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簡述如何培養小學生創造想像的能力
教師在教學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培養小學生創造想像的能力。
教師要回引導學生學會觀察,豐富學生的表答象儲備。
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思考,打開學生想像力的大門。
教師要引導學生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經驗以發展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
教師要注意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想像在語言的調節下進行,並通過語言來表現。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想像水平。
教師要結合學科教學,有目的地訓練學生的想像力。
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幻想。
Ⅱ 怎樣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想像 兒童心理學
一、了解思維發展的過程。 要想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的發展,首先應該了解什麼是思維?思維是思索與判斷的過程。在心理學上,一般把思維定義為: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和概括的認識過程,並且通過這種認識,可以把握事物的一般屬性和本質屬性,它是一種復雜的、系統的心理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思維也隨之發展:0~3歲幼兒動作思維為主在這個階段,思維是依*感知和動作來完成的。孩子只有在聽、看、玩的過程中,才能進行思維; 4歲幼兒從動作思維向形象思維過渡。他可以依*頭腦中的表象和具體事物的聯想展開,但是形象思維也佔了很大比例。5~6歲幼兒形象思維佔主導地位,但已經初步出現抽象邏輯思維。對事物的理解也發生各種變化,可以聽懂大人的描述並可用語言對事物進行評 價。 二、 掌握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特點。 幼兒由於生理心理的特殊性,創造思維也具有自身的特點。 (1)由於幼兒身心發展的限制,幼兒的創造能力和意志力都較弱,因此幼兒的創造活動不易持久,他們的創造願望來得快,也去的快,常常是瞬間即逝,如果有成人及時的引導和鼓勵,幼兒的創造能力就會向前發展。 (2)幼兒喜歡幻想,富於想像,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常常是由創造性想像引起的,但他們的心理具有較大的隨意性,受興趣的影響較大,興趣可以振奮幼兒的智力,激發創造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要善於保持幼兒的興趣和調動幼兒的興趣。 (3)幼兒由於環境、教育、遺傳等不同的作用和影響,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水平是有很大差異的,比如有的幼兒擅長創編故事,有的幼兒擅長美工創作,如果這些幼兒的創造才能能夠得到盡早的發現和培養,對幼兒的發展是很有益的,在一般的情況下,只要有環境和教育起積極的作用,幼兒的創造性思維都會有較大的發展,但不能根據幼兒的一時表現,就斷言其創造能力的高下。 三、啟發家長,重視家庭環境對幼兒創造性思維的影響 。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幼兒產生了心理安全感和獲得了心理自由時,最有利於他們的創造性的發展和表現。幼兒在家庭里一般不受拘束,他們在親情的影響下,敢於擺弄家中的一切東西,甚至對父母的專用物品,他們也敢於探究,即使因此受到過父母的責罰,但過了一段時間後他們仍然會對未曾了解清楚的物品再產生探究的興趣。另外父母的專業愛好、解決問題的方法、對幼兒的學習指導方法等因素對幼兒的思維能力都有重大影響。所以,我們應該經常向家長宣傳幼兒教育的理論,介紹幼兒教育發展方面的知識和方法,讓他們能夠重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視幼兒在家庭中的各種求異思維的表現,使幼兒所萌發出來的創造性思維能有充分的發展空間。魯迅先生曾經講過「文學家的孩子熟悉筆墨;木匠的孩子熟悉斧鋸;軍事家的孩子會擺弄刀槍。」這說明家長的職業及專業愛好對幼兒的興趣有直接的影響,但這種影響還只是模仿式的教育。我們所強調的家庭教育因素,實際上是要求家長要重視幼兒在思維方面的發展因素。 四、抓住幼兒的興趣,激發求知的慾望和創造的慾望。