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舉15個經過磨難才取得成功的事例。
戰勝殘疾的巴雷尼——堅持
巴雷尼小時候因病成了殘疾,母親的心就像刀絞一樣,但她還是強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現在最需要的是鼓勵和幫助,而不是媽媽的眼淚。母親來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著他的手說:「孩子,媽媽相信你是個有志氣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雙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夠答應媽媽嗎?」
母親的話,像鐵錘一樣撞擊著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聲,撲到母親懷里大哭起來。
從那以後,媽媽只要一有空,就給巴雷尼練習走路,做體操,常常累得滿頭大汗。有一次媽媽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親的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盡管發著高燒,她還是下床按計劃幫助巴雷尼練習走路。黃豆般的汗水從媽媽臉上淌下來,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緊牙,硬是幫巴雷尼完成了當天的鍛煉計劃。
體育鍛煉彌補了由於殘疾給巴雷尼帶來的不便。母親的榜樣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終於經受住了命運給他的嚴酷打擊。他刻苦學習,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後,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大學畢業後,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於耳科神經學的研究。最後,終於登上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領獎台。
開普勒
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從童年開始便多災多難,在母腹中只呆了七個月就早早來到了人間。後來,天花又把他變成了麻子,猩紅熱又弄壞了他的眼睛。但他憑著頑強、堅毅的品德發憤讀書,學習成績遙遙領先於他的同伴。後來因父親欠債使他失去了讀書的機會,他就邊自學邊研究天文學。在以後的生活中,他又經歷了多病、良師去世、妻子去世等一連串的打擊,但他仍未停下天文學研究,終於在59歲時發現了天體運行的三大定律。他把一切不幸都化作了推動自己前進的動力,以驚人的毅力,摘取了科學的桂冠,成為「天空的立者」。
愛迪生
在愛迪生發明燈泡的時候他失敗了很多次 ,當他用到一千多種材料做燈絲的時候,助手對他說:「你已經失敗了一千多次了,成功已經變得渺茫,還是放棄吧!」但愛迪生卻說:「到現在我的收獲還不錯,起碼我發現有一千多種材料不能做燈絲。」最後,他經過六千多次的實驗終於成功了。
我可以試想,如果愛迪生在助手勸他停止實驗的時候放棄了,我們現在會怎麼樣呢?可能我們還要點只有豆粒般大小的油燈在夜裡照明。其實愛迪生的每次試驗失敗都可以看作是挫折。這么一算,愛迪生發明電燈也就是遇上了六千多次的挫折,這是一個多麼驚人的數目啊!
張海迪
1955年秋天在濟南出生。5歲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到的人生。她無法上學,便在在家自學完中學課程。15歲時,海迪跟隨父母,下放(山東)聊城農村,給孩子當起教書先生。她還自學針灸醫術,為鄉親們無償治療。後來,張海迪自學多門外語,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
奧斯特洛夫斯基
命運對奧斯特洛夫斯基是殘酷的:他念過三年小學,青春消逝在疾馳的戰馬與槍林彈雨中。16歲時,他腹部與頭部嚴重負傷,右眼失明。20歲時,又因關節硬化而卧床不起。面對著命運的嚴峻挑戰,他深切地感到:「在生活中沒比掉隊更可怕的事情了。」奧斯特洛夫斯基與命運進行了英勇的抗爭:他不想躺在殘廢榮譽軍人的功勞簿上向祖國和人民伸手,他用沸騰的精力讀完了函授大學的全部課程,如飢似渴地閱讀俄羅斯與世界文學名著。書籍召喚他前進,書籍陪伴他披荊斬棘。
