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世界上第一枚郵票是誰發明的

世界上第一枚郵票是誰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1-06-09 04:15:29

㈠ 郵票是誰發明的第一枚郵票的由來是什麼

郵票的誕生,是由於郵資的徵收對象的改變:

  1. 降低了郵費

  2. 按重量計費.

  3. 先付郵費。

通信因此走入尋常百姓家。郵票是發送者為郵政服務付費的一種形式。

郵票的雛形最早出現於17世紀中期。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把在巴黎地區開辦郵政的物權賜給維拉葉。維拉葉在巴黎設立了「小郵局」,還在街道設立了郵政信箱,每天收取、投遞信件。維拉葉採用一種名為郵資付訖證的標簽,出信給用戶。寄信人把郵資付訖證套在或貼在信封上,寫上寄信日期,把信件放入信箱。郵局收取信件以後便把郵資付訖證撕毀,然後把信件投送給收信人。這種郵資付訖證的標簽,可以說是郵票的前身。這種標簽隨用隨撕毀,沒有留傳下來。

在1836年來自盧布爾雅那的奧地利人勞倫斯·科師爾(Lovrenc Koir)向奧地利政府提出建議,引入郵票簡化郵政服務。蘇格蘭書商詹姆斯·查門斯(James Chalmers)在1838年遞交了類似的建議。建議可能為羅蘭·希爾所採納,而後者在1835年受不列顛政府委託去對郵政進行改革。希爾因此成為郵票使用的倡導人。

在19世紀早期,郵資是按郵件送遞路程遠近和信件紙張數量分別逐件計算的,即「遞進郵資制」,費用由收件人支付。按照規定,郵程在15英里之內收費4便士;20英里內收費5便士;300英里內收13便士……除此之外,按照郵遞條件還會另加郵資。郵資非常昂貴。據記載,一封從倫敦到愛爾蘭的信件就要花費一個鐵路工人一個月工資的兩成。如此高昂的郵資不僅平民望而卻步,連國會議員也難以承受,為此國會竟決定議員可享有免費郵件。結果一些議員將這些免費郵件大肆贈送給親朋好友,免費郵件竟占郵件總數的75%,郵政部門因此虧空嚴重。而民間也想盡辦法逃避郵資,諸如請人代送或拒絕收件等方法層出不窮。

希爾於1837年2月22日出版了一本叫做為《郵政改革—其重要性與現實性》的書籍,主張取消郵件免費特權,在英國本土郵件重量只有低於0.6盎司一律只收1便士的改革方案,並且由寄件人預付郵資,還提出用一種印刷精美的郵政用品來預付郵資,引起廣泛回響。1839年7月22日,希爾的郵政改革主張終於在下議院通過。8月17日,該方案獲得了維多利亞女王的通過,決定自1840年1月10日正式實行。1840年3月,第一批郵票240個郵票模版製作完成,4月15日開機印刷,並於同年5月1日正式發行,並且在5月6日生效(但在5月2日已有人在使用了)。因為其面值1便士且用黑色油墨印刷,所以收藏家稱之為黑便士(One Penny Black)。這是世界上第一枚郵票。郵票圖幅為19mmX23mm,無銘記,無齒孔,有背膠,有小皇冠水印。

最初的兩枚郵票設計也是多得羅蘭·希爾。為之他收到數千份設計,最後都為他棄之不用。郵票上的畫像來自於一枚他特別喜歡的1837年紀念幣。面值1便士的郵票是黑底的,2便士面值的則是藍底。亨利·科巴(Henry Corbald)為之製作雕版,而印刷工作則由珀金斯,培根·珀斯印刷廠(Perkins,Bacon Petch)承擔。而黑便士郵票也有其不足之處,郵票上的黑色郵戳不易看清,且容易洗掉,因此有人鑽空子(漏洞)將其反復使用。為此,之後的1便士郵票改用紅色印刷,1841年2月10日,紅便士宣告誕生.

