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陶行知的創造教育理論的啟示

陶行知的創造教育理論的啟示

發布時間:2021-06-01 20:38:32

Ⅰ 陶行知教育思想對現代幼兒教育的啟示

陶行知創造了豐富的、有中國特色的幼兒科學教育思想。對陶行知幼兒科學教育的意義、內容、方法、師資,以及對現代的啟示等進行深入的探討,必將大大有助於推動幼兒科學教育的開展和改革。幼兒教育課程改革, 常常使我們想起陶行知和他的教育思想。閱讀陶行知文集, 常常引發我們對課程改革理論源頭的探尋。陶行知, 是歷史的, 卻又是現代的、是逝去的, 卻是永遠的。在深人進行課程改革的今天, 我們需要再讀陶行知,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寶庫中蘊涵的課程思想,來豐富我們課程改革的理論。這次課程改革的許多新觀念與陶行知的教育理論有著密切的聯系陶行知的課程理論是獨具特色的、是與是俱進的。陶行知的課程理論啟示我們, 讀陶行知課程理論必須與實踐相結合, 課程改革的關鍵是理論指導下的實踐, 我們要注重實踐經驗的總結、概括和提升。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蘊涵很多的新課程內容。陶行知非常明確地指出「 今日教育界責任之最重要且最緊迫者, 莫若利用教育學解決學校課程問題。蓋課程為學校教育之中心, 假使課程得有圓滿解決, 則其它問題即可迎刃而解。」 由此我們可以這么演繹為幼兒設計課程, 即為幼兒設計教育, 亦即為幼兒設計生活。為了強調課程的重要, 陶行知又從反面論述「 今日教育之效果所以不能滿足吾人之希望者, 實以根本錯誤之故。根本錯誤之尤甚者, 為小學校之課程。」在這里陶行知把教育弊端的原因歸結於課程。一個「 中心」 , 一個「 根本」 , 揭示了課程在教育中的地位, 一語中的。尊重幼兒個體差異的觀點而這也是當下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思想。這種互相滲透、互相促進的關系, 充分體現了他的這種核心理念,而陶行知也時刻關注著社會的發展, 關注著社會發展中的人的發展。幼兒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的一些理念與陶行知的課程思想和課程理論有某種相通之處。可以說,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課程思想對幼兒教育課程改革有重要啟示。我覺得陶行知教育思想和課程思想對課程改革的啟示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一)陶行知的兒童觀與現代的師幼觀幼兒課程改革的關鍵是轉變理念, 最高境界是理念的提升。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個幼兒的發展。這實質上是一個確立正確兒童觀的問題。兒童觀直白地說就是我們教師如何看待兒童和對待兒童, 即如何認識兒童、發現兒童和如何教育兒童的觀點。在對待師幼關繫上,新課程強調尊重、贊賞。教師不僅要尊重每一位幼兒,還要學會贊賞每一位幼兒,贊賞每一位幼兒的獨特性、興趣和愛好,贊賞每一位幼兒所取的成績。而陶行知的兒童觀在以下幾方面啟發並支撐著當代課程的改革。對兒童的認識,陶行知說「 人人都說小孩小, 誰知人小心不小, 你若小看小孩子, 便比小孩子還要小」、「 兒童和青年, 在我們的世界裡是最大,比什麼偉人還要大。」、小孩之大,在於他們在於他們有著無限的創造潛能,是祖國的希望。我們要尊重幼兒, 信任幼兒, 要像陶行知那樣, 與幼兒交朋友,把幼兒當做自己的老師。在課堂上我們要創設師生互動,平等參與的環境。在新課程改革的實施中就有我們因轉換了角色而得到了收獲的喜悅。例如,有一次科學活動時,幼兒在討論中提出,花生到底是果實還是種子的問題。當時我沒有明確的告訴他們,而是請他們回家去尋找答案,可以請問爸爸媽媽,也可以去書上找。比賽誰找的答案最准確。像這樣的活動改變了教師一味傳授知識的現象,拉近了師幼之間的距離讓幼兒更輕松、更有興趣、更有積極性。同時, 我們又不能只看到幼兒「 大」 的一面, 而忽視其不成熟的一面。陶行知說「 兒童不但有錯誤, 而且常常有著許多錯誤,因此教育者的任務,正是要根據事實, 肯定他們的錯誤, 從而改正他們的錯誤。」在教育實踐中,很多時候我們常常走過頭,一味地表揚, 而放棄了引導和嚴格要求。陶行知的提醒是必要的。幼兒教育要回歸 「 簡單」 。改革不是把事情搞復雜, 同樣, 課程改革也不是讓課程越復雜越好。其實, 高明的教育應該追求簡單。陶行知曾提出過一個著名的論點「 兒童社會要充滿簡單之美。」 簡單, 是指針對兒童的認知特點, 採用易為他們所理解和接受的方式, 把教育內容呈現給他們,而不是膚淺和簡單化,其前提是教師准確地認識和把握幼兒的學習規律和心理特點。新課程就是要求體現簡單、朴實的教育理念。很多時候, 簡單的也是豐富的, 朴實的也是深刻的。教師要向幼兒學習。陶行知說「 不願向小孩子學習的人, 不配做小孩的先生。」他又提出, 教師應該變成小孩子, 「 你若變成小孩子,便有驚人的奇跡出現,師生立刻成為朋友, 學校立刻成為樂園, 你立刻覺得和小孩一般兒大, 一塊兒玩, 一處兒做工, 誰也不覺得您是先生, 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 我們新課程提出,幼兒是學習的主體,提倡師生的互動和對話, 在互動與對話中, 學生可能成了教師, 教師反而成了學生, 這種角色的互換,是新型師生關系在課改中的體現。新課程既要解放學生, 又要規范學生。怎樣把握其間的「 度」 呢?陶行知指出「 要從成人的殘酷里把兒童解放出來」 。他提出了兒童的六大解放觀點,解放他們的頭腦、解放他們的雙手、解放他們的眼睛、解放他們的嘴、解放他們的空間和時間。陶行知提醒我們, 當前的課程改革, 首先是解放幼兒, 即使規范也應在解放的思想指導下規范幼兒。我們對幼兒的解放與規范應相互結合、有的放矢。幼兒的知識經驗必須是建構起來的而不是灌輸的,幼兒的發展必須在操作中進行。陶行知提出玩具、學具、用具、工具。新課程就是強調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主動實踐, 在「 玩」 與「 動」 的過程中探究、體驗、感悟和提升。