法國作家小仲馬,不靠其父之名氣,決定用自己的實力取得一番成就,他一次次地往報社寄稿,卻都被報社退了回來,但他沒有因此而失望,仍繼續創作,經過不懈的努力,最終著成了成名之作《茶花女》。
南朝的祖沖之,在當時極其簡陋的條件下,靠一片片小竹片進行大量復雜的計算,一遍又一遍,歷經無數次失敗,終於在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後第七位。
逆境奮爭,苦中尋樂(高士其苦鬥病魔)
高士其是我國科普作家。在外國留學時,有一次做實驗,一個裝有培養腦炎過濾性病毒的玻璃瓶子破裂了,病毒侵入了他的小腦。從此留下了身體致殘的禍根。他忍受著病毒的折磨,學完了芝加哥大學細菌學的全部博士課程。回國以後,他拖著半癱的身子,到達延安工作。解放後病情惡化,說話和行動都十分困難,連睜、合眼都需要別人幫助。但他仍以驚人的吃苦精神進行創作,先後寫成100多萬字的作品。有人問他苦不苦,他笑著說:「不苦!因為我天天都在斗爭,斗爭是有無窮樂趣的。」
苦難也是一筆財富(「西部民歌之父」王洛賓)
王洛賓,這位被譽為中國「西部民歌之父」的音樂大師,一生歷經飲坷,身陷囹圄,妻離子散,長期處於心理壓力極大的逆境中。然而他卻以「勝似閑庭信步」的態度,投身於大西北的沙漠孤煙之中,創作了《在那遙遠的地方》等多首西部民歌。
經歷挫折,更能發憤(貝利與記者)
貝利成名後,有個記者采訪他。「你的兒子以後是否也會同你一樣,成為一代球王呢?」貝利回答:「不會。因為他與我的生活環境不同。我童年時的生活環境十分差,但我卻正是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中磨練我堅強鬥志,使我有條件成為球王,而他生活安逸,沒有經受困難的磨練,他不可能成為球王。」
能屈能伸是俊傑(卧薪嘗膽的勾踐)
越國兵敗吳國於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踐只好「審辭厚禮」向吳求和,等待東山再起。勾踐先用美女、金銀珠寶賄賂吳王和眾臣,還用妻子作人質,自己為吳王當馬夫。勾踐還為吳王送茶送飯,端屎端尿,終於贏得了吳王信任,得以被釋放。勾踐死裡逃生回國後,卧薪嘗膽,一面繼續進貢吳國,一面聚兵練習。最後他率精兵數萬,徹底打敗了吳國,實現了洗辱復國的志願。
以樂觀打敗挫折(牛頓等人面對挫折)
古今中外,因為有極強烈而有效的樂觀主義,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取得勝利的大有人在。牛頓發明地心吸力學說的時候,全世界人反對他;哈維(Harvey )發明血液循環學說的時候,全世界人反對他;達爾文公布進化論的時候,全世界人反對他;貝爾(Bell )第一次造電話的時候,全世界人譏笑他;萊特(Wrigt )初用苦工於製造飛機的時候,全世界人譏笑他。講到孫中山先生,最初在南洋演講革命救國的時候,有一次聽的人只有三個。這許多人都因抱著樂觀主義的精神,而為世人所稱道。
㈡ 受到磨煉後成功的事例
卧薪嘗膽;;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但被越國擊敗,闔閭也傷重身亡。兩年後闔閭的兒子夫差率兵擊敗越國,越王勾踐被押送到吳國做奴隸,勾踐忍辱負重伺候吳王三年後,夫差才對他消除戒心並把他送回越國。
其實勾踐並沒有放棄復仇之心,他表面上對吳王服從,但暗中訓練精兵,強政勵治並等待時機反擊吳國。艱苦能鍛煉意志,安逸反而會消磨意志。勾踐害怕自己會貪圖眼前的安逸,消磨報仇雪恥的意志,所以他為自己安排艱苦的生活環境。他晚上睡覺不用褥,只鋪些柴草(古時叫薪),又在屋裡掛了一隻苦膽,他不時會嘗嘗苦膽的味道,為的就是不忘過去的恥辱。
勾踐為鼓勵民眾就和王後與人民一起參與勞動,在越人同心協力之下把越國強大起「屈辱地站著」——無論多艱難,多困苦,多屈辱,都要站著。鑽褲襠是奇恥大辱,但韓信是不得不鑽的,如果不鑽,只有兩個結果,一是他被那屠夫殺掉,從此沒有了韓信;二是他把屠夫殺掉,他贏得了暫時的勝利,但從此也沒有了韓信,因為他殺人了,殺人者償命,他會被法律殺掉。任何一個結果,歷史上就不會有韓信這個人。韓信之所以能作為成大業的形象在中國歷史上千古流傳,就因為他在忍辱負重時眼睛是看著未來的,心中有著遠大的目標。
