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創造是學習力的最高境界

創造是學習力的最高境界

發布時間:2021-06-02 19:15:41

Ⅰ 創新學習力包括哪些內容

創新學習不只是簡單地學知識、習知識,而是為了創新思維,創新知識,創新產品進行的學習。創新學習力是學習力的高級階段。創新是推動社會進步的直接動力,是知識經濟的本質特徵。創新學習力修煉是學習力修煉的最高境界。 (一)洞察力先行。洞察力是從平凡中見神奇的能力,與一般中找關鍵的能力。事物是發展的,發展是有規律可循的。變是絕對的、永恆的,不變是相對的,暫時的。要善於捕抓事物發展變化的細微痕跡,並預知未來發展之大趨勢。一葉知秋。窺一斑而見全豹。比之觀察力,洞察力更具有透徹性、深邃性,它能透過現象看見事物本來面貌。創新學習力修煉,首先是洞察力修煉。擁有卓越的洞察能力,可以見微知著,搶佔先機,把握主動。看別人未看,知別人未知,才能做別人未做,成就別人不能成就之事業。 (二)采百家之長。創新學習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再學習。事物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知識是事物聯系的反映,知識之間必然存在普遍聯系。把聯系的觀點運用到學習中,有助於深化知識理解,可以事半功倍。知識經濟時代,沒有一種學問可以游離於完整科學體系之外。相關性書籍要聯系起來閱讀,相互滲透,互相輻射,以便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擴大知識面,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采百家之長就是要學識既淵又博。淵而不博,一葉障目,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博而不淵,一知半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要學以致用,也要學以備用,不抱持機會主義。要海納百川,將百家之長融為一爐,融會貫通。爐火純青之時,當是創新力量噴涌之日。 (三)多維思考。「接受式學習」方式已不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需要。要學會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同類知識要多看看不同觀點,特別是相反觀點,結合實際分析思考,變「接受式」為「創知式」,通過思考把書本知識轉化成分析問題、解決矛盾的能力,讓知識價值最大化。創新思維是創新的關鍵。堅持思維的多樣性、超常性,不斷拓展思維空間。多樣性就是既要順向思維又逆向思維、側向思維;既形象思維、抽象思維,又發散思維、集合思維,更要進行戰略思維與系統思維。超常性就是想別人所未想,勇於破舊立新,勇於標新立異。善於權變、勇於求變。突出開發大腦思維潛能。 (四)質疑權威。科學與迷信的區別在於,科學是懷疑之後的相信,迷信則是盲目相信。古人雲:學貴自疑。學源於思,思源於疑。思維往往從問題開始。對已有的一切知識、思想理論、方法和技術,甚至是特別公認的權威性的知識,要敢於質疑。創新學習不是深信不疑地理解、識記,創新學習也不是對已有知識的自我「復制」,而是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自我創新。「學」與「疑」是治學過程中必然出現的兩個階段,積學而生「疑」,「疑」是獲得真知的先導。只有懷疑,才有創新,可以發現已有公認知識的局限性與不完全性,進而創造更新更完整的知識。 裴多菲有詩雲:人才誠可貴,學力價更高。創新力、創造力、競爭力,都是大樹之冠,唯有學習力是大樹之根。樹高千尺,其功在根。學習力有多強,創造力就有多強,競爭力就有多強。學習力修煉,就是深層次的創造力修煉、競爭力修煉。學習力修煉是一個人,一個組織,一個國家發展繁榮,根深葉茂的「基本功」。登高望遠,風光無限。我相信,翻過一座座高山,我們一定置身於雄奇壯麗之中,這就是人的全面發展,人類文明的進步繁榮。

Ⅱ 如何全面提升學習力,創新力,執行力

提高領導幹部的執行力、協同力、創新力,是推進工作、落實任務的客觀要求,是提高領導幹部素質的重要內容。提高領導幹部的「三力」,重在一個「實」字。實學最為先。學習是最核心、最本質、也最需強化的能力,學習力的強弱直接決定和影響著領導幹部的執行力、協同力、創新力。領導幹部要切實增強對學習重要性的認識,增強自覺學習的動力,通過學習,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提高能力,為提高執行力、協同力、創新力提供智力支持。實干最關鍵。執行力、協同力、創新力最終體現在實際工作中,通過工作成效來檢驗。強化執行力,就要腳踏實地,樹立實干作風,增強時間觀念和效率意識,樹立「立即行動、馬上就辦」的工作理念,堅決克服工作懶散、辦事拖拉的惡習,提高辦事效率;增進協同力,就要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打破部門之間存在的利益「壁壘」,在工作中互相理解、支持、配合、補台,形成推進工作的合力;提高創新力,就要堅持與時俱進,有百折不撓精神、超越自我的勇氣和敢為人先的作為,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創造實實在在的經得起時間、群眾考驗的政績。實效最重要。提升領導幹部執行力、協同力、創新力,重要的是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要杜絕虛假浮誇行為,做到真抓實干。在推進重點工作中提高執行力、協同力、創新力,在建立健全各項制度中提高執行力、協同力、創新力,切實做到職責明確,措施有力,成效明顯,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工作實績來檢驗提高執行力、協同力、創新力的成效

