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貝爾發明小故事

貝爾發明小故事

發布時間:2021-06-01 08:21:08

A. 貝爾發明電話的故事 要簡潔

在莫爾斯電報發明後的20多年中無數科學家試圖直接用電流傳遞語音,貝爾也把發明電話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但由於電話是傳遞連續的信號而不是電報那樣不連續的通斷信號,在當時的難度好比登天。他曾試圖用連續振動的曲線來使聾啞人看出「話」來,沒有成功。

但在實驗中發現了一個有趣現象:每次電流通斷時線圈發出類似於莫爾斯電碼的「滴答」聲,這引起貝爾大膽的設想:如果能用電流強度模擬出聲音的變化,不就可以用電流傳遞語音了嗎?

隨後的兩年內貝爾刻苦用功掌握了電學,再加上他扎實的語言學知識,使他如同插上了翅膀。他辭去了教授職務,一心扎入發明電話的試驗中。

在萬事俱備只缺合作者時,他偶然遇到了18歲的電氣工程師沃特森。

兩年後,經過無數次失敗後,他們終於製成了兩台粗糙的樣機:圓筒底部的薄膜中央連接著插入硫酸的碳棒,人說話時薄膜振動改變電阻使電流變化,在接收處再利用電磁原理將電信號變回語音。但不幸的是試驗失敗了,兩人的聲音是通過公寓的天花板而不是通過機器互相傳遞的。

正在他們冥思苦想之時,窗外吉他的丁冬聲提醒了他們:送話器和受話器的靈敏度太低了!他們連續兩天兩夜自製了音箱、改進了機器。然後開始實驗,剛開始沃特森只從受話器里聽到嘶嘶的電流聲,終於他聽到了貝爾清晰的聲音「沃特森先生,快來呀!我需要你?

1875年6月2日傍晚,當時貝爾28歲,沃特森21歲。他們趁熱打鐵,幾經半年的改進,終於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實用的電話機。

(1)貝爾發明小故事擴展閱讀

1877年,由貝爾、華生、桑德士、哈勃特四人,組成的貝爾電話公司,以出租電話機和電話線,收取使用費的方式,開始為一些最早接受電話的家庭裝設電話。

慢慢地,大家逐漸認識了電話的價值,裝設的家庭也越來越多,而它的功能也越能顯現出來。因此,電話機就有如雨後春筍一般,一支接著一支的裝設,最後,終於設立了總機。

電話就以這種驚人的氣勢發展下去,貝爾電話就以這種驚人的氣勢發展下去,貝爾電話公司的業務日趨發達,最後改名為美國電話電訊公司,成為獨佔全美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龐大組織。

說起來,把人的聲音用電線傳送到遠處,並非是貝爾最早想出來的。自從摩爾斯的電訊成功以後,很多人都想實現這個構想,並且做了各種的努力。其中最成功的是德國的年輕天才約航‧菲立浦‧萊斯(1834~1874年)。

他在1860年製造怪形狀的電話機。他的送話機是以木頭刻成人耳形狀,用豬腸膜代替鼓膜,受話機是用小提琴的弦裝上縫衣針。

萊斯後來繼續改良電話,但都沒有廣為社會所認識、接受,而不幸在貝爾的電話完成前,因病去世了。

B. 貝爾發明電話的故事

貝爾和他的助手華生動手設計了中心設置磁舌簧的發話器。這種發話器能傳遞各種頻率的聲音,振動舌簧通過電磁感應轉換為各種電振盪。同樣結構的裝置放在一定距離的另一端,作為接收機用。1876年2月14日,這項發明獲准專利登記。

在貝爾發明電話之後,大發明家愛迪生和休斯等人都對電話作過很多改進和完善,他對貝爾的電話結構進行了革命性的改造,用碳粒接觸來控制電流強度。使電話傳送聲音的效率逐步提高,功能日趨完善。

當時,從事電話發明的決非貝爾一人。其中,美國發明家格雷的成就也非同凡響。19世紀70年代,格雷首先設計了一套"情侶電報裝置"。他使用兩個罐頭盒,每隻盒子底部由一條綳緊的繩子連結起來。當一個人對著一端罐頭講話時,振動通過繩子傳達給另一端罐頭。

這個實驗使格雷認識到人的聲音由各種不同的頻率的音調構成,如果能設計出合適發話器,再把聲調變成電的訊號,傳遞後再在另一端變為話音,這不就實現遠距離通話了嗎? 格雷的設想雖好,但是只是設想,並沒有實現。

