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舉出5例中國古代在不同領域的重大發明和發現
張衡 地動儀···
畢升 活版印刷··
蔡倫 造紙術··
馬均發明的 風車灌溉系統··
華佗發明麻沸散開刀··
❷ 20世紀中國的重大發明(5個)
袁隆平的水稻,是中國唯一始終處於領先地位的科技成果。
航天技術,基因工程、銀河計算機、三峽工程
❸ 為何中國有5千年傳承文明發展至今不是最強盛之國美國是不是有4大發明嗎
文明的傳承只能是文明大國,與經濟發展不相關。如埃及也是文明古國,至今仍然貧窮,而伊拉克戰亂不斷。
❹ 此發明號稱「中國第5大發明」,被聯合國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珠算是誰發明的
中國「二十四節氣」正式列入聯合國非遺名錄
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運行一周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被稱為中國第五大發明!
❺ 中國5大發明的意義
中國是四大發明:火葯、指南針、印刷術、造紙術 指南針的發明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利用磁鐵在地球磁場中的南北指極性而製成的一種指向儀器,有多種形體。戰國時期,已發現磁石吸鐵的現象,並用天然磁石製造「司南之勺」,「其柄指南」。此後,經過長時期的實踐,發現人工磁化的方法,造成更高一級的磁性指向儀器。宋代科學家沈括首先記載了地磁偏角,說用天然磁石摩擦鋼針,使之磁化成為磁針,可以指南,而常微偏東,並介紹了四種支掛磁針的方法:一是浮於水面,二是放在指甲上,三是放在碗沿上,四是線縷懸掛(見彩圖縷懸法指南針 據沈括記載復制模型)。宋軍中配備指南魚,是將薄鐵葉剪成魚形而磁化,用於陰天和黑夜判斷行軍方向。後來又發展成磁針和方位盤聯成一體的羅經盤,即羅盤。曾三異在《因話錄》中記載當時有「地螺」,「或有子午正針,或用子午、丙壬間縫針」。這種地羅還是一種水羅盤。當時,陰陽家用地羅看風水。在清丈田地和判決土地訴訟時,也使用地羅。據《萍洲可談》、《宣和奉使高麗圖經》、《諸蕃志》和《夢粱錄》記載,至晚在北宋後期,指南針已用於航海,南宋時,使用「針盤」導航。這種針盤還使用「浮針」,這對於海上交通的發展,中外經濟文化交流,起了極大作用。 火葯的發明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古代煉丹家制葯時,逐漸發現硫黃(S)、 焰硝(KN□)和木炭(C)的混合物有燃燒和爆炸能力。唐末天□年間(904~906),在戰爭中開始出現火葯箭,還出現「發機飛火」的記載,即用拋石機投擲火葯包,作燃燒性兵器。宋朝東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設廣備攻城作,其中有生產火葯的部門。《武經總要》一書記載了火葯的三種配方,生產火葯已達相當規模。盡管生產技術嚴格保密,仍傳入遼朝,故從日本大量進口硫黃的同時,又嚴禁硫黃和焰硝向遼出口。宋神宗趙頊時,邊防軍中已大量配備火葯弓箭、火葯火炮箭等兵器。遼道宗時,也已在南京析津府(今北京)「日閱火炮」。南宋時,水軍也配備了霹靂炮、火炮、火箭等兵器,在建康府(今江蘇南京)、江陵府(今湖北江陵)等城市都設有火葯兵器製造業。早期火葯兵器威力有限,不可能取代冷兵器。但自南宋中期以後,火葯兵器在兵器中的比重顯著增大(見彩圖火箭(模型)將火葯筒縛在箭支的前部,利用火葯燃燒時產生的後推力帶動箭支前進,宋代軍隊配備的火葯武器之一)。金朝火葯製造技術來源於遼,金軍攻宋之初,已使用火炮。此後,在宋、金、元之間的戰爭中,火葯的使用愈益頻繁。金末抗擊蒙古軍時,曾使用震天雷、飛火槍等火器。宋代出現了類似近代炮彈的鐵火炮,卻仍用拋石機投射;又發明了突火槍,以巨竹為筒,發射「子窠」,類似於後世槍炮,卻尚未使用金屬發射管。這是遼、宋、 金代火葯兵器進步的極限,卻已決定了後世火葯兵器的發展方向。總之,遼、宋、金代可算是人類使用火葯的奠基時期。到元、明又發現了銅鐵鑄造的管狀火器——銃和炮。 造紙術的發明 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在前人造紙術的基礎上,改革和推廣了造紙技術。新的造紙術使舊的不便書寫的麻紙變成了至今大致結構沒有改變的良紙工藝。 在蔡倫造紙術出現之前,在中國,商代用甲骨,西周用青銅器,春秋時用竹簡、木牘、縑帛作為記事材料。漢代,農業發達,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文化事業蓬勃發展。