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俄羅斯有多少年歷史
1,蘇聯之前(公元9世紀-公元20世紀)
俄羅斯的祖先是斯拉夫人,在公元9世紀,斯拉夫人在歐洲建立了他們第一個國家-基輔羅斯(現烏克蘭地區).公元10世紀,當時巴爾干半島的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將東正教(屬基督教)傳入基輔羅斯.形成了拜占庭文化和斯拉夫文化的融合.俄羅斯的歐洲化進程在13世紀由於蒙古人的入侵而中斷.基輔羅斯分裂,蒙古人在此建立了金帳汗國,由此進行了200多年的集權統治.
俄羅斯由於戰爭失敗,反思之前分權式統治的錯誤,為後面的中央集權統治形成了共識.隨著蒙古人的衰弱和莫斯科的逐漸崛起.到16世紀末,莫斯科大公國統一了其他幾個公國, 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稱沙皇,建造克里姆林宮,莫斯科大公國逐漸發展為東北羅斯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中心,俄羅斯成為一個獨立的集權制國家.
在蒙古入侵前的基輔羅斯,王權,教權,民權是平等的,農民可以自由遷徙.蒙古進行集權統治時期,農民還是自由的.到16世紀,由於農業危機和大量土地被貴族佔有.農民開始被限制自由,逐漸形成農奴制.
俄羅斯在獨立之後開始向外大量擴張領土,17世紀彼得大帝成為執政者後,重新開始向西方學習,推進俄羅斯的歐洲化,興建向歐洲學習的窗口--聖彼得堡市,並首次定義俄羅斯為帝國. 到葉卡捷琳娜時期,領土空前膨脹,被稱為」帝國的黃金時期」.在1812年的衛國戰爭中,擊敗當時如日中天的法國拿破崙,沙皇亞歷山大一世被推舉為歐洲神聖同盟的盟主。從此,俄羅斯開始成為歐洲事務的仲裁者。
到亞歷山大二世,由於農奴制度嚴重限制了經濟社會的發展,在國內的激烈反對中,於1861年宣布徹底廢除農奴制.
在20世紀初,中國已經被列強入侵,俄國和日本為爭奪中國的殖民地利益發生戰爭.最終俄國慘敗.從此國內危機開始發展.國內出現革命的萌芽.但最終被鎮壓,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由於東線俄國對德奧的交戰中失利.,最終俄國被迫退出戰爭.由此俄國國內矛盾開始激化,到1917年1月沙皇政府被推翻.同年11月,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進行武裝起義,經過幾年國內戰爭.最終布爾什維克領導的紅軍擊敗了孟什維克的白軍和英美法日等國的聯軍.於1922年正式成立蘇聯.
2,蘇聯(1922-1991)
蘇聯在成立之初, 由於長期戰爭的影響,工業遭到嚴重破壞工業產值僅為1913年的13.8%,基本上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家.
1924年列寧逝世後,斯大林開始執政,決定採取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的模式,.從1928年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從工業化開始的1926年到1940年,前蘇聯整個工業增長了10.7倍,年平均增長速度為17.8%,其中重工業增長了18.4倍,年平均增長速度為21.9%.前蘇聯一躍為當時歐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業強國.
蘇聯在優先發展工業的同時,忽視了輕工業和農業的發展,輕工業的投資只佔總投資的5%,相對重工業40%左右的投資比例.基本可以忽略.為支持工業的發展,斯大林推行農村集體化,大量農民的土地被充公,到1937年左右.99%的土地成為國營農庄.其中1933年造成了著名的烏克蘭大飢荒.幾百萬農民餓死自己的土地上.從1926年到1953年,農業生產僅增長21%.還不及1913年的水平.如果考慮耕地增加的因素.農業一直處於倒退的狀況.
1942年二次世界大戰德國遭到蘇聯的頑強抵抗.最終敗退.蘇聯作為戰勝國成為國際政治舞台的明星.蘇聯模式成為眾多第三世界國家效仿的榜樣.戰後,蘇聯繼續實行以國家為主導的計劃經濟.走粗放式的經濟發展路線.
1953年斯大林逝世後,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相繼上台.開始鼓勵農業和輕工業的發展,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生活.蘇聯進入一波高速發展和擴張期.1950年時蘇聯的GDP是美國的30%, 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國民經濟高速發展,年平均國民收入增長率為8.5%,工業總產值平均遞增9.2%,在工業發達國家中僅次於日本。
到上世紀80年代初,蘇聯的GDP已經達到美國的80%.蘇聯的國力到達頂峰.但蘇聯這種發展模式存在著嚴重的不平衡. 低效的國有資本占據了大量寶貴的社會資源.大量的工業產出並不是用來滿足消費需求,而是為了追求發展速度.工業,農業,服務業發展比例嚴重失調,主要通過高投入,高消耗的方式來獲得高速工業發展.
由於美蘇之間的冷戰,美國有意識引導的軍備競賽使得蘇聯的經濟內在失衡情況越來越嚴重.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到1989年被迫的撤退.這場接近10年的失敗戰爭使得蘇聯經濟長期失血.也是蘇聯由盛轉衰的標志.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台.已經到了不得不進行改革的狀況.在起初推行的經濟市場化改革失敗後,戈氏開始走向極端. 全盤否定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和社會主義道路,並放棄蘇共一黨專政.實行多黨制.經濟的倒退加上政治上的混亂.使得美國人有機可乘.蘇聯迅速進入崩潰邊緣.1989年8.19保守派的政變失敗.蘇聯已經名存實亡,1991年年底,14個加盟共和國全部宣布獨立,蘇聯正式解體.