(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觀與新的課程結構社會、自然、生活是陶行知的課程資源觀。陶行知遵循 「 生活即教育」 「 社會即學校」的主張, 對課程資源認識的視野極為廣闊。他說「 我們的實際生活, 就是我們全部的課程我們的課程, 就是我們的實際生活。」 「 全部的課程包括了全部的生活一切課程都是生活, 一切生活都是課程。」 「 家庭、店鋪、茶館、輪船碼頭, 都是課堂。」 「 您必須以大自然為您的生物園」。陶行知課程視野中的課程資源觀是豐富的, 是多元的, 是在生活中生成的。陶行知在教學觀上有許多真知灼見, 是他課程觀和教育思想中的寶貴資源。 這次新課程改革強調幼兒接觸生活,參加實踐增進幼兒園與社會之間的聯系,培養幼兒的社會責任感。同時強調學科的綜合性,注重聯系幼兒的自身經驗和生活實際。新的課程結構重視學科知識、社會生活和幼兒經驗的整合。本次課改的亮點是重視實踐活動,密切聯系幼兒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從幼兒自身經驗中形成問題,從經驗中獲得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與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很相符合。陶行知深信生活是教育的核心,生活是第一位的。生活與知識、生活與教育緊密結合, 互為作用。 「 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 而成為真正的教育」 。能學以致用的學習才是最好的學習。陶行知用生活來教育的思想內涵, 其一,生活是教育的大課堂。新課程改革就是要引領學生走進大自然和社會, 在實踐中學習、在生活中學習。每年的九月都有新生入園,在新課程中,我們把《幼兒園真好》這一主題放在了最前面。主題中的兒歌活動《幼兒園也是我的家》,告訴幼兒親親爸爸,親親媽媽,高高興興的離開家,做做游戲,聽聽故事,幼兒園也是我的家。在朗朗上口的兒歌里,幼兒擺脫了對家長的依戀。通過活動《我帶寶貝上幼兒園》《阿文的小毯子》讓幼兒輕松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其二, 生活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以往我們把課程、教本當做世界, 現在要把世界當做課程和教本。從吃的水果到自然現象到社會上的熱門事如奧運會、世博會只要幼兒感興趣的、能讓幼兒得到發展的事都可以生成課程。其三, 生活中的人們應該是我們的老師,我們應向他們學習。為生活的需要而教育,教育是為了生活, 為了改善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正如陶行知所說「 生活教育是運用生活的力量來改造生活, 它要運用有目的有計劃地生活來改造無目的無計劃地生活。」 課程改革除了在「 事實」 層面上走進生活外, 更要在「 意義」 層面上聯系生活。陶行知說「 空談生活教育是沒有用的。」 應怎麼辦要發現、製造和運用生活工具。。為了改造生活, 必須有工具。而與生活相聯系, 則是為了擺脫書本的束縛。陶行知認為, 「 實際生活向我們供給無窮的問題,要求不斷解決。」 「 『 生活即教育』 , 是叫教育從書本的到人生的, 從狹隘的到廣闊的, 從字面的到手腦相長的, 從耳目的到身心全顧的。」 課程改革的實踐已充分證明, 只要我們走進生活, 教育就將變蒼白為豐富,變枯竭為鮮活,變無力為充滿活力。(三)「教、學、做合一」的思想與新的教學觀陶行知提出的「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論,是指,教的方法要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要根據做的方法,教與學都要以做為中心。這一理論很有針對性,他強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主要教師的教,還要注意學生的學。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互動,是師幼雙方相互溝通、相互交流、相互啟發和補充。新課程改革強調的教學不是機械灌輸式的而是互動的過程。現代心理學表明:幼兒的學習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新課程強調幼兒探索知識的經歷和獲得知識的經歷。陶行知還主張培養兒童良好的生活習慣,主張對兒童因材施教等,這與新課程的要求是一致的。此次課程改革的重點是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我們要進行創造教育?陶行知說「 我們要能夠做, 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創造。」 「 教師的成功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 「 教育上最重要的事是給學生一種改造環境的能力。」他又說「 檢討過去, 把握現在, 創造將來。……一切為了創造。」這是一種呼聲。在新課程中我們分明聽到了陶行知的呼喊聲。創造教育的理念是什麼?「 處處是創造之地, 天天是創造之時, 人人是創造之人。」 這種理念基於對幼兒創造潛能的了解和信任,打破了創造教育的神秘感。課程改革所提倡的創新精神正是面向全體學生和所有教師的。陶行知從兩個方面說明了創造的特徵。一是「 敢探未發明的新理」 「 敢人未開化的邊疆」 。強調的是「 探索」 與「 開辟」的精神。二是強調創造是「 新價值的產生」 。新價值對不同的幼兒、不同的學科有著不同的含義,因而, 所有的人都能去創造新價值有別於新的科技發明, 因而創造教育的目的更多的是在精神層面上。創造從哪裡做起才好呢?陶行知認為, 「 行動是中國教育的開始, 創造是中國教育的完成」 。創造的源頭在行動, 實踐是創造的土壤。由此來審視綜合實踐活動, 不難掂量出「 綜合」 與「 實踐」 的創造分量來。我國的幼兒教育課程改革正在穩步進行,陶行知的課程思想對幼兒教育課程改革的啟示是多方面的。我們高興的看到課程改革的思路和理念與陶行知的課程思想有一定的契合,希望陶行知的課程思想在新課改中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

