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對我國承辦上海世博會的認識和體會
2010年世博會把科技世博的理念貫穿到舉辦世博會的全過程中,體現在籌備世博會的各項工作中,成為世界最新科學技術的展示和應用平台。世博會將對上海科技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帶來難得的機遇,為科技創新提供強大的外力和動力,世博促科技,科技美世博,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從2004年起,科技部和上海市共同啟動了「世博科技」專項計劃,聚焦「展示精彩的世博」、「運行有序的世博、「環境友好的世博」、「安全健康的世博」、「弘揚科學的世博」等五大重點領域,實施了120項科技攻關項目,其中部分成果已在世博建設中獲得實際應用,取得了積極成效。
上海將以舉辦世博會為契機,依託「世博科技」的支撐,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努力實現科技對上海世博會建設運行的保障,實現科技對上海世博會精彩展示的支撐,引領和帶動新興產業的發展。同時,上海將積極搭建全國辦博大平台,集全國之力進行科技創新、技術集成和重點突破,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努力把2010年上海世博會辦成一屆科學精神得到大力繼承和弘揚的盛會、科技成就得到充分展示和應用的盛會。
其三,世博會是加快提升城市文明的助推器。
歷屆世博會的經驗告訴我們,舉辦世博會的精神遺產大過物質遺產,在整個籌辦世博會過程中形成的氛圍,將對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質的提升產生深遠影響。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通過世博會全面展示本國經濟、社會、文化、科技等領域的發展成就。從發展趨勢看,世博會的展示重心正在經歷從新產品、新技術向思想、理念和文化的轉移,發展成為關注內容、解決問題為宗旨的主題演繹體系。如,2000年德國漢諾威世博會以「人類、自然、科技———蓬勃發展的全新世界」為主題,展示可持續發展的實踐。2005年日本愛知世博會以「自然的睿智」為主題,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世博會主題演繹的趨勢表明,世博會對文明的傳播和文化的提升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
舉辦2010年世博會,對上海的城市文明提出了重大考驗,同時也是提升城市文明和市民素質的重要機遇。圍繞「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世博會主題,上海正積極通過提高市民素質、提升城市文明來辦好世博會。在全市上下大力普及文明禮儀、廣泛開展各類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進一步提升上海城市文明形象,展現上海市民文明風采。正在全市廣泛實施的《迎世博600天行動計劃》,明確提出要「倡導文明禮儀,開展文明創建,使城市文明程度明顯提高」的目標任務,要通過世博精神的宣揚、世博文明的傳播,使世博理念深入人心,融入到普通市民的生活觀念、生活方式中去,從而達到提高市民素質、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目的。世博會是一個預示人類未來發展形態和生活方式的展覽,它是人類文明發展方向的指引,是人類關乎未來生活的思考和探討。因此,舉辦這樣的展會,其意義更顯深刻。通過世博會的舉辦,為人類提供一種更為適宜的生活方式、生活形態、生活倫理,讓整個人類從中受益。上海在籌辦世博會過程中形成的城市精神,將進一步提高上海市民素質、提升城市文明,為上海世博會的成功舉辦營造良好的城市文明軟環境。
其四,世博會是加快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助推器。
舉辦2010年世博會,不僅為上海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也為加快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提供了重大契機。長三角要在新形勢下實現新跨越,必須在「提升、融合、率先、帶動」上做大文章,長三角共同辦博就是一個重要途徑。上海世博會的舉辦,必將加快長三角區域作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迅速崛起。
我們要緊緊把握世博會帶給長三角區域共同發展的機遇,立足於增強區域經濟的國際競爭力,進一步優化區域發展環境,加強區域規劃,完善區域合作,放大世博效應,加快形成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新格局。要聯手共同辦博。充分利用世博會建設和舉辦提供的巨大商機,制定公開、透明的世博會市場准入規則,吸納長三角和全國各地企業參與世博會場館建設和服務提供。要放大世博效應。聯合蘇浙等兄弟省市共同搭建世博會這一世界級平台,廣泛開展經濟、貿易、科技、文化、體育等各種交流活動,擴大長三角地區在世界的影響力。要打造世博之旅。緊緊圍繞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整合開發長三角地區特色旅遊資源,共同開發、聯合宣傳世博之旅系列產品,實現客源互動和旅遊資源共享,共享世博會帶來的發展機遇和成果。
