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中外四大發明是什麼

中外四大發明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1-06-05 12:22:57

❶ 四大發明

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火葯

造紙、印刷術、火葯、指南針四大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四大發明深刻影響了世界文明的進程。這些發明改變了世界的面貌和萬事萬物的原有狀態,其波及范圍不限於某一局部地區,而是整個世界;其影響所及不是一時一世,而是持續千百年之久。
四大發明給我們帶來什麼?

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自然不能不說古代的四大發明,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火葯,四大發明不僅僅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繁榮的標志和中國人民聰明智慧的體現,更重要的是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類近代文明的進程。換句話說,如果沒有中國古代的四大文明,也許人類社會不是今天這個樣子。這可不是中國人的自吹自擂,因為世界史學界一致認為,中國的四大發明,通過阿拉伯人傳到歐歐洲之後,給歐洲人的社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從而影響了人類的整個進程。對此,馬克思曾經這樣高度評價,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他少說了一項。火葯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產生了殖民地,印刷術變成了宣揚新教的工具。總的說來,變成了科學復興的手段。

一個是火葯,火葯是我們發明的。火葯給我們帶來什麼東西呢?帶來了我們的禮花,帶來了我們的鞭炮。到今天為止火葯在我們的歷史上發揮過巨大的作用,通過阿拉伯傳到歐洲之後,歐洲人利用火葯技術製造了大炮,這就是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和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及甲午戰爭和1900年的八國聯軍進北京,用中國的火葯燒了中國的圓明園。帝國腐朽了,文明衰落了,五千年文明的中華民族發明了火葯,卻沒有用自己的火葯製造出強大威力的洋槍洋炮,只能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抵抗洋人的進攻,任憑他們的鐵蹄踐踏中國的國土,我們不得不割地賠款,喪權辱國。

指南針,我們的鄭和用指南針七下西洋,開拓了中華民族文化進軍世界的先河。他們是傳教士,中國人歷來是善良的,我們下西洋不是為了掠奪,不是為了搶劫。但是我們的發明一旦被他們所使用,他們就造出了新的、更加靈巧的指南針,闖入我們的領海,打開了我們的國門,把大批的鴉片潛入到我們的民族之中,使我們的民族成為「東亞病夫」。

我們的印刷術,印刷術和造紙術是中國偉大的發明。傳到了歐洲以後,幾百年以後才造福於社會,中華民族熊熊的火炬照亮了西方黑暗的中世紀,他們確實是受益匪淺的。他們的科技發達了,文藝復興了,但是今天我們的造紙術又如何呢?我們的印刷術又如何呢?我們公司有一位對印刷比較精通的副總經理,他每天設計我們公司的產品,我國最好的印刷機叫「海德寶」,是我們發明的活字印刷術,但是現在最好的印刷機是「海德寶」,而四色彩印,精美印刷品,都是人家印的,最好的紙張是人家的,便宜、質量好。要什麼紙?要二八銅版。要什麼的?要進口的。紙張是我們發明的,但最好的機器都在人家手裡,我們需要花多少錢?甚至現在連最好的油墨也是進口的,這應該引起我們的反思。

現在我們回顧一下四大發明給我們帶來了什麼?確實給中華民族帶來永久的載入史冊的榮耀,除此以外今天真正由此得到實惠的又是誰呢?我們不得不承認,即使我們有了很多原始性的創新,也往往因為不能精益求精,發展遲緩,錯過了時機,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與大規模的產業化失之交臂。比如說中國人早就發明了陰陽八卦,但是沒有由此引申發明出二進制技術法,計算機是由外國人發明的。鄭和提出的「冷不自生」,這可謂是前無古人創造性的見解,非常了不起。但是由此導出的熱力學第二定律卻在1800年之後,由一個德國人正式提出來的。從冷的物體傳入熱的物體,不能無償發生,我們沒有得到規律性的經驗。
四大發明在人類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印刷術、指南針、火葯和造紙術,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是我國之所以成為文明古國的標志之一。古代,我國的科學技術在許多方面居於世界的前列。5世紀後的千餘年裡,歐洲處在封建社會之中。在這個漫長的時期里,我國的科學技術一直在向前發展,而歐洲的科學技術卻停滯不前。只是到了十五、六世紀,由於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資本主義制度的逐步形成,歐洲的近代自然科學才得以誕生。