Ⅲ 《學習力》

《學習力》作者哈佛大學院長W·K·Birby,是他的演講稿的匯集。哈佛是世界著名的頂尖學府,培養的人才不計其數,出過七位美國總統、世界企業500強的總裁有三分之一來自於哈佛。看了這本書後,我感覺到並不是哈佛教了他們什麼知識,而是教會他們怎樣不斷學習新的知識。

目前自己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自己懵懵懂懂地摸索了三年多,似乎剛剛探到一點教育的門徑,當然我這個門徑,僅僅是怎樣把所謂知識灌輸給學生的門徑。如果以後,我的教育方法是把學生領悟到怎樣學習方面的話,我想我才是一個讓學生終身受用的老師。目前,我花費大量的精力收集了案例,我發現在這些案例的運用已是我的教學效果比以前好了,至少對於學生而言,這些淺顯易懂的案例讓他們有所領悟,學起來又不累。我目前的門徑只是投其所好而已,要真正成為一個能夠引導他們學習能力的老師,路還是很長的。

讀了這本書的另一個感覺是,我們的教育思想是大眾化高等教育,而他們讓我們見識到精英式的教育應該是怎麼樣的。我越來越感到,學校里第一追求的是穩定,不出錯,表面上過的去;能做到這一點,在民辦高校而言已經是好的了。當然學校這么做有她不得已的原因,但是我感到就像一個人的精力有限一樣,一個學校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大部分時間花在形式主義和表面文章上,內在的本質的東西自然做不了了。所以上課的時候給學生講飯店組織機構的時候,我對學生講:「在這樣的組織結構下面有著更過學習機會與發展機會的是高層,學校的培養思想也是大眾化的高等教育,如果你們想要發展的好,就要下決心給自己學習、創造機會。別人不把我們當精英教育,我自己要把自己當成精英來培養。我記得亨利*福特有句話說:對於一個准備一輩子當工人的人來說,下班的鍾聲是休息的時候來臨的信號;對於一個有發展大志的人而言,下班鍾聲卻是新的努力的開始。對你們而言也是一樣的,如果不想大眾化,課後的時間要好好把握。」我不知道學生明白多少,但是我還是看到那時很多孩子認真地看著我的,似乎有些觸動。

下面摘錄此書中自己頗有感觸的部分:

第一章 學什麼,哈佛讓你自己決定

明白自己問什麼學習:在學習中有一個清晰的目標,並為實現這個目標而學習的時候,學習不再是討厭的、與自己的人生無關的負擔了。這時,學習就成了有趣的、能夠決定自己命運的最重要的事。這樣,你的學習才是主動的、自覺的、而不是被迫的、壓抑的。

確立目標與制定計劃是學習規劃的兩個必不可少的內容。目標是前進的燈塔,計劃是行動的方案。沒有目標,所謂的計劃就沒有了明確的方向,只能是四處亂撞;沒有計劃,目標則是一句空談,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目標和計劃是通向快樂與成功的魔法鑰匙!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計劃,並把它們寫下來付諸行動的人,他們將來的成就,是有目標和計劃但僅停留在腦子里或紙上的人的10至50倍。

一個完美的長期學習計劃可以幫助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學習是向哪個方向發展、應採取什麼策略、制定什麼措施、開始什麼行動、如何安排時間、動用什麼資源……從而減少學習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使得學習變得緊張有序。

