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樣折紙
1、色彩各異的「折紙」。
這類紙有多種顏色可供選擇。折紙並不限於單色或者雙色,根據所需要表達的事物本身,可以使用彩色材料進行折紙。
2、雙面彩色的「折紙」。
種類包括雙面均為單色或一面花色一面單色,便於製作箱形物。很多紙採用的雙面雙色,為立體造型的創造提供了原材料。
帶暈色的折紙
帶暈色的折紙 [12]
3、帶暈色的「折紙」。
這類紙是折牽牛花及倉鼠時可以選擇的材料。暈色的「折紙」能在光線下呈現立體感,從而增加感官刺激。
4、網眼類的「折紙」。
用纖維織成的布類折紙,性能與紙相同,但質地上的感受和傳統的紙質有區別。
5、具有金屬光澤的「折紙」。
金銀等箔片類折紙具有「易皺難折」的缺點,但其可塑性強,並能產生光線反射和折射效果。
6、印刷質感的「折紙」。薄片狀材料雖然都可以折疊,但材料的選用會影響折疊效果和模型的最終外型 [12] 。
折法記號編輯
基本折法與折紙記號
基本折法與折紙記號 [13]
基本折法與折紙記號
基本折法與折紙記號 [13]
做折紙之前最好先記住基本折法與折紙記號,以下是一般折紙的折法與折紙圖中的常用記號,也就是一般折紙圖中使用的吉澤章-蘭德列特系統:
谷折(凹折,Valley fold):摺痕呈山谷狀凹陷折疊,在圖中用短虛線表示。
山折(凸折,Mountain fold):抓痕呈山峰狀向外突出,在圖中用長短相間的虛線表示。
折出摺痕並打開:分為山折並留下摺痕與谷折並留下摺痕。
卷折:向同一方向反復折。
層折:交替進行谷折和山折。
中折:按峰線折出摺痕;拇指插入底部,食指放在上部;下壓食指,使之與摺痕重合並凹進去;與摺痕重合用力折。
蓋折:按峰線折出摺痕;把拇指放在頂點,用食指和中指用力壓;如蓋子一樣沿摺痕向下折;用力按壓摺痕。
反折:按峰線折出摺痕;拇指插入底部,食指放在上部,沿峰線向下折;再沿峰線向下做中折,使之凹下去;用力壓摺痕。
翻里作面:上下不變,照原樣翻過來。
打開:在箭頭的地方打開、壓平 [13] 。
作用價值編輯
鈔票折紙
鈔票折紙(10張)
對於兒童來講,折紙可以鍛煉孩子手指的靈活性,開發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折紙必須一步一步地進行,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還可以養成按步驟、有順序認真做事的良好習慣,也可以培養他們的觀察力和注意力;折紙因為可塑性強,可以發展孩子的創造力、想像力和形象思維能力;生活中的物品、小動物、交通工具等變成形象的折紙,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空間想像能力也會得到提高。
對於老人來講,折紙游戲可以幫助他們開動腦筋、活躍思維,從而達到手、眼、腦三位一體的綜合協調,還可以預防老年人記憶力下降。有些療養院,就以折紙作為病人康復的治療途徑 [14] 。
神谷哲史《龍神》,一張2m*2m的白紙完成
神谷哲史《龍神》,一張2m*2m的白紙完成
由折紙藝術引申而來的「折紙數學」,用方程式證明了:理論上任何一種幾何形態都可以用折紙模擬。藉助計算機軟體的輔助設計,折紙研究者可以折出比以往更為復雜的圖形。日本的神谷哲史,用一張2米×2米的正方形紙折出來一條帶鱗爪的龍,據說全世界折出來的人大概不會超過20個。
另一方面,現代折紙已不單是一門藝術,進而發展成一門新的科學:折紙數學。它被應用於降落傘 [15] 、人工衛星太陽能電池板、汽車安全氣囊的收納方法,甚至哈勃太空望遠鏡的結構設計都有一部分得益於折紙數學 [16] 。
『貳』 那些復雜的折紙藝術是怎麼想到的
就從簡介和分類來說說吧!
