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誰知道孜然粉是什麼味道是辣還怎的……它有沒有其它的別名望知的友友能告知!謝謝
孜然口感風味極為獨特,不是辣的,是香香的。
孜然又名:枯茗、孜然芹,在南疆則被稱為小茴香。孜然又名安息茴香,維吾爾族稱之為「孜然」,來自於中亞、伊朗一帶,在我國只產於新疆。它主要用於調味、提取香料等,是燒、烤食品必用的上等佐料,口感風味極為獨特,富有油性,氣味芳香而濃烈。
(1)孜然粉是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用孜然粉加工牛羊肉,可以祛腥解膩,並能令其肉質更加鮮美芳香,增加人的食慾。孜然粉不僅可以祛除肉的腥味,增強人的食慾,還具有防腐殺菌的作用。
在古時候,孜然可不像現在這樣普及,當時的人們在祭祀的時候才會在祭品上面撒上一些孜然粉,一方面是為了防止祭品腐爛,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讓祭品的香味更能吸引神靈。可想而知當時的孜然是多麼的珍貴。孜然不僅用於燒烤烹飪,還被用在了許多其它的方面。
例如,在製作咖喱粉的原材料中也包含了孜然粉。
B. 乾脆面誰發明的
我。
大概國內剛有方便麵的時候,我有一次把三鮮伊面捏碎了,吃起來好好吃……然後自己嘗試加了點辣椒面和孜然粉……並給我家人嘗試吃了,大家都說好吃。那個時候還是80年代
C. 烤羊肉串最早是誰,是哪發明的求大神幫助
烤羊肉串 歷史: 從考古資料看,早在1800年前,中國內地就已有了烤羊肉串。《漢代畫像》全集中就有烤羊肉串的石刻圖像。馬王堆一號漢墓還出土過烤肉用的扇子。 烤羊肉串維吾爾語稱之為「喀瓦甫」。烤羊肉串在吐魯番是最有名的民族風味小吃。來吐魯番旅遊觀光的中外賓客,幾乎沒有不吃烤羊肉串的。新疆的烤羊肉串可以說是風靡全國的一種小吃,在城鄉、街頭和集市上隨處可見,受到廣大群眾的青睞。1986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上,陳佩斯、朱時茂合作表演了小品《烤羊肉串》,使吐魯番這一風味小吃聲名大噪,蹤跡遍及全國。 原料:羊後腿肉 調料:醬油、辣椒粉、鹽、味精、麻油。 操作方法: 首先用鮮嫩羊肉和尾部羊油切成拇指大小約3平方厘米見方的肉片,每一片有瘦有肥最好。然後將它們肥瘦搭配,一一平串在特製的鐵釺上,每串約六七塊肉。醬油內加調料拌勻,隨烤隨將醬油刷在肉上。烤羊肉串用的鐵釺子,長30厘米,一頭裝有木柄。過去,做串烤肉用的釺子都是用紅柳的細條截削而成的木釺。現在,這種原始的木釺不容易看到了。把肉穿好之後,便將它們疏密均勻地排放在燃著無煙煤的槽形鐵皮烤肉爐上,鐵槽分上下兩層,中間隔板成孔狀,用無煙煤作燃料。一邊用煤火烤,用扇子扇爐火,一邊撒上精鹽、辣椒粉、孜然粉等佐料,3~5分鍾左右待一面呈醬紅色,用同樣的方法翻烤另一面,上下翻烤幾分鍾後兩面刷上麻油即可食用。也可將串好的肉在用白麵粉、雞蛋、調料、鹽配製的料糊里浸泡一會兒再烤,隨烤隨吃,香嫩可口,營養豐富。 烤羊肉串新吃: 在新疆無論到哪裡都有烤羊肉串。