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類一定可以創造災難嗎 一定哦!
一定!肯定!
⑵ 有什麼動漫創造游戲但又變成災難
名偵探柯南第六部劇場版貝克街的亡靈
⑶ 科技帶來的災難有哪些
發展過程中多多少少都會產生污染… 自然環境是人類生存、繁衍的物質基礎;保護和改善自然環境,是人類維護自身生存和發展的前提。這是人類與自然環境關系的兩個方面,缺少一個就會給人類帶來災難。
我們生活的自然環境,是地球的表層,由空氣、水和岩石(包括土壤)構成大氣圈、水圈、岩石圈,在這三個圈的交匯處是生物生存的生物圈。這四個圈在太陽能的作用下,進行著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使人類(生物)得以生存和發展。
據科學測定,人體血液中的60多種化學元素的含量比例,同地殼各種化學元素的含量比例十分相似。這表明人是環境的產物。人類與環境的關系,還表現在人體的物質和環境中的物質進行著交換的關系。比如,人體通過新陳代謝,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喝清潔的水,吃豐富的食物,來維持人體的發育、生長和遺傳,這就使人體的物質和環境中的物質進行著交換。如果這種平衡關系破壞了,將會危害人體健康。
人類為了生存、發展,要向環境索取資源。早期,由於人口稀少,人類對環境沒有什麼明顯影響和損害。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自然條件主宰著人類的命運。到了"刀耕火種"時代,人類為了養活自己並生存、發展下去,開始毀林開荒,這就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環境。於是,出現了人為因素造成的環境問題。但因當時生產力水平低,對環境的影響還不大。
到了產業革命時期,人類學會使用機器以後,生產力大大提高,對環境的影響也就增大了。到本世紀,人類利用、改造環境的能力空前提高,規模逐漸擴大,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據估算,現代農業獲得的農產品可供養五十億人口,而原始土地上光合作用產生的綠色植物及其供養的動物,只能供給一千萬人的食物。由此可見,人類已在環境中逐漸處於主導地位。
但是,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也隨著出現在人類面前。大氣嚴重污染,水的資源空前短缺,森林慘遭毀滅,可耕地不斷減少,大批物種瀕臨滅絕,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正處在危機之中。日益惡化的環境向人類提出:保護大自然,維持生態平衡是當今最緊迫的問題。 年來,隨著地區經濟的迅猛發展,環境污染問題也越來越嚴重,防止環境污染,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已成為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
⑷ 多麼重大的災難,都蘊藏著創造美麗命運的機會這句話的理解是什麼意思
多麼重大的災難都蘊藏著創造美麗運用的機會。這句話理解是什麼?就是說不管是什麼災難他都是有好的一面,我們要往好了想。
⑸ 老天爺為什麼創造了人類,還要把災難降臨到人類
事物之間總是運動變化的,本來的自然變化是上天對人類的練化,但還是有大多數的災難是人類自找的,並不是老天故意為難人類
⑹ 中國有哪些發明是為了應付天然災害而被創造的
我國「風雲四號」氣象衛星成功發射,它的功能有助於提升國家對自然災害的監控和預警能力。
⑺ 人類所創造的災害
近幾年來,台灣地區先後發生了多次大災難,其中有些是單純的人為事件,如空難,火災和車禍等.有些則可稱為自然災害,乃自然事件所引發的,包括山崩造成的林肯大郡倒塌,賀伯台風帶來的土石流災害,橫行各地的口蹄疫事件,汐止的基隆河大淹水和百年來最嚴重的921集集大地震等等.不過,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即使是自然災害,也無一例外地夾雜程度不一的人為成份.換言之,不少自然災害亦包含了若幹人為因素的作用,其實是自然和人為兩種力量互動的結果.
