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創造力 創造性思維有什麼區別呢
創造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性本領。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專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它屬是成功地完成某種創造性活動所必需的心理品質。它是知識、智力、能力及優良的個性品質等復雜多因素綜合優化構成的。
創新思維是指以新穎獨創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通過這種思維能突破常規思維的界限,以超常規甚至反常規的方法、視角去思考問題,提出與眾不同的解決方案,從而產生新穎的、獨到的、有社會意義的思維成果。
奇思妙想玩轉發明課程,以科學的形式與方法,解密孩子的創造力基因,激發他們的創新靈感,為他們摘取人生第一件發明;為中考培養科技特長生,為留學移民增添專利加分強項,為高考各重點大學自主招生挖掘創新潛質。
❷ 什麼是視覺思維,如何培養
http://wenku..com/view/f6eaa3f14693daef5ef73d47.html
❸ 創造性思維和一般思維有什麼區別
創造性思維與一般思維的區別
創造性思維,就是可以更多面、更多變得看待同一事物、產生不同的想法,比一般思維更有前沿性,更有創造能力。
創造性思維之所以有別於一般思維而成為一種新的思維形式的主要特點是,思維形式的反
常性,思維過程的辯證性,思維空間的開放性,思維成果的獨創性和思維主體的能動性。
1、思維形式的反常性——又經常體現為思維發展的突變性、跨越性或邏輯的中斷,這
是因為創造性思維主要不是對現有概念、知識的循環漸進的邏輯推理的結果和過程,而是依靠
靈感、直覺或頓悟等非邏輯思維形式。
2、思維過程的辯證性——主要是指它既包含有抽象思維,又包含有非邏輯思維;既包
含有發散思維,又包含有收斂思維;既有求同思維,又有求異思維等等。由此形成創新思維
的矛盾運動,從而推動創新思維的發展。創新思維實際上是各種思維的形式的綜合體。
3、思維空間的開放性——主要是指創新思維需要從多角度、全方位、寬領域地考察問
題,而不再局限於邏輯的、單一的、線性的思維,形成開放式思維。
4、思維成果的獨創性——是創新思維的直接體現或標志,常常具體表現為創新成果的
新穎性及唯一性。
5、思維主體的能動性——表明了創新思維是創新主體的一種有目的的活動,而不是客
觀世界在人腦內簡單、被動的直映,充分顯示了人類活動的主動性和能動性。
❹ 抽象思維、形象思維、靈感思維、創造性思維,這四種思維形式的主要區別是什麽
分別查一下他們的定義看看,我認為最主要的是著眼點的不同OK
❺ 創造性思維包括哪些思維
創造性思維就是指發散性思維,這種思維方式,遇到問題時,能從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多結構去思考,去尋找答案,既不受現有知識的限制,也不受傳統方法的束縛。
2、其思維路線是開放性、擴散性的。它解決問題的方法更不是單一的,而是在多種方案、多種途徑中去探索、選擇。
3、創造性思維具有廣闊性,深刻性、獨特性、批判性、敏捷性和靈活性等特點。
特徵:
1、創造性思維具有新穎性,它貴在創新,或者在思路的選擇上、或者在思考的技巧上、或者在思維的結論上,具有著前無古人的獨到之處,在前人、常人的基礎上有新的見解、新的發現、新的突破,從而具有一定范圍內的首創性、開拓性。
2、創造性思維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它無現成的思維方法、程序可循,人可以自由地海闊天空地發揮想像力。
3、創造性思維具有藝術性和非擬化的特點,它的對象多屬"自在之物",而不是"為我之物",創造性思維的結果存在著兩種可能性。
4、創造性思維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首先,創造性思維可以不斷增加人類知識的總量;其次,創造性思維可以不斷提高人類的認識能力;再次,創造性思維可以為實踐活動開辟新的局面。
1、創造性思維是創新人才的智力結構的核心,是社會乃至個人都不可或缺的要素。
2、創造性思維是人類獨有的高級心理活動過程,人類所創造的成果,就是創造性思維的外化與物化。
3、創造性思維是在一般思維基礎上發展創造性思維起來的,是人類思維的最高形式,是以新的方式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
4、創造性思維強調開拓性和突破性,在解決問題時帶有鮮明的主動性,這種思維與創造活動聯系在一起,體現著新穎性和獨特性的社會價值。
5、創造性思維的特性主要包括:思維的求實性:善於發現社會的需求,發現人們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從滿足社會的需求出發,拓展思維的空間
❻ 什麼是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就是指發散性思維,這種思維方式,遇到問題時,能從多角度、多側專面、多層次、多結構去思考屬,去尋找答案,既不受現有知識的限制,也不受傳統方法的束縛。其思維路線是開放性、擴散性的。它解決問題的方法更不是單一的,而是在多種方案、多種途徑中去探索、選擇。創造性思維具有廣闊性,深刻性、獨特性、批判性、敏捷性和靈活性等特點。