Ⅱ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對我國當前學前教育有哪些啟示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對我國當前學前教育有四點啟示:
1、啟示教育必須回歸生活主題。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過去為改革脫離生活、脫離大眾的舊教育,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理論,指導當時的實際生活,發揮過不可磨滅的重要作用;即使到現在,它同樣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因為它符合當前中國教育改革和世界教育潮流的發展趨勢,能給當前教育改革許多啟示教育必須回歸生活主題。
2、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
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一生教育實踐的結晶,是在批判吸收中外教育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來的理論體系,是其教育思想一以貫之的核心。「從定義上說,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從生活與教育的關繫上說:是生活決定教育。從效力上說: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三大基本原理。
3、「因材施教」效果顯著。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需要因材施教」,他曾給因材施教以形象的比喻:「培養創造力要像園丁一樣,首先要認識他們,發現他們的特點,而予以適宜之肥料、水分、太陽光,並須除害蟲,這樣他們才能欣欣向榮,否則不能免於枯萎。」
4、「教學合一」教有所成。
陶行知先生主張教學方法是「教學合一」。他說:「如果讓教的法子自然根據學的法子,那時先生就費力少而成功多,學生一方面也就能樂學了,所以怎樣學就須怎樣教;學得多教得多;學得少教得少;學得快教得快;學得慢教得慢。」這段話說明了教與學兩者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教師一味地趕進度是無教學效果的,所以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了解他們懂得多少再去判斷如何教、教多少。

