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科學家或發明家的簡介
發明家愛迪生簡介
美國發明家。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的米蘭鎮。幼年生活貧困,勤奮好學。一生發明1300餘項,其中包括留聲機、電報機、有聲電影和電燈等。1883年發現熱電子發射現象。1877年,愛迪生和同事們開始試制電燈。在選擇了硼、釕、鉻等各種金屬作為燈絲並經過試驗後,又選擇了碳絲作燈絲。他把碳絲插在電池的兩極間,碳絲雖發亮,但很快氧化燒斷了。1879年4月愛迪生用白金絲做燈絲,製成一隻25W電燈,但點燃不多時就燒毀了。為了尋找合適的燈絲,他先後試驗了1600多種材料。後來,愛迪生總結出製造電燈的關鍵是避免燈絲氧化。為此他設計了抽氣機,使玻殼內達到高真空度,並將碳化棉絲裝入玻殼內,成功地製成了第一隻碳絲白熾燈。1879年10月21日,這只燈在通電後發出了光亮,並連續燃點了40個小時。
愛迪生,T.A.
Thomas Alva Edison (1847~1931)
美國發明家、企業家。1847年 2月11日生於俄亥俄州邁蘭,1931年10月18日卒於新澤西州門洛帕克。愛迪生一生沒有受過系統的正規教育,但卻取得了1000多項發明專利。愛迪生除有留聲機、電燈等舉世矚目的發明外,在電影方面亦頗多建樹,堪稱為電影的最早發明人。由於受到留聲機的啟發,他想到了記錄和再現活動影像,發明留影機。1888年,愛迪生研製了一台稱之為活動電影的攝影機,能在一條50英尺的膠片上拍攝600多幅連續畫面,從而可以紀錄持續活動約1分鍾的景物,這種攝影機被視為近代電影攝影機的始祖。1891年,他和W.K.L.迪克森發明了早期的活動電影視鏡。1893年,活動電影視鏡在芝加哥萬國博覽會上展出,並成為商品問世,先後在紐約和歐洲銷售。這種電影裝置是一種單人窺視箱。後來,法國的L.盧米埃爾兄弟發明了可供多人觀看的銀幕放映的電影,才形成了現代電影的原型。愛迪生用的感光材料,開始是用火棉膠做片基,1889年改為G.伊斯曼提供的用作照相材料的賽璐珞片基。愛迪生還曾把他的活動電影視鏡和留聲機同步化,製作成世界上第1部機械錄音和還音的有聲電影。愛迪生採用的膠片寬度為劌英寸(近似後來的35毫米標准型影片);畫面寬1英寸,高咡英寸(近似35毫米標准型影片的畫面);畫面寬高比為1.33:1(與35毫米標准型影片同);影片兩邊打孔,每格畫面占 4個片孔(與35毫米標准型影片同)。他所用的這些規格一直被沿用至今
『貳』 現代科學家都有哪些發明發明家是誰
愛迪生是世界聞名的發明家.他是美國人,小時候因為家裡窮,只上了3 個月學,十一二歲就開始賣報.他熱愛科學,常常把錢節省下來,買科學書報和化學葯品.他做實驗的器具,是從垃圾堆里揀來的一些瓶瓶罐罐. 愛迪生12 歲的時候,在火車上賣報.火車上有一節給乘客吸煙的專用車廂,車長同意他在那裡佔用一個角落.他把化學葯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裡,賣完了報,就做各種有趣的實驗. 有一次,火車開動的時候猛地一震,把一瓶白磷震倒了.磷一遇到空氣馬上燃燒起來.許多人趕來,和愛迪生一起把火撲滅了.車長氣極了,把愛迪生做實驗的東西全扔了出去,還狠狠打了他一個耳光,把他的一隻耳朵打聾了. 愛迪生鑽研科學的決心沒有動搖.他省吃儉用,重新做起化學實驗來. 有一次,硫酸燒毀了他的衣服; 還有一次,硝酸差一點兒弄瞎了他的眼晴. 他沒有被危險嚇倒,還是頑強地做實驗. 愛迪生試制電燈,為了找到一種價錢便宜、使用時間長的燈絲,不知做了多少次實驗.他常常在實驗室里一連工作幾十個小時,實在太累了,就躺在實驗台上睡一會兒.他這樣不懈地努力,終於找到了合適的燈絲,發明了電燈.