㈡ 請問第一枚郵票是誰發明的

1840年5月6日,英國發行了世界上最早的郵票。郵票是黑色的,上面印有維多利亞女王的浮雕像。郵票的發明者和設計者是英國的教師羅蘭.希爾。他後來擔任了英國的郵政大臣。 英國「黑便士」是世界上第一枚郵票。原定於1840年元旦問世,但因未准備就緒,郵票到5月1日出售,5月6日才正式啟用。 1840年5月6日,英國倫敦泰晤士河邊的郵政總局熱鬧異常。濃霧散去,陽光和煦,人們興致勃勃地趕到寬敞的工農業大廳,圍擠在桃花心木的櫃台前,用一枚枚金光閃閃的英鎊,爭相換購一張張新問世的「 黑便士」郵票。一連兩天,櫃台里總能見到一位身材魁梧、長著絡腮鬍子的職員在細心地觀察郵票出售的情況。他在日記中寫道:「今天,郵票第一次在倫敦問世,郵局喧鬧異常。」第二天他繼續寫道:「昨天售出了價值 2,500英榜的郵票。」 他就是羅蘭·希爾,由於他對郵政改革的貢獻,並設計了世界上第一枚郵票——「黑便士」——而名垂青史。女王賜給他伯爵稱號,國際集郵協會尊稱他為「郵票之父」,許多國家還發行了紀念羅蘭· 希爾的郵票。在郵票誕生之前,郵政收費是按照信件用紙的張數和投遞路程的遠近逐件計算的,而且是由收件人支付 郵資,收費的標准也很高。1839年,英國財政部公開懸賞徵求郵票設計圖案,收到了大約2,100多件作品,對其中4件設計頒發了一等獎,但沒有一件被採用。於是,羅蘭·希爾親自動手設計。他以威廉·韋恩精刻的1837年維多利亞女王登基時的側面肖像紀念章作原圖,畫了兩幅郵票圖稿。郵票由雕刻家希恩兄弟雕刻版模,帕金斯· 信有限公司承印。在白色無底紋紙上,對著陽光一照,可以看到每枚郵票的正中有一小皇冠水印,這樣世界上最早的「黑便士」郵票就誕生了。 「黑便士」郵票使郵政工作大大前進了步,標志著世界近代郵政的產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黑便士」是顏色和面值的合稱。它採用黑色雕刻版印刷的無齒孔,不標國名,只有女王的肖像,這一傳統一直沿襲至今。圖案上方有「郵資」字樣,下方是表示面值的「一便士」字樣,印張每行由12枚郵票組成,共20行郵票組成,共20行,每張240枚。這是因為英國當時幣制為1鎊=12先令=240便士,一個全印張正好一英鎊。特別有趣的是郵票的下面兩角都各有一個英文字母,同一行上的每枚郵票圖案左下角的字母相同。第一行A,第二行是B,以下按字母順序類推;在圖案的右下角的字母則表示郵票印在張中的位置,從左向右按字母的順序排列,如第一橫排從左至右為AA、AB、AC直至Al,第二橫排依次為BA、BB、BC、直至Bl……這樣安排的目的是為了防止仿造。盡管1840年的郵票現存數量相當可觀,但要復原原來的一個完整的印張卻是非常困難的。由於郵票剛剛問世,人們還不大懂得郵票是什麼,所以每整張「 黑便士」的紙邊上者印有說明文字:「每一枚郵票是一便士,每行十二枚售一先令,每全張售一英榜。把郵票貼在收信地址右上方,塗濕標簽時,請勿擦掉背膠。」郵票原定於1840年元旦向世,但因未准備就緒,郵票到5月6日才正式啟用,但不知哪個郵局提前售出了一些郵票,迄今已發現有3枚黑便士票是1840年5月2日在英國南部城市巴斯蓋銷的,被集郵家視為珍寶,標價很高。 從1840年5月6日起,黑便士郵票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重印十一次,有30萬全張計7,200萬枚。其中第十一次即最後一次印量最少,只印了700全張16,800枚。在此期間共售出68,158,000枚。 與黑便士郵票同時發行的還有圖案相同的藍色二 便士郵票,俗稱「藍便士」。據說是在印製時誤將郵票印成了藍色。郵票的版式和黑便士完全一樣,它的發行量比黑便士票少,珍貴程度超過黑便士,但聞名程度卻遠不及前者。有的藍便士的印刷透過紙背,背面可以相當清楚地看到女王的肖像,這種透印票尤其難得。目前存世的藍便士郵票只有兩種:一種是一組八方連郵票。票上蓋有英國最早使用的「馬爾他十字戳」;另一種是一枚信封殘片,殘片上貼有半枚藍便士郵票,是用二便士郵票對剖使用的。 戳上的日期1841年3月27日,是世界珍郵之一。 黑便士面世九個月後,即1841年開始發行紅便士郵票。改色的原因是因為黑色郵票上蓋銷黑色郵戳不易看清,有人將蓋有黑色戳的郵票揭下來重復使用,於是就用同一版模將郵票印成棕紅色的了。 黑便士郵票幾乎具備了現代郵票的所有特點,具有科學性和使用性,許多國家紛紛效仿,開創了郵票發行的新紀元。
滿意請採納

