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胸罩是誰發明的。
胸罩的發明人是法國設計師保羅·波烈。
1859年,一個叫亨利的紐約布專魯克林人為發明的「對稱屬圓球形遮胸」申請了專利,被認為是胸罩的雛形。1907年,法國設計師保羅·波烈「以自由的名義宣布束腰的式微和胸罩的興起」。他由此被認為是胸罩的發明人。
「胸罩」一詞據說第一次出現在1907年,那年美國版的時尚雜志《VOUGE》印有這個"bra"字眼,"bra"(胸罩)這個詞並於1911年被正式載入牛津詞典。
(1)誰發明了奶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20世紀20年代,流行高挑纖瘦身材,胸罩最主要的變化,就是沒有任何支撐物了,人們用特殊的花邊來支撐穩固胸部。
1941年,霍華德·休斯發明的襯墊胸罩(即上托型或集中型胸罩)問世。40年代末,美國公司開發了十字交叉、迴旋織法來製造圓錐型罩杯,俗稱「導彈式」的胸罩。
20世紀60年代,隨著無帶晚裝的興起,無帶胸罩也應運而生。1965年,Rodi Gernreich設計出「無胸罩式胸罩」,它利用了有承托力而不變形的萊卡來縫制內衣。
進入21世紀,硅膠胸罩、乳貼也接下「無胸罩式胸罩」的「隱形」接力棒;無論在華麗、性感、運動、塑身等設計領域,都在見證胸罩正在走進全新的紀元。
㈡ 牛奶是誰發明的
好像是奶牛發明的!
㈢ 牛奶最早是從哪個國家發明的
牛奶最早起源新石器時代的中亞地區。
根據出土的牛顱骨化石和古代遺留的壁畫等資料,可以證明普通牛起源於原牛(Bos primie-nius),在新石器時代開始馴化。普通牛最初馴化的地點在中亞,以後擴展到歐洲、中國和亞洲。亞洲是野牛原種的棲息地,迄今仍有許多在原地生活於野生狀態中,而在歐洲和北美則除動物園和保護區尚存少數外,野牛已絕跡。中國黃牛的祖先原牛的化石材料也在南北許多地方發現,如大同博物館陳列的原牛頭骨,經鑒定已有7萬年。安徽省博物館保存的長約1米余的骨心,是在淮北地區更新世晚期地層中發掘到的。此外,在東北的榆樹縣也發掘到原牛的化石和萬年前牛的野生種遺骨
㈣ 酸奶是誰發明的
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以前,居住在安納托利亞高原(現也稱土耳其高原)的古代游牧民族就已經製作和飲用酸奶了。最初的酸奶可能起源於偶然的機會。那時羊奶存放時經常會變質,這是由於細菌污染了羊奶所致,但是有一次空氣中酸奶的酵母菌偶爾進入羊奶,使羊奶發生了變化,變得更為酸甜適口了。這就是最早的酸奶。牧人發現這種酸奶很好喝。為了能繼續得到酸奶,便把它接種到煮開後冷卻的新鮮羊奶中,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發酵,便獲得了新的酸奶。
公元前2000多年前,在希臘東北部和保加利亞地區生息的古代色雷斯人也掌握了酸奶的製作技術。他們最初使用的也是羊奶。後來,酸奶技術被古希臘人傳到了歐洲的其它地方。
20世紀初,俄國科學家埃黎耶·埃黎赫·梅契尼可夫在研究保加利亞人為什麼長壽者較多的現象時,調查發現這些長壽者都愛喝酸奶。他還分離發現了酸奶的酵母菌,命名為「保加利亞乳酸桿菌」。緬奇尼科夫的研究成果使西班牙商人薩克·卡拉索很愛,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建立酸奶製造廠,把酸奶作為一種具有葯物作用的 「長壽飲料」放在葯房銷售,但銷路平平。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卡拉索來到美國又建了一座酸奶廠,這次他不再在葯店銷售了,而是打入了咖啡館、冷飲店,並大作廣告,很快酸奶就在美國鮮果酸奶打開了銷路,並迅速風靡了世界。
