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蒙特梭利教育24個力都有哪些
你好!24個力分別是
觀察力、理解力、判斷力、記憶力、專注力、秩序感;
適應力、獨立性、感恩心、合作力、協調力、社交力;
反應力、想像力、運動力、分析力、計算力、建構力;
表達力、表現力、表演力、感受力、審美力、創造力。
Ⅱ 蒙氏教育對孩子的將來發展都有什麼好處
一、蒙氏教學的八大特點1、以兒童為中心——反對以成人為本位的教學特點,視兒童為與成人有別的獨立個體,有如毛毛蟲和蝴蝶在形態上不一樣。2、不教的教育——六歲前的幼兒還沒有認識、辨異的能力,不適合說教的教育。因此蒙氏反對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教學,主張由日常訓練著手,在配合良好的學習環境,豐富的教具,讓兒童自發性的主動學習,自我教育。3、把握兒童的敏感期——零到六歲的幼兒隨著成長,會出現特定的喜好傾向,稱為「敏感期」,若在此敏感期學習該特性,讓兒童順著敏感期掌握最佳的學習良機。4、教師扮演協助、啟導的角色——教師的工作是觀察兒童的內心需要,為他們設計環境,並示範教具的操作,在依兒童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提供適時的引導。這種不教的教育能使師生關系和諧,兒童自然能愉快學習。5、著重智慧的品格的養成——幼兒教育的本質與意義是在幫助幼兒的生命完美成長。因此,蒙氏極力主張幼兒教育的目的不是為入小學准備,而是為他們的一生奠定智慧和品德的基礎,培養他們終生學習的習慣。6、尊重兒童的成長步調——蒙氏科學幼教沒有課表,不劃分上下課時間,讓兒童尋著內心的需求,自由的專心工作。蒙特梭利認為,孩子的專心時刻如果被打斷,會養成孩子虎頭蛇尾的習性。反之,這種經重復練習而延長工作的時間,則能培養孩子重要的良好習性——專心和耐力。7、豐富的教材與教具——這些教具並非是教師用來教學的「教」具,而是兒童工作的材料,主旨在誘發兒童由淺入深的自我重復操作發展到自我教育。8、摒除獎懲制度——蒙特梭利經長期的觀察發現兒童對獎懲並不在乎,傳統的獎懲制度是成人主控兒童的一種手段,蒙氏教學則尊重兒童的選擇,讓兒童有自動自發的學習意願與需求。蒙氏科學幼教以循序漸進的自我教育方式訓練兒童,因此在短期內不易察覺學習成果,但確常以爆發的力量突然顯現內在心智的成長。 二、注意:蒙氏教育是教育的第一個目標,也就是首要的目標,是致力於培養人格健全的孩子。人格健全是全面的,它關繫到孩子的身心健康,關繫到孩子的各種能力,所以對於孩子的智慧、品德、習慣、待人處世、社會交往、對自己的控制等等這些方面都是著重要培養的,要培養這樣一個人格健全的人、就是一個完整的人。所以蒙氏教育內容也是非常寬泛的。我們現在很多人的理解,認為蒙氏教育就是操作那些教具,這種認識只對了一半,因為教具只能是蒙氏教育內容的一個部分,它不能承擔全部的內容。還有一部分教育的內容,因為要培養那種健全的人格,光靠教具這部分內容不足以完成,還需要有非教具的內容來補充,兩者結合起來才是一個完整的人。非教具的內容就是不用教具也關繫到人格培養的有什麼?要進行健康教育,進行道德、品德教育,進行美感教育,進行社會性教育,還要進行和平教育,還要進行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培養,我剛才說的這些都不是通過教具培養的,它要通過參與很多實踐性的活動,所以把這兩者結合起來,才是培養孩子成為人格健全的方式。所以從這點出發,蒙氏教育和我們現在在中國幼兒園中,教育部制訂的規程、綱要也好,要幼兒全面發展是一致的,當然蒙氏教育中的孩子更具有特色,它的特色點在哪裡?從我們的實踐經驗來看,第一個孩子的獨立能力很強,這獨立能力表現在他對自己的料理,生活的料理,對環境的關心,對自己的控制都很強;再一個,孩子能夠自主自己的學習,就是說你給他提供了一個學習條件之後,他會知道我怎麼選擇,選擇了以後就會用它,小的時候是教具,大的時候就是書本,就是資料,他會自己去用,用的過程他能專心,他要取得一個結果,也就是從小培養孩子學會自主學習的能力,這個是蒙氏教育孩子最強的。包括我身邊和我朋友和我聽到看到的事例,成功蒙氏教育出來的孩子具備這個能力,這是長遠的效果。