我國的四大發明在歐洲近代文明產生之前陸續傳入西方,成為「資產階級發展的必要前提」(《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為資產階級走上政治舞台提供了物質基礎:印刷術的出現改變了只有僧侶才能讀書和受高等教育的狀況,便利了文化的傳播;火葯和火器的採用摧毀了封建城堡,幫助了資產階級去戰勝封建貴族;指南針傳到歐洲航海家的手裡,使他們有可能發現美洲和實現環球航行,為資產階級奠定了世界貿易和工場手工業發展的基礎。總之,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在人類科學文化史上留下了燦爛的一頁。這些偉大的發明曾經影響並造福於全世界,推動了人類歷史的前進。

❷ 中國的四大發明是什麼古今中外的哲學家都有哪些

四大發明是指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重要創造,指造紙術、指南針、火葯及活字印刷術。
1.生命的大智者老子
老子(傳說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姓李名耳,字伯陽,漢族,楚國苦縣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又名老聃,相傳他一生下來就是白眉毛白鬍子,所以被稱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時期,曾在東周國都洛邑任守藏史。他博學多才,孔子周遊列國時曾到洛陽向老子問禮。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並在函谷關前寫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經》。

2、永遠的」至聖先師」孔子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人,漢族。英文:Confucius, Kung Tze 。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的思想及學說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他品格中的優點與缺點,幾千年來影響著中國人,特別是影響著中國的知識分子。

3、積極而瀟灑的退守者莊子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漢族。名周,字子休(一說子沐),戰國時期宋國蒙(今安徽省蒙城縣,又說今河南省商丘縣東北民權縣境內)人。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先秦莊子學派的創始人。他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於老子的哲學。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

4、民本思想的先驅者孟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生於周烈王四年,卒於周赧王二十六年),漢族,山東鄒城人。名軻,字子輿。又字子車、子居。父名激,母仉氏。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匯編,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寫而成,記錄了孟子言行的儒家經典著作。

5、不是「醇儒」的荀子
荀子(xunzi)(前313年-前238年)名況,字卿,後避漢宣帝諱,改稱孫卿。戰國時期趙國猗氏(今山西新絳)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儒家學派代表人物,時人尊稱「荀卿」。他曾經傳道授業,戰國末期兩位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韓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

6、「大一統」的設計者董仲舒
董仲舒(前179~前104),董子,漢代思想家,政治家。為儒學取得正統地位作出巨大貢獻。廣川人(今河北景縣),漢族。是西漢一位與時俱進的思想家,西漢時期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和今文經學大師。景帝時任博士,講授《公羊春秋》。漢武帝元光元年(前134),董仲舒在著名的《舉賢良對策》中,提出其哲學體系的基本要點,並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漢武帝所採納。

7、理學集大成者朱熹
朱熹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他繼承了北宋程顥、程頤的理學,完成了客觀唯心主義的體系。認為理是世界的本質,「理在先,氣在後」,提出「存天理,滅人慾」。朱熹學識淵博,對經學、史學、文學、樂律乃至自然科學都有研究。其詞作語言秀正,風格俊朗,無濃艷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語看得出都經過斟酌推敲,比較講究。但其詞意境稍覺理性有餘,感性不足,蓋因其注重理學的哲學思想故也。

8、「致良知」說的宣導者王守仁
王陽明 (1472-1529),漢族,名守仁,字伯安,浙江餘姚人,因被貶貴州時曾居住於陽明洞,世稱陽明先生、王陽明。是我國明代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政治家和軍事家,是朱熹後的另一位大儒,「心學」流派創始人。

9、民主思想的啟蒙者黃宗羲
宗羲(1610-1695) 漢族,字太沖,號南雷,尊稱為南雷先生,晚年自稱梨洲老人,學者稱梨洲先生。浙江餘姚人。明末清初經學家、史學家、思想家、地理學家、天文歷算學家、教育家。 黃宗羲學問極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與顧炎武、王夫之並稱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與弟黃宗炎、黃宗會號稱浙東三黃;與顧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並稱為「清初五大師」。