來,最後並找到時機,滅亡吳國。韓信忍辱負重;忍耐需要修養,忍辱需要度量,而忍辱負重則是一種境界。忍,乃是心頭一把鋒利的刀,要培養刀捅心頭而不驚的氣度,就要忍得了殺父之仇、奪妻之恨、胯下之辱、占攻之欺、爭鋒之傷……司馬遷如果不能忍受宮刑之侮,怎麼完成「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偉大著作《史記》而流芳千古,成為人人敬仰的史學家,後人尊稱的「太史公懸梁刺骨;《戰國策·秦策一》:蘇秦上書說秦王不成,回家後遭到冷落,「乃夜發書,陳篋數十,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O指勤學苦讀。宋王安石《酬慕容員外》:「吹毛未識腰間劍,刺股猶藏袖裡錐。」另參見人體部·肢體「股多坑」、器用部·其他「季子錐」。
【懸頭苦學】《太平御覽》卷三六三引《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樑。後為當世大儒。」O詠勤奮苦學。唐李商隱《詠懷寄秘閣舊僚二十六韻》:「懸頭曾苦學,折臂反成醫。'」另參見人體部·頭面「懸頭」、器用部·宮寶「懸梁」。
㈢ 通過磨礪意志而成功的事例
越王勾踐的故事
吳王闔閭打敗楚國,成了南方霸主。吳國跟附近的越國(都城在今浙江紹興)素來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國國王勾踐即位。吳王趁越國剛剛遭到喪事,就發兵打越國。吳越兩國在槜李(今浙江嘉興西南,槜音zuì)地方,發生一場大戰。
吳王闔閭滿以為可以打贏,沒想到打了個敗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傷,再加上上了年紀,回到吳國,就咽了氣。
吳王闔閭死後,兒子夫差即位。闔閭臨死時對夫差說:
「不要忘記報越國的仇。」
夫差記住這個囑咐,叫人經常提醒他。他經過宮門,手下的人就扯開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殺你父親的仇嗎?」
夫差流著眼淚說:「不,不敢忘。」
他叫伍子胥和另一個大臣伯嚭(音pǐ)操練兵馬,准備攻打越國。
過了兩年,吳王夫差親自率領大軍去打越國。越國有兩個很能乾的大夫,一個叫文種,一個叫范蠡(音lí)。范蠡對勾踐說:「吳國練兵快三年了。這回決心報仇,來勢兇猛。咱們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們作戰。」
勾踐不同意,也發大軍去跟吳國人拼個死活。兩國的軍隊在大湖一帶打上了。越軍果然大敗。
越王勾踐帶了五千個殘兵敗將逃到會稽,被吳軍圍困起來。
勾踐弄得一點辦法都沒有了。他跟范蠡說:「懊悔沒有聽你的話,弄到這步田地。現在該怎麼辦?」
范蠡說:「咱們趕快去求和吧。」
勾踐派文種到吳王營里去求和。文種在夫差面前把勾踐願意投降的意思說了一遍。吳王夫差想同意,可是伍子胥堅決反對。
文種回去後,打聽到吳國的伯嚭是個貪財好色的小人,就把一批美女和珍寶,私下送給伯嚭,請伯嚭在夫差面前講好話。
經過伯嚭在夫差面前一番勸說,吳王夫差不顧伍子胥的反對,答應了越國的求和,但是要勾踐親自到吳國去。
文種回去向勾踐報告了。勾踐把國家大事託付給文種,自己帶著夫人和范蠡到吳國去。
勾踐到了吳國,夫差讓他們夫婦倆住在闔閭的大墳旁邊一間石屋裡,叫勾踐給他喂馬。范蠡跟著做奴僕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車出去,勾踐就給他拉馬,這樣過了兩年,夫差認為勾踐真心歸順了他,就放勾踐回國。
勾踐回到越國後,立志報仇雪恥。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氣,在吃飯的地方掛上一個苦膽,每逢吃飯的時候,就先嘗一嘗苦味,還自己問:「你忘了會稽的恥辱嗎?」他還把席子撤去,用柴草當作褥子。這就是後來人傳誦的「卧薪嘗膽」。
勾踐決定要使越國富強起來,他親自參加耕種,叫他的夫人自己織布,來鼓勵生產。因為越國遭到亡國的災難,人口大大減少,他訂出獎勵生育的制度。他叫文種管理國家大事,叫范蠡訓練人馬,自己虛心聽從別人的意見,救濟貧苦的百姓。全國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一把勁,好叫這個受欺壓的國家改變成為強國。
鄧小平三起三落的故事