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幼兒在進行活動時,興趣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當幼兒興趣濃厚時,他會專心的研究,探索。從中發現問題並解決。興趣又可稱為「好奇心」, 好奇既是天性也是一種十分可貴的心理素質。因為好奇,孩子就會有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並在探索活動中豐富和積累知識經驗,發展創造性思維能力。兒童心理學家指出:凡是因好奇心而受到獎勵的孩子,都願意繼續進行某種試驗和探索,這既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又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呵護孩子的好奇心。 此外,創造性思維更偏重於發散性思維,是一種從多角度、多方位探索問題尋找答案的非常規、反常規的思考方式,往往有想像和幻想成分的參與。 創造離不開想像,孩子的想像力可以開啟幻想世界。只有在這種自由幻想世界裡,創造思維才會萌發。因此,我們要鼓勵孩子異想天開、標新立異,積極引導孩子大膽幻想,在條件可能的情況下,還應設法促使孩子動手參與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去尋求答案。但要提醒幼兒不可脫離事實。 五、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在學習活動中發展幼兒的創造性 。 幼兒園的教育活動非常多,各種教育活動的內容不同,可以使幼兒不斷產 一、了解思維發展的過程。 要想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的發展,首先應該了解什麼是思維?思維是思索與判斷的過程。在心理學上,一般把思維定義為: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和概括的認識過程,並且通過這種認識,可以把握事物的一般屬性和本質屬性,它是一種復雜的、系統的心理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思維也隨之發展:0~3歲幼兒動作思維為主在這個階段,思維是依*感知和動作來完成的。孩子只有在聽、看、玩的過程中,才能進行思維; 4歲幼兒從動作思維向形象思維過渡。他可以依*頭腦中的表象和具體事物的聯想展開,但是形象思維也佔了很大比例。5~6歲幼兒形象思維佔主導地位,但已經初步出現抽象邏輯思維。對事物的理解也發生各種變化,可以聽懂大人的描述並可用語言對事物進行評 價。 二、 掌握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特點。 幼兒由於生理心理的特殊性,創造思維也具有自身的特點。 (1)由於幼兒身心發展的限制,幼兒的創造能力和意志力都較弱,因此幼兒的創造活動不易持久,他們的創造願望來得快,也去的快,常常是瞬間即逝,如果有成人及時的引導和鼓勵,幼兒的創造能力就會向前發展。 (2)幼兒喜歡幻想,富於想像,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常常是由創造性想像引起的,但他們的心理具有較大的隨意性,受興趣的影響較大,興趣可以振奮幼兒的智力,激發創造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要善於保持幼兒的興趣和調動幼兒的興趣。 (3)幼兒由於環境、教育、遺傳等不同的作用和影響,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水平是有很大差異的,比如有的幼兒擅長創編故事,有的幼兒擅長美工創作,如果這些幼兒的創造才能能夠得到盡早的發現和培養,對幼兒的發展是很有益的,在一般的情況下,只要有環境和教育起積極的作用,幼兒的創造性思維都會有較大的發展,但不能根據幼兒的一時表現,就斷言其創造能力的高下。 三、啟發家長,重視家庭環境對幼兒創造性思維的影響 。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幼兒產生了心理安全感和獲得了心理自由時,最有利於他們的創造性的發展和表現。幼兒在家庭里一般不受拘束,他們在親情的影響下,敢於擺弄家中的一切東西,甚至對父母的專用物品,他們也敢於探究,即使因此受到過父母的責罰,但過了一段時間後他們仍然會對未曾了解清楚的物品再產生探究的興趣。另外父母的專業愛好、解決問題的方法、對幼兒的學習指導方法等因素對幼兒的思維能力都有重大影響。所以,我們應該經常向家長宣傳幼兒教育的理論,介紹幼兒教育發展方面的知識和方法,讓他們能夠重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
Ⅲ 如何培養創造性思維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隨著教育的發展,教育越來也傾向於孩子的創新思維能力。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創新思維能力,現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寫在最後:
日常生活中,凡是可以調動孩子積極性的,培養孩子自主意識的觀察,都可以提高孩子的創新思維能力,切忌一成不變的傳授給孩子。
Ⅳ 創造性思維的如何培養
創造性思維是人類的高級心理活動。創造性思維是政治家、教育家、科學家、藝術家等各種出類拔萃的人才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心理學認為:創造思維是指思維不僅能提示客觀事物的本質及內在聯系,而且能在此基礎上產生新穎的、具有社會價值的前所未有的思維成果。
創造性思維是在一般思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是後天培養與訓練的結果。卓別林為此說過一句耐人尋味的話:「和拉提琴或彈鋼琴相似,思考也是需要每天練習的。」因此,我們可以運用心理上的「自我調解」,有意識地從幾個方面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維。
(1)展開「幻想」的翅膀
心理學家認為,人腦有四個功能部位:一是以外部世界接受感覺的感受區;二是將這些感覺收集整理起來的貯存區;三是評價收到的新信息的判斷區;四是按新的方式將舊信息結合起來的想像區。只善於運用貯存區和判斷區的功能,而不善於運用想像區功能的人就不善於創新。據心理學家研究,一般人只用了想像區的15%,其餘的還處於「冬眠」狀態。開墾這塊處女地就要從培養幻想入手。
想像力是人類運用儲存在大腦中的信息進行綜合分析、推斷和設想的思維能力。在思維過程中,如果沒有想像的參與,思考就發生困難。特別是創造想像,它是由思維調節的。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就是從他幼時幻想人跟著光線跑,並能努力趕上它開始的。世界上第一架飛機,就是從人們幻想造出飛鳥的翅膀而開始的。幻想不僅能引導我們發現新的事物,而且還能激發我們作出新的努力,探索,去進行創造性勞動。
青年人愛幻想,要珍惜自己的這一寶貴財富。幻想是構成創造性想像的准備階段,今天還在你幻想中的東西,明天就可能出現在你創造性的構思中。
(2)培養發散思維
所謂發散思維,是指倘若一個問題可能有多種答案,那就以這個問題為中心,思考的方嚮往外散發,找出適當的答案越多越好,而不是只找一個正確的答案。人在這種思維中,可左沖右突,在所適合的各種答案中充分表現出思維的創造性成分。197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金獲得者、美國科學家格拉肖說:「涉獵多方面的學問可以開闊思路……對世界或人類社會的事物形象掌握得越多,越有助於抽象思維。」比如我們思考「磚頭有多少種用途」。我們至少有以下各式各樣的答案:造房子、砌院牆、鋪路、剎住停在斜坡的車輛、作錘子、壓紙頭、代尺劃線、墊東西、搏鬥的武器……如此等等。
(3)發展直覺思維
直覺思維在學習過程中,有時表現為提出怪問題,有時表現為大膽的猜想,有時表現為一種應急性的回答,有時表現為解決一個問題,設想出多種新奇的方法、方案等等。為了培養我們的創造性思維,當這些想像紛至沓來的時候,可千萬別怠慢了他們。青年人感覺敏銳,記憶力好,想像極其活躍,在學習和工作中,在發現和解決問題時,可能會出現突如其來的新想法、新觀念,要及時捕捉這種創造性思維的產物,要善於發展自己的直覺思維。
(4)培養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創性
流暢性、靈活性、獨創性是創造力的三個因素。流暢性是針對刺激能很流暢地作出反應的能力。靈活性是指隨機應變的能力。獨創性是指對刺激作出不尋常的反應,具有新奇的成分。這三性是建築在廣泛的知識的基礎之上的。6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曾採用所謂急驟的聯想或暴風雨式的聯想的方法來訓練大學生們思維的流暢性。訓練時,要求學生像夏天的暴風雨一樣,迅速地拋出一些觀念,不容遲疑,也不要考試質量的好壞,或數量的多少,評價在結束後進行。速度愈快表示愈流暢,講得越多表示流暢性越高。這種自由聯想與迅速反應的訓練,對於思維,無論是質量,還是流暢性,都有很大的幫助,可促進創造思維的發展。
(5)培養強烈的求知慾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都說過,哲學的起源乃是人類對自然界和人類自己所有存在的驚奇。他們認為:積極的創造性思維,往往是在人們感到「驚奇』 時,在情感上燃燒起來對這個問題追根究底的強烈的探索興趣時開始的。因此要激發自己創造性學習的慾望,首先就必須使自己具有強烈的求知慾。而人的欲求感總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沒有精神上的需要,就沒有求知慾。要有意識地為自己出難題,或者去「啃」前人遺留下的不解之迷,激發自己的求知慾。青年人的求知慾最強,然而,若不加以有意識地轉移地發展智力,追求到科學上去,就會自然萎縮。求知慾會促使人去探索科學,去進行創造性思維,而只有在探索過程中,才會不斷地激起好奇心和求知慾,使之不枯不竭,永為活水。一個人,只有當他對學習的心理狀態,總處於「躍躍欲試」階段的時候,他才能使自己的學習過程變成一個積極主動「上下求索」的過程。這樣的學習,就不僅能獲得現有的知識和技能,而且還能進一步探索未知的新境界,發現未掌握的新知識,甚至創造前所未有的新見解、新事物。