10、被遺忘的隱居思想家王夫之
(1619~1692) 中國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學家。字而農,號涢齋,學者稱船山先生。湖南衡陽人,漢族。字而農,號姜齋,別號一壺道人,是明清之際傑出的哲學家、思想家,與方以智,顧炎武,黃宗羲同稱明末三大學者。晚年居衡陽之石船山,學者稱「船山先生」。

❸ 四大發明是什麼時候傳到國外

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中期,11世紀中期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 也是這時期傳入朝鮮,日本,埃及,歐洲。

指南針最早是司南,發明於戰國時期,13世紀 指南針傳入阿拉伯和歐洲。

唐末發明火葯,火葯13世紀中期傳入阿拉伯 再由阿拉伯傳入歐洲。

最早發明造紙術是西漢前期,105年,蔡倫改進造紙術。4世紀傳入朝鮮,7世紀傳入日本,8世紀傳入阿拉伯國家,12世紀先傳入非洲後傳入歐洲,16世紀傳入美洲,19世紀傳入大洋州。

❹ 四大發明是什麼在什麼時候有什麼用處

印刷術、指南針、火 葯和造紙術,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
指南針的發明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利用磁鐵在地球磁場中的南北指極性而製成的一種指向儀器,有多種形體。戰國時期,已發現磁石吸鐵的現象,並用天然磁石製造「司南之勺」,「其柄指南」。此後,經過長時期的實踐,發現人工磁化的方法,造成更高一級的磁性指向儀器。宋代科學家沈括首先記載了地磁偏角,說用天然磁石摩擦鋼針,使之磁化成為磁針,可以指南,而常微偏東,並介紹了四種支掛磁針的方法:一是浮於水面,二是放在指甲上,三是放在碗沿上,四是線縷懸掛(見彩圖縷懸法指南針 據沈括記載復制模型)。宋軍中配備指南魚,是將薄鐵葉剪成魚形而磁化,用於陰天和黑夜判斷行軍方向。後來又發展成磁針和方位盤聯成一體的羅經盤,即羅盤。曾三異在《因話錄》中記載當時有「地螺」,「或有子午正針,或用子午、丙壬間縫針」。這種地羅還是一種水羅盤。當時,陰陽家用地羅看風水。在清丈田地和判決土地訴訟時,也使用地羅。據《萍洲可談》、《宣和奉使高麗圖經》、《諸蕃志》和《夢粱錄》記載,至晚在北宋後期,指南針已用於航海,南宋時,使用「針盤」導航。這種針盤還使用「浮針」,這對於海上交通的發展,中外經濟文化交流,起了極大作用。
火 葯的發明

造紙術的發明

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在前人造紙術的基礎上,改革和推廣了造紙技術。新的造紙術使舊的不便書寫的麻紙變成了至今大致結構沒有改變的良紙工藝。
在蔡倫造紙術出現之前,在中國,商代用甲骨,西周用青銅器,春秋時用竹簡、木牘、縑帛作為記事材料。漢代,農業發達,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文化事業蓬勃發展。笨重的竹簡和昂貴的縑帛已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尋求新的書寫材料已成為時勢所趨,造紙術就因此應運而生。
據20世紀中葉以來在新疆、陝西、甘肅等地出土的麻質古紙,專家確認為西漢麻紙的片狀纖維物,說明造紙術可能出現在蔡倫之前,而且可能與人們對紡織用麻的處理過程有關。但這些西漢麻質古紙上都沒有發現可以辨識的書寫文字,加上對化驗分析結果解釋不同,對西漢是否已出現了造紙術中術界尚有很大爭議。閃此《後漢書·蔡倫傳》對蔡倫發明造紙術的記載,是迄今為止有時間和人物的准確記載造紙術的最早記錄,廣為人們承認。
印刷術的發明

自從有了紙以後,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讀書的人多起來了,對書籍的需要量也大大增加了。
晉朝初年,官府有書二萬九千九百四十五卷。南北朝時候,梁元帝在江陵有書籍七萬多卷、隋朝嘉則殿中藏書有三十七萬卷,這是我國古代國家圖書館最高的藏書記錄。
除了官府藏書,私人藏書也越來越多。比如晉朝郭太,有書五千卷;張華搬家的時候,單是搬運書籍,就用了三十輛車子。
印刷術發明以前,只有官府和郭太、張華那樣的富人才能有這么多的藏書,一般人要得到一兩本書也很不容易,因為那時的書都是手抄本。要抄這么多的手抄本,得花費多少人力呀!這種情況如果不改變,怎麼能夠滿足社會上的需要呢?