⑵ 上海世博會期間工作是不是很難找
上海是很忙,但是工作並不是很忙,房價較以前是有所提高,但是比較尚不能用貴來形容。這段時間也為您提供了很多崗位,只不過看您是否做好了必要的准備。
⑶ 2010上海世博會的心得體會
建設美好城市、創造美好生活,需要科學發展觀的引領,需要有效解決城市發展中的問題與矛盾,需要探索城市科學發展的模式。要以舉辦世博會為契機,率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走出一條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之路
■ 加快發展服務經濟的助推器
■ 加快推進科技創新的助推器
■ 加快提升城市文明的助推器
■ 加快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助推器
■ 讓人們生活更美好的助推器
世博會五大「助推器」作用
世博會是由一個國家政府主辦,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加的超大型國際性博覽盛會,是全球最高級別的綜合性展覽活動,歷來享有「經濟文化科技領域的奧林匹克盛會」的美譽。自1851年在英國倫敦舉辦第一屆世博會以來,世博會已經走過了150多年的歷史,它記載人類文明走向繁榮和進步的足跡,引領人類社會未來經濟、科技、文化發展的潮流,對人類文明進步與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同時也為舉辦國帶來長遠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力地促進舉辦國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高。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已具備了強大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要在新起點上求得新發展,實現新跨越。2010年中國上海世博會,是實現科學發展的助推器,是擴大內需戰略的放大器,是提升軟實力和競爭力的加速器,對上海加快推進「四個率先」、建設「四個中心」具有重大意義和積極作用。
世博會主題理念與科學發展觀
2010年中國上海世博會,不僅是我國,也是發展中國家第一次舉辦的綜合類世博會。辦好上海世博會,對於展現我國社會、經濟、文化和科技領域的成就,促進我國與世界各國的交流與合作,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主題理念是世博會的靈魂。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這是世博會歷史上第一次以「城市」為主題。城市是人類文明的結晶,城市是人的本質力量的體現。這個主題的重要使命就是,通過對未來城市發展和美好生活的展示,通過對主題的溝通、研討和交流來推動全球城市化過程,重新尋找城市文明的曙光,建設並創造更美好的城市,平衡城市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從而構建和諧城市,邁向生態城市。以期通過2010年世博會的實驗,使城市的經濟更發達、環境更宜人、生活更完美、交流更廣泛、文化更兼容、社會更平等。
「城市」主題孕育什麼內涵?至少有三層含義:
首先,城市是經濟。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現代化、信息社會、知識經濟等,都主要是城市的發展和延伸。富有活力的城市經濟是國家綜合競爭力的象徵。城市利用其優越的區位和良好的基礎設施集聚了大量的人力資源和自然資源,促進工業和商業的繁榮與發展。城市化與經濟發展、經濟轉型並肩前進,創造了許多新的就業機會,產生了眾多新型的經濟活動和經濟部門。
其次,城市是人類進步。城市是以人和社會為核心,以空間與環境資源利用為手段,以聚集經濟效益為特點的社會、經濟以及物質性設施的空間地域集聚體。城市經濟和文化發展緊密相連,代代相傳,構成社會進步。每一個民族,每一種文化,都在城市中表現出創新能力和創造能力,世界的豐富多樣性在城市中得到最集中的展示。
再次,城市是未來。一個嶄新的城市時代正在來臨。在20世紀,大都市的光彩璀璨奪目;在未來的世紀里,城市居民的數量將有史以來首次超過農村居民,成為名副其實的「城市時代」,城市化是我們共同的趨向。人類、社會與城市是與人們關於城市的理想一起成長的。在新的理想城市模式中,由城市的場景、城市的中心擴展到整座城市、城市群,甚至全球。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世博會主題又孕育了什麼內涵?主題核心思想是:什麼樣的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什麼樣的生活觀念和實踐讓城市更美好?什麼樣的城市發展模式讓地球家園更美好?我們追求的就是以人為本的城市模式,造就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經濟的繁榮、城市科技的創新、城市社區的重塑、城市和鄉村的互動。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是上海世博會的特色與亮點。