一張空白的紙,剪了又剪,變成了一件活生生的藝術品。
折紙是一種可以折疊成各種形狀的藝術活動。折紙需要少量的折疊來組合復雜精細的設計。一般來說,折紙設計是從方格紙上折出來的,有時用不同的顏色,通常不需要剪紙。在大多數的折紙比賽中,參與者被要求將一張紙折成一張完整的紙。
來說說折紙的發源吧!想必你已經猜對了,其實折紙是中國發明的,但是在日本得到了發展。傳統的日本折紙在江戶時代(1603年─1867年)。歐洲有自己的折紙藝術。在19世紀,西方人開始將折紙與自然科學結合起來。折紙不僅是建築的教學工具,也是現代幾何的一個分支。
1.色彩各異的「折紙」
色彩豐富,可做成很多顏色。
根據你需要表達的東西,你可以用五顏六色的材料做折紙。
4.網眼類的「折紙」
一種由纖維製成的織物,其性能與紙相同。但質感和傳統紙張的質感明顯不同,往往會起到虛假和真實的效果。
總結:這就是一個動手動腦的過程,很有趣味性!
『叄』 如何在折紙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折紙是幼兒園手工活動之一,我們以往的折紙教學通常是教師折一步,幼兒跟著折一步,幼兒只是機械地被動地模仿,缺乏主動參與折紙的積極性、創造性,使幼兒沒有真正獲得動手操作和表現能力的機會,限制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和積極主動創造精神的發揮。幼兒的創造力是非常高的,除了幼兒獨自操作,教師也要關注幼兒之間的合作。在折紙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應注意 一、激發幼兒折紙的興趣。 二、注重因人施教,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我們發現在以往的折紙活動中,通常採取教師示範,幼兒跟著學的教學模式,更多地重視知識灌輸,技能訓練,而忽視幼兒能力的培養。新《綱要》指出:「教師要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獲得滿足和成功。」由於幼兒折紙水平不同,我們採用面向全體與因人施教相結合的原則。我們認為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如小班幼兒的思維依靠行動,帶有知覺行動性,而且隨意性很強,教師可讓孩子自由折,以滿足孩子的需要。中班幼兒仍處於具體形象思維但好奇心強,喜歡探索,可嘗試讓幼兒學習看步驟示意圖折紙。大班幼兒處於抽象思維萌芽階段,有強烈的探索慾望,但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可漸漸引導幼兒從看步驟示意圖過渡到圖示示意圖。通過各種活動,教給孩子一些折紙必須的本領。 三、注重交流 在折紙活動中應注重幼兒間的相互學習和交流。通過相互交流,孩子可以從同伴那裡得到許多新信息、新經驗,會發現和重新認識同伴的許多長處和價值:通過交流可以對原有的經驗進行綜合、豐富和充實,同伴的不同看法和解決問題的不同方式能促進幼兒的不斷思考,完善自己的想法或構建新觀點。
『肆』 折紙的基本方法
使用平行線法可實現,見圖:
http://photo.163.com/openpic.php?user=agatha69&pid=966340329&_dir=%2F35822999
1、 隨意折等距的三條線(紅)
2、折對角線②(蘭)、③(紫)
3、以A為頂點,沿③摺痕折疊得折線④
4、以B、C為頂點,沿④摺痕折疊得折線⑤
三等分邊:AD=DE=EF
再平行折就3等分紙了。
(不過紙已經折花了,不如拿尺子量)
『伍』 誰第一個發明了折紙
大約在西漢中期,中國人造出了最早的真正意義上的紙.由於早期的紙質量不高,而且產量也很低,顯然不適合用於折迭.
