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學校與創造力

學校與創造力

發布時間:2021-06-07 16:34:45

① 學校教育中怎樣培養學生創造力考研題

一、課題研究概況1、問題的提出(1)學生發展的需要長期以來,基礎教育形成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主要以靜聽、靜觀、靜思的方式進行學習,處於被動地位,其活動形式主要是大腦機械記憶的活動。在這種教學方式下造成學生以個體學習為主,相互競爭,缺乏學習的主動性,缺乏合作互助,學習無興趣,無動力,不會學習,不會關心,不會交往,自我封閉等,影響了學生全面、健康、主動地發展,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建立及知識經濟的到來,需要人增強主動性、創造性,不但要有競爭的意識,更要有合作的精神,需要有合作生存、合作發展的意識。因此,我們提出的小學數學「採取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這一研究課題,這是我們對學生適應社會發展作出的積極能動的反應。(2)數學課程改革的需要基礎教育數學課程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所以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而數學課程改革在學生學習方式上提出有意義的發現式、探究式的學習,以及「合作交流」「生動活潑的、主動和富有個性」的學習。小組合作學習能較好地適應這種改革的需要。它能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供物質保證和優良的教育空間,對主動獲取知識以及學會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習興趣,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和習慣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這一課題的實驗就是數學課程改革的嘗試和組成部分。鑒於以上認識,我們認為: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適應課程改革的要求,進行合作學習的課題實驗研究勢在必行。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籌備之後,我們正式啟動「採取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項目,並立即向市教研室進行了課題申報和立項。2、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研究的主要理論依據包括三個方面:建構主義理論、課堂組織理論、素質教育理論。(1)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是學習理論中行為主義發展到認知主義以後的進一步發展。認知學習觀主要在於解釋如何使客觀的知識結構通過個體與之交互作用而內化的認知結構。建構主義特別強調活動和社會交往在人的發展中的突出作用,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社會性和情境性。它強調學習過程同時包含兩方面的建構:一方面是對新信息意義的建構,同時又包含對原有經驗的改造和重組。學習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構對於事物的理解,從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標準的理解。但是,通過學習者的合作可以使理解更加豐富和全面。建構主義理論對小組合作學習研究有如下啟示:只有增大傳輸的信息量並減少受干擾損失的信息量,才能提高信息的傳輸效率。為了提高信息的傳輸效率,必須加強信息編碼的有效性和可輸性,做到少而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突破重點和難點,增強信息傳遞效率,可減少干擾,以增強信息傳遞的容量等。(2)課堂組織理論合作學習對學習成績的影響主要是因為合作學習為教師的課堂管理和課堂教學提供了潛在的優勢條件。合作學習為課堂組織提供了動機的、認知合成的、練習的動態機制,這種機制既能保證教師從課堂管理的負擔中解放出來,使教師有的時間從事更基本的教學任務以及與個別學生商討;又能保證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課堂組織理論對小組合作學習研究具有如下啟示:採取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活動,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優化教學過程的重要方式。我們的研究必須通過課堂組織形式的更新,來實現教學過程和目標的最優化。(3)素質教育理論對正在成長的青少年來說,「素質教育」就是要通過科學有效的教育途徑,充分發揮其天賦條件,提高素質水平。同時,在某些其本來不具備或者心理和能力上有缺陷的方面,通過教育、實踐及鍛煉,培養和提高某方面的素質水平。因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素質教育就是提高人的素質,特別是基礎教育更是如此。素質教育理論給我們的小組合作學習研究的啟示是:第一、小學數學合作學習的研究,應引起對小學數學教育的再認識。小學數學教學要與國際潮流相吻合,為培養跨世紀的人才服務,要使學生具備解決沒有遇到過的問題能力,這要求教師不但要教給學生知識、教會學生運用,而且要教會學生具有探索問題的意識,了解探索問題的價值,學會合作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探索問題的情感,使學生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第二、站在素質教育的高度,看待小學數學合作學習應用研究,應適應小學數學所具備的四個特點:(1)重實踐性和社會性。①增加對學習對象的社會性和實踐性教學,把數學課堂看成是一個小社會來研究。②把學生現在的認知過程和社會上的探索過程聯系起來,把發現錯誤看成是引向正確的路標。(2)要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未來的人才要有科學頭腦:①要滲透科學意識。②將學習看作是的問題解決(這里的問題是帶有規律、思維和方法的問題)。③新的科學技術要引入課堂,要研究使用現代科學技術輔助課堂教學。(3)要開發學生的智力潛能。①給學生一個情境,包括尊重與理解等。②倡導自由、開放、民主地教學。③注重多種教學方法與多種教學模式的有機結合,要把課堂變成模仿、吸收和超越的陣地。(4)要加強孩子的情感體驗。①探索問題是艱苦的。有了艱苦,並使問題得以解決,學生才會感到愉快。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教學中的興趣,一是行為傾向愉快,二是形成一種自然、和諧的美。總之,依據素質教育理論,探索小學數學合作學習,要體現三項指標:①問題設計要巧;②探索過程要明顯;③艱苦和愉快要體現得比較明顯、深刻。只有這樣,才能和諧地進行數學教學,塑造有科學頭腦的人才。