後來,愛迪生又發明了電影、留聲機.他一生中發明的東西有1000多種. 愛迪生將他畢生的精力都用在造福全人類的偉大事業上; 而在衣著方面,從不過多考慮. 當他還是沒出名的窮小夥子時,有一天,他在紐約大街上遇到一位朋友. 」瞧你身上這件大衣已經破成這個樣子,應該給自己買一件新大衣啦!」朋友說. 」用得著嗎?在紐約沒有人認識我.」愛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 幾年過去了,愛迪生成了大發明家.有一次,他又在紐約大街上又遇到了那位朋友. 」哎呀呀,愛迪生先生!」那位朋友驚叫起來,」這回呀,你無論如何也要換一件新大衣了!」 」用得著嗎?」愛迪生還是毫不在乎地回答,」在這里,人們都已經認識我了.」
『叄』 當代著名科學家發明家
中國古代科學家:張衡,祖沖之,沈括,劉徽,李時珍
當代科學家:錢學森,錢偉長,鄧稼先,童第周,茅以升版,袁隆平權,張青蓮,李四光,鄭陣鐸,李方訓
外國科學家:牛頓,愛因斯坦,霍金,普郎克,麥克斯韋,居里夫人,孟德爾,富蘭克林,諾貝爾,開普勒
『肆』 著名的科學發明家有哪些
錢三強:氫彈
華羅庚:數學家
牛頓:力學的奠基人
居里夫人:發現鐳元素
愛因斯坦 :相對論
湯姆遜(1856—1940)英國物理學家.1897發現物質結構的第一種基本粒子一電子.
富爾頓(1765—1815)美國發明家.1807年,富爾頓製成蒸汽汽船.
本茨(1844一1929)德國工程師.1868年,製成世界上第一輛三輪內燃機汽車.
伏打(1745-1829)意大分物理學家.1800年,他製成伏打電堆,不久又發明伏打電池,使人們第一次獲得了穩定而持續的電流.
奧托(1832一1891)德國工程師.1876年,製成第一台四沖程循環的煤氣內燃機.使汽車和其後飛機的問世成為可能.
戴姆勒(1834一1900)德國機械工程師.1883年製成的第一台汽油機,1886年又製成世界上第一輛四輪內燃機汽車.
帕森斯(1854—1931)英國發明家.1884年製成第一台多級反動式汽輪機.
狄塞爾(1858-1913)德國工程師.1897年製造了第一台柴油機.
貝塞麥(1813—1898)英國工程師.1856年發明轉爐煉鋼法.
愛迪生(1847—1931)美國發明家.他一生完成1300多項發明,對人類產生了巨大影響.1897年,他成功地研製出白熾燈.
莫爾斯(1791—1872)美國發明家.1837年,發明電報機,1844年5月24日,拍發出世界上第一封電報.
貝爾(1847—1922)美國發明家.1876年發明電話.
馬可尼(1874—1937)義大利工程師.1895年發明無線電報.1899年3月28日,他成功地實現了無線電通信.
諾貝爾(1833-1896)瑞典發明家.1867年發明安全炸葯.西門子---發電機
本茨----汽車(內燃機趨動)
貝爾----電話
馬可尼---無線電報
諾貝爾---炸葯
愛迪生----電燈
湯姆遜(1856—1940)英國物理學家.1897發現物質結構的第一種基本粒子一電子.
富爾頓(1765—1815)美國發明家.1807年,富爾頓製成蒸汽汽船.
本茨(1844一1929)德國工程師.1868年,製成世界上第一輛三輪內燃機汽車.
伏打(1745-1829)意大分物理學家.1800年,他製成伏打電堆,不久又發明伏打電池,使人們第一次獲得了穩定而持續的電流.
『伍』 科學家與發明家有什麼不同
發明家可以是普通的手藝人、車工, 技術能手、能工巧匠..
當然也可能會專是科學屬家..但科學家一定不是普通人!科學家
與發明家有3個共同特點:1. 他們都是富於科學精神的人:
勤於思索勤於觀察不屈於失敗.. 2. 他們都是對某種或某些
事物的應用或內蘊藏機理懷有濃厚興趣的人;3.他們都是
執著追求、對那個疑問或興趣一探到底不輕易放棄的人 !!!