3,蘇聯解體的原因分析
內部原因
蘇維埃革命成功後,由於受馬克思的影響.建立了無產階級專政的體制,走社會主義道路.
不管是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在沒有實現世界大同的情況下,發展自身,參與競爭是必由之路.制度模式只是各國在發展選擇道路不同. 最終的目標都是一樣:在國際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但是蘇聯執政黨在思想和理論認識上,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當經濟向上快速發展時,簡單的認為社會主義有自身的優越性,必然會戰勝資本主義,當經濟開始下滑,市場經濟改革出現混亂後,又走向另外一個極端,把問題歸咎於制度本身。思想和理論認識上的缺陷,也給西方的所大力標榜的自由化、民主化可乘之機,造成上層官員的思想混亂和普通民眾的思想不統一。這是後面蘇聯共產黨解散的根本原因之一。
相對於周圍資本主義世界的工業化國家,蘇聯剛成立時是落後的農業國,走向工業化,發展生產力,提高國際競爭力是必然選擇.蘇聯在社會制度具體發展模式的設計中,欠缺的比較多。主要有以下幾點,過度的追求發展速度。而忽視了社會的整體效率.造成內在經濟結構的巨大不平衡;缺乏公平合理的社會分配機制.造成普通民眾和官僚階層的分化;缺少有效的監督體制.造成官員的權力濫用;全盤的計劃體制扼殺了民眾的創造性和內生的經濟活力,偏重於低效的國有企業,造成有效資源被大量配置到無效率的部門。制度設計的缺陷,造成了蘇聯在發展的道路上必然會遭遇極限和瓶頸。蘇聯並沒有完成能夠在合適的時機作出有效調整,而是在遭遇困境的時候以極端的方式推倒重來,導致蘇聯的經濟社會徹底崩潰。
蘇聯對內一直強勢推行大俄羅斯的沙文主義,各民族間沒有完成真正的融合,造成民族矛盾積壓,在蘇聯比較強盛的時候,這種加盟的紐帶尚能維持,在蘇聯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民族問題自然被放大,離心力增強,最後相繼獨立。
同樣,蘇聯的對外政策也是強勢擴張為主,把自己當作社會主義陣營大家庭的家長。造成了周邊關系的緊張和惡化。蘇中關系在赫魯曉夫上台後,長期交惡。相反,美國在為了對付蘇聯,聯合了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包括在越戰期間秘密訪華,聯合敵人的敵人--中國。
由上可以看出,蘇聯的內部問題是決定其最終解體的根本原因。
外部原因
美蘇爭霸的局面,一直到蘇聯解體才宣告正式結束。美國在裡面起了個助推的作用,而蘇聯因為缺乏真正的外部盟友,最終毫無懸念的進入了崩潰流程。美國主要的策略是實行馬歇爾計劃,扶持二戰戰敗的德國、日本,幫助歐洲恢復經濟。與中國開展外交關系,支持阿富汗的游擊隊,形成經濟和軍事聯盟對抗蘇聯陣營,對蘇聯進行戰略包圍。開展星球大戰計劃,把蘇聯長期拖入冷戰,誘導蘇聯繼續走錯誤的經濟發展路線,加劇蘇聯經濟的結構失衡問題。利用美元的國際結算貨幣優勢,操控原油等價格,造成蘇聯的收支不平衡,使得蘇聯經濟在最虛弱的時候遭遇沖擊。在思想領域上的文化入侵,標榜西方社會的開放性和民主性,大力扶植蘇聯國內的親美勢力和改革派,在遭遇蘇聯改革遭遇困境的時候,誘導蘇聯進行體制改革,走全盤西化的道路。
最後的結局是,蘇聯這個僅次於美國的世界帝國,最後的崩盤極其慘烈,政治,經濟社會體系全面瓦解,蘇聯人民辛苦多年的成果被消滅,生活水平一夜回到解放前。
俄羅斯人性格的最大特點是雙重性和矛盾性.對外有著強烈的擴張慾望,搖擺不定卻喜歡用極端的方式來處理
由於地理位置處於歐亞大陸中間.在文化歸屬.一直處於比較尷尬的位置.既沒有融入歐洲文化,也不能被亞洲文化所接受.俄羅斯的雙頭鷹的國徽從側面反映出了這個國家的特點,一面看歐洲,另外一面看亞洲.俄羅斯地廣人稀,自然資源豐富.冬季漫長.造就了俄羅斯人自信和懶散,卻又能吃苦耐勞.一方面性格豪放,勇武善戰,另一方面優柔寡斷,容易走極端.
從歷史來看,俄羅斯最早屬於歐洲,並引入了拜占庭的東正教文化,但西化的進程被蒙古人入侵所打斷.蒙古人給俄羅斯人帶來最根本的轉變是集權和專制統治.從此俄羅斯人與歐洲開始分離.雖然在17世紀彼得大帝時,又開始向西方學習和靠攏,但過程很短暫.並沒有做到徹底的西化,到20世紀的無產階級革命後,帝國的原有統治模式被推翻.進入蘇聯時代.再次進入中央集權統治模式.到1991年蘇聯解體,俄羅斯又開始准備脫亞入歐.開始學習西方民主,建立三權分立和議會制度.但經歷10年的苦難之後.最後是普京的強力集權挽救了俄羅斯.在中西方的模式之間搖擺不定,是這個國家的最大特點.
