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創造何時變成中國創造
演講之初我想問一問大家你們用的手機都是那些牌子的呢在你們身邊是用正品的人多還是用山寨的多呢大家能想到的是本國品牌的又有那些呢又有多少手機背面印著「made in china」,你們可以拆開手機後蓋看看。 我想不用說大家都會知道我們所用的大多還是國外的品牌或者是出了名的山寨機對吧。並且不管是國外品牌的機子還是中國自己品牌的機子絕大部分還是印有「made in china」的吧。 這就不得不讓我們深思為什麼大多數中國製造的產品卻更多的是國外的品牌而很少的才是我們自己的品牌呢針對這一問題我們下面就來討論如何才能讓更多的人青睞於中國創造的產品才能讓中國製造成為中國創造。 也許,看到這樣的數據,我們會感到自豪:世界上每生產4台電腦,就有1台出自中國的江蘇!但再看看這樣的數據,我們又會感到迷惑:我們生產1台電腦竟只能賺10個蘋果的錢。原因是利潤的大頭被英特爾、微軟等公司拿走了,我們賺的只是一個簡單的加工費。近年來,大家都在談論著「中國製造」的商品銷往全球,中國已經成了「世界工廠」„„但實際上,這樣的「製造」賺取的利潤很低。有一個形象的說法:我們出口8億件襯衣才能換來一架空中客車A―380! 盡管中國製造業的規模很大很多產品的產量居世界前列但科技含量普遍較低特別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往往掌握在外國公司手裡。由於生產成本高企許多品牌早已把生產線搬到了中國。他們利用中國廉價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發展自己的產品人家掌握的是產業鏈的上游技術經銷的是歐美國家的世界性品牌包括服裝、日用品甚至包括手錶和電腦利潤率高的環節幾乎都被歐美企業佔領而留給中國企業的只有利潤微薄的「加工組裝」。 事實告訴我們:走自主創新之路,建設創新型國家,讓「中國製造」盡快成為「中國創造」,是時代發展提出的迫切要求。而如何去實現才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困難。也是我們主要要討論的問題。 2005年10月,胡錦濤同志在十六屆五中全會上,明確提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戰略思想;2006年1月,他又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指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用15年左右的時間把我國建設成為創新型國家。
2. 列舉20世紀中國的重大發明創造
1、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新型長征運載火箭「神舟一號」,次日15時41分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成功著陸。
2、在激光技術方面從1961年中國第一台激光器宣布研製成功,上世紀80年代華中科技大學建成了中國第一個激光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90年代初建立了第一個激光加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3、1975年1月29日,中國第一顆返回式遙感衛星試驗成功。中國成為繼美國和原蘇聯之後,第三個掌握這項技術的國家。
4、中國第一架飛機是工程師馮如在1910年製造的一架雙翼飛機,此後中國只有零星製造飛機,並沒有大規模生產。直到1954年7月11日第一架國產飛機初教5完成試飛,並於8月末開始大批生產。
5、1965年中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蛋白質——結晶牛胰島素。
(2)中國創造那時候提出的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1、以階級斗爭為綱、曲折前進的三十年(公元1949-1978)
新中國成立後,百業待興,從1949年開始了國民經濟的恢復時期。
為了適應未來建設的需要,必須培養各種專門人才。
1952年國民經濟恢復以後,提出了過渡時期總路線,在這條路線的指導下,國家制定了第一個五年計劃,確定了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戰略方針,開展了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同時把「引進技術」作為發展科學技術能力的方向。
「一五」計劃完成後,中國的工業技術力量已經比較可觀。1956年是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史上值得紀念的一年,提出了「向科學進軍」的號召。也是同年,中共中央把「百家爭鳴」作為科學技術發展的方針。
十二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大躍進」時期是科學技術發展的重大轉折時期。調整時期科學技術發展標志的三大成就:核技術、航天技術、人工合成胰島素。
1961年提前完成十二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的基礎上,又制定了1963年至1972年十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標志科學技術發展又步入了正常的軌道。
1966年《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通知及》,標志著「文化大革命」的開始,是科學技術發展受到嚴重挫折的時期。
2、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改革開放的幾十年(1978-)
鄧小平在1978年的全國科學大會上,重提他在1975年就曾提出的「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觀點,從根本上澄清了理論是非,確立了科學技術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982年,中共中央明確提出「科學技術工作必須面向經濟建設,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的方針。
「文革」結束後,雖然也曾發生過關於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關系的爭論,但通過關於迎接世界新技術革命的大討論,在1984年已確立了「有限發展,重點突破」的戰略方針,並以此來發展我國的高技術。在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關繫上,確定了「注意基礎研究,加強應用研究」的方針,這些方針的確立,都為科學技術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3. 中國文化創意產業什麼時候提出的
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最早由上世紀90年代的英國提出。
中國:
深圳:2004:年推出《深圳市實施文化立市戰略規劃綱要》
北京:《2004-2008年北京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
上海:2005年《上海2004-2010年文化發展規劃綱要》
我也是找的~~不知道對不對!!希望對你有用!