1969年,日本又發明了酸奶粉。[1]飲用時只需加入適量的水,攪拌均勻,即可得到美味酸奶。
簡便的酸奶製作方法:將牛奶燒開,倒入洗凈不帶油漬的容器內,加糖。待牛奶放至溫熱時,將一小盒原味酸奶倒入攪勻,蓋上容器蓋,放置六小時左右就做成了。酸奶做成後放入冰箱冷藏室內,吃起來效果更好,同時酸奶不至於越變越酸。
㈤ 酸奶是誰發明的
酸奶是一種營養豐富、易於消化的飲料。源於保加利亞。很久以前,以游牧專為主的色雷斯人常常背著灌屬滿羊奶的皮囊隨畜群在大草原上游盪。由於氣溫、體溫的作用及其它原因,皮囊中的奶常變餿而呈渣狀,少量這樣的奶倒入煮過的奶中,煮過的奶很快亦變酸。這即是最早的酸奶。色雷斯人很喜歡喝這種奶,於是不斷尋求更簡便、效果更佳的製作酸奶的方法。
20世紀初,俄國科學家伊·緬奇尼科夫在研究人類長壽問題時,到保加利亞去作調查,發現每千名死者中有4名是百歲以上去世的,這些高齡人生前都愛喝酸奶。他斷定喝酸奶是使人長壽的一個重要原因。後經研究,又發現了一種能有效地消滅大腸內的腐敗細菌的桿菌,並命名為「保加利亞乳酸桿菌」。
伊·緬奇尼科夫酸奶的研究成果使西班牙商人伊薩克·卡拉索受到啟發,開始了酸奶生產。最初他把酸奶當作葯品在葯房銷售,但生意並不理想。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伊薩克·卡拉索在美國建立了一家酸奶廠,並大作廣告,不久便使酸奶風靡世界。
希望能幫到你
如果你還滿意請隨手給個採納
㈥ 牛奶的起源和歷史
考古學家在2萬年前的原始人穴居遺址中,曾發現過牛群的圖象。另有人在一座古城的廢墟中找到了公元前3500年的一幅擠奶圖畫,至少在那個時候,人類已經開始用牛奶做飲料了。據史料記載,古羅馬人曾用掉奶浸泡過的麵包屑搓臉,他們相信這樣做可以使皮膚白嫩。一位羅馬皇後每天用牛奶洗澡,她認為這可以增進身心健康,並能保持身體健美。
在中世紀的歐洲,牛奶作為葯物的功用被人們大大地誇張了。當第一批歐洲移民湧向北美大陸去淘金時,盡管漂洋過海的木帆般擁擠不堪,但人們仍然要帶上大批奶牛。多少世紀以來,人們一直是靠從自家的奶牛或附近的奶牛群來擠取牛奶。因為牛奶不易保存,在常溫下數小時就會腐敗,所以那個時候,喝奶並不象喝水那麼方便。
到1851年,牛奶公司的創始人蓋爾·鮑爾頓找到了一種從奶中取出部分水分的方法,這使牛奶的存放期延長。4年後,法國化學家和生物學家路易·巴斯德發明了低溫滅菌法,牛奶經過滅菌處理,可以更長時間地庫存,並可安全送到用戶手裡。這之後,牛奶作為一種方便飲料的消費范圍便越來越廣。
中國是一個男耕女織的農業大國,包括飼養奶牛在內的畜牧業,一直是北方少數民族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隨著科學和現代生活的發展,人們對牛奶的認識逐步加深,消費量不斷增加。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牛奶一直是嬰幼兒的輔助食品和老弱人等的滋補營養品,是一種奢侈品。
牛奶作為一種相對音及的大眾飲料發展起來,是80年代的事情。一方面,城鄉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收入增加了;另一方面,奶牛的飼養、奶製品加工和銷售網的擴大,也都有了相應的發展。