㈢ 世界上最早的郵票是什麼時候誕生的

「郵票的發明者」——羅蘭·希爾,集郵愛好者都很熟悉。

世界上第一枚郵票的誕生源於一個小故事:一天,羅蘭·希爾在鄉間散步,看到一個郵遞員正在把一封信送給一個年輕姑娘,那姑娘接過信只在信封上看了一眼就把信塞回給郵遞員,執意不肯要。希爾走到跟前,問她為什麼不要這封信,姑娘凄然地告訴他,這是她在遠方的未婚夫的來信,因郵資昂貴,她付不出這筆錢,只好原信退回。這一偶然的巧遇,使希爾下決心要改革郵政制度,於是他向英國政府建議:今後凡寄信,須由寄信人購買郵票,貼在信封上,作為郵資已付的憑證。

1840年1月10日英國政府決定採納希爾的建議,實施新郵政法。信函基價規定為每半盎司(相當於14克)收費1便士。所謂「1便士郵政」就此施行。

㈣ 發明第一枚郵票的人是誰

英國發行了世界上第一枚郵票。這枚郵票的發明者是英國人羅蘭·希爾,郵票的票面是黑色的,上面印著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浮雕像,每枚面值1便士,人們稱它為「黑便士郵票」。後來人們把這一天稱為郵票誕生日

㈤ 世界上第一枚郵票在哪個國家誕生

當你撕下一張郵票貼在信封上時,你可能沒有察覺到,郵票的齒孔給我們帶來多少方便啊!但是,你可知道,這小小的郵票齒孔的問世,還有過一段有趣的故事哩!

1840年5月6日,世界上第一枚郵票在英國誕生了,由於郵票都是很小的一張,許多張郵票都是連在一起印製出來的,當時郵票上沒有齒孔,郵局工作人員為了分開這一張張的郵票,只好用剪刀將幾十枚連成整張的郵票一張一張地剪開,出售給用戶,這樣既麻煩,又不容易裁剪整齊,非常不方便。

1848年冬季的一天,英國倫敦下著大雪,一位記者在市中心的一家飯店裡,把當天的新聞寫成稿件,分裝在幾個大信封里,准備寄往外地的幾家報社。當他取出剛剛從郵局買來的一大張郵票,准備剪開,貼在信封上,可是到處找不到剪刀,怎麼辦?他靈機一動,從衣襟上取下別在西裝領帶上的一根別針,用針尖在郵票空隙間刺了一連串均勻的小孔,然後輕輕一撕就拉開了。

這時,一個在鐵路上工作的名叫亨利?阿察爾的愛爾蘭青年,目睹了這個情景,他聯想起車票票根上的齒孔,突然有個好主意冒上心頭,他自言自語道:「如果能製作一架打孔機,把每張郵票的空隙間都打上齒孔,使用起來該多方便啊!」