嚴重自然災害不但造成生命財產的損失,有時更會造成社會的混亂,甚至政府的崩潰,明代崇禎年間,全國大旱,加上蝗蟲和瘟疫肆虐,1556年更發生數十萬居民喪生的陝西大地震,以致「飢民遍野,餓殍塞途」,最後集結為流寇,揭竿起義,明朝也因此而走向窮途沒路.即使在近代,類似的情形也經常重演,譬如孟加拉在1970年為一台風侵襲,死亡人數多達二十萬,因而,促成該區脫離巴基斯坦統治宣告獨立;1980年義大利南部一次大地震,使全國經濟變得蕭條,從而造成政府垮台.凡此可見天災和人禍總是相互激化.因此,古人就有「人禍誘發天災,天災加劇人禍」的說法.再以洪水災害為例,固然主因是降水在空間和時間上不平衡,常常是由大量降雨和持續豪雨所致,但全面分析其發生的成因後,都會發現:上游濫伐森林,破壞植被,不當開墾所導致的水土流失,圍湖造田,霸佔河道,與水爭地所導致河道堵塞等也都是使災情擴大的重要原因.
由此可見,災害的成因多種多樣,對於每一種災害,既要從自然因素方面,又要從人為因素方面,分別去追究原因,才能更有效地為防災,減災提供科學依據.而其中,由於經濟發展而使地表的生態環境更加惡化和變得脆弱,更是人類所必須努力改善的方向.這就說明了在對抗災害的工作上,不但需要加強地科,地理和科技教育,也需要藉助環境教育以喚起大眾對環境應有認知和關懷.
二,環境惡化和自然災害的關系
環顧全球,自然災害似乎有幾個明顯的趨勢(見圖1),首先是自然災害的危害面積的蔓延擴大,尤其是水,旱災更是如此;其次是發生的周期也越來越短;另外,其危害程度則日趨嚴重,生命財產的損失有逐漸上升的傾向.由台灣多年來報章中有關自然災害報導看來,亦有類似情形(黃朝恩,1998).根據聯合國統計,1970至1990年全球各種自然災害使280多萬人喪生,受害人多達8.2億,經濟損失超過一千億美元,其中有五十四次列為嚴重自然災害,其死亡200.15萬人.其中地震災害二十次,死亡115萬人,對人類的威脅可見一斑.是以聯合國將二十世紀的最後十年定名為「國際減災十年」(IDNDR),希望能透過全球一致行動,以有效的方法將自然災害對人類的沖擊減到最低程度.
上述災害之日趨嚴重,當然不能說與自然災害本質上的改變完全無關,但是站在自然規律上而言,自然現象的表現多屬一種常態的表現.環境變遷固有其可能,這種變遷卻常常是漸進的,而不是短短數十年間便可察覺到它的急遽改變的.因此,不少學者認為這種災害變本加厲,應與人類對環境利用模式和大肆破壞有關.由於人類長期盲目開發環境資源,對大自然作出超限利用和過度需索,以致產生許許多多變異型的「自然」災害.其中若幹完全因為人的因素而造成的災害,包括各種污染和全球性環境變遷(如全球增溫,臭氧層耗損)在內,可稱為人為型環境災害(man-made disasters).至於其因人類不當活動而激化的災害,在原有預見的災難上增加其規模,幅度和頻率,稱為誘發型自然災害(man-inced disaster),人類活動常可使得環境不斷惡化,一方面使環境的脆弱性變得顯著,自我調整能力轉趨薄弱,一方面使人類自身抗災的能力亦日益下降,再一方面許多人類破壞環境的過程本身就是自然災害形成的過程.在這些多重因素的效應下,自然災害的層出不窮和快速增長當然成為意料中事.
表1 中國歷史旱澇重災頻數的比較表
朝 代
隋
唐
宋
元
明
清
災次/年
0.6
1.6
1.8
3.2
3.7
3.8
表1列出了中國從隋唐以來,全國發生旱澇災的頻數比較(周立三,1989),即可看到這種誘發型自然災害的日趨嚴重性.而其原因顯然包括,是由於各地長期開發下,森林飽受破壞,生態逐漸失衡,土層裸露,控水能力變差,一經大雨就可導致山洪暴發,乾季則缺少基流(base flow)補注,以致無論旱澇均與時俱增.
總而言之,隨著人口的惡性膨脹,隨著經濟的超限發展,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越來越被破壞,並且直接或間接引起災害的發生,或加劇災情,增高成災的頻率.而環境的惡化亦造成對生產力的削弱,成為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一大障礙.此外,全球環境的惡化己接近人類難以承受的邊緣,再不注意力求更正之道,人類將給自己造成極大危害.因此,我們必須緊記三個很基本的觀點:
第一,人類生存環境既是被動地接受自然災害的場所,又是主動地為自然災害的形成和發展提供的背景條件.這不僅表現在較脆弱的環境系統對自然災害有較大破壞性響應;更重要還表現在:環境變化對自然災害的發生頻率和強度將有直接的反饋作用.