Ⅲ 陶行知的故事給我帶來了什麼啟示,感悟

陶行知用獎勵的辦法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這充分說明他是一個富於愛心和智慧回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是藝術。答現在我們有多少教師在用簡單粗暴的方式教育學生啊,我們怎的應該捫心自問,我們的工作不僅僅是教授知識,更是塑造靈魂。我們的教育又有多少藝術性呢?學生需要陶行知這樣的教師,社會呼喚陶行知這樣的教師。努力吧!

Ⅳ 陶行知教育理論讀後感

[陶行知教育理論讀後感]陶行知教育理論讀後感我認真學習了陶行知的"創造教育"理論,認識到:陶行知的創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體系的主旨,陶行知教育理論讀後感。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可以從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與教育實踐中汲取豐富的養料,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服務。我認識到:實施愛的教育,保護和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是為創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礎;實施生活教育,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是為學生打開創新思維的源泉;尊重學生主體,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是培養創新能力的學習操練;實行"六大解放",煥發學生活力,是培養創新能力的操作要求。一、實施愛的教育,保護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愛的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原則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愛滿天下"更把愛的教育發揚光大。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陶行知說:"小孩子的體力與心理都需要適當的營養。有了適當的營養,才能發生高度的創造力。"人在中學階段其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師愛(以及家長的愛)猶如心理發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學生的心靈發展。師愛能營造出和諧、溫馨、親切的師生關系。在這種師生關系中,學生不僅樂學,而且個性會得到充分發展,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這是創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礎。在這樣的認識下,我在教學上,把愛生放在了首位。不僅學習陶行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獻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愛滿天下"的高尚情懷,發揚"因為差,更要抓""因為差,更要愛"的敬業精神,讀後感《陶行知教育理論讀後感》。教師對後進生應有要有一顆愛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應擎在手上,高高舉起,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時時感覺到。老師對後進生更要傾注真誠的愛心,使學生感到老師的親切、集體的溫暖,從而樹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我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禁絕粗話俗話,推行愛心用語,保護學生的心靈不受傷害,多給學生關照和溫暖。對學習好的學生熱心引導,對學習差的學生及調皮的學生也是從愛開始,進行指導幫助,不歧視、不訓斥、不諷刺挖苦。學生們感受到老師的愛,有了良好的情緒,學習的積極性也就提高了。在愛的教育中,培養學生愛的情感,用愛的情感幫助學生塑造人格。如開展"我與父母通信"活動,使學生們感受父母的愛,從而培養學生愛父母、愛他人的情感。情感是理智的基礎,善良的心和愛他人、愛祖國的情操也是創新智慧的心理基礎。二、實施生活教育,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傳統教育的致命弱點是只教人讀書。陶行知批評舊教育是"教死書、死教書、教書死",是摧殘人才。過去的教育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更是強化了"三中心"(即教師中心、課堂中心、書本中心),教師用灌輸的方法,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教科書上的知識,使學生遠離社會生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是全新的教育思想,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的變化。教育是為了生活,離開了生活的改進,教育就失去了意義。這就要求教育要從課堂和書本走出來,去關注社會生活,即關注生活重於關注書本。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不僅使書本知識變活,而且使師生開闊視野,從社會生活中吸取綜合的多方面的知識,從而獲得思想和精神力量。基於這樣的認識,我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學都要和社會生活結合起來,在課堂教學中,書本知識要聯系社會實際,引導學生關心家鄉的建設、國家的發展、科學技術的成就和豐富多彩的社會文化生活。這樣,不僅使學生開闊了眼界,書本上的知識活了起來,而且引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在課外,指導學生開展各種活動,如學生自編、自導、自演文藝節目,歌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學生們自編小報,自己寫稿,自己設計版面,幼稚的作品中體現著學生們豐富的想像和創造。每組織一次活動,都有明確的目的、具體的要求和精心的安排。都力求收到盡可能好的實效。MSN()〔陶行知教育理論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Ⅳ 論述陶行知對兒童創造力培養的教育思想及其對我國當前學前教育的啟示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具體看參考資料

