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創造性人物的重要性是什麼
幾乎所有人都對創造性有興趣,而且這種興趣不再局限於心理學家和精神病學家,它已變成一個全國性甚至全球性的政策問題。一般人,特別是軍事家、政治家和富於思想的愛國者,必然很快都會認識到這一點。
世界上已出現一種軍事的僵局,這種僵局還會繼續存在。軍隊的任務主要是防止戰爭,而不是製造戰爭。因此,政治體系之間的不斷斗爭或冷戰還將繼續進行,但不是以軍事的方式進行,向其他中立人民呼籲的體系將是優勝者。哪一種人最終能成為更好的人,更友善、更平和、不貪婪、更可愛、更值得尊敬?誰將被非洲人和亞洲人所接受?
相對而言,政治需要心理上更健康或更高發展的人。他必須成為一個不被仇恨的人,一個能和任何人深入友好相處的人,包括非洲人和亞洲人,他們對於任何恩賜態度或偏見或仇視是非常敏感的。可以肯定,要成為合格領導並取得勝利必須具備的特徵之一就是不能有種族偏見,他必須有同胞兄弟感,必須有助人感,必須成為一個值得信賴的領導者而不是一個受到懷疑的人。如果從長久的角度,他不應成為專制主義,虐待狂者,等等。
除此以外,更多的創造性人物,將是任何能長治久安的政治、社會、經濟體所必須的。這種考慮和重視大工業的看法是同類性質的,因為他們都非常警惕可能出現的過時廢棄。他們都警覺到,盡管他們現時富有並興旺,明天早上醒來卻可能發現有某種新產品問世,使他們成為昨日黃花。
想一想什麼是汽車廠家的命運吧,假如某人忽然帶著一種美觀的、個人旅遊用的工具在地平線上出現,他的售價只相當一部汽車的一半來作為這種考慮的一個後果。每一家有戰略眼光的公司只要有可能都會提出很大百分比的資金用於新產品的研究和發展,以及舊產品的翻新和改善。國際舞台上的類似現象是軍備競賽。
的確,現在有一種關於威懾武器、炸彈和轟炸機的相互制約的平衡,等等。但是,假如將來發生了一件事,如同美國人發明原子彈時的情況那樣,又將如何呢?
所以,關於國防和軍事的大量的研究和發展也在所有大國的項目支出下忙碌著。每一個國家都必須爭取首先發現那種能使一切現有武器報廢的新武器。或許,強國的統治者們已經認識到,那些有能力做出這種發現的人正是那種罕見的怪人,那些創造性人物,那些他們總是以反射式的敵對態度相待的人。現在,他們將不得不學習管理創造性人才的方法,創造性人物的早期選拔,創造性人物的教育和培養,等等。
這才是為什麼會有這么多領導人對研究創造性的理論感興趣的真正原因。我們所面臨的歷史環境有助於在富有思想的人們中間、在社會哲學家中間、在許多其他類型的人們中間創造出一種對創造性的興趣。社會流動性改變更加明顯,更加頻繁迅速,快過了歷史上的任何時代。新的科學事實、新的發明、新的技術發展、新的心理事件、物質豐裕等等的加速度積累,已向每一個人提供了不同於任何以前曾出現過的情境。除個別的事情以外,這一從過去到現在再到將來的新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的缺乏已使各式各樣的改變成為必要,那是許多人現在還沒有認識到的。
2. 創造性的影響因素主要有哪些
1、知識包括吸收知識的能力、記憶知識的能力和理解知識的能力。吸收知識、鞏固知識、掌握專業技術、實際操作技術、積累實踐經驗、擴大知識面、運用知識分析問題,是創造力的基礎。
任何創造都離不開知識,知識豐富有利於更多更好地提出設想,對設想進行科學的分析、鑒別與簡化、調整、修正;並有利於創造方案的實施與檢驗;而且有利於克服自卑心理,增強自信心,這是創造力的重要內容。
2、智力:智能是智力和多種能力的綜合,既包括敏銳、獨特的洞察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高效持久的記憶力和靈活自如的操作力,還包括掌握和運用創造原理、技巧和方法的能力等。這是構成創造力的重要部分。
3、人格:包括意志、情操等方面的內容。它是在一個人生理素質的基礎上,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創造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創造素質。優良素質對創造極為重要,是構成創造力的又一重要部分。
(2)創造性史擴展閱讀:
創造性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發明,二是發現。發明是製造新事物,例如瓦特發明蒸汽機,魯班發明鋸子。發現是找出本來就存在但尚未被人了解的事物和規律,如門捷列夫發現元素周期律,馬克思發現剩餘價值規律等。
理解創造力這一概念要把握以下幾點:
①創造力是一種有別於智力的能力,創造力測驗的內容是智力測驗內容上沒有的,是智力測驗測不出來的能力;
②創造力指在各種創造性活動中的能力,既有科學創造活動,又有技術創造和藝術創造活動,還有其他方面的創造活動;
③新穎獨特是指前所未有、與眾不同,這是創造力的根本特徵;④創造產品(包括物質的和精神的)有社會或個人價值。