俄羅斯的國教是東正教,國內有超過60%的人口信仰該教,俄羅斯人認為東正教屬於羅馬基督教的正統.莫斯科也是羅馬和拜占庭帝國之後的繼承者,東正教主張的普濟眾生和救世,為帝國的擴張奠定了思想基礎.從最初15世紀只有200多平方公里的面積的東歐小國,最後擴張成世界上領土最大的國家.從中可以看出俄羅斯對外一直有著強烈的擴張慾望.
Ⅱ 俄羅斯歷史發展道路的獨特性,主要是與西方國家的對比
從歷史來看,俄羅斯經歷過一段特殊的沙皇專制統治時期,本質實為封建地主專制統治,但又區別於中國和西方各國的封建統治,通過以封建地主階級主導的俄國農奴制改革可以看出,沙皇統治在歷史上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以和平的方式使俄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這在世界歷史上封建社會與資本社會間的轉變方式上有很大區別
農奴制改革後,俄國經濟在以沙皇統治下的資本主義道路下發展,使俄國資本主義道路具有濃厚的封建色彩,這又是不同於其他資本主義國家,但在當時的生產力下,有利於社會的進步.隨著生產力的提高,封建專政阻礙經濟發展,同時又為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統治埋下伏筆.
在十月革命期間,俄國出現資產階級和以列寧為代表的布爾什維克黨共同掌握政權的時期,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共同執政,歷史少有.
隨後,俄國走向社會主義道路,在長達半個世紀的美蘇爭霸中,在斯大林模式下,蘇聯解體,也標志著俄國轉向資本主義社會.
Ⅲ 俄羅斯有多少年歷史
截止2019年12月,有1100多年的歷史。
俄國作為一個國家出現,只有1100多年的歷史。公元9世紀前,在東歐平原上,居住著一些斯拉夫人的部落。
到公元9世紀,這些部落以基輔為中心,結成一個大公國,稱「基輔羅斯」,這是最早的俄羅斯國家。當時它只是一個南自基輔、北到拉多加湖、西從普斯科夫、東到木羅姆的一個東歐內陸小國。
(3)俄羅斯創造歷史擴展閱讀
葉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謝耶芙娜(Екатерина II Алексеевна),葉卡捷琳娜二世與俄羅斯留里克王朝有血緣關系,為留里克王朝的後裔,原名索非亞·弗雷德里卡·奧古斯塔,
1729年4月21日出生於普魯士斯特丁,是德國安哈爾特-采爾布斯特公爵的女兒。1744年被挑選為皇位繼承人彼得三世的未婚妻。1745年與彼得結婚並皈依東正教,改名葉卡捷琳娜。1762年率領禁衛軍發動政變而即位。
1767年召集新法典起草委員會會議,宣布女皇的訓令,主張開明專制、嚴厲的法治主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她雖然想改善農奴制度,但是因貴族的反對而沒有成功。
此外她還修改地方行政制度、司法制度。貴族勢力得到加強,農民和農奴的生存狀況更加惡化。1773年至1775年發生普加喬夫起義。1796年11月6日逝世於沙皇村(今普希金城),俄羅斯帝國女皇,1762年至1796年在位。
Ⅳ 俄羅斯有哪些名人
1、普希金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1799年6月6日 -1837年1月29日),是俄羅斯著名文學家、詩人、小說家,現代俄國文學的創始人,19世紀俄羅斯浪漫主義文學主要代表,同時也是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現代標准俄語的創始人,被譽為"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詩歌的太陽","青銅騎士"。
2、列夫·托爾斯泰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紀中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思想家,哲學家,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
3、屠格涅夫
俄國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詩人和劇作家,1818年11月9日出生於世襲貴族之家,俄國編劇,主要作品《鄉間一月》、《屏息閉眼》、《惡意的誘惑》。
4、契訶夫
是俄國世界級短篇小說巨匠和俄國19世紀末期最後一位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與莫泊桑和歐·亨利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
契訶夫是一個有強烈幽默感的作家,他的小說緊湊精煉,言簡意賅,給讀者以獨立思考的餘地。其劇作對20世紀戲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堅持現實主義傳統,注重描寫俄國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藉此真實反映出當時俄國社會的狀況。
他的作品的三大特徵是對丑惡現象的嘲笑與對貧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並且其作品無情地揭露了沙皇統治下的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和社會的丑惡現象。他被認為19世紀末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
5、奧斯特洛夫斯基
尼古拉·阿列克謝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9月29日-1936年12月22日),前蘇聯作家,堅強的布爾什維克戰士、著名的無產階級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在烏克蘭一個貧困的工人家庭,11歲開始工作,1919年加入共青團,參加蘇聯國內戰爭。
1920年秋天在戰斗中負重傷,23歲時全身癱瘓,24歲時雙目失明、脊椎硬化,但他的毅力驚人,他口述由妻子整理在1933年寫成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Ⅳ 求俄羅斯傳統歷史文化簡介。
基輔羅斯文化可被稱作為一種中世紀文化傳統。它具有以下特徵: 文化發展速度很慢,其受上一代人的經驗和傳統影響很大。 局部性,封閉性。當時在自然經濟的條件影響下各地之間的相對孤立的,缺乏經濟聯系。 受基督教以及其他宗教儀式很強的影響Двоеверие. 雖然古俄羅斯文化發展模式與西歐各國不盡相同,但是它們卻始終在大體上保持著一致。
莫斯科公國
在1237—1242年間發生了韃靼人入侵。這以後的200多年裡古羅斯一 古代羅斯直處於金帳汗國的統治之下。 古羅斯文化的自然發展終止了。 在這段時間里,古羅斯的文化和西歐文化之間產生了巨大的差別。
這段時間內文化最主要的發展是:
俄羅斯人最為一個整體的思想出現了-這主要是因為在這一時期各公國之間的差別減少了,以及形成了共同的俄羅斯文化。
由蒙古-韃靼人引入的東方文化。
東正教堂作為一種俄羅斯國家文化政治傳統保護者的形式出現了,在這時原始的多神教逐漸停止了.
