僅果,花亦可食矣。」屈乃明代番禺人。由此可知,廣東、海南一帶,種植食用檳榔花的習俗由來已久。
隨著時間的推移,吃檳榔的習俗漸漸由南向北傳到了北方,主要是京城。清人筆記、小說對此多有記載。清代漁洋山人《條陳給事》詩雲:「趨朝向火未渠央,聽鼓應官有底忙?行到前門門未啟,嬌中端坐吃檳榔。」《紅樓夢》第六十四回也描寫了賈璉向尤二姐索要檳榔吃的情形。這反映了當時無論是達官貴人,或市井小民,都隨身攜帶檳榔荷包,可隨時取食。
檳榔,味道甘美,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中雲:「入口則甘漿洋溢,香氣熏蒸,在寒而暖,方醉而醒。既紅潮以暈頰,亦珠汗而微滋。真可洗炎天之煙瘴,除遠道之飢渴。雖朱櫻、紫梨皆無以尚之矣。」此外,檳榔有很高的葯用價值。可用來避瘴、消積、殺蟲、利水、下氣。據近些年來醫葯專家的研究成果證實,檳榔除上述作用之外,還有防癌、抗癌作用。前些年,海南還研製出來了檳榔牙膏。
在不久的將來,當廣大煙民深刻認識到「吸煙有害健康」之後,便會自覺戒煙,並將對香煙的嗜好轉移到吃檳榔上來。到那時,已受大家歡迎喜愛的檳榔,可能會代替香煙的地位。
「高高的樹上結檳榔,誰先爬上誰先嘗,小妹妹提籃抬望眼,低頭又想,他又壯,他又美,誰人比他強?趕快叫一聲我的郎!……」大家都知道湖南不能種植生產檳榔,那為什麼《采檳榔》這首著名的民歌出自湖南人之口呢?這恐怕與湖南人喜吃檳榔的悠久歷史不無關系吧。
湖南有句俗話說:「飽吃檳榔餓吃煙」、「飯後嚼檳榔,健胃保牙框」。可見,檳榔在湖南人心目中自古就與香煙、名茶齊名。目前,湖南人喜吃檳榔的人數和檳榔消費量全國排名第一。據前些年的《海南日報》報道說:海南島每年生產檳榔500-700噸,約有500-600噸檳榔熏製成乾果後銷往湖南。另外雲南、越南等地的檳榔干也大量銷往湖南。可見湖南成為了全國最大的檳榔消費市場,除了海南部分、廣東雷州半島、廣西西南部、雲南西雙版納和台灣島的部分人嗜好檳榔外,其它省市咀嚼檳榔者少之又少。
那麼,為什麼大部分湖南人如此嗜好檳榔呢?說來,還有一個不同尋常的故事呢!
據說,很久以前,湖南人是不吃檳榔的。只因有一年,湖南遭受特大洪水的洗劫,一片汪洋。洪水之後,便是瘟疫流行,人們貧病交加,病亡甚眾。一時出現了歷史上曾未有過的「千村霹靂人遺失,萬戶蕭疏鬼唱歌」的悲慘景象。特別是在湘潭,慘象更是目不忍睹。絕大部分的家庭病的病,死的死,沒有全家都活下來了的。然而,唯獨只有一家人,卻安然無恙,毫毛不損。全家人都好好的,好像從來沒有發過瘟疫一般。瘟疫過後,人們才了解到,那一家人原來是從海南島遷移來此定居的,祖祖輩輩幾代以來一直保留著咀嚼檳榔的習慣。自此,人們才了解到,原來是檳榔的功勞。其殺菌、解毒、祛濕的功效保全了那一家人的生命。於是,當地人開始仿效那家人的習慣,開始吃起檳榔來。自此以後,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有許多人吃起檳榔來了。從湘潭向西北傳遍長沙、岳陽、益陽、常德;向西南傳播到株洲、衡陽、郴州、邵陽等地,幾乎遍及湖南全境,還北上流傳到了京城呢!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咀嚼檳榔已經在湖南形成一種新的生活時尚,檳榔現實市場和潛在市場都很大,許多商家在檳榔市場里撈到了第一桶金。湖南檳榔的製作方法也多種多樣,各地口味自有特色,市場上檳榔品牌也復雜紛紜。如湘潭的「王爺檳榔」、長沙的「皇爺檳榔」、益陽的「發哥檳榔」、「求質檳榔」、「求味檳榔」、「青果檳榔」、「七妹檳榔」、「胖哥檳榔」、「求醉檳榔」等等,真是不一而足,難以勝數!
