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地菇發明人

地菇發明人

發布時間:2021-06-01 15:05:48

1. 香菇是誰發明種植的

香菇〔Lentinus edodes (Berk.)sing〕又稱香蕈、椎耳、香信、冬菰、厚菇、花菇。屬於擔子菌綱傘菌目側耳科香
香菇
菇屬。它具有獨特的香味,優良的質地,高營養價值和葯用價值。在美國被譽為「上帝食品」,中國則譽為「山珍」。香菇所含的營養物質對人體健康是非常有益的。香菇的人工栽培在中國已有800多年的歷史,中國目前已是世界上香菇生產的第一大國。

特徵1.形態特徵
子實體較小至稍大,菌蓋直徑5-12cm,可達20cm,扁平球形至稍平展,表面菱色、淺褐色、深褐色至深肉桂色,有深色鱗片,而邊緣往往鱗片色淺至污白色,有毛狀物或絮狀物,菌肉白色,稍厚或厚,細密,菌褶白色,密、彎生、不等長。菌柄中生至偏生,白色,常彎曲,長3-8cm,粗0.5-1.5cm,菌環以下有纖毛狀鱗片,內實,纖維質,菌環易消失,白色。
2、形態發生的遺傳學和細胞學特點
香菇

(1)擔孢子的萌發
擔孢子萌發時不產生典型的芽管,而是先膨大為原來的2-5倍,孢子沿長軸方向生長,內部出現空泡;在細胞核分裂時,核先拉長,後中部收縮,核膜始終存在。擔孢子在培養基上形成單核菌絲。
(2)單核菌絲
條件適宜時,單核菌絲的先端細胞反復分裂,向前伸長。細胞分裂時,細胞核首先分裂。單核菌絲不具產生子實體的能力。
(3)雙核菌絲
兩條可親和的單核菌絲接合之後,一方細胞內的細胞核遷移到另一方的細胞內,這種現象稱為接合或稱質配。經質配後,每個細胞中含有兩個細胞核的菌絲,稱為雙核菌絲。香菇的雙核菌絲具有鎖狀聯合。雙核菌絲在適宜的條件下可大量形成子實體。
(4)子實體分化的程序
當外界具備香菇子實體分化和發育的條件時,達到生理成熟的菌絲就進入紐結階段。最初菌絲互相交織成直徑0.5-1.0mm的菌絲團,其後逐漸增大,內部變得很緻密,當直徑達1-2mm時,成為堅固的菌絲團稱為盤狀體或原基。以後逐漸分化、膨大而形成商品子實體。
3、生活史
香菇的生活史和典型的擔孢子菌的生活史基本相似,大體上由如下9步組成:
(1)擔孢萌發。
(2)產生四種不同交配型的單核菌絲。
(3)兩條可親和的單核菌絲通過接合,進行質配。
香菇

(4)產生每個細胞中有兩個細胞核的橫隔處常明鎖狀聯合的雙核菌絲。
(5)在適宜條件下,雙核菌絲形成子實體。
(6)在菌褶上,雙核菌絲的頂端細胞發育成擔子,擔子排列成子實層。
(7)在成熟的擔孢子中,兩個單元核發生融合(核配),形成一個雙元核。
(8)擔孢子中的雙元核進行兩次成熟分裂,其中包括一次減數分裂。最後形成4個擔孢子。
(9)擔孢子彈射後,在萌發過程中,經常發生一次有絲分裂,表明生活史重新開始。
4、生長發育條件
(1)溫度
在潮濕的狀態下,擔孢子萌發的最適溫度為22-26℃。
菌絲生長的溫度范圍在5-24℃,最適宜溫度24-27℃,但由於木材的保護作用,在氣溫低於-20℃的高寒山地或高於40℃的低海拔地區,菇木也能安全生存,菌絲不會死亡。
香菇是低溫和變溫結實性的菇類。香菇原基在8-21℃分化,在10-12℃分化最好。子實體在5-24℃范圍內發育,8-16℃為最適。同一品種,在適宜范圍內,較低溫度(10-12℃)下子實體發育慢,菌柄短,菌肉厚實,質量好;在高溫(20℃以上)上子實體發育快,菌柄長,菌肉薄,質量差。在恆溫條件下,香菇不形成子實體。
(2)水分
在鋸木屑培養基中,菌絲生長的最適含水量是60-70%;在菇木中適宜的含水量是32-40%,在32%以下接種成活率不高,在10%-15%條件下菌絲生長極差。子實體形成期間菇木含水量保持60%左右,空氣濕度80-90%為宜。