古羅斯各國與伊斯蘭教國家與天主教國家的聯系被終止了.
俄羅斯帝國
俄羅斯帝國(俄文: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通常簡稱為俄國、帝俄或沙俄,是1721年至1917年間俄羅斯國家的名稱。
1721年彼得大帝在與瑞典的大北方戰爭勝利後,被俄羅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羅斯皇帝」的頭銜,俄國成為正式意義上的帝國;不過,事實上在羅曼諾夫王朝之前的留里克王朝的伊凡四世在1547年便已經開始使用「沙皇」的稱號,因此「俄羅斯帝國」有時也會被擴大使用。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後,沙皇尼古拉二世簽署退位聲明,俄羅斯帝國滅亡。
蘇聯
蘇聯文化在共69年的蘇聯歷史中,經歷了數個階段。它來自於15個加盟共和國,雖然其中大多數是俄羅斯人。蘇聯雖然支持文化機構,但有非常嚴格的審查制度。
當代
俄羅斯的當代文化歷史實際上就是要重建俄羅斯帝國時期的文化元 莫斯科公國素,以及重建其在蘇聯時期的文化繼承。現在俄羅斯各地開始興建教堂,恢復宗教傳統,支持復興各種傳統的民間作坊。除此之外,在蘇聯時期文化的基礎上還產生了獨特的兼並東西方文明的新文化元素:在俄羅斯文化中不但引進了傳統的西方文化成分,並且還引入了屬於東方的,比如飲茶文化與東方的烹飪技術。然而同時在這個國家裡也存在著對原俄羅斯文化的造成破壞的自由主義思潮和市場經濟體制-他們對傳統社會,文化的破壞是毀滅性的。並且在前蘇聯解體後形成的一些新國家中發生了對俄羅斯文化,語言繼承問題的直接沖突。
編輯本段
俄羅斯族的文化
俄羅斯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在俄羅斯聯邦俄羅斯族佔有79.83%的人口,同時也生活著180多個少數民族。在歷史上以俄語和東正教為基礎的俄羅斯文化統治了俄羅斯,但是這種文化優勢有時卻不是全面的。需要指出,烏克蘭,白俄羅斯,塞爾維亞,波蘭等斯拉夫國家在俄羅斯文化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編輯本段
俄羅斯的人造文化
人造文化 這是一種擁有記號,符號的藝術物品。人造文化是由人類用各種物品製造加工而成的 — 除此之外也包含了人類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現象:科學,迷信,藝術及民間傳說。在上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俄羅斯人創造出了豐富的人類文化,藝術。
語言遺產
在俄羅斯最廣泛使用的語言是俄語,同時按俄聯邦憲法第69章規定它也 當代俄羅斯是俄羅斯聯邦的官方語言。然而,在俄聯邦除俄語外,母語人數超過一百萬的語言還有7種。根據憲法,俄聯邦境內的共和國還有規定屬於自己的官方語言的權利,事實上,他們也正在使用著這種權利:比如在卡拉恰伊-切爾克斯共和國除俄語之外的官方語言還有阿巴扎語,卡拉恰伊-巴爾卡爾語,諾蓋語與切爾克斯語。
雖然在很多地區都在努力保留語言的多樣性,但是俄羅斯甚至在蘇聯時代就有語言取代的趨勢,當時非俄羅斯族的公民的母語實際上已經是俄語,母語(自身所屬民族的語言)的概念在當時要低於民族這個概念本身。
參見: 俄羅斯語言列表, 俄羅斯官方語言列表.
格拉哥里字母
格拉哥里字母 — 最早的斯拉夫字母表之一。一些研究者認為,正是為了用斯拉夫語記錄教會文本,神聖的康斯坦丁·基里爾和米佛迪發明了格拉哥里字母。而基里爾字母則是由他 格拉哥里字母們的繼承者按安色爾書信體的希臘字母創造的。
基里爾字母
基里爾字母 — 這是一套古老的斯拉夫書寫體字母表。(говоря 俄語字母表т о русской, сербской и т. п. кириллицах; называть же «кириллическим алфавитом» формальн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нескольких или всех национальных кириллиц некорректно).
以下屬於斯拉夫語族的語言的字母表是基於基里爾字母表的:
俄語 (俄語字母),
烏克蘭語 (烏克蘭語字母),
白俄羅斯語 (白俄羅斯語字母),
盧森尼亞語 (盧森尼亞語字母),
保加利亞語 (保加利亞語字母),
塞爾維亞語 (塞爾維亞語字母),
馬其頓語 (馬其頓語字母),
以及一些非斯拉夫語族的語言,這些語言在以前很可能有另一套書寫系統 (通常是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 ,他們在1930-х 間轉用了西里爾字母. 參見 以西里爾字母為基礎的語言列表.
俄語
俄語屬於 東斯拉夫語支,是世界語言之一, 同時也是最流行的斯拉 基里爾字母語之一. 俄語同烏克蘭語與白俄羅斯語一樣由古俄語演變而來.
