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用電磁波遠距離傳遞信號技術的發明者
這其實是一群人的功勞。
具體就下面幾位
在1844年,電報機被發明出來,可以在遠地互相通訊,但是還是必須依賴「導線」來連接。而收音機訊號的收、發,卻是「無線電通訊」;整個無線電通訊發明的歷史,是多位科學家先後研究發明的結果。
1888年 德國科學家赫茲 (Heinrich Hertz),發現了無線電波的存在。
1895年 俄羅斯物理學家波波夫 (Alexander Stepanovitch Popov),宣稱在相距600碼的兩地,成功地收發無線電訊號。
同年稍後,一個富裕的義大利地主的兒子年僅21歲的馬可尼 ( Guglielmo Marconi)在他父親的庄園土地內,以無線電波成功地進行了第一次發射。
1897年 波波夫以他製做的無線通訊設備,在海軍巡洋艦上與陸地上的站台進行通訊成功。
1901年 馬可尼發射無線電波橫越大西洋。
1906年 加拿大發明家費森登 (Reginald Fessenden)首度發射出「聲音」,無線電廣播就此開始。
同年,美國人德.福雷斯特 (Lee de Forest)發明真空電子管,是真空管收音機的始祖。
之後到現在 又有改良的半導體收音機(原子粒收音機)、電晶體收音機出現。
❷ 請問誰會做一個叫:聲光電磁波的小發明
材料:一個小燈泡,一條線,加一個小氣車里的小發電機加個開關,OK
❸ 電力小發明小創造
小發明:聲警電磁波面儀
在生物科技活動中,經常會出現水槽或魚缸中的水位已經降到威脅動物的生命了,人們卻未發覺的情況。故此,想解決這一問題。
為了解決上面談到的問題,想設計一個水位監視器。考慮到自然課中講過吊在水中的物體會因其浸水深淺有不同的浮力,而小提琴的弦綳緊了會發出更高聲音;金屬導線切割磁力線就會產生電流等。把這些原理結合起來,製成本裝置。
製作方法:首先是選材。需要2塊小磁鐵、細銅絲、小葯瓶、廢舊收音機喇叭等。其次是製作。先安裝兩塊小磁鐵,縫隙為1mm,將細銅絲吊裝在縫隙為 1mm寬的磁鐵的n和s板之間。銅絲底端接一小段絲線,將配重小葯瓶吊裝在絲線下。細銅絲上接入一個電子放大器,接上喇叭。最後,測試調整儀器。
本作品是監視河流、水庫、魚塘、工業水池或家用魚缸中水位監視儀器。
作品利用自然課中有關聲、磁、浮力等有關知識原理製作而成。當水變淺水位下降時,吊絲隨之綳緊。銅絲在永久磁鐵的n和s極之間振動並切割磁力線就會產生電流。把這一弱電流放大後送到擴大器,就可聽到聲音。另一部分反饋回細銅絲以維持其振動。水面越下降,吊絲綳得越緊,擴音器發出的聲音頻率越高,人們聽到的聲音就越尖銳,從而達到報警的目的。
❹ 與磁鐵有關的小發明小製作
一根縫衣針,用磁鐵把它磁化,然後用棉線拴在針的中間部位,掛在一個支架上,就成為一個指南針了。再做一個浮式指南針:
拿一根磁化了的鋼針,橫向穿過一塊小軟木塞,放在一個盛水的陶瓷碗內,就是一個浮式指南針。
我們還可以做一個更講究的匣式指南針:
找一個小圓紙盒或者塑料盒(不能用鐵盒)。用硬紙剪一個和小盒一樣大小的圓片,上面貼一張白紙,標出S、N等字樣,把一個塑料圖釘從背面摁在圓紙片上,把圓紙片放入盒內,盒中心就有一個直立向上的針柱了。再找一個廢刮鬍子刀片,剪成狹長的菱形,用釘子在中心位置打一個小坑,放在針尖上試一試,如果不能平衡,就用剪刀修理,直到能平衡為止。把它放在強磁鐵上磁化,然後架到盒內的針柱上。在盒口蒙上一層透明玻璃紙(用玻璃更好),把原來的盒蓋開一個大孔再蓋上去,就是一個盒式指南針了。
一個能自由旋轉的磁體,在靜止的時候,總是指向南北方向。人們了解到磁體的這種特性以後,就利用它來製造指示方向的工具——指南針。
磁針靜止以後,為什麼總是指向南北呢?因為地球是個大磁體,它的兩個磁極接近於地球的兩極,在地磁力的作用下,磁針就被吸到南北方向上了。我們知道,異名磁極是相吸的,地磁的S極在北端,N極在南端,因此,磁針的N極總是指向北方,S極總是指向南方。磁針的磁極和地球的磁極並沒有接觸,它們卻能互相吸引,這表明磁體的周圍存在一種看不見的東西,人們把它叫做「磁場」。地球磁場的存在是磁針能夠指示南北的原因。