再有就是孩子的知識是非常淵博的,因為蒙氏給他提供了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這方面很多的知識,孩子的讀、寫、算的能力准備是好的,因為我們在中國的教育中,總是一個教育缺乏它的前期准備,蒙氏不是,書寫前的准備要准備很久,才進入孩子書寫的能力,所以這個讀書算的准備在前期,就是進入正規上小學之前已經做了鋪墊了,就是手的鋪墊,對文字的認識,對認字的認識是用圖形帶著字,那麼孩子就對字感興趣,對字的筆順有了了解,教孩子認字,孩子可以從筆順走,已經給孩子做了很多鋪墊,它不求數量,但它追求這個准備,預備性的工作做得很好,所以這些難道不都是為他下一階段的發展和學習做好准備嗎?所以蒙氏教育出來的孩子是這樣的。 三、小班蒙氏教育的好處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論體系中強調「日常生活技能」的練習,如練習走路,正確的呼吸、說話乃至開抽屜,做針線活,倒豆子等。蒙氏的生活教育給孩子們帶來了許多的益處。小班孩子經常做些「舀」的動作(舀豆子、舀珠子等),待手腕動作發展到一定程度,便可以自己動手進餐,不再需要成人的協助了。經常做「穿珠子」的動作便會穿針為自己縫紐扣了;經常做「倒水」的動作也可使幼兒學會為別人或自己沏茶等,滿足兒童自我生理需要,有助於兒童獨立性的形成。兒童經過多種生活化訓練後學會如何獲取及製作食物使自己不受飢餓,幫助自己穿戴整潔去保持適當的冷暖,並且幫助整理環境等。不再需要成人的協助,這些生活的事對兒童來說會變的越來越簡單,輕松而快速。即使是孤單一人也可生存下去,正所謂「人沒有獨立,就沒有自由」。能促使兒童生理系統的發展。某些「小肌肉群」的練習動作(左右手抓、倒、舀、穿等)可促使人體左腦和右腦系統的發展。某些「大肌肉群」的動作(例如搬桌椅、拎水、擦洗物品等)可以使幼兒的神經系統和「大肌肉群」高度有機的協調起來,促進其肢體整體發展。促進兒童形成良好的行為通過「生活教育」孩子們學會了正確的開關門的方法;學會了沏茶的方法;學會了製作食物的方法;學會了自然行走正確打噴嚏、拿取食物的方法等等。這些都會使孩子在平時的人際交往中具備了相當的禮儀習慣和實際能力。內容也是非常寬泛的。
Ⅲ 蒙氏數學教案中班創造力訓練教案
幼兒年齡小,抽象思維能力差,數學又是一門抽象性較強的學科,以下"中班數學游戲大全"能讓幼兒依靠直接的興趣來學習,使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更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強,學習效果就越好。
幼兒上中班了,可是對數字、數學一點都不感興趣,這讓很多幼師為此而萬分苦惱。別著急,幼兒天生都愛玩,在玩中學數學能讓幼兒覺得十分有趣,自然就喜歡學數學了。為此,學前谷小編為您整理了"中班數學游戲大全",供您參考。
1、蓋印章玩法:將幼兒分成3排,每排幼兒的前面都寫著一個數字,請幼兒看每排前面的數字,在原有印章數量的基礎上再蓋上一定數量的印章,使印章數與數字一致。
2、找朋友玩法:每位幼兒手拿一張數字卡,教室後面貼有與數字卡對應的水果圖。請小朋友們拿著自己的數字卡片到後面去找一找與自己卡片上數字相等的水果圖,看誰找得又快又准。
3、快樂寶貝車玩法:老師手握方向盤開火車,幼兒人手一張數字車票,按照自己手上的車票去找相應的座位。快到站時,老師發出"轟隆隆… 轟隆隆… 嗚 …",激發孩子游戲慾望,然後說:"火車到站了,請座號為1、2、3的乘客下車。"老師和孩子一起檢查,看看有沒有下錯或者沒下的,然後重復到所有乘客下車。
4、鋪石頭玩法:准備各種形狀的"石頭",幼兒挑選自己喜歡的"石頭",一一對應地嵌入相應形狀的"坑"里,把有"坑"的路鋪好。還可引導幼兒觀察"石頭"路都有什麼顏色,是用形狀的"石頭"鋪好的。
5、踩石頭玩法:路鋪平了,音樂一響,引導幼兒邊念兒歌邊動起來,音樂一停就立即踩到"石頭"上,並說說踩的是什麼形狀、顏色的"石頭"。還可以讓幼兒找找在幼兒園里有沒有這樣的圖形。
6、等量接龍:兩名幼兒玩一組圖片。幼兒觀察接龍卡上的實物數量,將一樣多的實物接在一起。
7、給動物送食物:觀察卡片上的動物和食物,請幼兒先給動物排排隊,再幫他們找出他們喜歡吃的食物。