嚼著口味各異的檳榔,哼著《采檳榔》歌曲,心靈口快的湖南人們還編出了饒有風趣的謎語來,說:「撲噠一隻拱,向天一條縫,進去笨硬的,出來韌軟的。」可見湖南人嚼檳榔還嚼出豐富多彩的檳榔文化來了咧!
Ⅳ 檳榔發源於哪個國家
檳榔果自古以來就是中國東南沿海各省居民迎賓敬客、款待親朋的佳果,因古代敬稱貴客為「賓」、為「郎」,「檳榔」的美譽由此得來。檳榔也有仁頻、賓門等多種稱謂。在亞洲的許多地區,例如台灣、印度、海南等地,保留著嚼食檳榔的習慣。它是中國四大南葯之一(其它三種為益智、砂仁、巴戟),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元素和有益物質,具有消積、化痰、療瘧、殺蟲等功效,是歷代醫家治病的葯果。
檳榔傳說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並六國、平定中原後,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把統一的目光放到了南邊的百越之地,就是現在的廣東和廣西。關於此次戰爭,秦軍五十萬大軍在兵力上占絕對優勢,在裝備上更是要遠遠超過百越部落軍隊,但是戰爭的過程卻令秦軍感到了戰前從未想到的艱苦和壓力:糧草難運,和南方炎熱的氣候對於大部分出生在北方的秦軍士兵極不適應,百越軍在首領「譯吁宋」的率領下與秦軍進行了慘烈的激戰,在秦與百越的戰爭中,最難解決的是進攻南越秦軍的糧食供應問題,於是秦始皇令史棣「鑿靈渠,築陡門」溝通湘江與灕江,以通糧道。
這期間,雙方形成了對峙局面,而且一對峙就是三四年。大致在公元前218年左右秦始皇還曾經歷過一次感人的愛情故事!事情是這樣發生的:檳榔
檳榔
由於「靈渠」和「陡門」的建造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加上當時的炎熱的氣候,秦軍士兵多為北方人,大部分都為現在陝西、山西、河南等地人,很不適應這種氣候,導致士兵陣營中瘟疫橫行。百越軍看到如此情形,一不敢正面與秦軍沖突,怕自已的軍隊也染瘟疫;二又不能坐而不攻,要想出兩全其美的對策才行!於是「譯吁宋」找出當地有名的既種檳榔又采葯的民女小月,讓她混入敵方的軍營去探軍情,因檳榔有葯效功能,辟瘟開胃解油性,嚼後可防瘟疫,用檳榔做為潛入敵方的突破點是最好的辦法,小月就裝了一船的檳榔和草葯,分批發給秦軍在築「陡門」工程的士兵,後來瘟疫很快就解除了。
秦軍副帥「趙佗」把此事上報給了秦始皇,始皇帝聽後大喜,說要見見此奇女子,當他見到檳榔美女小月時,即刻被眼前這位女子驚呆了,他頓時覺得此女很像小時候認識的一位女孩,再看她脖子上掛著一串檳榔子,他想起來了,這不是其幼時他在趙國邯鄲淪為人質時結識的采葯女「阿房」么?那時她也是掛著這一串檳榔子,秦始皇深情的對小月說道:「我是你的阿政吶!」小月聽到後,她也失聲叫了起來:「阿政!」此時此刻,往事一幕幕浮現在眼前,當時她不顧父親的反對,悉心照顧常被打得遍體鱗傷的阿政,為其熬葯療傷,他們兩小無猜,互生情愫,結為初戀。後趙政返回了秦國,兩人再也沒有見過,之後「阿房」改名為小月來到此處種檳榔為業,想不到今在此重逢了。