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針,要算我國戰國時期製造的「司南」了。它是把天然磁鐵琢磨成勺子的形狀,勺柄是S極,使重心落在圓而光滑的勺頭正中,然後把勺子放在一個光滑的盤子上。使用的時候,把勺頭放平,用手撥動它的柄,使它轉動。等司南停下來,它的長柄就指向南方。那時候,有的人到山裡去采玉,怕迷失方向,就帶上司南來辨別方向。
發明司南以後,人們不斷地研究和改進指南的工具。到了北宋初年,又製造出了指南魚。它是用一塊薄薄的鋼片做成的,形狀很象一條魚。魚的肚皮部凹下去一些,象小船一樣,可以浮在水面上。把它磁化以後,放到盛水的瓷碗里,就能指示方向了。因為水的摩擦力比固體小,指南魚轉起來比較靈活,所以它比司南更靈活更准確了。
當時還有用木頭做的指南魚,就是用一塊木頭刻成魚的樣子,象手指那麼大。從魚嘴往裡挖一個洞,裡面放上條形磁鐵,使它的S極朝魚頭,用蠟封住口。另外用一根針插到魚嘴裡,指南魚就做好了。把它放到水面上,魚嘴裡的小針就指著南方。
我國不但是世界上最早發明指南針的國家,而且是最早把指南針用在航海事業上的國家。據記載,南宋的時候,航海的人已經用「羅盤」來指示航向了。這是把指南針和羅盤結合起來的指南工具。羅盤的盤有用木頭做的,也有用銅做的,盤的周圍刻上東南西北等方位,盤中央放一個指南針。只要把指南針所指的方向,和盤上的正南方位對准,就可以很方便地辨別航行方向了。
在軍事上也用到指南針,行軍作戰的時侯,如果遇到陰天黑夜,就用指南針來辨別方向。
❺ 我看高中有個接受電磁波的實驗,接收器很簡單就可以點亮燈泡他是怎麼做到的
1889年特斯拉發明了「無線輸電方法」,他在美國科羅拉多泉(Colorado Spring)建設實驗室開發及研究此項「無線傳電」技術,經過八個月的研究後,特斯拉便決定在長島(Long Island)試建首座名為「沃登克里弗塔」(Wardenclyffe Tower)的電力發射塔,該塔能夠與地球的電離層與大地構成的電容發生串聯諧振,能量可以被地球的另一端的一個沃登克里弗塔所接收,通過這種方法便可以將電離層中的電力輸送到地球的任意一端。該塔利用的是地球存在於電離層中的能量,因此能量非常的大並且使用起來幾乎沒有污染。此技術大大減少了電力傳輸線路所花費的成本以及傳輸造成的損耗,並且使用的是電離層中的電能。
實驗進展
2001年5月16日,一位從事太空研究的工程師居伊·皮尼奧萊在非洲留尼汪島西南部的格朗巴桑大峽谷進行了一場特殊的實驗:一隻200瓦的燈泡亮了起來。在燈泡周圍,既沒有電線,也沒有插頭和插座。
居伊.皮尼奧萊的試驗就是利用微波進行長距離無線輸電。一部發電機發出的電能首先通過磁控管被轉變為電磁微波,再由微波發射器將微波束送出,40米外的接收器將微波束接收後由變流機轉換為電流,然後將電燈泡點亮。這次試驗的成功,僅是走出了無線輸電的第一步。
第二步將從2003年開始,即給整個格朗巴桑村供電。這一步的試驗室試驗階段已經完成。第一批發射器和接收器樣機已由留尼汪的企業造出。工程技術人員決定在距格朗巴桑村700米遠的山頭上建一座高壓電線塔,在山頭的峽谷邊緣修建發射器,發射器由一個小型的喇叭狀天線和一個拋物柱面反射器組成。發射器的磁控管將高壓電線塔輸來的電能轉換為電磁波束,電磁波束被谷底格朗巴桑村旁呈蜂窩狀的接收器接收。隨後,電磁波能先被轉換為高壓直流電,然後再被轉換為低壓直流電,最後被轉換為220伏的普通交流電供格朗巴桑村使用。最終,磁控管的優點是價格低廉,缺點是壽命短、工作頻率難以控制。因此,磁控管將被雷達系統上常用的速調管所取代。速調管的工作頻率極易控制,壽命也比較長,但其價格比磁控管要昂貴得多。第三種取代方案是使用半導體。
❻ 電磁波是誰發現的