上海世博會的主題理念,與「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要求一脈相承,也展示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師法自然、和而不同」等充滿中華民族智慧的和諧社會精神。建設美好城市、創造美好生活,需要科學發展觀的引領,需要有效解決城市發展中的問題與矛盾,需要探索城市科學發展的模式。上海的發展面臨新的考驗和挑戰。比如,資源和能源供應日益緊張,環境和人口壓力日益沉重,社會保障壓力日益加大。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面臨新的挑戰和壓力。上海結構調整刻不容緩,上海發展轉型迫在眉睫。我們要以舉辦世博會為契機,率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走出一條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之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題,本質上就是要彰顯和踐行科學發展的理念,使世博會成為展示人與人、人與資源、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窗口。
世博會是實現科學發展的助推器
辦好世博會,是上海實現科學發展的重要契機,也是上海今後一個時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歷史實踐證明:世博會為舉辦國家和城市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如,1970年的日本大阪世博會帶動了「關西經濟帶」的形成,1984年的美國新奧爾良世博會帶來了密西西比河沿岸的繁榮,而1993年的韓國大田世博會則推動了韓國經濟的第二次騰飛。辦好世博會,將對我國和上海未來發展產生廣泛、深入、持久的積極影響,必將成為上海實現科學發展的強大「助推器」,進一步推動上海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和「四個中心」建設進程。
世博會的「助推器」作用主要體現在五大方面:
其一,世博會是加快發展服務經濟的助推器。
從歷史經驗看,世博會的舉辦,將進一步推動舉辦城市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強化經濟中心城市的綜合服務功能,使舉辦城市成為整個區域集聚和輻射功能強大的服務經濟中心、匯聚優秀人才的研發中心,以及服務和支撐區域的技術、觀念和體制的創新中心。舉辦世博會已成為促進服務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源泉。
堅持「三二一」產業融合發展,率先形成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是上海產業結構調整的戰略方向。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舉辦,為上海服務經濟發展帶來了重大契機,將成為上海服務經濟發展的強大助推器。世博會期間創造的巨大服務需求,涵蓋了金融、保險、物流、商貿、旅遊、會展、交通、通訊、娛樂、購物等諸多領域,將進一步強化上海服務經濟功能,推動上海服務經濟快速發展。
2010年世博會必將有助於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據初步估計,上海世博會直接投資將達300億元,而由此帶動延伸領域的社會投資將放大至5-10倍以上,將進一步加快上海金融機構和金融人才的集聚,完善金融市場體系,提高金融服務水平,優化金融發展環境,加快金融國際化進程,有利於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2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前來參展,屆時萬商雲集上海,將為上海貿易物流業發展帶來巨大商機,有利於進一步拓展上海口岸功能,推進物流基地建設,促進國際中轉物流發展,對於確立上海在全球物流領域的重要節點地位,加快推進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具有積極作用。
其二,世博會是加快推進科技創新的助推器。
科技是世博會永恆的魅力源泉,科學技術的成就是每一屆世博會上令人難忘的亮點。在世博會150多年的歷史中,人類幾乎所有精彩的發明,都搶先在世博會露面,通過世博會傳播給全世界,進而變成人類生活須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1851年的第一屆世博會,集中展示了當時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最新成果———大功率蒸汽機、起重機、自動精紡機等;許多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新發明,如電話、電影、彩色膠卷、汽車裝配線、電視機、計算機、機器人、海底電纜等,都是在世博會上第一次與世人見面,並從此進入人們的生活。在此後的歷屆世博會中,全球科技革命的最新成果都得以展示和推廣,並不斷促進全球科技創新發展。
