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英國為世界文明創造

英國為世界文明創造

發布時間:2021-06-01 12:41:36

1. 英國和美國哪個對世界文明貢獻更大

對於科學技術和文化方面,大航海時代興起的英國,和19世紀興起的美國,對世界文明的貢獻,很難分出高下。
不過要說對世界政治和全球化的貢獻,對國際社會的貢獻,美國最近100年所做的,基本是獨一無二。

2. 英國的文明有哪些

第一,早在中國宋朝的時候,英國人就制定了《大憲章》(1215年),限制君王的權利,強調司法公正。

第二,英國的光榮革命(1688年),通過了《權利法案》,進一步限制君王權力,而走向君主立憲。法案規定,國王未經議會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效力,不經議會同意不能徵收賦稅等,等於從司法和經濟兩個層面限制君王,而把權力轉向國會。這是議會政治的開端。甚至在今天美國激烈爭論的槍支問題,英國《權利法案》就規定,個人擁有槍支權。這比美國憲法早了一百年!

第三,英國偉大的思想家洛克(John Locke)在光榮革命期間,發表了對整個人類影響深遠的《政府論》,提出人有三大權利:生命的權利,自由的權利,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利!如果國家政府剝奪這些權利,人民有權起來反抗,反抗暴政不僅是權利,更是一種義務。(權利可以放棄,義務不能放棄)

約翰洛克

洛克的三大權利思想,深刻地影響了美國的建國先賢們。傑弗遜等起草的《獨立宣言》,照搬了洛克的三大權利說,只是把第三點改為「追求幸福的權利」。當然,如果沒有私有財產的保護,就沒有個人幸福而言。後來麥迪森等起草的美國憲法,又恢復了洛克原有的三大權利說,第三點仍為「保護個人私有財產不可侵犯的權利」。美國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的根本精神就是洛克的權利說,可用兩句話概括:保護個人權利,限制政府權力。

第四,整個西方的物質文明和繁榮,都跟英國當年的那場工業革命有直接的關系,正是英國率先啟動了工業革命,發明了蒸汽機等,開始了人類至今仍在發展的飛機,電話,手機,電腦、博客、臉書、微信、line等等新科技。而英國的工業革命,本質上是一場思想革命,解除禁忌,心靈解放,才有了人的想像力、創造力的飛躍!

英國有這樣悠久和偉大的傳統,所以英國人,尤其是普通民眾,才會有強大的心靈,強烈的個人權利意識,才有了今天這場即使冒著全世界(主要是左翼們)強烈反對的聲浪,也要自己做主,投出了讓整個世界跌破眼鏡的結果——脫離歐盟,脫離束縛,脫離集權,脫離烏托邦!

英國的這場公投,實際上是人民大眾戰勝了精英主義,常識戰勝了意識形態!

英國脫離歐盟,是歐盟這種烏托邦幻想開始破滅的開始,捷克是下一個也要公投的,結果可能也是脫離!歐盟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將開始。

英國脫歐公投的勝利,是主權和自決權戰勝中央集權(centralization)和群體主義(collectivism)的勝利!是從英國的偉大思想家約翰洛克,大衛休謨,艾德蒙特伯克,亞當斯密等一路下來的支持資本主義,捍衛個人權利思想的勝利!

3. 英國工業革命中有哪些發明創造

比書本上全哦

1733年 凱伊·約翰 飛梭

1765年 詹姆斯·哈格里夫斯 珍妮紡紗機(揭開專了工業革屬命的序幕) 哈格里夫斯與他發明的珍妮紡紗機

1768年 阿克萊特 水力紡機

1778年 約瑟夫·勃拉姆 抽水馬桶

1779年 克倫普敦 走錘紡騾

1785年 卡特萊特 動力織機

1796年 塞尼菲爾德 平版印刷術

1797年 亨利·莫茲萊 螺絲切削機床

1765年 詹姆斯·瓦特 改進了鈕考門蒸汽機,現代蒸汽機成型(並於1785年投入使用)

1807年 富爾頓 造出用蒸汽機做動力的輪船

1812年 特列維雪克 科爾尼鍋爐

1815年 漢·戴維 礦工燈

1825年 斯蒂芬森 發明的蒸汽機車試車成功[粵教版:史帝芬遜,史蒂芬孫,由於是音譯,所以各個版本會有些不同]