笨重的竹簡和昂貴的縑帛已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尋求新的書寫材料已成為時勢所趨,造紙術就因此應運而生。 據20世紀中葉以來在新疆、陝西、甘肅等地出土的麻質古紙,專家確認為西漢麻紙的片狀纖維物,說明造紙術可能出現在蔡倫之前,而且可能與人們對紡織用麻的處理過程有關。但這些西漢麻質古紙上都沒有發現可以辨識的書寫文字,加上對化驗分析結果解釋不同,對西漢是否已出現了造紙術中術界尚有很大爭議。閃此《後漢書·蔡倫傳》對蔡倫發明造紙術的記載,是迄今為止有時間和人物的准確記載造紙術的最早記錄,廣為人們承認。 印刷術的發明 自從有了紙以後,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讀書的人多起來了,對書籍的需要量也大大增加了。 晉朝初年,官府有書二萬九千九百四十五卷。南北朝時候,梁元帝在江陵有書籍七萬多卷、隋朝嘉則殿中藏書有三十七萬卷,這是我國古代國家圖書館最高的藏書記錄。 除了官府藏書,私人藏書也越來越多。比如晉朝郭太,有書五千卷;張華搬家的時候,單是搬運書籍,就用了三十輛車子。 印刷術發明以前,只有官府和郭太、張華那樣的富人才能有這么多的藏書,一般人要得到一兩本書也很不容易,因為那時的書都是手抄本。要抄這么多的手抄本,得花費多少人力呀!這種情況如果不改變,怎麼能夠滿足社會上的需要呢? 歷史上常常有這樣的情況:一項科學發明,只要社會上迫切需要它,同時又有產生它的物質條件,那麼,它就會很訣出現的。雕版印刷術的出現就是這樣。 在雕版印刷術出現以前,社會上已經廣泛應用印章和拓碑。 印章有陽文和陰文兩種,陽文刻的字是凸出來的,陰文刻的字是凹進去的。「如果使用陽文印章,印到紙上就是白底黑字,非常醒目。但是印章一般比較小,印出來的字數畢竟有限。 刻碑一般用陰文,拓出來的是黑底白字,不夠醒目。而且拓碑的過程比較復雜,用來印製書籍也不方便。但是,拓碑有一個很大的好處,那就是石碑面積比較大,一次可以拓印許多字。 如果截長補短,把拓碑和印章的各自特點結合起來呢?情況當然就不一樣了。 我國勞動人民在拓碑和印章這兩種方法的啟發下,發明了雕版印刷術。 雕版印刷的方法是這樣的:把木材鋸成一塊塊木板,把要印的字寫在薄紙上,反貼在木板上,再根據每個字的筆劃,用刀一筆一筆雕刻成陽文,使每個字的筆劃突出在板上。木板雕好以後,就可以印書了。印書的時候,先用一把刷子蘸了墨,在雕好的板上刷一下,接著,用自紙復在板上,另外拿一把干凈的刷子在紙背上輕輕刷一下,把紙拿下來,一頁書就印好了。一頁一頁印好以後,裝訂成冊,一本書也就成功了。這種印刷方法,是在木板上雕好字再印的,所以大家稱它為「雕版印刷」。 我國的雕版印刷是在什麼時候發明的呢?對這個問題,歷史學家還沒有統一的意見,但多數人認為是在唐朝時候發明的。
❻ 中國的四大發明和四大文明古國是什麼
中國古代四大來發明、發明自人、發明時間:
印刷術:雕版印刷始於後唐932年,由丞相馮道發明並雕
《五經》,活字印刷術始於北宋慶歷間由平民畢
升發明。
造紙術:造紙發明人不詳,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後造紙
術開始推廣。
指南針:戰國時人們利用磁石指示南北製成了指南針工
具-----司南。
火葯:唐代初期有了關於火葯的配方,是煉丹人煉長生
不老丹是造出的。
四大文明古國:古巴比倫、古埃及、古代中國、古;印度
❼ (除四大發明)中國古代發明,帶發明人3---5個就行
界上的第一台電子計算機是誰發明的?中國的教科書、絕大多數學術著作和科學普及著作所說的電子計算機發明人都不是真正的發明人。真正的發明人是美國人約翰·阿塔那索夫(Atanasoff)教授。
大多數書上說,美國籍匈牙利裔科學家馮·諾依曼(John Von Neumann , 1903-1957)是電子計算機的發明人,他歷來被譽為「電子計算機之父」。但是,馮·諾依曼本人卻不認為自己是「電子計算機之父」。美國物理學家、曾在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擔任過馮·諾依曼助手的弗蘭克爾在一封信中這樣寫道:「許多人都推舉馮·諾依曼為『計算機之父』,然而我確信他本人從來不會促成這個錯誤。或許,他可以被恰當地稱為助產士。但是他曾向我,並且我肯定他也曾向別人堅決強調:如果不考慮巴貝奇、阿達和其他人早先提出的有關概念,計算機的基本概念屬於圖靈。按照我的看法,馮·諾依曼的基本作用是使世界認識了由圖林引入的基本概念。」正是馮·諾依曼本人,親手把「計算機之父」的桂冠轉戴在英國科學家阿蘭·圖靈(Alan M. Turing ,1912-1954)頭上。但是,真正的「計算機之父」既不是馮·諾依曼,也不是阿蘭·圖靈。