『陸』 有關科學家,發明家.發現的故事
指南針是中國史上的偉大發明之一,也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發展的一項重大頁獻。指南針是利用磁鐵在地球磁場中的南北指極性而製成的一種指向儀器。左圖是戀掛型指車針復原模型。磁石的這種特性,被古人利用來製成指南工具。最早出現的指南工叫司南,戢國時已普遍使用。它是利用天然磁石琢磨而成,樣子像一隻勺,重心位於底部正中,底盤光滑,四周刻二十四向,使用時把長勺放在底盤上,用手輕撥,使它轉動,停下後長柄就指向南方。 東漢王充(論衡?是應篇)記載了它的形狀和用法。(鬼穀子?謀篇)里還談到鄭國人到遠處去采玉,就帶了司南,以免迷失方向。另外,指南車的發明亦誰一步把這種儀器提升至更高的境界。右圖為指南車模型,下圖分別為指南魚想像圖及司南模型。
但是,用天然磁石琢磨而成的司南,成品較低,磁性較弱。到了宋代,人們發明了人工磁化方法,製造了指南魚和指南針,而指南針更為簡便,更具實用價值。它是以天然磁石摩擦鋼針製成,在地磁作用下保持指南性能;以後把它裝置在方位盤上,就稱為羅盤。這是指南針發展史上的一大飛躍。
抌括對指南針放置方法也作過詳細研究,總結出四種不同的方法,並作了比較:一,水浮法。把指南針浮在水面以指示方向,至於具體方法,沉括沒有說明。到北宋晚期,葯物學家寇宗奭的(本草衍義?磁石條)才有介紹,原來是在指南針上穿上燈心草,就可以把針浮起。水浮法的缺點是磁針會隨水搖盪不定。二,指甲旋定法。把磁針放在指甲上,可以靈活運轉,但缺點是容易滑落。三,碗唇旋定法。把磁針放在碗口邊綠上,也可以旋轉自如,但同樣易掉落。四,懸絲法。取一根新棉絲,用一點蠟黏在磁針中央,懸掛在沒有風的地方磁針即可指示方向。比較之下,沉括認為這個方法最為理想。右圖為沉括指南針的四種試驗復原設計。
指南針在公元十一世紀時已是常用的定向儀器。指南針的最大頁獻,是大大地促進了航海事業的發展。據考證,公元十一世紀末,指南針就開始用於航海了。大約在十二世紀末到十三世紀初,指南針由海路傳入阿拉伯,然後由阿拉伯傳入歐洲。
四大發明——造紙術
造紙是一項重要的化學工藝,紙的發明是中國在人類文化的傳播和發展上,所做出的一項十分寶貴的貢獻,是中國化學史上的一項重大的成就。
在紙還未發明之前,甲骨、竹簡和絹帛是古代用來供書寫、記載的材料。但由於西漢的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甲骨和竹簡不能滿足發展的需求,從而促使了書寫工具的改進。
當時人們已開始應用小塊的絲綿製成的紙,因為考古學家於1933年在新強羅布淖爾發現了一張古紙,它是」麻物、白色,作方塊薄片,四周不完整,長約40厘米,寬約100厘米,質甚粗糙,不勻凈,紙 面尚有麻筋,蓋初做紙時所做,故不精細也〃由於古漢時的紙張是由麻縷和絲綿,加上製法粗糙,所以紙張的質量不太好。而麻縷和絲綿都有其本身的作用,如要把它們用作造紙的原料,就必然會受到很大的限制,而難以得到迅速的發展,來滿足文化生活上對紙張的要求。
在新的客觀形勢要求下,蔡倫的出現便為造紙術帶來新突破,在《東漢觀記》卷二上記載:」蔡倫·有才學,盡忠重慎,每次休沐,閉門以絕賓客,曝體田野。典作尚方,造意用樹皮及敝布、魚網作紙。元興元年奏上,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天下咸稱蔡侯紙〃。從以上看來,蔡倫是用樹皮、破布、魚網造紙的。
雖然在蔡倫之前也有紙的存在,但是原料左身就有很大的局限,而蔡倫對新原料的發現,解決了這個問題。因為破布、破魚網早已結束了它們本身的任務,成了廢物而又用作做原料,對造紙工業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新原料的使用必然提出新技術的要求,但是由於典籍流失,實際的操作如何,已缺乏記載,無從考知,但大概是先張布或網撕破或剪斷,然後放在水裡浸漬相當長的時間並且需要加以舂搗,才能做成紙漿。用樹皮做紙張,困難更大一些.除初步切短和後部舂搗外,中間還需要烹煮和加入石灰漿之類的促爛劑。下圖是中國古代造紙工程之(抵壓簾覆)及(干焙火烘)。