民間傳說
史詩, 民間傳說
雪姑娘──俄羅斯傳說中迎接新年的人物形象,被認為是冰雪爺爺的孫女。
雪姑娘的形象在俄羅斯的文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此之前在關於諾夫哥羅德西部和聖誕節的神話中從未出現過女性形象。
雪姑娘的形象不僅出現在俄羅斯民間儀式中,在俄羅斯的口頭文學創作中也以民間童話中提到的:「用雪堆造,並且復活」的形象呈現。
А. Н. Афанасьев曾對有關雪姑娘的童話進行研究,並在他的作品《Поэтические воззрения славян на природу》(1876年)中的第二卷 進行了分析。
1873年,А. Н. Островский 受 Афанасьев 思想的影響創作了劇本《雪姑娘》。劇本中,雪姑娘是以冰雪爺爺和春天的女兒的身份出現的。不幸的是雪姑娘在夏天對太陽神Ярило的敬拜儀式上死去。雪姑娘的造型被描繪的清純秀美,描述中她具有蒼白而令人憐憫的面龐,雪白的頭發。她總是穿著白藍相間並以毛皮鑲邊的斗蓬(皮大衣、毛皮帽子、手套)。但是,起初該劇本並沒有被觀眾所認可。
至1882年,Н. А. Римский-Корсаков 根據該劇本改編的同名歌劇,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此後,自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雪姑娘的形象又經過了創作了該電影劇本的教育家們的精心修改,並最終以作為孩子們新年聖誕樹上的懸掛裝飾的形象完成。並且,直到革命時 雪姑娘期,該形象一直被人們所使用。每年人們都會把雪姑娘的形象懸掛在聖誕樹上,女孩們穿著雪姑娘的衣服,自己排演著或者童話中,或者Островский劇本中,或者歌劇中的片段,來迎接新年。
1935年,在出台了新年慶祝的官方決定之後的蘇聯時期,現代版雪姑娘的形象又一次被修改完成。在新的版本中,雪姑娘是聖誕老人的孫女。1937年初,冰雪爺爺和雪姑娘的形象第一次一起出現在Московский Дом Союзов的聖誕樹上。
民間音樂創作
恰斯圖什卡(俄語:Часту?шка) — 這是一種俄羅斯詼諧民歌的形式,它通常靠口頭傳誦。因此恰斯圖什卡屬於民間口頭傳誦的一種形式,特別是在那些存在著嚴格審查機構的地區這種口頭傳誦的形式有很大的發展。在蘇聯以前的時代,談論恰斯圖什卡屬於релогия. 在蘇聯時代, 其大部分內容含有強烈的政治和性的成分,並且使用了相當數量不規范的詞彙。
恰斯圖什卡一般是以使用抑揚格四行詩的形式出現的,其中第二行和第四行押韻(有時所有的行均押韻). 恰斯圖什卡的特點是用語詞彙豐富和極富表現力,其用語常常脫離文學語言的規格。 Частушка 常常要用手風琴或俄式三弦琴伴奏. 恰斯圖什卡19世紀的最後三年裡作為一種鄉村的民間文學形式就已經出現了,但其全面發展卻是在蘇聯時期開始的。
俄羅斯民間繪畫工藝
霍霍洛瑪是一種繪在餐具或傢具上的裝飾性鄉村藝術繪畫。它是 雪姑娘用黑色或紅色(偶爾也用黃色)顏料在金色的背景上繪成。 在木製品上繪畫時使用的不是[金粉]],而是銀粉或錫粉,畫好以後還要用專門葯劑覆蓋,並通過三至四次烘乾從而得到一種獨一無二的蜂蜜似的金色,這樣就給本來質感較輕的木質餐具一種沉重的感覺。
在傳統的霍霍洛瑪裝飾上繪製得有赤紅的紅莓,花楸果,野草莓,花朵,樹枝。有時也會有鳥類,魚類及其他的野生動物。
俄羅斯細絲工藝
俄羅斯細絲工藝 – 這是一種藝術品,它被鏤花或通過細金,銀或銅絲焊在金屬製成的底板模型上
卡斯里藝術鑄造品
卡斯里藝術鑄造品 — 這是一種用在卡斯里城的生鐵鑄造廠出產的生鐵與銅鑄造的藝術作品(其形式可以是雕塑,柵欄,各種建築部件等等)。
卡斯里藝術鑄造品的傳統方法(首先得到一個大體上整齊的輪廓, 然後仔細地鑿出各個部位的細節並拋光整個表面)是在19世紀發展起來的。
琺琅工藝
巴列赫微型畫
Посёлок Палех. Шкатулка, 1934 год. И. М. Бакланов.巴列赫微型畫 — 這是一種源於伊萬諾夫州巴列赫的民間藝術形式。 塗著清漆的的微型畫是一種在紙板上的蛋彩畫。它通常在匣子,首飾盒,錢包,畫框中(用別針,胸針等)表起來。
通常巴列赫微型畫的場景採用日常生活以及古典文學作品,民間故事,俄羅斯史詩及歌曲作為主題。繪畫一般在黑色背景下進行,並以金色顏料расписываются。
套娃
Разобранная матрёшка套娃 — 俄羅斯木製的彩繪 [[玩具娃娃 俄羅斯文化]。在最外層的套娃裡面有一個與之相似但尺寸較小的另一個套娃. 傳統的方法是為之漆上著俄羅斯傳統服裝的村姑的畫像。而現在則沒有此類限制:肖像的內容上可以至神化人物,下可到 蘇聯 領袖. 套娃是外國旅遊者來俄羅斯購買得最多的紀念品。
編輯本段
俄羅斯藝術
繪畫藝術
聖像
Спас Нерукотворный. 安德烈·魯布烈夫. XIV—XV 世紀主條目:聖像
俄羅斯的聖像畫法繼承了 拜占庭 的技術. 與此同時在 羅斯 產生了自己的一些傳統。俄羅斯最具有表現力的聖像畫集在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俄羅斯的聖像不僅僅是簡單的臨摹,它具有自己的風格。俄羅斯 俄羅斯文化著名的聖像畫家,如安德烈·魯布烈夫對聖像畫發的理解已達到了新的高度。
寫生畫
阿巴庫莫夫, 米海伊爾·格奧爾戈維奇,在金色的雨中漫步俄羅斯的第一幅模擬肖像畫出現在17世紀,在18世紀的中起到晚期則出現了大量的寫生畫家,例如 Левицкий和Боровиковский.