8、我的朋友在哪裡玩法:教師將有衣著條紋不一樣小熊卡片發給幼兒,幼兒將卡片舉在胸前,然後,在4個圈裡找到和自己拿的小熊卡片一樣的小熊,就在哪個圈裡。(游戲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觀察幼兒能否按照小熊褲子條紋的顏色排列尋找朋友,找到後要提醒找到的幼兒再次比較)。
9、猜一猜玩法:將幼兒分成兩隊,把16張卡片按照橫4張,豎4張放好,圖片朝下,然後依次翻卡片找朋友。如:我翻第一張是個蘋果,記住這個位置上是個蘋果,然後我把它關掉繼續翻,如果你看到有張卡片是你前面看到過的,可以站起來告訴我"它有朋友了"並把它的朋友找出來,找對了,就給這隊獎勵,最後比比兩隊誰的獎勵多就贏了。
10、數客人玩法:"智慧林的小熊今天過生日,邀請了它的好朋友來做客。看看,都有誰來了呢?"(有小老虎、、小熊貓、小猴……) 一共來了幾個小夥伴?請幼兒手口一致地點數:(1,2、3 ……)"總共來了幾個客人?"(一共來了9個客人。)11、幫小熊按數取物玩法:小熊來坐客,請幼兒按照小熊的數量擺椅子、小碗、勺子、杯子等圖片,如一隻小熊坐一把椅子,9個客人就要9把椅子。
12、"超市"游戲玩法:小熊要陪客人,沒時間去購物,請每個幼兒手裡拿著一張數量不等的購物券,各拿一個小筐,根據購物券上的數字卡到"小超市"購買相應數量的物品,購買後回到座位。
13、找媽媽玩法:幼兒聽音樂自由地跑動,音樂停後,分別蹲在地上的瓢蟲身上,要求7個幼兒合作變成七星瓢蟲身上的7個點。瓢蟲媽媽(教師)找自己的寶寶,成人引導本組幼兒進行點數、檢查游戲結果:是否是7個幼兒變成7個黑點,鼓勵孩子進行及時的調整。
14、看數字捶捶背玩法:兩人一組,一人從1-9的數字卡中任意抽取一張數字,看一看是數字幾,然後就在另一位幼兒的背上捶幾下,被捶的幼兒說出捶的次數,若與數字卡的數量相同,游戲成功,交換角色。
15、看數字捶捶背玩法:7-8為幼兒一組,把小椅子擺成小火車的樣子,幼兒騎在小椅子上排成幾列。每列最後面一位幼兒由一套1-9的數字卡,該幼兒任意抽取一張數字卡,數字卡是幾,就給前面的小朋友捶幾下背,前面的小朋友認真計數被捶的次數,然後再給前面的小朋友捶一樣多的次數,一次傳到最前面的一位幼兒,最前面一位幼兒大聲地說出是數字幾,看哪一組傳得快。(要求數字卡不能讓前面的小朋友看到,捶的時候力量要適當,前面的小朋友不能往後看。)16、撒數塊玩法:請幼兒將各色小數塊撒在畫有大圓圈的紙上,然後數一數,各色數塊在圈裡、圈外各有多少?並進行插卡記錄。
17、小青蛙愛玩耍玩法:師幼共同扮演"青蛙",教師帶領幼兒邊念兒歌邊游戲,幼兒根據兒歌的內容,跳到池塘里或池塘外。教師引出里、外標志卡,再次玩游戲,當教師隨機抽取里、外標志卡時,幼兒看標志快速地跳到池塘里或池塘外,鞏固辨識里、外方位及標志卡。
Ⅳ 蒙恬真實的軍事實力如何,為什麼要稱他為創造力大師
司馬貞:「蒙氏秦將,內史忠賢。長城首築,萬里安邊。趙高矯制,扶蘇死焉。絕地何罪?勞人是稥。呼天欲訴,三代良然。司馬貞對蒙恬給出了極高的評價,蘇軾也曾說:「蒙恬將三十萬人,威振北方,扶蘇監其軍,而蒙毅侍帷幄為謀臣,雖有大奸賊,敢睥睨其間哉?不幸道病,禱祠山川尚有人也,而遣蒙毅,故高、斯得成其謀。」蒙恬為秦國的大將,後人對他的評價一般都是正面的,他確實在北擊匈奴和修築長城上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是後人一直敬仰的大英雄。
蒙恬劇照
造筆和造箏當時蒙恬帶兵在外打仗,而每次他都要寫戰報給秦始皇進行匯報,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那時候他們都是用竹簽寫字,竹簽不容易吸墨,寫不了幾下,便又要重新蘸墨,十分的麻煩。
偶然的一天,蒙恬去打獵,他發現了一隻傷害的兔子,兔子的尾巴在地上拖出了一條條的血跡,於是蒙恬心生靈感。他剪下一些兔毛,將兔毛插入竹管里,想用兔毛蘸墨來寫字,可是他忽略了一點,兔毛上有油脂,結果兔毛一點也不蘸墨。
於是蒙恬便把這只「兔筆」隨手扔到了門前的石坑,過了一段時間,他在門前出入時,無意間瞥見了那一支兔毛筆。蒙恬撿起筆,那隻久久泡在石坑的兔毛筆比之前白了很多。蒙恬還是不死心,他又把那支筆蘸了墨,想要再試一試,結果這支兔毛筆出乎意料的好用,出墨很勻稱順滑,寫出來的字也很流暢。