香菇

(3)營養
香菇是一種木腐菌,主要的營養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以及少量的無機鹽和維生素等。菇木和培養基中的各種營養物質,只有溶解在水裡才能被香菇吸收利用。
①碳源
香菇菌絲能利用廣泛的碳源,包括單糖類、雙糖類和多糖類,糖濃度在1-5%比較好。
②氮源
香菇菌絲能利用有機氮和銨態氮,不能利用硝態氮和業硝態氮。在香菇菌絲營養生長階段,碳源和氮源的比例以25-40:1為好,高濃度的氮會抑制香菇原基分化。在生殖生長階段,要求較高的碳。
③礦質元素
除了鎂、硫、磷、鉀之外,鐵、鋅、錳同時存在能促進香菇菌絲的生長,並有相輔相成的效果。鈣和硼能抑制香菇菌絲生長。
④維生素類
香菇菌絲的生長必須吸收維生素B1,其他維生素則不需要。適合香菇生長的維生素B1濃度大約是每升培養基100um。在段木栽培中,香菇菌絲分泌多種酶類分解木質素、纖維素、澱粉等大分子,從菇木的韌皮部和木質部吸收碳源、氮源和礦質元素。

香菇

(4)空氣
香菇屬好氣性菌類,足夠的新鮮空氣是保證香菇正常生長發育的重要環境條件之一。栽培環境過於郁閉易產生畸形的長柄菇、大腳菇。
(5)光線
香菇是需光性真菌,強度適合的漫射光是香菇完成正常生活史的一個必要條件。但是,菌絲生長不需要光線。研究表明:波長為380-540nm的藍光對菌絲生長有抑製作用,但對原基形成最有利。香菇子實體的分化和生長發育需要光線。沒有光線不能形成子實體,研究表明,40-7-lx的光照強度比較適宜。香菇原基在暗處有徒長的傾向,蓋小、柄長、色淡、肉薄、質劣。
(6)酸鹼度
適於香菇菌絲生長的培養液的pH值是5-6。pH值在3.5-4.5適於香菇原基的形成和子實體的發育。在段木腐化過程中,菇木的pH值不斷下降,從而促進子實體的形成。

分布冬春季,有些地區夏秋季生長在闊葉樹倒木上,在人工栽培中,按發生季節有春生型、夏生型、秋生型、冬生型
香菇
和春秋生等類型,在段木上單生或群生。

分布在我國浙江、福建、台灣、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四川、廣東、廣西、海南、貴州、雲南、陝西、甘肅等地區。

成分香菇是中國著名食用菌,在民間素有「山珍」之稱。據分析,干香菇食用部分佔72%,每100g食用部分中含水13
香菇
g、脂肪1.8g、碳水化合物54g、粗纖維7.8g、灰分4.9g、鈣124mg、磷415mg、鐵25.3mg、維生素B10.07mg、維生素B21.13mg、尼克酸18.9mg。鮮菇除含水85-90%外,固形物中含粗蛋白19.9%,粗脂肪4%,可溶性無氮物質67%,粗纖維7%,灰分3%。香菇含豐富的維生素D原,但維生素C甚少,又缺乏維生素A及A原。

價值香菇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多糖、多種氨基酸和多種維生素的菌類食物。
1.提高機體免疫功能:香菇多糖可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還可促進T淋巴細胞的產生,並提高T淋巴細胞的殺傷活性;
香菇