(6)誰發明了奶擴展閱讀
牛奶的營養特點
牛乳及其製品是膳食中蛋白質、鈣、磷、維生素A、維生素D和維生素B2的重要來源之一。
1、蛋白質
牛乳中蛋白質含量為2.8%~3.3%,主要由79.6%的酪蛋白、11.5%的乳清蛋白和3.3%的乳球蛋白組成,另有少量的其他蛋白質,如免疫球蛋白和酶等。牛乳蛋白質消化吸收率為87%~89%,生物學價值為85,屬優質蛋白質。
2、脂肪
乳類脂肪約為2.8%~4.0%,以微粒狀的脂肪球分散在乳液中,呈很好的乳化狀態,容易消化吸收,吸收率高達97%。牛乳中的脂類主要以甘油三酯為主,少量磷脂和膽固醇,乳脂肪中脂肪酸組成復雜,油酸佔30%,亞油酸和亞麻酸分別佔5.3%和2.1%,短鏈脂肪酸含量較高,約為9%,是乳脂肪具有良好風味及易於消化的原因。
3、碳水化合物
乳類碳水化合物主要為乳糖,牛乳乳糖含量約為3.4%~5.4%。乳糖在腸道中能促進鈣、鐵、鋅等礦物質的吸收,提高其生物利用率;促進腸道乳酸細菌,特別是雙歧桿菌的繁殖,改善人體微生態平衡,促進腸細菌合成B族維生素。
4、維生素
牛乳中幾乎含有人體所需的各種維生素,其含量與飼養方式、季節、加工方式等有關。牛乳是B族維生素的良好來源,可以提供相當數量的核黃素、維生素B12、維生素A、維生素B6和泛酸。
5、礦物質
牛乳中礦物質含量約為0.7%~0.75%,富含鈣、磷、鉀、硫、鎂等常量元素及銅、鋅、錳等微量元素。100mL牛乳中含鈣110mg,為人乳的3倍,且吸收率高,是鈣的良好來源。
牛乳中鈣和磷的比值為1.2:1。牛乳中的鉀、鎂元素含量也較豐富,有利於控制血壓,並成為動物性食品中唯一的成鹼性食品。但其中銅、鐵含量較低,必須從其他食物中獲取。
6、其他物質
乳中還有大量的生理活性物質,其中較為重要的有乳鐵蛋白、免疫球蛋白、生物活性肽、共軛亞油酸、酪酸、激素、生長因子和多種活性肽類等。
㈦ 誰發明了牛奶是可以喝的
這個沒有誰發明,哺乳動物的乳汁都是可以喝的。
㈧ 誰發明的酸奶
酸奶是一種半流體的發酵乳製品,因其含有乳酸成分而帶有柔和酸味,它可幫助人體更好地消化吸收奶中的營養成分。
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以前,居住在土耳其高原的古代游牧民族就已經製作和飲用酸奶了。最初的酸奶可能起源於偶然的機會。那時羊奶存放時經常會變質,這是由於細菌污染了羊奶所致,但是有一次空氣中的酵母菌偶爾進入羊奶,使羊奶發生了變化,變得更為酸甜適口了。這就是最早的酸奶。牧人發現這種酸奶很好喝。為了能繼續得到酸奶,便把它接種到煮開後冷卻的新鮮羊奶中,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發酵,便獲得了新的酸奶。
公元前2000多年前,在希臘東北部和保加利亞地區生息的古代色雷斯人也掌握了酸奶的製作技術。他們最初使用的也是羊奶。後來,酸奶技術被古希臘人傳到了歐洲的其它地方。
20世紀初,俄國科學家伊·緬奇尼科夫在研究保加利亞人為什麼長壽者較多的現象時,調查發現這些長壽者都愛喝酸奶。他還分離發現了酸奶的酵母菌,命名為 「保加利亞乳酸桿菌」。緬奇尼科夫的研究成果使西班牙商人薩克·卡拉索很受,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建立酸奶製造廠,把酸奶作為一種具有葯物作用的 「長壽飲料」放在葯房銷售,但銷路平平。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卡拉索來到美國又建了一座酸奶廠,這次他不再在葯店銷售了,而是打入了咖啡館、冷飲店,並大作廣告,很快酸奶就在美國打開了銷路,並迅速風靡了世界。