(2)貝爾發明小故事擴展閱讀:

有一次,當他在做電報實驗時,偶然發現了一塊鐵片在磁鐵前振動會發出微弱聲音的現象,而且他還發現這種聲音能通過導線傳向遠方。這給貝爾以很大的啟發。他想,如果對著鐵片講話,不也可以引起鐵片的振動嗎?這就是貝爾關於電話的最初構想。

貝爾發明電話的努力得到了當時美國著名的物理學家約瑟夫·亨利的鼓勵。亨利對他說:「你有一個偉大發明的設想,干吧!」當貝爾說到自己缺乏電學知識時,亨利說:「學吧」。

在亨利的鼓舞下,貝爾開始了實驗,一次不小心把瓶內的硫酸濺到了自己的腿上,他疼痛得喊叫起來:「沃森先生,快來幫我啊!」

想不到,這一句極普通的話,竟成了人類通過電話傳送的第一句話音。正在另一個房間工作的貝爾先生的助手沃森,是第一個從電話里聽到電話聲音的人。貝爾在得知自己試驗的電話已經能夠傳送聲音時,熱淚盈眶。當天晚上,他寫給母親的信中預言:「朋友們各自留在家裡,不用出門也能互相交談的日子就要到來了!」

由於貝爾1876年3月10日所使用的這部電話機的送話器,在原理上與另一位電話發明家格雷的發明雷同,因而格雷便向法院提出起訴。一場爭奪電話發明權的訴訟案便由此展開,並一直持續了十多年。

最後,法院根據貝爾的磁石電話與格雷的液體電話有所不同,而且比格雷早幾個小時提交了專利申請等這些因素,作出了大家已經知道結果的判決,電話發明權案至此畫上句號。盡管如此,電話仍然是一個時代的產物,它凝聚著包括貝爾在內的許多電話發明家的智慧和汗水。

C. 貝爾的故事

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AlexanderGrahamBell,1847-1942)
美國發明家和企業家。他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用的電話機,創建了貝爾電話公司。被世界譽為「電話之父」。

【簡介】

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1847年3月3日出生在蘇格蘭的愛丁堡,並在那裡接受初等教育。貝爾的主要成就是發明了電話。此外,他還製造了助聽器;改進了愛迪生發明的留聲機;他對聾啞語的發明貢獻甚大;他寫的文章和小冊子超過100篇。從1875年到1922年間,他從美國政府那裡就取得了三十項專利權。由於這許多發明創造,貝爾在1876年接受了費城萬國博覽會百年紀念獎證書,同年他還獲得波士頓大學理學博士學位。次年,他又獲得五萬法郎的伏爾泰獎金,並成為法國榮譽軍團的成員。為了紀念貝爾的功績,將電學和聲學中計量功率或功率密度比值的一種單位命名為「貝爾」。
現在有那麼多的電話提供商,但正是亞歷山大·貝爾的功勞造就了世界第一個(也是實力最強的)電話公司——貝爾電話公司。貝爾並不只是個單打一的奇才,他的研究思想涉及空調(實際上他在自己屋裡就搞了原始的空調系統)、水翼船及信息磁存概念(該概念導致生前從未見到的創新發明——電腦)等。
亞歷山大·貝爾還是世界上第一個金屬探測器的發明者,他組裝這個裝置是為了發現美國總統詹姆士·加菲爾德體內的子彈。結果探測器倒是能工作,不過就是定不出子彈的位置,因為檢查時加菲爾德總統躺在了一張金屬架床上。

