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解剖發明

解剖發明

發布時間:2021-06-06 22:02:50

❶ 解剖的發展簡史

解剖學是一門較古老的科學,早在史前時期,人們通過長期的實踐,如狩獵、屠宰畜類和戰爭負傷等,即已對動物和人體的外形與內部構造有一定的認識,在石器時代的人居洞穴的壁上即留有很多粗淺的解剖圖畫,古中國和古埃及即已有屍體防腐知識,幾千年前留下來的木乃伊(干屍)還是研究古代歷史的寶貴財富。
早在我國戰國時代(公元前500年),我國第一部醫學經典著作《內經》中即已有關於人體解剖學知識的廣泛記載。《內經》中提到「若夫八尺之上,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循切而得之,其屍可解剖而視之,其臟之堅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脈之長短……皆有大數。」在此已明確提出「解剖」,並載有學習與研究方法「度量循切」,還有一定的調查統計,「皆有大數」,書中已有了胃、心、肺、脾、腎等內臟名稱、大小和位置等的記載,很多名稱仍為現代解剖學所沿用,很多數據經過核對,發現與現代人體解剖學的相似,說明古人確是從事過實地解剖與測量的,說明我們的祖先早就有過解剖學的研究。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人體解剖學。
在西歐希臘時代(公元前300~500年),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被稱為西歐的醫學之祖)和亞里斯多德(Aristotle,哲學家、動物學家)也已進行過動物解割,並著有書籍。
西方最早的、較完整的解剖學論著當推Galen(蓋倫,紀元130~201)的《醫經》,這部書是16世紀以前西歐醫學的權威巨著,書中有很多解剖學資料,對血液運行,神經分布,腦、心等內臟都已有較具體的記載,其資料主要來自動物解剖,錯誤較多。但由於當時在宗教統治的黑暗時代,禁止解剖人體,因此解剖學和醫學以及其他科學一樣,都受到了限制,未能發展。在這期間,阿拉伯地區受宗教的壓制較小,醫學還有一定的發展,Avicenna(紀元980~1037)的《醫典》是當時的重要著作,對血管特別是四肢的靜脈有較正確的記載。西歐醫學中運用切脈方法是從他開始的。切脈法在我國古代早已應用,可能是唐朝時經絲綢之路由我國傳到阿拉伯的。
隨著西歐的文藝復興(15世紀)各種科學都有了蓬勃的發展,解剖學也有了相應的發展。如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的解剖學圖譜,描繪精細正確,在現代也是罕見的。
文藝復興時代最偉大的解剖學家Vesalius(1514~1564年)是創立現代解剖學的奠基人。他冒著受宗教迫害的危險,親自從事人體解剖,著有《人體構造》(1543年)這一偉大的解剖學巨著,全書共七冊,系統完善地記述了人體各器官系統的形態構造,糾正了很多Galen的錯誤論點,為醫學的新發展開辟了道路。繼他以後,於17世紀Harvey利用動物實驗證明了血液循環的原理,首先提出了心臟血管是一套封閉的管道系統。他為生理學發展成一門獨立的學科開辟了道路,使生理學從解剖學中劃分出去。Leveenhawk發明了顯微鏡,Ma1pighi觀察了動植物的細胞,從而創建了組織學。十九世紀Schleiden和Schwan創立了細胞學,推動了組織學和細胞學的發展。Golgi對神經系組織構造的仔細研究奠定了現代神經解剖學的基礎;Cajal和Nissl的研究,更把神經解剖學的研究引向深入。19世紀以來,結合臨床醫學的發展,人體解剖學的研究也達到了全盛時期。連恩格斯也說:「沒有解剖學就沒有醫學」。由此可見解剖學在醫學中的地位,是如何重要。
進入二十世紀,醫學的發展又促進了解剖學研究的深入,隨著胸外科、肝外科等各種內臟外科手術的開展,乃對器官內血管和管道等的形態提出了新的要求;電算X-線斷層圖(Computed tomography,簡稱CT)和超聲斷層圖的應用,也對斷面解剖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隨著血管縫合手術的提高,顯微外科的開展,乃有顯微外科解剖學的建立。人體解剖學在不斷地發展著,尤其是近數十年來,物理學、生物化學等新理論、新技術的發展,多學科綜合研究的進行,更由於生物力學等邊緣學科的建立與發展,解剖學等形態學的研究也有引向綜合性學科的趨勢,那種純形態學研究的情況正在發生改變。
我國的解剖學研究,雖然在古代已有很大成就,但是由於長期封建社會制度和儒家思想的束縛,未能得到較大發展。雖然也有漢代的華佗,晉代的孫思邈,宋代的宋慈和清代的王清任等,都曾對醫學作出了巨大貢獻,也在解剖學上取得一定的成就。而我國的現代解剖學只是在十九世紀由西歐傳入現代醫學以後發展起來的,解放以前解剖學工作者只約百餘人,老一輩的解剖學家馬文昭、張均和臧玉詮等都曾對解剖學的研究作出了一定的成績。解放以後,在黨的正確方針政策指引下,醫學事業取得了飛躍的發展。不但解剖學工作者的隊伍已經成十倍地增加,已有了成套的教學設備、標本、模型和圖譜。還編寫了我國自己的解剖學教材,更新了科研設備,改變了科研條件。在人類學、組織學、胚胎學、神經解剖學和人體解剖學等方面,也都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達到了一定的水平。現在廣大的解剖學工作者正在為提高我國的醫學科學水平而努力,爭取為振興中華,在實現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❷ 西漢時期是誰發明解剖學和血液循環