創造力與人格特徵也有密切關系,綜合多人研究的結果表明,高創造力者具有如下一些人格特徵:興趣廣泛,語言流暢,具有幽默感,反應敏捷,思辨嚴密,善於記憶,工作效率高,從眾行為少,好獨立行事,自信,喜歡研究抽象問題,生活范圍較大,社交能力強,抱負水平高,態度直率、坦白,感情開放,不拘小節,給人以浪漫印象。
3. 史記的創造性體現在哪
《史記》是我國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原名《太史公記》。該書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記載了上自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1開創了「紀傳體」體例 紀,指本紀,即皇帝的傳記;傳,指列傳,是一般大臣和各式人物的傳記
2 二、開創了政治、經濟、民族、文化等各種知識的綜合纂史方法.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規模宏大、貫通古今、內容廣博的網路全書式的通史
3秉筆直書,是我國寶貴的史學傳統,司馬遷的《史記》對此有很好的發揮. 所謂秉筆直書,就是史學家必須忠於歷史史實,既不溢美,也不苛求,按照歷史的本來面貌撰寫歷史。
4. 建國以來體現黨的創造性的歷史事件或政策理論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一國兩制,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化,開放經濟特區就這些了吧.
5. 名人創造性故事
1、魯班:
相傳有一次他進深山砍樹木時,一不小心,腳下一滑,手被一種野草的葉子劃破了,滲出血來,他摘下葉片輕輕一摸。
原來葉子兩邊長著鋒利的齒,他用這些密密的小齒在手背上輕輕一劃,居然割開了一道口子。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齒劃破的,魯班就從這件事上得到了啟發。
他想,要是這樣齒狀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鋸斷樹木了嗎!於是,他經過多次試驗,終於發明了鋒利的鋸子,大大提高了工效。
2、蔡倫:
改進造紙術時的蔡倫主管監督製造宮中用的各種器物。他挑選出樹皮、破麻布、舊漁網等,讓工匠們把它們切碎剪斷,放在一個大水池中浸泡。
過了一段時間後,其中的雜物爛掉了,而纖維不易腐爛,就保留了下來。他再讓工匠們把浸泡過的原料撈起,放入石臼中,不停攪拌,直到它們成為漿狀物。
然後再用竹篾把這粘乎乎的東西挑起來,等乾燥後揭下來就變成了紙。蔡倫帶著工匠們反復試驗,試制出既輕薄柔韌,又取材容易、來源廣泛、價格低廉的紙 。
3、瓦特:
1776年瓦特製造出第一台有實用價值的蒸汽機。以後又經過一系列重大改進,使之成為萬能的原動機,在工業上得到廣泛應用。
他開辟了人類利用能源新時代,使人類進入蒸汽時代。後人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發明家,把功率的單位定為瓦特。
4、愛迪生:
1877年,愛迪生發現電話傳話器里的膜板隨著說話聲會引起振動的現象,便拿短針作了試驗,從中得到很大的啟發。
說話的快慢高低能使短針產生相應的不同顫動。那麼,反過來,這種顫動也一定能發出原先的說話聲音,於是他開始研究聲音重發的問題。
8月15日,愛迪生讓助手按圖樣制出一台由大圓筒、曲柄、受話機和膜板組成的怪機器,製成之後,愛迪生取出一張錫箔。
卷在刻有螺旋槽紋的金屬圓筒上,讓針的一頭輕擦著錫箔轉動,另一頭和受話機連接,然後愛迪生搖動曲柄,對著受話機唱歌。
之後把針又放回原處,再搖動曲柄,接著機器就回放出愛迪生的聲音。12月,愛迪生公開展示這台錫箔筒式留聲機,轟動了全世界。
5、居里夫人:
1903年,居里夫婦和貝克勒爾由於對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11年因發現元素釙和鐳再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因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兩獲諾貝爾獎的人。
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開創了放射性理論、發明分離放射性同位素技術、發現兩種新元素釙和鐳。在她的指導下,人們第一次將放射性同位素用於治療癌症。
6. 如何正確認識人民群眾在創造性歷史過程中的決定作用論述題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在歷史發展進程中舉足輕重呀
7. 歷史上具有創造性的人物有哪些
歷史上具有創造性的人物有三國的諸葛亮,東漢的蔡倫和張衡,張仲景 唐朝的僧一行和孫思邈 宋朝的沈括和宋應星 明朝的鄭和和李時珍 國外的有愛因斯坦,牛頓,愛迪生和貝爾
