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解釋 性價比 這個詞
性能值與價格值之比
是反映物品的可買程度的一種量化的計量方式.
大家在購買過程中或多或少都聽商家說過,這商品品質好、性價比高。所以,許多顧客都把性價比看成是選購商品的重要指標。那麼,性價比到底是什麼東西,它有什麼作用?看過本文希望你對其有個大概的認識。
所謂性價比,全稱是性能價格比,是一個性能與價格之間的比例關系,具體公式:性價比=性能/價格。所以,大家購買產品時,都會選擇性價比高的產品購買。但是,產品的性價比應該建立在同一的性能基礎上,也就是說,如果沒有一個相同的性能比較基礎,得出的性價比是沒有意義的。
還有,性價比存在了一個很大的漏洞。根據性價比的公式,可以知道性價比不是一個固定的數值,只是一個比例關系。一般來說,性價比高:性能相同、價格低,性能高、價格相同;性價比低:性能相同、價格高,性能低、價格相同。但是性價比不是一成不變的。
具體變化的情況還分為:
1、性價比上升:性能上升、價格下降;性能上升幅度大、價格上升幅度小;性能下降幅度小、價格下降幅度大;
2、性價比不變:性能和價格變化幅度一致;
3、性價比下降:性能下降、價格上升;性能上升幅度小、價格上升幅度大;性能下降幅度大、價格下降幅度小。
所以,在購買過程中,商家強調某個產品與某某產品比較,價格如何超值、性價比超高,你就要小心了,說不定這個大餡餅對你來說是個大陷阱;還有,當產品價格變化時,不但要注意產品價格變化時,還要注意產品性能的變化(整體質量、配件數量等),具體來說,發現價格變化時,要搞清楚為什麼會變化,變化的主要原因在那裡,是工藝改進、促銷、清貨還是其他什麼的原因,不要讓性價比把你迷惑了。
舉個例子:愛普泰克的網E拍,商家說它的性價比高(由於沒有其他優點可以引起消費者的購買欲了,只能強調性價比了),只需1500元,你就可以擁有價值超過1萬多的各種數碼產品的功能。如果你只看到其低價,沒有看到它的低質量的話,你就會相信JS的話,購買了一個低價低質量,但性價比高的N合一玩具。所以,在購買過程中,性價比不是最重要的,它只能作為一個輔助參考指標(排在其他具體的指標之後,如CCD尺寸的大小、光圈的大小等)。因為它的性價比是建立在低質量的基礎上的。
再舉個例子:JVC的DX35和DX95這對兄弟,差別就在DX95有3英寸彩色液晶屏幕,DX35 是2.5英寸的;DX95有拍照功能、遙控器和SD卡,DX35無。價格相差1200至1500(地域問題)。對於已經有DC的人來說,當然是DX35的性價比高,而沒有DC的人,買DX95除了有DV外還可以擁有DC的拍照功能,一舉兩得。因為它們的性價比不是建立在同一基礎上的,而且這時主要以個人需要為主,所以,這時候就不能再看性價比了。
綜上所述,性價比應該建立在你對產品性能要求的基礎上,也就是說,先滿足性能要求,再談價格是否合適,由於性價比是一個比例關系,它存在其適用范圍和特殊性,不能一概而論。最後,套用毛主席的一句話「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於性價比這個東西,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其合理的運用會讓我們買到價廉物美的數碼產品,為我們的數碼生活添磚加瓦。
Ⅱ 「我靠」這詞是誰發明的
一、「我靠」的來源
「我靠」的來源大致有以下幾種說法。
1、walker(美語俚語里是「不會吧!」意思,輕微感嘆詞)——我靠。
2、cor是英文裡面的表示驚訝的詞!發音同「靠」
3、北方某些地區「靠」發音同「操」,因為語音變化,故同意不同音。
4、閩南話中「我靠」與「我苦」同音。「我苦」是閩南語中常用的感嘆用語。
我覺得2的說法比較靠譜。因為「我靠」的普及主要源自周星馳電影。而周的無厘頭風格中,中西結合惡搞是常用技巧。「我cor」可能就是一例。
Ⅲ (哇靠!)這詞兒是怎麼來的,是誰發明的。
哇靠:
音為:wà kào
「哇」的本字為「我」,閩南語發音為wa,第一人稱代詞。「哇靠」是「我靠」的音譯,最初是人發泄不滿時用的口頭禪,但是隨著時間的增加,已經演變成普通大眾的日常用語,沒有固定意義,近乎於感嘆詞。
現引申為網路用語,常在不滿或對某事有意見時發出的感嘆,程度比「靠」用的要深。
Ⅳ 牛逼這個詞語是誰發明的
這是為了避免詞語被和諧以及看起來不那麼低俗取得諧音,
最早出現在影視字幕上面。
網友創造無從考證、