Ⅳ 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創造性思維是將來人類的主要活動方式和內容。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工業革命沒有完全把人從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而目前世界范圍內的新技術革命,帶來了生產的變革,全面的自動化,把人從機械勞動和機器中解放出來,從事著控制信息、編製程序的腦力勞動,而人工智慧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使人所從事的一些簡單的、具有一定邏輯規則的思維活動,可以交給人工智慧去完成,從而又部分地把人從簡單腦力勞動中解放出來。這樣,人將有充分的精力把自己的知識、智力用於創造性的思維活動,把人類的文明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創造性思維是人類的高級心理活動。創造性思維是政治家、教育家、科學家、藝術家等各種出類拔萃的人才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心理學認為:創造思維是指思維不僅能提示客觀事物的本質及內在聯系,而且能在此基礎上產生新穎的、具有社會價值的前所未有的思維成果。
創造性思維是在一般思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是後天培養與訓練的結果。卓別林為此說過一句耐人尋味的話:「和拉提琴或彈鋼琴相似,思考也是需要每天練習的。」因此,我們可以運用心理上的「自我調解」,有意識地從幾個方面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維。
(1)展開「幻想」的翅膀
心理學家認為,人腦有四個功能部位:一是以外部世界接受感覺的感受區;二是將這些感覺收集整理起來的貯存區;三是評價收到的新信息的判斷區;四是按新的方式將舊信息結合起來的想像區。只善於運用貯存區和判斷區的功能,而不善於運用想像區功能的人就不善於創新。據心理學家研究,一般人只用了想像區的15%,其餘的還處於「冬眠」狀態。開墾這塊處女地就要從培養幻想入手。
想像力是人類運用儲存在大腦中的信息進行綜合分析、推斷和設想的思維能力。在思維過程中,如果沒有想像的參與,思考就發生困難。特別是創造想像,它是由思維調節的。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就是從他幼時幻想人跟著光線跑,並能努力趕上它開始的。世界上第一架飛機,就是從人們幻想造出飛鳥的翅膀而開始的。幻想不僅能引導我們發現新的事物,而且還能激發我們作出新的努力,探索,去進行創造性勞動。
青年人愛幻想,要珍惜自己的這一寶貴財富。幻想是構成創造性想像的准備階段,今天還在你幻想中的東西,明天就可能出現在你創造性的構思中。
(2)培養發散思維
所謂發散思維,是指倘若一個問題可能有多種答案,那就以這個問題為中心,思考的方嚮往外散發,找出適當的答案越多越好,而不是只找一個正確的答案。人在這種思維中,可左沖右突,在所適合的各種答案中充分表現出思維的創造性成分。197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金獲得者、美國科學家格拉肖說:「涉獵多方面的學問可以開闊思路……對世界或人類社會的事物形象掌握得越多,越有助於抽象思維。」比如我們思考「磚頭有多少種用途」。我們至少有以下各式各樣的答案:造房子、砌院牆、鋪路、剎住停在斜坡的車輛、作錘子、壓紙頭、代尺劃線、墊東西、搏鬥的武器……如此等等。
(3)發展直覺思維
所謂直覺思維是指不經過一步一步分析而突如其來的領悟或理解。很多心理學家認為它是創造性思維活躍的一種表現,它即是發明創造的先導,也是百思不解之後突然獲得的碩果,在創造發明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物理學上的「阿基米德定律」是阿基米德在跳入澡缸的一瞬間,發現澡缸邊緣溢出的水的體積跟他自己身體入水部分的體積一樣大,從而悟出了著名的比重定律。又如,達爾文在觀察到植物幼苗的頂端向太陽照射的方向彎曲現象時,就想到了它是幼苗的頂端因含有某種物質,在光照下跑向背光一側的緣故。但在他有生之年未能證明這是一種什麼物質。後來經過許多科學的反復研究,終於在1933年找到了這種物質植物生長素。
直覺思維在學習過程中,有時表現為提出怪問題,有時表現為大膽的猜想,有時表現為一種應急性的回答,有時表現為解決一個問題,設想出多種新奇的方法、方案等等。為了培養我們的創造性思維,當這些想像紛至沓來的時候,可千萬別怠慢了他們。青年人感覺敏銳,記憶力好,想像極其活躍,在學習和工作中,在發現和解決問題時,可能會出現突如其來的新想法、新觀念,要及時捕捉這種創造性思維的產物,要善於發展自己的直覺思維。