近年來,在墨玉、庫車和烏魯木齊的二道橋市場等地出現了烤羊肉串的另一種形式,民間稱它為「米特爾喀瓦普」,意為「1米長的烤羊肉串」。這種烤羊肉串確實名符其實,釺子足有70-80厘米長,肉塊兒也大,立在饢坑裡烘烤,一次可烤出十幾串,味道鮮嫩可口,吃起來更為過癮,因為這一大串足頂那小的7一8烤羊肉串。吃上2-3串,即可飽肚。 現在賓館里做羊肉串,有了許多創新,除了一般的烤羊肉串之外,還有竹簽羊肉串、網油羊肉串,有的還用油炸,原料基本差不多。有的在烤之前,把羊肉片拌上蛋清和芡粉做成的糊,這樣烤出來的羊肉串更加鮮嫩。 烤羊肉串的特點: 該菜是新疆名菜,原料的取用和烤制的火候十分關鍵,烤熟後羊肉色澤醬紅,麻辣鮮香、油亮,不膩不膻,外酥里嫩,肉質鮮美,別具風味。新疆維吾爾族民間傳統的烤羊肉串,同樣既是街頭的風味快餐,又是可以上席待客的美味佳餚。正宗的串烤肉也和烤全羊一樣色澤焦黃油亮,味道微辣中帶著鮮香,不膩不膻,肉嫩可口。用料的講究不似烤全羊那樣嚴格,二者的區別在於烤制規模的大小和具體方法上。資料: http://ke..com/view/40850.html 謝謝
希望採納
D. 「麵筋」是三國時期的孫權發明的嗎
孫權,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君主。十八歲就掌握了東吳的大權,可謂是年輕有為。他能夠在那個紛亂的時代,成為一方霸主,可見其有著很多的過人之處。連曹操都曾感慨的說「生子當如孫仲謀」。
廚子思來想去,於是把粉團切成塊,用油炸,出鍋後拿給孫權品嘗。孫權嘗過之後,感覺美味異常。於是給其他人品嘗,大家吃完一致覺得美味。而且有人提議讓孫權給它起個名字,孫權覺得它像牛筋一樣有勁道,而且是麵粉做的,於是就叫它「麵筋」了。
當然這只是野史傳說,至於是不是真的也無從考證。不過從中也說明了中國美食的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值得我們後人去探討和發揚。
E. 急求;燒烤有一種撒料,聞氣來特別香的料了,是什麼,誰能告訴我,謝謝
那是人家的秘方撒料誰能告訴你呀!
F. 孜然粉非即食,買了雞排炸著吃,發現買的孜然寫非即食,我是把孜然粉提前干炒下還是可以直接撒上
提前干炒下,注意火不能大,時間掌握好,然後盛出來擀麵杖擀碎即可。
G. 有一種調料,很像孜然粉,卻有八角的氣味,誰能告訴我那是什麼粉啊
是小茴香,燉肉的時候可以放一些!
H. 臭豆腐的怎麼發明的
這聞著臭吃著香的臭豆腐是怎樣的一個由來呢?相傳清朝康熙八年,由安徽來京趕考的王致和金榜落第,閑居在會館中,欲返歸故里,交通不便,盤纏皆無;欲在京攻讀,准備再次應試,又距下科試期甚遠。無奈,只得在京暫謀生計。王的家庭原非富有,其父在家鄉開設豆腐坊,王致和幼年曾學過做豆腐,於是便在安徽會館附近租賃了幾間房,購置了一些簡單的用具,每天磨上幾升豆子的豆腐,沿街叫賣。時值夏季,有時賣剩下的豆腐很快發霉,無法食用,但又不甘心廢棄。他苦思對策,就將這些豆腐切成小塊,稍加晾曬,尋得一口小缸,用鹽腌了起來。之後歇伏停業,一心攻讀,漸漸地便把此事忘了。