這些天來秦始皇帶阿房女去築「陡門」的灕江口遊玩,兩人談天說地,真是無所不談,當趙政談到要實現中國統一時,提出了想立阿房女為妃,再接收嶺南的百越之地。阿房心想,與其戰事無休止地延續,還不如雙方做一次合解,阿房女機智的對秦始皇說出了她想法:她說只要皇帝平息了這場戰爭,就可以立她為妃,另外加上一個條件,就是秦軍武將「屠睢」必須處以極刑,因為「屠睢」在此役中對當地抵抗的人大開殺戒,必須以死謝罪,這樣她可以回去向「譯吁宋」交待!秦始皇聽了也覺得不錯,他也給出了一個條件:以後百越之地必須由大秦帝國派人統治。於是阿房女回去和首領「譯吁宋」商量對策,最終雙方達成此次的協議,「屠睢」被推出斬首,始皇帝派「趙佗」做為南越國第一代王,嶺南列入中國統一的版圖。
此次的「鑿靈渠,築陡門」,加強了對珠江流域的控制,完善了中華大地的基本版圖;史料記載秦軍在此次戰爭後的部隊全部留在兩廣,這些秦人與當地人融合,成為了現在的兩廣老百姓祖先的一支,世世代代守護著靈渠以及三十六座「陡門」。從此以後,當地人民便把「陡門」邊的那片檳榔樹保護起來,以後各家婚嫁時,男女雙方都會以檳榔果作為定親的信物,後來的黎族「放檳榔」婚俗也相傳是由此而來的。
Ⅵ 「檳榔大王」王繼業到底怎麼死的
2010年11月11日17:27,一則《檳榔大王「胖哥」王繼業被妻子弒夫奪產黑幕大揭密》的帖子發布。過後約1個多小時,相同內容的帖子出現在天涯論壇。
「帖子所有內容都是真實的,都有證據。」11月16日晚7時許,在湘潭縣城的某家屬區,王繼業的二姐王鐿霖對記者說。
其帖子大意為:胖哥檳榔董事長王繼業是被他妻子殷素雲為了侵佔財產,有目的、有預謀故意殺害的。殷素雲偽造了一份王繼業死亡證明、文件和協議,冒充死者簽字侵佔財產,非法製作「遺囑」。此外,帖子還說,王繼業兩幼遺子母不能相認相聚、遺產被侵吞。
帖子稱,王繼業死亡於2008年5月13日清晨6點,7月20日土葬在湘潭老家。為何時隔兩年多後,此事才被「曝光」呢?
「2009年元月份,我才知道王繼業是被殷素雲實施安樂死的,就想到了去報案,當時,我姐姐王瑞蘭說,考慮到胖哥檳榔公司的運轉,還是謹慎先行。」王鐿霖對記者說,「所以就一直拖到今年11月4日才去報案。」
自11月11日至16日晚,論壇共出現了近20條有關胖哥檳榔王繼業「被害」的帖子。
被安樂死?殷素雲否認,警方介入調查
「對網上所有的帖子,我都能坦然面對。」11月16日晚,一直避見媒體的當事人殷素雲獨家對話記者,並對網路上對她的所有質疑給予一一回應。
網帖稱,2008年3月,王繼業在上海肝膽病研究所被確診為癌症,2008年4月底住進了長沙市同升湖海德公園C區814號別墅養病。5月12日晚至13日清晨,被殷素雲及其同夥實施了安樂死。
「那是不可能的,王鐿霖寫的帖子中也標明了她在現場,有那麼多人都在。我怎麼能對王繼業實施安樂死呢?」殷素雲反問,「自從3月底王繼業從上海治病回來以後,身體狀況就很差了,醫生說隨時都有死亡的可能。」
記者也從上海肝膽病研究所醫生王繼業肝癌的主治醫生申淑群處了解到,王繼業的病已進入晚期,開刀治療已無意義,「他的生命最多就是一兩個月了」。
記者也隨後采訪了當時在場的多名人士,均被答復「警方已在調查此事,事情自有真相」。
今晚,胖哥檳榔相關人士對記者證實,長沙警方已經介入此事的調查,對王繼業到底是否被「安樂死」,不發表任何意見。
冒充死者簽名?答復:王繼業簽名均由其大姐代簽
據王鐿霖介紹,2008年6月12日,殷素雲偽造了《湖南胖哥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會關於變更股東、企業類型等登記事項決定》、《股權轉讓協議》、《湖南胖哥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免職文件》、《公司變更登記申請書》,在尾部「股東親筆簽名」處找人冒充死者王繼業簽名。
