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苗族色彩創造

苗族色彩創造

發布時間:2021-06-04 21:44:27

1. 苗族的民族文化

一、語言文字

苗族有兩種姓氏,一種是苗姓,一種是漢姓。苗姓是原本固有的;漢姓是後來輸入的。因為過去苗族沒有文字書寫自己的苗姓,只用漢字書寫漢姓,以致使人誤認為只有漢姓,而不知有苗姓。在未使用「漢姓」之前,苗族內部早有自己區分血緣宗親和族系的「苗姓」。歷代漢族文人及其他外族人,往往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只以漢族通行的漢字姓氏為准,從而產生錯覺和誤解 。

苗族的分布地域廣袤,內部方言土語和支系繁多。各地、各方言區和各支系的苗族,都曾有自己世代相傳的苗語姓氏,而且至今依然在內部流行 。

(1)苗族色彩創造擴展閱讀

苗族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錢的炎黃傳說時代。根據歷史文獻記載和苗族口碑資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在黃河中下游地區,後來由於戰爭等原因,逐漸進入西南山區。苗族也是一個擁有自己語言和文字的傳統民族。

苗族文化與其它民族文化一樣,都包含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兩個方面。物質文化是指衣、食、住、行等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精神文化是指民歌、舞蹈、宗教信仰、手工技藝等。

苗族服飾傳承與創新。苗族服飾是識別一個民族最直觀的標志,一個地區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直觀上也是民族服飾的多姿多彩。一要深挖民族服飾文化的基本元素和特色;二要與時俱進設計節日盛裝、舞台裝和日常普通裝;三要號召各族幹部群眾在工作中、日常生活中穿戴民族服飾,特別是重大節日活動民族領導幹部帶好頭、作好表率;四要形成文化產品及旅遊商品,並逐步成為品牌產業。

苗族特色文化資源保護挖掘。一是保護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切實做好古籍收集入館、開展文物普查申報工作,深挖文物遺址、文化遺產背後的故事,豐富旅遊文化內涵。二是保護挖掘民族民間文化資源。傳承農耕文化、紡織文化、節慶文化,積極保護民居、民風、民俗、民歌、民技。

2. 苗族人的光譜五種色彩是什麼

好頭像!

3. 苗族的文化特色

1、苗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50年代初,中國科學院少數民族語言調查第二工作隊經過實地考察,對各地苗語的構詞大致相同,而語音不同的特點進行科學研究後,將苗語劃分為三大方言,即:湘西方言,黔東方言,川黔滇方言和七個次方言,十八種土語。

2、20世紀初,一些苗族知識分子為發展苗族文化教育,創制了一些方言文字,如湘西石板塘創制的方塊苗文、石啟貴創制的速記苗文,貴州松桃龍紹華運用國際音標編制的苗文課本,等等。一些外國傳教士為了傳教的需要也創制了一些苗文。

3、苗族的主要自然崇拜對象有天、地、日、月、巨石、大樹、竹、山岩、橋等。在雲南的金平麻栗坡等地的一些苗族中,每當農作物抽穗時都要祭「天公地母」,祈求天地使農作物豐收,這是苗族崇拜天、地的遺跡。

4、苗族婦女的服裝有百多種樣式,較有代表性的傳統「盛裝」,僅插在發髻上的頭飾就有幾十種。苗族婦女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領、對襟短衣,下身穿百褶裙。衣裙或長可抵足,飄逸多姿,或短不及膝,婀娜動人。苗族男子的裝束比較簡單,上裝多為對襟短衣或右衽長衫。

5、苗族有兩種姓氏,一種是苗姓,一種是漢姓。苗姓是原本固有的;漢姓是後來輸入的。因為過去苗族沒有文字書寫自己的苗姓,只用漢字書寫漢姓,以致使人誤認為只有漢姓,而不知有苗姓。在未使用「漢姓」之前,苗族內部早有自己區分血緣宗親和族系的「苗姓」。

(3)苗族色彩創造擴展閱讀

民族文化是民族旅遊地的靈魂,也是構成旅遊吸引力的核心要素。西江苗寨之所以能夠發展旅遊業,最顯而易見和最富有吸引力的核心資源,就是由上千棟木構吊腳樓依山就勢構成的村落景觀,以及蘊含在村落裡面的苗族優秀傳統文化。