2010年世博會把科技世博的理念貫穿到舉辦世博會的全過程中,體現在籌備世博會的各項工作中,成為世界最新科學技術的展示和應用平台。世博會將對上海科技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帶來難得的機遇,為科技創新提供強大的外力和動力,世博促科技,科技美世博,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從2004年起,科技部和上海市共同啟動了「世博科技」專項計劃,聚焦「展示精彩的世博」、「運行有序的世博、「環境友好的世博」、「安全健康的世博」、「弘揚科學的世博」等五大重點領域,實施了120項科技攻關項目,其中部分成果已在世博建設中獲得實際應用,取得了積極成效。
上海將以舉辦世博會為契機,依託「世博科技」的支撐,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努力實現科技對上海世博會建設運行的保障,實現科技對上海世博會精彩展示的支撐,引領和帶動新興產業的發展。同時,上海將積極搭建全國辦博大平台,集全國之力進行科技創新、技術集成和重點突破,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努力把2010年上海世博會辦成一屆科學精神得到大力繼承和弘揚的盛會、科技成就得到充分展示和應用的盛會。
其三,世博會是加快提升城市文明的助推器。
歷屆世博會的經驗告訴我們,舉辦世博會的精神遺產大過物質遺產,在整個籌辦世博會過程中形成的氛圍,將對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質的提升產生深遠影響。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通過世博會全面展示本國經濟、社會、文化、科技等領域的發展成就。從發展趨勢看,世博會的展示重心正在經歷從新產品、新技術向思想、理念和文化的轉移,發展成為關注內容、解決問題為宗旨的主題演繹體系。如,2000年德國漢諾威世博會以「人類、自然、科技———蓬勃發展的全新世界」為主題,展示可持續發展的實踐。2005年日本愛知世博會以「自然的睿智」為主題,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世博會主題演繹的趨勢表明,世博會對文明的傳播和文化的提升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
舉辦2010年世博會,對上海的城市文明提出了重大考驗,同時也是提升城市文明和市民素質的重要機遇。圍繞「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世博會主題,上海正積極通過提高市民素質、提升城市文明來辦好世博會。在全市上下大力普及文明禮儀、廣泛開展各類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進一步提升上海城市文明形象,展現上海市民文明風采。正在全市廣泛實施的《迎世博600天行動計劃》,明確提出要「倡導文明禮儀,開展文明創建,使城市文明程度明顯提高」的目標任務,要通過世博精神的宣揚、世博文明的傳播,使世博理念深入人心,融入到普通市民的生活觀念、生活方式中去,從而達到提高市民素質、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目的。世博會是一個預示人類未來發展形態和生活方式的展覽,它是人類文明發展方向的指引,是人類關乎未來生活的思考和探討。因此,舉辦這樣的展會,其意義更顯深刻。通過世博會的舉辦,為人類提供一種更為適宜的生活方式、生活形態、生活倫理,讓整個人類從中受益。上海在籌辦世博會過程中形成的城市精神,將進一步提高上海市民素質、提升城市文明,為上海世博會的成功舉辦營造良好的城市文明軟環境。
其四,世博會是加快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助推器。
舉辦2010年世博會,不僅為上海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也為加快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提供了重大契機。長三角要在新形勢下實現新跨越,必須在「提升、融合、率先、帶動」上做大文章,長三角共同辦博就是一個重要途徑。上海世博會的舉辦,必將加快長三角區域作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迅速崛起。
我們要緊緊把握世博會帶給長三角區域共同發展的機遇,立足於增強區域經濟的國際競爭力,進一步優化區域發展環境,加強區域規劃,完善區域合作,放大世博效應,加快形成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新格局。要聯手共同辦博。充分利用世博會建設和舉辦提供的巨大商機,制定公開、透明的世博會市場准入規則,吸納長三角和全國各地企業參與世博會場館建設和服務提供。要放大世博效應。聯合蘇浙等兄弟省市共同搭建世博會這一世界級平台,廣泛開展經濟、貿易、科技、文化、體育等各種交流活動,擴大長三角地區在世界的影響力。要打造世博之旅。緊緊圍繞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整合開發長三角地區特色旅遊資源,共同開發、聯合宣傳世博之旅系列產品,實現客源互動和旅遊資源共享,共享世博會帶來的發展機遇和成果。