四大發明——火葯
火葯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火葯,顧名思義就是(著火的葯)。它的起源與煉丹術有著密切的關系,是古代煉丹士在煉丹時無意中配製出來。左圖為元代銅火銃。
它是硫黃,硝石,炭的混合物,而前兩項在漢代成書的中國第一部葯物學典籍(神農本草經)里都被列為重要的葯材。就是火葯本身也被歸入葯類,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說,火葯能治瘡癬,殺蟲,辟濕氣和瘟疫。火葯的發明是人們長期煉丹,制葯實踐結果,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
唐朝末年,火葯已被用於軍事。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楊行密的軍隊圍攻豫章,部將鄭璠(以所部發機飛火,燒龍沙門,帶領壯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體)<九國志?鄭璠傳>。這里所說的(飛火),就是(火炮),(火箭)之類。(火炮)是把火葯製成環狀,把吊線點燃後用拋石機拋擲出去;(火箭)則是把火葯球縛於箭鏃之下,將吊線點燃後用弓射出。到了宋代,戢爭接連不斷,促進火葯武器的加速發展。北未政府建立了火葯作坊,先後製造了火葯箭,火炮等以燃燒性能為主的武器和(霹靂炮),(震天雷)等爆炸性較強的武器。南未在1259年造出了以巨竹為筒,內裝火葯的(突火槍)。到了元代又出現銅鑄火統,稱為(銅將軍)。這些都是以火葯的爆炸為推動力的武器,在戢爭中顥示了前所未有威力。右圖為南未突火槍。
在12,13世紀,火葯首先傳入阿拉伯國家,然後傳到希臘和歐洲乃至世界各地。對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對經濟和科學文化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美法各國直到十四世紀中葉,才有應用火葯和火器的記載。左圖為北未火葯箭。
四大發明—印刷術
印章、拓印、印染與雕版印刷
印章在先秦時就有,一般只有幾個字,表示姓名,官職或機構。印文均刻成反體,有陰文、陽文之別。在紙沒有出現之前,公文或書信都寫在簡牘上,寫好之後,用繩紮好,在結扎處放粘性泥封結,將印章蓋在泥上,稱為泥封,泥封就是在泥上印刷,這是當時保密的一種手段。紙張出現之後,泥封演變為紙封,在幾張公文紙的接縫處或公文紙袋的封口處蓋印。據記載在北齊時(公元550~577年)有人把用於公文紙蓋印的印章作得很大,很像一塊小小的雕刻版了。
戰國(公元前475-前221年)時期的銅印。
晉代著名煉丹家葛洪(公元284~363年)在他著的《抱朴子》中提到道家那時已用了四寸見方(13.5×13.5)有120個字的大木印了。這已經是一塊小型的雕版了。
佛教徒為了使佛經更加生動,常把佛像印在佛經的卷首,這種手工木印比手繪省事得多。
碑石拓印技術對雕版印刷技術的發明很有啟發作用。刻石的發明,歷史很早。初唐在今陝西鳳翔發現了十個石鼓,它是公元前8世紀春秋時秦國的石刻。秦始皇出巡,在重要的地方刻石7次。東漢以後,石碑盛行。漢靈帝四年(公元175年)蔡邕建議朝廷,在太學門前樹立《詩經》、《尚書》、《周易》、《禮記》、《春秋》、《公羊傳》、《論語》等七部儒家經典的石碑,共20.9萬字,分刻於46塊石碑上每碑高175、寬90、厚20厘米,容字5000,碑的正反面皆刻字。歷時8年,全部刻成。成為當時讀書人的經典。很多人爭相抄寫。後來特別是魏晉六朝時,有人趁看管不嚴或無人看管時,用紙將經文拓印下來,自用或出售。結果使其廣為流傳。