在1973年以前,大多數美國計算機界人士認為,電子計算機發明人是賓夕法尼亞大學莫爾電氣工程學院的莫奇利(J. Mauchiy)和埃科特(P.Eckert),因為他們是第一台具有很大實用價值的電子計算機ENIAC(埃尼阿克)的研製者。
現在國際計算機界公認的事實是: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的真正的發明人是美國的約翰·文森特·阿塔那索夫(John V. Atanasoff ,1903-1995)。他在國際計算機界被稱為「電子計算機之父」。遺憾的是,中國計算機界的絕大多數人並不知道這個事實。
關於電子計算機的真正發明人是誰,美國的有關人阿塔那索夫、莫奇利和埃科特曾經打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官司,法院開庭審訊135次。最後由美國的一個地方法院作出判決。1973年10月19日,法院當眾宣布判決書:「莫奇利和埃科特沒有發明第一台計算機,只是利用了阿塔那索夫發明中的構思。」理由是阿塔那索夫早在1941年,就把他對電子計算機的思想告訴過ENIAC的發明人莫奇利。
阿塔那索夫(J. Atanasoft)是愛阿華大學物理學教授。阿塔那索夫是在他的研究生克利福特·貝瑞(Clifford E. Berry ,1818-1963)的幫助下發明電子計算機的。
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的試驗樣機於1939年10月開始運轉。這台計算機幫助愛阿華大學的教授和研究生們解算了若干復雜的數學方程。阿塔那索夫把這台機器命名為ABC(Atanasoff- Berry-Computer),其中,A、B分別取倆人姓氏的第一個字母,C即「計算機」的首字母。
第一台電子計算機誕生以後,阿塔那索夫和貝瑞卻沒有獲得發明者的花環。
在阿塔那索夫和貝瑞離開之前,已有兩台改進後的ABC計算機能夠運行。這兩台ABC計算機被存放在愛阿華大學物理樓的儲存室里,逐漸被人遺忘。1946年,由於物質短缺,兩台機器都被拆散,零件移作它用,只留下了存儲器部件。愛阿華大學沒有為ABC計算機申請專利,這就給電子計算機的發明權問題帶來了曠日持久的法律糾紛。美國地方法院的裁定是正確的,因為ENIAC的發明者莫契利確實到衣阿華大學參觀過ABC計算機,並聽了阿塔那索夫的介紹,由此得到啟發。
阿塔那索夫於1903年10月4日在美國馬里蘭州的哈密爾敦出生。他在佛羅里達州渡過了童年。他的父親是保加利亞僑民,在保加利亞得過最高級別的科學獎,到美國後擔任礦山電氣工程師。他的母親是數學教師。阿塔那索夫從小與電氣和數學結下不解之緣。
阿塔那索夫於1921年進入佛羅里達大學,選擇的專業與父親相同,也是電氣工程。在同學中間,他的數學成績最好,而且是唯一學習過二進制數運算的人。1925年大學本科畢業,他進入愛阿華大學學習數學。他得到碩士學位後進入威斯康星大學,攻讀物理學博士學位。1930年,當阿塔那索夫獲得博士學位時,他所學的專業已經橫跨了電氣、數學和物理。他的廣博的知識是他今後發明創造的堅實基礎。
在威斯康星大學畢業後,阿塔那索夫返回愛阿華大學當教師。後來,他成為該校物理學教授。
1942年,日本襲擊珍珠港,阿塔那索夫和貝瑞主動放下手中的研製計劃,轉向更緊迫的國防科研項目。1942年底,貝瑞前往洛杉磯參加一項國防承包工程,而阿塔那索夫則去華盛頓一個海軍軍械實驗室工作,研究炸彈引信。從此,兩人失去了聯系。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阿塔那索夫沒有返回大學講壇。他陸續創辦過幾個軍事和民用企業,並擔任總裁和技術主管。他一生獲得32項發明專利,於1995年6月15日逝世,終年91歲。
克利福特·貝瑞出生在紐約。他在小學時就被同學稱為「天才」,以各科全優的成績高中畢業。他愛好無線電,是當地小有名氣的業余發報員。他最大的特點是極強的動手能力,任何東西都做得細致而精巧。他在愛阿華大學所學的專業也是電氣工程。他聽過阿塔那索夫教授講的物理課。他一邊讀書,一邊到當地一家電氣公司兼任技術員。1939年,他以全班第一的成績畢業。當阿塔那索夫找貝瑞當研究助手時,貝瑞很高興地同意了。
貝瑞為使阿塔那索夫構思的電子計算機藍圖變成現實起了很大作用。因此,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的名稱用了他的姓氏的第一個字母,被稱為ABC計算機,是恰當的。
回答者:ll0822 - 魔法師 四級 11-26 09:56
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1 個人評價
好
100% (1) 不好
0% (0)
相關問題
? 中國人發明了什麼?