1979年,日本又發明了酸奶粉。飲用時只需加入適量的水,攪拌均勻,即可得到美味酸奶。
簡便的酸奶製作方法:將牛奶燒開,到入洗凈不帶油漬的容器內,待牛奶放至溫熱時,將一小盒原味酸奶倒入攪勻,蓋上容器蓋,夏天放置八小時左右就做成了。酸奶做成後放入冰箱冷藏室內,吃起來效果更好,同時酸奶不至於越變越酸。
需提醒的是:
1.牛奶量為夠你喝兩天為宜,約500毫升,做多了放置的時間過長,酸奶會變得太酸,那樣就不好喝了。
2.容器最好選市場上賣的那種冰箱和微波爐兼用保鮮盒,這種容器密封效果好,酸奶不易變質。
3.做酸奶時不要放糖,吃時再放口感更好。
㈨ 奶茶是誰發明的
奶茶的發明者,由於年代久遠,已無法考證,只知道,奶茶的發源地為蒙古高原。
蒙古高原是游牧民族的故鄉,也是奶茶的發源地,最初最正宗的就是蒙古奶茶。蒙古族主要居住在蒙古國及內蒙古自治區及其毗鄰的一些省、區,蒙古族牧民以食牛、羊肉及奶製品為主,糧、菜為輔。
蒙古民族喜好磚茶之習俗,究竟源於何時,無法考證。但是,在歷史上磚茶得寵於蒙古族人民。據記載,清朝康熙時代,內地一些商人攜帶磚茶、米面、布帛雜物等到蒙古腹地,交換蒙地各種物產。
其中除以米面、布帛直接易皮毛外,其餘雜物均以磚茶定其價值。磚茶有「二四」、「二七」、「三九」之別。所謂「二四」者,即每箱可裝二十四塊磚茶,價值約三十三元(銀元),每塊磚茶重五斤半,價值一元二、三角。
(9)誰發明了奶擴展閱讀:
磚茶是牧民不可缺少的飲品,喝由磚茶煮成的咸奶茶,是蒙古族人們的傳統飲茶習俗。在牧區,習慣於「一日三餐茶,一頓飯」。所以,喝咸奶茶,除了解渴外,也是補充人體營養的一種主要方法,每日清晨,主婦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煮一鍋咸奶茶,供全家整天享用。
蒙古族喜歡喝熱茶,早上,他們一邊喝茶,一邊吃炒米,將剩餘的茶放在微火上暖著,以便隨時取飲。通常一家人只在晚上放牧回家才正式用餐一次,但早、中、晚三次喝咸奶茶,是不可缺少的。
若要有客人至家中,熱情好客的主人首先斟上香噴噴的奶茶,表示對客人的真誠歡迎。若客人光臨家中而不斟茶將被視為草原上最不禮之行為。
㈩ 牛奶的來歷是
牛奶在我國在2000多年前已載入《禮記》和《周禮》等古書中。
到秦漢時代,連馬奶和奶酒也成了高級的飲品。
北魏的中國古代農學家賈思勰《齊民要術》第五卷里還詳細介紹了乳牛飼養,擠牛奶以及製造各種乳酪產品的方法。
從唐、宋的本草經一直到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都把牛奶及其乳製品當作滋補的食品。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指出:「奶汁主治補五臟,令人肥白悅澤、益氣、治瘦翠、悅皮膚、潤毛發。」並著有《服乳歌》一首:「仙家酒,仙家酒,兩個壺蘆盛一斗;五真醍醐,不離人間處處有。丹田若是乾涸時,咽下重樓潤枯朽;清晨能飲一升余,返老還童天地久。」
從以上可知,擠奶的牛和乳製品的生產,在我國有久的歷史,遠比外國為早,最早記述我國古代奶粉的,是義大利人馬可•波羅。他在游記中曾描述過我國元代蒙古騎兵攜帶的一種食品奶粉:
當時元代騎兵遠征亞、非、歐時,每個騎兵的馬背上都有一個皮袋,用來放奶粉和水。行軍途中,戰馬賓士,袋內奶粉和水被攪拌成一種耐飢解渴的美味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