1844年 威廉·費阿柏恩 蘭開夏鍋爐

4. 英國對世界文明的影響有哪些

首先是語言。連續幾個世紀的殖民擴張,英國把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土地變成了自己的附屬領土,英語也伴隨著英國強大的軍事、政治勢力,成為了一種通用的國際語言。

二十世紀末,全世界已經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口能講流利的英語或能熟練使用英語,世界五大洲均有講英語的國家和人民。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有十餘個,包括美、加、英,澳、南非和加勒比國家;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超過七十個。

語言文字交流的障礙打通之後,世界性的交流從此開始了。當軍事霸權退出國際交流的領域,經濟互聯網在二十世紀再次鞏固了英語的全球性支配地位。由於英語國家如美國、加拿大和英國的技術開發,英語成了互聯網上的通用語言和使用最頻繁的語言,互聯網上存儲的信息中有80%是英文信息。任何人想要從互聯網上獲取豐富和大量的信息,懂英語是個基本條件。

語言是思想的載體。印歐語系字母的表達傳遞著邏輯觀念,而東方的方塊字來源於對物體具體形象的描述和想像。不同語言文字系統的後面,往往隱含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維方式。英語的全球化運用,對於傳播以英美國家為主要代表的西方生活、價值觀念,作用不可小覷。

第二是西方的宗教。傳播文化和價值觀念,傳教士通常都走在殖民主義者的前面。根據記載,最早進入中國境內的都是一些傳教士,然後才是商人和軍隊。翻開中國歷史,唐代已有天主教士將聖經帶到中土,明末清初如利瑪竇、湯若望、南懷仁等傳教士,由於本土化成功,甚至得到官方的承認,位居欽天監等高職。他們把西方精妙的製作技術、天文歷法、數學、地理等知識以及繪畫音樂等藝術介紹給中國,也帶來了理性客觀的思維方式和迥然相異的視角,影響著中國包括帝王在內的上層統治階層。

東西方宗教的差異導致不同的哲學理念、與自然的關系,也將社會導往不同的發展方向:東方追求肉身解脫、精神永恆,講究天人合一;而西方注重現世的救贖,對宇宙和人生都有更加精微現實的探索。西方宗教的現世精神迎合了現代化之後的人們對「它世界」的探求,更符合人們對於自然的想像。

第三,是西方的政治體系與法律體系。西方的法律文化在早期是借著殖民擴張向外傳播的。他們在殖民地推廣引用本國的法律制度作為殖民地的根本法和一般法律,對當地原有的法律和司法制度只做有選擇的保留,以使其具有某種連續性。法國殖民者甚至主張完全同化當地文化。