於是,他就憑著新聞記者的啟示和自己工作中的聯想,終於製造了兩台打孔機。1854年1月28日,有齒郵票正式使用。

第一個發行通用有齒郵票的國家是英國,隨後瑞典、挪威、美國等國家開始相繼使用打孔機,製造有齒郵票,從此,有齒郵票逐漸在全世界流傳開來。

郵票上的齒孔也有一定尺度規定,世界上大多數郵票的齒孔度都是一樣的。這種齒孔度是法國勒格朗博士在1866年發明的。這是測量在2厘米長的線段內齒孔數的簡單方法,一直沿用至今,並且能使集郵家精確地表述齒孔的各種變異。一枚標有「齒孔14度」的郵票,就意味著它的四邊上每2厘米有14個孔;標記「齒孔15*14度」的郵票,就意味著它的上下邊線每厘米有15個孔,它的兩側邊每2厘米有14個孔。

㈥ 世界上第一枚郵票是哪個國家哪一年發行的

1840年5月6日,英國發行了世界上最早的郵票。郵票是黑色的,上面印有維多利亞女王的浮雕像。郵票的發明者是英國的教師羅蘭.希爾。他後來擔任了英國的郵政大臣。

英國「黑便士」是世界上第一枚郵票。原定於1840年元旦問世,但因未准備就緒,郵票到5月1日出售,5月6日才正式啟用。 1840年5月6日,英國倫敦泰晤士河邊的郵政總局熱鬧異常。濃霧散去,陽光和煦,人們興致勃勃地趕到寬敞的工農業大廳,圍擠在桃花心木的櫃台前,用一枚枚金光閃閃的英鎊,爭相換購一張張新問世的「 黑便士」郵票。一連兩天,櫃台里總能見到一位身材魁梧、長著絡腮鬍子的職員在細心地觀察郵票出售的情況。他在日記中寫道:「今天,郵票第一次在倫敦問世,郵局喧鬧異常。」第二天他繼續寫道:「昨天售出了價值 2,500英鎊的郵票。」 他就是羅蘭·希爾,由於他對郵政改革的貢獻,並設計了世界上第一枚郵票——「黑便士」——而名垂青史。女王賜給他伯爵稱號,國際集郵協會尊稱他為「郵票之父」,許多國家還發行了紀念羅蘭· 希爾的郵票。在郵票誕生之前,郵政收費是按照信件用紙的張數和投遞路程的遠近逐件計算的,而且是由收件人支付 郵資,收費的標准也很高。

直到今天,英國的郵票還是不標注國名的,這在世界是唯一的特例,因為TA有特權,——郵票,就是英國的。

㈦ 世界上第一枚郵票為什麼叫做「 黑便士」,是誰發明的

因郵票票面是黑色的,所以被人們成為「黑便士」。它的發明者叫羅蘭·希爾,被後人稱為「郵票之父」。

英國1840年5月6日發行了世界上第一枚郵票。這枚郵票面值一便士,票面為黑色,上面印有英國女王的頭像,被人們稱為「 黑色便士」。

1836年的一個夏天,郵車來到了英格蘭的一個小村子。郵遞員把一封信遞給一名叫愛麗絲的小姐,並請她付五先令郵費。

可是,愛麗絲姑娘只用眼睛掃了一眼信封,就將信還給了郵遞員:「對不起,先生,我沒錢付郵費,這信我不能收,請您把信退回去吧。」 周圍人都為愛麗絲感到惋惜。當時,收一封信在普通英格蘭人看來是筆不小的開支,寄信人不必付費,郵資由收信人支付。

這時, 一位紳士仗義出手,掏出五先令遞給郵遞員,把信交給愛麗絲。讓紳士驚訝的是,愛麗絲仍然沒有接過那封信:「謝謝您!先生,這封信是我未婚夫湯姆寄的,他去倫敦找工作賺錢結婚。我等這封信已等了很長時間,但是現在這封信對我沒有意義了。」 看著紳士不解的樣子,愛麗絲解釋道:「我很窮,付不起郵資。所以湯姆就在信封上做標記,按我們事先約好的,信封上的這個叉說明他現在很好,這個圈是說他找到工作了......」

熱心的紳士聽了愛麗絲姑娘的話,不禁為這種「揩油」行為感到羞恥,但對「囊中羞澀」的愛麗絲報以理解和同情。要知道當時,英國的郵政制度十分繁瑣,除了國會議員享受免費郵寄信件的特權外,其他人寄信都是由郵遞員根據路程遠近,信紙頁數的多少向收信人收費,郵資昂貴,一封普通國內信件的郵資竟高達6便士,最高的收到了17便士,而當時英國一個普通工人一個月的工資大約是18便士。因此,拒付費用、拒收來信的爭執時常發生。