殷素雲對此公開回應,王繼業在世時,因他是盲人,所有文件的簽名均由他姐姐王瑞蘭代簽。故王繼業死亡後,上述文件的「股東親筆簽名」處也均由王瑞蘭代簽。
2010年11月16日晚,王繼業的小妹妹王儷穎看著正在湖南經視都市一時間有關「王繼業被害」的報道時,突然指著電視畫面說:我一看到王繼業簽名字跡,就曉得是大姐代簽的。
恩怨不斷的利益糾紛
「歸根到底,是一個『錢』字的問題。」對於深陷紛爭的殷素雲,她沉默不語許久後,緩緩地說。據她介紹,王繼業生前就和三個姐妹有或深或淺的矛盾。王繼業去世後,三姐妹均對王繼業的遺產有過要求。
殷素雲講起了一個故事:20世紀90年代,王繼業和殷素雲創造了當時一個很紅火的檳榔品牌「胖胖」。後來,他三姐妹相繼下崗,王繼業和殷素雲為了幫助她們,將胖胖品牌免費給三姐妹開店使用,並告訴三個姐妹如何經商。後來,王繼業發現,他賣一毛二的檳榔,他姐妹只賣8分,形成了惡性競爭。
如此下去,王繼業就想到了去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冊「胖胖」商標,但發現被兩個姐姐事先注冊了,無奈,他就注冊了「胖哥」。
「這樣的糾紛還有很多。」殷素雲說。
殷素雲遭威脅,「不給錢就把哥哥的事情上網」
時間一晃進入了21世紀。2008年3月份,王繼業被診斷為肝癌晚期。他知道生命已經進入倒計時,4月初便召開家庭會議。
據殷素雲回憶,當時王繼業在家庭會議上稱,決定給三個姐妹及母親各25萬元,希望姐妹和和氣氣,不要為了他和殷素雲的家產而爭吵。
「2008年4月1日,王繼業立了遺囑,給每個人25萬元。立遺囑在前,開家庭會議在後。其實,王繼業召開家庭會議決定給每個人的25萬元就是遺囑中所指的25萬元。」殷素雲說。
但到了2009年6月,三姐妹及母親又吵著要錢,殷素雲不得已又給每人25萬元,並簽訂了《遺產分割協議書》。
據殷素雲介紹,此後王繼業姐妹通過不同方式要了三次錢:
2010年6月1日,王鐿霖又找到殷素雲要錢。此後,某中間人找到了殷素雲,稱王繼業三姐妹及母親要分財產,總共要近億元。第三次是王儷穎找到殷素雲要錢,且還威脅「如果不給,哥哥的一些事情要上網,怪我謀殺王繼業」。
公證處:《遺囑》沒作弊
在紅網《百姓呼聲》中,發帖者花了諸多筆墨稱,王繼業2008年4月1日公證的《遺囑》是非法製作,完全是殷素雲操作的,在王繼業這個大家庭里,沒有其他人在場,做公證《遺囑》時不錄音、錄像,明顯是非法作弊。
這種說法遭到了湘潭市第二公證處公證員成本發的駁斥。
「王繼業考慮到因病身體消瘦了很多,且又是盲人,強烈反對錄像,但這個公證過程我們全程錄音了。」成本發說。
「《公證遺囑細則》有規定,禁止第三方在場,以免給當事人造成心理壓力。」參與了此次公證的公證員彭大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所以從這方面說,王繼業立《遺囑》完全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五十五條的規定。」紅網記者 喻向陽 湘潭、長沙報道
胖哥檳榔結發妻子首次公開回應「3老婆3小孩」
王繼業有三個「妻子」,與結發妻子殷素雲育有一女,並與另外兩位女子各生下一子――這就是外界風傳的「3老婆3小孩」。
「沒錯,就是這樣的。」11月16日晚,殷素雲首次坦誠,「我四十歲的時候,在長沙做試管嬰兒三次都沒懷上……別人問我為什麼這樣,我沒辦法,我太愛他了……」她哽咽了。
當時兩夫妻在創業的時候,王繼業想,生個女兒足夠了。「我當時是一心一意為了生意,也沒想再生育的事情。」