西江苗寨歷來以稻作農業為主要生計方式,村民謀生,以種植水稻為主,燒荒種小米次之,農閑時上山打獵以彌補肉食的不足。改革開放以前,農業在西江苗寨占據主導地位。改革開放後,西江苗寨開始零星出現各種經營商戶。

到1995年,整個村寨僅有10戶人家從事商業經營,20來戶人家從事刺綉品加工,跟全國眾多的民族村寨一樣,生計單一、經濟薄弱,沒有任何現代產業作為發展基礎。自2008年旅遊開發以來,無論在景觀景點打造、旅遊文化產品供給、還是營銷策略上,都緊緊以苗族文化為引領。

4. 苗族有哪些 民族工藝品

一、苗家服飾圖案大多取材於日常生活中各種活生生的物象,有表意和識別族類、支系及語言的重要作用,這些形象記錄被專家學者稱為「穿在身上的史詩」。
從造型上看,採用中國傳統的線描式或近乎線描式的、以單線為紋樣輪廓的造型手法。
從製作技藝看,服飾發展史上的五種形制,即編制型、織制型、縫制型、拼合型和剪裁型,在黔東南苗族服飾中均有範例,歷史層級關系清晰,堪稱服飾製作史陳列館。
從用色上看,她們善於選用多種強烈的對比色彩,努力追求顏色的濃郁和厚重的艷麗感,一般均為紅、黑、白、黃、藍五種。從構圖上看,它並不強調突出主題,只注重適應服裝的整體感的要求。
從形式上看,分為盛裝和便裝。盛裝,為節日禮賓和婚嫁時穿著的服裝,繁復華麗,集中體現苗族服飾的藝術水平。便裝,樣式比盛裝樣式素靜、簡潔,用料少,費工少,供日常穿著之用。除盛裝與便裝之分外,苗族服飾還有年齡和地區差別。
二、苗家的姑娘最愛穿百褶裙,一條裙子上的褶有500多個,而且層數很多,有的多達三四十層。這些裙子從紡織布到漂染縫制,一直到最後繪圖綉花,都是姑娘們自己獨立完成,再加上親手刺綉的花腰帶,花胸兜,真是異彩紛呈,美不勝收。
三、說到「服」,不得不想到「飾」。
頭飾包括銀角、銀扇、銀帽、銀圍帕、銀飄頭排、銀發簪、銀插針、銀頂花、銀網鏈、銀花梳、銀耳環、銀童帽飾。假若盛裝的苗族姑娘匯聚在一起,那一定會變成一個美麗的銀色世界。喜戴銀飾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她們挽發髻於頭頂,戴上高約20公分左右,製做精美的銀花冠,花冠前方插有6根高低不齊的銀翹翅,上面大都打制著二龍戲珠、蝴蝶探花、丹鳳朝陽、百鳥朝鳳、游魚戲水圖案。有的地區,銀冠上除插銀片外,還插高約1公尺的銀牛角,角尖系彩飄,更顯的高貴富麗。銀冠下沿,圈掛銀花帶,下垂一排小銀花墜,脖子上戴的銀項圈有好幾層,多以銀片打制花和小銀環連套而成。前胸戴銀鎖和銀壓領,胸前、背後戴的是銀披風,下垂許多小銀鈴。耳環、手鐲都是銀製品。只有兩只衣袖才呈現出以火紅色為主基調的刺綉,但袖口還鑲嵌著一圈較寬的銀飾。苗家姑娘盛裝的服飾常常有數公斤重,有的是幾代人積累繼承下來的,素有「花衣銀裝賽天仙」的美稱。苗家銀飾的工藝華麗考究、巧奪天工,充分顯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在距西江千戶苗寨不足10公里的麻料,控拜,烏高。是苗族遠近聞名的銀飾之鄉,其中以麻料最為專業,其百分之85的都是銀匠,傳說,其寨的李姓家族便是唐朝時期的苗族國家「南紹王國」的王室銀器局之後。

