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戰時期,日本到底發明了一件什麼武器
日本發明的是神風自殺那些東西,不過日本對於野戰研究不少
生化武器不是日本發明的,雖然日本喪心病狂的研究了很長時間,前面不要誤人子弟
❷ 關於二戰日本武器的問題
空飄氣球,可以順風飛到美國本土,吊裝有燃燒彈,並造成過傷亡,不過,傷亡不大。
櫻花特攻機
震洋特攻艇
特二式內火艇
這幾個算有新式。
❸ 二戰時期,日本用的武器
二戰時期各國主要飛機生產情況-日本二戰主要飛機產量
轟炸機 (14513)
D3A單發雙座艦載俯沖轟炸機
❹ 日本在二戰有什麼秘密武器啊
制空戰斗機:雷電 雷電的出現代表著日本海軍開始注重守勢,雷電是由零戰之父——掘越二郎所設計的,它採用流線型的機身和較薄的主翼,加上適型的進氣口和裝置強製冷卻風扇的火星發動機,使得雷電在爬升能力、速度和操縱性都十分出眾,優良的氣動外型使性能和德國的FW-190不相上下。 但雷電在原型機推出後,出現了機體震動和視野不佳等問題,大大延遲了雷電服役的時間。為解決以上問題,三菱花費了極多的時間。經過重新改良的21型裝備了大型的四葉螺旋槳,噴射效果的排氣管,新式引擎和較深的駕駛艙。不過讓盟軍最為膽戰心驚的是馬力更強大,火力更猛烈的雷電33型,從下表可以比較出。該機在高空時仍然擁有良好的性能。雷電的總產量只有480架,但表現十分可觀。 日本陸軍四式戰斗機「疾風」,被喻為日本在二次大戰中最優秀的戰斗機。它是由隼式機的設計師小山悌所設計,因其優秀的造型和強大的發動機動力,日本其他的單發戰斗機性能無能出其右者。 「疾風」引擎的強大動力來自於先進的燃油直接噴射裝置,但由於此引擎構造復雜,使其需要極精密的維修保養,這對戰爭末期的日本無疑是一種過高的要求,而且它的起落架相對其他戰機要長,由於熱處理不足而導致起落架折斷的事情時有所聞。加上當時盟軍對日本本土進行的大規模轟炸,導致「疾風」的品質不佳。但為了阻擋美軍B-29對日本的大規模轟炸,這批品質不良的飛機還是上戰場迎戰了。「疾風」的第一批量產機被派到中國,由陸軍第二十二戰隊進行了實戰測試,之後又轉戰菲律賓。由於妥善率不佳,加上飛行員經驗不足,使得二十二戰隊蒙受慘重戰損。 美軍在戰後對Ki-84一型甲進行測試後,發現「疾風」擁有比P-47和P-51更佳的運動性和爬升能力。「疾風」的最終產量為3514架,其中95架由滿洲飛行機製造廠製造。 噴氣戰斗機:秋水 日本利用德國U艇運送來的Me-163和其他相關資料研製而成的噴氣式戰斗機。大部分仍採用Me-163的設計,日本僅修改了一點細節。 秋水曾在1945年7月7日進行過一次試飛,因發動機在空中熄火而宣告失敗,之後對本機一直沒有進一步的發展,加上日本於8月14日投降,秋水的研發計劃就這么不了了之。 水下航母:伊-400 伊-400級長293英尺,水上排水量3550噸,水下排水量6560噸,是二戰期間建造的最大潛艇。設計最高航速水上20節,水下7節,航程33,000海里/16節,可持續作戰四個月以上,作戰半徑可達到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武器包括艇尾的1門5.5英寸(140mm)50倍身管長甲板炮,艇首8具魚雷發射管,指揮塔上1門25mm防空炮,機庫上方3座三聯裝25mm防空炮,此外還有3架愛知造M6A1「晴嵐」水上戰斗/轟炸機。