文獻和出土文物始終並沒有關於折紙的記載,所以折紙到底起源於何時已經不可考,這也成為了今天許多日本人認為折紙起源於日本的間接證據.
日本最早出現紙是隋煬帝大業六年,多才多藝的高句麗①高僧曇征把造紙術傳到了日本,曇征本人也被日本人稱為「紙神」.從那之後,折紙在日本很快興起並且被廣泛運用到了佛教禮儀當中.
在公元1200年左右,日本出現了比較復雜的紙模型.當時的日本武士流行一種禮儀,交換自己的刀和一種特殊折法折出的紙花來證明友誼.紙模型並且被用於慶祝婚禮.
到了室町幕府時期,紙成為廉價品,折紙開始流傳到社會各個階層,這一時期在日本的傳統節日女兒節,母親們開始折出各種紙偶用於祭祀,並且一直流行到今天.
然而在日本,關於折紙文物最早的記載也是18世紀以後,江戶時代的一些浮世繪作品反映了折紙在日本的情況.1797年,三重縣桑名市長円寺的僧人義道一円寫出了世界第一部折紙書《秘傳千羽鶴折形》並將之出版.
在公元7世紀中期,大唐帝國成為全球最強大和開放文明的國家,折紙藝術也就是在那時候伴隨著中國人民的美好祝福傳播到了更廣泛的世界各國.
唐玄宗天寶十年,中國軍隊在怛邏斯戰役中遭到了阿拉伯軍隊和突厥聯軍的包圍,大約有兩萬多士兵被俘虜,其中包括很多造紙工匠,造紙技術也就是在這時候傳入了穆斯林世界.
隨後的一個世紀里,處於文化鼎盛時期的阿拉伯人獨立發展了折紙藝術,他們為折紙所做的最大貢獻在於,將歐洲幾何學原理運用到折紙中,並且利用折紙來研究幾何學,這是折紙與數學相結合的開始.不過由於宗教的關系,禁止偶像崇拜的阿拉伯人不允許折紙人,而在同時期的日本,紙偶則是折紙的主要形式.
公元8世紀摩爾人進入歐洲,也將先進的文化科學傳播到了尚處於西哥特人野蠻統治下的伊比利亞半島,歐洲人正是在那時第一次學到了折紙.西班牙人非常喜好從摩爾人那裡學來的折紙藝術,並將之發展成為本國文化的一部分,甚至還傳播到廣大的西屬殖民地,今天阿根廷人對折紙的熱誠,正是始於西班牙統治時期.
出生於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Ismael Adolfo Cerceda原來是表演飛刀的名演員,通過折紙來保持鎮靜,但是他在折紙方面的才華使得他成為少數幾個西方現代折紙的奠基人,並且激勵起了更多的阿根廷人去學習折紙.
從19世紀開始,折紙與自然科學也走到了一起,開始在西方成為教學和科學研究的工具.包豪斯建築學院的Laszlo Moholy Nagy創立了用折紙進行建築設計的方法.學前教育創始人,德國的傑出的教育大師Friedrich Froebel認為折紙能夠非常好的啟迪智慧,並把折紙與自己的教育學說結合起來,在他創辦的世界第一所幼兒園——勃蘭登堡幼兒園中開設折紙課程,這種做法後來被推廣到全世界.
解決在折紙過程中發現的一些數學之迷已經發展成為現代幾何學的一個分支.第一任英國折紙協會會長,南非著名的魔術師Robert Harbin則把折紙用於他的魔術表演,他在1956年出版的著作《Paper Magic》風靡西方,無論對魔術還是對折紙來說,都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大約在19世紀晚期,第一次國際折紙學術會議在巴黎舉行.後來又分別在阿根廷和紐約召開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會議.從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是現代折紙快速發展時期,出現了很多了不起的折紙大師,如日本的吉澤章,本多功以及西方的Ligia Montoya與Adolfo Cerceda.