創造性思維是創新人才的智力結構的核心,是社會乃至個人都不可或缺的要素。創造性思維是人類獨有的高級心理活動過程,人類所創造的成果,就是創造性思維的外化與物化。創造性思維是在一般思維基礎上發展
起來的,是人類思維的最高形式,是以新的方式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
❼ 創造性思維與一般思維有什麼區別
一、方式不同
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是人腦藉助於語言對客觀回事物的概括和間接的反應答過程。
一般思維:一般思維是開拓人類認識新領域、開創人類認識新成果的思維活動。
二、基礎不同
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是以感知、記憶、思考、聯想、理解等能力為基礎。
一般思維:一般思維是以感知為基礎,但又超越感知的界限。
三、形式不同
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的形式包括抽象思維、形象思維、直覺思維、靈感思維、發散思維、收斂思維、分合思維、逆向思維和聯想思維等。
一般思維:一般思維的形式包括感性具象思維、抽象邏輯思維和理性具象思維。
❽ 抽象思維、創造性思維
什麼叫形象思維?簡單地說,「形象思維是依靠形象材料的意識領會得到理解的思維。」從信息加工角度說,可以理解為主體運用表象、直感、想像等形式,對研究對象的有關形象信息,以及貯存在大腦里的形象信息進行加工(分析、比較、整合、轉化等),從而從形象上認識和把握研究對象的本質和規律。
形象思維與抽象(邏輯)思維是兩種基本的思維形態,過去人們曾把它們分別劃歸為不同的類別,認為「……科學家用概念來思考,而藝術家則用形象來思考。」這是一種誤解。其實,形象思維並不僅僅屬於藝術家,它也是科學家進行科學發現和創造的一種重要的思維形式。例如,物理學中所有的形象模型,像電力線、磁力線、原子結構的湯姆生棗糕模型或盧瑟福小太陽系模型,都是物理學家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結合的產物。愛因斯坦是一個具有極其深刻的邏輯思維能力的大師,但他卻反對把邏輯方法視為唯一的科學方法,他十分善於發揮形象思維的自由創造力,他所構思的種種理想化實驗就是運用形象思維的典型範例。這些理想化實驗並不是對具體的事例運用抽象化的方法,舍棄現象,抽取本質,而是運用形象思維的方法,將表現一般、本質的現象加以保留,並使之得到集中和強化。例如,愛因斯坦著名的廣義相對論的創立實際上就是起源於一個自由的想像。一天,愛因斯坦正坐在伯爾尼專利局的椅子上,突然想到,如果一個人自由下落,他是會感覺不到他的體重的。愛因斯坦說,這個簡單的理想實驗「對我影響至深,竟把我引向引力理論」。
形象思維的基本特點是:
(一)形象性
形象性是形象思維最基本的特點。形象思維所反映的對象是事物的形象,思維形式是意象、直感、想像等形象性的觀念,其表達的工具和手段是能為感官所感知的圖形、圖象、圖式和形象性的符號。形象思維的形象性使它具有生動性、直觀性和整體性的優點。
(二)非邏輯性
形象思維不像抽象(邏輯)思維那樣,對信息的加工一步一步、首尾相接地、線性地進行,而是可以調用許多形象性材料,一下子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形象,或由一個形象跳躍到另一個形象。它對信息的加工過程不是系列加工,而是平行加工,是面性的或立體性的。它可以使思維主體迅速從整體上把握住問題。形象思維是或然性或似真性的思維,思維的結果有待於邏輯的證明或實踐的檢驗。
(三)粗略性
形象思維對問題的反映是粗線條的反映,對問題的把握是大體上的把握,對問題的分析是定性的或半定量的。所以,形象思維通常用於問題的定性分析。抽象思維可以給出精確的數量關系,所以,在實際的思維活動中,往往需要將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巧妙結合,協同使用。
(四)想像性
想像是思維主體運用已有的形象形成新形象的過程。形象思維並不滿足於對已有形象的再現,它更致力於追求對已有形象的加工,而獲得新形象產品的輸出。所以,形象性使形象思維具有創造性的優點。這也說明了一個道理;富有創造力的人通常都具有極強的想像力。
二、形象思維在物理解題中的作用
如前所述,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是兩種基本的思維方式,人類從事各種活動,往往需要對兩種思維方式協同使用,對於物理解題活動來說。亦是如此,專家的大腦中有著豐富的形象貯備,在解決物理問題時,他們總是先根據問題情景構建出清晰的物理圖象;盡可能利用圖形來反映物理狀態、物理過程及有關物理量的關系;善於在頭腦中對有關形象進行分析、比較、類比、整合;想像可能發生的情景。所以,專家往往對問題的形象有著較強的直感能力。而一般人的大腦中,形象的貯備相對貧乏,他們在解決物理問題時,不善於從形象上去把握問題;一接觸到問題,就企圖立即建立有關的求解方程,其結果往往是欲速則不達。那麼,在物理解題中,形象思維究竟能起到哪些積極的作用呢?