❺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是什麼

火葯

火葯是中國古代人民的偉大發明,有趣的是,它竟最先出現在煉丹方士的煉丹爐中。

從戰國到西漢這一時期,有些人想長生不老,有些人貪求金銀財寶。於是有人就把冶金技術運用到煉制礦物葯方面,夢想煉成仙丹,或煉出更多的金銀。就這樣,中國古代的煉丹術產生了。

雖然長生不老沒有成功,仙丹也沒有煉成,但是,在煉丹的實踐過程中,一件改變世界歷史進程的發明漸漸地萌芽了。在煉丹過程中,人們逐步認識到硫黃的可燃性,硝石具有化金石的功能,並不斷積累了有關這些原料性能的知識,為火葯的發明奠定了基礎。

大約在1300多年前,著名葯學家孫思邈也煉過丹,他寫了一部叫《丹經》的書,書裡面提到了一種「內仗硫黃法」,就是將硫黃、硝石的粉末放在鍋里,然後再加入點著了火的皂角子,就會產生焰火。這是至今為止最早的一個有文字記載的火葯配方。這說明我國最遲在唐朝(公元618~907年)就已經發明了火葯。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冒險實驗,終於有人找到了恰當的比例,進一步把硝石、硫黃和木炭這三種東西混合在一起,配製成黑色粉末狀的火葯。後來,火葯被引入軍事,成為具有巨大威力的新型武器,並引起了戰略、戰術、軍事科技的重大變革。

大約在10世紀初的唐代末年,天下大亂,軍閥割據,戰爭頻繁,火葯開始在戰爭中使用。據史書記載,唐哀帝時期(公元904~906年),有個叫鄭王番的人去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他命令士兵「發機飛火」,把豫章的龍沙門燒了,他自己帶領一些人突擊登城,身上也被燒傷。

這裡面的「飛火」就是火炮。原來,古代軍隊打仗,距離近了用刀槍,遠了用弓箭,後來還用拋石機,把大石頭拋出去,打擊距離較遠的敵人。這拋石機就是最初的炮。

軍事家使用火葯後,又利用拋石機來發射火葯。鄭王番用的火炮,就是用火葯包裝在拋石機上,用火點著向敵人拋過去的。因此,史書上稱為「發機飛火」。這種火炮,可以說是最早用火葯製造的燃燒性武器。使用這種武器的目的,就是燃燒。從記載中來看,其燃燒的威力非常大。

初期的火葯武器,主要是用於縱火。隨著工藝的改進,火葯的爆炸性能不斷地增強,新型的火器也不斷地出現。

1232年,元兵攻打金人時,金兵曾使用一種叫「震天雷」的武器,爆炸力十分巨大。

在13世紀的南宋時期,新式的管形火器也出現了。它的出現,表明人類已在更高的層次上了解了火葯的性能,能夠更加有效地控制和操縱烈性火葯。到了宋末元初,管形火器已先後用銅或鐵鑄制。大型的叫火銃,小型的叫手銃,已經具備了近代槍炮的雛形。

後來,火葯及火葯武器隨著海上中外的交往和陸上蒙古軍隊的西征,漸次傳入其他國家,從而加快了人類歷史演變的進程。

指南針

中華民族很早就發明了航行的眼睛——指南針,有了它,航海、航空、勘察、探險,都迷不了路。

指南針是用什麼東西做成的呢?我們的祖先又是怎樣發明它的呢?

在知道了磁鐵的特性之後,戰國時代的人們發明一種叫做司南的磁鐵指南儀器。「司」的意思是掌管,司南也就是專門掌管指示南方的儀器。司南的樣子像一把湯匙,有一根長柄和光滑的圓底,把它放在一個特別光滑的地盤上以指示方向位置。

這個湯匙是用磁鐵製成的,它的磁性南極那一頭被雕成長柄以指示方向,它的圓底是重心所在,磨得特別光滑,放在地盤上,只要把長柄輕輕一轉,靜止下來後長柄所指的方向便是南方。

由於它在使用時必須配有地盤,所以也有人把它叫做羅盤。司南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指南針。但由於司南是用天然的磁石磨製成的,在強烈震動和高溫的情況下,磁石容易失去磁性,再加上司南在使用時還必須有平滑的地盤,這就顯得很不方便。