不到生命和世界告別時,你真正的學習生活是不會結束的,也不應該結束。

如果將一個看作一棵樹,學習力就是樹的根,也就是人的生命之根。

興趣是學習力中最充沛、最快樂、最輕松、最美好、最活潑的品質。在興趣的引導下,你會精神振奮、思維活躍、目標專一、不知疲倦的執著追求。

每個人身上都有無窮無盡的潛能,每個人都如同一座等待開發的金礦,然而能夠開發出多少,除了教育者的教育方式外,起決定作用的,還是你自己如何認識自我、戰勝自我。

一旦有了堅定持久的學習信心,你就能爆發出巨大的、不可思議的力量,從而將你的潛能發揮得淋漓盡致。

第二章 哈佛所關注的:學習態度

哈佛定律:W=X+Y+Z(成功=勤奮學習+正確方法+少說廢話)

閑散猶如醋酸,會軟化精神的鈣質;勤奮卻像火酒,能燒起智慧的火花。

專注是學習中最具有凝聚力、整合效力的品質。千萬不要去幻想學習中的捷徑,你所要做的,就是將身體與心智的能量鍥而不舍地運用在一個問題上而不厭倦。你入迷了,就距成功不遠了。

學習的力量來自我們的軟弱,直到我們被戳,被刺,甚至被傷害到疼痛難忍的程度時,才會喚醒隱藏著神秘力量的憤怒。

堅持是學習力中最執著、最頑強的品質,就像是對參天大樹的砍伐,每一擊都看似微不足道,然而,積累起來,巨樹就會倒下。

良好的習慣乃是人在其神經系統存放的道德資本,這個資本不斷地增殖,而人在其一身中都享受著它的利息。而壞習慣則是道德上無法償清的債務,這種債務能夠用不斷增長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的最好的創舉,並使他達到道德破產的地步。

對於學習中取得非凡成就的人的學習習慣的概括:

A. 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從自己感興趣的書讀起,並從中獲取知識的樂趣。逐步掌握略讀、精讀等讀書方法。

B. 勤於觀察。善於觀察、思考生活中的事物。觀察是前提,沒有觀察便沒有發現。思考是保證,沒有深入的思考與分析,觀察中獨特的、有價值的部分便不能得以發現,觀察的興趣也不能持續。

C. 善於質疑。善於發現問題並提出問題,是創造力的開始。深入學習往往是在不斷的質疑和提問中得來的。自己不明白、不理解的就要問。不要迷信任何人,也不要完全相信書本。

D. 學會自學。學習越深入,自學就越重要。一個人不會自學,就相當於一個孩子不會走路,始終不能形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習者。在學習上,要堅持預習,比教授先走一步。

E. 善於將知識融會貫通。你所學的知識都是彼此關聯的,要善於將看似彼此分散的知識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F. 有效管理自我。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照顧自己的起居生活。合理支配時間,對學習生活進行合理安排。有效培養自己的社交能力。

學校是社會的子宮,他按社會的需要給那些年輕人提供可最好的學習條件,讓他們在這里接受最好的訓練。

很多人在學校學習時,常常是埋怨學校的多,開發利用學校的時候少,它們不知道,埋怨是不能改變現實的,等離開學校後又後悔當時沒有抓住機會,沒有好好利用學校,而這些除了耽誤更多的時間和帶來更多煩惱之外,還有什麼用處呢?

第三章 哈佛人=學會學習的人

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學習方法的知識,它是學習力中最講科學含量、最講技術操作的品質,其優劣程度決定著一個人學習的成敗。

最重要的學習技巧就是善於利用自己最喜歡的模式。

誰能有效控制住自己的心情,始終保持愉快輕松的狀態,誰就能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是「一團火」,也要摸一下,觸一下,親身體驗一下什麼叫「溫熱」、「灼熱」、「熾烈」,嬰兒處理未知的事物就是這樣勇於實踐!這就是學習中的嬰兒原則。