血液循環由體循環和肺循環兩條途徑構成的雙循環。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經主動脈及其各級分支流到全身的毛細血管,在此與組織液進行物質交換,供給組織細胞氧和營養物質,運走二氧化碳和代謝產物,動脈血變為靜脈血;再經各小靜脈中靜脈最後經過上、下腔靜脈及冠狀竇流回右心房,這一循環為體循環。血液由右心室射出經肺動脈乾的各級分支到肺毛細血管,在此與肺泡進行氣體交換,吸收氧並排出二氧化碳,靜脈血變為動脈血;然後經肺靜脈流回左心房,這一循環為肺循環。

❸ 解剖顯微鏡是誰發明的

電子顯微鏡(electron microscope),簡稱電鏡,是使用電子來展示物件的內部或表面的顯微鏡,根據電子光學原理,用電子束和電子透鏡代替光束和光學透鏡,使物質的細微結構在非常高的放大倍數下成像。 1926年漢斯·布希研製了第一個磁力電子透鏡。1931年恩斯特·魯斯卡和馬克斯·克諾爾研製了第一台透視電子顯微鏡。展示這台顯微鏡時使用的還不是透視的樣本,而是一個金屬格。1986年盧斯卡為此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38年他在西門子公司研製了第一台商業電子顯微鏡。1934年鋨酸被提議用來加強圖像的對比度。1937年第一台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推出。一開始研製電子顯微鏡最主要的目的是顯示在光學顯微鏡中無法分辨的病原體如病毒等。1949年可投射的金屬薄片出現後材料學對電子顯微鏡的興趣大增。1960年代透射電子顯微鏡的加速電壓越來越高來透視越來越厚的物質。這個時期電子顯微鏡達到了可以分辨原子的能力。1980年代人們能夠使用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濕樣本。1990年代中電腦越來越多地用來分析電子顯微鏡的圖像,同時使用電腦也可以控制越來越復雜的透鏡系統,同時電子顯微鏡的操作越來越簡單。

❹ 影像學x線的發明起源

醫學影像學不僅擴大了人體的檢查范圍,提高了診斷水平,而且可以對某引些疾病進行治療。這樣,就大大地擴展了本學科的工作內容,並成為醫療工作中的重要支柱。
自倫琴(WilhelmConradRontgen)1895年發現X線以後不久,在醫學上,X線就被用於對人體檢查,進行疾病診斷,形成了放射診斷學(diagnosticradiology)的新學科,並奠定了醫學影像學(medicalimageology)的基礎。至今放射診斷學仍是醫學影像學中的主要內容,應用普遍。50年代到60年代開始應用超聲與核素掃描進行人體檢查,出現了超聲成像(ultrasonography,USG)和γ閃爍成像(γ-scintigraphy)。70年代和80年代又相繼出現了X線計算機體層成像(X-raycomputedtomography,X-rayCT或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e,MRI)和發射體層成像。(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ECT)如單光子發射體層成像(,SPECT)與正電子發射體層成像(,PET)等新的成像技術。這樣,僅100年的時間就形成了包括X線診斷的影像診斷學(diagnosticimageology)。雖然各種成像技術的成像原理與方法不同,診斷價值與限度亦各異,但都是使人體內部結構和器官形成影像,從而了解人體解剖與生理功能狀況以及病理變化,以達到診斷的目的;都屬於活體器官的視診范疇,是特殊的診斷方法。70年代迅速興起的介入放射學(interventionalradiology),即在影像監視下採集標本或在影像診斷的基礎上,對某些疾病進行治療,使影像診斷學發展為醫學影像學的嶄新局面。醫學影像學不僅擴大了人體的檢查范圍,提高了診斷水平,而且可以對某引些疾病進行治療。這樣,就大大地擴展了本學科的工作內容,並成為醫療工作中的重要支柱。