秋風送爽,王致和又想重操舊業,再做豆腐來賣。驀地想起那缸腌制的豆腐,趕忙打開缸蓋,一股臭氣撲鼻而來,取出一看,豆腐已呈青灰色,用口嘗試,覺得臭味之餘卻蘊藏著一股濃郁的香氣,雖非美味佳餚,卻也耐人尋味,送給鄰里品嘗,都稱贊不已。
王致和屢試不中,只得棄學經商,按過去試做的方法加工起臭豆腐來。此物價格低廉,可以佐餐下飯,適合收入低的勞動人食用,所以漸漸打開銷路,生意日漸興隆。後經輾轉籌措,在延壽街中間路西購置了一所鋪面房,自產自銷,批零兼營。據其購置房屋的契約所載,時為康熙十七年冬。從王致和創造了獨一無二的臭豆腐以後,又經多次改進,逐漸摸索出一套臭豆腐的生產工藝,生產規模不斷擴大,質量更好,名聲更高。清朝末葉,傳入宮廷。傳說慈禧太後在秋末冬初也喜歡吃它,還將其列為御膳小菜,但嫌其名稱不雅,按其青色方正的特點,取名「青方」。
參考:王致和臭豆腐的來歷
http://biz.ynet.com/view.jsp?oid=5321077&pageno=1
====
1》湖南臭豆腐:
油炸「臭豆腐」聞著臭吃著奇香,是中國小吃一絕。「臭豆腐」各地皆有,而湖南長沙「火宮殿」的油炸「臭豆腐」卻更有名氣。據說,50年代,有名人去湖南搜集民間資料,曾來過以「臭豆腐」聞名當地的「火宮殿」。這里的臭豆腐,系用文火炸焦後,再將一塊一塊的豆腐鑽孔,灌辣椒油。吃起來辣味十足,臭香濃郁,頗受贊賞,也因此,「火宮殿」的臭豆腐的名聲傳出了湘地,傳遍了大江南北。
先用黃豆等製成豆腐片(白豆腐),再醞釀制鹵水,用黑豆豉煮沸,冷卻後加香菇、冬筍、白酒等佐料,浸泡15分鍾。炸要炸透,表面炸焦,裡面卻是白白嫩嫩的。淋辣椒漿吃。
2》臭豆腐製成
原料及配方:
黃豆5kg、辣椒油250g、茶油1kg、麻油150g、醬油500g 鹵水15kg、粗鹽100g 、熟石膏300g
生產工藝:
(1)制豆腐 將黃豆用水泡發,泡好後用清水洗凈,換入清水20~25kg,用石磨磨成稀糊,再加入與稀糊同樣多的溫水拌勻,裝入布袋內,用力把漿汁擠出,再在豆渣內對入沸水拌勻後再擠,如此連續豆渣不沾手,豆漿已擠完時,撇去泡沫,將漿汁入鍋用大火燒開,倒入缸內,加進石膏汁,邊加邊用木棍攪動,約攪15~20轉後,可滴上少許水,如與漿混合,表示石膏汁不夠,須再加進一些石膏汁再攪。如所滴入的水沒有同漿混合,約過20min後即成為豆腐腦。將豆腐腦舀入木盒內,蓋上木板,壓上重石塊,壓去水分,即成豆腐。
(2)油炸臭豆腐 將青礬放入桶內,倒入沸水用棍子攪開,放入豆腐浸泡2h左右,撈出豆腐冷卻。然後將豆腐放入鹵水內浸泡,春、秋季約需3~5個h,夏季約浸泡2h左右,冬季約需6~10個h,泡好後取出,用冷開水略洗,瀝干水分,再將茶油全部倒入鍋內燒紅,放入豆腐用小火炸約5min,一待焦黃,即撈出放入盤內,用筷子在豆腐中間鑽一個洞,將辣椒油、醬油、麻油倒在一起調勻,放在豆腐洞里即成。
(3)鹵水製法 以用豆豉2.5kg為標准計算,須加清水15kg燒開,過濾後,在汁水內加鹼1500g浸泡半個月左右,每天攪動1次,發酵後即成鹵水。
產品特點
色焦黃,外焦里嫩,鮮而香辣。
===
"做臭豆腐、醬豆腐的豆腐是特質的,壓得比我們一般吃的豆腐要硬,但比豆腐乾又軟,如果你家附近有豆腐作坊可以定製一板幾板的,如果沒有就難了。