二、實驗研究的目標及措施在兩年多的實驗研究中,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制定了課題研究的達成目標1、探索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教學模式,變傳統的個體學習為合作發展學習,創造平等和諧、主動參與、積極實踐、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環境,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2、通過合作學習的研究,探索合作學習的內容、條件、形式目標、結構、功能、途徑、方法等奠定初步的合作精神的基礎和能力,為數學課堂教學推進素質教育提供可操作的經驗,促進學生基本素質的提高與發展。3、發展學生的素質,在正常智力的情況下,促進學生科學文化、思想道德等素質的提高,促進學生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質及適應環境的能力,適度的反應控制等心理素質的發展,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關心,學會交往,學會做事,學會思考,學會合作,為學生打好健全人格的基礎。4、培養、鍛煉一支教研、科研、學校領導、一線教師相結合的教科研隊伍,促進教育理論的學習,科研方法的掌握,進一步提高教學能力和教學質量,提高素質教育水平。(二)建立了「採取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課題組,提出了具體要求。本課題組集中了我鄉小學數學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參加研究,這些同志事業心強,有責任感,有著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和進行專題研究的經驗,有較高的教研水平。課題組又分了高、中、低三個年級的子課題組,召開了課題組會議,對課題研究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將任務明確落實到人員。(三)深入研究指導課堂教學教育的生命線是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益。兩年來,我們形成慣例,每學期開學第一、二周聽一輪實驗班的課,再抓住典型做課例分析。我們從學習合作學習理論入手,特別關注對合作學習實施方案的設計,通過上研究課、觀摩課、示範課,不同水平的教師的教學技能有了提高。許多剛剛走出校門的青年教師成了學校里的數學教學骨幹,在縣、鄉課堂教學大獎賽中頻頻獲獎。學校組織了「合作學習」優質課評比活動,促進了廣大教師對合作學習方式應用的廣泛重視,促進了廣大師生對合作學習的應用和認可。教師們反應,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既獲得了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四)組織開展全校實驗教學論文、設計與案例的評優活動。為了及時收集和總結實驗教師教學的成功經驗,為下一階段實驗研究的開展提供信息服務,我們組織了全校實驗教學論文、教學設計和案例評析的評比,以便帶動全體教師水平的提高。我們還定期召開教改經驗交流會,讓實驗教師暢所欲言,以達到橫向交流,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目的。兩年多來,課題組教師撰寫的二十餘篇教學論文在國家和省級教育雜志上發表,課題組組長夏永立老師曾應邀赴北京、江蘇、江西、山東等地介紹自己的教改經驗,受到專家和教師的一致好評。(詳見課題研究成果表)三、實驗研究成果及其解說(一)教育教學理念進一步更新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研究促進了教師教育、教學理念的更新。通過實驗,大家進一步認識到:素質教育的核心和靈魂是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要以促進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為核心的綜合能力素質的發展為重點,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核心,努力實現各類學生的有效和諧發展。自主性學習是以目標導向下的學習活動,它以人本主義教育思想為指導,根據國家課程標准和時代提出的要求,來指導學生的學習,目的在於有效地促進全體學生的主動發展,體現學習過程的目的性、時代性、導向性。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建立有助於學生主動探索、創新及合作學習的教育機制。讓學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個性,自尊,自信,自主,自律,具有團結協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人際交往和社會活動能力及獨立生活的技能和能力。(二)教師素質得以明顯提高通過實驗,老師們認識到: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促進者、合作研究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富有創造性,要努力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了解個別差異,關注不同需要,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合作、開放的學習環境。(三)學生素質得以全面提高通過實驗,老師們認識到:學生的學習是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個性化的探究過程,要堅決扭轉單一的教師講——學生聽、教師示範——學生模仿的模式,建立自主探索的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為此,我們構建了「自主探索,合作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開發了小學生的創新潛能,促進了學生的基本素質的全面提高。(附:「自主探索合作學習」流程圖)合作學習教學模式主題為:合作實踐創新發展引入揭題階段—→合作探究階段—→實踐應用階段↓↓↓主要功能→創設問題情境—→互動探究—→實踐應用明確合作目標合作發現合理建構↓↓學生活動—→進入情境—→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互幫互助研究策略產生需要組際交流全班總結求同求異獨立運用↓↓教師活動—→創設問題情境—→促進互動—→因材施教激發學習興趣釋疑解難個別指導小組合作學習研究工作是一項充滿創新,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影響的工作。面對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我們將更加解放思想,扎實工作,我們將繼續以課題實驗為契機,在改革創新的道路上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