【生平】

「我知道命運掌握在我自己的手中,我知道巨大的成功馬上就要到來。」貝爾曾自信地向世界這樣宣告。
1847年3月3日出生於蘇格蘭的愛丁堡。他的父親是一位嗓音生理學家,並且是矯正說話、教授聾人的專家。
1862年貝爾進入著名的愛丁堡大學,選擇語音學作為自己的專業,貝爾通過總結父輩們的經驗進步很快。
1867年畢業後又進倫敦大學攻讀語言學。就在此時,英國發生大規模肺病,貝爾先後失去了兩個兄弟,其父帶著全家遷居加拿大以躲避瘟疫。
1869年22歲的貝爾受聘為美國 波士頓大學語言學教授,擔任聲學講座的主講。在莫爾斯電報發明後的20多年中無數科學家試圖直接用電流傳遞語音,貝爾也把發明電話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但由於電話是傳遞連續的信號而不是電報那樣不連續的通斷信號,在當時的難度好比登天。他曾試圖用連續振動的曲線來使聾啞人看出「話」來,沒有成功。但在實驗中發現了一個有趣現象:每次電流通斷時線圈發出類似於莫爾斯電碼的「滴答」聲,這引起貝爾大膽的設想:如果能用電流強度模擬出聲音的變化不就可以用電流傳遞語音了嗎?隨後的兩年內貝爾刻苦用功掌握了電學,再加上他扎實的語言學知識,使他如同插上了翅膀。他辭去了教授職務,一心扎入發明電話的試驗中。在萬事俱備只缺合作者時他偶然遇到了18歲的電氣工程師沃特森。兩年後,經過無數次失敗後他們終於製成了兩台粗糙的樣機:圓筒底部的薄膜中央連接著插入硫酸的碳棒,人說話時薄膜振動改變電阻使電流變化,在接收處再利用電磁原理將電信號變回語音。但不幸的是試驗失敗了,兩人的聲音是通過公寓的天花板而不是通過機器互相傳遞的。
正在他們冥思苦想之時,窗外吉他的丁冬聲提醒了他們:送話器和受話器的靈敏度太低了!他們連續兩天兩夜自製了音箱、改進了機器。然後開始實驗,剛開始沃特森只從受話器里聽到嘶嘶的電流聲,終於他聽到了貝爾清晰的聲音「沃特森先生,快來呀!我需要你?1875年6月2日傍晚,當時貝爾28歲,沃特森21歲。他們趁熱打鐵,幾經半年的改進,終於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實用的電話機。1876年3月3日(貝爾的29歲生日),貝爾的專利申請被批准,專利號為美國174465。其實,在貝爾申請電話專利的同一天幾小時後,另一位傑出的發明家艾利沙·格雷也為他的電話申請專利。由於這幾個小時之差,美國最高法院裁定貝爾為電話的發明者。
回到波士頓後兩人繼續對它進行改進,同時抓住一切時機進行宣傳。兩年後的1878年,貝爾在波士頓和沃特森在相距300多公里的紐約之間首次進行了長途電話實驗。與34年前莫爾斯一樣取得了成功。所不同的是他們舉行的是科普宣傳會,雙方的現場聽眾可以互相交談。中途出了個小小的問題:表演最後節目的黑人民歌手聽到遠方貝爾的聲音後緊張得出不了聲,急中生智的貝爾讓沃特森代替,沃特森鼓足勇氣的歌聲使雙方的聽眾不時傳來陣陣掌聲和歡笑聲,試驗圓滿成功。
1877年,也就是貝爾發明電話後的第二年,在波士頓設的第一條電話線路開通了,這溝通了查爾期·威廉期先生的各工廠和他在薩默維爾私人住宅之間的聯系。也就在這一年,有人第一次用電話給《波士頓環球報》發送了新聞消息,從此開始了公眾使用電話的時代。
1942年,貝爾逝世於加拿大巴德克,享年95歲。

【人物軼事】

故事一
電報的發明,把人們想要傳遞的信息以每秒30萬公里的速度傳向遠方。這是人類信息史 上劃時代的創舉。但久而久之,人們又有點不滿足了。因為發一份電報,需要先擬好電報稿,然後再譯成電碼,交報務員發送出去;對方報務員收到報文後,得先把電碼譯成文字,然後投送給收報人。這不僅手續繁多,而且不能及時地進行雙向信息交流;要得到對方的回電,還需要等較長的時間。
人們對電報的不滿,促使科學家們開始新的探索。
最早提出遠距離傳送話筒接力傳送信息的建議。雖然這種方法不太切合實際,但休斯為這種通話方式所取的名字——「電話」,卻一直沿用至今。
19世紀30年代之後,人們開始探索用電磁現象來傳送音樂和話音的方法,其中最有成就的要算是貝爾和格雷了。
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1847年生於英國蘇格蘭,他的祖父親畢生都從事聾啞人的教育事業,由於家庭的影響,他從小就對聲學和語言學有濃厚的興趣。開始,他的興趣是在研究電報上。有一次,當他在做電報實驗時,偶然發現了一塊鐵片在磁鐵前振動會發出微弱聲音的現象,而且他還發現這種聲音能通過導線傳向遠方。這給貝爾以很大的啟發。他想,如果對著鐵片講話,不也可以引起鐵片的振動嗎?。這就是貝爾關於電話的最初構想。
貝爾發明電話的努力得到了當時美國著名的物理學家約瑟夫·亨利的鼓勵。亨利對他說:「你有一個偉大發明的設想,干吧!」當貝爾說到自己缺乏電學知識時,亨利說:「學吧」。在亨利的鼓舞下,貝爾開始了實驗,一次不小心把瓶內的硫酸濺到了自己的腿上,他疼痛得喊叫起來:「沃森先生,快來幫我啊!」想不到,這一句極普通的話,竟成了人類通過電話傳送的第一句話音。正在另一個房間工作的貝爾先生的助手沃森,是第一個從電話里聽到電話聲音的人。貝爾在得知自己試驗的電話已經能夠傳送聲音時,熱淚盈眶。當天晚上,他寫給母親的信中預言:「朋友們各自留在家裡,不用出門也能互相交談的日子就要到來了!」
說到電話的發明,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由於貝爾1876年3月10日所使用的這部電話機的送話器,在原理上與另一位電話發明家格雷的發明雷同,因而格雷便向法院提出起訴。一場爭奪電話發明權的訴訟案便由此展開,並一直持續了十多年。最後,法院根據貝爾的磁石電話與格雷的液體電話有所不同,而且比格雷早幾個小時提交了專利申請等這些因素,作出了現在大家已經知道結果的判決,電話發明權案至此畫上句號。
盡管如此,電話仍然是一個時代的產物,它凝聚著包括貝爾在內的許多電話發明家的智慧和汗水。