舉辦世博會是長三角區域加速融合並全面崛起的最佳載體,是構建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世界級都市圈的重要抓手,是長三角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通過2010年世博會的舉辦,長三角區域在重大基礎設施一體化、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一體化、科技創新體系一體化、社會事業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等方面必將進一步加快,長三角發展一體化進程也必將進一步加快。
其五,世博會是讓人們生活更美好的助推器。
歷史上每一屆世博會,無論是在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民族與世界之間,都承受著、體現著同一種精神和理念,就是以人為本,創造性開發,讓人們生活更美好。2010年上海世博會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也是城市主要的存在目的。上海世博會將為世界打開一扇人與人、人與資源、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窗口,實現讓人們生活更美好的共同嚮往目標。
2010年上海世博會打破了歷屆世博會在居民稀少的空曠場地興建園區的慣例,選擇了舊城改造這一最難啃的「硬骨頭」,充分顯示了政府借舉辦世博會契機調整產業結構、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市民百姓生活、創造和諧社會的堅定信念和不懈努力。為配合世博會的成功舉辦,上海在市政基礎設施和社會公共設施配套、城市功能和環境提升、歷史文化風貌保護等多方面,全面科學規劃,更加充分地演繹「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一世博會主題。2010年世博會的舉辦,將大大改善市民居住條件、提高生活水平。上海世博會的選址將工業改造、環境治理與人民生活和居住條件的改善相結合,獨具匠心。目前,「世博會園區搬遷」這一上海有史以來動拆遷量最大的單體工程已經完成,園區內的1.8萬多戶居民全部搬出,並順利入住兩個配套新建的「世博家園」。世博會的舉辦必將大大改善上海人民的居住條件,推動上海成為「安居樂業之城」。2010年世博會的舉辦,將加快上海樞紐型、功能性、網路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到2010年,將形成由11條線路組成、運營里程達400公里、承擔900萬客運量的軌道交通網路,基本滿足世博會和城市發展、居民出行的需要。2010年世博會的舉辦,將對上海城市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提出更高的目標和要求。在世博會籌辦期間,上海將大力推進生態型城市建設,工業區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0%以上,外環線以內基本建成無燃煤區,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大於85%。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3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38%。具有休閑、觀光旅遊、國際貿易交流等功能的世博園區、黃浦江濱江景觀帶、崇明生態島等城市門戶區域景觀的建成,將進一步提升上海國際大都市形象。
總之,以世博會為契機,帶動上海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帶動城市建設、生態建設和現代化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帶動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質顯著提升,使城市更加美麗,使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世博會是擴大內需戰略的放大器
比照世博會歷史可以發現,世博機遇對舉辦國、舉辦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既有申辦時的先發拉動效應,又有籌備舉辦時的直接拉動和間接拉動效應,更有結束後較長一段時期的持續後發效應。特別是面對當前全球金融危機,全球經濟面臨衰退,擴大內需戰略已成為我國抵禦全球經濟金融風險的重大舉措。舉辦2010年世博會正因應了擴大內需戰略,成為我國擴大內需戰略的放大器。
世博會對上海及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具有強大的直接推動力。世博會是人流、物流、資金流的大匯聚,將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世博會所形成的擴大內需效應,將促進上海經濟在相當長時期內保持平穩健康較快增長。世博會對經濟發展的直接推動作用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擴大投資需求。舉辦世博會,是一項投資浩大的巨大工程,它的直接投資是各類展館、園區場地開發、相關配套以及城市基礎設施,但更重要的是它將直接拉動原材料、建築、交通、通信等一系列基礎產業的迅速擴張,而由此帶動的延伸領域投資約是直接投資的數倍,投資需求的乘數效應顯著。