(一)表徵作用
認知心理學家將信息在頭腦中的呈現方式統稱為表徵,認為表徵是影響問題解決的重要因素。在物理解題中,形象思維是形成表徵的重要思維方式。由於形象思維的形象性和整體性,使主體容易對問題的實質和解題的關鍵產生直感,從而觸發出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方案。比如:
例1A、B兩站相距60千米,A站每隔10分鍾向B站開出一輛汽車,汽車的速度為60千米/小時。現有一輛汽車從B站向A站開出,速度也是60千米/小時。問從B站開出的汽車在途中將會與從A站開出的幾輛汽車相遇?(設B站的汽車開出時,A站恰好有一輛汽車開出。)
對本題,我們可以用如圖1位移圖線來直觀地表徵,由圖線(相交點)可知,B站開出的汽車將與A站開出的11輛汽車相遇。我們還可以用如圖2的圖形來表徵,即B站的汽車b剛開出時,A、B之間已有5輛汽車,同時有一輛汽車a剛從A站開出。這樣,b將在A、B的中點與a相遇。可見,在前半段路程上,b車將與A站開出的6輛汽車相遇。同理可知,在後半段路程上,b車也將與A站開出的6輛汽車相遇。除去在A站遇到的一輛,可知b車在途中將與A站開出的11輛汽車相遇。
(二)先導作用
在求解物理問題時,主體運用形象思維對與問題相關的各種情景展開廣泛的聯想,提出有意義的猜想,這可以為問題的分析和推理的進行大致指明方向,避免解題陷入盲目的境地比如:
例2、水平桌面上有一疊圓形金屬片,擺放形狀如圖3。最下面的一塊重為G,面積為S/2,它相鄰的上面一塊金屬片重為G/2、面積為S/2,以此類推,金屬片的重量和面積均逐漸減半,一直疊下去。則自下而上三塊金屬片,每塊金屬片上表面受到的壓強之比p1:p2:p3多大?桌面受到的壓強多大?