所有的孩子都是語言天才——試想他們在三歲前學習說英語能力,如果生在兩種語言的環境里,他們就會學會兩種語言,如果能生在三種語言的環境里,就學會三種。

在學習過程中,我們需要訓練自己的觀察能力,培養那種經常預料之外事情的心情,並養成檢查機遇提供的每一條線索的習慣。

上帝給了我們每個人兩只耳朵、一張嘴,就是因為它想讓我們少說多聽。

差勁聽眾的類型

A. 認為一門課乏味。做出這類決策的基礎往往是出於無知而不是具有這方面知識。

B. 批評發言者:差勁的聽眾常會找講課者的岔,或說她衣冠不整或說他講話缺乏幽默感,從而推斷這位教授講不出什麼重要的內容。

C. 帶著情緒聽:關於關注某個與講課者不相一致的觀點,而錯過了大多數內容。

D. 只聽事實:把說明事實的總體描述看作是別人的看法。一個觀眾希望直到這些事實是如何用來說明原理的;例子是用來如何觀點的;論據是如何來說明觀點的。

E. 給一切勾畫輪廓:把內容通過詳細的句子記下來,形成一個清晰的輪廓,從而使每堂課變成一個刻板的模型。

F. 假裝專心聽講:把目光固定在教授的身上,隨後讓腦子放鬆,期望以後再學習時會從課本上看到上課所講的內容。一個好聽眾則能意識到每堂課幾十分鍾都是一個獲得教授花多年時間才收集起來的事實和觀點的極好機會。

G. 屈從於分散注意力因素。

H. 只選擇容易的東西

I. 對表示帶情感色彩的詞句過度反應

J. 浪費思考速度。思考解決個人問題,導致跟不上講課。

你必須記住三件事:第一,閱讀是一切學習的基礎。第二,提高閱讀能力是終生的任務;第三,只有堅持多讀才能提高,不然閱讀能力會自動降低。閱讀對於大腦的作用就像鍛煉對於身體一樣。

會讀書的應當:

A. 做好閱讀前的心理准備,樹立成功的信心;

B. 要集中精力,盡量多記,把閱讀內容同自己的經驗知識結合起來;

C. 了解三種基本的閱讀方法及其不同的閱讀對象:瀏覽、細讀、精讀。

D. 會讀書的人應當:讀思想,宏觀地把握全文內容、尋找中心論題,通過句段的結構與形式來總結觀點。

E. 提高理解和記憶能力的要點:閱讀是與作者的對話;記住閱讀的目的,永遠要帶著問題閱讀,做閱讀筆記。

F. 下決心提高閱讀速度:了解眼睛在閱讀中的機械功能;記住慢讀者的毛病和弱點;閱讀速度快的人要比閱讀速度慢的人記得內容多,切記沒有理解的閱讀時沒有用的。

迴避錯誤的人是弱者,正視錯誤的人是強者,能夠從錯誤中汲取教訓、總結經驗、反思自我並繼續努力的人才能稱得上是成功的學習者。

第四章 做個高效能的學習者

真正懂得學習的人能擺脫課堂的限制,不會把一切東西都往腦子里塞。如果想做一隻天鵝,他就會選擇湖泊,如果想做一顆閃光的星星,他就會選擇黑夜;如果想鍛煉一下海燕的翅膀,他就會到暴風雨中去翱翔。

時間往往不是一小時一小時浪費掉的,而是一分鍾一分鍾悄悄溜掉的。所以,用分來計算學習時間的人,比用時計算時間的人多59倍。

根據事情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程度,我們可以將所有的事分為4類;

第一類:重要且緊迫的事

第二類,重要但不緊急的事;

第三類,不重要但緊迫的事

第四類,不重要且不緊迫的事

三條判斷重要性的標准

必不可少的,對自己將來具有重大影響的

給自己帶來高回報,能幫助自己實現最大目標

可給自己帶來最大快樂和成就感的

掌握黃金時間

學會說不

「書外學習」與「書內學習」

第五章 哈佛唯一不變的就是「變」

具有懷疑精神

克服心理定勢

沒有什麼事不可能的

第六章 創造是學習力的最高境界

一個人是否具有創造力,是一流人才與三流人才的分水嶺
樓主望採納

Ⅳ 如何培養有創造力和學習力的孩子

一個人創造力其實是天生的,但是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可以通過後天的鍛煉來培養,也就是讓孩子制定一個計劃,漸漸的來培養這方面的能力。

Ⅳ 求《哈佛大學對學習能力問題的最終解決方案:學習力》的讀後報告,一千字左右

關於《學習力》的讀書報告

一、書名:學習力(哈佛大學對學習能力問題的最終解決方案)

二、著者:柯比(W·K·Birby)

三、出版社:南方出版社

四、頁數:178頁五、內容大意:

這本書包括六章內容,向我們闡述了哈佛大學對學習的理解和深思。在《學習力》中,柯比(W.C.Kirby)從學習動力、態度、能力、效率和創造力等六個方面,描述了提升學習力的有效途徑。本書強調的學習力和以傳統的學習方法所獲得知識有著的本質區別,前者是不斷增值的過程,而後者則是一個迅速減值的過程。

第一章 學什麼,哈佛讓你自己決定,明白自己為什麼學習,在學習中確立一個清晰的目標。

第二章 哈佛所關注的:學習態度,哈佛定律:W=X+Y+Z(成功=勤奮學習+正確方法+少說廢話)