第二,環境惡化所引致的災害對人體健康和經濟發展之危害,並不比純自然災害為小,其災難性後果的廣泛性和持續性也更大.以致環境惡化造成誘發型自然災害,堪稱當今最嚴重的全局性的慢性災害.
第三,環境惡化包含著極大的人為因素.今天人類之所為,大大地影響子孫後代的利益,如果沿負面的方向繼續下去,它將威脅到全人類的生存發展.令人擔心的是,這種人為型和誘發型的災害很可能比純自然災害有更大的危害范圍,嚴重性也大得多.須知道,純自然災害很難讓它不來,但人類所激化的災害卻應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制止其惡化.所以,人類亟需全力加以處理,以應付該問題的急迫性.
三,誘發型災害的特性
人類為了生存發展和提升生活水準,不斷進行了一系列不同規模不同類型的活動,包括農,林,漁,牧,礦,工,商,交通,觀光和各種工程建設等等.今天,人類加以開墾,搬運和堆積的速度已經逐漸相等於自然地質作用的速度,對生物圈和生態系改造有時也會超過了自然生物作用規模.人類活動已成為地球上一項巨大的營力,迅速而劇烈地改變著自然界,反過來又影響到自身的福祉.
我們和地球環境之間,無疑有在一種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關系.人類如果對地球環境的客觀認識作出了錯誤的判斷和盲目的行為,將致使諸多事與願違的反饋給人類社會,從而腐蝕了人類長久建立起來的文明基礎.這種惡果,想必不是人類所欲看到的.而舉凡這類因為人類活動而誘發產生的災害,一概可稱為誘發型自然災害,以與純自然災害相對.顯然;在人類「減災」願景中,控制誘發型災害,更是迫切可行的一環,因為這類災害是可以透過人類的努力而得到大幅的減輕的.然而,由於社會經濟方面的原因和科技的限制,誘發型災害卻似乎有增無減,而且並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可見誘發型災害的徹底了解和謀求對策已是當今人類當務之所急.
人類活動所引起的誘發性災害在許多情況下與純自然災害具有類似的控制和特徵,而且二者也常常相互疊加.但二者也有其不同之處,包括下列幾方面:
(1)誘發型災害發生的原因是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不相協調———人類活動類型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決定了誘發型災害類型甚多,且形成機制各異,但其共同原因則是人類活動的盲目性和非理性,因活動和環境之間的不相協調所生,例如平原區和海岸地帶的地層下陷是由於過量超抽地下水所引起的,礦區的塌陷是由於采空後失穩造成的,山崩和土石流是人類為了開墾或搬動土石而破壞了天然岩土平衡而發生的.這些現象,有的已被認識,有許多至今尚未能夠有效掌握.
(2)與純自然災害相比,誘發型災害強度雖較低,頻度卻大,危害性亦嚴重-根本上說,人類今天改造自然的能力已經很大,但僅是自歷史相比較,若與自然力相比,則還是無法相提並論,一次八級大地震所釋放的能量可相當人類幾年的總用電量.這也說明了人類可能減輕自然災害的危害,而無法抑制其根本原因.不過,誘發型自然災害卻在頻度和嚴重性兩方面毫不遜色.這是因為;人類活動的廣度和速度已有超過自然力的趨勢,更超越了自然災害原有的區域性規律,也就是說,許多原本不該發生某類災害的地區也己有可能成為新災區;其次,誘發型災害多發生於人口密集,社經高度發展的地區,故其危害性甚大.
(3)誘發型災害具有可防止性———由於本型災害主要是人類活動盲目性和不科學性所引起的,顯然是可以防止的.在科技發展的今天,人類卻一方面藐視自然力,另一方面因社經原因而忽視自然力,才會導致日益增多的誘發型災害.所以,如何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人類眼前的長期課題和頭等大事,也是極需全人類共同努力才能解決的課題.