本題乍看上去似乎很難求解,為此我們先從形象上做如下的考慮:將各金屬片的形狀轉化為一系列的矩形,並自下向上按1、2、3……編號,如圖4所示。由圖可見,第1片以上的各片的總面積等於第1片的面積;第2片以上的各片的總面積等於第2片的面積……以此類推。根據題意,可知重力的關系也是如此。所以,第1、2、3金屬片上表面受到的壓強之比為1:1:1。桌面受到的壓強為P=F/S=2G/S。
(三)支持作用
物理解題需要嚴謹的推理運算,形象思維可以為這種邏輯推理提供強有力的支持。運用形象思維,可以使主體頭腦中建立起一幅生動清晰的物理圖象,這是抽象思維得以順利進行的基礎。例如,當呈現問題:「三個共點力,大小分別為3牛、4牛、8牛,它們的合力能否為零」時,我們的頭腦里通常出現一個示意的三角形。藉助這個三角形,再分析它的三條邊是否可能分別是3、4、8,然後作出判斷。
三、物理解題中形象思維的基本形式
(一)意象
意象是人腦再現出來的某個事物的寫意的形象,它既可以是由若干個同類事物的形象概括出來而得到的觀念性的形象,也可以是被模式化了的某個事物的基本形象、由感性認識所獲得的各種形象信息經過一般化和典型化,便可成為意象而貯存在主體的大腦中及進行進一步的加工。意象相當於抽象思維中的概念,是形象思維的基本元素。愛因斯坦說:「在我的思維機構中,書面的或口頭的文字似乎不起任何作用。作為思維元素的心理的東西是一些記號和有一定明晰程度的意象,它們可以由我『隨意』地再生和組合。……這種組合活動似乎是創造性思維的主要形式。它進行在可以傳送給別人的、由文字或別的記號建立起來的任何邏輯結構之前。上述的這些元素就我來說是視覺的,有時也有動覺的。通用的文字或其他記號只有在第二階段才能很費勁地找出來。」
對於物理解題來說,主體完善的意象系統是極其重要的因素。例如問題:圖5所示,在半圓形支架上,用兩根長為半徑的細線1、2懸掛著重為G的小球。現讓A端固定不動,讓B端逐漸沿圓形支架逐漸向上滑動,使線2從水平狀態逐漸變為豎直狀態。判斷這一過程中,兩根細線拉力的變化情況。我們頭腦中出現的是與問題相關的矢量示意圖,如圖6所示,線B端的滑動表現為圖中矢量T2的道時針向的轉動。由圖可見,這一過程中,細線1的拉力T2將逐漸變小,細線2的拉力T2將先變小,後變大。當兩線相互垂直時,拉力T2最小;當細線2處於豎直狀態時,拉力T2=G。
除了圖形意象,物理意象還包括圖式意象,如數學符號、公式、圖表等形象性材料,都可以成為圖式意象的載體。比如:
例3一長列火車依慣性駛向傾角為a的小山上,當列車完全停下時,列車一部分在山上(如圖7)。試求列車從開始上山到停下來所經歷的時間。列車全長為L,摩擦不計。
對本題,設整列車的質量為M,列車山上部分長為x,質量為Mx/L。選擇山基為x軸坐標之原點,方向沿山坡向上。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得列車受到的合力為
當得到上式時,如果主體的頭腦里能出現簡諧振動判別式F—X的圖式意象,便可確認這是周期為的簡諧振動方程,於是感悟到列車從開始上山到停下來的時間等於振動周期的1/4,即。
(二)直感
直感是運用意象對具體形象的直接判斷和感知。直感的實質就是用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意義的意象去對照當前問題中有關事物的具體形象,從而使主體對當前問題的模式作出判斷,迅速確定解題思維的方向和途徑。比如:
例4 如圖8所示,有一聚光束穿過一遮光板的圓孔後會聚於板後10厘米處的a處,若在圓孔內嵌入一塊凸透鏡,則光束將會聚於板後5厘米的b點處,求該凸透鏡的焦距。
在圖8中,設想有一點光源放在b點,則據光路可逆,可知它將在a處成一虛像。由此可直感到本題實質上是已知物距U=5厘米,像距V=-10厘米,求凸透鏡焦距的問題。於是據透鏡成像公式,即得
像這種用普遍形象(稱為類象)的特徵去比較具體對象(稱為個象)的形象,根據形象特徵整合的相似性來判別個象是否與類象同質的思維形式,我們稱為形象識別直感,它主要表現為對各種形象在變式情況下的再認,以及在復合、綜合形態下的分解辨認。
例5 如圖9甲所示,在離地面高為h,離豎直牆的水平距離為山處,有一個彈性小球以初速度V0向牆水平拋出,與牆發生彈性碰撞後落到地面上。試求落地點與牆的距離S2(設球與牆碰撞時動能沒有損失)。
本題小球的運動過程可分兩段,其軌跡分別是AB和BC,AB段是平拋運動,BC段是斜下拋運動。將平拋運動補全,要得完整軌跡ABD(如圖乙所示)。這一直感啟示我們:將BC以牆為軸轉過去180o,可能正好與BD重合。利用彈性碰撞規律,我們容易證明這一點。於時所求的S2為
如上利用已有意象模式,對新形象進行補形,將局部形象納入整體形象之中的思維主動脈式,稱為模式補形直感,它在形象思維中具有極為重要的竟義。正如美國哲學家魯首夫、阿恩海姆在《視覺思維》一書中所寫的:「把不完整的東西補足,乃是理性能力的一個最基本的本領。」
例6有兩條船甲、乙在河中相向行駛,甲順流而下,相對於水流的速度為v1,乙逆流而上,相對於水流的速度為v2,且v1>v2。當兩船相遇時,有一順流而漂的竹筏正好在兩船邊上。再行駛一段時間後,兩只船同時掉頭返回行駛,而兩船相對於水流的速度不變。問哪一隻船先遇到竹筏?
