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仿生學的發明
1、蝙蝠與雷達:蝙蝠會釋放出一種超聲波,這種聲波遇見物體時就會反彈回來回,答而人類聽不見。雷達就是根據蝙蝠的這種特性發明出來的。在各種地方都會用到雷達,例如:飛機、航空等。
2、薄殼建築:蛋殼呈拱形,跨度大,包括許多力學原理。雖然它只有2 mm的厚度,但使用鐵錘敲砸也很難破壞它。建築學家模仿它進行了薄殼建築設計。這類建築有許多優點:用料少,跨度大,堅固耐用。
3、蛛絲:生物學家通過對蛛絲的研究製造出高級絲線,抗撕斷裂降落傘與臨時吊橋用的高強度纜索。船和潛艇來自人們對魚類和海豚的模仿。
4、響尾蛇:響尾蛇導彈等就是科學家模仿蛇的「熱眼」功能和其舌上排列著一種似照相機裝置的天然紅外線感知能力的原理,研製開發出來的現代化武器。
5、蒼蠅:蒼蠅的後翅退化成一對平衡棒,當它飛行時,平衡棒以一定的頻率進行機械振動,可以調節翅膀的運動方向,是保持蒼蠅身體平 衡的導航儀。科學家據此原理研製成一代新型導航儀——振動陀螺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仿生學
㈡ 誰跟據什麼動物發明了什麼
你說的這個是仿生學,我復制別人一點東西給你看,因為這個方面太多,你可以查看專門的網站(http://www.fangshengxue.com/)或者書籍都行:
仿生設計的發展
到了近代,生物學、電子學、動力學等學科的發展亦促進了仿生設計學的發展。以飛機的產生為例:
在經過無數次模仿鳥類的飛行失敗後,人們通過不泄的努力,終於找到了鳥類能夠飛行的原因:鳥的翅膀上彎下平,飛行時,上面的氣流比下面的快,由此形成下面的壓力比上面的大,於是翅膀就產生了垂直向上的升力,飛的越快,升力越大。
1852年,法國人季法兒發明了氣球飛船;1870年,德國人奧托.利連塔爾製造了第一架滑翔機。利連塔爾是十九世紀末的一位具有大無畏冒險精神的人,他望著家鄉波美拉尼亞的鸛用笨拙的翅膀從他房頂上飛過,他堅信人能飛行。1891年,他開始研製一種弧形肋狀蝙蝠翅膀式的單翼滑翔機,自己還進行試飛;此後五年,他進行了2000多次滑翔飛行,並同鳥類進行了對比研究,提供了很有價值的資料。資料證明:氣流流經機翼上部曲面所走路程,比氣流流經機翼下平直表面距離較長,因而也較快,這樣才能保證氣流在機翼的後緣點匯合;上部氣流由於走的較快,它就較為稀薄,從而產生強大吸力,約占機翼升力的三分之二大小;其餘的升力來自翼下氣流對機翼的壓力。
19世紀末,內燃機的出現,給了人類有史以來一直夢寐以求的東西:翅膀。不用說這種翅膀是笨拙的、原始的和不可靠的,然而這卻是使人類能隨風伴鳥一起飛翔的翅膀。
萊特兄弟發明了真正意義上的飛機。在飛機的設計製作過程中,怎樣使飛機拐彎和怎樣使它穩定一直困繞著他們。為此,萊特兄弟又研究了鳥的飛行。例如,他們研究鶙鵳怎樣使一隻翅膀下落,靠轉動這只下落的翅膀保持平衡;這只翅膀上增大的壓力怎樣使鶙鵳保持穩定和平衡。這兩個人給他們的滑翔機裝上翼梢副翼進行這些實驗,由地面上的人用繩控制,使之能轉動或彎翹。他們的第二個成功的實驗是用操縱飛機後部一個可轉動的方向舵來控制飛機的方向,通過方向舵使飛機向左或向右轉彎。
後來,隨著飛機的不斷發展,它們逐漸失去了原來那些笨重而難看的體形,它們變的更簡單,更加實用。機身和單曲面機翼都呈現出象海貝、魚和受波浪沖洗的石頭所具有的自然線條。飛機的效率增加了,比以前飛的更快,飛的更高。到了現代,科學高度發展但環境破*、生態失衡、能源枯竭,人類意識到了重新認識自然,探討與自然更加和諧的生存方式的高度緊迫感,亦認識到仿生設計學對人類未來發展的重要性。特別是一九六Ο年秋,在美國俄亥俄州召開了第一次仿生學討論會,成為仿生學的正式誕生之日。
此後,仿生技術取得了飛躍的發展,並獲得了廣泛的應用。仿生設計亦隨之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一大批仿生設計作品如智能機器人、雷達、聲納、人工臟器、自動控制器、自動導航器等等應運而生。