1931年夏,鄧小平進入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先後擔任瑞金縣委書記、會昌中心縣委書記、江西省委宣傳部長。鄧小平是毛澤東提出的「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革命道路的堅定實踐者,為此受到了當時「左」傾路線的迫害。他和毛澤覃、謝唯俊、古柏等人擁護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路線,堅決主張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反對「城市中心論」,反對「左」的土地分配政策,結果被當時黨內的「左」傾領導者撤職,被打成所謂的「鄧、毛、謝、古反黨集團」。這是鄧小平政治生涯中的第一次嚴重挫折。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一開始,鄧小平就受到錯誤批判和斗爭,被剝奪一切職務。這是他政治生涯中的第二次嚴重挫折。1969年10月,鄧小平被下放到江西新建縣,在當地拖拉機修造廠勞動。在江西的三年,他讀了許多馬列著作和古今中外的書籍,並結合中國實際,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作了更深入的思考。
1971年9月,林彪反革命政變陰謀被粉碎。1973年,毛澤東重新起用鄧小平,並恢復其國務院副總理職務。毛澤東稱贊他「政治思想強」,「人才難得」,「柔中有剛,綿里藏針」。鄧小平受命於危難之時,再次從嚴重的政治挫折中崛起。1975年1月,鄧小平擔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子、國務院副總下、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主持黨、國家和軍隊的日常工作。鄧小平召集軍隊幹部會、省市委書記會、農業會議、科學院會議,系統地提出了全面整頓的思想。這些會議的中心議題都是「整頓」。全面整頓,就是全面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把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四個現代化建設上來。整頓實際上是後來改革的實驗。整頓的實質是系統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矛頭直指「四人幫」。由此,鄧小平再次受到錯誤路線的打擊,被指責為搞「右傾翻案風」,再次被錯誤地撤消黨內外一切職務。這是他政治生涯中的第三次嚴重挫折。但是,整頓的業績和他在整頓中表現出來的風骨,已經贏得了黨心、民心、軍心,為粉碎「四人幫」准備了廣大泛的群眾基礎。
1976年9月9日,毛澤東在北京逝世,舉國哀悼。同年10月6日,「四人幫」被粉碎,長達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結束,舉國歡騰。悲喜之際,全國人民都關注著毛澤東之後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在1977年3月的中央工作會議上,陳雲、王震提出要鄧小平出來工作。7月,黨的十屆三中全會恢復了鄧小平在1976年被錯誤撤消的一切領導職務。鄧小平第三次從嚴重的政治挫折中崛起
㈣ 關於名人磨難成功的事例
曼德拉是南非第一位黑人總統,他同南非種族隔離制度進行了幾十年不屈不撓的斗爭,贏得了全世界人的支持和喝彩。因此,有人說,曼德拉已經成為一個時代的象徵。曼德拉的反抗精神、對正義和理想的追求在童年時期就已初露端倪。
曼德拉出生在一個小村莊,9歲那年父親就去世了。從小曼德拉就經常目睹當地大酋長在解決部落爭端過程中被白人政府的法律所約束,他逐漸萌發了尋求正義和平等的理想。年紀更大一些後,他多次領導同學抗議學校的白人法規,甚至因領導學生運動而被除名。在一次次的「斗爭」中,曼德拉逐漸立下志願:要為南非的每一個黑人尋求真正的公正。
華羅庚
1910年11月12日,華羅庚生於江蘇省金壇縣。他家境貧窮,決心努力學習。上中學時,在一次數學課上,老師給同學們出了一道著名的難題:「有一個數,3個3個地數,還餘2;5個5個地數,還餘3;7個7個地數,還餘2,請問這個得數是多少?」大家正在思考時,華羅庚站起來說:「23」他的回答使老師驚喜不已,並得到老師的表揚。從此,他喜歡上了數學。
華羅庚上完初中一年級後,因家境貧困而失學了,只好替父母站櫃台,但他仍然堅持自學數學。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論文,被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發現,邀請他來清華大學;華羅庚被聘為大學教師,這在清華大學的歷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1936年夏,已經是傑出數學家的華羅庚,作為訪問學者在英國劍橋大學工作兩年。而此時抗日的消息傳遍英國,他懷著強烈的愛國熱忱,風塵僕僕地回到祖國,為西南聯合大學講課。