古人發現在石碑上蓋一張微微濕潤的紙,用軟槌輕打,使紙陷入碑面文字凹下處,待紙干後再用布包上棉花,蘸上墨汁,在紙上輕輕拍打,紙面上就會留下黑地白字跟石碑一模一樣的字跡。這樣的方法比手抄簡便、可靠。於是拓印就出現了。
拓片是印刷技術產生的重要條件之一。
印染技術對雕版印刷也有很大的啟示作用,印染是在木板上刻出花紋圖案,用染料印在布上。中國的印花板有凸紋板和鏤空板兩種。1972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公元前165年左右)出土的兩件印花紗就是用凸紋板印的。這種技術可能早於秦漢,而上溯至戰國。紙發明後,這種技術就可能用於印刷方面,只要把布改成紙,把染料改成墨,印出來的東西,就成為雕版印刷品了。在敦煌石室中就有唐代凸板和鏤空板紙印的佛像。
印章、拓印、印染技術三者相互啟發,相互融合,再加上我國人民的經驗和智慧,雕版印刷技術就應運而生了。
『柒』 科學家是發明家嗎
是又不是,倆者之間只有一點關系,科學家每天發現,研究人們從未發現的東西或者星球,天氣------根據發現的東西,偶爾發明對人們有益的東西。而發明家每天都在專心發明對人們有益的東西
『捌』 一個科學家或發明家的故事
愛迪生是世界聞名的發明家.他是美國人, 小時候因為家裡窮, 只上了3 個月學, 十一二歲就開始賣報.他熱愛科學, 常常把錢節省下來, 買科學書報和化學葯品.他做實驗的器具, 是從垃圾堆里揀來的一些瓶瓶罐罐.
愛迪生12 歲的時候, 在火車上賣報.火車上有一節給乘客吸煙的專用車廂, 車長同意他在那裡佔用一個角落.他把化學葯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裡, 賣完了報, 就做各種有趣的實驗.
有一次, 火車開動的時候猛地一震, 把一瓶白磷震倒了.磷一遇到空氣馬上燃燒起來.許多人趕來, 和愛迪生一起把火撲滅了.車長氣極了, 把愛迪生做實驗的東西全扔了出去, 還狠狠打了他一個耳光, 把他的一隻耳朵打聾了.
愛迪生鑽研科學的決心沒有動搖.他省吃儉用, 重新做起化學實驗來.
有一次, 硫酸燒毀了他的衣服; 還有一次, 硝酸差一點兒弄瞎了他的眼晴.
他沒有被危險嚇倒, 還是頑強地做實驗.
愛迪生試制電燈, 為了找到一種價錢便宜、使用時間長的燈絲, 不知做了多少次實驗.他常常在實驗室里一連工作幾十個小時, 實在太累了, 就躺在實驗台上睡一會兒.他這樣不懈地努力, 終於找到了合適的燈絲, 發明了電燈.後來, 愛迪生又發明了電影、留聲機......他一生中發明的東西有1000多種.
愛迪生將他畢生的精力都用在造福全人類的偉大事業上; 而在衣著方面, 從不過多考慮.
當他還是沒出名的窮小夥子時, 有一天, 他在紐約大街上遇到一位朋友.
」瞧你身上這件大衣已經破成這個樣子, 應該給自己買一件新大衣啦! 」朋友說.
」用得著嗎?在紐約沒有人認識我.」愛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
幾年過去了, 愛迪生成了大發明家.有一次, 他又在紐約大街上又遇到了那位朋友.
」哎呀呀, 愛迪生先生! 」那位朋友驚叫起來, 」這回呀, 你無論如何也要換一件新大衣了! 」
」用得著嗎?」愛迪生還是毫不在乎地回答, 」在這里, 人們都已經認識我了.」
『玖』 科學家跟發明家有什麼區別
科學家從事理論研究,為得出科學上(包括物理、化學等方面)的某個或某些結論而工作。而發明家則是在理論基礎上製造出從來沒有的並且可以有很大用處的東西,就像電燈的發明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