2.延緩衰老:香菇的水提取物對過氧化氫有清除作用,對體內的過氧化氫有一定的消除作用;
3.防癌抗癌:香菇菌蓋部分含有雙鏈結構的核糖核酸,進入人體後,會產生具有抗癌作用的干擾素;
4.降血壓、降血脂、降膽固醇:香菇中含有嘌呤、膽鹼、酪氨酸、氧化酶以及某些核酸物質,能起到降血壓、降膽固醇、降血脂的作用,又可預防動脈硬化、肝硬化等疾病。
5.香菇還對糖尿病、肺結核、傳染性肝炎、神經炎等起治療作用,又可用於消化不良、便秘等。
香菇多糖能提高輔助性T細胞的活力而增強人體體液免疫功能。大量實踐證明,香菇防治癌症的范圍廣泛,已用於臨床治療。香菇還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對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提高機體適應力有很大作用。香菇還對糖尿病、肺結核、傳染性肝炎、神經炎等起治療作用,又可用於消化不良、便秘、減肥等。我國不少古籍中記載香菇「益氣不飢,治風破血和益胃助食」。民間用來助痘瘡、麻疹的誘發,治頭痛、頭暈。現代研究證明,香菇多糖
香菇
可調節人休內有免疫功能的T細胞活性,可降低甲基膽蒽誘發腫瘤的能力。香菇對癌細胞有強烈的抑製作用,對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為97.5%,對艾氏癌的抑制率為80%。香菇還含有雙鏈核糖核酸,能誘導產生干擾素,具有抗病毒能力。香菇含有水溶性鮮味物質,可用作食品調味品,其主要成分是5'-烏苷酸等核酸成分。香味成分主要是香菇酸分解生成的香菇精(lentionione)。所以香菇是人們重要的食用、葯用菌和調味品。
香菇的鮮味成分是一類水溶性物質,其主要成分是5′-鳥苷酸、5′-AMP、5′-UMP等核酸構成成分,均含0.1%左右。其香味成分主要是香菇酸分解生成的香菇精。
香菇含有一種分子量為100萬的抗腫瘤成分-----香菇多糖,含有降低血脂的成分-----香菇太生,香菇腺嘌呤和腺嘌呤的衍生物,香菇還含有抗病毒的成分------干擾素的誘發劑----雙鏈核糖核酸,是不可多得的保健食品之一。香菇中含不飽和脂肪酸甚高,還含有大量的可轉變為維生素D的麥角甾醇和菌甾醇,對於增強抗疾病和預防感冒及治序有良好效果。經常食用對預防人體,特別是嬰兒因缺乏維生素D而引起的血磷、血鈣代謝障礙導致的佝僂病有益,可預防人體各種粘膜及皮膚炎病。香菇中所含香菇太生(lentysin)可預防血管硬化,可降低人的血壓,從香菇中還分離出降血清膽固醇的成分(C8H1104N5,C9H1103N5)。香菇灰分中含有大量鉀鹽及其它礦質元素,被視為防止酸性食物中毒的理想食品。香菇中的碳水化合物中以半纖維素居多,主要成分是甘露醇、海藻糖和菌糖(mycose),葡萄糖、戊聚糖、甲基戊聚糖等。

栽培香菇栽培始源於中國,至今已有800年以上的歷史。最早於宋朝浙江慶元縣龍岩村的農民吳三公發明了砍花栽培法,後擴散全國。經僧人交往傳入日本。香菇的砍花栽培源於中國,現行的段木純菌絲接種栽培則源於日本。至1989年,我國香菇總產首次超過日本,一躍成為世界香菇生產第一大國。
香菇

(以段木栽培法為例)
1、菇場的設置
(1)選擇場地
採用兩場制栽培香菇,在發菌場培養菌絲體,在出菇場架木出菇,更有利於獲得優質高產。但中國因場地限制,實際操作多為一場制,即接種至出菇都在同一場地進行。
較好的菇場應是避北風、向陽地、資源好,水源近,有樹蔭,多石礫,偏酸性的緩坡地。
(2)清理場地
①按照春夏之交能有三分疏露,七分蔭蔽的要求,砍低留高,以利於操作管理和場地的通風。
②清除場地的枯枝落葉、樹皮、樹根,以及場外圍數米內的腐朽之物,鏟除雜菌、害蟲孳生地。
③根據地形平整地,開壁人行行通道,清溝排漬等設施。
④自然蔭蔽不足時,搭蓋蔭棚(高2m),或種植、種瓜,以利將來遮蔭。
⑤菇場清理的最後一道工序,在地面撒上石灰,除蟲防蟻,抑制雜菌蔓延。
2、菇樹選擇及段木准備
香菇