當生意逐漸做大的時候,王繼業就想著還得要根香火延續事業。後來,一個照顧他生活起居的女子懷上了。據殷素雲回憶,那個女子快要生的時候,才說要150萬元「生育費」這個妹子跟王繼業根本談不上有感情。
「後面還一個堂客,她跟王繼業10多年了,這個妹子人好。」殷素雲回憶說。王繼業告訴殷,他跟她感情很好,還想再生一個。殷答「好」。
「我是沒辦法,太愛他了,什麼事情都為他付出。」殷素雲哭泣著說:「這換成任何一個女人都不能忍受。現在2個小孩子都帶得很好,一個2歲多,一個三歲多了。」
據她介紹,現在小兒子的媽媽在胖哥檳榔廠里任行政主管。
而對於網上發帖稱,殷素雲拒絕兩母子重聚。她回應稱:根本沒這回事,母親想看就看。「每個禮拜天,我還喊她看。今年6月1日,大兒子還和母親見面了。我跟她說了『你想來看就看,跟保姆聯系了』。」
而對於兩個兒子及兩個「妻子」,王繼業也立下了遺囑(第三條):
我和王美(化名)有一子叫王××(2008年古歷正月20日已滿周歲),和向清(化名)生有一子叫王××(2008年古歷正月十六日出生)。我已給了王美壹佰伍拾萬元,給了向清壹佰萬元和一套房屋了斷,該兩個兒子是屬於我的,由我妻子殷素雲撫養教育成人。女兒王倩不得為公司股東,但二個兒子成年後是否為公司股東及財產分配由殷素雲視當時情況而定。二00八年四月一日
「想起這些事情就傷心,我不能跟任何人講這些問題,他長期不跟我睡覺的時候,我就獨守空房……」她再次哽咽,「王繼業對我說,兩個兒子要帶好,生意做好。我完全是按照他要求做的。」
Ⅶ 湖南人吃檳榔是發源於什麼時候什麼原因
好象不會導致不育
嗜食檳榔有什麼害處
1. 從環境衛生的觀點看因嗜食者亂吐檳榔汁,有礙觀瞻及環境衛生。
2. 從醫學的觀點看:嚼食檳榔對人體健康有百害而無一利。
對人體健康有何影響 :
1.由於石灰質和檳榔汁充滿口腔中形成牙結石,
又由於長期用力嚼食而咬 耗牙質,甚至使牙齒裂開或折斷。
2.對顳顎關節的影響:
由於牙質咬耗以及顳顎關節面磨損形成咬合改變及顳顎關節疼痛和病 變,使得開口閉口時會出現聲音且關節疼痛,不僅痛苦不堪,
且治療也相當困難。
3.對牙周組織的影響:
由於檳榔纖維頗為粗硬,會刺傷牙齦或堵塞牙縫,
造成牙間乳頭的壓迫 而發炎,也由於用力嚼食,對牙周膜造成傷害, 使得牙根周圍發炎、浮 腫、疼痛。
另方面由於石灰質和檳榔殘渣的堆積,才結石越結越厚實,
使得牙齦受損、紅腫、化膿、牙根外露等而產生牙周病變,
終至牙齒一 顆顆脫落或不得不拔除。
4.對口腔黏膜的影響:
由於嚼食檳榔而造成口腔黏膜下纖維化和白斑病,
也就是口腔癌的前期病變,其臨床症狀為張口困難、疼痛、麻木感、 口腔黏膜變白及潰瘍。
5.對消化系統的影響:
檳榔汁垢污染黑唇緣齒頰,影響觀瞻,且損害味覺神經與唾液分泌, 妨礙消化機能,檳榔渣刺激胃壁,導致胃黏膜發炎甚至穿孔,
影響營養吸收,造成營養不良。
Ⅷ 檳榔是誰發明的啊
常用的驅蟲葯。為棕櫚科植物檳榔的乾燥成熟種子。主產於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及中國的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檳榔味苦、辛,性溫 。歸胃、大腸經。功效殺蟲,消積,下氣,行水。主治蟲積,如蛔蟲、絛蟲、蟯蟲、薑片蟲等,食積氣滯,脘腹脹痛,水腫,腳氣,瘧疾等病證。現代葯理實驗證明,檳榔有驅蟲、抗病毒、治痛風和抗真菌等作用。
有人吃了老打咯.屬正常現象.