❺ 人體解剖學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安德烈·維薩里是帕多瓦大學的解剖學和外科學教授。在兒童時代,他就解剖過死的小鼠和小鳥,看看它們的內部究竟有些什麼。後來,他在帕多瓦大學解剖過人體。維薩里在實踐中掌握和積累了一定的解剖學知識和經驗,他指出蓋侖解剖學中的錯誤,並決心改變這種現象,糾正蓋侖解剖學中的錯誤觀點。

1543年,維薩里出版了《人體結構》一書,全書共七冊,書中系統完善地記述了人體各器官系統的形態構造,說明了神經是怎樣和肌肉相連,骨頭又如何接受營養以及大腦的復雜結構,它沖破了以蓋侖為代表的舊權威們臆測的解剖學理論,以大量、豐富的解剖實踐資料對人體的結構進行了精確的描述。這部著作的出版,澄清了蓋侖學派的種種錯誤,使解剖學步入了正軌。

很快,所有以前的有關書籍都成為過時的東西了。到了16世紀末,維薩里有關解剖學的觀點漸漸地被其他醫生所接受,醫學新發展的道路由此漸漸開辟出來。

繼維薩里以後,17世紀哈維利用動物實驗證明了血液循環的原理,首先提出了心臟血管是一套封閉的管道系統。他為生理學發展成一門獨立的學科展開了序幕,使生理學從解剖學中劃分出去。列文·虎克發明了顯微鏡;義大利解剖學家馬爾比基觀察了動植物的細胞,從而創建了組織學。19世紀德國植物學家施萊登和施旺創立了細胞學,推動了組織學和細胞學的發展。義大利神經解剖學家高爾基對神經系組織構造的仔細研究奠定了現代神經解剖學的基礎;西班牙神經解剖學家卡哈爾的研究,更把神經解剖學的研究引向深入。19世紀以來,結合臨床醫學的發展,人體解剖學的研究也達到了全盛時期。

❻ 我國最早是何時進行人體解剖研究的

在先秦的文獻中,已經有關於人體解剖研究的記載。《靈樞經·經水》中就說:「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視之。其藏之堅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脈之長短,血之清濁,氣之多少,十二經之多血少氣?與其少血多氣?與其皆多血氣?與其皆少血氣?皆有大數。」這表明我國在2000多年前確已進行過人體解剖研究。2000多年前發明的「解剖」這個詞,不僅一直沿用到現在,而且還傳到日本。

❼ 3dbody人體解剖學動圖發明人是誰

解剖學的鼻祖是維薩里,至於動圖是誰,還真不知道

這個關系很大么?

這種3D的應該更實用吧,

❽ 現代意義的解剖學為什麼沒有發明在中國

人體解剖在古代中國也是一個禁忌,不過這個禁忌沒有西方那麼大,別人動不動就要被判為異端、上火刑架的,而在中國則沒有這種生命威脅。更多的禁忌是中醫理論過於強大,過於陳舊,錯誤實在太多,真有人一板一眼地計較起來,那中醫理論早就被推翻了。
中醫最怕什麼?怕的是以四大經典為基礎的中醫理論被推翻。如中醫理論推翻,中醫就不存在了。四大經典分別是黃帝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中醫眼裡四大經典不可置疑、不可推翻。因此中醫的歷史觀很奇葩:在遙遠的古代,四大經典出現齊備那一刻起,中醫理論的大廈就蓋好了,一磚一瓦都動不得。在中醫眼裡,人類是在不斷退化,老祖宗的東西就是好的,今人比不過古人。
因此,在中國古代要推翻、哪怕就是稍微質疑下四大經典,都需要很大的膽識。