(1)菇樹選擇
可以用來栽培香菇的樹木不少於200種,絕大多數是屬於殼斗科、樺木科和金縷梅科的闊葉樹。菇樹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①不含芳香油物質。
②樹皮厚薄適中,不易脫離,利於調溫調濕,減少雜菌侵染的機率。
③木質適當堅實,邊材多,心材少,利於香菇菌絲體充分分解利用。
(2)樹徑和樹齡
段木栽培香菇不宜選用過粗和過細的樹木,一般以胸徑12-20cm較合適,樹齡10-25年為宜。
樹皮較薄的樹,樹齡可以大些;樹皮較厚的樹,樹齡可小些。薄皮樹出菇快,但產菇菌蓋薄,菌肉鬆泡;厚皮樹出菇慢,但產菇質量好。幼齡木心材小,接種後出菇早,所產香菇較薄較小,且菇木易腐,持續產菇年限較短。
(3)段木准備:主要包括砍樹、原木乾燥和截枝等工作。
①適時砍樹
香菇

提倡葉黃砍樹,也即是進入休眠階段。此時貯存養分最豐富,樹皮與木質部結合緊密,搬動時不易脫皮。已經砍伐的菇木稱原木。
②適當乾燥
讓原木乾燥,實際上是調節段木的含水量,以利於接種後菌絲體定植和生長發育。不同樹種的含水量不同,因而乾燥的時間也不一致,常以乾燥後沒有萌芽力為度,或者以接種打洞時樹液不滲出為宜,此時的含水量約為40-45%。
③截枝
原木經適當乾燥後(當原木截面出現幾條短的裂紋時),就應及時剃枝截枝。截枝後的原木稱段木。段木長度以1.0-1.2m為宜,如有小枝丫,可在分叉處保留3-5cm切除枝丫,不可平切,以避免加大切口面積,增加感染機會。
截枝後應盡快用5%新鮮石灰乳塗刷截面,防止雜菌從傷口侵入。
3、品種選擇及人工接種
(1)品種
目前栽培的品種主要有:Cr02、Cr04、L26、香7、台香、武香1號、香菇867、香菇937等。
(2)人工接種
香菇

接種期:一般在氣溫為5~20℃均可接種。以月平均氣溫10℃左右的最適宜。一般情況下,長江流域宜在2月下旬至4月進行段木接種,最好在3月上旬完成;華南地區可在11月至翌年1月進行,最適接種期是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
②接種工具
接種木屑菌種或棒形木塊菌種,均可用手電筒鑽或4-6磅重的鍾形打孔器打接種穴。
③接種方法及注意事項
一般以行距6cm左右,穴距12厘米左右為宜。近兩端的穴,至少應距離斷面5cm,以防止雜菌入侵。穴直徑1.2-1.5cm,深1.5cm左右。穴要打成梅花形,過細的段木可採用螺旋式打穴。
④接種
穴打好後,要把菌種盡快接入,以防穴壁乾燥及雜菌侵入。一般要求當時打穴,隨時接種,每穴的接種量為穴深的80%為宜,一般1m3的段木,需15-20瓶750ml的菌種。
接種後,立即用蠟塗封,或用與穴口大小一致的木塊蓋上,用錘敲平,防止雨水和雜菌蟲害侵入,減少穴內水分蒸發,保護菌絲生長。

香菇

4、上堆發菌
接種後的段木應及時放到室內或室外選好的菇場上堆放,段木上堆後,應保持堆放場的溫度為10-15℃,段木的含水量為50-60%。堆放的方式:
(1直立式:木接種到定植成活階段,約需20-30天可採用直立式,並於冬春季節進行。
(2井疊式:宜於多雨季節或場地較濕的環境。
(3)蚣式:宜於在乾熱季節或偏乾的情況下採用。
(4)瓦式:通風較差的多濕場地,或菇木較少而場地坡度較大時採用。