5. 苗綉的色彩主要以什麼顏色對比

苗綉的區域性
苗族主要分布於我國貴州、湖南、雲南、廣西、廣東、四川等地區,是一個擁有著悠久歷史的民族, 苗族刺綉也因為地區不同而有著明顯的地域性,例如黔東南地區、湘西地區等等,色彩、圖案也都有些不同,黔東南地區是我國苗族聚居最為集中的區域,也是苗族文化保存最好最完整的地區,苗族幾千年的文化傳承,除了口頭文學以外,最為主要的傳播途徑就是服飾上的刺綉圖文了,這些圖案也都大多保留下來了,刺綉上的紋飾也成了苗族文化傳承與發展的載體,讓服飾上的裝飾性圖案具有承載文字與圖像的功能,不僅僅是裝飾性的意義了,這也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一個沒有文字的民族在紋飾上的創造力往往強過於有文字的民族。
苗族地區的服飾色彩濃艷鮮麗,形象古樸誇張,紋樣造型保留了遠古祖先的痕跡,圖案內容的想像力十分豐富,大多都保留了傳統的圖案和色彩構圖等等,湘西地區的刺綉受到了較為明顯的外界影響,圖案、紋樣、色彩以及表現題材都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響,其中多為帶有裝飾性的寫實花鳥,也有吉祥、長壽、喜慶等表現題材。此次論文主要研究黔東南貴州苗綉的特徵以及色彩分析,通過對黔東南的刺綉色彩、圖案、兩個方面來進行分析研究。
苗綉色彩分析
苗綉的色彩主要有朱紅、品綠、青、粉紅、桃紅、天藍、黑色、金色等等,色彩以紅色系為主,粉色系為輔,純度較高的藍、綠作為色彩間隔中的點綴,配色以暖色系為主,中間以純度較高的粉色、金色形成對比,色彩協調,配色以通過大面積的主色,小面積的膚色間隔裝飾產生精緻細膩的效果,常常會使用綠藍、黃紫的對比形式,顏色既對立又統一,整體顏色沉穩,溫柔和諧,典雅生動,擁有極強的地域特色。
小結
人類只有文化的留存才能穿越無情歲月的消融,成為積累文明的重要載體,苗族在幾千年的動盪中,沒有留下文字記載的歷史,但是卻用苗族婦女的一雙雙巧手留存下歷史的痕跡,是苗族婦女勤勞和智慧的結晶,通過苗族服飾上的紋樣符號,能感覺出它所承載的重量,它的精美難以用語言形容,著名漆畫家喬曉光先生曾經這樣評價過苗綉「世界上很多國家和民族的婦女有善於刺綉,水平最高者,我認為是苗綉,堪稱第一」。

6. 苗族是什麼顏色的

紅、黑、白、 黃、藍。詳情如下:

苗族服 飾之所以能聞名於世,不僅僅是因為其款式的多樣、造型的 獨特、工藝的精湛,更是因為其色彩運用的大膽,即《後漢 書》、《搜神記》等書中所謂的「好五色衣服」。
苗族服飾主要通過盛裝「花衣」流傳下來,款式為 長短不一的百褶裙,衣裙色彩主要為傳統的紅、黑、白、 黃、藍「五色」。服飾用藍色或綠色為底布,衣領、衣 袖、腰帶、圍裙及頭帕等部位滿是紋樣刺綉,其絲線主要 有紅、綠、黑、白及淺黃等。如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的 「百鳥衣」,整個服飾色彩斑斕,白色的羽毛布滿衣裙周 圍,二者在民族盛大的祭祀活動舞蹈中交相輝映。 黔東南一些苗族地區的女性服飾,以黑色底布為料, 主體紋樣使用深紅或橘紅色,形成大片紅色塊,再配以淺 黃、天藍、純白等顏色;衣袖用紅緞為料,紋樣則是淺 黃、果綠、咖啡、白等色彩,整個服飾用色多達十幾種, 但主色與配色在主次和強弱上鮮明和諧,富有層次感。 值得一提的是,苗族服飾中黃色使用較少,這與其審 美和工藝限制不無關系。

7. 老師叫寫對吉祥圖案的認識,最好是關於苗族刺綉圖案方面的!