還有剛吃會產生胸悶,臉紅,屬於正常反應
來源 為棕櫚科植物檳榔的種子。
採集
冬、春果實成熟時採收。摘下果實,將果皮剝下,取其種子,曬干。
葯材
乾燥種子呈圓錐形或扁圓球形,高1.5~3厘米,基部直徑2~3厘米,表面淡黃棕色或黃棕色,粗糙,有顏色較淺的網形凹紋,並偶有銀色斑片狀的內果皮附著。
食用
檳榔果可以食用,沾鹵水咀嚼,初次咀嚼者會面紅、胸悶,屬於正常現象
毒性
過量檳榔鹼引起流涎、嘔吐、利尿、昏睡及驚厥,甚至胸悶,出汗,頭昏致休克,不可吞食,.如系內服引起者可用高錳酸鉀溶液洗胃,並注射阿托品。
害處
亂吐檳榔汁與殘渣,不僅會影響市容,且有礙觀瞻,有些不肖的檳榔業者,常用盡各種花招來招攬客人,尤其是『檳榔西施』到處可見,對於兒童們的身心健康與社會的善良風俗,都有不良的影響。
再者,由於販賣檳榔的利潤很高,有些人就在並不適合種植檳榔的山坡地大肆種植,而造成水土流失,當台風來時,很容易產生土石流,造成人民生命與財產的損失。
常見之危害:
嚼食檳榔,除了使牙齒變黑、磨損、動搖、牙齦萎縮造成牙周病,口腔黏膜下纖維化及口腔黏膜白斑症外,還會導致口腔癌。據調查,百分之八十八的口腔癌患者有嚼食檳榔的習慣。
嚼食檳榔的人口急劇的在成長,在台灣估計已超過260萬人;嚼食檳榔者之平均年齡層亦有逐漸下降之趨勢;而嚼食檳榔之普遍性也從低社會經濟地位和勞動階級人口,擴展到白領階級高知識分子。檳榔為「紅唇族」的最愛,農民眼中的「綠色黃金」,但它卻是台灣人民健康和水資源的最大殺手。根據統計台灣5萬多公頃的檳榔園(相當2個台北市大),除每年造成水資源損失約40億公噸及嚴重破壞林地外,國人一年花費在吃檳榔的金額更高達900多億,相當於半條高速公路之造價,相當驚人。更可怕的是它的致癌和促癌作用,更使得國人之口腔癌,躍升為十大癌症死亡原因之列。因此如何推動檳榔防治工作,減少國人嚼食檳榔之嗜好,亦成為衛生單位的工作重點之一。
·生理的危害:除可能罹患口腔疾病、口腔癌外,食用過量會產生中毒症狀,輕則興奮、眼神呆滯、全身發抖、走路不穩、行為怪異或粗暴;重則導致急性精神病,包括聽幻、自我膨脹、被迫狂想、譫妄亂神等。
·經濟的危害:隨地吐檳榔汁,會被取締罰鍰;食用檳榔價錢昂貴,增加支出負擔;醫療費用。
·社交的危害:吃久了,牙齒變黑、嘴巴變紅,外觀相當不雅。
·環境的污染:隨地吐檳榔汁不但污染環境有礙觀瞻,吐出檳榔汁中的細菌會隨風飄散,吸入大眾的肺里。
·水土保持: 由於檳榔樹屬淺根性,大量面積種植,會嚴重破壞水土保持。
Ⅸ 是誰發明了煙,又是誰發明了檳榔,他們是兄弟嗎
據考古學家研究,早在公元前1800至2000年時就有人類吸煙的記載。 1492年哥倫布的兩個船員傑雷茲和托瑞斯發現古巴土人點燃干煙並吸其冒出的煙,傑雷茲試著吸了起來,他成為歐洲第一吸煙者。 1518年,西班牙探險家發現阿滋特克人和瑪雅人用空蘆葦吸煙草,西班牙人也學著吸起來,第一支卷煙就這樣產生了。 1612年,約翰·羅爾弗在美國弗吉尼亞州種植了第一畝用於商業的煙草。 1843年,法國煙草經營商開始生產西班牙式煙卷,並以法文正式命名為「cigarette」,英文香煙一詞由此而來。 1881年,一種日生產120000支煙卷的卷煙機獲發明專利,在這之前煙卷都是用手工製作的。 