? 除四大發明外中國古代還具有一定影響的1-20個
? 祖先的發明創造(最少6種)介紹它們的發明過程和發明者
? 中國人的100項發明!
? 請問中國人近百年來發明過些什麼東西?
❽ 誰告訴我文藝復興時期北歐五國的著名代表人 像莎士比亞 蒙田 拉裴爾那級別的 要北歐五國的
第谷·布拉赫,丹麥天文學家,近代天文學的奠基人。發明了「新星」(Nova)一詞。1546年12月 14日生於丹麥斯科(今屬瑞典),卒於1601年10月24日。自幼過繼給伯父約爾根·布拉赫為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曾先後在哥本哈根大學、萊比錫大學、羅斯托克大學、巴塞爾大學等多所大學求學。第谷是一位傑出的觀測家,是著名天文學家開普勒的導師。
霍爾堡(Holberg,Ludwig Baron von 1684~1754),丹麥劇作家,歷史學家。丹麥文學史家稱他為丹麥文學之父。生於挪威卑爾根。1702年移居丹麥,畢業於哥本哈根大學神學院,1717年獲哥本哈根大學教授職位,1737年任大學總監。霍爾堡是第一個用丹麥語創作的戲劇家,一生共創作了33部喜劇。他的喜劇從題材到風格都深受莫里哀影響,主人公多為小市民、農民等小人物,富於平民氣息和生活情趣。作品有《政治工匠》、《假面舞會》、《大驚小怪的人》等。此外還寫有幻想旅行小說《尼爾斯·克里姆地心游記》、諷刺長詩《彼德·鮑斯》等。
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瑞典國王、統帥,軍事改革家。為謀求波羅的海霸權,1611~1629年先後同丹麥、俄國和波蘭進行戰爭,並取得勝利。三十年戰爭時期,1630年率瑞典軍隊在波美拉尼亞登陸。在1631年布賴滕費爾德會戰、1632年萊希河會戰和呂岑會戰中,指揮瑞典軍隊擊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和天主教聯盟軍隊。但不幸在呂岑會戰中陣亡,終年38歲,而他的名字將永載史冊。時至今日,他依然被視為瑞典歷史上最傑出的國王。
上面的算不算?