四,誘發型災害的社會因素———以水災為例
人類的許多活動,皆可削弱自身的防洪能力.例如:上游築堤,減少了蓄水面積,使下游流量增大;在行水區人為設障,使河道防洪能力降低;超抽地下水,引致都市地層下陷;都市的發展,使處於洪氾區的人口和財產迅速增加;植被的砍伐和破壞,降低了集水區的水源涵養能力,並導致水土流失,河沙遽增,不但增加了洪峰流量,又造成河床淤積;人類的不少行為,更可影響氣候,使大洪水的出現機率倍增.上述種種情形,在台灣地區均甚普遍,以致近年來,水災受災面積有逐漸上升的趨勢,水災損失也在加重,並未因為工程措施的強化而減輕.其中最值得注意的社會因素包括下列三項:
森林濫伐嚴重:森林堪稱綠色水庫,一萬公頃的森林所貯蓄涵養的水量,約略相當一座三百萬立方公尺庫容的水庫.但在長期經濟掛帥的政策下,原本蔥郁蒼翠的台灣山林,也不斷在萎縮,除了砍伐森林作為木材外,更普遍的是開發山坡地過程中,為了種植各種作木而大肆破壞樹木.森林銳減一方面在暴雨後不能蓄水於山,使洪峰來勢兇猛,增加了水災頻率;另方面則加重了水土流失,使庫容大減,河床抬升,行水剖面縮小,降低了調洪防洪的能力.
都市擴張迅速:在經濟成長和都市化過程的雙重影響下,急增的人口被迫向生態敏感的邊際土地(如河川地,山坡地)進軍,出現「與水爭地」的情況,而必要的防洪設施又未必跟得上這快速的步伐,當然會加重了洪水損失.民國87年的汐止基隆河水患,就是因為長期的開發和社區建設,河道淤塞,加上居住在低窪的河攤地為數眾多,終於在強度驚人的台風暴雨侵襲下重創.此外,建地擴張下,不透水地面也同時激增,暴雨後地表匯流速度加快,逕流系數隨之增大,洪峰時間提前,洪峰流量倍增.
盲目開發河川資源:沿著各大河川,常可看見濫采砂石和亂倒垃圾的景象,皆代表了民眾對土地的不珍惜和唯利是圖,這種短視的行為使河川的水文特性趨於不穩定和不明確,洪水來時也因而更難控制.再者,為了發展養殖漁業,解決魚塭用水,大量抽水地下水,則造成了難以收拾的地層下陷問題,使水災范圍急劇擴大,也同樣代表著人類對資源的不當使用,終而嘗到竭澤而漁,殺雞取卵的苦果.
五,誘發型災害的種類和對策———以岩石圈為例
對於誘型災害的分類,仍少有系統的分析,通常是按照形成機制與純自然災害一起進行研究.下面試以岩石圈(地質,地形環境)為例,將相關誘發型災害作一初步分類,並憑此提出一些減災對策初步想法,以供討論.誠然,防止誘發型災害的根本辦法是停止人類一切活動,顯然這卻是不可能辦到的.停止人類活動的盲目性,增強科學性,嚴格按照合理程序進行開發,利用,施工和管理應為防止本類型災害的普遍適用原則,已由正反兩面大量實例所證實.
(1)移動土石所引起的誘發型災害———移動土石是人類活動中很重要的一環,無論修路,采礦,建築,運河,開隧道,興建都市,開發能源等各種活動都需要搬動大量土石,從而引致山崩,地滑,走山,塌陷和土石流等災害.民國86年8月發生的汐止林肯大郡崩塌,就是因為後山的順向坡,曾被移動,在溫妮台風的豪雨下,大幅崩落而釀成的.要避免這些災害因人類活動而被激化,只有靠人類的自覺,在工程活動中注意防治邊坡不穩的後果,當然,山崩防治法的制定,執行和監督,相關知識的宣傳和普及也是十分重要的.
(2)改變地下流體所引起誘發型災害———人類移動地下流體活動主要有抽取地下水,開採石油和抬升地下水位.由此誘發的災害是地層下陷,地裂縫和土層濕陷等,造成地基失穩,如果土壤因而液化,更會在大地震中產生更大的災難.台灣西南海岸,就有不少地區,因為長期超抽地下水供魚塭之用而引起地層下陷,造成國土的淪亡.因此,預先調查清楚大地的潛在規律和特徵,評估其承載能力,作為規畫資源利用的基礎,慎加考慮成本效益概念,並落實於防治措施,法規條例和管理策略之擬訂,實為必要的手段.
