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格列佛游記小人國具體講了哪幾件事情
一、略述格列佛自身及其家庭——出遊的最初動機——海上船隻失事,泅水逃生——利立浦特境內安全登陸——當了俘虜,被押解到內地。
二、利立浦特皇帝在幾位貴族的陪同下前來看在押的格列佛——描寫皇帝的儀容與服飾——學者們奉命教授格列佛當地語言——他因性格溫順搏得皇帝的歡心——衣袋受到搜查,刀、手槍被沒收。
三、格列佛的游戲——描寫利立浦特宮廷中的各種游樂活動——格列佛接受某些條件後獲得自由。
四、關於利立浦特首都密爾敦多以及皇宮的描寫——格列佛與一位大臣談帝國大事——格列佛表示願為皇帝效勞對敵作戰。
五、格列佛以特殊戰略阻止了敵人的侵略——被授予高級榮譽稱號——不來夫斯庫皇帝遣使求和——皇後寢宮失火;格列佛幫忙搶救了其餘的宮殿。
六、關於利立浦特居民的情況:他們的學術、法律、風俗和教育兒童的方法——格列佛在該國的生活方式——他為某貴婦人辯護。
七、格列佛得到消息,有人陰謀指控他犯有嚴重的叛國罪,只好逃往不來夫斯庫——他在那裡受到歡迎。
八、格列佛僥幸找到離開不來夫斯古的辦法,經歷一些困難後,安全回到自己的祖國。
一、格列佛游記
《格列佛游記》是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創作的一部長篇游記體諷刺小說,作品以里梅爾·格列佛船長的口氣敘述周遊四國的經歷。作者用了豐富的諷刺手法和虛構的幻想寫出了荒誕而離奇的情節,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英國議會中毫無意義的黨派斗爭,統治集團的昏庸腐朽和唯利是圖,對殖民戰爭的殘酷暴戾進行了揭露和批判;同時它在一定程度上歌頌了殖民地人民反抗統治者的英勇斗爭。
二、作品主題
小說第一卷中所描繪的小人國的情景乃是當時大英帝國的縮影。當時英國國內托利黨和輝格黨常年不息的斗爭和對外的戰爭,實質上只是政客們在一些國計民生毫不相乾的小節上勾心鬥角。
小說的第二卷則通過大人國國王對格列佛引以為榮的英國選舉制度、議會制度以及種種政教措施所進行的尖銳的抨擊,對當時英國各種制度及政教措施表示了懷疑和否定。
小說的第三卷,作者把諷刺的鋒芒指向了當時的英國哲學家,脫離實際、沉溺於幻想的科學家,荒誕不經的發明家和顛倒黑白的評論家和史學家等。
小說第四卷,作者利用格列佛回答一連串問題而揭露了戰爭的實質、法律的虛偽和不擇手段以獲得公爵地位的可恥行為等。
縱觀小說的全部情節,《格列佛游記》政治傾向鮮明。它的批判鋒芒,集中在抨擊當時英國的議會政治和反動的宗教勢力。小說通過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小人國)、布羅卜丁奈格(大人國)、勒皮他(飛島國)和慧駰國的奇遇,反映了18世紀前半期英國社會的一些矛盾,揭露批判了英國統治階級的腐敗和罪惡及英國資本主義在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的瘋狂掠奪和殘酷剝削。
當時的英國是作者抨擊和挖苦的對象。格列佛歷險《格列佛游記》的第一地是小人國。在這個微縮的國度里,黨派之爭勢不兩立,鄰邦之間不但想戰勝而且要奴役對方。小人國的國王用比賽繩技的方法選拔官員,為獲得國王賞給的幾根彩色絲線,官員不惜小丑似地做著可笑的表演。
這個小朝廷是當時英國的縮影,連利立浦特的朝政風習和典章制度也同當時的英國政局一模一樣;在第二卷里,作者更是指名道姓地批評英國。格列佛長篇大論地向大人國國王介紹英國的歷史、制度和現狀,以及種種為國家為自己辨解的事,可是從大人國的眼光看來,英國的歷史充斥著「貪婪、黨爭、虛偽、背信棄義、殘暴、憤怒、瘋狂、仇恨、嫉妒、淫慾、陰險和野心」產生的最嚴重惡果。