苗族刺綉常見的民間圖案有【龍】龍集中了許多動物的特徵;水牛的頭,蟒蛇的身,梅鹿的角,魚的鱗片,雄鷹的爪。口角邊掛有很多須髯。頷下有珠子,它能黑能明,能大能細,忽隱忽現,能呼風喚雨,降妖除魔,英勇威武的尊貴象徵,被歷代皇室所御用,皇帝自稱是『真龍天子』取得臣民的信奉。現代民間仍把龍視為神聖威武,吉祥尊貴的象徵。在苗家人看來,龍能保寨安民,賜人風調雨順。不過,苗家人對生命的感悟,在當時代,只有苗族人是敢於崇拜善於崇拜的民族,對生命意識的自有本民族的獨特之處。她們通過刺綉對生殖的繁衍崇拜借喻、隠喻的表達出來。讓世世代代的兒女們對人類起源和生命意義。苗家認為龍是代表婦女的生殖器,象徵人類的生命之門,生育之鳥進入婦女體內的結果,
【鳳】是鳳凰的簡稱,古代視為神鳥而崇拜,它是人們想像中的保護神,經過漫長的完美演化而來。頭似錦雞,身如鴛鴦,有大鵬的翅膀,仙鶴『白鶴』的腳,鸚武的嘴,孔雀之尾,居百鳥之首。美好和平象徵。封建皇朝最高貴女性之代表,和帝王的龍相配。民間傳說中它能給人們帶來和平幸福。在苗族的心裡恰恰相反,它代表著男人的標致,它是男人起名時常用的吉祥名,有據可査。
【麒麟】是傳說中的神奇動物,它全身鱗甲,牛尾狼蹄,龍頭獨角,威武而不害,不折生草,不踐生靈,是人類極為喜愛的祥瑞動物,是慈仁吉祥的象徵。後來民間傳說有『麒麟送子』的故事,送來的童子長大後是棟梁之材,能治囯安邦之說。
【蝴蝶】是民間喜愛的裝飾;亦是美好吉祥的象徵。它的形象美麗輕盈。比喻愛情和婚姻美滿幸福。在苗家認為是族群始祖,也就是蝴蝶媽媽,如在嬰兒的襁褓【褓斗】綉制的是『蝴蝶媽媽』的圖案,祈求蝴蝶媽媽的保佑平安幸福。
【蝙蝠】按照民間的習俗,蝠與福富諧音,所以人們把蝙蝠視為吉祥物用於傳統裝飾的美術藝術中,人們用豐富的想像和大膽的移情手法,把它外形並不算美的形象變得翅卷翔雲,風度翩翩,蝙身蝙翅都盤曲自如,十分逗人龐愛。在苗家刺綉有五隻蝙蝠繞壽字組成了『五福捧壽』的圖案。表現了苗家婦女對生命長壽和幸福安康的渇望。
【魚】與余同音,在古代的石刻、彩陶和織染中常見的傳統圖案,它的形態栩栩如生,在人們書信交流中的感情稱為『魚雁傳書』夫妻恩愛稱為『如魚得水,刺綉上有蓮花相配表示『年【連】有餘』魚對苗家人來說是生殖繁衍的崇拜,巴不得自己的子孫多得像魚崽,萬代昌盛的嚮往。
【鴛鴦】羽色絢麗,雌雄永不分離,古代稱之為匹鳥,表示夫妻恩愛和白頭偕老的傳統美德,還有一些刺有喜鵲牡丹的圖案也表達了善良的婦女們追求婚姻幸福的美好願望。
總之,苗家人的刺綉圖案極為豐富,同時大膽而誇張的想像力,大部分是抽象型手法,若黃平或其他地方的遷徏裙『三條母江裙』『七條母江裙』其手法極為隱藏著什麼?只有你走進苗族人的刺綉區,去了解一個逃避戰亂和穿在身上的史書的民族,會呈現在你的眼前。