近代,科學家根據青蛙眼睛的特殊構造研製了電子蛙眼,用於監視飛機的起落和跟蹤人造衛星;根據空氣動力學原理仿照鴨子頭形狀而設計的高速列車;模仿某些魚類所喜歡的聲音來誘捕魚的電子誘魚器;通過對螢火蟲和海蠅地發光原理的研究,獲得了化學能轉化為光能的新方法,從而研製出化學熒光燈等等。
目前,仿生設計學在對生物體幾何尺寸及其外形的模仿同時,還通過研究生物系統的結構、功能、能量轉換、信息傳遞等各種優異特徵,並把它運用到技術系統中,改善已有的工程設備,並創造出新的工藝、自動化裝置、特種技術元件等技術系統;同時仿生設計學為創造新的科學技術裝備、建築結構和新工藝提供原理、設計思想或規劃藍圖,亦為現代設計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並充當了人類社會與自然界溝通信息的「紐帶」。
對人腦的探索,可以展望未來的電子計算機有可能具有生物原理的功能。同它相比,現在的電子計算機只能作為算盤。
對植物光合作用的研究,將為延長人類的壽命、治療疾病提供一個嶄新的醫學發展途徑。
對生物體結構和形態的研究,有可能使未來的建築、產品改變模樣。使人們從「城市」這個人造物理環境中重新回歸「自然」。
信天翁是一種海鳥,它具有淡化海水的器官——「去鹽器」。對其「去鹽器」的結構及其工作原理的研究,可以啟發人們去改善舊的或創造出新的海水淡化裝置。
白蟻能把吃下去的木質轉化為脂肪和蛋白質,對其機理的研究,將會對人工合成這些物質有所啟發。
同時仿生設計亦可對人類的生命和健康造成巨大的影響。例如人們可以通過仿生技術,設計製造製造出人造器官,如血管、腎、骨膜、關節、食道、氣管、尿道、心臟、肝臟、血液、子宮、肺、胰、眼、耳以及人工細胞。專家預測,在本世紀中後期,除腦以外人的所有器官都可以用人工器官代替。例如,模擬血液的功能,可以製造、傳遞養料及廢物,並能與氧氣及二氧化碳自動結合並分離的液態碳氫化合物人工血;模擬腎功能,用多孔纖維增透膜製成血液過濾器,也就是人工腎;模擬肝臟,根據活性碳或離子交換樹脂吸附過濾有毒物質,製成人工肝解毒器;模擬心臟功能,用血液和單向導通驅動裝置,組成人工心臟自動循環器。
㈢ 科學家根據什麼動物發明了什麼東西
一、烏賊與側壁氣墊船
魷魚是一種神奇的海洋動物,被稱為海洋火箭。它的最高時速可達公里,這主要取決於它的結構簡單和安全可靠的高速水射流推進器。它被模仿成一個側壁氣墊船,帶有噴水推進器,每秒可達40米,能夠在低於一米深的淺水中加速。
二、魚兒與船
魚有在水中自由移動的能力。人們模仿魚的形狀造船,用槳模仿魚鰭。傳說早在大禹時代,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就看到魚用尾巴在水裡盪來盪去,把木槳放在船尾。經過反復的觀察、模仿和實踐,船舶逐漸變為櫓和舵,提高了船舶的動力,掌握了船舶的轉向手段。這樣,即使在翻滾的河流中,人們也能使船隻自由航行。
三、蝴蝶與衛星控溫系統
當人造地球衛星在太空中受到強烈的陽光照射時,衛星上的各種精密儀器儀表很容易「烘烤」或「凍結」。蝴蝶的體表上長出一層薄薄的鱗片,用來調節體溫。科學家們仿照蝴蝶翅膀的結構,為人造衛星的太陽能表面設計載入了一種和蝴蝶鱗片相仿的控溫系統。
四、蒼蠅與照相機
美國斯坦福大學電腦科學系華人博士生吳義仁,與幾名研究員創制出手提「光場相機」又稱蠅眼照相機。蒼蠅的每隻小眼能獨立成像,並能迅速地分辨物體的形狀和大小。科學家模仿蒼蠅的復眼,製成了「蠅眼」照相機。
這種照相機的鏡頭由1329塊小透鏡組成。它還可以拍攝電影的特技畫面,使電影產生神奇的效果。昆蟲的復眼是由千萬個小眼組成的,由於小眼之間的相互抑制,使眼具有突出影像的邊框、增大清晰度的功能。
五、長頸鹿與宇航員