❾ 人體解剖學的創立與發展

解剖學是一門歷史悠久的科學,在中國戰國時代(公元前500年)的第一部醫學著作《內經》中,就已明確提出了「解剖」的認識方法,以及一直沿用至今的臟器的名稱。

在西歐古希臘時代(公元前500-300年),著名的哲學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和亞里斯多德(Aristotle)都進行過動物實地解剖,並有論著。

第一部比較完整的解剖學著作當推蓋倫(Galen,公元130-201年)的《醫經》,對血液運行、神經分布及人體基本結構諸多臟器已有較詳細而具體的記敘,但由於當時西歐正處於宗教統治的黑暗時期,禁止解剖人體,該書主要資料均來自動物解剖觀察所得,故錯誤之處甚多。

(9)解剖發明擴展閱讀:

人體解剖學是研究正常人體形態結構的科學。其基本任務是探索和闡明人體器官與組織的形態特徵、位置比鄰關系、生長發育規律和基本功能。

人體解剖學的地位:

解剖學基礎是一門重要的醫學基礎課程,他為其他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學習,提供正常人體形態結構和發生發育規律的基礎知識,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與病理變化,判斷器官與組織的正常與異常,從而對急病做出正確的診斷和治療。

醫學科學的學習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先形態,後功能代謝;先正常,後病理;然後再逐漸涉及臨床問題。只有正確認識了正常人體形態結構,才能充分認識其生理,生化過程以及病理變化,進而理解和掌握各種疾病的發生,發展,臨床特徵與診治,預防原則。

人體解剖學是學習和研究醫學的入門課,是一門重要的基礎醫學課程,是學習中醫和西醫的必修課。

❿ 最早的人體解剖學是什麼

宋仁宗慶歷年間(1041~1048),廣西地方官府處死歐希范等五十六名反叛者,並解剖死者的胸腹,宜州推官吳簡(一作靈簡)與醫生和畫工較仔細地觀察了這些屍體的內臟器官,並由畫工宋景描繪成圖,這便是《歐希范五臟圖》。

《歐希范五臟圖》是已知最早的人體解剖學圖譜。由於該圖已佚失,難知其詳情,但就已知中醫文獻來看,吳簡對人體胸腹臟器間的位置及相互關系的描述,較之前人詳明而准確得多,實際上他已注意到右腎比左腎的位置略低,這是了不起的發現,他明確指出脾在心之左(不言而喻,肝則在右側),從形態學上糾正了左肝右脾的錯誤認識。

《歐希范五臟圖》不僅在生理解剖方面取得一定成就,在病理解剖方面也有可貴發現。吳簡所雲:「蒙干多病嗽,則肺且膽黑。」久病咳嗽而致肺顏色發黑的病理解剖現象是完全可能的。這一解剖發現不僅以事實說明中醫學「有諸內必形諸外」,臟腑相關理論,而且首開了中國醫學史上從人體內臟形態的改變尋找體表病症產生原因的先例。