② 學校是否總是扼殺學生的創造力呢我的結尾觀點是,在某種程度上,學校確實是扼殺了創造力,但學校也為學

學校如何扼殺學生的創造力
夏殷棕根據【美】肯·羅賓遜演講整理
這次會議有三個主題,其中之一就是人類創造力的偉大例證,從這些例證中我們意識到我們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完全不知道。我對教育特別感興趣,因為教育旨在將我們帶入我們無法掌握的未來。我們甚至無法預知這個世界五年後的樣子,這就是為何我們要讓孩子接受教育。我們都認同一個觀點,孩子的特別之處正是他們的創造力,現在的教育提倡的是一個有奉獻精神的老師,能發現一個天才的學生。但我認為所有的孩子都是偉大的天才,而我們卻無情地扼殺了他們的才能,所以我想談談教育和創造力。我認為創造力和文化知識在教育中占同樣的比重,所以這兩方面我們應同等對待。
最近我聽到一個很不錯的故事,我很願意講講這個故事,說的是一個小女孩正在上繪畫課,小女孩只有六歲,她坐在教室的後排,正在畫畫,而她的老師評價她幾乎從不注意聽講,而在繪畫課上她卻聽得很認真。老師繞有興趣地走過去,問她「你在畫什麼?」她說:「我畫的是上帝。」老師說:「可是沒人知道上帝長什麼樣。」這時小女孩說:「他們馬上就能知道上帝長什麼樣子了。」諸如此類的例子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孩子們願意冒險。對於未知的事物,他們願意去嘗試。即使嘗試的結果是錯誤的,他們也不懼怕。當然,我並不認為錯誤的嘗試等同於創新,但我們都知道,如果你不打算做錯誤的嘗試,你永遠不會創造出新的東西,如果你不想讓孩子做錯誤的嘗試,等他們長大了,多數孩子都會喪失創新的能力,那就會使他們也懼怕錯誤的嘗試。這種情況也存在於公司經營方面,我們不能容忍任何錯誤,這就使得現在的教育體系成為最不能容忍錯誤的領域。這樣做的後果就是我們的教育體制正在扼殺孩子們的創造力。畢加索曾說過:「孩子們是天才的藝術家。」問題是我們長大後能否繼續保有藝術靈感。我堅信:我們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喪失了創造力,甚至可以說,我們所受的教育讓我們喪失了創造力。
五年前,我從英國搬到了洛杉磯。但搬到美國後,有些事使我印象深刻。如果你周遊世界,你會發現每個國家的教育體制都存在著學科等級制度,沒有例外。排在最前面的學科是數學和語言,接下去是人文學科,藝術排在最後,世界上所有國家都如此。而且相同的還有,就是在藝術學科範圍內也有等級制。通常學校把美術課和音樂課看得較重要,然後是戲劇課和舞蹈課,沒有哪個國家的教育體系天天安排舞蹈課,但卻每天安排數學課,為什麼?為什麼不是每天安排舞蹈課呢?我認為舞蹈課很重要,我認為舞蹈課和數學課同樣重要,如果允許,孩子們會不停地跳舞,我們也一樣。我們都有體會,對嗎?事實上,隨著孩子年齡增長,我們開始教導他們別的東西,以前是教他們走和跑,而隨著他們長大,我們更關注的是他們的頭腦。而且略微偏重大腦的一側。
如果你以一個外國人的身份來參觀我們的教育體系,帶著這樣的問題:「公辦教育的目的是什麼?」那麼當你看到我們教育體系產業化的發展,我相信,你就會明白是誰在真正從中受益,是誰被教導著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是誰得了滿分,誰是第一名,關於公辦教育的目的,我想你會得出這樣的結論,世界上所有的公辦教育都以培養大學教授為目的。難道不是嗎?因為大學教授是象牙塔尖上的人,我也曾是一名大學教授,也是塔尖上的人。我傾慕大學教授的學識,但我們不應該用這樣一個頭銜作為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分水嶺,其實大學教授只是360行中的一行,只不過他們比較好求知。在我看來,大學教授有個特點,雖然不是共性,但很典型,他們只用腦子生活,而且偏重於大腦的一側。用書面語來說就是他們腦體分離。他們只是把身體當作大腦的載體而已,難道不是嗎?這個載體可以載著大腦去開會,然後在會議結束後再去迪廳蹦迪。在那你會看到,成年男女在不和樂拍地瘋狂搖擺,期待夜晚的結束好回家寫篇關於蹦迪的論文。
注重培養學術能力的觀點根植於我們的教育體系之中,形成這種狀況還有個原因,所有國家的教育體系在最初建立時,也就是在19世紀之前,那時教育還不是公共事業,那時建立教育體系,是為了滿足工業化發展的需要,所以有兩點基本的等級原則,第一點,對工作最實用的科目是最重要的科目,這樣就能輕易地避開孩子們喜歡的科目,從小就不讓他們觸碰。理由就是,不這樣學就找不到工作,對嗎?別玩音樂了,你成不了音樂家;別畫畫了,你成不了藝術家。這些溫和的忠告,鑄成現在的大錯,全世界都被捲入到工業革命的熱潮。第二點,學術能力已經成為衡量好學生的主要標准,這些標準是那些大學自己制訂的。只要你思考一下就會發現整個教育體系,不論哪個國家的公共教育都是一種按部就班的程序,最終目的是為了考入大學。造成的後果就是許多很有天才的有創造力的學生被鈍化了。