Ⅳ 這個詞語是誰發明的啊
無法考證了 這經典中的經典 不管誰說的 我們都要讓他傳承下去 不要失傳 到時候也申請個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Ⅵ '的說'這個詞是誰發明的 好多人說啊
這個是< keroro軍曹>裡面的 Tamama說的
你可以去看一下 是日本的動畫片
Ⅶ 80後90後這些詞語到底誰發明的
每一代都會出現這種詞語,很正常,不必追究誰發明的,自己知道什麼意思就好,可能百年前就有這種詞了吧
Ⅷ 良心一詞誰發明的
中國人都很講良心的,每個人也都有良心 所以就有這兩個字了
Ⅸ 詞語是誰發明的
語言是人類在不斷的進化中創造的,通過語言相互交流情感。不論好話還是壞專話,都是人屬們為了明確表達心中感覺的方法。你要具體的問某一句話或是某一個單詞是誰發明的,恐怕不好回答。因為語言學家也只是根據某些語言在某一個地點比較通用,大家都能夠用它交流,就把它收進了字典或者辭海里了。最多隻在裡面表明什麼意思,絕不會標明它是誰創造的。
Ⅹ 幫我解釋下《性價比》這個詞
所謂性價比,全稱是性能價格比,是一個性能與價格之間的比例關系,具體公式:性價比=性能/價格。 大家購買產品時,都會選擇性價比高的產品購買。 廣義來說,產品的性價比應該建立在同一的性能基礎上,也就是說,如果沒有一個相同的性能比較基礎,得出的性價比是沒有意義的。 但是,性價比通常不會在同一性能基礎上比較或比較的機會較少。舉例來說:一人選mp3,A型號,性能優越,價格昂貴,B型號性能略差,由於牌子比A型更有名氣,卻和A型號在同等價位上。那麼,A型號就比B的mp3的性價比高。如果現在有C型號mp3價位比A,B兩種都低得多,性能只是略差,那麼我們說C型號的性價比最高。因為我們花同樣的價錢,買C型號mp3是最劃算的,雖然性能上比前兩種略差,但是按照便准理論「性能/價格」考究,C型號的每一塊錢所購買的性能要比A,B型號每一塊錢所購買的性能多出一些。所以,C型號的mp3的性價比最高。 具體變化的情況還分為: 1、性價比上升:性能上升、價格下降;性能上升幅度大、價格上升幅度小;性能下降幅度小、價格下降幅度大; 2、性價比不變:性能和價格變化幅度一致; 3、性價比下降:性能下降、價格上升;性能上升幅度小、價格上升幅度大;性能下降幅度大、價格下降幅度小。 所以,在購買過程中,商家強調某個產品與某某產品比較,價格如何超值、性價比超高,你就要小心了,說不定這個大餡餅對你來說是個大陷阱;還有,當產品價格變化時,不但要注意產品價格變化時,還要注意產品性能的變化(整體質量、配件數量等),具體來說,發現價格變化時,要搞清楚為什麼會變化,變化的主要原因在那裡,是工藝改進、促銷、清貨還是其他什麼的原因,不要讓性價比把你迷惑了。 舉個例子:愛普泰克的網E拍,商家說它的性價比高(由於沒有其他優點可以引起消費者的購買欲了,只能強調性價比了),只需1500元,你就可以擁有價值超過1萬多的各種數碼產品的功能。如果你只看到其低價,沒有看到它的低質量的話,你就會相信JS的話,購買了一個低價低質量,但性價比高的N合一玩具。所以,在購買過程中,性價比不是最重要的,它只能作為一個輔助參考指標(排在其他具體的指標之後,如CCD尺寸的大小、光圈的大小等)。因為它的性價比是建立在低質量的基礎上的。 再舉個例子:JVC的DX35和DX95這對兄弟,差別就在DX95有3英寸彩色液晶屏幕,DX35 是2.5英寸的;DX95有拍照功能、遙控器和SD卡,DX35無。價格相差1200至1500(地域問題)。對於已經有DC的人來說,當然是DX35的性價比高,而沒有DC的人,買DX95除了有DV外還可以擁有DC的拍照功能,一舉兩得。因為它們的性價比不是建立在同一基礎上的,而且這時主要以個人需要為主,所以,這時候就不能再看性價比了。 綜上所述,性價比應該建立在你對產品性能要求的基礎上,也就是說,先滿足性能要求,再談價格是否合適,由於性價比是一個比例關系,它存在其適用范圍和特殊性,不能一概而論。最後,套用毛主席的一句話「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於性價比這個東西,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其合理的運用會讓我們買到價廉物美的物品,為我們的生活添磚加瓦。
希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