Ⅵ 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想像能力
素質教育的終極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而影響創造能力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想像力。想像的主要方式是聯想和幻想。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可以運用類比法、提示法、突發奇想法等實現。
關鍵詞:想像 幻想 聯想 創造力
素質教育的內容之一,是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即學生走向社會後在某一領域有所創新或對現有的工具有所改進,使個人對社會有所貢獻。決定一個人此種創造能力大小的前提因素很多,而想像力是否豐富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很難想像,一個缺乏想像力的人會有較大的發明創造。而一個人想像能力的大小又與幼年所受教育有直接的聯系。所以素質教育應重視學生想像能力的培養,以便增強學生將來的創造能力。
心理學認為,想像是指在知覺材料的基礎上,經過新的組合而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是對於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像出它的具體形象,其主要方式是聯想和幻想。
聯想是由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關的人和事物,是由眼前所感知的事物回想或延伸想到其他事物。聯想不是記憶表象的簡單連接,而是表象群的創造性的重新組合,是藝術創作的重要方式。黑格爾說:「如果談到本領,最傑出的藝術本領就是想像。」黑格爾所說的想像便是聯想。聯想的依據是事物的相似或近似之處,如中國古代文學傳統的修辭手法「比興」便是。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彼物與此物之所以能構成比,是因為二者有相似之處,而相似之處恰是通過聯想找到的,沒有聯想,眼見著此物也想不起不在眼前的彼物。興者,先言他物引起所誦之詞,他物與所敘之事相似與相近,同樣是運用聯想工具找到的。
幻想則是以社會和個人的想像和願望為依據,對還沒有實現的事物有所想像,是構想出現實中不曾有的甚至不可能有的東西,比聯想有較大的自由。如人類早期曾幻想著像鳥一樣在天上飛(飛機),像魚一樣在水中游(輪船),能一個斤斗十萬八千里(孫悟空),能永遠健康(長生不老)。
在人的想像思維中,聯想的同時也在幻想,幻想的同時也在聯想,二者不可區分,共同構成了想像,既幻想、聯想出事物的外部表象,又想像出事物的本質規律。高爾基說:「想像在其本質上是對世界的思維。」這種思維形式,有感性的思維成份,也有理性思維因素。
在科學思維中,想像起輔助作用,科學家用想像來推測研究對象的性質,來猜測人類尚未達到的領域。科學真理的發現是收集現象,在眾多現象的基礎上推測、聯想形成假說,從而接近真理的過程。如魯班受竹葉邊細齒的啟發,發明了鋸;魏格納面對醫院牆上的世界地圖,提出了板塊漂移學說;門捷列夫用自己創造的元素周期表推測尚未發現的元素的性質……
在形象思維中,想像是藝術創作的關鍵之一。藝術家要設身處地地展開想像,甚至把自己想像成表示的對象加以體驗,不是對生活現象簡單記憶的表現,而是把握生活本質規律的基礎上通過想像的途徑,創造出比生活更具有表現力、更能體現出生活本質規律的生動的藝術形象。比如明代戲曲湯顯祖的《牡丹亭》,在一種夢幻一般的情境中,表現了少女杜麗娘與書生柳夢梅之間為情而死、為情而生的愛情故事。這種故事情節如果從現實的角度來看,顯然是缺乏生活真實性的。但正是依靠豐富的瑰麗的想像能力,才造就了這部輝煌的藝術作品。
創造性想像是更加獨立更加新穎的一種想像,如中國古代文學中由月的陰晴圓缺聯想到人的悲歡離合,由朝陽聯想到少年,由夕陽聯想到老年,由落日聯想到死亡,由秋聯想到人的成熟、衰老,由葉落聯想到生命的消失,由歸雁聯想到思念,由楊柳聯想到送別,由兵器聯想到戰爭……
人類社會早期,人與自然的矛盾中,自然力量過於強大,處處威脅著人類的生存,為了增強人類戰勝自然的信心,首先必須在心理上戰勝了自然,先哲們便藉助想像,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於是產生了原始神話和傳說:因乾旱而產生了後羿射日,因地震而產生了女媧補天,因水災而產生了大禹治水,誇父逐日則是對地球引力的挑戰,而那位盜天火給人間以光明和溫暖的普羅米修斯則是贊美了人類發明火的偉大功績……所以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將想像視為跨越時(思載千載)空(視通萬里)的思想與形象的統一體(神與物游)。