作者借國王的話,「那樣一個卑微無能的小蟲」是「自然界從古到今容忍爬行於地面的小毒蟲最有害的一類」,諷刺了英國社會的方方面面;在第三卷里,通過對拉格多科學院人士所從事的無聊而荒唐的科學研究,諷刺了英國當時的偽科學;有關勒皮他島的描繪則批評了英國對愛爾蘭的剝削壓迫。
小說不但抨擊了社會現狀,還在更深的層面上,直接諷刺了人性本身。在第四卷里,關於「錢」的那段議論就是如此。格列佛來到沒有金錢,沒有軍隊警察的慧駰(馬)國,向他的馬主人解釋說:「那裡的耶胡認為,不管是用還是攢,錢都是越多越好,沒有個夠的時候。
因為他們天性如此,不是奢侈浪費就是貪得無厭。富人享受著窮人的勞動成果,而窮人和富人在數量上的比例是一千比一。因此我們的人民大多數被迫過著悲慘的生活……」。作者注意到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純粹的金錢關系。並由此對人性產生了疑問。
三、藝術特色
《格列佛游記》不但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而且具有比較完美的藝術形式。首先,斯威夫特利用虛構的情節和幻想手法刻畫了當時英國的現實。同時他也是根據當時英國的現實才創造出一個豐富多彩的、童話般的幻想世界。斯威夫特的幻想世界是以現實為基礎的,而現實的矛盾在幻想世界中則表現得更為集中突出。
比如一六八八年政變後,托利黨和輝格黨爭權奪利,互相攻計,而實際上他們都代表貴族和資產階級的利益。斯威夫特抓住了議會黨派斗爭的本質特點,創造了小人國的高跟黨和低跟黨。這些虛構的情節就把現實表現得更為強烈、更為集中、更為典型,而且更帶普遍性。
《格列佛游記》的藝術魅力也就在這里。斯威夫特的幻想和現實是和諧的、統一的,格列佛在小人國、大人國、飛島、馬國的遭遇各不相同,但都安排得合情合理,毫無破綻。他每到一個幻想國度都受到不同的待遇,繪聲繪影,使作品具有藝術的真實感,這種真實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從而使諷刺達到高度的效果。
作者在對當時英國的議會政治和反動的宗教勢力進行無情、辛辣的諷刺、抨擊時,有的直言相譏,有的利用異邦人的唇舌,有的隱喻挖苦,有的以獸譏諷人,凡此種種,風趣滑稽,神情皆備。情節的幻想性與現實的真實性有機結合,也給小說增添了獨特的藝術魅力。雖然作者展現的是一個虛構的童話般的神奇世界,但它是以當時英國社會生活的真實為基礎的。
由於作者精確、細膩、貼切的描述,使人感覺不到它是虛構的幻景,似乎一切都是真情實事。例如,在描述小人與大人、人與物的比例關系時,一概按一與十二之比縮小或放大。小人國里的小人比格列佛小十二倍;大人國的大人又比格列佛大十二倍。
格列佛的一塊區區手帕,可以給小人國皇宮當地毯;大人國農婦的那塊手帕,蓋在格列佛身上,就變成一床被單了。在描述飛島的運行,宮殿的建築,城鎮的結構時,作者還有意運用了數學、物理、化學、天文、醫葯諸方面的知識與數據。這樣,就使人物局部細節的真實、和諧、勻稱,轉化為整個畫面、場景的真實、和諧、統一,極大地增強了作品的真實感和感染力。
作者的文筆樸素而簡練。例如文中寫到格列佛在小人國抄錄了一段官方文告,它贊頌國王是「舉世擁戴」的「萬王之王」,「腳踏地心、頭頂太陽」,等等。格列佛還在括弧里不動聲色地解釋道:「周界約十二英里」。隨著這句解釋,那「直抵地球四極」的無邊領土陡然縮為周邊不過十餘里的彈丸之地。