第三章 哈佛人=學會學習的人,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學習方法的知識,它是學習力中最講科學含量、最講技術操作的品質。

第四章 做個高效能的學習者,一句老話很經典,時間往往不是一小時一小時浪費掉的,而是一分鍾一分鍾悄悄溜掉的。所以,用分來計算學習時間的人,比用時計算時間的人多59倍。

第五章 哈佛唯一不變的就是「變」, 懷有懷疑精神,對事物保持質疑的態度,讓真理更加的完美。

第六章 創造是學習力的最高境界,一個人是具有創造力,那麼他就是被21世紀所接受的「人才」。

六、讀後心得:

觀點一:好奇是求知的原動力

學習本身是多麼快樂啊。迷惘是我們一生朋友,而學習正是我們對於未知的探索的必然途徑。在探索過程中的滿足感是多麼讓人陶醉啊。哈佛的同學相比,我們並不是在智力上不及他們,而是在精神上遺忘了我們最初最學習的熱愛。就像我們還只是幼小的兒童那樣,不含任何雜念,只是純粹的熱愛它,想學習它。哈佛「真理」的校訓不正是他們對求知的信仰嗎?沒有過多目的,只是單純的求知的快樂,所以才會有永攀高峰的動力,才會有不竭的興趣。而「一個深廣的心靈總是把興趣的領域推廣到無數事物上去」有了興趣,才會有那麼多的創新。

所以大家只有熱愛自己,熱愛生活,熱愛知識,找到自己的潛能,才能完善自己,成為有秀的人。不要在大好的年華里,只是盲目地跟風。只是在糾結大學畢業後該干什麼,只是在拚命地為那些個無聊的數字而浪費過多的精力。

但凡有偉大成就者,都是能夠醉心於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的。例如居里夫人,她能夠在陰暗潮濕的地下工作室,在有毒的礦渣里提煉出鐳,用了3年零9個月才從成噸的礦渣中提煉出0.1克的鐳,若沒有對科學的極大興趣,沒有對未知的好奇,怎麼會有這樣強大的力量。

我們在明確自己的興趣之後,就應該努力地堅持下去,學得深入一點,畢竟學海無涯,而人生短暫,我們應該「什麼都懂一點,而在某個專業上非常了解」。明確自己的方向,才能讓我們走的更遠。

觀點二:學習力是社會競爭強有力的武器

在這個信息高度發達,競爭異常激烈的時代里,誰掌握了高度有效的學習方法,誰就在社會競爭中佔有一定的優勢。而《學習力》也為我們提出了對我們有極大幫助的幾點,一個是要保持心情的愉悅,在自然的狀態下我們的學習能力是最好的。要善用觀察的方法,這是很有效的方法,卻

也是經常被我們所忽視的。還有很重要的一低昂是要大量的閱讀,把閱讀做為自己的習慣,並弄清楚自己是什麼學習型的,要跟據自身的具體情況加以適當的選擇。

另外學習態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對於學習來說,那些天才人物,指的就那些具有毅力的人.勤奮的人。入迷的人。忘我的人和充滿熱情的人,這句哈佛學習的格言深深打動著我。勤奮是學生學好知識的必要寶劍,愛迪生說過天才是99%的汗水和1%的靈感,所有光線集中到一點凸透鏡,是學習力最具有凝聚效力、整合效力的品質。在這里我想對那些莘莘學子說:平時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全身心投入,不管學習任務有多困難,只要你具有專一的態度,我想什麼事情都可以迎刃而解。

我們想要學習了,而時間是有限的,那麼我們怎麼才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對大限度地進行學習呢?我們可以根據事情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的程度把所有事分為4類,第一類:緊迫的事,第二類:重要但不緊迫的事,第三類:不重要但緊迫的事。第四類:不重要且不緊迫的事,如過你能跟的上時間的步伐,你就不會默默無聞了。阿西莫王提出「學會選擇性學習』』 素倫.克爾凱果提出「選擇你自己」 蘇格拉底提出「認識你自己」,我們體會到,認識是基礎,選擇是發展。在大學四年中我們學習到:知識需要取捨;善於利用時間;合理分配精力;學會排除干擾。

知識是一個輸入和輸出的過程,只有有效地進行輸入,才能更好地進行輸出。但我們的大腦並不只是知識的加工廠,它更是創造知識的場所。有了努力的學習之後,我們才能更好地進行其它新事物的學習。我們才能更好的適應當代社會的發展。在這優勝劣汰的社會佔有席之地。