Ⅳ 蒙氏教育二十四個力適應力是什麼意思
就是孩子對於陌生環境的適應力。舉個列子,一般的孩子送到幼兒園時候都會哭,但是蒙氏教育的孩子在幼兒園接受蒙氏教育以後家長接送就不會哭了。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
Ⅵ 什麼是蒙特梭利
瑪利婭·蒙台梭利是義大利幼兒教育家,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創始人。
她的教育方法源自於其在於兒童工作過程中,所觀察到的兒童自發性學習行為總結而成。倡導學校應為兒童設計量身定做的專屬環境,並提出了吸收性心智、敏感期等概念。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特點在於十分重視兒童的早期教育,她為此從事了半個多世紀的教育實驗與研究。
她的教學方法從智力訓練、感覺訓練到運動訓練,從尊重自由到建立意志,從平民教育到貴族教育,為西方工業化社會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幾代優秀的人才基礎。《西方教育史》稱她是二十世紀贏得歐洲和世界承認的最偉大的科學與進步的教育家。
(6)蒙氏24個力之創造力擴展閱讀
中國教育學會於2015年11月7日在青島頒布《中國蒙台梭利學前教育機構認證標准》,以規范蒙台梭利教育在我國的發展。中國教育學會和美國蒙台梭利協會簽訂了合作協議,在協會9位資深教育專家全程支持下研製了《中國蒙台梭利學前教育機構認證標准》。
中國教育學會秘書長楊念魯介紹,該認證標准包括使命與願景,管理、領導與持續改進,蒙台梭利兒童早期教育與學習,兒童評估與蒙台梭利學習成果,工作人員,設施資源及財務等9個方面。
研製符合中國特點的蒙台梭利中國標准及認證體系,對在中國科學規范地推進蒙台梭利教育有著積極的現實作用。美國蒙台梭利協會首席執行官理查德表示,中國教育學會和美國蒙台梭利協會的合作,旨在把高質量的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國本土化,為盡可能多的中國兒童提供。
Ⅶ 蒙特梭利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世界著名的幼教模式之一,由義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創立。該教育法自二十世紀產生以來直至今日,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中國引進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時間雖然較短,但是國人對於蒙氏教法推廣的熱情極高,已有眾多蒙氏幼兒園或蒙氏班。因此無論從理論層面還是實踐層面,均有必要對蒙氏教法進行深入研究,以推進我國蒙氏教育的健康發展。 蒙台梭利教育法以培養兒童健全的人格為目標,主張讓兒童處在「有準備的環境」之中,通過「工作」的方式,自由、自主地發展。兒童、教師、環境和教具構成了蒙氏教法的四要素,這四要素的有機結合是蒙氏教法得以成功的關鍵所在。 誕生於上世紀初的蒙氏教法,進步性與局限性俱存,但是其進步性是主要的。蒙氏教法的進步性可以概括為:給兒童以自由,有自由才有選擇;給兒童以興趣,有興趣才有專注;給兒童以合作,有合作才有建構;給兒童以活動,有活動才有經驗。蒙氏教法也有其局限性,如感官訓練過於機械;忽視對兒童創造力的培養;對游戲在兒童發展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忽視了社會文化在兒童發展中的作用等。 當前我國的蒙氏教育實踐中存在著諸多問題,具體表現在:教師把蒙氏教法片面地理解為僅僅是教具操作,兒童自由、自主...
希望能解決您的問題。
Ⅷ 孩子一生需要專注的24個力,大家幫忙想想,比如:注意力,創造力,想像力,記憶力,判斷力……實在想不
理解力,分析力,觀察力,思考力,解決力,說服力,表達力,親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