到了北宋後期(公元11世紀),人們發現鋼鐵在磁石上磨過之後也會帶上磁性,而且比較穩固,於是就出現了人造磁鐵。

縷懸法指南針(模型)

人造磁鐵的發現,促成了「指南魚」的出現,這把測方向儀器的水平又向前推進了一大步。指南魚是用一塊薄的磁化鋼片製成,形狀像一條魚,它的魚頭是磁南極,魚尾是磁北極,魚的肚皮部分凹下去一些,使它可以浮在水面上。讓浮在水面上的指南魚自由轉動,等到靜止時,魚頭總是指著南方。指南魚比起司南來,在攜帶和使用方面都方便多了。

鋼片指南魚發明不久後,人們把鋼針放在磁鐵上磨,使鋼針變成了磁針。這種經過人工傳磁的鋼針,就是一直沿用到現在的指南針了。

沈括在他的著作《夢溪筆談》中記述了指南針的四種裝置方式,其一是「水浮法」,將磁針橫貫燈芯草,讓它浮在水面上;其二為「指甲旋定法」,把磁針放在手指甲面上,使它輕輕轉動,由於手指甲面很光滑,磁針就和司南一樣,旋轉自如,靜止後指南;其三是「碗唇旋定法」,把磁針放在光滑的碗口邊上;其四為「縷懸法」,在磁針中部塗一些蠟,粘上一根細絲線,把細絲線掛在沒有風的地方。這四種方法可以說是世界上指南針使用方法的最早記載。

指南針的出現為航海業提供了一件有力的工具,使人們在大海上航行時不再迷失航向、偏離航線,從而避免了大量海難事故,開創了一個人類航海活動的新紀元。宋元時期中國海外交通事業的繁盛,明初鄭和七次下西洋的航海壯舉,都得益於指南針的幫助。指南針傳入歐洲後,更促成了歐洲近代大航海時代的到來,譜寫了世界歷史的輝煌新篇。

英國著名的科技史專家李約瑟博士評價說,指南針在航海中的應用,是「航海技藝方面的巨大改革」,它把「原始航海時代推進到終點,預示了計量航海時代的來臨」。

指南針,就是人類在外旅行時明亮的眼睛。

造紙術

東漢學者許慎在他的著作《說文解字》里曾經對「紙」字做過分析,認為紙的最早出現與絲織業有關。「紙」字的左邊是「系」旁,右邊是「氏」字(古時候,「氏」字是人或婦女的代名詞)。這就是說,最原始的紙實際上是屬於絲一類的絮,這種絮是絲織作坊的女工在水中漂絮以後得到的。

造紙流程圖

後來,人們經過不斷改進,製成了絮紙。之後在漚麻的過程中,同樣得到了由麻纖維構成的薄片,於是又出現了植物纖維紙。

由此可見,造紙術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生產勞動中發明創造出來的。但是,在改進造紙工藝方面,蔡倫的貢獻的確非常卓越。

蔡倫是東漢和帝時的太監,任尚方令,專門負責監制皇宮用的器物。那時的皇宮工場中集中一批來自全國各地的能工巧匠。其中,有一批繅絲、漚麻並具有造紙技術的能手。

由於經常和工匠接觸,勞動人民的精湛技術和創造精神對蔡倫有很大的影響。在總結前人造紙經驗的基礎上,他帶領工匠用樹皮、麻頭、破布和破漁網等原料造紙。他們先把樹皮、麻頭、破布和破漁網等原料剪碎或切斷,放在水裡浸漬相當時間,再搗爛成漿狀(還可能經過蒸煮),然後在席子上攤成薄片,放在太陽下曬干,這樣就製成了紙。

用這種辦法造出來的紙,質地輕薄,很適合書寫,從而受到了人們的歡迎。再加上造紙的原料來源廣泛,價錢便宜,有些還是廢物利用,因此紙得以大量生產,造紙術也由此逐漸傳播開來。

紙張的大量出現,引起了全國乃至全世界范圍內的書寫材料的變革,這是人類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隨著中外經濟、政治、文化、宗教的交流,造紙術先後傳到朝鮮、日本、越南、印度、阿拉伯、埃及乃至歐洲。紙逐漸取代了埃及的紙草、印度的貝葉、歐洲的羊皮等成為了最重要的文明載體,從而大大加速了人類文明進步的步伐。