俄羅斯的寫生畫從那時起就開始追隨著世界潮流。
19世紀上半葉著名的藝術家有: Выдающиеся художники первой половины XIX века:
Кипренский
Брюллов
在後半葉模擬寫生畫法則得到了蓬勃發展(參見:Передвижники).
在20世紀初俄羅斯是前鋒派藝術的中心: (Кандинский,Малевич).
文學
俄羅斯文學無疑是俄羅斯人民完美的和清晰的創作天才表達,而不僅僅是 Template:美學,道德和文化價值的表現; 按照俄羅斯著名哲學家的觀點, 文學也是俄羅斯哲學的體現。
直到18世紀在俄羅斯幾乎還沒有世俗的的文學作品出現。那時只有一些古俄羅斯的歷史傳記,宗教文學或者是編年史 - «Повесть временных лет», «Слово о полку Игореве», «Моление Даниила Заточника», «Задонщина», Житие Александра Невского и другие жития. 而這些作品的作者卻無從知曉。那時候的民間文學創作有著各自的風格:былины, сказками.
俄羅斯的世俗文學是在17世紀出現的。第一部世俗作品是 — «大祭司阿瓦庫姆的生活» (不要被名字所迷惑,它不是宗教作品,因為它是阿瓦庫姆·彼得羅夫本人的 安德烈•魯布烈夫作品,事實上為多數人所知的他的聖徒式生活是他死後的故事).
在 18世紀 俄羅斯涌現出了一批傑出的詩人與作家. 他們中間有瓦西里·特里季亞可夫, Антиох Кантемир, Гавриил Державин, 米海伊爾·羅曼諾索夫; 作家Николай Карамзин, Александр Радищев; 劇作家亞力山大·蘇馬洛科夫 и Денис Фонвизин. 那時主要的文學創作藝術形式是 古典主義.
散文
下列的是俄羅斯最有名的作者:
費奧多爾·陀思妥耶夫斯基
列夫·托爾斯泰
伊萬·布寧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伊凡·屠格涅夫
契科夫
等等.
詩歌
Среди наиболее известных поэтов России:
亞歷山大·布洛克
謝爾蓋·葉賽寧
亞力山大·普希金
安娜·阿赫瑪托娃
約瑟夫·布羅茨基
米海伊爾·萊蒙托夫
等等.
馬戲院,雜技場
在俄羅斯雜技與馬戲十分流行。以下是一些有名的雜技 俄羅斯文化馬戲演員:
小丑:
尤里·尼庫林
Карандаш
奧列格·波波夫
魔術師:
伊戈爾·基奧
馴獸師:
弗拉基米爾·杜洛夫
雜技演員:
電影藝術
在1896 年四月,即第一屆巴黎電影藝術會後四個月,在俄羅斯就有了第一部電影放映機。五月4日 1896 年在彼特堡一個名叫《水族館》的劇院里進行了俄羅斯歷史上第一次電影放映 — 當時在演出«阿爾弗雷德-巴夏在巴黎»的第二出劇與第三處劇的間奏里給公眾們放映了一些短片。俄羅斯官方文件紀錄上的第一次電影拍攝的是五月Камилл Серф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禮。電影迅速成為非常時髦的消遣娛樂方式,電影院開始在俄羅斯各大城市出現。俄羅斯第一家電影院是1896年在聖彼得堡涅瓦大街的46號開業的。
俄羅斯藝術電影最開始放映的是一些古典文學創作(商人卡拉什尼科夫之歌,白痴,巴赫奇薩拉伊的噴泉),民歌(《烏哈爾的商人》)以及關於俄羅斯歷史(伊凡雷帝之死,彼得大帝)的短篇。1911年則放映了俄羅斯第一部長篇電影-塞瓦斯托波爾保衛戰,以及亞歷山大·漢容科夫,瓦西里·貢恰諾夫。
1913 年 在俄羅斯經濟得到復甦的背景下,電影藝術也得到了蓬勃的發展,此時出現了一大批新電影公司:包括最大的И. Н. 葉爾摩利耶夫電影公司,其拍攝的影片中有120多部稱得上是相當有水準的,比如:Пиковая дама,«葉爾蓋的父親», 雅可夫·普羅塔贊諾夫.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出現了很多藝術電影院。在這段時間里活躍著以下著名電影導演:葉夫根尼·鮑威爾,弗拉基米爾·加爾金以及維亞切斯拉夫·維斯科夫斯基
音樂
俄羅斯搖滾樂
搖滾組合鸚鵡螺的演唱會俄羅斯搖滾樂最開始在前蘇聯出現,然後在俄羅斯聯邦及其他獨聯體國家出現了不同的作曲家與樂隊組合。最有名的組合有:時間機器,水族館,鸚鵡螺。 «電影院», «阿莉莎», «ДДТ», «Звуки Му».