一場風波已經過去,但這位紳士卻決定為改革英國現行的郵政政策做點什麼。於是經過認真思考,他向英國政府建議:減低和統一郵資,在英國境內凡重量在0.5盎司(14.175克)以下的信件,不論距離遠近,一律收費1便士。另外,廢除郵件與郵資已付的票據分家的郵寄操作方式,發行一種郵票,由發信人出錢購買,並將郵票貼在信封上,作為郵資已付的憑據。

英國政府採納了他的建議,並在1840年5月6日發行了世界上第一枚郵票。這枚郵票面值一便士,票面為黑色,上面印有英國女王的頭像,被人們稱為「 黑色便士」。


㈧ 世界上第一枚郵票誕生於哪國

1840年5月6日,英國發行了世界上最早的郵票。郵票是黑色的,上面印有維多利亞女王的浮雕像。郵票的發明者是英國的教師羅蘭.希爾。他後來擔任了英國的郵政大臣。 英國「黑便士」是世界上第一枚郵票。原定於1840年元旦問世,但因未准備就緒,郵票到5月1日出售,5月6日才正式啟用。 1840年5月6日,英國倫敦泰晤士河邊的郵政總局熱鬧異常。濃霧散去,陽光和煦,人們興致勃勃地趕到寬敞的工農業大廳,圍擠在桃花心木的櫃台前,用一枚枚金光閃閃的英鎊,爭相換購一張張新問世的「 黑便士」郵票。一連兩天,櫃台里總能見到一位身材魁梧、長著絡腮鬍子的職員在細心地觀察郵票出售的情況。他在日記中寫道:「今天,郵票第一次在倫敦問世,郵局喧鬧異常。」第二天他繼續寫道:「昨天售出了價值 2,500英榜的郵票。」 他就是羅蘭·希爾,由於他對郵政改革的貢獻,並設計了世界上第一枚郵票——「黑便士」——而名垂青史。女王賜給他伯爵稱號,國際集郵協會尊稱他為「郵票之父」,許多國家還發行了紀念羅蘭· 希爾的郵票。在郵票誕生之前,郵政收費是按照信件用紙的張數和投遞路程的遠近逐件計算的,而且是由收件人支付 郵資,收費的標准也很高。1839年,英國財政部公開懸賞徵求郵票設計圖案,收到了大約2,100多件作品,對其中4件設計頒發了一等獎,但沒有一件被採用。於是,羅蘭·希爾親自動手設計。他以威廉·韋恩精刻的1837年維多利亞女王登基時的側面肖像紀念章作原圖,畫了兩幅郵票圖稿。郵票由雕刻家希恩兄弟雕刻版模,帕金斯· 信有限公司承印。在白色無底紋紙上,對著陽光一照,可以看到每枚郵票的正中有一小皇冠水印,這樣世界上最早的「黑便士」郵票就誕生了。 「黑便士」郵票使郵政工作大大前進了步,標志著世界近代郵政的產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黑便士」是顏色和面值的合稱。它採用黑色雕刻版印刷的無齒孔,不標國名,只有女王的肖像,這一傳統一直沿襲至今。圖案上方有「郵資」字樣,下方是表示面值的「一便士」字樣,印張每行由12枚郵票組成,共20行郵票組成,共20行,每張240枚。這是因為英國當時幣制為1鎊=12先令=240便士,一個全印張正好一英鎊。特別有趣的是郵票的下面兩角都各有一個英文字母,同一行上的每枚郵票圖案左下角的字母相同。第一行A,第二行是B,以下按字母順序類推;在圖案的右下角的字母則表示郵票印在張中的位置,從左向右按字母的順序排列,如第一橫排從左至右為AA、AB、AC直至Al,第二橫排依次為BA、BB、BC、直至Bl……這樣安排的目的是為了防止仿造。盡管1840年的郵票現存數量相當可觀,但要復原原來的一個完整的印張卻是非常困難的。由於郵票剛剛問世,人們還不大懂得郵票是什麼,所以每整張「 黑便士」的紙邊上者印有說明文字:「每一枚郵票是一便士,每行十二枚售一先令,每全張售一英榜。把郵票貼在收信地址右上方,塗濕標簽時,請勿擦掉背膠。」郵票原定於1840年元旦向世,但因未准備就緒,郵票到5月6日才正式啟用,但不知哪個郵局提前售出了一些郵票,迄今已發現有3枚黑便士票是1840年5月2日在英國南部城市巴斯蓋銷的,被集郵家視為珍寶,標價很高。 從1840年5月6日起,黑便士郵票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重印十一次,有30萬全張計7,200萬枚。其中第十一次即最後一次印量最少,只印了700全張16,800枚。在此期間共售出68,158,000枚。 與黑便士郵票同時發行的還有圖案相同的藍色二 便士郵票,俗稱「藍便士」。據說是在印製時誤將郵票印成了藍色。郵票的版式和黑便士完全一樣,它的發行量比黑便士票少,珍貴程度超過黑便士,但聞名程度卻遠不及前者。有的藍便士的印刷透過紙背,背面可以相當清楚地看到女王的肖像,這種透印票尤其難得。目前存世的藍便士郵票只有兩種:一種是一組八方連郵票。票上蓋有英國最早使用的「馬爾他十字戳」;另一種是一枚信封殘片,殘片上貼有半枚藍便士郵票,是用二便士郵票對剖使用的。 戳上的日期1841年3月27日,是世界珍郵之一。 黑便士面世九個月後,即1841年開始發行紅便士郵票。改色的原因是因為黑色郵票上蓋銷黑色郵戳不易看清,有人將蓋有黑色戳的郵票揭下來重復使用,於是就用同一版模將郵票印成棕紅色的了。 黑便士郵票幾乎具備了現代郵票的所有特點,具有科學性和使用性,許多國家紛紛效仿,開創了郵票發行的新紀元。