第二,擴大消費需求。世博會涉及的產業鏈較長,對投入和產出的放大效應相當明顯。除了世博會主辦者和參展商的直接商業收益外,其他相關產業獲得的間接經濟效益也相當可觀。可以有效地帶動旅遊消費增長,世博會將為上海開發旅遊新產品創造良好機遇,有利於帶動賓館業、文化娛樂、服務等消費需求的擴大。經驗數據表明,旅遊業直接收入每增長1元,相關行業的收入就能增長4.3元,消費需求的乘數效應顯著。
第三,擴大對外貿易。上海舉辦世博會,對經濟貿易的影響是雙向的,一方面通過世博會的平台,為國外企業了解上海提供了良好機遇,特別是為大力宣傳中國民族品牌提供了很好的機遇,從而有利於擴大產品出口。另一方面,國內企業通過世博會的平台,了解國外發展最新動態,有利於吸引更多外商進行經濟貿易合作。出口需求的乘數效應顯著。
第四,擴大就業崗位。為籌辦上海世博會,以浦江開發為起點的新一輪投資熱潮,對未來一段時期上海經濟將起到明顯的拉動作用,也必將創造相當多的就業機會,世博經濟本身就可產生大量的就業崗位。1996年漢諾威世博會就創造了10萬個就業機會。據有關測算,世博會每增加1000平方米展覽面積,可創造近100個就業機會。就業需求的乘數效應顯著。
世博會是提升軟實力和競爭力的加速器
每一屆世博會,總能給舉辦城市帶來無法計算的後續效應,從而推動舉辦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比如,1889年法國巴黎世博會建造的艾菲爾鐵塔,至今已成為法國和巴黎的象徵;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會後形成了關西經濟帶,成為日本重要的經貿中心,促進了日本經濟的持續增長;2000年德國漢諾威世博會,最終確立了漢諾威全球會展業龍頭城市的地位。2010年上海世博會,又將為上海留下什麼呢?除了世博會的直接、間接效益外,世博會後續的「黃金效應」更是無法估量,其核心和長遠影響是,有利於加快提升上海城市軟實力和競爭力。世博會後續效應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提升國際形象。舉辦世博會本身就是一個非常有效的城市營銷手段。通過舉辦2010年上海世博會,不僅將進一步加強上海與世界的聯系,讓世界更多人了解上海,引來更多的投資者和旅遊者,大大提高上海的國際化水平。更為重要的是,將進一步完善上海城市功能,加快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進程,從而進一步提升上海城市品牌和國際地位。
二是增強集聚輻射。上海位於長江入海口,以此為中心,方圓600公里內有3.65億人,佔全國人口的近30%。上海世博會的成功舉辦,世博效應將輻射整個長三角、輻射全國。可以預見,2010年上海世博會,必將加快長三角一體化步伐,「關西經濟帶」迅速崛起的奇跡有望在長江三角洲地區重現。
三是加快科技創新。世博會是當今世界各國科技成果和創新理念集中展示的國際舞台,它對舉辦國和舉辦城市的科技創新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2010年上海世博會提出「科技世博」的理念,科技已完全融入世博會主題,成為支撐和展示世博會的手段。2010年上海世博會將為推進我國科技進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上海創新型城市建設提供強大動力。
四是引領文明進步。作為全球最高級別的展覽會,世博會是各國全方位展示本國社會、經濟、文化成就和發展前景的最好機會。世博會體現的不僅是經濟、社會的綜合實力,更是一種文化理念和文明的傳播。2010年上海世博會作為中外文化的一次大交融,它不僅讓人們大開眼界,還能促成人們精神層面的提升。可以說,世博會對經濟的促進只是一個方面,更深遠的在於文化層面的帶動和促進。世博會結束之後,對上海社會和文化的積極影響將長期延續,這將是世博會留給我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作者分別繫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局長;上海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研究員)
⑷ 上海世博創造了那些「之最」
上海世博會已有12項紀錄入選世界記錄協會世界之最: 1、上海世博會的參展規模,共有190個國家、56個國際組織參展。 2、志願者人數最多。園區共79965名,其中國內其他省區市1266名,境外204名。共分13批次向遊客提供了129萬班次1000萬小時約4.6億人次的服務。 3、正式參展方的自建館,大約有4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報名建設,其數量為歷屆之最。 4、上海世博會主題館屋面太陽能板面積達3萬多平方米,是目前世界最大單體面積太陽能屋面。 5、主題館牆面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生態綠牆,為5000平方米。 6、直接投資為286億元,財政總預算將達到300億-400億元。 7、世界上保留園區內老建築物最多的世博會園區。約有2萬平方米歷史建築得以保留、保護。世博會博物館與城市文明館都設在原江南造船廠的老建築內。 8、截至10月16日21時,進園參觀世博會的人數已達103.28萬人,成為世博會史上單天參觀人數之最。 9、參觀人數最多,截至10月31日21:00 人數超過了7308.44萬。 10、首次同步推出網上世博會。 11、世界上單體量最大的公廁。 12、世博會園區面積最大:園區在市中心佔地多達5.29平方公里。 13、上海世博會是第一次在發展中國家舉辦的世博會