8. 如何創造性地使用歷史與社會教科書
教科書是教師教學的基本依據,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的教學工作,並不僅僅是照本宣科,而是一種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過程。特別是在《歷史與社會》新課程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徹底擺脫傳統教學思想的束縛,高度關注課程標准,准確把握教科書的編寫意圖,呈現教科書內容的方法和手段要多元化,強化課程資源開發的意識和能力。只有做好了這些,才能有助於新課程理念的貫徹和實施,才能發揮新課程的價值和功能。
一、創造性地使用教科書的意義
創造性地使用教科書,不僅是新課程改革中對教師在教材使用方式上的要求,也是課程、教科書和教學方式的變革的必然要求。
1、課程改革的要求。新課程的理念認為,課程的內容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可生成的、不確定的,而教材作為課程內容的一個重要載體,同樣具有生成性和不確定性的特點,因此教師在對待教材的態度上,就不應該把教材再奉為「聖經」,僅僅是「教教科書」,而是應該根據自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並充分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主動、合理、創造性地豐富和調整教材內容,使教科書內容更有利於達成理想的課程目標,從而學會「用教科書教」。
2、教材改革的要求。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教材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變化之一,是教材呈現出多樣化。變化之二,是教材的功能定位也逐漸由「控制」和「規范」教學,轉向「為教學服務」。例如,《歷史與社會》新教材,一改過去人文學科那種以現成的、「定論」方式把課程內容給予學生、讓學生接受的方式,而是以案例、情境和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發展。總之,教材的改革,使教師擺脫了教材的束縛,大大地拓展了教師教學的創造性空間,也為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提供了條件。
3、教師教學方式轉變的要求。隨著人類逐步進入了信息化時代,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也呈現出多元化,特別是《歷史與社會》學科,學生在學習某項內容之前,在其腦海里可能已有大量的相關的知識和經驗。對此,教師在教學中,就不應該再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對教材內容的解讀和傳授上,而是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對教材內容做出適當的取捨,並結合一系列教學活動的設計,使之更有利於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
二、創造性地使用教科書的教學策略
創造性地使用教科書,要求教師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課程標准和教科書編寫意圖的基礎上,以教科書為載體,靈活有效地組織教學,拓展課堂教學的空間。具體的教學策略包括:
1、認真研究課程標准
教師的教學工作,一定要重視課程標準的作用,應該以課程標准為指導,按照課程標准對教學的總體要求去實施教學。同樣,要想創造性地使用《歷史與社會》教材,也必須從貫徹和執行課程標準的角度去創造性地使用。
首先需要教師認真研究課程標准,然後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對教科書內容進行重新設計。對教科書內容的重新設計一般包括:調整進度、適當增減教學內容、重組教學單元,以及整合內容等等。
2、把握教科書的編寫意圖
新課程實施過程中,鼓勵教材的多樣化。目前,《歷史與社會》學科已經編寫出三套教科書。這些教材雖然都體現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要求,但在教科書體系和內容呈現的方式上卻顯示出各自的特色。因此,把握所使用教科書的編寫意圖,是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科書的關鍵。
以人教版《歷史與社會》教科書為例。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就必須對該教材的編寫意圖有以下幾點認識:
首先是教科書的內容框架。人教版《歷史與社會》教科書是按照《歷史與社會課程標准(二)》編寫的。《歷史與社會課程標准(二)》構建了一個全新的綜合社會科課程框架體系,即以時間為經,以空間為緯,以人類社會特別是中國社會的發展為主軸,整體設計課程內容。根據這一課程框架體系,教材內容依次設計了三個主題——「我們生活的世界」、「我們傳承的文明」、「我們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通過這三個學習主題,教科書就將歷史、地理和其它人文學科的知識有機地整合在一起,旨在使學生學習和掌握多學科知識的綜合概念,培養他們從多學科的角度,全面觀察、分析、判斷事物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次是教科書的內容組織。新教科書首先精選了社會、地理、歷史、政治、經濟等不同學科的一些核心概念,然後以此來進行單元內容的設計。地理知識選擇的核心概念是「社區和區域」;介紹歷史知識的內容時,「延續」和「變化」又成為這一部分的核心概念;在對「社會生活領域」的內容學習時,這一部分由於涉及社會、政治生活、經濟生活、精神生活等幾個不同領域,因此社會、規則、選擇和精神又成為這一部分的一些核心概念。新教科書將這些學科概念有機地整合在一起,旨在使學生准確把握這些學科的本質特徵,促進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理解和遷移,並使其獲得終身學習必備的知識和技能。
還有是教科書內容的呈現方式。一是淡化學科規范,教材內容呈現出情境化、案例化和問題化,如對七年級下冊「社會生活領域」的內容進行設計時,不是簡單地對公民的行為規范和道德標准進行敘述和說明,而是主要通過形式多樣的案例、情境和問題的形式,幫助學生理解這些規范和標准,最終使之形成良好的道德習慣和行為方式。二是增加了實踐活動的內容,即在每個單元的最後,都設計了一課「綜合探究」的內容,如「我們生活的世界」主題下「綜合探究」活動的設計,旨在使學生獲得探究知識的三把鑰匙,即了解地理空間的鑰匙、了解過去的鑰匙、了解現實社會的鑰匙,學生獲得了這三把鑰匙,也就獲得了自主學習、獨立探究的能力。
總之,教師只有了解了新教科書的這些編寫意圖,才能更准確、更有效地對教科書內容進行創造性的加工和處理。
3、創造性地呈現教科書內容
所謂創造性地呈現教科書內容,就是教師要根據新課程的理念,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以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方式呈示課程內容。教材必須進入學生的視野,也就是說教材不能是教師強行塞給學生,而學生又視而不見,無動於衷的材料。教材必須取自於學生的生活、周圍的社會環境,由教師自然地呈現後立即就能抓住學生心靈,並促使他們投入身心地去深入探究的材料。
4、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豐富教科書內容
教科書是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但不是惟一的課程資源。在《歷史與社會》新教材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發現,僅僅利用教材上呈現的內容,不利用其他的資源,實施教學幾乎是不可能的。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新課程對教師提出的一個重要要求。因此,教師要想創造性地使用教科書,還必須學會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以不斷補充和豐富教科書的內容。
1、利用圖書館和教師自己擁有的資料補充教科書內容。
2、利用教學軟體、互聯網資源補充教科書內容。
3、利用鄉土資源補充教科書內容。
總之,創造性地使用《歷史與社會》教科書,對教師的知識面、教育教學能力以及課程資源的開發能力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對於習慣於傳統教學方式的教師來說,短時間內肯定難以適應,因此,這就需要承擔本學科的教師,一方面要認真研讀新課程的理論書籍,積極參加各種新課程的培訓班,參加優秀教師教學觀摩活動,另一方面,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和總結,量力而行,逐步前進。
9. 中國革命史上最具有創造性的革命是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專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