苗族刺綉
苗族刺綉,代表了中國少數民族刺綉的最高水平。
刺綉是苗族源遠流長的手工藝術,是苗族服飾主要的裝飾手段,是苗族女性文化的代表。中國西南部的貴州省居住著大量的苗族同胞,他們創造了不同樣式、風格的服飾。他們的服飾有便裝與盛裝之分,平日著便裝,節目或姑娘出嫁時著盛裝,無論服裝還是頭飾,工藝復雜,做工精細。苗族刺綉的題材選擇雖然豐富,但較為固定,有龍、鳥、魚、銅鼓、花卉、蝴蝶,還有反映苗族歷史的畫面。苗族刺綉十分美麗,技法有12類,即平綉、挑花、堆綉、鎖綉、貼布綉、打籽綉、破線綉、釘線綉、縐綉、辮綉、纏綉、馬尾綉、錫綉、蠶絲綉。這些技法中又分若乾的針法,如鎖綉就有雙針鎖和單針鎖,破線綉有破粗線和破細線。
苗族刺綉圍腰,以白色為底色,上面滿綉有蝴蝶、蜈蚣龍,造型飛舞張揚。綉品以蜈蚣龍為主紋樣,下面三層另有蝴蝶、小蜈蚣龍等,為苗族綉品的傳統典型紋樣。
苗族刺綉有一種極常見的人騎龍或騎水牯紋樣,體現了苗族人民英勇無畏的氣概和生活情趣。苗族民間藝術中的騎龍、馴龍、雙龍的各種圖案,再現了人們對龍敬而不畏的心理。
苗族刺綉種類很多,從色彩上分,大體上可分為單色綉和彩色綉兩種。單色綉以青線為主,刺綉手法比較單一,其作品典雅疑重,樸素大方;彩色綉用七彩絲線綉成,刺綉手法比較復雜,或平綉或盤綉或挑綉,多以自然界中的花鳥蟲魚或龍鳳麒麟為題材,刺綉成品色彩斑斕,栩栩如生,是鳳凰民族工藝品中的精品。
苗族刺綉另一特色是藉助色彩的運用、圖案的搭配,達到視覺上的多維空間。挑花也稱數紗綉,是苗族特有的技藝,不事先取樣,利用布的經緯線挑綉,反挑正取,形成各種幾何紋樣。挑花就是藉助色彩和不規則幾何紋樣的搭配,形成多視角的圖案,從而達到「則看成嶺近成峰」的立體與平面統一的視覺效果。
苗族刺綉具有傳承歷史文化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刺綉的圖案上。幾乎每一個刺綉圖案紋樣都有一個來歷或傳說,都深含民族的文化,都是民族情感的表達,是苗族歷史與生活的展示。蝴蝶、龍、飛鳥、魚、圓點花、浮萍花等圖案都是《苗族古歌》傳唱的內容,色彩鮮艷,構圖明朗,朴實大方。
刺綉是苗族婦女的特長,很多作品都具有技術高超,造型奇特,想像豐富,色調強烈,風格古樸的特點。苗族刺綉圖案色調多種多樣,松桃地區以花、鳥、蟲、魚為主,喜歡用粉紅、翠藍、紫等色,較為素凈。黔東南多以龍、魚、蝴蝶、石榴為圖案,喜歡紅、藍、粉紅、紫等顏色。黔中地帶喜歡用長條、長方、斜線等組成幾何圖案,喜歡大紅、大綠、滌藍等顏色。藝術大師劉海粟對苗族的工藝給予很高的評價:「縷雲裁月,苗女巧奪天工」。古藏衣上刺綉的蝴蝶紋,是苗族紋飾中最常見和最重要的裝飾文化,除了蝴蝶紋絢麗的因素外,還與苗族一個家喻戶曉的神話傳說——蝴蝶媽媽相關。在苗族人的心目中蝴蝶媽媽、大宇鶺鳥是苗族的始祖,是創業者,把這些蝴蝶、鳥紋綉在衣服上用以表示對祖先的尊敬與崇拜。這些圖案還有明顯的陰陽結合、創造生命的寓意。表達了苗族祖先對自然、宇宙、對生命起源的理解和認識。
台江苗族刺綉
台江苗族刺綉是苗族人民以勤勞和智慧創造的一門藝術,堪稱"無字史書",其蘊含的文化內含可折射出苗族的歷史和變遷過程,具有極高的文化品味。由於受到不同的社會歷史、自然地理、宗教信們和風俗習慣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人們的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各異,因而製作的刺綉造型風格也各異。就服飾而言(服飾不同,其刺綉紋案也各異)台江苗族服飾可劃分為方你型、方糾型,方南型、方翁型、方白型、方秀型、翁芒型和後哨型等九個不同類別。
刺綉手法主要有平綉、給練、辯綉、纏綉、破線綉、鎖綉、絞綉、馬尾綉等多種。有的憑對大自然事物的觀察和感受,不雖起草,信手綉出;有的在布面上畫好圖案再綉;有的用剪紙粘貼進行刺綉。刺綉紋樣造型多為誇張得體、風格獨特的飛禽走獸、花鳥魚蟲等。其中以龍、魚、蝴蝶、蜈蚣、蝙蝠等圖案最為廣泛。
苗綉不同於湘綉、蜀綉、蘇綉,它以其濃厚的民族風格;以構圖的美觀和誇張;造型的獨特和豐富的色彩而民名於世。
苗族姑娘未出嫁前,都要親手綉作一套嫁妝。從綉作到完成一般要三至五年,每一件綉品的完成,無不滲透姑娘的心血。心靈手巧的苗族姑娘也才能博得人們的贊許、愛慕和追求。