這種反差令人捧腹。括弧里的話顯示出作者樸素又實事求是的敘述風格,他似乎無意對此評論,只是在客觀忠實地為我們解釋利立浦特的尺度。他曾經聲明:「我寧願用最簡單樸素的文筆把平凡的事實敘述出來,因為我寫這本書主要是向你報道,而不是供你消遣。」
盡管小人國、大人國、慧駰國的情景各異,主人公的境遇也不相同,但整部小說的布局、風格前後一致,格列佛每次出海的前因後果都有詳盡的交待,復雜紛繁的情節均按時間、空間順序依次描述,文字簡潔生動,故事性強。
四、作者介紹
喬納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1667—1745年),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作家,政論家,諷刺文學大師,以著名的《格列佛游記》和《一隻桶的故事》等作品聞名於世,他曾被高爾基稱為「世界文學創造者之一」。
喬納森·斯威夫特是英國啟蒙主義時期的作家,但卻不同於大多數反對封建主義、謳歌資本主義的啟蒙主義作家,他對資本主義本質進行了無情的鞭撻,並反映了普通人生活的艱辛與困苦。同時他放棄了長期統治英國文學界的古典主義文學標准,進行現實主義創作,從而使他的作品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
⑵ 格列佛游記中小人國的特點
格列佛歷險《格列佛游記》的第一地是小人國。在那裡他一隻手能拖動整支海軍艦隊,一餐飯要吞吃一大批雞鴨牛羊外加許多桶酒。
小人國的人為了把他這個龐然大物運到京城,動用了五百工匠,無數繩索,九百負擔起重、搬運任務的「大漢」,一萬五千匹「高大」御馬等等。
在如此這般的一個微縮國度里,所有的雄心和邀寵,政爭和戰事都不免顯得渺小委瑣。
小人國的國王用比賽繩技的方法選拔官員,為獲得國王賞給的幾根彩色絲線,官員不惜小丑似地做著可笑的表演。這個小朝廷是當時英國的縮影,連利立浦特的朝政風習和典章制度也同當時的英國政局一模一樣;
(2)創造小人國場景擴展閱讀
作者在對當時英國的議會政治和反動的宗教勢力進行無情、辛辣的諷刺、抨擊時,有的直言相譏,有的利用異邦人的唇舌,有的隱喻挖苦,有的以獸譏諷人,凡此種種,風趣滑稽,神情皆備。
情節的幻想性與現實的真實性有機結合,也給小說增添了獨特的藝術魅力。
雖然作者展現的是一個虛構的童話般的神奇世界,但它是以當時英國社會生活的真實為基礎的。由於作者精確、細膩、貼切的描述,使人感覺不到它是虛構的幻景,似乎一切都是真情實事。
例如,在描述小人與大人、人與物的比例關系時,一概按一與十二之比縮小或放大。小人國里的小人比格列佛小十二倍;大人國的大人又比格列佛大十二倍。
格列佛的一塊區區手帕,可以給小人國皇宮當地毯;大人國農婦的那塊手帕,蓋在格列佛身上,就變成一床被單了。
在描述飛島的運行,宮殿的建築,城鎮的結構時,作者還有意運用了數學、物理、化學、天文、醫葯諸方面的知識與數據。這樣,就使人物局部細節的真實、和諧、勻稱,轉化為整個畫面、場景的真實、和諧、統一,極大地增強了作品的真實感和感染力。
⑶ 格列佛在小人國的故事
格列佛小人國游記,敘述了格列佛在小人國的游歷見聞。這里的人,身長不滿六英寸,他置身其中,就像巍巍的大山一般。小朝廷里充斥陰謀詭計、傾軋紛爭。穿高跟鞋的一派與穿低跟鞋的一派互相攻擊,勢不兩立。
內容概括如下:
1699年,外科醫生格列佛隨"羚羊號"出航南太平洋.不幸中途遇險,格列佛死裡逃生,漂到利立浦特(小人國),被小人捆住.利立浦特人用專車把體積巨大的格列佛運到京城獻給國王,他的出現幾乎吸引了小人國所有的人.
格列佛溫順的表現逐漸贏得了國王和人民對他的好感,他也漸漸熟悉了小人國的風俗習慣.當時,另一小人國不來夫斯古帝國准備從海上入侵利立浦特帝國。格列佛涉過海峽,把50艘最大的敵艦拖回利立浦特國的港口,立了大功.