5、菇木堆放期間的管理
菇木堆放後,需要加強管理,創造一個適合香菇菌絲生長和子實體形成的良好條件,堆放期間的管理是決定香菇栽培成敗的一個重要因素,它關繫到菌絲的成活率和第一批菇發生的遲早,必須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保濕保溫
接種後,由於菌絲被弄碎,使菌種的生活力突然下降,對環境適應力也有所減弱,為使受傷的菌絲迅速恢復生
香菇
長,盡快伸入到菇木中,必須進行保溫保濕。如發現菇木樹皮開裂翹起,甚至菇木開裂,應盡快增加蔭蔽度,澆水保濕。要求空氣濕度60-70%,溫度為15-25℃。
(2)檢查菌種成活率
堆放兩周左右,已見菌絲從接種穴裂縫中長出,形成一個白色圈,表示菌絲已成活定植,如一個月內還未出現白圈,必須揭開接種蓋觀察菌絲情況,採取補充水分或加強通氣或提高溫度來促進菌絲成活,如發現死穴需補種。
(3)翻堆
由於各層菇木所受溫度、濕度不同,含水量容易發生變化,如果不翻堆,就會使菌絲生長不均勻。因此,接種後,每隔2-3周要進行翻堆一次,把上下左右里外互相調換一次位置。在翻堆時,還要根據氣溫的變化、雨量多少及樹皮厚薄,相應改變堆放形式,以利菌絲生長。同時,乾旱時應結合翻堆進行澆水保濕。
(4)遮蔭
菇木堆放好後,必須根據不同的環境條件進行遮蔭,避免陽光直射,藉以保持菇木的含水量,雨水多時還需做好防濕工作,勿使菌絲淹死。
(5)防止雜菌和蟲害
香菇

在自然條件下栽培香菇,要盡量防止雜菌和害蟲的為害,需要採取相應措施,減少其發生。如結合翻堆進行菇場消毒,除去周圍的雜草,調節空氣和水分等,以保證香菇菌絲的迅速生長,而不利於雜菌的繁衍為害。
6、散堆起架,誘導子實體產生
(1)起架時間
段木接種後,菌絲的生長速度因菇木大小、樹種、堆放和管理情況不同而有差別。在溫暖地區,一般冬未春初接種的,經過春、夏、秋三季,約8-9個月,菌絲基本發育成熟;但在寒冷地區或者菇木過大,菌絲要經過兩個夏天,才能發育到出菇的程度,約在立冬前後(11月7號前後),當氣溫下降到月平均14-16℃時,菇蕾才相繼出現,這時應將菇木移到適於子實體形成的場所(應具有6-7成蔭蔽,空氣相對度以75-90%為宜),把菇木起架,讓其出菇。
架木要適時,如果架木過早,氣溫過高,濕度太低等管理不善,菇木容易乾燥脫皮;架木過遲,會影響子實體產生,降低產量。
一般地用刀背或手指敲打菇木樹皮時,發生的聲音為濁音或樹皮組織松軟、粗糙不平或瘤狀突起、皮下呈黃色或
香菇
黃褐色,且有香菇味者,表明菇木內菌絲發育成熟,已具有子實體產生的基礎,應及時轉入出菇場,同時將長有雜菌或長出新枝的菇木剔去。
(2)起架方法
先打好木樁,離地65cm左右放上橫木,菇場環境潮濕的可架高些,環境乾燥可架低些。橫木長短隨地形而定,兩側呈人字形,交錯排列,菇木間距10cm以上,便於子實體形成和採收。
(3)出菇期間管理
菇木散放後,菇木含水量減少,冬天往往雨水少,濕度低,難以滿足出菇所需的水分。因此,在架木前,應先補足水分,然後起架,這時因為菇木集中,給水也方便,還可以減少水分流失。菇木的補水有浸水和噴水兩種方法。
前者把菇木浸在水中8-12小時即可,此法省水省時,出菇整齊,但勞動強度大,且菇木損耗大,浸水時不宜用流水浸,以避免養分損失;後者需連續補水4-6天,每天間歇性噴灑3-6小時。
注意事項:
①菇木補足水分後,如遇氣溫偏低(10℃以下),必須保溫在20℃左右,保濕在85%以上,進行催蕾,待菇蕾大量長到黃豆大小時,才散堆架木。
②補充水分時不要選在氣溫十分乾燥的時候,最好是一次補足。當第一批菇採收後,不能馬上補水,讓菇木乾燥一段時間(1-2個月),再補水進行第二次催蕾,這樣可使菌絲受到刺激,促進分化。
香菇