❾ 五大文明古國是哪五國
沒有五大文明古國,只有五大文明發源地。
五大文明發源地,分別是美索不達米亞(公元前5500年)、古埃及(公元前5450年),古印度(公元前3100年)、中國(公元前3000年)、古希臘(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是世界上的五大文明發源地」。這是學術界普遍認同的說法。[1]
中文名
五大文明發源地
兩河文明
發源地:西亞兩河流域
古代埃及
發源地:北非尼羅河流域
古代印度
發源地:南亞印度河流域
古代希臘
發源地:南歐愛琴海諸島
歷史記載
目前國際學術界公認的文明古發源地有五個。
「古代埃及,古代巴比倫,古代印度,古代希臘,古代瑪雅」或「古代埃及,古代巴比倫,古代印度,古代中國,古代印加」。[1]
文明發源地
古巴比倫
古代巴比倫——發源地:西亞的兩河流域,孕育整個阿拉伯文明。
巴比倫意即「神之門」。
古代巴比倫狹義上指古代巴比倫王國,廣義上指古代巴比倫文明。古代巴比倫文明是兩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上分古代巴比倫王國和新巴比倫王國。[1]
古埃及
古代埃及文明最早形成於約7450年前下埃及的法尤姆地區(約公元前5450年),終止於(公元639年)阿拉伯將埃及伊斯蘭化
埃及於約5150年前(約公元前3150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國家,朝代延續並更迭長達三千年之久,直到公元前30年羅馬征服埃及第三十二王朝(托勒密王朝)終止。
古埃及王國先後歷經了: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國、第一中間期、中王國、第二中間期、新王國、第三中間期、晚王國、托勒密時期,共10個時期,33(含0至第32王朝)個王朝的統治。
古代印度
古代印度——發源地:南亞的印度河流域,孕育整個南亞文明。
印度是我國的近鄰,但由於連綿高聳的喜馬拉雅雪山的阻隔,我們對於這位鄰居的情況又知之甚少,"去西天取經"在中國人的耳朵里成了艱難的代名詞。
和古代埃及的尼羅河、兩河流域以及中國的黃河、長江一樣,印度河、恆河同樣醞釀了光耀人寰、彪炳史籍的古代文化。古埃及、巴比倫、中國、古印度同被稱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1]
古代希臘
古代希臘——受兩河流域及古代埃及文明影響,發源於南歐的愛琴海諸島,孕育整個歐洲文明。
古希臘的地理范圍,除了現在的希臘半島外,還包括整個愛琴海區域和北面的馬其頓和色雷斯、亞平寧半島和小亞細亞等地。
公元前5、6世紀,特別是希波戰爭以後,經濟生活高度繁榮,產生了光輝燦爛的希臘文化,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古希臘人在哲學思想、歷史、建築、文學、戲劇、雕塑 等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詣。[1]
古代中國
中國——發源地:東亞的黃河流域,
[1]
❿ 聯合國五種官方語言分別是什麼
在聯合國的所有會議、官方文件,以及有關記錄、事務中可以使用的語言稱為聯合國工作語言,聯合國的工作語言共有6種:漢語、英語、法語、俄語、阿拉伯語與西班牙語。聯合國的所有會議都有這些語言的口譯,以及在所有的官方文件,都列印或在網上出版這些語言的翻譯版本。
1、阿拉伯語
阿拉伯語通行於中東和北非地區,現為27個亞非國家及4個國際組織的官方語言。阿拉伯語因分布廣闊,以阿拉伯語作為母語的人數超過二億一千萬人。
2、漢語
漢語使用人口約佔全球人口的20%,從聯合國設立就是官方語言之一,但直到1973年聯合國大會第二十八屆會議通過了第3189號決議,中文才獲得和四種初始正式語言(英語、俄語、法語、西班牙語)同等地位,成為工作語言。
3、英語
英語使用人口4.61億,但正在學習英語的人超過10.1億,是當今世界最強勢的語言,全球有75個國家將英語定為官方語言。
4、法語
法文是很多地區或組織的官方語言(例如聯合國、歐盟),現時全世界有約1.5億人將它作為母語,另有約2.85億人使用它(包括把它作為第二語言的人)。
5、俄語
俄語使用人數約2.4億,是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烏茲別克、土庫曼以及未獲國際承認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南奧塞梯、阿布哈茲等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地域的官方語言。
6、西班牙語
西班牙語是聯合國、歐盟的官方語言。約有4.37億人作為母語使用,為世界第二大語言。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總計使用者將近5.7億人。23個國家和地區作為官方語言。主要在西班牙和拉丁美洲國家地域。
(10)五國大發明擴展閱讀
聯合國規定:正式語言只有六種,按英文字母順序為:阿拉伯文、中文、英文、法文、俄文和西班牙文;六種語言具有同等效力,代表們可以選用其中任何一種。
凡是聯合國的正式會議,秘書處都要負責在現場把代表們的發言用阿、中、英、法、俄、西六種語言通過話筒進行「同聲傳譯」。
凡是聯合國的正式文件,包括重要發言,都要用六種文字印出。各國代表都十分重視他們使用的正式語言,因此,每一次正式會議,都必須認真安排好六種語言的翻譯。
聯合國中的語言工作,是為各國代表團服務的,對各國代表團都要尊重,並且不得介入有爭議的國際問題。因此,譯員要熟悉國際問題,對敏感問題要非常小心。
例如,聯合國只承認一個中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字樣絕對不得出現在聯合國的文件上;提到「台灣」時,必須加上「地區」。又如,提到「福克蘭群島」時,必須括上「馬爾維納斯群島」,否則,阿根廷和其他拉美代表團就會提出意見,這些都容不得半點疏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