4. 中國製造2025是什麼時候提出的
中國製造2025
外文名
China Manufacturing 2025
發布時間
2015年5月8日
5. 19世紀中國重大發明創造
19世紀重大發明創造 1888年,愛爾蘭的獸醫鄧洛普,從醫治牛胃氣膨脹中得到啟示,將自家花園用來澆水的橡膠管粘成圓形並打足氣裝在自行車上,這是充氣輪胎的開端。充氣輪胎是自行車發展史上的一個劃時代的創舉不但從根本上改變了自行車的騎行性能,而且完善了自行車的使用功能。 從1791年到1888年,摩托車的始祖——自行車的發明和改進,經歷了近100年中這些發明者的不懈奮斗。我們不得不為人類的發明創造所感動。
1886年英國的機械工程師斯塔利,從機械學、運動學的角度設計出了新的自行車樣式,裝上前叉和車閘,前後輪大小相同,以保持平衡,並用鋼管製成了菱形車架,還首次使用了橡膠車輪。斯塔利不僅改進了自行車的結構,還改制了許多生產 自行車部件用的機床,為自行車的大量生產和推廣應用開辟了寬闊的道路,因此他被後人稱為「自行車之父」。他所設計的自行車車型與今天自行車的樣子已經基本一致了。
1845年德國人馮·馬騰斯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搖攝150°的轉機。 1849年戴維·布魯司特發明了立體照相機和雙鏡頭的立體觀片鏡。1861年物理學家馬克斯威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張彩色照片。
埃及人最早使用雨傘,早在公元前1200年,埃及(Egypt)的貴族們外出旅遊時常常要奴隸(slave)為他們撐太陽傘(parasol)。羅馬人用傘遮擋地中海地區的陽光。在中國,傘是公元前1000年由魯班的妻子發明的,傘被稱作「能移動的房屋」。
早在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提出了發電機的理論基礎。科學家們根據這一發現,從19世紀六七十年代起對電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現了一系列電氣發明。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製成發電機。19世紀70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
1882年,法國人德普勒發現了遠距離送電的方法,美國科學家愛迪生建立了美國第一個火力發電站,把輸電線聯接成網路。電力是一種優良而價廉的新能源。它的廣泛應用,推動了電力工業和電器製造業等一系列新興工業的迅速發展。人類歷史從「蒸汽時代」跨入了「電氣時代」。
1876年,定居美國波士頓的蘇格蘭人貝爾試通電話成功,愛迪生等人在貝爾發明的基礎上作了重要改進,使電話通訊很快風行全球的許多國家。1877年,美國建成第一座電話交換台。
1888年,德國科學家赫茲發現了電磁波。利用這種電磁波,義大利人馬可尼制出了無線電通訊設備。1899年,馬可尼在英法之間發報成功;1901年,橫越大西洋發報成功。近代電訊事業的發展,為快速傳遞信息提供了方便。從此世界各地的經濟、政治和文化聯系進一步加強。
世紀80年代中期,德國發明家戴姆勒和卡爾·本茨提出了輕內燃發動機的設計,這種發動機以汽油為燃料。90年代,德國工程師狄塞爾設計了一種效率較高的內燃發動機,因它可以使用柴油作燃料,又名柴油機。內燃機的發明,一方面解決了交通工具的發動機問題,引起了交通運輸領域的革命性變革。19世紀晚期,新型的交通工具——汽車出現了。80年代,德國人卡爾·本茨成功地製成了第一輛用汽油內燃機驅動的汽車。1896年,美國人亨利·福特製造出他的第一輛四輪汽車。與此同時,許多國家都開始建立汽車工業。
1903年,美國人萊特兄弟製造的飛機試飛成功,實現了人類翱翔天空的夢想,預告了交通運輸新紀元的到來。
法 國 笛 卡 爾 創立了解析幾何
德 國 萊布尼茨 發明微積分
英 國 牛 頓 ①發明微積分②確立運動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
英 國 法 拉 第 發現電磁感應原理
英 國 道 爾 頓 創立了近代原子學說
俄 國 門捷列夫制定了化學元素周期表
英 國 達 爾 文創立了生物進化學說
法 國 巴 斯 德 開創了微生物學
6. 中國創造是什麼時候提出來的
中國創造作為一個嶄新的詞彙,已經漸漸的代替「中國製造」而被世界廣泛認知,它體現的不再是簡單的體力勞動,而是更高層次的腦力創造活動,在世界上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在世界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創造》是一本專門探究中國未來發展的創造性書籍,通過研究中國的模式特點,和歷史現狀,通過對社會的思考,提出了」中國創造「的新概念,提出了一系列觀點和想法,力在打造真正屬於中國的品牌。
7. 中國古代的創造發明有哪些
我們大家都知道中國的四大發明是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葯。其實中國古代除了這四項發明,還有很多厲害的發明創造,中國古代的科技十分璀璨和精彩,只不過大多數科技發明在長年累月間已不知不覺融入我們的生活,讓人們很容易忽視了它們的艱辛的創造過程。下面這些例子都是中國古代的創造。
中
還有,在外國人眼裡中國的代名詞「瓷器」;天下第一橋「趙州橋」;不用一釘一鉚的古代建築「榫卯」;御敵於萬里之外的「長城」等等,中國古代的科技成就還遠遠不止這些。它們體現了古人的智慧,展現了古人強大的創造力。它們曾經甚至現在都在影響和改變著這個世界。
8.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什麼時候提出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1982年9月1日鄧小平同志提出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由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提出的。
(8)中國創造那時候提出的擴展閱讀:
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的問題,深入研究中國國情和中國革命的特點,開創了一條由新民主主義通向社會主義的革命道路,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為中國的現代化掃除了政治制度和社會結構上的障礙。
新中國成立後,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方面進行了艱辛探索,為後來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道路奠定了重要基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人民實現了指導思想的撥亂反正和工作重點的轉移,開啟了改革開放新的征程,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