阿阿阿、太多了就刪掉一些吧 把剩下的內容串起來就好仂

8. 苗族的文化特色是什麼

苗族是我國僅有的幾個人口超過500萬的少數民族,也是我國最為古老的民族之一,其歷史要追溯到上古時代以蚩尤為代表的苗蠻集團,甚至是更早的九黎和三苗。

苗族,是一個勤勞智慧的民族。居住在靖州的苗族擁有本民族的光輝歷史和古老豐富的文化藝術遺產。如神話、傳說、故事等口頭文學以及歌舞、綉織等民間藝術,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濃郁的鄉土氣息。苗族人民在民間工藝美術方面也頗有造詣。他們製作的工藝美術品,種類繁多,如刺綉、編織、彩繪、蠟染、雕刻、剪紙等等都各有特色。

苗族刺綉,有著悠久的歷史。納雍的苗族刺綉也有數百年的歷史。自種、自紡、自染、自織、自綉、自用的線綉等工藝,普及整個納雍縣境內的苗村山寨。苗族刺綉和挑花多以大自然為題材,結合生活實踐,綉出風格優雅、充滿民族氣息的花紋圖案。苗族婦女隨手綉來,花樣百出,有平綉、盤綉、結綉、縐綉、牽線綉、布貼綉等多種綉法,圖案美觀大方,耐人尋味,凝聚著苗族婦女的才能和智慧,堪與其他綉種爭芳斗妍。苗族姑娘無不都是飛針走線「挑、編、織、綉」的行家。苗族刺綉種類的繁多和工藝的精美,讓其他的刺綉種類望塵莫及。苗族刺綉不僅記錄節日、圖騰和英雄,還記載著苗族幾百年遷徙的歷史,在很多苗族刺綉圖案中,都有水波狀的花紋,苗族用這樣的符號表示他們的祖先曾經跋山涉水,渡過長江、黃河,最後才來到西南。

苗族的綉花技術主要是用各種顏色的紗線在自己的頭巾、腰帶和衣襟上綉上具有民族特色的花紋,別具風格。挑花歷史悠久,許多民族廣泛運用。挑花多以幾何化的形體挑綉,講究反挑正看,平滑細膩,樸素自然,無論在色彩、構圖等方面都極富審美情趣,用挑花綉制而成的裙子、披肩、圍腰、帽子、背包等生活飾品在民族傳統工藝品中獨具特色,深受都會人青睞。,