「晴嵐」是專門為搭載於潛艇上而開發的機種,可攜帶800公斤炸彈或17.71英寸(450mm)直徑的空投魚雷。伊-400型的主甲板上有一座115英尺長,直徑12英尺的機庫,可容納三架折疊的「晴嵐」。機庫口延伸出一條85英尺長的彈射滑索,平時飛機被折疊起來放入機庫,作戰時依次拖到彈射器上展開機翼,加油裝彈並彈射起飛。完成任務後降落在母艦附近的水面,由可折疊的起重機吊回艦上。另外,伊-400型還裝有柴油機通氣管工作裝置、警戒雷達和雷達訊號接收機。 伊-400級的主艦體採用橫向雙筒結構,很象一副眼鏡,這是為保障艇內彈葯庫和巨大燃料箱的安全而專門設計的。設置在船尾的乘員艙室恢復為單筒,這種雙筒設計使其具有較好的穩定性。艇首有兩個魚雷艙室,每艙有縱列的四具21英寸口徑魚雷發射管,共備雷二十條。伊-400級的下潛時間為56秒,吃水為23英尺。設計潛深400英尺,試航中潛到了328英尺。 把B-29燒下來的武器日本是開發過,原本日本是想開發一種遠程防空雷達,研製失敗後,無意中發現大功率的信號發射機產生的電磁波產生的能量燒死了一隻雞,同時發現電磁波同過焦聚後產生的能量波射程相當遠,因此開始由東京電子研究所著手研製一種大型電磁波定向能武器,日軍大本營的計劃是用這種武器攻擊美軍的遠程轟炸機,日本也成功的製造了焦聚鏡和大功率發射器,可惜焦聚鏡面積等於一個籃球場先不說,信號發射器巨大的電能消耗日本就供應不起,產生的巨大熱量使人工很難操作焦聚鏡的瞄準定位,最後實驗宣告失敗,此事不了了之。。。。
❺ 二戰新式武器有哪些
德國的主要發明是導彈與噴氣機,導彈主要是v1 v2兩種,成為了後來美國與蘇聯導彈的雛形;噴氣機有,梅塞施米特me-262和阿拉多ar-234兩種,前者是二戰時期最先進的戰斗機,後者是轟 炸 機。此外,德國還率先研究了後掠翼技術,同樣也被美蘇瓜分了。
英國著名的研究有例如彗星式戰斗機,也是噴氣機,但是由於擔心被德國知道其技術機密,遂沒有參戰。
美國的研究主要是在原 子 彈以及雷達技術上,不用贅述。
日本的科技實力弱,所以沒有什麼科技進展,但是最著名的是創造出了自 殺是武器,著名的有櫻花式自殺攻擊機和用「長矛」魚 雷改造的自 殺 式魚 雷。
至於其他國家,由於受損失過大或者科技實力不濟,沒有什麼創造。但是值得一提的是關於戰爭中的一些新戰術創造,比如航空兵的大量使用、海軍航空兵作戰取代了艦隊決戰、坦克的發展與坦克戰戰術的成熟、主戰坦克的出現等。
❻ 日本在二戰時都使用了哪些武器
零式戰斗機,這是二戰前期世界上最好的戰斗機之一。
❼ 二戰日本最拿得出手的武器是什麼呢
二戰日本最拿得出手的武器,要分成陸海空軍,還有各種輕重武器。
日本海軍的大鳳級航空母艦,整體設計思路是非常先進的,全封閉艦首和裝甲飛行甲板的理念,即使在二戰末期也是世界上首屈一指。
而且當時日軍,是打算把裝甲航空母艦和厚裝甲的戰列艦編在一起,作為普通航空母艦戰斗群的前衛使用。從使用方法這個角度來說,也是很先進的。
❽ 關於二戰新式武器詳細介紹!!!!!!