華羅庚十分注意數學方法在工農業生產中的直接應用。他經常深入工廠進行指導,進行數學應用普及工作,並編寫了科普讀物。
華羅庚也為青年樹立了自學成才的光輝榜樣,他是一位自學成才、沒有大學畢業文憑的數學家。他說:「不怕困難,刻苦學習,是我學好數學最主要的經驗」,「所謂天才就是靠堅持不斷的努力
㈤ 經歷磨難而最終取得成功的事例 最好是現代人的
史蒂芬.霍金(stephenhawking)於1942年1月8日生於牛津,那一天剛好是伽利略逝世三百年。可能因為他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代,所以小時候對模型特別著迷。他十幾歲時不但喜歡做模型飛機和輪船,還和學友製作了很多不同種類的戰爭游戲,反映出他研究和操控事物的渴望。這種渴望驅使他攻讀博士學位,並在黑洞和宇宙論的研究上獲得重大成就。
霍金十三、四歲時已下定決心要從事物理學和天文學的研究。十七歲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學的獎學金,順利入讀牛津大學。學士畢業後他轉到劍橋大學攻讀博士,研究宇宙學。不久他發現自己患上了導致肌肉委瑣的盧伽雷病。由於醫生對此病束手無策,起初他打算放棄從事研究的理想,但後來病情惡化的速度減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萬難,從挫折中站起來,勇敢的棉隊這次的不幸,繼續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羅斯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並在1988年共同獲得沃爾夫物理獎。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不會隨時間減少。1973年,他發現黑洞輻射的溫度和其質量成反比,即黑洞會因為輻射而變小,但溫度卻會升高,最終會發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開始研究量子宇宙論。這時他的行動已經出現問題,後來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氣管手術,使他從此再不能說話。現在他全身癱瘓,要靠電動輪椅代替雙腳,不但說話和楔子要靠電腦和語言合成器幫忙,連閱讀也要別人替他把每頁紙攤平在桌上,讓他驅動著輪椅逐頁去看。
霍金一生貢獻於理論物理學的研究,被譽為當今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的著作包括《時間簡史》及《黑洞與嬰兒宇宙以及相關文章》。雖然大家都覺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學上的成就卻是在他發病後獲得的。他憑著堅毅不屈的意志,戰勝了疾病,創造了一個奇跡,也證明了殘疾並非成功的障礙。他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科學研究的熱誠,是值得年輕一代學習的。
㈥ 有關名人經歷磨難最後成功的例子
史蒂芬·霍金簡介
史蒂芬·霍金,是本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現年50多歲,出生於伽利略逝世周年紀念日,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及理論物理學系教授,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70年代他與彭羅斯一道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因此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