⑸ 上海世博會關於工作人員招聘
世博會全部都是志願者,我也報名了,不給錢的
網上搜索世博志願者招募就知道了
別被這種弱智騙了
⑹ 上海世博會舉辦的背景
上海世博背景:1999年在昆明舉辦園藝博覽會其間,上海市人民政府就決定申請承辦2010年上海世博2001年5月2日中國駐法大使吳建民正式向國際展覽局遞交了申請函,是世界上第一個正式申辦2010年世博會的國家。除中國以外,申辦2010年世博會的還有俄羅斯、韓國、波蘭、阿根廷和墨西2005年1月20日2010年上海世博會會徽正式發布。會徽以中國漢字「世」字書法創意為形,「世」字圖形寓意三人合臂相擁,狀似美滿幸福、相攜同樂的家庭,也可抽象為「你、我、他」廣義的人類,對美好和諧的生活追求,表達了世博會「理解、溝通、歡聚、合作」的理念,突顯出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以人為本的積極追求。2006年8月19日上海世博會開幕前的第1351天,世博園區工程建設正式開始。在5.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近兩年的時間里,世博會的重要建築相繼開工。2007年12月18日2010年上海世博會核心建築之一的中國館正式動工,標志著世博會園區建設的核心工程已經全面啟動。中國館建築外觀以「東方之冠」的構思主題,表達中國文化的精神與氣質。以漢字「人」為核心創意的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吉祥物「海寶」正式揭曉。既反映了中國文化的特色,又呼應了上海世博會會徽的設計理念。在國際大型活動吉祥物設計中率先使用文字作為吉祥物設計的創意,是一次創新。2008年3月20日被譽為世界博覽會歷史上一項創舉的——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區」項目在黃浦江畔奠基。上海世博會是150多年來首次選取「城市」為主題的世界博覽會,設立「城市最佳實踐區」的創意始於中國「申博」期間。該區域規劃「將城市作為最獨特的展品」,展示全球公認的、具有創新意義和示範價值的城市保護及開發的實踐案例。2008年4月14日2010年上海世博會重要亮點——「網上世博會」項目正式啟動。瑞士成為第一個正式參加網上世博會項目的國家。網上世博會將使上海世博會成為「永不落幕的世博會」。2008年12月20日世博城市文明志願者卡通形象「小志」揭曉。「小志」以勤勤懇懇的小螞蟻為基本形象,代表了志願者團結一致、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2009年3月27日上海世博會門票正式開售。上海世博會門票銷售分為會前預售和會期銷售。預售分為三期,第一期時間為2009年3月27日至2009年6月30日。主要向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等團體銷售指定日普通票和平日普通票。上海世博會志願者標志、口號、歌曲也在當天正式發布。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志願者標志的主體由漢字「心」、英文字母「V」、嘴銜橄欖枝飛翔的和平鴿構成。上海世博會志願者主口號「世界在你眼前,我們在你身邊」。志願者歌曲確定為陳奕迅演唱的《在你身邊》。2009年5月1日上海世博會志願者招募正式啟動。按照規劃,預計招募園區志願者7萬人,城市志願者10萬人。自報名啟動以來,報名總數為612251人,成功注冊報名總數為561549。目前,上海世博會注冊志願者報名工作已經結束,園區內各類崗位志願者候選人已經基本選拔產生,總數為70327人。而城市服務站點志願者仍在選拔之中,截至2009年底,志願者網上報名人數已達61萬。2009年11月12日作為上海世博會創新亮點之一的網上世博會正式上線,全球網民可通過訪問www.expo.cn,隨時暢游三維園區,提前領略精彩世博。國際展覽局將網上世博會稱為「世界展覽歷史上一次革命性創舉」。全部網上展館將於五月完成建設。即便在上海世博會閉幕後,網上世博會仍將繼續歡迎全球嘉賓訪問,使之成為一屆「永不落幕」的世博會。2010年1月1日2010中國世博旅遊年啟動。世博旅遊的推廣活動將貫穿一整年時間。屆時,將通過舉辦「全球百城世博旅遊宣傳月」、「全國百城世博旅遊宣傳周」、推出覆蓋中國各地的世博旅遊精品線路、邀請中外媒體宣傳報道世博旅遊等一系列活動,大力宣傳造勢,吸引海內外遊客參觀世博
⑺ 上海世博會創造了哪些世界之最