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人權思想,將人從神的奴役中解放出來,自由民主思想喚醒了人的想像意識,因而帶來了科學的大發展和文藝復興的藝術高潮,產生了一大批文化巨人。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放眼世界,外界信息的湧入,解放了思想,增強了活力,不僅是經濟的解放也是民族精神的解放,從而發展了民族的想像力,增強了民族的創造力。
中國漢字的特點是象形,當初定型後,對書寫有一套嚴格的規定,筆畫順序不能亂,一點一橫不能增加也不能減少,否則視為錯誤。而目前父母們望子成龍心切,早早讓孩子識字,嚴重阻礙了孩子們想像力的培養,不利於將來創造能力發揮。而應試教育要學生們讀死書,不注意培養學生的想像力,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創造力嚴重缺乏。為改變現狀,必須從以下幾點著手:
首先用類比思考法,既將眾多的事物聯系起來,從它們的相似中突出某一個或幾個特點,即讓學生尋找相似的東西,在此過程老師可先舉一個例子加以說明。如:讓學生把想到的圓的東西說出來,開始學生不一定能說好,但老師可以先說出許多圓的東西,如車輪、碗、硬幣等,接著讓學生繼續說出其他圓的東西。這樣通過這些例子,學生在進行相似訓練時,不僅能趣味盎然,而且在游戲中培養了創造思維能力。
二是提示法。進行相似想像教育對學生來說,也不是那麼容易,因此可以採取適當提示的方法並不斷地加以鼓勵,使學生不斷開拓思路。如問學生:「蘋果和橘子這兩樣東西有哪些相似之處?」當學生說出它們是吃的、有皮、帶甜味等幾種相似之處後,再深下去得老師鼓勵它們:說的對,你可以想到它們都有籽、都有營養等。通過提示還可以再說出相似之處來。這樣不斷地提示和鼓勵,學生的腦子可以不斷地馳騁聯想,從而得到極為有益的鍛煉。
三是突發奇想法。心理學專家認為,相似想像的跨距愈大,其創造思維的成份也愈大。因此,應當鼓勵學生突發奇想,引導學生追求與眾不同、新穎的、獨特的答案,即使答案中存在問題也應鼓勵,而不放棄或否定,如此長期靈活地運用,才能增強學生的創造能力。
培養了想像力便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潛力,這對於學生的進一步發展和終身學習都有著重要意義。
Ⅶ 培養創造性思維應從哪幾個方面著手
創造性思維是人類的高級心理活動。創造性思維是政治家、教育家、科學家、藝術家等各種出類拔萃的人才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心理學認為:創造思維是指思維不僅能提示客觀事物的本質及內在聯系,而且能在此基礎上產生新穎的、具有社會價值的前所未有的思維成果。
創造性思維是在一般思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是後天培養與訓練的結果。卓別林為此說過一句耐人尋味的話:「和拉提琴或彈鋼琴相似,思考也是需要每天練習的。」因此,我們可以運用心理上的「自我調解」,有意識地從幾個方面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維。
(1)展開「幻想」的翅膀
心理學家認為,人腦有四個功能部位:一是以外部世界接受感覺的感受區;二是將這些感覺收集整理起來的貯存區;三是評價收到的新信息的判斷區;四是按新的方式將舊信息結合起來的想像區。只善於運用貯存區和判斷區的功能,而不善於運用想像區功能的人就不善於創新。據心理學家研究,一般人只用了想像區的15%,其餘的還處於「冬眠」狀態。開墾這塊處女地就要從培養幻想入手。
想像力是人類運用儲存在大腦中的信息進行綜合分析、推斷和設想的思維能力。在思維過程中,如果沒有想像的參與,思考就發生困難。特別是創造想像,它是由思維調節的。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就是從他幼時幻想人跟著光線跑,並能努力趕上它開始的。世界上第一架飛機,就是從人們幻想造出飛鳥的翅膀而開始的。幻想不僅能引導我們發現新的事物,而且還能激發我們作出新的努力,探索,去進行創造性勞動。
青年人愛幻想,要珍惜自己的這一寶貴財富。幻想是構成創造性想像的准備階段,今天還在你幻想中的東西,明天就可能出現在你創造性的構思中。
(2)培養發散思維
所謂發散思維,是指倘若一個問題可能有多種答案,那就以這個問題為中心,思考的方嚮往外散發,找出適當的答案越多越好,而不是只找一個正確的答案。人在這種思維中,可左沖右突,在所適合的各種答案中充分表現出思維的創造性成分。197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金獲得者、美國科學家格拉肖說:「涉獵多方面的學問可以開闊思路……對世界或人類社會的事物形象掌握得越多,越有助於抽象思維。」比如我們思考「磚頭有多少種用途」。我們至少有以下各式各樣的答案:造房子、砌院牆、鋪路、剎住停在斜坡的車輛、作錘子、壓紙頭、代尺劃線、墊東西、搏鬥的武器……如此等等。
(3)發展直覺思維