由法拉第發現、麥克斯韋完成的電磁理論,因為未經一系列的科學實驗證明,始終處於預想階段。是赫茲把天才的預想變成世人公認的真理,使假說變成了現實。
促使赫茲去驗證麥克斯韋預言的正確性是一次偶然的發現引起的。他在做一次放電實驗時,發現在附近的線圈上迸發出小火花。赫茲馬上聯想到,這是電諧振的結果,就像聲學實驗中,相同的音又會產生共振一樣。赫茲受到啟發,由此開始了捕捉電磁波的系統實驗。
1886年,赫茲在恩師赫爾姆霍茨的指導和幫助下,製成了一套完備的實驗儀器。他將兩個用空氣隔開的金屬小球調到一定的位置,接上高壓交流電,使電荷交替地湧入,由於兩球之間的電壓很高,間隙中的電場很強,空氣分子被電離,從而形成一個導電通路。通電時,兩個本來不相連的小球間卻發出吱吱的響聲,並有藍色的電火花一閃一閃地跳過,這說明小球間產生了電場,那麼按照麥克斯韋的方程,電場再激發磁場,磁場再激發電場,連續擴散開去,便有電磁波傳遞。為了能接收到電磁波,赫茲又在離金屬球4米遠的地方用一根導線彎成環形,線的兩端之間有一個空氣隙,做成了一個能探測電磁波的檢波線圈。當火花發生器通電後,檢波器的空氣隙里果然出現了藍光閃閃的小火花。可見火花發生器的電流能產生輻射,它的能量能跨越空間,從發生器送到接收器。這就說明發射球和接收環之間有電磁波在運動了。
赫茲後來又通過反復實驗證明了電磁波具有光一樣的反射性能。此後,他還悉心研究了電磁波的折射、干涉、偏振和衍射等現象,並且算出了速度為每秒30萬千米,麥克斯韋於24年前所作的預言完全得到了證實!
❼ 電磁波感應原理可以使一些物質發光嗎
光就是一種電磁波,各種光由於波長的不同分為可見的和不可見的。光就是原子從高能級向低能級躍遷時輻射的具有能量的光子。所以說想要使物體發光,就需要使物體的原子周圍的電子發生躍遷。那麼這就需要電的作用,想要用這個原理發明一些東西。不用電恐怕是不行
❽ 小學生科學小製作.小發明
小學生小發明小製作
1、自製 彩色蠟燭材料:彩色蠟筆、蠟製作方法:
1.找一個廢棄的罐裝飲料桶(如1.25升的可樂瓶子),整齊地剪去蓋子的部分,把蠟削入桶中。
2.把桶放人熱水中,並攪拌裡面的蠟,使之全部熔化。最好用開水。不過要請父母幫忙,或在父母的監護下進行這個步驟。
3.把熔化的液體倒人一個形狀好看的容器(比如放小塊兒巧克乃的心形框)中。不要倒得太多喲。至於原因嘛,往下看。當然了,你要先在容器中放入作蠟燭芯的線。
4.原來的蠟冷卻悟,阿依照卜面的方法把熔化的彩色蠟筆液倒入其中(彩色蠟筆這個時候派上用場了)。這樣把不同顏色的蠟一層層加上去,好看的蠟燭就做成了。
2、自製太陽灶找一個大號手電筒上的凹面反光碗,用硬質泡沫塑料或木料削一根長約4厘米的圓柱體,直徑以正好能緊緊塞進反光碗的圓孔為宜。在圓柱的一端橫向鑽一個細孔,穿入一根直徑相當於孔徑的鐵絲,然後將露在圓柱外的鐵絲兩頭扳折成90°,各留5厘米即可。把圓柱塞入反光碗的圓孔內,再將鐵絲兩端插在一塊泡沫塑料或木質底板上。將一根細竹簽的兩頭削尖,一頭插在反光碗中央的圓柱上,另一頭插上一小塊土豆。把該裝置放在太陽下,讓反光碗朝著太陽方向,然後,耐心調節竹簽長度,讓插上去的土豆正好位於發光焦點上。要不了多久,土豆就會被太陽光烤熟,發出香味。
3、自製手電筒具體製作方法是:將一隻廢易拉罐(如露露飲料罐)起掉一頭蓋子,另一頭用圓頭榔頭敲凹。用厚瓦楞紙板捲起兩節一號電池,電池正極朝上、負極朝下裝入罐中。找一個合適的塑料蓋(如神奇大大卷的盒蓋正好可以扣在露露飲料罐上),在盒蓋中央挖一個圓形小洞,洞的大小以使燈泡插緊為宜。將燈泡底座插入小洞。取一段尋線兩端剝去線皮,一端繞在燈座上,另一端從塑料蓋側面扎一個小孔穿出。將塑料蓋蓋在易拉罐上。檢查一下,燈泡、電池是不是緊密接觸。到這里一次性手電筒就做好了。使用時,用大拇指把從側壁穿出的導線按在從拉罐無油漆的焊縫上,手電筒就會發光,大拇指離開導線跳起,手電筒就滅了,使用非常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