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區別聯系是什麼
「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二者是一個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整體,卻又各有側重、有所區別。
一是就時間關系而言,如果說「創造性轉化」重點是「面對過去」的工作,那麼「創新性發展」更多則是「面向未來」的活動。
具體而言,創造性轉化重在「繼往」,目的在於將作為傳統社會的思想文化基礎轉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文化基礎;關鍵在於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對傳統文化資源進行辯證客觀的批判。
創新性發展重在「開來」,即在創造性轉化的基礎上,對富有當代價值的內涵和形式在實踐中進行淬煉和發展。雖然舊的文化轉化過來以後已經做到了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但是還需要繼續往前走。因為歷史在前進,所以理論不能停步。這樣一來,「轉化」只是一個中介、工具、環節和過程,而「發展」才是目的。因此,「創新性發展」需要立足當下,著眼未來,側重於從整體上觀照「新時代」的「新進步」和「新進展」。
二是就空間關系而言,如果說「創造性轉化」主要是在「中國之中國」的傳統范疇基礎上前行,那麼「創新性發展」則必須更多地在「世界之中國」范疇前提下展開。
以中華傳統文化為例,「創造性轉化」需要通過文化典籍和民間傳統的闡釋深入中國文化母體之中理解和把握「中國何以為之中國」「中國人何以為之中國人」的問題,從而以之為基礎在與現實的互動中追問「當代中國」和「當代中國人」何以成立的問題。
中華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需要立足於中國,放眼於世界,側重於將中國的發展道路納入人類文明發展的坐標之中,將中國文化放置於世界多樣文化的譜系之中,在對「世界向何處去」「人類未來命運如何抉擇」等問題的深入思考之中深刻體悟中華文化與世界多元文明之間的關系,准確定位中華文化在世界文化系統中的地位和價值。
三是從側重點而言,「創造性轉化」的基本要求是在理論層面「轉過來」。仍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例,「轉過來」即更多地是面向傳統文化自身、歷史典籍經典文本做文章,目的是分疏和解析傳統文化當中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資源,通過語義分析和語境轉換使之轉化為適應當代實踐需求的內涵,通過形式改造使之轉化為當代人習慣的文化形式。
「創新性發展」的基本要求是在實踐層面「往前走」。經過創造性的轉化的優秀傳統文化仍然是一種停留於思想理念層面的資源型存在。這些思想資源需要走進生活與當代中國偉大的社會實踐進行互動,需要走入人心與當代中國人的心靈進行溝通,需要走向世界與多樣文明進行交流互鑒,從而在這一系列互動、交流、碰撞的過程中進一步升華理論、豐盈思想、回應時代命題,進而建設和豐富當代中國新文化。
總之,創造性轉化就是要按照時代特點和要求,對那些至今仍有借鑒價值的內涵和陳舊的表現形式加以改造,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創新性發展就是要按照時代的新進步新進展,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加以補充、拓展、完善,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
『貳』 創造力有什麼特點啊
(1)創造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心理活動
任何人都有創造的稟賦,不光是尖子人才所特有的。當然,也存在著個別差異,其差異程度在全人口中呈正態分布,就是大多數人都具有中等水平的創造力,創造力極高和極低的人數極少。人的創造力不是先天就有的,先天的稟賦是後天發展的基礎。創造力的稟賦雖有差異,但不能決定兒童創造力發展的水平,後天的環境、教育、訓練與兒童少年本身的努力才是創造力發展水平的決定性因素。所以創造力是可以培養的,可以通過創造性的基本訓練,開發和培養兒童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創造性活動能力。
(2)智力不等於創造力
智力是側重於認識方面的綜合能力,創造力側重於創新和發現;創新離不開認識,認識卻未必包含創新。根據大量心理測驗研究結果表明:智商低的人其創造力不會高,但智商高的人其創造力也不一定很高,創造力高的人其智商都在中等以上。由此可見,智力和創造力兩者不是包含關系,但也不是毫無關系,一定水平的智力是創造力高度發展的必要條件,所以智力教育不能代替創造力培養,在小學基礎教育中,在知識教學和技能訓練的過程中要非常重視培養創造力。
(3)兒童創造力發展的年齡特徵
國外研究者認為兒童創造力發展的總趨勢是隨著年齡增長的,但各年齡段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幼兒期是兒童創造力的萌芽時期,3~4歲是幼兒創造性想像發展較高的時期,5歲以後有下降趨勢;小學階段學生的創造性想像,低年級比高年級豐富。由此可見,創造力的培養宜早不宜遲,應從幼兒開始就要鼓勵他們多動腦筋培養創造精神。
『叄』 威廉斯創造性個性傾向量表的維度劃分
共50題,包括冒險性、好奇心、想像力、挑戰性四個維度。測驗後可得四種分數內,加上總分容,可得五項分數。
冒險性:包含1、5、21、24、25、28、29、35、36、43、44等11道題。其中25、35為反面題目。得分順序為:正面題目,完全符合3分,部分符合2分,完全不符合1分;反面題目,完全符合1分,部分符合2分,完全不符合3分。
好奇心:包含2、8、11、12、19、27、32、34、37、38、39、47、48、49等14道題。其中12、48為反面題目,其餘為正面題目,計分方法同前。
想像力:包含6、13、14、16、20、22、23、30、31、32、40、45、46等13道題。其中45為反面題目,其餘為正面題目。計分方法同前。