因為這些學生發現他們的專長在學校,並不受重視甚至還受到蔑視。我認為我們不能再這樣扼殺孩子們的天才了。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今後30年,全世界畢業的學生將超過過去的總和,這就是人口增長造成的,人口增長關繫到我們談論的許多話題,包括技術和技術變革對生產力的影、人口統計學及人口爆炸。很快,文憑就不再有含金量了,是這樣吧?我上學那會兒,有文憑就有工作,那時候你沒有工作,是因為你不想找。但現在的狀況是,孩子們有文憑卻經常呆在家裡打電腦游戲,因為以前只要學士學位的工作崗位現在需要碩士學位,現在還沒畢業的孩子將來就得有個博士學位才好找工作,這就是學術學位的通貨膨脹。這是整個教育體系坍塌的前兆。
我們必須從根本上反思我們評價好學生的標准。培養人才有三個原則,第一,多樣化,我們認知世界的角度不同,有的從視覺角度,有的從聽覺角度,你的從美學角度,有的從抽象角度,有的從動態角度。
第二,好學生應該是充滿活力的,如果觀察一下人類的大腦組織,大腦發育具有關聯性。大腦不應被分成幾部分,其實我認為應該創造性地把大腦看作一整套工序——生產有價值的原創想法的工序——這種原創想法往往來自互動的思考方式,而不是呆板的常規模式。大腦本來就是由神經來連接左腦和右腦,這個連接部分叫胼胝體,女性大腦中的這個部分比男性的厚。我認為腦部特徵可能使女性更善於應對頭緒紛亂的事情,雖然關於這方面的研究有很多,但我對於這方面的了解其實來源於我的親身體驗。我妻子在家做飯時,總是打打電話,和孩子說說話,給天棚刷刷漆。而我做飯時就會關上廚房門,不讓孩子們進來打擾,不打電話,這時如果我妻子進來我會很生氣,我會這樣對我妻子說:「苔莉,我在煎雞蛋,請別打擾。」
培養好學生的第三個原則就是個性化。我目前在寫一本書,書名叫《頓悟》,素材來自一些訪談,訪談內容是關於怎樣發現自身的才能。對於這點我很感興趣。激發我寫這本書的原因是一次對話。我采訪了一位很優秀的女士,也許很多人沒聽說過這個人,她名叫吉莉安 ·林尼,你們知道這個人嗎?應該有人知道吧。她是個舞蹈編劇,所有人都知道她的作品,她編舞的作品有《貓》、《歌劇魅影》。她很有才華,我在英國看過由皇家芭蕾舞團演出的她的作品,你們也看過她的作品。有一次,我和吉莉安吃午飯,我問她:「吉莉安,你是怎樣成為舞蹈家的?」她回答說說起來很有意思,她上學的時候覺得自己完全沒有希望,她上學那會兒是1930年代。老師給她家長寫信說:我們認為吉莉安患有學習障礙症。她無法集中注意力,她老是坐不安生,用現在的話講,那意思就是她有多動症,你們也這么想吧?但那時候是1930年代,「多動症」這個詞還沒有出現。那個老師用詞不當,那個時候人們還不知道用「多動症」這個詞。於是,吉莉安去看病,她媽媽帶她去的,醫生讓她坐在椅子上,她把手壓在腿上,這樣過了20分鍾,她媽媽一直在向醫生講述,吉莉安在學校的表現:她在學校不安生,她總是晚交作業,等等。其實不過才是個8歲的孩子,醫生走過去坐到吉莉安的旁邊,對她說:「吉莉安,你媽媽跟我說了很多,現在我想和你媽媽單獨談談。你在這兒等一下,我們馬上就談完。」醫生和她媽媽出去了,但醫生在出去時把收音機打開了,收音機在醫生的辦公桌上,在他們走出房間後,醫生對她媽媽說:「我們就站在這兒觀察一下她。」他們離開房間後,吉莉安站起來,隨著音樂跳起舞來,她媽媽和醫生在門外看了幾分鍾,醫生對她媽媽說:「林尼太太,吉莉安沒病,她是個舞蹈天才。讓她去上舞蹈學校吧。」話說到這兒,我問吉莉安:「後來怎麼樣了?」她回答道:「我媽媽送我去了舞蹈學校,我無法形容那裡有多棒,那裡有多好,像我這樣的人,坐不住的人,我們必須在動態中才能思考。」他們跳芭蕾,跳踢踏舞,跳爵士舞,跳現代舞,後來她考入皇家芭蕾舞學校,成為芭蕾舞女主演,事業發展很成功,從皇家芭蕾舞學校畢業後,她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吉莉安·林尼舞蹈公司,遇到了勞埃德·韋伯,《貓》的編曲者,她負責擔任過一些非常成功的音樂劇的編舞,她給數以萬計的觀眾帶來了藝術的享受,她也是個億萬富翁。可是,有人也許曾認為她有多動症,命令她「冷靜。」
我相信對於未來,我們的唯一出路,是貫徹一種新的人性化生態的思想,也就是說我們應重新定義,人類能力的多樣化。我們的教育體系培養我們的方式,正如我們開采地球的方式,以功利為目的。但是這種方式對於未來將不再適用,我們必須重新思考那些最基本的准則,也就是我們教育孩子的准則。我們倡導的是人類的創造性思維,現在,我們必須運用這種思維方式小心地避開那些按部就班的規則,達到這個目的的唯一方法,就是運用創造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創造力,而且用孩子們喜歡的方式培養他們。我們的任務是全方位地培養孩子,這樣他們才能面對未來的社會,順便說句,我們可能活不到未來那天,但孩子們會,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助他們能在未來有所作為。