㈨ 第一枚郵票是誰發明的

集郵愛好者可能都熟悉羅蘭 · 希爾這位 「 郵票的發明者 」 。其實關於世界上第一枚郵票的問世,曾流傳有一則小故事: 一天,羅蘭 · 希爾在鄉間散步,看到一個郵遞員正在把一封信交給一個年輕姑娘,那姑娘接過信只在信封上看了一下就把信塞回給郵遞員,執意不肯收下。希爾走到跟前,問她為何不收下這封信,姑娘凄然地告訴他,這是她遠方的未婚夫的來信,因郵資昂貴,她付不出這筆錢,只好原信退回。 這一偶然的事件,使希爾下決心要改革郵政制度,於是他向英國政府建議:今後凡寄信,須由寄信人購買郵票,貼在信封上,作為郵資已付的憑證。 1840 年 1 月 10 日英國政府決定採取希爾的建議,實施新郵政法。信函基價規定為每半盎司(相當於 14 克)收費 1 便士。所謂 「1 便士郵政 」 就此開始。 1840 年 5 月 1 日,在羅蘭 · 希爾的提議和促進下,世界上第一枚郵票正式發行, 5 月 6 日開始使用。郵票的圖案為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側面浮雕像,黑色,面值 1 便士,人們稱為 「 黑便士郵票 」 。這枚郵票,除不具齒孔外,已經大體上具有今天郵票的特徵,選用帶水印的紙張印刷,塗有背膠,並標有 「 郵政 」 字樣。第一枚郵票發行後,由於使用方便,郵資低廉,深受歡迎,在不到 1 年的時間里,竟重印 11 版,售出 6800 萬枚。爾後,或改變印色,或增添齒孔,但圖案和印刷方法基本不變,一直沿用了 40 年之久。這在郵票史上也是不多見的。 由於希爾一生為改革和發展郵政事業作出重大貢獻,被譽為 「 近代郵政之父 」。 1850 年被任命為英國郵政大臣, 1860 年獲爵士稱號, 1879 年被授於倫敦市名譽市民稱號,同年在倫敦逝世,享年 85 歲。

閱讀全文

與世界上第一枚郵票是誰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