1924年,美國《讀者文摘》第一次發表文章,提醒人們注意吸煙有害健康。 1966年,美國香煙包裝上開始印有新標志:當心!吸煙有害健康。 香煙業給美國人提供了230萬人次就業機會,這批人又給醫療、消防、洗衣、制葯等行業帶來更多的謀職機遇。 考古學家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帕羅城發現,在公元650年,印第安人居住的洞穴中,有寬大的煙葉和煙斗並列在一起,並有吸剩的煙灰。這些遺物,經儀器分析,含有煙鹼,推斷為煙草的葉子。 考古學家也曾在墨西哥馬德雷山中一個海拔4000英尺的山洞裡,發現一支空心草桿中塞有煙斗,經放射性測量, 證明是700年以前的產物。果真如此,不僅比哥倫布的發現要早200多年,而且真可以稱得上是現代卷煙的始祖了。不過,這一歷史奇跡還有待於考古學家的進一步考證。檳榔最早由印度傳入,從幾百年前的封建王朝即開始流行,鼎盛於太公王朝時代,當時上至皇帝,下到平民,都熱衷此道。在宮廷里,吃檳榔是一項高雅的活動,有專門的各種精緻器皿和「侍檳榔官」一職,服侍王公後妃吃檳榔。我想這有些類似於今天有錢人抽雪茄吧。 (附)--- 檳榔是棕櫚科植物,英文名為Areca, Betelnut, Pinang。在我國主要生長在海南、台灣等熱帶近海的地方。檳榔的種子,有仁頻、賓門等多種稱謂。自古以來檳榔就是我國東南沿海各省居民迎賓敬客、款待親朋的佳果,因古時敬稱貴客為「賓」、為「郎」,「檳榔」的美譽由此得來。海南待客有 「茶,煙,酒,檳」等四種等級,檳榔只有在迎貴賓,婚慶等重大節日才擺上筵席,可見其地位。目前隨著檳榔種植面積的擴大和越來越多朋友的喜愛,檳榔已經普及到人們的日常消費中了。 檳榔也是我國四大南葯之一。檳榔果實中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元素和有益物質,如脂肪、檳榔油、生物鹼、兒茶素、膽鹼等成分。檳榔具有獨特的御瘴功能,是歷代醫家治病的葯果,又有「洗瘴丹」的別名。因為瘴癘之症,一般都同飲食不規律、氣滯積結有關,而檳榔卻能下氣、消食、祛痰,所以在葯用性能上被人們廣泛關注。即使墨客騷人對檳榔也情有獨鍾,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就曾寫過「紅潮登頰醉檳榔」的佳句。鮮食檳榔有一種「飢能使人飽,飽可使人飢」的奇妙效果,空腹吃時則氣盛如飽,飯後食之則易於消化,可謂人間仙果。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檳榔有「下水腫、通關節、健脾調中、治心痛積聚」等諸多病症。不僅如此,檳榔還有治青光眼、 血壓增高、驅蟲等症的效果。 嚼檳榔的歷史亦應是相當悠久了,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曾有「紅潮登頰醉檳榔」之句。明代李時珍對檳榔則有詳盡的描述:「檳榔子既非常,木亦特異,大者三圍,高者九丈……但性不耐霜寒,故不得北植。」性不耐霜寒,不得北植,所以,海南及嶺南是檳榔的發源地。古書《山海經》中還曾有「黑齒國」的記載,即因檳榔的汁液呈紫紅色,嚼檳榔日久會使人牙齒變黑。檳榔西施。他們不是兄弟!