印刷術

畢昇生活的時代是歷史上的北宋時期。當時,雕版印刷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了。

雕版印刷就是根據稿本,把文字抄寫在半透明的紙上,再把紙反過來貼在比較堅實的木板(通常是棗木或梨木)上面,雕刻出凸起的反字,成了所謂的「陽文」,這種雕刻而成的木板就成「雕版」;接著把墨塗在它的線條上,然後鋪上紙,用刷子在紙上輕勻地揩拭。這樣,便可以印出白底黑字的印刷品來了。

但是,雕版印刷術存在許多致命的弱點。首先是雕刻一套版,要花上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耗費的精力太大、損毀的木材太多,而且一本書印完後那些版也就沒用了。比如,宋太祖開寶四年(公元971年),有個名叫張徒信的人在成都雕印全部《大藏經》,竟花了12年的時間,雕了13萬塊木板,幾間屋子還裝不下,後來不再重印,這些木板也就不起作用了。可見,雕版印刷既費工又費料。更可惜的是,如果雕刻的印版上有了錯別字,就得作廢,還得重新雕刻整塊木板。

畢昇是當時一位熟練的雕版印刷工匠,在多年的實踐中,他十分清楚這種印刷的缺點,因此就著手對它加以改進。他在不斷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經過了反復的實踐,終於創造出泥活字印刷術。

所謂「活版」,就是將字分別刻在一塊塊小小的木頭上(而不是刻在整版上),再拼成一整塊去印刷,印好後把它卸下來以後再用。

可是,怎麼使整個活版在印刷時不會松動,印刷後又可將活字拆卸下來呢?畢昇想了個辦法,他把木活字放在一塊四周有方格的鐵框板上,裡面填上些松香之類的黏合物,然後擱在爐子上烘烤,於是松香慢慢地熔化成薄薄的一層。趁松香受熱變軟的時候,他把木活字依次放在鐵櫃板上。等排滿字後,再把鐵框板從爐子上取下來,並且迅速用一塊平整的木板在上面輕輕一壓。等松香冷卻凝固後,鐵框板上的木活字也就整齊而平整地黏在一起了。等到印刷完後,再把鐵框板擱在爐子上烘烤,把木活字取下以後再用。

但是,畢昇很快就發現了一個新問題,由於木活字墨蘸多了容易發生膨脹,而且木頭的紋理疏密不一,印多了木活字就會變形,有的模糊不清,而且,它也很容易和黏合物相連,取下來不方便。

畢昇活字版

又經過一番探索,終於在北宋慶歷年間(1041~1048年),畢昇首創了泥活字,並且成功地進行了活字印刷。他用黏土刻字,每字一印,製成大小不一的薄字印,然後用火燒烤使它陶化,即成堅硬的泥活字。

為了加快印刷的速度,畢昇准備好兩塊鐵板。一塊在印刷,另一塊就在排字。這樣交替使用,印刷起來既快又方便。

在刻字的時候,每個單字都刻幾個印,對於像「之」、「也」等這些常用字,則刻多達20多個重復的字。如在排版時遇到生僻的字,可以現刻、現燒、現補。

為了查找方便,畢昇巧妙地利用韻目給活字分門別類,把它們有序地儲放在木架上,下次要用的時候,很快就能找到。

這樣,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完成了印刷發展史上一次偉大的革命。現代印刷術的三個步驟:製造活字、排版、印刷,都源於此。畢昇的偉大發明啟發了後人不斷地改善印刷術,世界歷史上出現了銅活字、鉛活字、錫活字、合金活字以及電腦排版,它使人類文化的記錄、保存、傳播以及交流進入了一個新的紀元。

正因為如此,有人把這一人類文明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創造稱作是「文明之母」。··

❻ 中國四大發明的發明過程是什麼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四大發明在人類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印刷術、指南針、火葯和造紙術,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是我國之所以成為文明古國的標志之一.古代,我國的科學技術在許多方面居於世界的前列.5世紀後的千餘年裡,歐洲處在封建社會之中.在這個漫長的時期里,我國的科學技術一直在向前發展,而歐洲的科學技術卻停滯不前.只是到了十五、六世紀,由於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資本主義制度的逐步形成,歐洲的近代自然科學才得以誕生.

