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古代農業工具發明

古代農業工具發明

發布時間:2021-06-08 23:27:57

㈠ 古代生產工具的發展歷程

古代生產工具的發展歷程:

一、石器時代

農業發生之初,人們用石錛(bēn)、石斧砍伐灌木樹叢,放火焚燒,劈地造田,開始了「刀耕火種」的原始農業階段。

距今七、八千年以前,我國的農業進入耜(si)耕階段,人們在伐木燒荒以後,還要進行翻地,於是出現了石鏟、石鋤、石耜、骨耜、石犁等翻土工具,還出現了石刀、蚌刀、石鐮、蚌鐮等收割工具和石磨盤、棒,研磨器,木杵等糧食加工工具。

二、青銅器時代

夏商西周時期開始有了鋒利、輕便的青銅農具,有銅斧、銅鏟、銅鋤、銅鍤、銅鐮等,但仍以木、石、骨、蚌農具為主。

三、鐵器時代

春秋戰國時期,鐵和畜力被運用到農業生產上來,從此農具便發展到以鐵犁牛耕為主要特點的農業也就入精耕細作階段。在此後的近二千年裡,精耕細作的技術體系不斷完善,並形成了一系列農業生產工具和器具,到元代時種類已達180種以上。

按照農業生產過程,農業生產工具分為耕地、中耕、收獲、加工等工具,其代表性工具分別是犁、鋤、鐮、磨。

(1)古代農業工具發明擴展閱讀

生產的變更和發展始終是從生產力的變更和發展,首先是生產工具的變更和發展上開始的。生產工具是人類為了生存和不斷改善生存狀況的產物,是人類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產物,是社會生產力不斷發展的標志,是人類社會不斷地由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前進的一個縮影。

據古代文獻記載,我國農業生產中使用最早的農具是來、粕。在傳說中的神農之世,垂作過末、招。在堯舜之世,咎陶作過末招。

考古發現已經證明,這些傳說並不完全是面壁虛構,在據今六、七千年的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已經用來、招進行生產了。來是一種木製的尖刃農器,實際就是削尖一端的木棒,粕是木、骨等材料打磨的平刃農器,狀類大鏟。

末、招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到殷周之際,由於青銅冶鑄技術的提高,原來用木、骨製作的耗頭被金屬代替,這就是近代地下出土的鏟,古人把它叫做「錢」。所以西周時期晉人用來疏鬆土壤的農具,恐怕已經不再以原始的未、粕為主了。

㈡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的農業生產工具有哪些

再現中國古代江南歷史農業文化
前 言

幾千年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創造、發明了許許多多生產、生活所必需的工具和器械,極大地提高了勞動效率和生活質量,同時也推動了社會的進步。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農業社會被工業社會所取代,以至於到當代信息社會,曾經為農業社會做出過傑出貢獻的生產、生活工具和器械,逐漸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有的都已塵封為歷史,被遺棄或遺忘。這些象徵我們祖先農業文明的生產、生活工具和器械,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奉獻給人類的一筆豐厚的精神財富,我們應該加倍地珍惜和愛護。

作為年過花甲已退休在家的老人,曾大半輩子依賴於祖輩們傳承下來的農村生產、生活工具和器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安穩穩地居家過日子。雖然我的後人都已經走出了紅土地,絕大多數古老的生產、生活工具和器械不再為我們所用。但是,作為一筆豐厚的農業文化遺產,我有義務承擔起保護它、繼承它的責任,為了讓子孫後代能夠了解曾經輝煌過的我國古老的農業文明。

基於這一考慮,我花費了近兩年的時間,通過查閱歷史資料,深入鄉村進行調查走訪,使年代久遠的農村生產、生活工具和器械,在我的腦海中變得越來越清晰,彷彿我又回到了從前。憑著有限的資料和自己的記憶,我按照一定的比例將許許多多的農村生產、生活工具和器械,一一製作出來,保持了實物的原始結構和基本構造,完全可以操作。不敢說是完美無缺,但也可說是精工細作。俗話說:老有所樂、老有所為。謹此,也算是盡了一個年過花甲的退休老人,在有生之年對社會做出的一點貢獻吧!