③ 學校「總是」扼殺創造力嗎

所有孩子都是偉大的天才。而我們卻無情地扼殺了他們的才能。所以我想談談教育和創造力。我認為創造力和文化知識在教育中占同樣比重,所以這兩方面我們應同等對待。

④ 辯論:學校抹殺大學生的創造力

我在這里根據自己的水平分析下你們的辯題吧。
其實這種非此即彼的辯題是最好辯的,而你們站在一個優勢的點上。
根據辯題,只要你們具體指出一個大學生在大學里有過創造(這樣的例子多了去了,牛頓等等等等),則就可以說學校不抹殺大學生的創造力了。相比,對方要證明大學生在學校里沒有創造才行。所以你們的論證過程要比對方簡單得多。
祝旗開得勝!

⑤ 學校是否扼殺創造力英語作文

Schools kill Creativity
I agree with the idea that schools kill students』 creativity. How do I reach this conclusion?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schools kill creativity by standard answers, the one-to-all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lack of practice.
Standard answers can kill creativity. Schools often use standard answers in exams for the convenience of correcting. This may prevent students from independent thinking. In order to get good marks in the exam, some students may think the same as they were taught. If students think the same way, it will be difficult to create new thoughts or methods. Once everyone thinks the same, there will be no creativity. Thus, standard answers kill creativity by killing independent thoughts.
The one-to-all teaching method can also kill students』 creativity. If the students just listen to the teacher, their creative thinking will be restrained because they have few chances to speak out their own views. How can you expect students to have creative thoughts if they can』t speak out what they think? Unfortunately, this method is still widely used in Chinese schools.
The lack of practice is another problem in school which leads to poor creativity. A large quantity of creative ideas comes from practice. When a student meets a problem ring practice, he would try to find a better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A creative thinking may slip his mind. Little by little, creativity can be cultivated by solving the practical problems. But most schools emphasize theory rather than practice, so students don』t have enough opportunities to benefit from practice.
In conclusion, schools contain lots of factors which may kill creativity. But we can do our utmost to cultivate ourselves by thinking independently, speaking out our views and practice.

⑥ 學校應該怎樣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

一、課程設置靈活,突出應用性
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課程設回置。整個課程設置的體系較靈活,力求答面廣點深,以博促專。

二、教材編寫的情景性
教材編寫的「生活化」,有助於學生能直接看到知識的運用價值,然後促使他們去發現其新的運用方向,對培養學生創造性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大有益處。

三、注重教師「導」的作用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關鍵還是教師要善於「導」。教師的「獨立思考、好奇、幽默、體諒、勤奮、堅決、主動、誠懇」等心理素質是必須具備的。

四、相信每個學生均能成功
以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為本,相信每個學生均能成功。不管對何種學生,教師都會於方百計地去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加以肯定和表揚。

學校評價一個學生成功與否,不是簡單地以成績來定。主要看該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是否有所進步。每所學校均開設有特殊班,配備有責任心強,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進行上課。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學校專門組織教師兔費為其補課。對於隨班就讀的殘疾學生,學校更配有專門教師,上課時一對一進行輔導。