Ⅹ 古人是怎麼發現檳榔的作用
古人發現檳郎的作用有一個逐漸深入的歷程:
1 在生活里認識到檳榔可以食用,味道不錯。
2 由最初的好奇可以吃到逐步認識到檳榔對口腔的凈化作用和葯用價值。
3 理論總結升華,固定經驗,後人喜歡吃檳榔。
4 最終發現了全部作用。
檳榔,棕櫚科檳榔屬常綠喬木,莖直立,喬木狀,高10多米,最高可達30米,有明顯的環狀葉痕,雌雄同株,花序多分枝,子房長圓形,果實長圓形或卵球形,種子卵形,花果期3-4月。
檳榔原產馬來西亞, 中國主要分布雲南、海南及台灣等熱帶地區。亞洲熱帶地區廣泛栽培。
檳榔是重要的中葯材,在南方一些少數民族還有將果實作為一種咀嚼嗜好品。漢代已有此俗。嚼食時,用放有少量灰漿的「扶留葉」包裹,放入口中慢慢嚼咽,直至口中生津、口唇變紅。明·王佐《詠檳榔》描繪了南方婦女嚼檳榔的情形:「綠玉嚼來風味別,紅潮登頰日華勻。心含湛露滋寒齒,色轉丹脂已上唇。」檳榔能入葯,古人認為嚼檳榔有益健康,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載:「(檳榔)與扶留葉合蚌灰嚼之,可辟瘴癘,去胸中惡氣。」,但現代研究表明,口腔癌發生很可能是由於長期嚼檳榔引起。專家介紹,台灣民眾熱愛吃檳榔,而當地衛生署報告指出,台灣口腔癌患者10年內增加近3倍,其中九成是長期嚼食檳榔的。
檳榔中含大量檳榔素,具有細胞毒性,口腔黏膜和檳榔中所含生物鹼等物發生反應,會導致口腔黏膜纖維化和白斑病。這些都是口腔癌前期病變,臨床表現為張口困難、麻木感、發生潰瘍。除檳榔外,煙酒等也與口腔癌密不可分,同時嚼檳榔、吸煙及飲酒者,患口腔癌危險大增。
檳榔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元素和有益物質, 檳榔原果的主要成分為31.1%的酚類、18.7%的多糖、14.0%的脂肪、10.8%的粗纖維、9.9%的水分、3.0%的灰分和0.5%的生物鹼。檳榔還含有20多種微量元素,其中11種為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檳榔種子含總生物鹼0.3%-0.6%,主要為檳榔鹼,並含有少量檳榔次鹼、去甲基檳榔鹼、異去甲基檳榔次鹼、檳榔副鹼及高檳榔鹼等,均與鞣酸集合存在。還有鞣質、脂肪、甘露醇、半乳糖、蔗糖、兒茶精、表二茶精、無色花青素、檳榔紅色素、皂苷及多種原矢車菊素的二聚體、三聚體、四聚體等。所含脂肪酸的組成為:月桂酸19.5%、肉豆蔻酸46.2%、棕櫚酸12.7%硬脂酸1.6%、油酸6.2%、亞油酸5.4%、十二碳酸0.3%、十四碳烯酸7.2%,又含氨基酸。其中脯氨酸佔15%以上。
葯用
據葯監部門透露,目前我國有225個葯品含有檳榔。統醫學認為,檳榔具有「殺蟲,破積,降氣行滯,行水化濕」的功效,曾被用來治療絛蟲、鉤蟲、蛔蟲、繞蟲、薑片蟲等寄生蟲感染。由檳榔與烏葯、人參、沉香組成的四磨湯主治「七情氣逆,上氣喘急,妨悶不食」,民間有在嬰兒出生一周後服用四磨湯的傳統,據說有利於孩子腸胃,以後不鬧肚子。
經濟
檳榔經濟價值高,每公頃可種植1500-2000株左右。中國檳榔品種產量高,單株產量可達30kg左右,經濟價值高。中國海南、台灣、湖南等地群眾自古就有消費檳榔的習慣,是主要的咀嚼食品。目前僅加工產值就達35億元,提供就業崗位20萬個.市場潛力大,隨著科學技術的注入,深加工產品種類豐富,消費市場逐漸擴大,市場前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