㈢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了哪些農業生產工具

耬車和曲轅犁,翻車是水動力的

,翻車,是一種刮板式連續提水機械,又名龍骨水內車,是容我國古代最著名的農業灌溉機械之一。《後漢書》記有畢嵐作翻車,三國馬鈞加以完善。翻車可用手搖、腳踏、牛轉、水轉或風轉驅動。龍骨葉板用作鏈條,卧於矩形長槽中,車身斜置河邊或池塘邊。下鏈輪和車身一部分沒入水中。驅動鏈輪,葉板就沿槽刮水上升,到長槽上端將水送出。如此連續循環,把水輸送到需要之處,可連續取水,功效大大提高,操作搬運方便,還可及時轉移取水點。我國古代鏈傳動的最早應用就是在翻車上,是農業灌溉機械的一項重大改進。

㈣ 唐代發明的農業生產工具有哪些

1、曲轅犁,是唐代中國勞動人民發明的耕犁。其轅曲,因以名,區別於直轅犁。因其首先在蘇州等地推廣應用,又稱為江東犁。曲轅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幾處重大改進。首先是將直轅、長轅改為曲轅、短轅,並在轅頭安裝可以自由轉動的犁盤,這樣不僅使犁架變小變輕,而且便於調頭和轉彎,操作靈活,節省人力和牲畜。

2、筒車(chinese noria)亦稱「水轉筒車」。一種以水流作動力,取水灌田的工具。據史料記載,筒車發明於隋而盛於唐,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這種靠水力自動的古老筒車,在家鄉鬱郁蔥蔥的山簡、溪流間構成了一幅幅遠古的田園春色圖,為中國古代人民傑出發明。

隨著水利的發展,唐代的灌溉工具也有相應的進步。當時,除了以前已有的桔槔、轆轤、翻車還在普遍使用外,人們又創造了連筒、桶車、筒車和水輪等灌溉新工具,都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率。

(4)古代農業工具發明擴展閱讀:

唐政府很重視農田水利灌溉。據史載,在唐前期130多年中,興修的水利工程達160多項,分布於全國廣大地區。如貞觀年間,在莆田(福建莆田)築諸泉塘、永豐塘、橫塘以及國清等塘,總溉田1200頃。又如,714年(開元二年)在文水(山西文水)引文谷水開甘泉、盪沙、靈長、千畝四渠,溉田數千頃。這些灌溉工程對農業生產起了重要作用。

唐朝耕地面積達到八百五十萬頃,糧食產量也有提高。天寶八年,官倉存糧達九千六百萬石。長安洛陽米價最低時每斗僅十三文,青州、齊州每斗僅五文。唐朝後期,由於人口南移加上土地開墾及大修水利,南方的糧食產量大幅增加。

參考資料:網路-唐朝(中國歷史朝代)

㈤ 古代農業生產工具的進步

中國古代農業生產工具和技術的發展:

(1)春秋:春秋末年開始使用牛耕;開始出現鐵農具。
(2)戰國:在春秋開始使用鐵器的基礎上,戰國時期鐵農具的使用更為普遍,鐵器時代到來;牛耕得到推廣;各國興修水利,最著名的是秦國的都江堰。
(3)秦朝:中原鐵器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傳到珠江流域(今廣東、廣西),逐漸為越族人民所掌握。
(4)西漢:鐵農具向邊疆傳播,西域開始使用鐵器;發明和使用了播種工具——耬車;張騫通西域後,西域各族得到了鐵器,還學會內地鑄造鐵器的技術;西漢西域傳人的作物品種有葡萄、苜蓿、核桃、胡羅卜等。
(5)三國:大批北方農民為避戰亂遷居江南,帶去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耕作技術。
(6)南北朝:賈思勰總結北方人民長期生產經驗,寫出《齊民要術》這部我國歷史上最早、最完整的農書。
(7)隋唐:為加強南北經濟交流,隋朝開鑿大運河;唐朝農民改進犁的構造,製造了曲轅犁;創制了新型灌溉工具——筒車。
(8)北宋:從越南引進的占城稻在福建普遍種植,政府把它推廣到江浙和淮河流域。
(9)南宋:棉花種植從廣東、福建向北擴展到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
(10)元朝:棉花種植區域進一步推廣到全國。
(11)明朝:政府推廣植棉,棉花種植遍及南北各地,棉布成為人民的主要衣料;原產美洲的玉米、甘薯、馬鈴薯、花生、向日葵、煙草等作物傳入我國。

古代經濟重心南移:

(1)影響因素:①南方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
②北方大量人口南遷,帶來了勞動力和先進的技術、生產工具。
③江南地區的戰爭相對較少,社會秩序比較安定。
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2)過程:①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經濟逐漸開發,為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奠定了基礎。
②隋唐時期:唐朝中後期,我國經濟重心開始南移,江南地區農業發展逐漸超過北方。
③南宋時:南移完成。標志:「蘇湖熟,天下足」,政府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南方特別是東南地區。

中國古代史專題復習(答案)

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寫了影響和過程,以上,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㈥ 中國古代農用工具

材質的變化:從石、木、骨發展到金屬。原始農業直到商周主要是用石斧、木耒、骨耜、石鐮等簡單工具。春秋戰國時期,鐵農具逐步取代了木石工具。②農用動力的變革:農用動力由完全依靠人力到依靠蓄力。借用牛力耕作出現於春秋後期,西漢中期以後,牛

㈦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了哪些農業生產工具

翻車是水動力的

,翻車,是一種刮板式連續提水機械,又名龍骨水車,是我國古代回最著名的農業答灌溉機械之一。《後漢書》記有畢嵐作翻車,三國馬鈞加以完善。翻車可用手搖、腳踏、牛轉、水轉或風轉驅動。龍骨葉板用作鏈條,卧於矩形長槽中,車身斜置河邊或池塘邊。下鏈輪和車身一部分沒入水中。驅動鏈輪,葉板就沿槽刮水上升,到長槽上端將水送出。如此連續循環,把水輸送到需要之處,可連續取水,功效大大提高,操作搬運方便,還可及時轉移取水點。我國古代鏈傳動的最早應用就是在翻車上,是農業灌溉機械的一項重大改進。

㈧ 中國古代有哪幾種重要的農業耕種工具

中國古代有這些重要的農業耕種工具:

1、杵臼:杵和臼都是遠古使用的搗谷工具。臼是舂米的器具,用石頭或木頭製成,中間凹下。

2、水碾:靠水力推動的碾子,利用水力帶動旋轉的碾子。多用以碾穀物。明徐光啟 《農政全書》卷十八:「水碾,水輪轉碾也。」 清 顧炎武 《與潘次耕書》:「彼地有水而不能用,當事遣人到南方,求能造水車、水碾、水磨之人。」

3、風扇車:風扇車是一種能產生風 (或氣流)的機械,也叫「颺(揚)扇」、「揚谷器」、扇車或揚車。發明於漢代,由人力驅動,用於清選糧食。

4、耬:耬是古代的播種用的農具。由牲畜牽引,後面有人扶著,可以同時完成開溝和下種兩項工作。一次種一壟或,多壟,傳統的最多達5壟。

5、鐮:割莊稼或草的農具,由刀片和木把構成,有的刀片上帶有小鋸齒鐮刀。另外鐮也可以指一種冷兵器,是槍和鐮刀相結合的兵器。鐮刀原屬農具,由農具演化成武術器械出現的較早。

閱讀全文

與古代農業工具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