日軍有大量的秘密武器威力很大,不過戰後都被美國取得了,德國的秘密武器除了V2等導彈武器外多數是想像力有餘實戰性不強,日軍的實戰性很強但出現的晚而且產量出奇的小與德國一樣大多數型號實際未能在戰爭結束前完成或投入實戰.戰爭結束前日軍X武器實際完成並裝備部隊的主要是伊1式甲/乙雷達指導空對艦導彈,特製紅外線制導空對艦導彈,奮龍1岸對艦導彈,奮龍2/4地對空導彈(奮龍3沒有實際部署),夕號隱形自殺飛機,單兵電磁破甲彈發射炮,屬於怪力線武器的強電脈沖定向能大炮,電磁微波大炮,怪力線定向強噪音發射器,這些武器本來是准備在本土決戰中使用的,不過本土決戰並沒有爆發所以最後一彈未發實物連同資料與設計人員全部給美軍拿走了.德軍的X武器戰爭結束前完成的則有次聲波大炮,音爆發射大炮,幾十種地對空,空對空,空對艦,地對地導彈,好幾種飛碟飛翼,N種噴氣式戰斗機轟炸機,只有半成品沒全部完成的更多,有地球軌道洲際轟炸機,洲際導彈,各種高超音速戰斗機.如果戰爭拖到1946年那就比星球大戰還精彩了,幾百種日德X武器就有可能會出現在戰場上,美國也有X武器不過沒日德的種類多,但生產性好可以大量的裝備.美國的X武器主要是高性能噴射戰機,隱形戰斗機轟炸機,也有雷達制導的反艦導彈,防空導彈.
殺豬的賊鷗 3月29日 16:12:11
---------------------------------------------------------------------------
巴黎大炮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產物,火炮口徑不大隻有200多MM,而且是次口徑彈丸,彈丸威力很小,最大射程各方面的記錄不盡相同有110公里,130公里,160公里之說。
德國二戰陸軍X武器里也有這樣的遠程大炮,口徑為240MM,射程不是很遠還不如日軍的240MM加農炮射程遠,不過配備X武器中的箭型長桿炮彈射程就突飛猛進了,240MM脫殼長桿箭型彈彈芯口徑105MM,發射距離64公里比日軍的240MM加農炮還遠10公里,火箭增程脫殼長桿箭型彈(火箭燃燒完畢後會與彈丸分離)射程160公里以上,還有射程260公里的型號,就是彈丸太輕了雖然比較長估計也不如發150MM炮彈的威力大。如果不是這種炮彈造出來時盟軍都已經打到了德國邊境,呵呵,這種X炮彈就會運到法國轟擊英國本土,那麼用來發射這種炮彈的德國240MM加農炮就會被稱做倫敦大炮了,研製射程260公里的X炮彈就是用來炮擊倫敦的。
《重返德軍總部》里的0號槍就是日軍的電脈沖怪力線槍,這玩意是真實存在的東西,日軍造電脈沖輻射大炮准備用來對付空襲與戰艦,德國也得了一些資料造單兵發射槍准備用來打坦克,不過德國的沒有戰爭結束前完成樣槍定型,日軍的發射距離也不夠遠估計對付B29可能效果不大,由於沒有爆發本土決戰,這種大炮的威力無法獲知了。只有美國人才知道這些武器的真實效果,日軍的各種怪力線大炮戰敗前只進行過海灘殺豬與破壞坦克的試驗還沒對軍艦與空中的飛機進行過摧毀試驗。至於人造僵屍也是有的,當時德國有個瘋狂的計劃研製半機械半生物的改造戰士,不過並沒有取得實際進展。《重返德軍總部》里除了古墓僵屍是虛構的以外,其他的武器都是實際上存在的,很多都是日德X武器檔案里的東西,至於《重返德軍總部》里的德軍火箭式垂直起飛戰斗機與飛翼甚至還參加過實戰。