7、采菇後的菇木管理
段木栽培香菇具有一次性接種,多年出菇的特點。出菇多在春、秋兩季。當菌傘尚未完全展開,即菌蓋邊緣尚稍內卷,菌膜剛破裂時,是採收的最適期。其產量可達10-15斤/m3。
菇木經過幾個月的子實體生長發育,原來積累的營養物質大多發育成香菇。為了第二年生產高產優質的香菇,需繼續恢復生長積累物質。因此,在香菇採收期結束後,盡快地恢復菌絲長勢,積累營養物質。在菇木採收完後,將菇木移回堆放場,重復前面的過程,即堆放、補水、起架等。
8、採收及分級
(1)採收
一般待菇蓋展開70-80%時,菇蓋的邊緣仍然內卷,菌褶下的內菌膜才破裂不久就得採收,此時菇形、菇質、風味均較優。若待菌蓋90%展開才採收,由於香菇採收後的後熟較明顯,菇蓋仍會展開,影響香菇等級。如待菌蓋全展開,烘烤後菇蓋邊緣出現向上翻卷,形成薄菇,菇柄纖維增多,菇質較差。
(2)分級
菌絲一經形成子實體,即使處於較高或較低的溫度均能生長發育,但品質有所不同。如在20℃以上較高的溫度下,香菇生長雖然快,但肉薄、菌蓋易開,菌柄較長,品質差,俗稱「香信」。
溫度較低,香菇生長較慢,但肉厚,菌蓋難開,菌柄較短,品質較好,特別是在12℃以下,香菇生長緩慢,一般形成柄短肉厚的「冬菇」。
香菇

子實體形成的初期,如遇天氣乾燥或霜凍的襲擊,一般不會繼續生長,甚至死亡,但子實體長到約2cm以上,再遇上上述環境條件,菌蓋表面會龜裂成花紋,這樣的香菇品質最好,稱為「花菇」。
低溫或變溫對子實體的形成起著良好的刺激作用,如在快要出菇前,遇上0℃左右的低溫(下雪更為理想),然後轉暖,或天氣忽冷忽熱,以15℃為中心,每日溫度在5-20℃之間上下變化,或日間溫度較高(20℃),夜間溫度較低(10℃),在這樣的溫度條件下,都會形成優質的花菇或冬菇。
從生產的角度來言,溫度最好在15-18℃,或日間20℃,夜間10℃,這樣的溫度生長既快,產量高,質量也好。

2. 杏鮑菇的發明人是誰

杏鮑菇,又名刺芹側耳,是近年來開發栽培成功的集食用、葯用、食療於一體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種。市場上杏鮑菇產品比較多,常見的如百山祖菌菇小菜——杏鮑菇、杏鮑菇提取物、即食杏鮑菇小包裝、還有獨立包裝的小包杏鮑菇等等