觀點三:創新是學習力的最高境界

在當今社會,信息化不斷深化,人們已經不在需要「知識儲備機」了,只有不斷創新的人,不斷創造的人才能更好地適應這個社會,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我們從小就在被教育記憶知識,而不是應用知識。因此我們常會感到因記憶的過多而身心疲憊。傳統的教育模式在扼殺我們的創造力,而真正的學習應該是掌握學習的方法,並應用這些方法去創造更多新的事物。就像是我們中國的太極拳,欲要學之,必先忘之。只有遺忘了那些束縛住自己的套路,才能隨心所欲地運用。而這正是很多同學不願舍棄的一些糟粕。因為從小學開始,我們就在按老師的意願,一直只是努力地在記憶,並認為這是最重要的。

學著弱化知識的概念,任思想自由馳騁,才會有創造。而這個時刻莫過於在做夢的時候了。在潛意識里,我們的思想會不斷的重組,不斷的創新。這一點《學習力》中也有很好的說明。在大學里,自由的時間大大增多,各種思想不斷交會,我們的世界在不斷擴張。因此思想的火花碰撞的更加劇烈。在這個時期,是我們人生中創造能力最旺盛的時期。我們內心的疑問在劇增,我們的主觀能動性在不斷增強,在這樣美好的時刻,我們怎麼能不努力學習呢?

而創造力是知識,智力,能力及優良的個性品質等復雜因素綜合構成的。對於我來說《學習力》給我最大的啟示就是知識的移植。創造力是基於各種知識的交匯,融合的。因此我們應該終身學習,終身以書為友,在生活中不斷積累各種信息,擴展思路,獲得更多的靈感。正如哈佛學習的格言:從來沒有一個時代,像今天這樣,需要不斷的,隨時隨地地深入廣泛地,快速高效地學習。再著需要創造性的思維,這要求我們在掌握各種知識的基礎上要有敏銳,獨特的觀察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高效持久的記憶力和靈活自如的造作力。最後即是創造人格,它是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形成和法展起來的。

每一次社會的變革,都是伴隨著偉大的創新的。例如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當時創造出來的飛機,蒸汽機,電燈,電話等等,創造的是我們整個現代社會。只有不斷地創造,社會才會進步。只有不斷地去懷疑,才能創造出一個新的世紀!

觀點四:把握全局,樹立目標

余秋雨說,不太在乎公共空間和不太在乎社會理性是我們文化的內在缺陷。大多數中國的知識分子不了解自己所在時代和社會。而我們是當代中國的脊樑,我們應該擁有更長遠的眼光,應該把握住這個時代的脈搏,才能更好地進行自我定位,才能更好地為國家定位。

多看實事新聞,多關注國內國外的事,把眼光放長遠,這是我們身為當代大學生應該具有的習慣。而「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在這個時代明顯已經行不通了。讀書人是領導這個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少年思想進步了,國家的思想才能進步。

接著就是樹立個人目標了。熟話說「志存高遠」,思想的高度決定了你能到達的高度。

周恩來17歲「為中國的崛起而讀書」,馬克思17歲「為全人類的幸福生活而讀書」。但凡偉大的人,都有自己的偉大的人生目標。而哈佛在一個社會調查中發現,在一群條件差不多的學生中,有清晰而長遠目標的人僅有3%,而這3% 往往能夠成為他們各自領域中的頂尖成功人士。足可見目標的重要性!

在樹立偉大的目標之後,更是要對自己的人生作一個規劃。只有好的規劃,才能不讓自己的理想落空。華西村的村委書記吳仁寶,在20世紀五十年代就對華西村做了一個25年的發展規劃,因為一步一步地實踐著自己的規劃,終於實現了自己的目標,把華西村建成了「天下第一村」。

未來在我們手中,學習是我們迎接未來挑戰的必要方式。而只有把我全局,樹立自己遠大的目標,為我們的未來確定一個正確的方向,才能更好地實現我們的個人理想。

總結:經過了《學習力》的學習,我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學習。

我們在大紅鷹,沒有更多應試教育的陰影,因此我們的思想是更為開放的,而且這是一所民辦學校,更能和社會接軌,我相信只要我們能夠按著《學習力》的方法,大學四年一定會有所收獲的。

我們只有在思想上是自由的,在學習態度上是認真專注的,在學習方法上是科學的,在創造力上是不落人後的,我相信我們也可以像哈佛學子那樣優秀!