對本題,我們聯想起另一個相似的情景:有兩人在行駛的更車的過道上相向而行,兩個行走的速度不同,到了某座位邊兩個相遇。再行走一段時間,兩人同時返回以原來的速度行走,那麼兩人必在原來的座位邊相遇。將兩種情景進行類比:人相當於船,行駛的列車相當於水流,座位相當於竹筏,我們便可判得原題中兩船將同時與竹筏相遇。
像這種通過比較新形象與已有意象的相似性,使新形象與已有意象系統相聯結的思維方式稱為形象相似直感。物理解題中對問題的變更和轉化往往有賴於這種直感。
(三)想像
想像是頭腦中對已有意象經過結合和改造產生新的意象的思維過程,它是最有創造性意義的形象思維的形式。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科學的想像是對已有意象的一系列直感的聯結。在物理解題中,空間形象的想像,物理圖象的想像,特殊狀態和理想狀態的想像,假設情景的想像等等,都是解題思維中極其重要的因素。比如:
例7從某一高度以相同的速度V0,將一把彈子向各個方向撒出去。試說明各彈子均為空中的任意時刻,所有彈子位於怎樣的一個曲面上?(不計空氣阻力)
對本題,先設想如果所有彈子的初速均為零,則它們將同時沿同一直線做自由落體運動;再設想彈子拋出時,重力突然失去,則彈子將沿不同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各彈子將處於同一個半徑均勻增大的球面上。由此可想像到,本題中,彈子將處在一個半徑R=V0t(隨時間均勻增大),球心做自由落體運動的球面上。
四、如何培養形象思維能力
現代科學表明:人的大腦可分為左右兩個半球,左半球主管語言、邏輯數字的運算加工,而右半球則主管音樂、美術、空間的知覺辨認。從思維角度看,即人的左腦主管抽象思維,而右腦則主管形象思維。人的思維活動往往是通過左、右腦機能的「諧振」來完成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在於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大腦的功能,培養能力。這里所說的大腦的功能應既包括左腦的功能,也包括右腦的功能;這里所說的能力理應既包括抽象思維能力,也包括形象思維能力。在以往的中學物理教學中,我們十分重視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和邏輯推理能力的培養,這完全是正確的。但是,應當看到,相對而言,我們對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卻重視得不夠。這不但使學生的思維結構得不到完善,同時因為抽象思維缺乏形象的有力「支持」,所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那麼,在物理教學中,應當如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呢?
(一)增加形象貯備
根據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人的思維(即理性認識)是建立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的,抽象思維是如此,形象思維也是如此。作為形象思維生動性的形象的東西,並不是主體的頭腦中憑空臆造出來的。它根源於現實中的東西。離開了感性認識,形象思維便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應當重視向學生呈現豐富的感性材料,要重視實驗,充分運用電化教具和圖表、模型等直觀手段,要善於用形象說話,用生動的比喻和類比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二)強化想像訓練
想像是最富有意義的形象思維形式,要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如教過重力後,可讓學生想像「假如突然失去重力」後的情景;教過摩擦力後,讓學生想像「毫無摩擦的世界」;教過圓周運動、萬有引力後讓學生想像「假如地球突然停止轉動」或「地球自轉速度加大後的情景;等等。
(三)重視定性分析
形象思維是對問題整體、概略和方向性的把握,重視對問題的定性分析有助於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當呈現問題時,應引導學生通過對問題信息的知覺,想像問題情景,構建典型形象,揣測物理變化的趨勢。同時在紙上畫示意圖、受力圖、光路圖、電路圖等,使學生在頭腦里建立起清晰的物理圖象,然後再運用物理規律進行推理和演算,得出定量的結論。
(四)提倡數形結合
在物理解題中,要提倡數與形的協同運用,善於將文字信息轉化為圖形信息,將物理變化規律用圖象來表達,揭示數與形的對應關系,運用圖象這一直觀工具求解抽象的物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