長頸鹿之所以能將血液通過長長的頸輸送到頭部,是由於長頸鹿的血壓很高。據測定,長頸鹿的血壓比人的正常血壓高出2倍。這樣高的血壓為什麼不會導致長頸鹿患腦溢血而死亡呢?這和長頸鹿身體的結構有關。長頸鹿血管周圍的肌肉非常發達,能壓縮血管,控制血流量。
科學家由此受到啟示,在訓練宇航員對,設置特殊器械,讓宇航員利用這種器械每天鍛煉,以防止宇航員血管周圍肌肉退化;在宇宙飛船升空時,科學家根據長頸鹿利用緊綳的皮膚可控制血管壓力的原理,研製了飛行服「抗荷服」。抗荷服上安有充氣裝置,隨著飛船速度的增高,抗荷服可以充入一定量的氣體。
㈣ 急求美國當代發明家!! 不是美國的只要是外國的就行 一定要2000年以後的
2001年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
一個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或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測量宇宙大爆炸的殘余輻射熱的溫度。貝內特教授查爾斯L概念化,訪問團之間的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和普林斯頓大學的聯合項目。航天器發射的WMAP探測器6月30日,2001年。在2003年2月11日美國宇航局WMAP探測器了第一個詳細的宇宙「嬰兒圖片」。該圖像顯示,宇宙是137億年,並提供證據支持通脹理論。
2001年人工肝
作為世界上第一個人造肝臟其中充當「橋梁」損壞肝臟和捐贈的肝臟永久地移植到一個人,人工肝臟是一個外部設備也使受損的肝治療或休養,直至捐助者可以找到和移植。人工肝臟,也稱為生物人工肝,是一種人工合成裝置,設計並於2001年發明的松村的肯尼斯博士在加州伯克利,阿林基金會。在松村博士的成就的認可,人工肝在2001年宣布為時代周刊「年度最佳發明」。
2001年自平衡個人運輸
由於賽格威是一種前所未見的嶄新交通工具,因此很難用傳統的分類方式定義它的種類。有人認為賽格威應該是一種雙輪版的單輪車(Unicycle),有人認為它應該是動力滑板車(Stand-up Scooter)的一種,但它是單軸雙輪設計,與雙軸雙輪的傳統滑板車有些不同。而在某些比較正式的場合(例如官方的道路法規)中,賽格威這種交通工具又被稱作「電動個人輔助機動裝置」(Electric Personal Assistive Mobility Device, EPAMD),俗稱電動代步車。
賽格威的產品名稱「Segway」起源於英文單字「Segue」,意指「流暢平順地走」,用來形容這種交通工具可以讓人們騎著在都市裡面毫無障礙地移動。
2007 Nanowire battery
納米線電池是有斯坦福大學崔屹等人發明的鋰離子電池。該電池用硅納米線覆蓋的不銹鋼陽極取代了傳統的石墨陽極。由於硅比石墨存儲的鋰大十倍,可以讓陽極的能量密度大大增強,減輕了整個電池的質量。
2009復合材料飛機
波音787,又稱為「夢想客機」(英語:Dreamliner),是波音公司最新型號的寬體中型客機,現時由波音民用飛機集團(BCA)負責開發,預計將於2009年投入服務。787可載210至330人,視乎座位編排而定。燃料消耗方面,787比以往的產品省油,效益更高。此外在用料方面,787是首款主要使用復合材料建造的主流客機。
復合材料是由金屬材料、陶瓷材料或高分子材料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材料經過復合工藝而制備的多相材料
㈤ 人工肝的研究歷史
早期的生物型人工肝裝置因療效不肯定,副反應大及操作復雜等被逐漸放棄。
20世紀80年代後期,生物型人工肝一般專指人工培養的肝細胞為基礎構件的體外生物反應系統。它不僅具有肝臟的特異性解毒功能,而且具有更高的效能,如參與能量代謝,具有生物合成轉化功能,分泌促肝細胞生長活性物質等。因為肝衰竭患者血漿中毒性物質對體外的肝細胞有損害,因此目前的生物人工肝一般先用活性炭吸附或血漿置換去除患者血漿中的部分毒性物質,再與反應器中的肝細胞進行物質交換。這種把非生物型與生物型人工肝結合的裝置即所謂組合型生物人工肝。動物和初步臨床研究提示,這類人工肝裝置對暴發性肝衰竭有一定療效。