所謂直覺思維是指不經過一步一步分析而突如其來的領悟或理解。很多心理學家認為它是創造性思維活躍的一種表現,它即是發明創造的先導,也是百思不解之後突然獲得的碩果,在創造發明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物理學上的「阿基米德定律」是阿基米德在跳入澡缸的一瞬間,發現澡缸邊緣溢出的水的體積跟他自己身體入水部分的體積一樣大,從而悟出了著名的比重定律。又如,達爾文在觀察到植物幼苗的頂端向太陽照射的方向彎曲現象時,就想到了它是幼苗的頂端因含有某種物質,在光照下跑向背光一側的緣故。但在他有生之年未能證明這是一種什麼物質。後來經過許多科學的反復研究,終於在1933年找到了這種物質植物生長素。
直覺思維在學習過程中,有時表現為提出怪問題,有時表現為大膽的猜想,有時表現為一種應急性的回答,有時表現為解決一個問題,設想出多種新奇的方法、方案等等。為了培養我們的創造性思維,當這些想像紛至沓來的時候,可千萬別怠慢了他們。青年人感覺敏銳,記憶力好,想像極其活躍,在學習和工作中,在發現和解決問題時,可能會出現突如其來的新想法、新觀念,要及時捕捉這種創造性思維的產物,要善於發展自己的直覺思維。
(4)培養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創性
流暢性、靈活性、獨創性是創造力的三個因素。流暢性是針對刺激能很流暢地作出反應的能力。靈活性是指隨機應變的能力。獨創性是指對刺激作出不尋常的反應,具有新奇的成分。這三性是建築在廣泛的知識的基礎之上的。6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曾採用所謂急驟的聯想或暴風雨式的聯想的方法來訓練大學生們思維的流暢性。訓練時,要求學生像夏天的暴風雨一樣,迅速地拋出一些觀念,不容遲疑,也不要考試質量的好壞,或數量的多少,評價在結束後進行。速度愈快表示愈流暢,講得越多表示流暢性越高。這種自由聯想與迅速反應的訓練,對於思維,無論是質量,還是流暢性,都有很大的幫助,可促進創造思維的發展。
(5)培養強烈的求知慾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都說過,哲學的起源乃是人類對自然界和人類自己所有存在的驚奇。他們認為:積極的創造性思維,往往是在人們感到「驚奇』時,在情感上燃燒起來對這個問題追根究底的強烈的探索興趣時開始的。因此要激發自己創造性學習的慾望,首先就必須使自己具有強烈的求知慾。而人的欲求感總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沒有精神上的需要,就沒有求知慾。要有意識地為自己出難題,或者去「啃」前人遺留下的不解之迷,激發自己的求知慾。青年人的求知慾最強,然而,若不加以有意識地轉移地發展智力,追求到科學上去,就會自然萎縮。求知慾會促使人去探索科學,去進行創造性思維,而只有在探索過程中,才會不斷地激起好奇心和求知慾,使之不枯不竭,永為活水。一個人,只有當他對學習的心理狀態,總處於「躍躍欲試」階段的時候,他才能使自己的學習過程變成一個積極主動「上下求索」的過程。這樣的學習,就不僅能獲得現有的知識和技能,而且還能進一步探索未知的新境界,發現未掌握的新知識,甚至創造前所未有的新見解、新事物。
Ⅷ 怎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想像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想像
一、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為創造能力提供土壤
二、提高學生的專觀察能力,為創造能力提屬供突破口
三、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為創造能力提供基礎
四、開發學生的想像力,為創造能力提供翅膀
Ⅸ 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的步驟和要求有哪些
l、加強學習的獨立性,保持應有的好奇心。
2.增強問題意識,在課堂聽講和讀書學習中,注意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3、注重思維的發散,在解題練習中進行多解、多變。
創造性思維是人類的高級心理活動。創造性思維是政治家、教育家、科學家、藝術家等各種出類拔萃的人才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心理學認為:創造思維是指思維不僅能提示客觀事物的本質及內在聯系,而且能在此基礎上產生新穎的、具有社會價值的前所未有的思維成果。
創造性思維是在一般思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是後天培養與訓練的結果。卓別林為此說過一句耐人尋味的話:"和拉提琴或彈鋼琴相似,思考也是需要每天練習的。"因此,我們可以運用心理上的"自我調解",有意識地從幾個方面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維。
(1)展開"幻想"的翅膀