除了原料難搞,接種黴菌也不容易,一般家庭里不備這個玩意兒。
臭豆腐的做法是將定製好的豆腐一板一板地上架,木質架子可以放十幾層豆腐,中間可通風,抹上鹽,點上黴菌(菌種溶化在水中,用手指蘸了彈在豆腐上),在無陽光直曬的通風房間里放兩至三天,夏天屋中氣溫可在32度上下,豆腐會長出一寸長的白毛,即黴菌。
南方用來炸制食用的臭豆腐發霉時間短些。
等等,中間還有一些細節,且各地的做法都有區別。
總之在家中自己做臭豆腐過於麻煩,一次霉幾塊豆腐還不夠折騰的,最好還是認准些牌子買瓶裝貨吧,臟不到哪兒去,反正都是發霉的東西。"
附臭豆腐的吃法:
毛豆煎臭豆腐
做法:
臭豆腐洗凈,切成小塊,漓 干水分。毛豆剝殼去衣。油鍋燒熱, 將臭豆腐下鍋炸至金黃撈起。鍋內 留少量油,燒至八成熱,下毛豆翻 炒至熟,再將臭豆腐倒入加少許水, 加鹽、味精,待湯汁收干後裝盤即可。
風味特色
味道鮮美
清蒸臭豆腐
材料:臭豆腐四塊,酸菜二片,大豆芽四兩,冬菇六隻,紅辣椒一隻,芫茜適量。
調味:麻油,黑醋,鹽,醬油,糖各適量。
做法:酸菜,冬菇,紅辣椒切絲。芫茜切碎。豆腐放碟或碗內加入調味及酸菜絲等,中火蒸約十分鍾,灑上芫茜碎即成。
麻辣臭豆腐
材料
絞肉、臭豆腐(A料)香菇、蝦米(泡軟切末)、大蒜、辣椒、蔥(切末)、(調 味料)辣椒醬、酒、糖、水、醬油均適量
作法
平底鍋倒少許油,開中火,將A料及絞肉入鍋炒香後,放入臭豆腐及調味料、水(蓋過臭豆腐即可)蓋上鍋蓋煮滾至臭豆腐熟透,入味即可。
肉 醬 蒸 臭 豆 腐
材 料:1. 廣香肉醬1罐2. 臭豆腐6塊3. 毛豆仁2大匙4. 紅辣椒1條
調味料: 1. 醬油膏1大匙
作 法: 1. 將臭豆腐洗凈切成4塊。2. 毛豆仁洗凈,紅辣椒切片。3. 廣達香肉醬與調味料加上毛豆仁與紅辣椒攪拌均勻。4. 臭豆腐排盤後,將作法3淋在上面,用猛火蒸約15分鍾即可。
備 註: 素食者可將廣達香肉醬1罐改用廣香吉丁醬2罐。
參考資料:http://article.pcpop.com/show.aspx?topic_id=1512561
I. 烤羊肉串最早是誰,是哪發明的
烤羊肉串歷史起源很早,發明人無從考詳,從考古資料看,早在1800年前,中國內專地就已有了烤羊肉串。《屬漢代畫像》全集中就有烤羊肉串的石刻圖像。馬王堆一號漢墓還出土過烤肉用的扇子。
烤羊肉串營養價值:羊肉細嫩,容易消化,高蛋白、低脂肪、含磷脂多,較豬肉和牛肉的脂肪含量都要少,膽固醇含量少,是冬季防寒溫補的美味之一;
羊肉性溫味甘,既可食補,又可食療,為優良的強壯祛疾食品,有益氣補虛,溫中暖下,補腎壯陽,生肌健力,抵禦風寒之功效。
(9)孜然粉是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烤羊肉串做法:
主要材料:新鮮羊腿肉,孜然粉,油,鹽。
1,羊後腿肉肥瘦分開,切成可樂瓶蓋大小的方塊,不能太大,不好熟,太小烤完縮的就沒什麼東西了。
J. 有誰知道烤鴨追後往上撒的孜然粉怎麼做味好,謝謝
第一孜然粉要是顆粒和分各半,不能太細,再者撒完再烤一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