挑戰性:包含3、4、7、9、10、15、17、18、26、41、42、50等12道題。其中4、9、17為反面題目,其餘為正面題目。
『肆』 1、創造性思維的維度創新型科學家特徵有哪些
1.1、創造性思維的維度:流暢性、變通性、獨特性;
1.2、創新型科學家特徵有:
(1)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
(2)有很強的自我學習與探索的能力;
(3)在某一領域或某一方面擁有廣博而扎實的知識,有較高的專業水平;
(4)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能夠與他人合作或共處;
(5)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能承擔艱苦的工作。需要具備人格、智能和身心三方面基本要素。諸如:基礎理論扎實、科學知識豐富、治學方法嚴謹,勇於探索未知領域,同時,具有為真理獻身的精神和良好的科學道德。
2.1、合作障礙包括:
1、第一種團隊機能障礙是團隊成員之間缺乏信任。
2、無法建立相互信任的危害極大,因為它成為第二種機能障礙—懼怕沖突的基礎。
3、缺乏必要的爭論之所以成為不利的問題,是因為它導致了第三種機能障礙的發生:欠缺投入。
4、因為投入不夠並不能達成共識,團隊成員就會逃避責任,這就是第四種機能障礙。
5、如果團隊成員不能相互負責、督促他人,第五種機能障礙就有了可以滋生的土壤。當團隊成員把他們的個人需要(如個人利益、職業前途或能力認可)甚或他們的分支部門的利益放在整個隊伍共同利益之上的時候,就導致了無視結果。
2.2、造成從眾定勢的原因有:
一是社會學原因,作為社會群體的一員,個人與個人之間,總存在著差異性及沖突性,而一旦發生這種情況,為維持群體的相對穩定,要麼是服從群體中的權威,要麼是少數服從多數,與多數人保持一致,因此,這一生存的行為准則,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逐步泛化和內化為普遍的社會實踐准則和個人行為准則;
二是心理學原因,人內心都需要一種歸宿感和安全感,對孤獨的恐懼是普遍的心理,和他人不一致,意味著沒有歸宿感和認同感、意味著被孤立、飽嘗孤獨和寂寞,因此隨大流,以眾人的是非為是非,人雲亦雲,不失為一種安全的處世原則,「法不責眾」,無需自己一人承擔;
三是社會的強化,文化傳統,尤其是通直接寄到意識形態是社會強化的主要力量和方式,千百年來,統治者通過社會意識形態宣傳站統治地位的思想,以維持社會的統一,鏟除異端和言行獨立的異己分子,同時心理懲罰也是社會強化的另一重要手段,一個從眾定勢弱的人,常被人譏笑為「古怪」,「不合群」,從而被人攻擊和排擠。
2.3、創新思維方式有以下幾種: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橫向思維和縱向思維,正向思維與逆向思維,形象思維,潛思維。
『伍』 創造性人才發展過程中的內因包括什麼
創造性人才發展過程中的內因包括創新精神和創造力。
創新精神主要表現為敢於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創造力則表現為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核心內容在於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主要有以下特點:
1、能夠以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知識和疑點;
2、能夠多側面、多角度探究問題;
3、熱衷於科研和創作,處理問題時常可以另闢蹊徑。
(5)創造性發展的緯度擴展閱讀
創造性人才的相關明細
據了解,創造性人才對社會建設有重要影響,他們活躍在科學技術、軍事、政治、商業等各行各業,無形中決定了社會的發展走向。
雖然能力人人皆有,但在征服自然和改造社會過程中,各人能力發揮作用的大小、水平的高低卻有所差別。
只有那些具有思維的敏銳和創新性,能在自然和社會發展中的難題和新問題面前,充分發揮其才能,以新穎獨特的創造,去解決問題的人,才稱得上創造性人才。
『陸』 創造性思維的特徵包括哪些
創造性思維的特徵包括:
1、原創性:
對「原創」一詞不難理解;做到「原創」,就需要有自己獨特的思維和思考方式,能夠體現獨樹一幟的想法和觀點;面對事物的時候,能夠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及循規蹈矩的束縛,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維度進行思考、認識事物、表達見解等。
2、發散性
我想,「發散思維」這一名詞,很多人都聽說過,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思維方式!如果能夠培養和鍛煉發散思維呢?在面對一個問題和想法時,盡可能的提出和想像出多種可能性,從一個詞、一個點向四周發散去思考,盡量尋找多咱答案!比如:說到「蘋果」你能到什麼?喬布斯、牛頓、手機、伊甸園、蛇、亞當、紅色……等等,你還能想到更多……
擁有創造性思維的5種特徵
3、逆向性
對與逆向思維方式,很多人在生活中會常常遇到。在思考和解決一個問題時,當一種方式和方法行不通時,總不能一條路走到黑吧!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通過逆向思維的思考方式,在解決問題時,不僅用直面問題的方式正面思考,還要善於變換思考角度,從反面去想,從更多的角度和立場去思考,將會帶來全新的視角,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4、質疑性
對於很多成年人,對於生活中的很多事物,或許會少了一份質疑性。很多事物的存在,會讓我們感覺,這是理所當然,本來就應該是這樣,就會保持固有的想法!創造性思維的基礎能力,就是對一些事物保有質疑的態度,沖破「理所當然」而提出新的想法!對孩子來說,沒有經驗和理所當然作為基礎,很多事物,在他們的眼中,還會有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孩子們總會問出,很多讓大人們匪夷所思的問題,這就是孩子們比大人們更具有創造性思維!