㈥ 人類模仿動物發明了什麼
比如說醫院裡面的注射器,當時就是根據蚊子的嘴巴而發明出來的,還有相機,同樣也是參考了蒼蠅的復眼特徵,還有在大海上面航行的船隻以及潛水艇,一個是參考了魚類的運動方式和形狀,另一個是模仿了鯨魚在海洋當中的活動特徵,可以說動物的種種生活方式,都給人類的科學研發帶來了啟蒙。
而注射器是通過蚊子的特徵而出現的,雖然大家很討厭蚊子,但是科學家通過研究蚊子的注射方式,在顯微鏡之下了解到了蚊子的嘴巴,於是就發明出來了注射器,因為注射器和蚊子的嘴巴一樣,都是非常尖銳而又細長的,刺入皮膚的速度非常快,所以一般的人感覺不到有多大疼痛感,還有我們家裡的照相機,當時也是借鑒模仿了蒼蠅的復眼,因為蒼蠅的復眼裡面還有很多隻小眼睛,所以看出來的圖像也是很清晰的,因此現在人們發明的照相機一次能照出很多種照片,同樣也是用了蒼蠅復眼透鏡的原理。
㈦ CT是誰發明的人工心肺機是誰發明的人工肝是誰發明的透析機
美國。
美帝,掌握核心技術。
我們使用的葯物,全部都是仿製的 過了知識產權保護期的 國外葯物。
(Z字開頭的中國特色葯除外)
㈧ 浙江大學附屬醫院李蘭娟院士發明的李氏人工肝多少錢一台
李氏人工肝不是一台機器,而是一套系統,從人到技術到設備一整套的,機器是沒辦法單獨工作的,也沒有售價。
經不斷開拓、創新,李氏人工肝的核心診治技術和個體化治療策略獲重大突破,至今已治療患者1820例,共計5000餘例次,顯著降低重型肝炎(肝衰竭)病死率。亞太肝臟研究學會(APASL)認為,人工肝可顯著提高肝衰竭患者生存率,已將其納入《肝衰竭專家共識》。此外,本課題組還創建研製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人工肝系統。目前李氏人工肝技術已推廣至全國31個省市、300餘家醫院,重症肝病診治的系列理論與技術創新獲2013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已通過評審)。
㈨ 中國有哪些發明在國際上領先
我國領先世界的科技有;
1、激光技術。我國激光技術世界第一,領先全世界15年。
2、超級稻及其他農作物雜交技術。超級稻被世界成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3、陶瓷技術。陶瓷技術是我國傳統的領先技術。
4、反衛星武器技術。我國已經發明寄生星多年。現在開始向菲律賓的一顆商業衛星部署寄生星。寄生星只有中國才有,世界任何國家都沒有研製出來。是我國鎮國之寶。
5、建橋技術。我國是造橋王國,有「世界橋梁博物館」的美稱。杭州灣跨海大橋是世界上最長的橋,也是世界跨度最大的橋。
6、高原鐵路建設技術。青藏鐵路是世界高原鐵路技術難度最大的技術。
7、巨型水電站建設技術。我國建設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代表世界水電技術的最高水平。
8、排灌機技術。安裝在駱馬湖的抽水機直徑8米,計劃再安裝直徑12米的機器。代表世界最高水平。
9、智能機器人技術。我國的水下螃蟹系統,是世界獨有的。
10、汽墊船是我國發明的。當時為了保密,沒有向全世界公布。
11、打水井技術。我國在西北能打世界最深的水井。
12、絲綢技術。絲綢是我國的傳統技術。現在仍然世界領先。
13、治理沙漠技術。我國治理沙漠技術世界領先。
14、防治人畜瘟疫技術。我國在50--60年代已經基本消滅人畜瘟疫,當時和現在都是世界最高水平。
15、防治SAS病技術。我國防治SAS病技術世界第一水平。
還有一些小科技就不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