但是格列佛不願滅掉不來夫斯古帝國,使皇帝很不高興.這時,皇後寢宮失火,格列佛情急生智,撒了一泡尿把火撲滅,誰知卻讓皇後大為惱火.於是,小人國君臣沆瀣一氣准備除掉格列佛.格列佛聽到風聲,趕快逃到不來夫斯古帝國,後來平安回到英國。
小說中所描繪的小人國的情景乃是大英帝國的縮影。英國國內托利黨和輝格黨常年不息的斗爭和對外的戰爭,實質上只是政客們在一些與國計民生毫不相乾的小節上勾心鬥角。
藝術特點
情節的幻想性與現實的真實性有機結合,也給小說增添了獨特的藝術魅力。雖然作者展現的是一個虛構的童話般的神奇世界,但它是以當時英國社會生活的真實為基礎的。
由於作者精確、細膩、貼切的描述,使人感覺不到它是虛構的幻景,似乎一切都是真情實事。例如,在描述小人與大人、人與物的比例關系時,一概按一與十二之比縮小或放大。小人國里的小人比格列佛小十二倍;大人國的大人又比格列佛大十二倍。
在描述飛島的運行,宮殿的建築,城鎮的結構時,作者還有意運用了數學、物理、化學、天文、醫葯諸方面的知識與數據。
這樣,就使人物局部細節的真實、和諧、勻稱,轉化為整個畫面、場景的真實、和諧、統一,極大地增強了作品的真實感和感染力。
⑷ 世界現實版的小人國在哪裡可以幫介紹下么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在一個美麗的童話故事,那就是有一個奇特的國度,有一些人,他們的身高特別的小,像娃娃、看起來非常精緻、也很可愛。很多小朋友都會特別喜歡聽這類的故事,那麼,在我們的現實生活當中,當真,有這樣類似於童話世界「小人國」的存在嗎?如果要告訴您,確實有的!
朋友們,對於這座城市,居民都是寸把高的小人,對於此,你是不是會想去看看呢,或者是在旅遊的途中,你見過什麼驚奇的事情嗎?對於旅行而言,往往都是因為我們見到一些新奇的事情,從而會開心,忘記煩惱,像類似小人國這樣的稀有事情,或許你是否還是知道呢?如果你知道,歡迎您講述自己難忘的類似經歷吧。
世界「最小的」城市:面積僅為1.8平方公里,卻有數以千計的居民
⑸ 小人國君主初次與格列佛見面時情景如何
解答,
一開始,
不是很友好,
畢竟都不認識
⑹ 《格列佛游記》小人國特點有何諷刺意義
1、《格列佛游記》中的小人國的特點:
小人國國王身材矮小,兇狠殘暴,同時有又難以滿足的擴張野心。這里居民身高僅六英寸,君臣貪婪、國家戰禍連綿。小朝廷里充斥陰謀詭計、傾軋紛爭。穿高跟鞋的一派與穿低跟鞋的一派互相攻擊,勢不兩立。
主人公置身其中,就象巍巍的大山一般。在小人國里,因為他不服從小人國國王讓他侵略鄰國的命令而受到迫害,不得不逃了出來。
2、作者通過對小人國的描述展現的諷刺意義:
作者以誇張手法無限誇大人物的可惡與怪誕,勾畫出一幅群醜圖,用嚴肅認真的甚至天真的口吻敘述渺小無聊的事,造成形式和內容的不一致而形成一種內在的張力,從而產生了強而有力的反諷效果;以豐富的想像和生動的描寫來展示諷刺性場景;通過高度概括化的細節進行辛辣的諷刺。
大人國國王代表了理想的君主,公正無私,治國有方,主張和平;小人國國王兇狠殘暴,有難以滿足的擴張之心,作家塑造著一形象直指整個歐洲的文明制度。
(6)創造小人國場景擴展閱讀:
《格列佛游記》這部長篇游記體諷刺小說,以里梅爾·格列佛船長的口氣敘述周遊四周的經歷。主人公格列佛以外科醫生的身份到船上工作,經歷了數次航行,到過世界許多地方,有過不少的奇遇。最值得稱道的是他到小人國、大人國、飛碟王國和馬人國的四次游歷。
作品以里梅爾·格列佛船長的口氣敘述周遊四國的經歷。通過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布羅卜丁奈格、飛島國、慧駰國的奇遇,反映了18世紀前半期英國統治階級的腐敗和罪惡。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英國統治集團的昏庸腐朽和唯利是圖,對殖民戰爭的殘酷暴戾進行了揭露和批判。
⑺ 深圳這一景區「走紅」,稱「小人國」,220元就能「游遍全國」,真的嗎