3. 科學家從蘑菇身上發明了雨傘的故事

the port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the

4. 香菇的歷史記載

中國的浙江省龍泉市,景寧縣,慶元縣三市縣交界地帶是世界最早人工栽培香菇的發源地,其香菇人工栽培技術史稱砍花法。據傳最早發明這項技術的是南宋龍泉縣龍溪鄉龍岩村人吳三公(真名吳煜yù)。【註:其轄地現今歸慶元縣管轄,即今慶元人】。在人類香菇栽培史上,留下的可查證的文獻資料,最早、最完善的當為公元1209年,即南宋嘉定二年何澹所編《龍泉縣志》上的185個字。其中,慶元有中國香菇城之稱。
「香蕈(xùn),惟深山至陰處有之,其法:用干心木橄欖木、名蕈木孱,先就深山下砍倒仆地,用斧斑駁木皮上,候淹濕,經二年始間出,至第三年,蕈乃偏出。每經立春後,地氣發泄,雷雨震動,則交出木上,始採取以竹篾穿掛,焙乾。至秋冬之交,再用偏木敲擊,其蕈間出,名曰驚蕈。惟經雨則出多,所制亦如春法,但不若春蕈之厚耳,大率厚而少者,香味具佳。又有一種適當清明向日處出小蕈,就木上自干,名曰日蕈,此蕈尤佳,但不可多得,今春蕈用日曬干,同謂之日蕈,香味亦佳。」
800年前留下這185個字,包含了香菇栽培從擇時、選樹、選場、砍花、培育、收采、烘乾、分級整個過程,技術已十分成熟,其時,日本僅有野生香菇。至明代,浙江參政陸容(1436-1494)在任上所著《菽園雜志》卷十四中,將《龍泉縣志》中香蕈的185字以及制陶等五項轉記其中。又過了一百多年,到明嘉靖三十七年(1562年),在黃佐所編《廣東通志》中,將陸容《菽園雜志》中香蕈砍花栽培185個字,引入其中。其時,廣東各地已有大批浙江菇民(過去龍、慶、景三縣菇民不分各縣概稱浙江菇民),至清雍正九年(1731)廣東通志版在物產等欄記敘這185個字。日本林學家佐滕成裕,就是轉載與參考了《廣東通志》這185個字,總結、完善與整理成日本香菇栽培的第一本書——《驚蕈錄》,此時為1796年,距何澹所記已達587年。
著名的日本香菇史學家中村克哉認為,《驚蕈錄》對日本香菇生產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自此之後,日本香菇「鉈目法」(類似中國砍花法)栽培加速發展,至明治維新時代,日本香菇科技發展迅速。明治二十八年(1895)日本最早開始香菇的人工接種。1906年日本技術向韓國的濟州島傳播。中國台灣在清宣統元年(1909年),在台灣中部埔里開始香菇栽培,當時是個日本人手持砍刀,似乎作砍花狀,照片發表在英國出版的《菌類雜志》上,但亦傳說台灣歷史上曾出現過「刀目法」,亦即砍花法。
這幾年來中國的香菇出口貿易量逐漸上升,年遞增率約為2%,香菇年產量為8萬噸,在全球10萬噸中佔有80%以上,居世界第一位,出口3.6萬噸,也居世界之首,其次是日本,韓國居第三位。其栽培地分布在中國河南駐馬店、西峽、盧氏,福建、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西遂川、四川、廣東、廣西、海南、貴州、雲南、陝西略陽、甘肅等地區。
近幾年香菇在國內種植中,比較集中的地方有,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駐馬店市泌陽縣、三門峽市盧氏縣、湖北隨州市、浙江省慶元市比較集中,最近我國東北。陝西漢中也開始種植香菇。其中駐馬店市泌陽縣花菇比較有名,西峽縣香菇質量較好,出口為主,三門峽市盧氏縣香菇夏菇較多,均創造了產量和品質的記錄,每天發往國內外市場干鮮產品30多噸,高峰期達100多噸,日交易額百萬元。曾在1999年昆明世界博覽會上榮獲金獎,有「泌陽花菇甲天下」的美譽,另外西峽香菇也有長足的發展和進步,也成為了中國香菇的出口大縣。

5. 請問這種蘑菇的學名(當地人俗稱茅草菌)

贊同樓上說法,只是很多秸稈會長得菌類,我不知道叫什麼,我經常去地里撿。味道一般……

6. 有一個人發明的種植蘑菇時制種的土辦法,大家都形象的稱這個土辦法為「飯桌蘑菇」。並且這個土辦法的操作

這個是簡易菌種製作技術,培育好菌種再移植到培養料上面。最主要的設備就是一個恆溫箱,一個高壓滅菌鍋,這兩個東西加起來也不過幾百塊錢,其它的試管、材料等還更便宜。
菌種製作的過程就兩個:一是配製培養基,用馬鈴薯、瓊脂、口服葡萄糖和水加溫製作成液體,過濾後分裝到試管里冷卻。二是把新鮮的蘑菇取一小塊放到試管的培養基裡面,在恆溫25度左右四、五天的時間,菌種就長出來了,這就是母種了,再製作原種,最後移植。

7. 地皮菇吃了有什麼好處

地皮菇是真菌和藻類的結合體,有點像泡發好的木耳,地皮菇含有大量的蛋白質、還有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地皮菇含有一些可以預防老年人痴呆症的一種物質,中醫上認為地皮菇是一種味甘,性寒無毒的一種物質,有很好的明目益氣作用,還有降壓的作用,如果兒童缺鈣可以常吃地皮菇,對於夜盲證,燙火傷。