被日本奉為「國寶級藝術大師」的吉澤章在1950年前後創作出了大量充滿藝術魅力與創新精神的折紙作品,完全改變了世人對折紙的看法.他和美國的Sam Randlett一起發展一套國際通用的折紙圖解術語,使得折紙可以方便地通過圖解傳播而且沒有文字障礙.在他的影響下,西方人對折紙的熱情高漲,許多國家都很快成立了自己的折紙協會.
20世紀80年代,進入暮年的吉澤章又創造了濕折法,在開始折紙之前將紙濕潤,成型之後再把它晾乾,這種方法大大提高了折紙的精確程度,使得以前一些看似很難完成的折法變為可能,折紙由此進入一個新的境界.
今天折紙雖然普遍於世界各地,然而最普及的地方還是日本.日本人把折紙當做自己國粹,中小學開設必修的折紙課程.在日本人看來,折紙很有利於培養藝術素質和創造力.日語發音里「折」是「ori」,「紙」是「gami」,除了與日本有仇的韓國人,堅持把「折紙」的英語稱為「paperfolding」外,全球普遍採用的「折紙」英文名「origami」便是根據了日本的發音.
不過平心而論,與我們一衣帶水的這個鄰邦,折紙水平也確實遠遠地超過了折紙的故鄉.但是隨著20年來的開革開放,折紙藝術也慢慢回到了它的祖國,盡管這樣的變化是微不足到的,但是確實是一個好的開始.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還會有更多的中國人喜歡上折紙,中國的折紙水平也能得到提高,趕上世界的腳步.
『陸』 如何通過折紙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思維
根據陶行知先生「在做中學,做中求進步」的教育思想,首先,把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孩子,為孩子提供足夠的動手操作機會。其次,有計劃、有目的、系統地對幼兒進行動手、動腦、動口綜合訓練,充分發揮各種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第三,充分開發和利用身邊的教育資源,創造條件,提供時間、空間和材料,主動操作學習。
一、動手操作能促進幼兒大腦發育
心靈手巧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心靈手巧是相互作用的。小班幼兒思維特點是必須藉助於動作才能完成思維活動。為此,我在小班開展了「讓雞蛋站起來」的活動。孩子雖然年齡小,知識經驗少,但也有積極探索與動手操作的願望。教師准備的材料有:碎海綿、沙子、碎布、瓶子、橡皮泥、珠子等,讓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探索怎樣使雞蛋站起來。幼兒積極思考,動手動腦,最後把雞蛋立在沙子里、橡皮泥里、瓶口上……成功後,孩子們全都情不自禁的拍手大笑,拉著老師的手說:雞蛋站起來了。這種動手操作後幼兒獲得成功的心理體驗在其他活動中是很難得到的,從中發現,對手的刺激就是對頭腦的刺激,它能促進觀察、注意、記憶、想像、思維、言語等能力的發展,動手操作對提高幼兒心智,促進大腦發育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二、動手操作可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興趣在幼兒教育中佔有重要地位,興趣能直接影響幼兒的注意程度、認識水平、意志狀態,是幼兒求知的動力,是教育活動目標得以實現的前提和保障。例如:幼兒在小班時,由於年齡小,做纖巧動作和運用小物體不靈便,為了發展幼兒小肌肉群的靈活性,開始組織幼兒開展拾豆子、串扣子、串線板等游戲,在游戲中發現幼兒對此類游戲不感興趣,注意不集中。通過觀察,發現幼兒喜歡擺弄自己的小手,在擺弄的同時,嘴裡也在不停的說著。根據這些現象,嘗試用手部游戲來鍛煉他們。