提到深圳這座城市,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的發達。隨著時代的發展,這里依然成了國內高科技城市之一。很多人來這里都想要一展宏圖,為自己的未來奮斗。除了高科技都市之外,這里還有很多引人入勝的風景,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前來遊玩。從這個城市的名字就能聽出來,這里和水脫不了干係,有水的地方自然就不會少了美景。在這里還有很多世界之最,比如說這里擁有最多的車流量,最多的口岸數量,不過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說的這個世界之最,是一處景點。它就是深圳的“錦綉中華”。
這里也成了拍照打卡的勝地,不僅能在照片里變成一個巨人,還能把自己照成在全國各地游覽了一圈,這也是遊客們絡繹不絕的原因。看了這篇文章,你有沒有想要去一探究竟的沖動呢?節假日的時候帶上小夥伴們去“游覽全國”,算得上是一個絕妙的計劃。
⑻ 有沒有一部小人國的動畫片
真的有這部動畫片啊,太小的時候看的,是我小時候噩夢的根源啊~現在講起來,朋友們都說是我臆想出來的,這個動畫片叫什麼名字啊
⑼ 格列佛游記 中格列佛到達小人國都經歷了哪些險阻
一、格列佛死裡逃生,漂到利立浦特(小人國),被小人捆住,送給國王。
二、格列佛不願滅掉不來夫斯古帝國,使皇帝很不高興。
三、王後寢宮失火,格列佛情急生智,撒了一泡尿把火撲滅,誰知卻讓王後大為惱火。於是,小人國君臣沆瀣一氣准備除掉格列佛。
小人國主題:小說第一卷中所描繪的小人國的情景乃是當時大英帝國的縮影。當時英國國內托利黨和輝格黨常年不息的斗爭和對外的戰爭,實質上只是政客們在一些國計民生毫不相乾的小節上勾心鬥角。
(9)創造小人國場景擴展閱讀:
藝術特色:
《格列佛游記》不但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而且具有比較完美的藝術形式。首先,斯威夫特利用虛構的情節和幻想手法刻畫了當時英國的現實。同時他也是根據當時英國的現實才創造出一個豐富多彩的、童話般的幻想世界。
斯威夫特的幻想世界是以現實為基礎的,而現實的矛盾在幻想世界中則表現得更為集中突出。比如一六八八年政變後,托利黨和輝格黨爭權奪利,互相攻計,而實際上他們都代表貴族和資產階級的利益。斯威夫特抓住了議會黨派斗爭的本質特點,創造了小人國的高跟黨和低跟黨。
這些虛構的情節就把現實表現得更為強烈、更為集中、更為典型,而且更帶普遍性。《格列佛游記》的藝術魅力也就在這里。斯威夫特的幻想和現實是和諧的、統一的,格列佛在小人國、大人國、飛島、馬國的遭遇各不相同,但都安排得合情合理,毫無破綻。
他每到一個幻想國度都受到不同的待遇,繪聲繪影,使作品具有藝術的真實感,這種真實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從而使諷刺達到高度的效果。
作者在對當時英國的議會政治和反動的宗教勢力進行無情、辛辣的諷刺、抨擊時,有的直言相譏,有的利用異邦人的唇舌,有的隱喻挖苦,有的以獸譏諷人,凡此種種,風趣滑稽,神情皆備。
⑽ 1格列佛游記中作者塑造小人國國王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麼 2為什麼格列佛游記是部諷刺文學傑作
1、小人國國王身材矮小,兇狠殘暴,同時有又難以滿足的擴張野心,作者塑造這一形象直至整個歐洲的文明制度。
2、作者以漫畫式的誇張手法無限誇大人物的可惡與怪誕,勾畫出一幅群醜圖,善於用嚴肅認真的甚至天真的口吻敘述渺小無聊的事,造成形式和內容諸多方面的不一致而形成一種內在的張力,從而產生了強而有力的反諷效果;以豐富的想像和生動的描寫來展示諷刺性場景;通過高度概括化的細節進行辛辣的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