⑦ 學校怎樣做「學生創造力培養」案例研究

一是貫徹「愛」的教育思想原則,為學生創造一個寬松和諧和學習創造環境。教師要有民主的教學作風,師生互相尊重、互相學習,形成濃厚的民主平等的探索氣氛。從而在和諧的師生情感中,進行創造性的學習。教師對學生的意見、觀點,不立即作出分析判斷,不用自己想法去束縛學生,在創新教育中,要求師生關系和諧,互相鼓勵,師生雙方都是教學的主體。教師主動依靠學生做出教學決定,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學生才能生動活潑地獲取知識,進行創造性思維。
二是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師生間建立一種互相信任、尊重、支持的關系。每個人都渴望獲得成功,教學中要讓學生懂得小的成績和進步也是成功,它同樣是自身能力價值的體現,應重視它並為之感到自豪驕傲。有了小的成功,便會產生一定的成就感榮譽感,便會激發進取心,就是學生做錯了題,也要鼓勵學生再想想。要精選習題,盡量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聯系,不出偏、難、怪題,增加學生的自信心。
三是鼓勵、激發學生探求真理的志向,自己探求答案,不怕出錯,培養獨立思考能力。教師要恰當、充分運用啟發性語言引導學生深入情境,展開聯想、想像,既使有時想的荒誕,也不要去指責學生,達到開發學生思維的目的。
四是培養創造力。要支持學生提出更多更好的新觀念,即使是不適當的觀念,也不要立即否定,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創造的潛能,並且能表現出創造性,培養學生具有廣泛興趣、強烈的好奇心,喜歡尋根究底,培養思維的靈活性,獨立性,具備善於創新的良好思維品質、個性品質,在確定教學目標時,既有知識培養目標,又有創造力培養目標,在時間上給學生留下思考餘地,恰當適時地設置問題,集思廣益,通過解決問題,逐步培養創造力。
總之,使學生在創新中不斷體驗成功,引導學生發現創造火花,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和創造精神,就能使學生創造力得到發展。

⑧ 學校真的會扼殺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嗎記得小學的時候考政治試卷,整張試卷我全部按自己的理解回答,密

很難講,做事有規律要求,答題也一樣。所謂中國教育失敗扼殺想像力和創造力是不公平。中國不還有馬雲等那麼多人才嗎。

⑨ 學校和教師如何培養創造性

傳統的體育教學強調以教師為中心,以傳授知識為目的。長期以來,學生在體育教學中一直處於被動、消極、受壓制的地位。教師強行施教的教學方法很大程度打擊了學生上體育課的積極性,出現了隨著年齡增長、年級升高,喜歡上體育課的人數逐漸下降的不良現象。很大一部分學生上體育課時無精打采,甚至反感教師的說教,而在課外體育活動中卻興致盎然,兩者形成鮮明的對照。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開展和進一步的深入,以教師講學生聽、教師示範學生模仿為基本特徵的體育教學模式已被摒棄,建立適應時代發展的新型體育教學模式,以適應學生日益增長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加強學生在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方面的培養,也成為必然。

最近幾年來,出現了不少新型教學模式,如:引導──發現,情境──陶冶,目標──調控,先練習──後指導等等。這些教學模式都突出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在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學模式的多樣化、個性化是新課改的方向之一,它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的一種手段。課程目標對學生的要求很明確:增強體能,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培養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表現出人際交往的能力與合作精神;提高對個人健康和群體健康的責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發揚體育精神,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要達到課程目標我們必須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採取一切可行的措施激發運動興趣,全面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

一、學習主動性的培養

傳統的體育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內容,突出的是教師的作用,學生主體作用不明確。因此,在教學方法的運用上,大多採用教師講授為主,輔之以練習、復習的方法,學生學習積極性低下,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得不到發揮。只注重對教法的研究而忽視了對學法的探討,致使學法的目的、作用不明,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主體意識的覺醒,這些重教法輕學法的現象就顯得不能適應新課改的要求了,要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首先要建立學生為主體的全新課堂教學格局。

1.師生地位平等化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與學生應同處於平等地位,必須一改教師獨立主宰整個課堂的局面。變主宰為主導,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發揮學生主動性,充分表現自己的才能,充分發展自己的個性,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教師只有從「唯我獨尊」 的神壇上走下來,和學生拉近距離,做學生的朋友,真正實現平等,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得到保證。教師也才能比傳統教學發揮更大的作用。通過導趣,引導學生樂學;通過導思,引導學生活學;通過導做,引導學生善學;通過導法,引導學生會學。達到相互影響、相互學習、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師生共識、共享、共進的目的。如此,建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邊教學活動關系,才能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

2.教學形式多樣化

在體育教學中教學形式要靈活多樣。首先要大力開發體育課程資源:有關體育與健康的知識、技能、方式方法、活動方法、價值觀,它是形成課程本身的直接來源,我們稱之為素材性資源;另外還有雖然不是形成課程本身的直接來源,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課程的實施水平的人力、物力、場地實施、校內校外等等因素,我們稱之為條件性資源。只有把素材性資源和條件性資源的開發做好了,利用現有的有限資源讓其發揮出最大的效能,才能使我們的教學活動豐富多彩。現代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探討問題的場所,集體教學、小組教學、個體教學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要有機地結合,體現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和個體化學習的兼容並存,從而構建多邊互動的課程教學結構。做到由「以教定學」 向「以學定教」 的方向轉變,才能真正喚起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