我國的四大發明在歐洲近代文明產生之前陸續傳入西方,成為「資產階級發展的必要前提」(《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為資產階級走上政治舞台提供了物質基礎:印刷術的出現改變了只有僧侶才能讀書和受高等教育的狀況,便利了文化的傳播;火葯和火器的採用摧毀了封建城堡,幫助了資產階級去戰勝封建貴族;指南針傳到歐洲航海家的手裡,使他們有可能發現美洲和實現環球航行,為資產階級奠定了世界貿易和工場手工業發展的基礎.總之,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在人類科學文化史上留下了燦爛的一頁.這些偉大的發明曾經影響並造福於全世界,推動了人類歷史的前進.

指南針的發明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利用磁鐵在地球磁場中的南北指極性而製成的一種指向儀器,有多種形體.戰國時期,已發現磁石吸鐵的現象,並用天然磁石製造「司南之勺」,「其柄指南」.此後,經過長時期的實踐,發現人工磁化的方法,造成更高一級的磁性指向儀器.宋代科學家沈括首先記載了地磁偏角,說用天然磁石摩擦鋼針,使之磁化成為磁針,可以指南,而常微偏東,並介紹了四種支掛磁針的方法:一是浮於水面,二是放在指甲上,三是放在碗沿上,四是線縷懸掛(見彩圖縷懸法指南針據沈括記載復制模型).宋軍中配備指南魚,是將薄鐵葉剪成魚形而磁化,用於陰天和黑夜判斷行軍方向.後來又發展成磁針和方位盤聯成一體的羅經盤,即羅盤.曾三異在《因話錄》中記載當時有「地螺」,「或有子午正針,或用子午、丙壬間縫針」.這種地羅還是一種水羅盤.當時,陰陽家用地羅看風水.在清丈田地和判決土地訴訟時,也使用地羅.據《萍洲可談》、《宣和奉使高麗圖經》、《諸蕃志》和《夢粱錄》記載,至晚在北宋後期,指南針已用於航海,南宋時,使用「針盤」導航.這種針盤還使用「浮針」,這對於海上交通的發展,中外經濟文化交流,起了極大作用.

最早的「指南針」戰國時代,我國人民利用磁鐵造成了一種指示方向的工具,叫「司南」.「司南」就是指南的意思.

畢升用膠泥做成一個一個四方長柱體,一面刻上單字,再用火燒硬,這就是一個一個的活字.印書的時候,先予備好一塊鐵板,鐵板上面放上松香和蠟之類的東西,鐵板四周圍著一個鐵框,在鐵框內密密地排滿活字,滿一鐵框為一版,再用火在鐵板底下烤,使松香和蠟等熔化.另外用一塊平板在排好的活字上面壓一壓,把字壓平,一塊活字版就排好了.它同雕版一樣,只要在字上塗墨,就可以印刷了.

為了提高效率,他准備了兩塊鐵板,組織兩個人同時工作,一塊板印刷,另一塊板排字;等第一塊板印完,第二塊板已經准備好了.兩塊鐵板互相交替著用,印得很快.

畢升把每個單字都刻好幾個;常用字刻二十多個碰到沒有予備的冷僻生字,就臨時雕刻,用火一燒就成了,非常方便印過以後,把鐵板再放在火上燒熱,使松香和蠟等熔化,把活字拆下來,下一次還能使用.

這就是最早發明的活字印刷術.這種膠泥活字,稱為泥活字,畢升發明的印書方法二和今天的比起來,雖然很原始,但是活字印刷術的三個主要步驟一製造活字、排版和印刷,都已經具備.所以,畢升在印刷方面的貢獻是非常了不起的.北宋時期的著名科學家沈括在他所著的《夢溪筆談》里,專門記載了畢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

畢升發明活字印刷以後,朝鮮人民又開始用泥活字等方法印書,後來又採用木活字印書.到了十三世紀,他們首先發明用銅活字印書.我國使用銅活字印書比朝鮮稍晚.朝鮮人民還創造了鉛活字、鐵活字等.

十六世紀末年,日本侵入朝鮮,把朝鮮的銅活字和木活字搶去不少.於是,日本人也學會了活字印刷術.