俄羅斯的搖滾樂隊深受西方搖滾樂,以及俄羅斯作曲家([[]])音樂的影 列夫•托爾斯泰響,這些音樂大多使用鋼弦原聲吉他演奏。
俄羅斯爵士樂
第一次俄羅斯爵士音樂會是於10月1日1922年在莫斯科小基斯洛夫小巷的中央戲劇藝術學校(這里後來被稱為ГИТИС)舉行的。這次音樂會是эксцентрического爵士樂隊團瓦倫丁·巴爾拿赫第一次在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的表演。
電子音樂
Известные коллективы и персоны: ППК, Parasense, KDD
建築
俄羅斯的建築歷史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歷史上俄羅斯的建築不但與許多國家的建築都有密切的關系,而且發展了自己的傳統形式。
宗教建築
米海伊爾·阿爾漢格爾教堂,位於科洛母納 古典式建築, 謝斯塔科夫.Ф.М. 設計
民用建築
莫斯科斯大林高度式的摩天大樓«凱旋宮»俄羅斯的民用建築發展在歷史上分為幾個階段。在革命前建築風格與其餘國家(歐洲國家)的風格是一致的:古典式,巴羅克式及其他。
蘇聯時期的民用建築不同階段的劃分往往被冠以當時國家領導人的姓:斯大林式的,勃列日涅夫式的,赫魯曉夫式的。隨著蘇維埃權利的更迭,這些建築風格存在時間也是短暫的。然而,當時蘇聯政府為了改善國民的居住條件而寄希望於大眾式的建築形式,因此在蘇聯後期的建築中沒有了裝飾性的成分:比如說雕塑裝飾物。當時在電視里播出的由梁贊諾夫導演的電影《命運的捉弄》正描述了此種情況。
現在隨著各種個性設計的出現,不同的居民樓有著各自的建築設計風格。
編輯本段
宗教
俄羅斯是一個宗教信仰多元化的國家:
原始宗教
在俄羅斯有很多原始宗教,它們在前基督教時代的古羅斯。俄羅斯的原始宗教信仰主要是多神教。在斯拉夫族的原始宗教中蘊含著對大自然的力量的原始崇拜,比如:別龍(Перун)-雷與閃電之神,達茲博格(Даждьбог)-太陽神,維列斯(Велес)-生靈之神,雅歇爾(Ящер)-海洋之神,等等。與此同時,也存在一些關於精靈的崇拜,如列西(лешие),達摩沃伊(домовой),伏葉諾伊(водяной),基基莫拉(кикимора)等等。 在20世紀以前原始宗教信仰一直受到基督教會迫害的。然而,這些原始宗教信仰還是 俄羅斯電影受到了人們的尊敬:比如謝肉節就是一個原始宗教節日的例子。
基督宗教
在988—989年間弗拉基米爾給將東正教定為羅斯國教後,原來那些原始宗教信仰崇拜的神就被對應為了基督教聖徒(如:別龍 — 以利亞,維列斯 - 聖尼古拉等等)。
東正教
東正教是俄羅斯最為廣泛流行的宗教。正是對東正教的信仰影響了俄羅斯文化的發展。然而,東正教從來沒有完全主宰過俄羅斯社會:俄羅斯社會已經容納下了各種宗教的發展。 據官方對部分俄羅斯居民調查顯示:俄羅斯有大約50%的人口不信仰任何宗教,30%~40%的人口是東正教徒[1].
伊斯蘭文化
據專家統計 (在最近的一次人口統計中沒有涉及到宗教信仰的問題) 在俄羅斯有一千到一千五百萬穆斯林。據 Духовного управления мусульман европейской 俄聯邦分部統計, 在俄羅斯有兩千萬穆斯林. 然而據俄羅斯最有名的伊斯蘭研究學者羅曼·西蘭捷夫認為,這些統計數據偏高,而實際上穆斯林人數應該介於一千一百萬到一千二百萬之間。[2].
穆斯林在俄羅斯大都居住在伏爾加-烏拉爾一帶,北高加索地區,以及莫斯科市,聖彼得堡市,西西伯利亞地區。在俄羅斯有超過6000座清真寺(1991年僅有百餘座)。
佛教文化
在俄羅斯佛教徒主要分布在三個地區: 布里亞特共和國, 圖瓦共和國 和 卡爾梅克共和國. 據 俄羅斯佛教聯合會的信息透露, 俄羅斯信仰佛教的人數在150萬到200萬之間。
現今在俄羅斯有很多佛教學校: тхеравада, 日本與韓國的 禪宗 米海伊爾•阿爾漢格爾教堂, 一些大乘佛教的分支,以及廣泛分布著的藏傳佛教學校.
世界上最北的佛教機構Дацан早在革命前在聖彼得堡就已存在。 (Дацан Гунзэчойнэй), 現在已成為俄羅斯的旅遊與佛教文化中心。[3]。時下已准備在莫斯科新建佛教寺院, который смог бы объединить вокруг себя русских буддистов в совместной практике на благо всех разумных существ России и мира.
編輯本段
外國人眼中的俄羅斯文化
外國人常常感到對俄羅斯,俄羅斯人,俄羅斯人的習慣,愛好,文化非常陌生。比如說,在外國人的意識中總認為俄羅斯文化就是 套娃, 俄式三弦琴, 手風琴, 民族服裝(男人穿 俄式上衣,女人穿卡科什尼克), Частушка, 以及民歌 «卡林卡».