5. 英國對世界文明的影響有哪些

688年光榮革命後,英國享受著長期的國內和平,社會經濟獲得長足的發展。對外,經過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七年戰爭和拿破崙戰爭(合稱第二次英法百年戰爭),英國戰勝了主要對手——法國,獲得並鞏固了海上霸權。市場需求的擴大引起了工業技術乃至產業結構的革命。這場工業革命在形式上是漸進的,從18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30、40年代前後歷經近一個世紀,但就其本質和後果而言,乃是歷史大飛躍。它使英國首先步入工業化社會。
工業革命使英國社會階級結構發生了變化。兩個新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誕生了。早在18世紀下半期,工業資產階級就掀起了以爭取選舉權為目的的激進運動。從19世紀30年代起,他們憑借強大的經濟實力並藉助工人階級的支持,節節戰勝土地貴族,通過一系列改革,如1832年、1867年和1884年擴大選舉權的國會改革以及文官制度改革等,消除了上層建築中腐朽過時的部分,最終在20世紀初使英國建立起現代資產階級民主政治。
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過程充滿了苦難,遭到工業資本剝奪的手工工人奮起斗爭,從毀壞機器的盧德運動發展到聲勢浩大的爭取政治權利的憲章運動。工人階級的階級意識在斗爭中形成。工業革命完成後,合法斗爭成為工人運動的基本特徵。工會運動和工聯主義在19世紀中後期佔了支配地位。此後,社會改良主義有決定性的影響。
19世紀中、後期,英國是世界上最強大最繁榮的國家,有「世界工廠」之稱。英國的海外殖民活動曾因北美殖民地的獨立而受到打擊,一度踟躕不前,但在工業革命後,獲得了更大的動力。英國打著自由貿易的旗幟,向全球擴張,建立了最大的殖民帝國。
在歐洲國際舞台上,英國憑借著特殊的地理位置、強大的經濟實力和海上霸權,長期採取「光榮孤立」政策,不與任何大國結成持久的、有約束的同盟,而是竭力維持、利用和操縱歐陸國家間的均勢。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英國進入壟斷資本主義時期,開始出現相對衰落的跡象。英國的世界霸主地位受到嚴重的挑戰。美國和德國的工業生產都超過了英國。由於在商業、殖民地和海上都遇到激烈的競爭,英國被迫放棄「光榮孤立」政策,與法、俄結成協約國,最終被拖入第一次世界大戰。
在近代歷史上,英國對世界文明有極其重大的貢獻。17世紀的英國革命是近代資產階級革命的原型,革命後形成的政治制度成為各國競相效仿的楷模。英國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人類從此開始了從農耕文明向工業文明的歷史飛躍。幾個世紀里,英國產生了璨若群星的文化名人,如科學家牛頓、達爾文,哲學家培根、霍布斯、洛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馬爾薩斯,文學家拜倫、狄更斯,社會主義思想家歐文等。英語逐漸成為國際交往的通用語言,對世界文化的交流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英國的殖民擴張活動對各地的文明發展既有客觀進步的意義,也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6. 英國對世界文明的影響有哪些從政治 經濟 思想文化方面回答

1688年光榮革命後,英國享受著長期的國內和平,社會經濟獲得長足的發展。對外,經過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七年戰爭和拿破崙戰爭(合稱第二次英法百年戰爭),英國戰勝了主要對手——法國,獲得並鞏固了海上霸權。市場需求的擴大引起了工業技術乃至產業結構的革命。這場工業革命在形式上是漸進的,從18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30、40年代前後歷經近一個世紀,但就其本質和後果而言,乃是歷史大飛躍。它使英國首先步入工業化社會。

工業革命使英國社會階級結構發生了變化。兩個新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誕生了。早在18世紀下半期,工業資產階級就掀起了以爭取選舉權為目的的激進運動。從19世紀30年代起,他們憑借強大的經濟實力並藉助工人階級的支持,節節戰勝土地貴族,通過一系列改革,如1832年、1867年和1884年擴大選舉權的國會改革以及文官制度改革等,消除了上層建築中腐朽過時的部分,最終在20世紀初使英國建立起現代資產階級民主政治。

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過程充滿了苦難,遭到工業資本剝奪的手工工人奮起斗爭,從毀壞機器的盧德運動發展到聲勢浩大的爭取政治權利的憲章運動。工人階級的階級意識在斗爭中形成。工業革命完成後,合法斗爭成為工人運動的基本特徵。工會運動和工聯主義在19世紀中後期佔了支配地位。此後,社會改良主義有決定性的影響。

19世紀中、後期,英國是世界上最強大最繁榮的國家,有「世界工廠」之稱。英國的海外殖民活動曾因北美殖民地的獨立而受到打擊,一度踟躕不前,但在工業革命後,獲得了更大的動力。英國打著自由貿易的旗幟,向全球擴張,建立了最大的殖民帝國。

在歐洲國際舞台上,英國憑借著特殊的地理位置、強大的經濟實力和海上霸權,長期採取「光榮孤立」政策,不與任何大國結成持久的、有約束的同盟,而是竭力維持、利用和操縱歐陸國家間的均勢。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英國進入壟斷資本主義時期,開始出現相對衰落的跡象。英國的世界霸主地位受到嚴重的挑戰。美國和德國的工業生產都超過了英國。由於在商業、殖民地和海上都遇到激烈的競爭,英國被迫放棄「光榮孤立」政策,與法、俄結成協約國,最終被拖入第一次世界大戰。