Ⅵ 學習能力與創造能力強是高智商嗎擁有這個可以成為教授

可以去當設計師,把自己的想法變成現實,可選工業設計,產品設計,交互設計等專業。或者空間工程師,建築師可以去學土木工程(不要聽到土木工程就感覺很累,詳細了解一下這個專業還是很厲害。可以成為工程師,設計頂尖的建築)可以繼續問我。

Ⅶ 誰的學習力強,誰創造的價值就多

這是要翻譯句子??

Ⅷ 學習力強的人創造力強么

不一定
學習是一個模擬過程 以學為主
創造力是實現0到1的突破
二者不是一碼事 也沒法比較

Ⅸ 《學習力》這本書的相關訊息。300字左右

一、作品簡介
這本書是柯比(W·C·Kriby)著,金粒編譯的。
美國素有「先有哈佛,後有美利堅」之說,這不僅因哈佛建校更早,更是因為哈佛特別強調的個人創造力,正是美國的核心精神。而學習力是創造力的根本。學習力是什麼?它是學習能力、動力、態度和創新能力的總合。沒有學習力就沒有創造力,創造力的枯竭也就是意味生命力的枯竭。因此,哈佛才將幫助學生具備使自己終生受益的學習力當最終目標。
這樣看來,七位美國總統、世界企業500強的總裁中三分之一在哈佛學習過也就不奇怪了。
在《學習力》中,柯比從學習動力、態度、能力、效率和創造力等六個方面,描述了提升學習的有效途徑。以本書強調的學習力和以傳統的學習方法所獲得知識的本質區別是,前者是不斷增值的過程,後者則是一個迅速減值的過程。因此,《學習力》一書特別適合束縛於傳統學習方法,和渴望具有更強生存能力的讀者。

另外介紹兩篇體會文章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學習力》 趙鈺琳(北京大學教授,北大附中前校長)

當我認真讀完由南方出版社編輯出版的《學習力》一書後,我腦子里長期困惑的一些問題,逐漸有了比較清楚的答案。這些問題包括:為什麼我們中國學生學習很勤奮、很刻苦,學的知識也不少,成績也不錯,我們中國的廣大教師很努力、很認真,教給學生的知識也不少,管理付出也很多,但就是難以培養出具有創造力、出類拔萃的人才來;有許多學生缺乏競爭力,適應不了社會的需求;甚至有的學生逐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學校教育重點放在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力(包括學習力、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效率、創新思維和創造力),而不是重點放在掌握多少知識獲得多少分數上,這是《學習力》一書,通過介紹哈佛大學成功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策略,對我們最大的啟示之一。「以犧牲學生創造力和原創力為代價而盲目追求漂亮的考試分數。這樣的教育方式培養出來的學生現在大部分已淪為平庸」,「他們在拿到優異的畢業成績時就註定了自己一生不斷貶值的命運,從而成為那種灌輸教育的犧牲品」,真是一針見血地道出了傳統教育的弊病。
培養和提高學生學習力,首先要讓學生明白自己為什麼要學習,因為「沒有良好的學習動力,不明白做事情的目的,就很難產生強大的內驅力」;其次,要幫助學生確定目標和制定計劃,因為「目標和計劃是通向快樂與成功的魔法鑰匙」;還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因為「興趣就是學習力最充沛、最快樂、最輕松、最美好、最活潑的質量」,「好奇心對一個人的重要性是怎麼說都不為過的,不僅是開啟成功之門的鑰匙,還是學習力中動力之源」;該書還特別強調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因為「創造是學習力的最高境界」,「一個人是否具有創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嶺」;「創造是從問題開始的」,提倡「以問題為中心學習」的課程模式,幫助學生把失去的創造力、失去提問題的習慣重新找回來。從一定意義上講,培養學生的學習力,就是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因為「創造是學習力的最高境界」,「一個人是否具有創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嶺」;「創造是從問題開始的」,提倡「以問題為中心學習」的課程模式,幫助學生把失去的創造力、失去提問題的習慣重新找回來。從一定意義上講,培養學生的學習力,就是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學生的競爭力。