(3)觸發性誘發型災害———人類活動偶可使得處於臨界狀態的自然環境發生急劇變化而發生災害.例如水庫的誘發性地震,爆破造成大型的雪崩等;己有不少實例.其中水庫的誘發地震己有深入研究,得知本類災害的防治與前兩種有著明顯的差異,因為特定的地質環境常是其發生的大前提.所以,慎選工程地點,控制工程規模具有關鍵的意義.
(4)工程失敗所造成的誘發型災害———人類進行各種工程活動的目的原是為了興利除弊,但工程一旦肇事卻帶來鉅大的災難,而且工程越浩大,損失越重,例如水庫崩潰,堤防決堤,大樓倒塌等.可見工程安全是人類進行建設時都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但不幸的是人類時常有意無意吞食自己所釀成的苦果,像義大利在1963年發生的瓦昂特大壩潰決,死難者達2,600人,印度的莫維爾水庫潰堤時更造成近四萬人的罹難,皆是人類無法忘懷的慘痛教訓.
(5)災前准備不足所激化的災害———所謂防患於未然,人們如能在災難降臨之前做好各項准備,當能減輕災情;反之便會因為防災抗災之准備不夠而導致承災能力薄弱,任由天地摧殘.譬如民眾不知避開生態敏感區或災害風險潛在區(包括活斷層兩側,土石流經常發生之谷口位置,土壤液化帶,斷崖或陡坡下側,洪氾地區等),建商蓋屋時偷工減料,科學家預警和規劃能力薄弱,政府法令不周或執法不嚴等等,皆具有人謀不臧成分,激化原有的天災,災情雪上加霜,而人類自應負擔部分咎由自取的責任.
六,結論
減輕災害損失是全人類在踏入二十一世紀前夕共同的願望.人們除了要努力強化防災,抗災,救災的手段外,也要防止人類活動所誘發的災害,設法對自身行為作出調整,把盲目,短視,不科學,不合理的行為減少到最低限度.而其中過程,除了專家學者必須積極對這方面的理論加以探究外,也應過各種方法加以宣導和教育,尤其對環境保護,生態保育和認識法制方面,更需要藉學校和社會教育去提高全民減災意識,強化全民對保護生態環境的責任感,有效的增進大眾抗災能力.唯有全體國民能自覺地建立起保護環境的思想意識,才能最大程度地減輕自然對人類反撲的程度.由此可知,環境教育在整項工作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⑻ 上帝給人類降的10次災難分別是什麼
埃及法老王因他心裡剛硬,不肯聽從摩西和亞倫屢次的請求,讓以色列民離開埃及地,(五1-3)神就吩咐摩西、亞倫在法老面前多行神跡奇事,用十大災難臨到埃及。這個十字,在聖經上是表示完全的意思(參但七24,啟二10 ,十三1,十七12)。這些大災難是一次止一次來得嚴重,不但導致人身大受苦楚,而且災難的本身,就是針對埃及諸神的一種審判。在埃及地,尼羅河是人民崇拜的主要對象,青蛙和家畜中的公羊、山羊、牡牛,是他們尊為神聖之神,太陽也是他們所崇拜的神。神要敗壞埃及這一切的神(十二12),所以他所用的十災,具有多方面的意義教訓:
1.血水災(七14-25)--神藉著亞倫舉杖擊打河水,河水就變作血了,其中魚死,河水腥臭,使埃及人不能喝這河裡的水。這就是尼羅河,乃埃及人所崇拜的神,自此黯然失色了。其河水變為血,血字在約珥書中,是作為一種隱喻來使用的(珥二31);但在這里確是實際的情況。本來尼羅河的水,在每年夏季因有微小的動植物,浮沉掩映而變紅,於人沒有妨害。可是,這里所出現的是神跡(詩一○五26-29),是使魚類死亡,河水腥臭,使埃及人厭惡不能喝水的事實,直到滿了七天以後,水源才得到變清。這叫法老認識神的大能,人的固執愚頑,終久不能攔阻神要成就他的旨意(腓二10,11 ,賽十四24)。
2.青蛙災(八1-15)--神藉著亞倫伸杖在江河諸水以上,使青蛙上來遮滿了全埃及地,進入了法老王宮,上了卧房床榻,以及人的身上。這是使埃及人最為苦惱的事,因為他們好潔成性,如祭司常剃頭發及全身汗毛,穿細麻布衣服。按古時史家所記,他們白日兩次,黑夜兩次,用涼水沐浴全身;百姓也好洗澡。祭司又常謹防各樣污穢,所以這種擾害叫他們十分厭惡。況且埃及人原是以青蛙為女神的標志,這女神是掌管生育的事,因此他們不敢殺害青蛙。但在這災里,神使青蛙變成他們的災害,又是個顯著的神跡(參詩一○五27,30),顯明他們的蛙神乃屬虛妄,使法老認識神的實在,且相信禱告的能力,於是不得不一時謙卑下來,召請摩西、亞倫呼求神驅除這些青蛙離開他們,且容許百姓去曠野祭祀耶和華了。結果,凡在房裡、院中、田間的青蛙都死了,遍地又是腥臭。法老見災禍消失了,又不肯容百姓離去。這叫我們看見,人在愚難中常會許願,但得了平安之時,就會忘恩負義,並不還願。人性的弱點可以法老為代表。
3.虱子災(八16-19)--神藉著亞倫伸杖擊打地上的塵土,使塵土在埃及遍地上變成虱子,行法術的也用邪術要生出虱子來,卻是不能,於是在人和牲畜身上都有了虱子。埃及人拜地為眾神之母,但神要在地上行神跡,擊打塵土,遍地生出虱子來,使好潔的埃及人,因這虱子災害臨到身上,就越發難以忍受。術士對法老說「這是神的手段」,原文意思為「這是神的指頭」。顯見他們承認所作的只是出於自己的法術,不能與神的能力抗衡。這不過表示神施用他的微小權柄(八19),給法老一點警告;但到了最後神更大的權柄與能力一施展出來(十五6,12,16),他所受的最大報應,也就要臨到他的身上了。
4.蒼蠅災(八20-32 )--神叫成群的蒼蠅進入法老的宮殿和他臣僕的房屋,埃及遍地,就因這成群的蒼蠅敗壞了。據解經家說,這蒼蠅一詞,在希伯來文是甲蟲一類的動物,這種昆蟲是太陽神的標記,因而像青蛙一樣是一種聖物,雖在各處為患的情況下,也不能用撲滅之法消除。而這一次的災害是比以前各災害加劇,因為那些蒼蠅或稱為甲蟲的,是污穢和毀壞了人家的牧業。摩西受了法老之召,求告神使成群的蒼蠅於明目離開了他和他的臣民。可是法老仍然不肯悔改,不容以色列人去曠野祭祀耶和華。
5.畜疫災(九1-7)--耶和華神的手加在埃及田間牲畜身上,就是在馬、驢、駱駝、牛群、羊群上,發生重重的瘟疫,幾乎都死了。只是以色列人的牲畜分別出來,一樣都沒有死。法老打發人去看,事實確是如此,但他的心卻固執,仍不容許百姓離去。然而這事顯見牲畜的生死也在耶和華的手中,何況我們人的生命存留,豈不是都在神的掌握之中么(詩卅六6,太十29,徒十七28)?可是法老竟不自覺,該是何等的愚昧啊!