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擔任的職務是劍橋大學有史以來最為崇高地教授職務,那是牛頓和狄拉克擔任過的盧卡遜數學教授。他擁有幾個榮譽學位,是皇家學會會員。他因患盧伽雷氏症(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禁錮在一張輪椅上達20年之久,他卻身殘志不殘,使之化為優勢,克服了殘廢之患而成為國際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寫,甚至口齒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大爆炸等理論而邁入創造宇宙的「幾何之舞」。盡管他那麼無助地坐在輪椅上,他的思想卻出色地遨遊到廣袤的時空,解開了宇宙之謎。
霍金教授是現代科普小說家,他的代表作是1988年撰寫的《時間簡史》,這是一篇優秀的天文科普小說。作者想像豐富,構思奇妙,語言優美,字字珠璣,更讓人咋驚,世界之外,未來之變,是這樣的神奇和美妙。這本書至今累計發行量已達2500萬冊,被譯成近 40種語言。1992年耗資350萬英鎊的同名電影問世。霍金堅信關於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基本理念可以不用數學來表達,世人應當可以通過電影——這一視聽媒介來了解他那深奧莫測的學說。本書是關於探索時間本質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讀物,是一本當代有關宇宙科學思想最重要的經典著作,它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觀念。本書一出版即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響。《時間簡史》對我們這些喜用言語表達甚於方程表達的讀者而言是一本里程碑式的佳書。她長於一個對人類思想有接觸貢獻者之手,這是一本對知識無限追求之作,是對時空本質之謎不懈探討之作。
《時間簡史續編》作為宇宙學無可爭議的權威,霍金的研究成就和生平一直吸引著廣大的讀者,《時間簡史續篇》是為想更多了解霍金教授生命及其學說的讀者而編的。該書以坦白真摯的私人訪談形式,敘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平歷程和研究工作,展現了在巨大的理論架構後面真實的「人」。該書不是一部尋常的口述歷史,而是對二十世紀人類最偉大的頭腦之一的極為感人又迷人的畫像和描述。對於非專業讀者,本書無疑是他們享受人類文明成果的機會和滋生寶貴靈感的源泉。
《霍金講演錄——黑洞、嬰兒宇宙及其他》,是由霍金1976-1992年間所寫文章和演講稿共13篇結集而成。討論了虛時間、有黑洞引起的嬰兒宇宙的誕生以及科學家尋求完全統一理論的努力,並對自由意志、生活價值和死亡作出了獨到的見解。
《時空本性》80年前廣義相對論就以完整的數學形式表達出來,量子理論的基本原理在70年前也已出現,然而這兩種整個物理學中最精確、最成功的理論能被統一在單獨的量子引力中嗎?世界上最著名的兩位物理學家就此問題展開一場辯論。本書是基於霍金和彭羅斯在劍橋大學的6次演講和最後辯論而成。
《未來的魅力》本書以斯蒂芬·霍金預測宇宙今後十億年前景開頭,以唐·庫比特最後的審判的領悟為結尾,介紹了預言的發展歷程,及我們今天預測未來的方法。該書文字通俗易懂,作者在闡述自己觀點的同時,還穿插解答了一些有趣的問題,讀來饒有趣味。
㈦ 經歷磨難而成功的名人事例
林肯1809年2月12日,出生在寂靜的荒野上的一座簡陋的小屋 1816年,7歲,全家被趕出居住地,他必須工作以撫養他們 1818年10月15日,9歲,年僅35歲的母親南希·漢克斯不幸去世 1824年,15歲,開始上學 1827年,18歲,自己製作了一艘擺渡船 1831年,22歲,經商失敗 1832年,23歲,競選州議員,但落選了,想進法學院學法律,但未獲入學資格,工作也丟了 1833年,24歲,向朋友借錢經商,年底破產.接下來花了16年,才把這筆錢還清 1834年,25歲,再次競選州議員,當選 1835年,26歲,訂婚後即將結婚時,未婚妻病逝,因此他的心也碎了 1836年,27歲,精神完全崩潰,卧病在床6個月 1838年,29歲,努力爭取成為州議員的發言人,沒有成功 1840年,31歲,爭取成為被選舉人,落選了 1841年.32歲.當選國會議員 1843年,34歲,參加國會大選,競選國會議員連任,又落選了 1846年,37歲,再次參加國會大選,這次當選了!前往華盛頓特區,表現可圈可點 1848年,39歲,尋求國會議員連任,失敗了 1849年,40歲,想在自己州內擔任土地局長,被拒絕了 1854年,45歲,競選參議員,落選了 1856年,47歲,在共和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上爭取副總統的提名得票不到100張,又失敗了 1858年.49歲.競選參議員再次失敗 1860年.51歲.當選美國第16屆總統 1864年,55歲,連任美國總統,北方軍取得勝利 1865年,56歲,4月14日晚,在華盛頓福特劇院被演員約翰·威爾克斯·布斯開槍射擊,15日去世。