心理學家認為,人腦有四個功能部位:一是以外部世界接受感覺的感受區;二是將這些感覺收集整理起來的貯存區;三是評價收到的新信息的判斷區;四是按新的方式將舊信息結合起來的想像區。只善於運用貯存區和判斷區的功能,而不善於運用想像區功能的人就不善於創新。據心理學家研究,一般人只用了想像區的15%,其餘的還處於"冬眠"狀態。開墾這塊處女地就要從培養幻想入手。想像力是人類運用儲存在大腦中的信息進行綜合分析、推斷和設想的思維能力。在思維過程中,如果沒有想像的參與,思考就發生困難。特別是創造想像,它是由思維調節的。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就是從他幼時幻想人跟著光線跑,並能努力趕上它開始的。世界上第一架飛機,就是從人們幻想造出飛鳥的翅膀而開始的。幻想不僅能引導我們發現新的事物,而且還能激發我們作出新的努力,探索,去進行創造性勞動。
青年人愛幻想,要珍惜自己的這一寶貴財富。幻想是構成創造性想像的准備階段,今天還在你幻想中的東西,明天就可能出現在你創造性的構思中。
(2)培養發散思維
所謂發散思維,是指倘若一個問題可能有多種答案,那就以這個問題為中心,思考的方嚮往外散發,找出適當的答案越多越好,而不是只找一個正確的答案。人在這種思維中,可左沖右突,在所適合的各種答案中充分表現出思維的創造性成分。197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金獲得者、美國科學家格拉肖說:"涉獵多方面的學問可以開闊思路......對世界或人類社會的事物形象掌握得越多,越有助於抽象思維。"比如我們思考"磚頭有多少種用途"。我們至少有以下各式各樣的答案:造房子、砌院牆、鋪路、剎住停在斜坡的車輛、作錘子、壓紙頭、代尺劃線、墊東西、搏鬥的武器......如此等等。
(3)發展直覺思維
所謂直覺思維是指不經過一步一步分析而突如其來的領悟或理解。很多心理學家認為它是創造性思維活躍的一種表現,它即是發明創造的先導,也是百思不解之後突然獲得的碩果,在創造發明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物理學上的"阿基米德定律"是阿基米德在跳入澡缸的一瞬間,發現澡缸邊緣溢出的水的體積跟他自己身體入水部分的體積一樣大,從而悟出了著名的比重定律。又如,達爾文在觀察到植物幼苗的頂端向太陽照射的方向彎曲現象時,就想到了它是幼苗的頂端因含有某種物質,在光照下跑向背光一側的緣故。但在他有生之年未能證明這是一種什麼物質。後來經過許多科學的反復研究,終於在1933年找到了這種物質植物生長素。
直覺思維在學習過程中,有時表現為提出怪問題,有時表現為大膽的猜想,有時表現為一種應急性的回答,有時表現為解決一個問題,設想出多種新奇的方法、方案等等。為了培養我們的創造性思維,當這些想像紛至沓來的時候,可千萬別怠慢了他們。青年人感覺敏銳,記憶力好,想像極其活躍,在學習和工作中,在發現和解決問題時,可能會出現突如其來的新想法、新觀念,要及時捕捉這種創造性思維的產物,要善於發展自己的直覺思維。
(4)培養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創性
流暢性、靈活性、獨創性是創造力的三個因素。流暢性是針對刺激能很流暢地作出反應的能力。靈活性是指隨機應變的能力。獨創性是指對刺激作出不尋常的反應,具有新奇的成分。這三性是建築在廣泛的知識的基礎之上的。6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曾採用所謂急驟的聯想或暴風雨式的聯想的方法來訓練大學生們思維的流暢性。訓練時,要求學生像夏天的暴風雨一樣,迅速地拋出一些觀念,不容遲疑,也不要考試質量的好壞,或數量的多少,評價在結束後進行。速度愈快表示愈流暢,講得越多表示流暢性越高。這種自由聯想與迅速反應的訓練,對於思維,無論是質量,還是流暢性,都有很大的幫助,可促進創造思維的發展。
(5)培養強烈的求知慾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都說過,哲學的起源乃是人類對自然界和人類自己所有存在的驚奇。他們認為:積極的創造性思維,往往是在人們感到"驚奇'時,在情感上燃燒起來對這個問題追根究底的強烈的探索興趣時開始的。因此要激發自己創造性學習的慾望,首先就必須使自己具有強烈的求知慾。而人的欲求感總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沒有精神上的需要,就沒有求知慾。要有意識地為自己出難題,或者去"啃"前人遺留下的不解之迷,激發自己的求知慾。青年人的求知慾最強,然而,若不加以有意識地轉移地發展智力,追求到科學上去,就會自然萎縮。求知慾會促使人去探索科學,去進行創造性思維,而只有在探索過程中,才會不斷地激起好奇心和求知慾,使之不枯不竭,永為活水。一個人,只有當他對學習的心理狀態,總處於"躍躍欲試"階段的時候,他才能使自己的學習過程變成一個積極主動"上下求索"的過程。這樣的學習,就不僅能獲得現有的知識和技能,而且還能進一步探索未知的新境界,發現未掌握的新知識,甚至創造前所未有的新見解、新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