來源:人人網;石越宇的日誌

9. 苗族的特色刺綉、圖案有哪些

苗族刺綉
苗族刺綉,代表了中國少數民族刺綉的最高水平。
刺綉是苗族源遠流長的手工藝術,是苗族服飾主要的裝飾手段,是苗族女性文化的代表。中國西南部的貴州省居住著大量的苗族同胞,他們創造了不同樣式、風格的服飾。他們的服飾有便裝與盛裝之分,平日著便裝,節目或姑娘出嫁時著盛裝,無論服裝還是頭飾,工藝復雜,做工精細。苗族刺綉的題材選擇雖然豐富,但較為固定,有龍、鳥、魚、銅鼓、花卉、蝴蝶,還有反映苗族歷史的畫面。苗族刺綉十分美麗,技法有12類,即平綉、挑花、堆綉、鎖綉、貼布綉、打籽綉、破線綉、釘線綉、縐綉、辮綉、纏綉、馬尾綉、錫綉、蠶絲綉。這些技法中又分若乾的針法,如鎖綉就有雙針鎖和單針鎖,破線綉有破粗線和破細線。
苗族刺綉圍腰,以白色為底色,上面滿綉有蝴蝶、蜈蚣龍,造型飛舞張揚。綉品以蜈蚣龍為主紋樣,下面三層另有蝴蝶、小蜈蚣龍等,為苗族綉品的傳統典型紋樣。
苗族刺綉有一種極常見的人騎龍或騎水牯紋樣,體現了苗族人民英勇無畏的氣概和生活情趣。苗族民間藝術中的騎龍、馴龍、雙龍的各種圖案,再現了人們對龍敬而不畏的心理。
苗族刺綉種類很多,從色彩上分,大體上可分為單色綉和彩色綉兩種。單色綉以青線為主,刺綉手法比較單一,其作品典雅疑重,樸素大方;彩色綉用七彩絲線綉成,刺綉手法比較復雜,或平綉或盤綉或挑綉,多以自然界中的花鳥蟲魚或龍鳳麒麟為題材,刺綉成品色彩斑斕,栩栩如生,是鳳凰民族工藝品中的精品。
苗族刺綉另一特色是藉助色彩的運用、圖案的搭配,達到視覺上的多維空間。挑花也稱數紗綉,是苗族特有的技藝,不事先取樣,利用布的經緯線挑綉,反挑正取,形成各種幾何紋樣。挑花就是藉助色彩和不規則幾何紋樣的搭配,形成多視角的圖案,從而達到「則看成嶺近成峰」的立體與平面統一的視覺效果。
苗族刺綉具有傳承歷史文化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刺綉的圖案上。幾乎每一個刺綉圖案紋樣都有一個來歷或傳說,都深含民族的文化,都是民族情感的表達,是苗族歷史與生活的展示。蝴蝶、龍、飛鳥、魚、圓點花、浮萍花等圖案都是《苗族古歌》傳唱的內容,色彩鮮艷,構圖明朗,朴實大方。
刺綉是苗族婦女的特長,很多作品都具有技術高超,造型奇特,想像豐富,色調強烈,風格古樸的特點。苗族刺綉圖案色調多種多樣,松桃地區以花、鳥、蟲、魚為主,喜歡用粉紅、翠藍、紫等色,較為素凈。黔東南多以龍、魚、蝴蝶、石榴為圖案,喜歡紅、藍、粉紅、紫等顏色。黔中地帶喜歡用長條、長方、斜線等組成幾何圖案,喜歡大紅、大綠、滌藍等顏色。藝術大師劉海粟對苗族的工藝給予很高的評價:「縷雲裁月,苗女巧奪天工」。古藏衣上刺綉的蝴蝶紋,是苗族紋飾中最常見和最重要的裝飾文化,除了蝴蝶紋絢麗的因素外,還與苗族一個家喻戶曉的神話傳說——蝴蝶媽媽相關。在苗族人的心目中蝴蝶媽媽、大宇鶺鳥是苗族的始祖,是創業者,把這些蝴蝶、鳥紋綉在衣服上用以表示對祖先的尊敬與崇拜。這些圖案還有明顯的陰陽結合、創造生命的寓意。表達了苗族祖先對自然、宇宙、對生命起源的理解和認識。
台江苗族刺綉
台江苗族刺綉是苗族人民以勤勞和智慧創造的一門藝術,堪稱"無字史書",其蘊含的文化內含可折射出苗族的歷史和變遷過程,具有極高的文化品味。由於受到不同的社會歷史、自然地理、宗教信們和風俗習慣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人們的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各異,因而製作的刺綉造型風格也各異。就服飾而言(服飾不同,其刺綉紋案也各異)台江苗族服飾可劃分為方你型、方糾型,方南型、方翁型、方白型、方秀型、翁芒型和後哨型等九個不同類別。
刺綉手法主要有平綉、給練、辯綉、纏綉、破線綉、鎖綉、絞綉、馬尾綉等多種。有的憑對大自然事物的觀察和感受,不雖起草,信手綉出;有的在布面上畫好圖案再綉;有的用剪紙粘貼進行刺綉。刺綉紋樣造型多為誇張得體、風格獨特的飛禽走獸、花鳥魚蟲等。其中以龍、魚、蝴蝶、蜈蚣、蝙蝠等圖案最為廣泛。
苗綉不同於湘綉、蜀綉、蘇綉,它以其濃厚的民族風格;以構圖的美觀和誇張;造型的獨特和豐富的色彩而民名於世。
苗族姑娘未出嫁前,都要親手綉作一套嫁妝。從綉作到完成一般要三至五年,每一件綉品的完成,無不滲透姑娘的心血。心靈手巧的苗族姑娘也才能博得人們的贊許、愛慕和追求。