陽光下的雪人——讀《學習力》有感 同濟二附中 江練

有一種書,沒有引人入勝的情節,沒有陶冶心性的詩情畫意,但卻能使人產生強烈共鳴,一生受益。哈佛大學文理學院院長柯比著的《學習力》就是這樣的一本書。我不能用一句話概括它,因為它帶給我的啟示決不限於某一方面,而是多角度,多方位的。
打開扉頁,一行字令人觸目驚心:「一個沒有掌握學習力的人,是已經為自己准備好了人生葬禮的人」。學習力是什麼?柯比說,它是學習能力、學習動力、態度和創新能力的總和。為什麼要如此強調學習力?柯比又說,沒有學習力就沒有創造力,創造力的枯竭也就意味著生命力的枯竭。哈佛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學生有這樣的結果:在校是個優等生,離開學校之後,不能利用繼續學習來使自己不斷增值,以致使自身的價值像陽光下的雪人一樣——慢慢融化,直至消失得無影無蹤。
陽光下的雪人!多麼形象又令人悚懼的名詞!江郎才盡就是一例,他就是陽光下的雪人。我不希望自己成為陽光下的雪人,更不希望自己培養的學生成為陽光下的雪人。但是,看看我們身邊的人吧:隨著年齡的增長價值不斷遞減,淘汰出局直至下崗的,大有人在。是誰把他們變成陽光下的雪人?他們為什麼會變成陽光下的雪人?柯比只告訴我,他們缺少是哈佛大學千方百計要賦予學生的最為重要的生存武器——學習力。學習力就是競爭力!
看著書中大量的鮮活的事例,再反思自己的學習經歷和教學經歷,我看到了自己作為學習者和育人者的誤區所在。作為學習者,我是應試教育的產物,我印象中的課堂是在聽和記中度過的。作為育人者,我一直在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夾縫中掙扎。新課改的理念猛烈沖擊著過去灌輸式教學行為,而積習卻總在不經意間左右著我們的課堂教學。我習慣看分數,習慣於比較平均分、習慣在公開課的時候才考慮到學生的自主發展,習慣把學生是否順利通過考試作為教學評價的標准。我可能比較關注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效率,因為這些決定著學生的考分,決定學生的前途;而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卻成了裝點門面的詞語。
處於教改風口浪尖上的我們,能夠如數家珍二期課改的理念,但是透視課堂教學,我們對「人」的關注究竟有多少呢?
是的,我們對學生解答問題的正確與否十分關注;我們對教學目標是否落實十分關注;我們還對學生是否掌握知識點與否十分關注。但仔細一想,我們對學生本身關注有多少?學生的興趣愛好還是學生的思維狀況?學生的自主發展抑或是學生的創新能力?實際上我們只是在原有的課堂教學框架中加入了關注人的因素,是為關注「人」而關注「人」。這種簡單的加法的思維方式導致了我們的課堂教學只是改其表而沒有改其里,也決定了從這樣的課堂里走出的人將來還是可能成為陽光下的雪人!
再看看哈佛大學令人仰止的成就吧:那裡已經走出了包括喬治W布希在內的7位總統,同時,一大批政界、商界、學界、軍界以及法律界、新聞界的要人都在哈佛學習或工作過的經歷。對此,柯比認為,這些成功人士並不是在哈佛就學會如何當好一個總統或一個CEO的。哈佛給與他們的只是一種學習的方式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習力。正是它幫助他們在漫長的一生中不斷增值,開創輝煌。
師道漫長。我不希望自己培養出陽光下的雪人,誤人終生,我希望我的學生都能擁有一個不斷增值的人生!該怎麼做?我想,柯比已經非常清楚地告訴我們了。必須要掙脫傳統教學理念的桎梏,讓新的教改理念真正滲透到每一個的教學行為中去,不要讓「以學生自主發展為本」 僅僅成為一句口號,讓教學行為與教學理念各行其道。擯棄積久的陋習固然痛苦,但是想想那慢慢融化的雪人,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在課改的烈火中涅盤呢?

Ⅹ 學習力 創新力 執行力哪個重要

對於個人而言創新力最重要,執行力強幹了幾年後發現其實自己就是用青春在換錢,學習力強只能讓自己變得對技能掌握更熟練。而創造力不同,他能讓你與其他人不同從而可以脫穎而出,你會發現其實升值加薪的永遠不是技能掌握熟練的人,而是那些可以用技能為公司帶來收益的人,而執行力呵呵,人們永遠只會看到提出意見的人,執行人最多隻是誇獎下加個薪。一個人在公司的價值不是用學習力和執行力給自己帶來了多少薪水。而是用創新力接觸到公司的核心,用自己的創新力為自己打上品牌標志。想想離開了公司同行中有多少人和老闆認識你,那才是重要的。

閱讀全文

與創造是學習力的最高境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