1943年以後日德都感覺到盟軍的力量太大了,在常規武器上與盟軍拼消耗已經沒希望了所以加緊了X武器的開發與合作,要拿這些奇異的武器來扭轉戰局,所以日德兩國的X武器種類繁多而且想法奇特,很多都是超級科幻,怪力線武器日本是在1934年提出過構思,並開始進行秘密研製也還登載過科幻雜志上,到1943年是實質性投入研製,1945年登戶研究所還真的造出了好幾種樣炮,至於飛碟也是1930年德國就有了構思並在1937年就秘密研製各種飛碟飛翼但僅屬探索性質,到1943年那就是全力投入了,1945年最厲害的別采隆圓盤問世具有2馬赫的飛行速度,不過別采隆圓盤使用什麼發動機目前還不清楚。
日德的X武器絕大多數都是有實際研製生產的,戰爭結束時基本上都有樣品出現,不過就是完整樣品與半成品樣品的區別,並非是胡畫個外型草圖而已.戰後大量的X武器資料均被美國擁有,美國看到這些玩意也是震驚的,美國戰後實際一直在完成完善一些日德X武器技術,目前是什麼水平誰也不知道,美國很多X驗證機實際就是日本德國二戰時期的X戰機,V22的祖宗1945年德國就有了,呵呵,戰後雖然關於德日X武器的詳細資料透漏的並不多,但美國學術界有2種分歧很大的看法,一種是如果戰爭拖到1946年都還沒有取得決定性勝利那麼德日就將重新贏得戰爭主動權把盟軍打個屁滾尿流,另一種看法是在不考慮核彈的情況下,即使到1946年盟軍才開始發動總反擊也將以巨大的物資優勢兵力優勢擊敗德日,理由是美軍也擁有先進的武器而且性能可靠還可以立即大量生產,而日德的X武器雖然千奇百怪設計理念超前,但大多數實用性能不好性能不可靠而且不會有什麼產量,而且並非是在所有性能上領先,還是有弱點可以利用的,即使1945年休戰1年等到1946年決戰美軍也能擊敗德日。不過多數人並不這樣認為,在歐洲戰場方面由於德軍的X武器種類有上百種估計不會在1946年形成裝備規模而且性能多數不可靠,但依然能夠對盟軍產生巨大的震懾作用,盟軍必然要經過更加長期的血戰才能結束戰爭,在亞洲是另外一種情況,日軍的X武器種類不多但性能比較成熟,在戰爭結束前絕大多數均以完成,只是裝備規模還沒有形成,如果給日本一年的時間去生產這些武器,然後美軍再去與日軍決戰非被打個屁滾尿流不可,太平洋戰爭1946這種書很多是美國人寫過,都是假設美軍1946年才開始威脅日本本土並切斷日本的交通線,然後美軍開始直接進攻日本本土,日本此時已經完成了各種新式武器X武器的規模量產達到了一定的裝備數量,於是立即運用這些武器發動反擊一口氣打回到1942年的疆域,美國也總動員立即投入大量新式武器與日軍展開激戰爭奪太平洋控制權的書。書中認為美軍1945年的各種武器在日軍新式武器面前都是廢鐵,在日軍新式武器面前不堪一擊,必須投入美軍的1946年新式X武器才有一搏。有滿洲反擊戰日軍攻取蘇聯庫頁島,越南反擊戰日軍重新控制印度支那,南洋反擊戰日軍直逼澳大利亞,最後雙方靠核武器威懾停戰。實際上的確有這種可能,美軍除XP80噴氣式戰斗機以外沒有一種飛機能夠擊敗日軍1944年投入使用的紫電改戰機,到1946年那成群的震電,極電,烈風與各種X戰機一出戰不被打慘才怪,至於怪力線武器那就會裝在戰艦上,如果那些怪力線武器的射程夠遠那就什麼都完了,雖然怪力線武器還是有辦法防護的,不過當時美軍對此一無所知,一旦日軍使用,美軍肯定一時無法防範。