㈧ 人要想成功必須經歷磨礪的例子。
1、司馬遷,他由於李陵一案身受宮刑,蒙受大辱,但他終於頂過磨難,發憤寫完了輝煌巨著——《史記》。
2、現代的華人張士柏,他經歷了從游泳健將到高位截瘓的巨大變更,卻並未因此一蹶不振,反而將它化為動力,勤奮學習,完成了許多健康人都做不到的事情。
3、偉人毛澤東,小時候因無錢買書,竟然徒步走了二十多里的路,到親戚朋友家去借書讀。白天出去放牛,晚上就在昏黃的豆油燈下苦讀。就是這種追求知識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使他有著宏大的理想和抱負,才使他後來成為中國傑出的人民領袖。
4、著名作家高爾基從小就飽嘗人間的辛酸,即使做活累得腰酸背痛,也不肯放棄一刻時間去看書,還常常在老闆的皮鞭下偷學寫作,終於成為著名的作家。
5、美國的大發明家愛迪生,小時候家裡買不起書,買不起做實驗用的器材,他就到處收集瓶罐。一次,他在火車上做實驗,不小心引起了爆炸,車長甩了他一記耳光,他的一隻耳朵就這樣被打聾了。生活上的困苦,身體上的缺陷,並沒有使他灰心,他更加勤奮地學習,終於成了一個舉世聞名的科學家。
6、南非前總統曼德拉,年輕時因反對種族隔離制度被捕人獄,白人統治者把他關在荒涼的小島上整整27年,3名看守總是尋找借口欺侮他。1991年曼德拉出獄並當選南非總統,當年在監獄看管他的3名看守也應邀參加他的就職典禮,曼德拉還恭敬地向他們致敬。如此博大的胸襟讓所有到場的各國政要和貴賓肅然起敬。正是漫長牢獄歲月的悲慘遭遇給了他思考的時間,讓他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了如何處理自己的痛苦。磨難使他清醒,使他克服了個性的弱點,也成就了他最後的輝煌。
7、斯蒂芬·霍金二十多歲就癱瘓,後來連話都說不成,但他創立了宇宙大爆炸理論;
8、史鐵生患嚴重腎病,但最後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作家。
9、楊小凱飽受十年牢獄之苦,但他也因此而成為聞名海內外的經濟學家。
10、海倫凱勒雖盲聾啞,但它憑借頑強的毅力,學會了說話,並寫出許多傳世之作。
㈨ 求「經歷過苦難、、磨練成功的事例」
上帝僅給了杭州一個西湖,僅給了曲阜一個孔子,僅給了牛頓一個蘋果,而且還是砸下來的,僅給迪斯尼一個老鼠,還是古迪斯尼連麵包都吃不上的時候————上帝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盡管有時少得可憐,但那是酵母,成功與否在於我們是否讓它慢慢發酵。
宋代哲學家張載曾經說過:「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翻開歷史,古仁人的成功給也給了我們莫大的啟示。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艱難的逆境,往往出英雄。
在逆境中笑對人生吧!生命中永不言痛,生活永不言敗,在凄苦的日子裡,懂得陽光飛揚在路的前方,在絕境中明白死神也怕咬緊牙關,希望的箭就握在你的手中,不管前方是驕陽似火,而或是風雨彌漫,開弓沒有回首,只需勇往直前。
花兒不常開,開就開得燦爛,生命不常在,活就活得精彩。艱難困苦是成功者的墊腳石。沒有經歷過苦難的人生是沒有任何價值可言的,不論海浪沖天,驚濤駭浪,大火熊熊,硝煙彌漫,我們都要堅守,堅守鐵樹開花,如同鷹一樣,在歷經滄桑三十年後,用喙拔去翅膀上過多的沉重的羽毛,將彎曲的無法捕獲獵物的腳趾一根根拔出。最後將無法進食的長喙在岩石上擊落。於是便有了40年新生,有了40年的輝煌。多麼可敬的精神。
艱難困苦就是黎明前的黑暗,而成功就是那燦爛的朝霞。沒有今天的日落西山,怎會有明天的旭日東升。沒有今朝的磨練,怎麼有明朝的輝煌?生活只會對著向它微笑的人微笑。任何人都不會有永遠的一帆風順,可貴的是你,一直在逆境中抗爭,這樣,你就會成為一個高高豎起的嘆號,巍然屹立在浩瀚的天地之間。
親愛的朋友,不要抱怨路漫漫,走得不瀟灑。其實,艱難困苦,就是你成功的搖籃,讓疾風托起你的翅膀過盡千帆。讓雷雨磨礪你的心靈闖過難關,只要心中的風景永不凋零,生命就會永駐春光,只要有信心和勇氣,生命就會綻放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