《歐希范五臟圖》的出現說明我國人體解剖學的水平在十一世紀曾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解剖學是一門較古老的科學,早在史前時期,人們通過長期的實踐,如狩獵、屠宰畜類和戰爭負傷等,即已對動物和人體的外形與內部構造有一定的認識,在石器時代的人居洞穴的壁上即留有很多粗淺的解剖圖畫,古中國和古埃及即已有屍體防腐知識,幾千年前留下來的木乃伊(干屍)還是研究古代歷史的寶貴財富。
早在我國戰國時代(公元前500年),我國第一部醫學經典著作《內經》中即已有關於人體解剖學知識的廣泛記載。《內經》中提到「若夫八尺之上,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循切而得之,其屍可解剖而視之,其臟之堅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脈之長短……皆有大數。」在此已明確提出「解剖」,並載有學習與研究方法「度量循切」,還有一定的調查統計,「皆有大數」,書中已有了胃、心、肺、脾、腎等內臟名稱、大小和位置等的記載,很多名稱仍為現代解剖學所沿用,很多數據經過核對,發現與現代人體解剖學的相似,說明古人確是從事過實地解剖與測量的,說明我們的祖先早就有過解剖學的研究。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人體解剖學。
在西歐希臘時代(公元前300~500年),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被稱為西歐的醫學之祖)和亞里斯多德(Aristotle,哲學家、動物學家)也已進行過動物解割,並著有書籍。
西方最早的、較完整的解剖學論著當推Galen(紀元130~201)的《醫經》,這部書是16世紀以前西歐醫學的權威巨著,書中有很多解剖學資料,對血液運行,神經分布,腦、心等內臟都已有較具體的記載,其資料主要來自動物解剖,錯誤較多。但由於當時在宗教統治的黑暗時代,禁止解剖人體,因此解剖學和醫學以及其他科學一樣,都受到了限制,未能發展。在這期間,阿拉伯地區受宗教的壓制較小,醫學還有一定的發展,Avicenna(紀元980~1037)的《醫典》是當時的重要著作,對血管特別是四肢的靜脈有較正確的記載。西歐醫學中運用切脈方法是從他開始的。切脈法在我國古代早已應用,可能是唐朝時經絲綢之路由我國傳到阿拉伯的。
隨著西歐的文藝復興(15世紀)各種科學都有了蓬勃的發展,解剖學也有了相應的發展。如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的解剖學圖譜,描繪精細正確,在現代也是罕見的。
文藝復興時代最偉大的解剖學家Vesalius(1514~1564年)是創立現代解剖學的奠基人。他冒著受宗教迫害的危險,親自從事人體解剖,著有《人體構造》(1543年)這一偉大的解剖學巨著,全書共七冊,系統完善地記述了人體各器官系統的形態構造,糾正了很多Galen的錯誤論點,為醫學的新發展開辟了道路。繼他以後,於17世紀Harvey利用動物實驗證明了血液循環的原理,首先提出了心臟血管是一套封閉的管道系統。他為生理學發展成一門獨立的學科開辟了道路,使生理學從解剖學中劃分出去。Leveenhawk發明了顯微鏡,Ma1pighi觀察了動植物的細胞,從而創建了組織學。十九世紀Schleiden和Schwan創立了細胞學,推動了組織學和細胞學的發展。Golgi對神經系組織構造的仔細研究奠定了現代神經解剖學的基礎;Cajal和Nissl的研究,更把神經解剖學的研究引向深入。19世紀以來,結合臨床醫學的發展,人體解剖學的研究也達到了全盛時期。連恩格斯也說:「沒有解剖學就沒有醫學」。由此可見解剖學在醫學中的地位,是如何重要。
進人二十世紀,醫學的發展又促進了解剖學研究的深入,隨著胸外科、肝外科等各種內臟外科手術的開展,乃對器官內血管和管道等的形態提出了新的要求;電算X-線斷層圖(Computed tomography,簡稱CT)和超聲斷層圖的應用,也對斷面解剖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隨著血管縫合手術的提高,顯微外科的開展,乃有顯微外科解剖學的建立。人體解剖學在不斷地發展著,尤其是近數十年來,物理學、生物化學等新理論、新技術的發展,多學科綜合研究的進行,更由於生物力學等邊緣學科的建立與發展,解剖學等形態學的研究也有引向綜合性學科的趨勢,那種純形態學研究的情況正在發生改變。
我國的解剖學研究,雖然在古代已有很大成就,但是由於長期封建社會制度和儒家思想的束縛,未能得到較大發展。雖然也有漢代的華佗,晉代的孫思邈,宋代的宋慈和清代的王清任等,都曾對醫學作出了巨大貢獻,也在解剖學上取得一定的成就。而我國的現代解剖學只是在十九世紀由西歐傳入現代醫學以後發展起來的,解放以前解剖學工作者只約百餘人,老一輩的解剖學家馬文昭、張均和臧玉詮等都曾對解剖學的研究作出了一定的成績。解放以後,在黨的正確方針政策指引下,醫學事業取得了飛躍的發展。不但解剖學工作者的隊伍已經成十倍地增加,已有了成套的教學設備、標本、模型和圖譜。還編寫了我國自己的解剖學教材,更新了科研設備,改變了科研條件。在人類學、組織學、胚胎學、神經解剖學和人體解剖學等方面,也都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達到了一定的水平。現在廣大的解剖學工作者正在為提高我國的醫學科學水平而努力,爭取為振興中華,在實現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閱讀全文

與解剖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