上海世博會已有9項紀錄入選世界記錄協會世界之最: 1、報名參加上海世博會的國家和國際組織已有240多個,為歷屆世博會之最。 2、上海世博會志願者人數最多的世博會。 3、上海世博會正式參展方的自建館,大約有4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報名建設,其數量為歷屆之最。4、上海世博會主題館屋面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大單體面積太陽能屋面。5、上海世博會主題館牆面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生態綠牆。6、上海世博會園區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上園區面積最大的世博會.在世博會民營企業聯合館內,有一個由30000個水晶展牌組成的「閃耀矩陣」展示牆,每個展牌上都鐫刻著每個企業的名字。整個閃耀矩陣在燈光的照耀下將流光溢彩,色彩萬千,是中國企業在世界級舞台上最引人注目的集體亮相。 7、上海世博會直接投資為286億元,財政總預算將達到3000億-4000億元。 8、上海世博會園區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上保留園區內老建築物最多的世博會.園區在市中心佔地多達5.28平方公里,上海世博會園區面積是歷屆世博會之最。 9、截至10月16日21時,當天進園參觀上海世博會的人數已達1032700人,成為世博會史上單天參觀人數之最。 另,上海世博會將成為歷代參觀人數最多的世界博覽會。
⑻ 上海世博會是幹嘛的
上海世博會的主要目標是:
1、提高公眾對「城市時代」中各種挑戰的憂患意識,並提供可能的解決方案;
2、促進對城市遺產的保護;使人們更加關注健康的城市發展;
3、推廣可持續的城市發展理念,成功實踐和創新技術;尋求發展中國家的可持續的城市發展模式;
4、促進人類社會的交流融合和互相理解。
核心思想是:
城市是人創造的,它不斷地演進演化和成長為一個有機系統。人是這個有機系統中最具活力和最富有創新能力的細胞。人的生活與城市的形態和發展密切互動。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城市的有機系統與地球大生物圈和資源體系之間相互作用也日益加深和擴大。人、城市和地球三個有機系統環環相扣,這種關系貫穿了城市發展的歷程,三者也將日益融合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上海世博會的舉辦意義: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將是一次探討新世紀人類城市生活的偉大盛會
21世紀是城市發展的重要時期,預計到2010年,全球總人口將有55%居住於城市。因此,對未來城市生活的憧憬與展望是一項全球性的課題,它與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和人民都休戚相關。作為首屆以「城市」為主題的世界博覽會,在上海世博會184天的展期里,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將圍繞「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一主題充分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發展經驗、傳播先進城市理念,從而為新世紀人類的居住、生活和工作探索嶄新的模式,為生態和諧社會的締造和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生動的例證。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將是一曲以「創新」和「融合」為主旋律的交響樂
創新是世博會亘古不變的靈魂;跨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是世博會一如既往的使命。「以人為本、科技創新、文化多元、合作共贏、面向未來」——上海世博會將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繼續弘揚「創新」和「融合」的主旋律,創作一曲人類新世紀的美妙樂章。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將是世界各國人民的一次偉大聚會
一方面,上海世博會將努力吸引200個左右的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展,吸引海內外7000萬人次遊客前來參觀,從而以最為廣泛的參與度載入世博會的史冊。另一方面,上海世博會組委會將始終以全球的視野來籌備和舉辦上海世博會,舉全國之力,集世界智慧,最大限度地爭取世界各國政府和各國人民的參與、理解和支持,從而使上海世博會真正成為「世界人民的大團圓」。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將成為人類文明的一次精彩對話
這一世紀性的宣言將匯集各國人民在世博會上的真知灼見,承載人們對全球未來合作與人類未來發展的深邃思考和廣泛共識。這將是上海世博會為世界人民留下有關城市主題的一份豐厚的精神遺產。
⑼ 上海世博會志願者的工作內容和招募要求有哪些
報名要求:
★ 志願者工作時間:從現在起至2010年4月30日(根據自己空餘時間選擇工作日,一天八小時)
參與過志願者工作後,展示中心將根據考評成績和工作次數,授予志願者紀念證書。表現優秀者有機會優先成為2010世博會運營期志願者。
★ 志願者條件
1.相貌端莊,女性身高1.60cm以上,男性身高1.70cm以上;
2.普通話標准,語言表達能力強,英語口語熟練者尤佳;
3.溝通能力及現場應變能力強;
4.遵守紀律,吃苦耐勞,服從調度;
★ 志願者職責
1.負責對展覽內容的講解(以中文為主、英語介紹為輔);
2.負責展覽現場觀眾引導及秩序維護;
3.負責現場宣傳資料的發放;
4.負責部分觀展嘉賓的禮儀接待;
5.負責現場展品和設備的保護。
⑽ 求上海世博會 工作人員名單
條件太少名字都沒有大海撈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