3.教學方法個性化

教學方法包括教法和學法,每位教師對教材的理解程度不同,學生學習的實際狀況也有區別,因而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幹篇一律,要樹立特色意識。事實證明,單一化、模式化、公式化的教學方法是行不通的,是令學生反感的,不利於主動性的培養。要形成自己的個性化教學必須根據教師自身的優點來進行。教學是一種創造性活動,教學的創造性首先體現在對教材的處理上;其次體現在教學方法的優化上;再次,體現在教學風格的個性化上。例如,有的教師善於抒情,上課感情充沛、以情動人,學生在強烈的感染中受到教育;有的教師擅長訓練,上課時傳授方法、指導實踐,使學生在實踐中增長才幹;有的教師注重思維,課中巧設情境,啟發引導,學生通過積極思維增長聰明才智;有的教師追求生動,講解教材引人入勝、出神入化,使學生在美的享受中獲得知識……在個性化教學中,教師還應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根據其生理心理特點採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避免適得其反,事倍功半。

4.教學手段現代化

教學手段是教學過程中師生傳遞信息的工具。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單一的課堂教學格局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沖擊。採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能使教學內容由平面到立體,由靜止到運動,由文字到聲音圖像,將極大地增加課堂教學的主動性和趣味性,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計算機和多媒體教學的運用,又可以使體育課堂教學發生深刻的變化,它可以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運用知識和處理知識的能力,它可以創造超時空的課堂,它給課堂教學帶來的將是教學領域突破性的變革。

二、學習積極性的培養

「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是體育與健康課程基本理念之一。興趣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慾望的良方,是衡量課堂教學好壞的重要標准,興趣能促使學生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這就使得我們必須考慮到可能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方面面,結合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生理、心理特點,盡可能地去滿足他們的生理和心理需要,變畏學、厭學、苦學為愛學、好學、樂學,創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使他們學習積極性得到不斷的提高,為最終形成「終身體育意識」 打下良好的基礎。

1.主體意識的喚醒

學生和教師都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一切教育教學的影響,只有在教師啟發引導下通過學生自身的活動才能為其接受。長期以來,由於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教師教、學生學」的觀念在部分學生頭腦中依然存在,因此,我們必須喚醒他們的主體意識,讓他們人人動腦、動口、動手,主動參與教學雙邊活動,從中真正體驗到親自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在教師的引導、啟發、點撥下悟出道理,得出結論。把體育學習看成是一種既緊張又愉快的活動,自覺地積極地投人到學習中去。教學中,教師要處理好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關系,仔細研究教法,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多一些民主,少一些包辦;多一些引導、點撥和指導,少一些講解、問題分析,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適應學生的需要,因材施教,鼓勵學生自覺地、主動地進行創造性學習,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教學效率的提高

從學生的角度來講,最反感那些繁瑣冗長的練習,最討厭那些喋喋不休的教師,體育課在他們心目中是一門輕松愉快、調節緊張學習的課。讓學生在愉悅中學習體育,獲得成功感,體驗戰勝困難後帶來的喜悅。要講究教學效率,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否則學生便會離我們的課堂越來越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體現在「精」字上,真正做到「精講精練」。這有別於以往提倡的「精講多練」,一課堂只有45分鍾,我們沒有大量的時間來組織學生更好地進行練習,只有讓他們懂得練習的目的和方法,利用課余時間自覺鍛煉,也有利於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因此教師必須精心備課,仔細鑽研教學方法,精心設計輔助練習,才能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3.感染情境的創設

感染,就是通過語言文字或其他形式激起他人相同的思想感情。體育與健康課程中教師的一舉一動對學生都能產生很大的影響,能在教學中創設生動、合理的感染情境,充分發揮體育與健康教學的感染力,學習的積極性必然會大為提高。趣味性的教學方法是創設感染情境的前提,只有注重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和趣味性,並且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才能不斷地創新,設計出具有特色的、適合學生成長需要的情境創設。

4.和諧氣氛的營造

教學實踐表明,教學過程中最活躍的因素是師生關系。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也有一個情感經歷的過程,為什麼學生偏愛那些善於溝通師生情感的教師?這一方面是受教師本身人格魅力的影響,另一方向也是和教學過程中和諧的氣氛分不開的。在體育教學活動過程中體育教師與學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維的教學統一體,都處在一種平等的地位。教學中既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同時也要尊重教師的教學工作,從而達到師生在教學中的情感共鳴,知情和諧。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學生個性和人格得到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是促進體育與健康教學活動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師生關系在教學活動與教學效果之間起到的是一種「橋梁」作用:知識的傳授、品德教育、情操陶冶、身體鍛煉,只有在師生之間和諧的氛圍下才能實現。

5.激勵手段的運用

教學過程中,若能用好激勵手段,也同樣能夠起到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作用。激勵的根本在於肯定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進步,提高他們的自信心。教師要盡自己最大努力去關注每一名學生的個體性差異和不同需求,注意對他們進行成功意識的培養。特別是注意對他們學習過程中取得的階段性進步進行適時的肯定和贊許,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享受到學習進步帶來的快樂,這對增強自信、超越自我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從而推動他們自己更加自覺、努力地學習。