原子彈日本也有,日本戰敗時美軍就繳獲了日軍陸軍的原子彈生產設備包括用來濃縮提純鈾的設備,日本在戰敗前應該已經擁有了原子彈,按照日美一些資料表明日軍的原子彈是在8月11日在北海道東北方海域完成的試爆,戰後日軍海軍與陸軍的鈾下落不明,美軍一直在追查,直到1983年日本海軍的濃縮鈾才被找到,一共50瓶粉末狀濃縮鈾純度90%,再隨便提煉一下就能爆炸了,至於陸軍鈾目前還沒找到,不過一般是認為陸軍鈾是在8月15日以後秘密用潛艇運到了蘇聯,其中還至少有1枚原子彈實彈,二戰期間實際德國並未展開原子彈研究,只有日本在埋頭製造原子彈,德國是企圖建造核電站,核潛艇,希特勒等德國高層人員根本不相信原子彈能爆炸,日本則是找不到鈾礦,日本的鈾與低濃縮鈾是通過潛艇從德國獲得,德國的濃縮鈾主要用於研究或提供給日本,如果1945年8月戰線不是在日本本土海域而還是在太平洋中部,那就是美軍首先被原子彈轟炸了,最早證實核裂變可能性的國家其實就是日本,在1930年代初日本核專家首次在實驗室中證實了裂變現象,如果日本能獲得充足的鈾資源,那早就有原子彈了,德國一直在向日本供應鈾,到二戰結束時德國總共提供了100噸已經經過初步提煉的濃縮鈾.只有9噸鈾因日本運輸潛艇被擊沉沒有運到日本,日本共有2艘運送鈾的潛艇在印度洋被擊沉.
美國當然也在研製怪力線武器,在1948年美軍就成功的仿製出了次聲波大炮與幾種脈沖大炮,不過以後一直沒有下文,但最近又展示了單兵定向噪音發射槍並決定裝備安全部門,這說明美國一直在秘密製造研製這類怪力線武器,不過是沒有實際裝備部隊而已,如果最終這些武器都解決了發射距離與體積能耗等問題,美軍就會把這些已經成熟完善的怪力線武器大規模投入使用
法國陸軍1917年有什麼破爛???呵呵,比坦克,德國1939年可能都還不如日本,比大炮現在也沒什麼國家的大炮在射程上超過1930年代的日本大炮.二戰歐洲軸心國射程最遠的150MM大炮是義大利的150MM炮(實際口徑149MM),射程為23公里比美國的長腳湯姆遠1公里,比日軍陸軍的96式近了將近4公里,彈丸重量基本相當.比日本的155MM海軍炮射程低了6公里.法國1917年的150MM口徑大炮射程才幾公里???150MM大炮的射程能不能達到日軍明治45年式的射程???明治45年式的射程都不比美國二戰時期新式的長腳湯姆的射程近,比二戰德國陴斯麥號戰列艦上的150MM艦炮的射程還遠600米,法國軍1917年的裝備除了坦克以外只能與日軍日俄戰爭時代比一比.
二戰日本X武器之一,噴氣式震電,其實到了1944年日德很多X武器資料已經開始共享,德國很多種X飛機日本也開始製造,日本的X飛機德國也在製造.不過也有很多X武器雙方還沒來的及共享資料就雙雙戰敗了
❾ 二戰時期,日本的軍事武器是從哪裡來的
首先日本的資源非常貧瘠,所以日本的武器主要來源為進口原料和對外戰爭掠奪。這兩種方式讓整個日本軍隊得以擁有充足的武器,說白了就是以戰養戰。那麼筆者就從日本的海軍,陸軍,海陸軍的航空兵來為大家闡述分析一下日軍的裝備都是從何處來的。
軍航空兵和陸軍航空隊這兩個軍種。各自的航空兵的待遇情況是比普通的士兵要好許多,但是還是和其軍種有關系。
❿ 日本為何能在二戰期間擁有強悍的軍事力量,配備先進的軍事武器
因為日本早在明治維新時期就已經效仿西方進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後來更是請西方很多的軍事教官來給他們教授軍事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