10. 苗族服飾的色彩特點

色彩斑斕的苗族服飾

苗族分布很廣,主要居住在貴州(約占苗族總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四)、雲南(約佔百分之十七)、湖南(約佔百分之十六),其餘分布在廣西(約佔百分之八)、四川(約佔百分之三)等地,還有少數在廣東海南島及湖北西南角。貴州、雲南和湘西有較大的苗族聚居區,其他地方的苗族居住分散,一般以一個或幾個村寨為單位,和其他民族交錯雜居。雜居的程度,各地因條件不同而很不平衡,但大雜居、小聚居則是主要的形態。這種形態是我國西南各省多民族地區的共同特點,由於苗族人數較多,分布較廣,這個特點尤為突出。

在雲貴高原以及邊緣的山區,苗族一般是幾家、幾十家形成一個個村寨。疏疏落落地分散在山坡,以及山區里開闊的平壩和交通比較方便的地方。

各地苗族所處的自然環境差異很大。黔東南、黔南和桂北位於雲貴高原的邊緣,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海拔從一千多米降到四百米左右,苗嶺山脈橫亘其間,河流有清水江、都柳江和盤江等。湘西、黔東北、鄂西南和川東南地勢、海拔都與黔東南地區相近,山脈有武陵山,河流有沅江和灃水。大約在公元三世紀有一部分當時稱為「五溪蠻」的苗族先民沿烏江西上,進入今黔西北和川南;五世紀又有一部分進入川東、鄂西;九世紀有一部分被擄入雲南;十六世紀有一部分被征調落戶於海南島,這些都是比較大規模的移動。至於比較小的集團,甚至一家家,在山區里大體上「順著日落的方向走」的流動,更是經常發生的,他們在遷移流動中四處分散了。這個分散的過程開始得相當早,有些已超過千年。各地的苗族在不同的條件下發展了各自的特點;這些特點表現成苗族內部的多樣性和社會經濟發展上的不 平衡。由於苗族人民長期分散居住,在發展過程中又有各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各地苗族的語言、名稱和服飾等都比較復雜,形成了來自不同地區的苗族不能用苗語通話,服飾各有特點,甚至在節日,藝術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差別。

苗族的服飾在各地各有其特點。黔西北、滇東北的苗族男子穿帶有花紋的麻布衣服,肩披織有幾何圖案的羊毛氈;其他各地苗族男子一般都穿對襟或左大襟的短衣。下穿長褲,束大腰帶,頭纏青色長巾,冬天腳上多纏裹綁腿。婦女的服飾:頭上的發髻和裹巾,衣衫的顏色,綉花的圖案,以及裙子的有無和長短等等,不僅省與省之間,而且縣與縣之間,有時甚至寨與寨之間,常有不同的特點。湘西、黔東北一帶苗族婦女上身著大襟右衽衣,下身穿褲子,衣袖、褲腳和衣領周圍都鑲有花飾。其他各地苗族婦女大都穿大領短衣,長的或短的各種百褶裙,裙罩有裙片。有的長裙長及腳背,有的短裙僅長及膝蓋。婦女盛裝時還佩戴多種銀飾。苗家婦女在少女時開始綉花了。她們一生綉花的高潮是快要出嫁的時候。如果哪家的姑娘不會綉花或不穿花衣,她們的夥伴以及多情的男子都不親近她。綉花題材極為豐富,有反映家庭生活的,如「雙鳳朝陽」、「雙獅滾球」、「喜鵲鬧梅」;有反映生產的,如「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瓜秧綿綿」;有反映愛情的,如 「鴛鴦戲荷」、「魚水相憐」、「目下對歌」等等。

閱讀全文

與苗族色彩創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