5、重組性
對於重組這一點,我想,對於很多人都會有這種經歷。我們會看到自己的孩子,或回想在自己小的時候,將家中很多小電器、小玩具等進行拆卸後,然後,重新組裝,成為一個新的東西,這個重組的過程給我們和孩子帶來了無窮的奇趣。一定有很多人,在小時候曾把家中的收音機、鬧鍾、電子表等進行拆卸並重新組裝過,這個重組的過程,就是創造性思維的一種體現和能力。
『柒』 什麼是創造性
心理學解釋
創造性(creativity):是指人們應用新穎的方式解決問題,並能產生新的、有社回會價值的產品的答心理過程。
創造性的心理成分及測量:輻合思維與發散思維(在發散生成測驗中,用發散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獨特性的好壞來衡量創造性的高低),遠距離聯想能力,非智力因素,如人的堅持性、自信心、意志力、責任感、勤奮、熱情、善於形象、興趣廣泛、獨立性等。
其他解釋:(發明專利的創造性)
創造性是指:同申請日以前已有的技術相比,對於發明專利應具有突出的實質特點性和顯著的進步;對於實用新型專利,應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
『捌』 創造性的影響因素主要有哪些
1、知識包括吸收知識的能力、記憶知識的能力和理解知識的能力。吸收知識、鞏固知識、掌握專業技術、實際操作技術、積累實踐經驗、擴大知識面、運用知識分析問題,是創造力的基礎。
任何創造都離不開知識,知識豐富有利於更多更好地提出設想,對設想進行科學的分析、鑒別與簡化、調整、修正;並有利於創造方案的實施與檢驗;而且有利於克服自卑心理,增強自信心,這是創造力的重要內容。
2、智力:智能是智力和多種能力的綜合,既包括敏銳、獨特的洞察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高效持久的記憶力和靈活自如的操作力,還包括掌握和運用創造原理、技巧和方法的能力等。這是構成創造力的重要部分。
3、人格:包括意志、情操等方面的內容。它是在一個人生理素質的基礎上,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創造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創造素質。優良素質對創造極為重要,是構成創造力的又一重要部分。
(8)創造性發展的緯度擴展閱讀:
創造性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發明,二是發現。發明是製造新事物,例如瓦特發明蒸汽機,魯班發明鋸子。發現是找出本來就存在但尚未被人了解的事物和規律,如門捷列夫發現元素周期律,馬克思發現剩餘價值規律等。
理解創造力這一概念要把握以下幾點:
①創造力是一種有別於智力的能力,創造力測驗的內容是智力測驗內容上沒有的,是智力測驗測不出來的能力;
②創造力指在各種創造性活動中的能力,既有科學創造活動,又有技術創造和藝術創造活動,還有其他方面的創造活動;
③新穎獨特是指前所未有、與眾不同,這是創造力的根本特徵;④創造產品(包括物質的和精神的)有社會或個人價值。
創造力與人格特徵也有密切關系,綜合多人研究的結果表明,高創造力者具有如下一些人格特徵:興趣廣泛,語言流暢,具有幽默感,反應敏捷,思辨嚴密,善於記憶,工作效率高,從眾行為少,好獨立行事,自信,喜歡研究抽象問題,生活范圍較大,社交能力強,抱負水平高,態度直率、坦白,感情開放,不拘小節,給人以浪漫印象。
『玖』 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可以從哪幾個維度出發
我個人理解,需要從孩子的智力和情商以及人格方面進行培養。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一直想要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因為只有培養了孩子的創造力,才可以讓孩子應對以後學習生活中的各種問題,至於怎麼樣去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我個人認為是要從以下3點來進行引導。
一、開發孩子的智力。
培養孩子具有創造性能力之前,首先需要開發孩子的智力,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父母一定要多和孩子進行一些益智的活動,通過這樣的一個方法啟蒙孩子早期的智力發展,並且在孩子的學習生活中,通過父母的引導來培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當孩子的智力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也就意味著孩子的創造力有了一個提高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