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修辭學的定義是什麼
修辭學是研究修辭的學問,是語言學的范疇。修辭是增強言辭或文句效果的藝術手法。自語言出現,人類就有修辭的需要。修辭可以令人:
修飾自己的文章、語言,吸引別人的注意力、加深別人的印象和抒情效果
更清楚了解別人的意思,不會受修辭手法的影響而有所誤解
便於分析、欣賞文學作品
目錄 [隱藏]
1 語源
2 歷史
2.1 中國
2.2 西方
3 中文的修辭類型
4 參看
5 參考
6 外部鏈接
[編輯]語源
漢語中的最早的修辭一詞出現在《易經》:「修辭立其誠」。是修飾文辭的意思
修辭的「辭」可以分為文辭(寫文章所用的)和言辭(或稱語辭,口頭說話所用的)。最初的修辭和語言一樣,重心都在說話方面;就連「辭」這個字最初也是指言語,而非文字的組合——說文解字:「訟辭也。」後來重心才向文辭發展。
[編輯]歷史
[編輯]中國
先秦時代就已經有了關於修辭的零星言論。例如莊子很重視寓言的效果;惠施十分重視譬喻手法。
漢代時期的學者曾激烈討論《詩經》的基本修辭手法:賦(直述)、比(譬喻)、興(聯想)。
魏晉南北朝之後,不少文學批評作品如各式各樣的詩話、詞話都有談論修辭,但專門談修辭學的作品還很少。例如劉勰的《文心雕龍》是首部「修辭」二字的意思和現代理解相同的作品,書內亦談了不少修辭手法。
宋代陳騤的《文則》則可視為第一部修辭學的專著。
民國八年(1919年)於北京發生五四運動以後,修辭學便擺脫了文學批評的范圍而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當時的修辭研究主要有兩種傾向:
模仿西方的修辭著作。
輯錄中國古人的說法。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在中文裡重要的修辭學著作之一——陳望道寫的《修辭學發凡》出版。
現今在中學教育中即開始教授行文時必須使用到的各種修辭法。
[編輯]西方
柏拉圖講述正確的修辭與錯誤的修辭其間的不同。
西方的修辭學是由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發展起來的。這里的修辭學更適合稱為修辭術或雄辯術,更是指演說的技術。在亞里士多德著作《修辭的藝術》的第一句,他描述修辭為辯證法的相對物,即是說辯證方法是找尋真理的要素,修辭方法便用作交流真理。
[編輯]中文的修辭類型
比喻(譬喻)——明喻、暗喻、略喩、借喻
排比
對比
誇飾——(時間、空間、物象、人情、數量)
諷刺
轉化——擬人、擬物、形象化
標語
映襯——正襯、反襯
借代
設問——疑問、提問、激問
析字
鑲嵌
互文
對偶——單句對、句中對、隔句對、三句對
雙關
層遞
類疊——疊字、類字
頂真
迴文
倒裝
錯綜
摹寫
示現
婉曲
引用——明引、暗引
轉品
象徵
倒反
藏詞——歇後語
感嘆
呼告
仿擬
衍文
移覺
眺脫
析數格
[編輯]參看
風格學
語言風格
[編輯]參考
黃慶萱《修辭學》,三民書局
修辭技巧簡介
『貳』 西方最早的風格類型是從修辭學角度著眼的比如亞里士多德的什麼對風格的論述
西方最早的風格的話,它應該有個類型,從修辭學度呢,它有一些可能比較多的藝術風格對風格的講述吧。
『叄』 中國修辭學發展的社會歷史條件有哪些
中華民族一向有講究修辭術的歷史,在漫長的歲月中積累了大量生動的修辭實例和修辭科學見解,1912年之後漢語修辭學開始成為一門專門學科,漢語修辭術大量發展,修辭學領域修辭觀念更新研究范圍擴大,修辭學的發展是社會需要,同時又促進了社會發展。
『肆』 給下面一段話加標點 修 辭 學 家 譚 永 祥 發 明 了 一 種 修
給下面一段話加標點
修 辭 學 家 譚 永 祥 發 明 了 一 種 修 辭 新 格, 叫 做 斷 取 。修 辭 新 格 暨 南 大 學 出 版 社。 所 謂 斷 取 就 是 斷 章 取 義 —— 在 使 用 一 個 詞 語 的 時 候 只 截 取 其 中 一 部 分 意 義
『伍』 西方修辭學簡史的介紹
本書是一本描述西方修辭學發展歷程的概要性讀物,旨在以西方社會歷史的發展為背景,向我國讀者介紹西方修辭學在整個演變過程中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重要著作和重要理論。從古希臘修辭學的起源、古羅馬公共論辯的興盛,到中世紀修辭學的萎縮、文藝復興時期的逐步轉向,再到啟蒙時期多個支流的出現,最後在20世紀形成與社會的方方面面相交織的新修辭學,力圖向讀者呈現一幅關於西方修辭學發展的較為完整的圖景。
『陸』 修辭手法是誰發明的
修辭(figure of speech;rhetoric ),即文辭或修飾文辭。 "修"是修飾的意思,"辭"的本來意思是辯論的言詞,後引申為一切的言詞。 修辭本義就是修飾言論,也就是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利用多種語言手段以收到盡可能好的表達效果的一種語言活動。具體來說是哪一個發明的這個問題還是比較不好說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