首先選了一首「手指歌」:(雙手打開手心向上),大胖子睡著了(大拇指收攏),小弟弟睡著了(食指收攏),我睡著了(小拇指收攏),大家都睡著了(雙手握拳隨兒歌節奏左右搖動);你醒了(小拇指抻開),我醒了(無名指伸開),高個子醒了(中指伸開),小弟弟醒了(食指伸開),大胖子醒了(大拇指伸開),大家都醒了(雙手拍出兒歌節奏)。當這首兒歌和動作教給他們時,幼兒興趣濃厚,盡管有許多幼兒手指伸屈不靈活,但他們做得非常認真。當做到「大家都睡著了」,幼兒自動聲音漸小,直到「大家都醒了」,他們才邊拍手邊大笑。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從小班到大班,與幼兒共同創造了許多手部游戲,如:「小猴爬竿」、「小鳥飛」、「手指轉起來」、「老頭樂」等,玩起這些手部游戲,幼兒興趣高漲,手指越來越靈活,手部游戲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促進了幼兒的手腦協調性。從以上教學實踐中發現,幼兒主動求知時,情緒愉快、態度積極、精神集中、思維敏捷、學習效果好,可以說興趣是幼兒獲取知識獲得技能的內驅動力。
三、動手操作是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
幼兒時期是語言發展的最佳年齡期,為幼兒創設隨意、自然、無拘無束的表達氛圍,讓幼兒動手操作,在操作後講一講,說一說,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如:在教學中注意到幼兒對教師手中各種彩色粉筆感興趣,非常羨慕教師用彩色粉筆畫的圖畫,於是將剩餘的短粉筆積攢起來,讓幼兒自由選擇喜歡的粉筆,鼓勵他們在操場上做畫,幼兒邊畫邊講給老師和小夥伴聽,表現得積極主動,情緒愉快。另外,還搞了「折紙講述」、「撕紙、粘貼講述」,讓幼兒用各種紙任意折、撕,再進行隨意粘貼,幼兒自然而然地產生了要表達自己意願的願望。在濃厚的興趣驅使下,幼兒的自信心、進取心和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達到最佳狀態。如一個幼兒回家後繼續折紙,爸爸媽媽幾次催她睡覺,她仍折到晚上十點多鍾。第二天,她將折好的紙帶到班上,並用折好的小動物編成一個小故事,講給全班小朋友聽。幼兒以玩具做教具,邊玩邊講,手、腦、口並用,從動手操作實踐中獲得直接的經驗,促使幼兒想說、喜歡說、有機會說,為發展幼兒創造力和口語表達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徑。
四、動手操作,可以成為融和各科教學的同一載體
陶行知先生提出,培養幼兒的創造力,解放幼兒的頭腦、雙手、眼睛、嘴、空間和時間,讓幼兒主動活動,自己創造、自已設計、自己操作。據此,我作了認真探索。如,發動幼兒和家長共同收集費舊物品,如紐扣、小石子、種子、樹葉、果核、小圖片等,鼓勵幼兒不斷變換分類的方式,在操作中理解分類,講出多角度分類的道理,提高分類技能。又如:當幼兒進入中班後,初次進行撕紙活動時,先讓幼兒觀察教師撕好的各種圖案,然後鼓勵幼兒自己拿不同的紙去撕。有的幼兒說我撕的是面條,有的說我撕的是手絹等。一會兒幼兒問:老師,我怎麼撕不成你那樣的?我啟發說:「如果你將紙疊成不同的形狀,撕一撕看會變成什麼樣」。幼兒不斷嘗試變化紙的折疊形狀、大小、層次,幼兒操作後興奮地喊起來,看我撕的多漂亮!到大班以後,他們就自然地從撕紙——發展到剪紙——用剪紙、撕紙粘貼成一幅畫——布置活動室—
『柒』 折紙充滿想像力和創造力,手工服飾折紙應該怎麼做
折紙又稱工藝折紙,據說起源於中國,一張普通的紙折折疊疊之後可以千變萬化,趣味盎然,為很多人所喜愛,按年齡層次分,可以是兒童趣味折紙,青少年折紙,成人折紙,按專業程度分,普通趣味折紙和專業化的復雜折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