我國的印刷術還傳到了越南.十五世紀的時候,越南開始用雕版印刷術的方法印書.十八世紀初,他們也開始用木活字印書了.

歐洲印刷術的產生,也受了我國印刷術的深刻影響.

元朝時候,到中國來的歐洲人很多.他們看到元朝政府印的紙幣可以代替金銀使用,覺得非常新奇.在他們寫的游記中,對於中國的紙幣記載得很詳細.

當時到中國來的歐洲人,很多住在杭州等地.杭州的書坊非常多,刻印工人的技巧也非常熟練.有的歐洲人在那裡住過好幾年,所以很自然地就把印刷術帶回歐洲去了.

❼ 中國的四大發明是什麼

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自然不能不說古代的四大發明,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火葯,四大發明不僅僅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繁榮的標志和中國人民聰明智慧的體現,更重要的是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類近代文明的進程。換句話說,如果沒有中國古代的四大文明,也許人類社會不是今天這個樣子。這可不是中國人的自吹自擂,因為世界史學界一致認為,中國的四大發明,通過阿拉伯人傳到歐歐洲之後,給歐洲人的社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從而影響了人類的整個進程。對此,馬克思曾經這樣高度評價,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他少說了一項。火葯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產生了殖民地,印刷術變成了宣揚新教的工具。總的說來,變成了科學復興的手段。
一個是火葯,火葯是我們發明的。火葯給我們帶來什麼東西呢?帶來了我們的禮花,帶來了我們的鞭炮。到今天為止火葯在我們的歷史上發揮過巨大的作用,通過阿拉伯傳到歐洲之後,歐洲人利用火葯技術製造了大炮,這就是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和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及甲午戰爭和1900年的八國聯軍進北京,用中國的火葯燒了中國的圓明園。帝國腐朽了,文明衰落了,五千年文明的中華民族發明了火葯,卻沒有用自己的火葯製造出強大威力的洋槍洋炮,只能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抵抗洋人的進攻,任憑他們的鐵蹄踐踏中國的國土,我們不得不割地賠款,喪權辱國。

指南針,我們的鄭和用指南針七下西洋,開拓了中華民族文化進軍世界的先河。他們是傳教士,中國人歷來是善良的,我們下西洋不是為了掠奪,不是為了搶劫。但是我們的發明一旦被他們所使用,他們就造出了新的、更加靈巧的指南針,闖入我們的領海,打開了我們的國門,把大批的鴉片潛入到我們的民族之中,使我們的民族成為「東亞病夫」。

我們的印刷術,印刷術和造紙術是中國偉大的發明。傳到了歐洲以後,幾百年以後才造福於社會,中華民族熊熊的火炬照亮了西方黑暗的中世紀,他們確實是受益匪淺的。他們的科技發達了,文藝復興了,但是今天我們的造紙術又如何呢?我們的印刷術又如何呢?我們公司有一位對印刷比較精通的副總經理,他每天設計我們公司的產品,我國最好的印刷機叫「海德寶」,是我們發明的活字印刷術,但是現在最好的印刷機是「海德寶」,而四色彩印,精美印刷品,都是人家印的,最好的紙張是人家的,便宜、質量好。要什麼紙?要二八銅版。要什麼的?要進口的。紙張是我們發明的,但最好的機器都在人家手裡,我們需要花多少錢?甚至現在連最好的油墨也是進口的,這應該引起我們的反思。

現在我們回顧一下四大發明給我們帶來了什麼?確實給中華民族帶來永久的載入史冊的榮耀,除此以外今天真正由此得到實惠的又是誰呢?我們不得不承認,即使我們有了很多原始性的創新,也往往因為不能精益求精,發展遲緩,錯過了時機,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與大規模的產業化失之交臂。比如說中國人早就發明了陰陽八卦,但是沒有由此引申發明出二進制技術法,計算機是由外國人發明的。鄭和提出的「冷不自生」,這可謂是前無古人創造性的見解,非常了不起。但是由此導出的熱力學第二定律卻在1800年之後,由一個德國人正式提出來的。從冷的物體傳入熱的物體,不能無償發生,我們沒有得到規律性的經驗。四大發明指的是:火葯,造紙術,指南針,印刷術 。

閱讀全文

與中外四大發明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