Ⅵ 談談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對當前的中學教育改革有什麼啟示

聽過潘守宇先生在北大演講:生命中總有一些人和事讓您心熱眼濕、潸然淚下。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乾的人,就有拚命硬乾的人,就有為民請命的人,就有捨身求法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樑。窮孩子的保姆;我們的朋友;人民的導師:陶行知!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把愛撒滿人間!
教育為公,以大達天下為公。
我們今天緬懷陶行知,便是想凌空從先生那借來那浩然之氣,讓它如火,讓它如光,讓它重新照亮每一個為師者心中,那種知行合一的實踐精神以及對祖國的赤子熱愛。
只希望到那一天,多少能夠延續先生的光,把它變成雋永的亮。
你會問,你會問在今天全是發財的師父,全是教人的導師,可還真有那樣一種人,用他自己的生命質量,讓導師這二字有不一樣的分量?可還真有那樣一種人,用他自己的光亮,讓導師這兩個字有那種燦爛的光華?你現在應該有答案了,因為就在不遠處,因為就在不久前,真有這樣的人。他就站在這里,他用他的一生溫潤過中華。他是陶行知,他是人民的導師,他的一輩子給我們講一件事,就是,為人師者還可以活成這樣一般大寫的模樣。


Ⅶ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對當前教育改革有什麼啟示

教育內容必須盡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鮮血液、新鮮內涵。根據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的理論,「教的法子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法子根據做的方法,事怎麼做,就怎麼學,就怎麼教,」:而教學的中心是「做」,即實際生活。

必須了解生活,了解學生生活現狀、了解生活發展的趨勢、生活對人的要求的變化。現實生活中需要的是全面發展、品學兼優、視野開闊、生理心理健康的人。實施素質教育,小而言之,為學生的終身受益負責,為學生的將來負責;大而言之,為國家、民族的未來負責、為中華為騰飛打下堅實基礎。

(7)陶行知的創造教育理論的啟示擴展閱讀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看來,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內容,他的生活教育內容博大無比,是動態的,因生活的變化而變化,因而也是全面的,由此而開展的教育是有利於受教育者的終身的。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中,「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的觀念相當明確;

「社會即學校」學說,更是說明「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環境,都可以大大增加」。這與解決當前教育中教育內容的過時陳舊、不符合學生生活實際、不切合學生思想認識、不能很好地為學生的將來生活服務的現象是很有啟發的。實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內容論。

閱讀全文

與陶行知的創造教育理論的啟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