俄羅斯的風俗及俄羅斯的文化經常被歪曲諷刺,或者會使某些人感到奇怪。可參閱下面的鏈接: 葡萄牙語維基網路認為, 俄羅斯的文化是與 伏特加酒相聯系的。
Ⅵ 簡述俄羅斯國家的由來及其歷史上重要的沙皇
俄羅斯帝國是1721年至1917年間俄羅斯的全稱。按俄羅斯及世界主流學派觀點,俄羅斯沙皇國是1547~1721年間俄羅斯的國號,而1721年彼得大帝在與瑞典的大北方戰爭勝利後,被俄羅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羅斯的皇帝」的頭銜,正式稱皇帝,從此以後的俄羅斯正式國號為「俄羅斯帝國」,「俄羅斯的沙皇(國王)」的稱號也變成了「俄羅斯的皇帝」。
彼得大帝,是後世對彼得一世的尊稱。彼得一世(1672年6月9日-1725年2月8日),原名彼得·阿列克謝耶維奇·羅曼諾夫,是沙皇阿列克謝一世之子,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第四代沙皇(1682─1725)。俄羅斯沙皇(1682年—1725年)、俄羅斯帝國皇帝(1721年—1725年),著名統帥,1682年即位,1689年掌握實權發動改革。作為羅曼諾夫朝僅有的兩位「大帝」之一,彼得大帝一般被認為是俄羅斯最傑出的皇帝。在位期間對俄國推行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改革,他制定的西方化政策是使俄羅斯變成一個強國的主要因素。
彼得大帝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他繼位後積極興辦工廠,發展貿易,發展文化、教育和科研事業,同時改革軍事,建立正規的陸海軍,加強封建專制的中央集權制。繼而發動了戰爭,奪得波羅的海出海口,給俄羅斯帝國打下堅實基礎。可以說,近代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發展史無不源於彼得大帝時代。
Ⅶ 關於俄羅斯的一些歷史~望高人解答!
16、17世紀,俄羅斯在東正教會的領導下,開展了反蒙古運動,18、19世紀,俄羅斯民族主義與泛斯拉夫主義泛濫,幾乎完全一致否定蒙古。
烏克蘭、白俄羅斯與波羅的海諸國與俄羅斯或者蘇聯人相反,凡是蘇聯人反對的,他們都贊成。凡是蘇聯人反對的,他們就認為那是真理。
兩種觀點,一是以普希金與車爾尼雪夫等人以及社會主義歷史學家,他們認為蒙古給俄羅斯帶來了災難,是俄羅斯文明落後西方的主要原因,而西方文明是因為俄羅斯的犧牲而得到保護,得已發展。蒙古人帶來了專制的政治制度以及殘酷的暴政下的奴役制度。二是西方學者有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學者的觀點,認為俄羅斯之所以成為暴發戶,是蒙古集權消滅了俄羅斯長期存在的令人頭疼的分裂,蒙古騎軍集群戰術及其蒙古在俄羅斯服役的軍事人員是俄羅斯在16、17、18世紀抵抗日耳曼東進的主要力量。蒙古帶來了稅收財政制度,帶來了復式政治制度等,蒙古的西伯利亞歸於俄羅斯,讓全世界所有的民族眼紅。
但最令人奇怪的是,俄羅斯政府,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幾百年來一直沉默,沒有介入爭論,也沒有讓這樣的爭論影響其國內外政策,蒙古人更是沉默。
Ⅷ 俄羅斯世界盃俄羅斯創造了歷史嗎
俄羅斯隊在1/8決賽中點球淘汰了西班牙隊晉級八強,已經完成了世界盃的任務,本屆杯賽是俄羅斯首次以獨立國家身份闖入淘汰賽,每往前進一步就是在創造歷史。
闖進世界盃賽八強,是俄羅斯隊的歷史最好成績。這支賽前並不被人看好,甚至被認為小組賽後就將被淘汰的東道主,已經做好了向四強沖擊的准備。如今,東道主面對克羅埃西亞隊時已經沒有任何心理包袱,主教練切爾切索夫表示,俄羅斯隊已經准備好書寫新的歷史。
Ⅸ 穆勒俄羅斯世界盃進球幾個就可以創造歷史
看球探的體育資訊如果穆勒可以進六個球就可以和克洛澤平分世界盃進球最多的榮譽,如果進七個就創造了歷史
Ⅹ 為什麼說伊凡三世是俄羅斯開創歷史新紀元的奠基人
伊凡三世·瓦西里耶維奇,莫斯科大公,1462年至1505年在位,史稱「伊凡大帝」。他是俄羅斯第一位獲得「全俄君主」稱號的俄羅斯大公,是開創俄羅斯歷史新紀元的奠基人。
吞並了城邦公國,俄羅斯成為統一的國家
1490年,伊凡三世的長子、莫斯科大公國王儲伊萬一病不起。作為繼母的索菲婭,就讓她身邊從羅馬帶過來的最好的一位拜占庭醫生為伊萬治療。結果兩月余伊萬不治身亡。一時間傳言四起,說索菲婭借治病之機謀殺了伊萬,以便索菲婭的長子瓦西里三世能夠取而代之,繼位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也認為王儲之死是索菲婭的陰謀。但是苦於沒有證據,只好處死了治病的醫生。
伊凡三世為了安撫伊萬的妻子葉蓮娜和貴族們,把伊萬的兒子年幼的季米特里立為王儲。索菲亞希望自己的兒子瓦西里三世為繼承人的想法落空,結果陰謀篡位敗露後,索菲亞和瓦西里被貶逐和監禁。1498年,伊凡三世為孫子季米特里舉行了加冕儀式。1500年瓦西里投奔立陶宛。伊凡三世沒有辦法,只好讓位,於1502年授予瓦西里大公稱號,並監禁了季米特里和他的母親。
瓦西里三世上位後,繼承其父伊凡三世的事業。莫斯科公國蒸蒸日上。而鬱郁的伊凡三世重病在床。於1505年10月27日撒手人寰,終年6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