6.泡瘡災(九8-12)--神吩咐摩西、亞倫取了幾捧爐灰,在法老面前向天揚起來,這灰在埃及全地變作塵土,黏附在人身上和牲畜身上,成了起泡的瘡。行法術的在摩西面前站立不住,因為在他們身上,和一切埃及人的身上都有這瘡。這災又是神一種嚴厲的懲罰,連行法術的都站立不住,一同淪為審判下的羅難者(參提後三8,9)。埃及人有時獻人為祭的時候,取這祭的灰向天揚起來,說是特要消災解禍。而摩西此次卻取灰向天揚起來,反倒特要降災,使埃及人受害。在他們身上起了泡瘡十分痛苦,不僅在埃及人的身上發生,連牲畜也不能倖免(9,10,11)。然而,法老的心仍然剛硬,乃是出於神所使然(12),這也是為要應驗四章21節的預言(參上冊39 題)。
7.冰雹災(九13-35)--神吩咐摩西向天伸杖,就打雷下雹,有火閃到地上,雹與火攙雜,甚是厲害,自從埃及開國以來,遍地沒有這樣的災害。雹打擊了田間所有的人丁牲畜,並各樣的菜蔬及一切樹木,惟獨以色列人所住的歌珊地沒有冰雹(26,參八11,九4)。這種災害是給法老預先一次特別的警戒(13-19),是埃及十災中頭一次使人喪命的大災,連所有的牲畜都要擊斃,一切菜蔬樹木和田間莊稼也要打壞,比以前各災的毀滅性更為嚴重。法老雖然震驚,口裡認罪,承認耶和華是么義的,他和他的百姓是邪惡的,但他心裡卻未真正悔改,仍然與神為敵。當他要求摩西向神禱告止住災難以後,又不守應許,就越發犯罪,和他的臣僕都硬著心,仍不容以色列人去。
8.蝗災(十1-20)--摩西遵從神的吩咐向埃及伸杖,神使東風刮在地上,把蝗蟲刮來了,落在埃及的四境,空前絕後的厲害,因蝗蟲遍滿地面,甚至地都黑暗了,吃盡了一切菜蔬和雹災後所剩下樹上的果子。法老看見這蝗災,比先前的各災更厲害,於是急忙召了摩西、亞倫來。承認他得罪了神,意思表示沒有聽從他的命令(16,九27),且又承認得罪了摩西、亞倫,意思不外是他屢次自食其言(八8,15,28,32,九27,28,34,35),又曾經把摩西、亞倫攆出去(十11)。現在他倒要向他們討饒,求摩西替他祈求神,使他脫離這一次的死亡。此時摩西雖然准了法老所求,求神使這場大災消去了。可是蝗災一過,他的心仍然剛硬如鐵,不容以色列人離去(17-20)。
9.黑暗之災(十21-29)--摩西照著神的吩咐向天伸杖,埃及遍地就烏黑了三天之久,人不能相見,誰也不敢起來離開本處,惟獨以色列的家中都有亮光(23,參八22,23,九4-7,26)。埃及人原是敬拜太陽神的,神使他們的地上沒有光,黑暗的情況如此嚴重,勢必叫他們的驚恐越發加劇,因為他們所信的太陽神也失敗了,這災烏黑了三天之久(22,參太廿七45,猶13,啟十六10 ),給埃及人捫心自問的反省。法老此時又召了摩西來,這回只容許以色列人去事奉耶和華,卻不準他們帶走牛羊牲畜。可是摩西要求法老把這些交給他們,作為祭物去祭祀神,但不為法老所容許,反而叫摩西離他而去,不得再見他的面,並且以死來威脅摩西。他在此拒絕再見摩西,這就等於完全拒絕了他唯一得救的途徑和盼望!
10.長子災(十一1-10,十二29,30)--神以末次之災來警告法老,就是約到半夜的時候,他出去巡行埃及遍地,從寶座的法老,直到磨子後的婢女所有的長子,以及一切頭生的牲畜,盡都殺了,在埃及遍地必有大哀號,無一家不死一個人。長子是一家人的代表,古時候的人最尊重長子(參創廿五31);所以這災使埃及上下人民分外憂懼。當初法老要怎樣除滅了神的長子--神的選民以色列人,現在神也要除滅法老的長子和他的軍兵(出一16,22,四22,23,十一5,十二29,十四30 )。這就顯明了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加六7)。雖然到了這樣嚴重的地步,而法老頑梗剛硬的心亦隨之加劇,以致促使神要在埃及人中顯明他的公義,施展他大能的作為,最後成就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目的。
我們從上述十災看來,處處都顯明了神的權柄和大能,他不願用一次大災毀滅埃及,而用十次的分災來警告他們,其目的希望法老能夠真正的覺悟悔改。由此可見神的慈愛、公義,和寬容、忍耐、憐憫的心腸。在多次的災害中,他把以色列民從埃及人中分別出來,顯明了選民常蒙主恩的庇佑,在災難中有幸福(詩廿七1-3,四六1-3)。最後要顯明惡人的結局,終究要受到神的報應(箴廿九1),而成為眾人的鑒戒(出九15,16,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