8. 地皮菇是什麼

地皮菇又稱地皮菜 地皮菜: 學名叫「普通念珠藻」, 一般生長在天然無污染的自然環境中,有的地區稱作地軟、地耳、地衣、地木耳,野木耳、地見皮、地錢、岩衣、地踏菜、葛仙米,也有人稱作天仙菜、綠菜等*苗族人叫做"Jib vib".意思是"長在岩石上的菌子". 地皮菜含量 [食療作用] 1.降脂明目。地耳是一種很好的低脂肪營養保健菜,能降脂減肥,同時,對目赤、夜 盲、脫肛等病症也有一定療效。 2.清熱降火。地耳性寒而滑,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內服外用,可輔助治療燒傷、燙 傷及瘡瘍腫毒。 3.補充營養。地耳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磷、鐵等,可為人體提供多種營養成分, 具有補虛益氣,滋養肝腎的作用。 【公司背景】 江西上高縣華聯綠色食品製造有限公司是一家充滿朝氣、開拓創新、高速發展的食品企業。公司座落於山青水秀、景色怡人、自然資源豐富,正在迅速崛起的贛西北——江西上高縣科技工業園內,是目前中國最大的地皮菜專業生產基地之一。 【公司目標】 成為國內乃至全球最大的專業提供天然野生食品的公司之一。 【產品定位】 只為客戶提供最高品質的產品。 【業務范圍】 專業生產地皮菜

9. 魯班發明蘑菇的故事

你要說的是發明傘的故事吧,蘑菇還用發明。
魯班發明傘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沒有傘。那時候,人們出門很不方便。夏天,太陽曬得皮膚火辣辣地痛。下雨天,把衣服淋得濕漉漉的。魯班想幫人們解決這個困難,心裡很著急。他心裡想要能做個東西,又能遮太陽又能擋雨,那才好呢。
魯班動了好多腦筋。後來,他跟幾個木匠一起在路邊造了一個亭子,亭子的頂是尖尖的,四面用幾根柱子撐住。接著,他們隔一段路造一個亭子,造了許多亭子。這樣,走路的人就方便多了。雨來了,躲一躲;太陽曬得難受了,歇一歇,喘口氣兒。
魯班給大家辦了件好事,大家都很感激他。可是魯班自己挺不滿意。他想,要是雨下個不停,那該怎麼辦呢?人總不能老蹲在亭子里不走哇。還得再想辦法!魯班心想要是能把亭子做得很小,讓大家帶在身上,該多好啊!可是用什麼法子才能把亭子做得輕輕巧巧呢?為了這個事兒,他吃飯不香,睡覺不安。
魯班想了許多天,還是沒有想出來。一天,天氣熱極了,他一邊做工,一邊抹汗。忽然看見許多小孩子在荷花塘邊玩,一會兒,一個孩子摘了一張荷葉,倒過來頂在腦袋上。
魯班覺得挺好玩,就問他們「你們頭上頂著張荷葉干什麼呀?」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魯班師傅,您瞧,太陽像個大火輪,我們頭上頂著荷葉,就不怕曬了。」
魯班抓過一張荷葉來,仔細瞧了又瞧,荷葉圓圓的,一面有一絲葉脈,朝頭上一罩,又輕巧,以涼快。魯班心裡一下亮堂起來。他趕緊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許多細細的條條,照著荷葉的樣子,扎了個架子;又找了一塊羊皮,把它剪得圓圓的,蒙在竹架子上。「好啦,好啦!」他高興得叫起來,「這東西既能擋雨遮太陽,又輕輕巧巧。」
魯班的妻子聽見他大呼小叫的,趕緊從屋裡跑出來問他「出了什麼事了?」魯班把剛做成的東西遞給妻子,說「你試試這玩意兒,以後大家出門去帶著它,就不怕雨淋太陽曬了。」 魯班的妻子瞧了瞧,又想了想,說「不錯不錯,不過,雨停了,太陽下山了,還拿著這么個東西走路,可不方便了。要是能把它收攏起來,那才好呢。」「對,對!」魯班聽了很高興,就跟妻子一起動手,把這東西改成可以活動的,用著它,就把它撐開,用不著,就把它收攏。這東西是什麼呀?就是咱們今天的傘。

10. 香菇起源於什麼時候他的發源地在哪裡

歡樂菇根據歷史記載,據傳最早發明這項技術的是南宋龍泉縣龍溪鄉龍岩村人吳三公(真名吳煜yù)。中國的浙江省龍泉市,景寧縣,慶元縣三市縣交界地帶是世界最早人工栽培香菇的發源地,其香菇人工栽培技術史稱砍花法。

閱讀全文

與地菇發明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