在近代歷史上,英國對世界文明有極其重大的貢獻。17世紀的英國革命是近代資產階級革命的原型,革命後形成的政治制度成為各國競相效仿的楷模。英國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人類從此開始了從農耕文明向工業文明的歷史飛躍。幾個世紀里,英國產生了璨若群星的文化名人,如科學家牛頓、達爾文,哲學家培根、霍布斯、洛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馬爾薩斯,文學家拜倫、狄更斯,社會主義思想家歐文等。英語逐漸成為國際交往的通用語言,對世界文化的交流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英國的殖民擴張活動對各地的文明發展既有客觀進步的意義,也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7. 英國率先到達世界文明入口,率先走入現代化,從民族歷史以及地理環境的角度來看,主要原因是什麼

英國經過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為之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完成、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奠定了基礎 英國是大西洋中的群島國家,既離開歐洲大陸,又靠近歐洲大陸。西以遼闊的大西洋與北美洲遙遙相對,東臨北海,南隔英吉利海峽和多佛爾海峽同歐洲大陸相望,多佛爾海峽(法國稱加來海峽)最窄處不足33公里,晴天無霧時,肉眼能看到對岸。這樣的島國位置,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對英國的發展有著不同的影響。
當世界航海事業不發達、人類歷史上文化發達的中心還在東方的亞洲,而歐洲的經濟、文化中心還在地中海沿海的時候,英國被認為處在世界的邊緣,它是羅馬帝國的邊疆屬地,大洋限制了它的發展。地理大發現後,歐洲殖民主義者開始到美洲、非洲、亞洲、大洋洲掠奪殖民地,國際貿易的干線逐漸從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英國正處在這條干線上,重要的地理位置促進了它的發展,倫敦很快成為世界的貿易中心,英國迅速發展成為「世界工廠」。當前,英國仍處在世界最重要的工業帶北美與西歐之間的關鍵部位,兩工業帶之間以及西歐與亞、非之間聯系的航路,多經過英國或其周圍,對於英國現代經濟的發展十分有利。
當世界航海事業落後、現代武器出現以前,海洋是英國免受戰爭威脅的屏障,島國位置使其本土九個世紀沒有遭到外國軍隊的襲擊;由於它的邊境多為海疆,可以集中力量建設海軍,使其很快成為世界海上強國;另外,當英國的海上力量強大起來之後,它又利用靠近大陸的有利位置參加歐洲的政治、經濟活動,進而掠奪、控制某些國家。
英國面對西歐許多大河的出海口,象易比河、威悉河、萊茵河及塞納河等分別流入北海和英吉利海峽。英國可以通過這些河流加強與歐洲特別是西歐各國的聯系。
英國雖地處北緯50°以北,但由於受西風及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冬暖夏涼,大部分地區不結冰,利於作物生長和內河航運業發展。加上海岸漫長而曲折,多優良而不封凍的港灣,利於發展海上運輸業。它東邊的北海,地處北大西洋暖流與北冰洋寒流交匯處,漁業資源豐富,是世界著名的漁場;北海海底豐富的石油資源,對英國的經濟發展也極為有利。
地理位置的優越性是深受歷史條件限制的,不是永恆不變的,因此,應歷史地予以評價。在中世紀及其以前,英國的島國位置使其與大陸隔絕,不利於英國的發展;地理大發現後,其優越性才開始顯示出來;進入二十世紀後,英國的地理位置優越性又開始下降了。盡管如此,島國的位置和優越的航運條件,依然是當代英國得以保持經濟發展優勢的有利因素。

8. 英國如何從政治經濟科技 開創一個新文明

政治:議會制;內閣制;多黨制;民-主-政-治
經濟:開拓世界市場;工業革命;世界工廠;國際航運;農業現代化;
科技:蒸汽機;牛頓——微積分、力的三大定律;火車;

9. 為什麼英國是世界上對人類貢獻最大的國家

  1. 建立了現代法律體系,確定了「法」大於「王」,「王」在「法」下。

  2. 通過發明蒸汽機,啟動人類進入現代工業社會,極大提高了人類的生活水平。

  3. 通過殖民擴張,傳播了它的語言,文化,飲食等等。英語的通用是世界殖民的產物,並傳播了民主制度,使人類社會大踏步進步。

當然,這些貢獻背後有一些陰暗面,但總的來說,英國對世界文明的貢獻是大於它的負面的。

閱讀全文

與英國為世界文明創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