三、學習創造性的培養

學生創造能力的提高是教學過程中重要的一環,創造能力的具備並不是一湖而就的,它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必須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以有利於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產生,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使這種創造能力不斷地得到鞏固和提高。在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下,學生只能刻意地去模仿,機械地去練習,思維活動並不都能產生出創造性思維成果,他們思維表現更多的是記憶顯現性思維。結果只能是完成對知識的積累和對技能的掌握,對學生的實際操作和創造能力的提高作用並不明顯。當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在不斷地提高,特別看重人才的創造能力和創新能力,這和課程標准對學生的要求也是一致的。為社會多培養出具有創造力的優秀人才,是教師應盡的職責和義務。體育教學中對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並非要求學生去發明創造出新事物,而是訓練學生進行創造性活動的初步經驗和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為其以後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我們應從這門學科本身做起,在體育與健康的教學中重視對學生學習創造性的培養。

1.適時激勵,激發創新意識

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激勵,有利於激活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體育與健康教學中一般採用以下幾種激勵措施。一是期望和鼓勵。應用期望激勵學生,學生會朝教師所期望的方向靠近。如果教師對學生的狀況不進行積極的評價,甚至表現出失望的情緒,都會導致學生的學習熱情減退。在教學中多用「希望你……」「不用怕、失敗了不要緊。」「來,你一定能……」 的語言來表達對學生的期望,使其受到鼓舞,打消思想上的顧慮。多參與、多練習,在參與中成長,在練習中提高。二是表揚與批評。對於差生,在眾目腹腔之下經常性的失敗會使他們產生自卑感和對練習的畏懼感,。進而逐漸失去對體育的興趣。這時教師就要善於發現他們的閃光點。甚至於在必要的時候還要「杜撰」出優點來,加以表揚和肯定。而當他們能在練習過程中有了自己獨特的想法和見解時,更是需要大肆表彰和鼓勵。這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和個性的發展會起到積極的作用。相反,對於那些完成練習質量較高,。而沾沾自喜,驕傲自大的學生而言,則需要進行適當的批評和教育。及時指出動作不足之處,激發其在練習中不斷完善和提高。三是合作與競爭。通過集體游戲和球類運動,培養學生的合作與競爭意識,通過培養合作與競爭意識來激發創新意識。例如,學生在不同角色的分工協作中會思考怎樣才能利用好個體資源,使其更好地為整體服務,戰勝對手。那麼他會考慮個體的整合和重組,這就是創新意識的出現。如果新方法比舊方法好,這就是他創新成果的體現。體育教學在競爭條件上有其獨具的優勢,這些教學優勢通過教師的組織教學能有效地激活學生的創新動機。四是成功與失敗。在合作與競爭過程中,成功者固然會得到表揚和肯定,一般情況下會再接再厲;而失敗者也不會由此而甘心,他們會積極思考取勝的方法和策略,最終實現戰勝對手的目的。

2.重視好奇心理,培養觀察能力

中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由於生理、心理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周圍新鮮事物的了解存在著強烈的好奇心理,常常會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發現事物。從好奇心理產生出愛好和興趣,從愛好和興趣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慾望,最後在這種慾望的驅使下不斷進取,攀登科學事業的高峰,成為對社會有貢獻之人。這是許多成功人士的成長足跡,在體育與健康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好奇心理和求知慾望的滿足,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創造能力。學生在認識和了解世界的過程中,有著天生的、強烈的探究事物本源的本能和需要。而這種本能和需要是體育與健康教學中學生學習創造性培養的重要基礎之一。只有在觀察的基礎上,學生才會有新的發現;只有培養了發現問題的能力,才會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強調個性發展,培養思維能力

關注學生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因材施教,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讓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這是新課程標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學生存在的差異是多方面的,教師只有了解了學生的具體情況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學生才能得到全面發展,個性才能得到充分發揮。那麼利用好學生各自的優勢,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去發現真理,掌握規律。這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努力達到的目的。學習活動是一種「感知──概括──應用」的認識過程,這是一個思維的全過程,從重結果向重過程的轉變正體現出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性,我們的教學過程應該成為揭示知識發生、恩維的過程。只有在此過程中他們的創造能力和良好個性品質的形成才會得到應有的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才能得到訓練,創新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對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培養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要消除傳統體育教學帶來的負面影響,還需要我們教師去做大量的工作;要達到體育與健康的課程目標和領域目標,就必須以新的課程理念、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學方法來實現。當然,我們也不能完全否認傳統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對好的方面還要繼承和發揚,只有充分認識到了課程標准和教學大綱的優勢與不足,才能使體育與健康的課程標准得到更好實施。

⑩ 創造力培養將給學校提出哪些新的要求和挑戰

創造力需要學校敢於鼓勵學生有自己的想法,同時需要老師改變應試教育的方式。
同時要提倡同學們合作共贏。
其中有很多創新會影響到學校的正常運行,以及學校中的學習氛圍
希望可以幫到你,謝謝

閱讀全文

與學校與創造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