故事二
他的父親全神貫注、滿懷激情地全神貫注於研究人的聲音的發生和作用過程,特別是教耳聾的人如何運用聲音。因為那個時候,耳聾的人生活在永恆的孤寂之中。他們不僅聽不見,而且也不會說話。畢竟,他們聽不見說的話,又怎麼能發得出聲來呢?也許,老貝爾的這一執著愛好是促使他日後同成為自己妻子的人結婚的原因之一。因為後來生下電話的發明者的那位婦女……是個聾人!
年輕的貝爾。貝爾帶著自己父親的執著愛好長本。1870年,他由於健康不佳移居加拿大。不久之後,他就以成功地教會耳聾者說話而引起波士頓一位富商的注意。這位商人有個耳聾的女兒梅布爾。可否請貝爾先生教梅布爾說話呢?可以。他願意教。他教了梅布爾。他們相愛了。是梅布爾鼓舞他進行了所有那些使人精疲力竭的實驗,也是梅布爾使他克服了不時產生的沮喪情緒——那種常常困擾著緊張工作去奪取成功的人們的沮喪情緒——使他得以研製出當時很了不起的一種工具。它能把人說的話轉變為電脈沖,之後又在金屬絲的末端使之還原成人說的話。這樣他就打破了又一種孤寂,那種在此之前一直使相距遙遠的人無法通話的孤寂。一年之後,1877年,他同梅布爾結為夫妻,他後來成為美國公民。
所以,當法國政府因為他發明了電話而授與他沃爾塔獎金時,他用這筆獎金再加上他通過出售另一項發明所得到的錢,在華盛頓建立起沃爾塔辦事處,其目的就是為醫治耳聾提供資金。今天這—機構稱作「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協會」,它的作用已改為,向全世界的聾人提供如何最有效地對付耳聾的最新資料。
貝爾死於1922年,梅布爾在他去世5個月後也死了,因為她太愛貝爾了。貝爾的名字很可能會像人類記憶歷史那樣永世長存。畢竟有了這樣一件物品,它經常提醒人們,是貝爾使人類大家庭彼此得以保持更密切的聯系。
通過電線傳送的第一個聲音,甚至使它的發明人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都感到驚訝。一天深夜,貝爾正在實驗室里做實驗,他向在隔壁房間里的助手偶然傳遞的一個口信獲得了成功。貝爾先生當時無法知道的是,1876年的那個夜晚將標志著通信革命的開始。
最初,每一對電話是用兩根鐵絲連接起來的。然後,交換台使電話線集中到一個地點、其他的發明——如放大聲音的真空管和在陸上及海底連接長距離的同軸電纜一一極大地擴展了電話服務。晶體管取代了真空管。到了60年代,通信衛星又消除了對地面線路的需要。今天,一束束的玻璃纖維用激光傳遞人們彼此間的通話。
這些發明當中有許多項發明——包括有聲電影和立體聲錄音,隨同23000項其他專利——來自1925年建立的貝爾實驗室。約翰·戴維斯是貝爾實驗室消費產品部執行主任。他說,當我們進入90年代的時候,可以預期電信將具有更大的靈活性。

D. 科學家發明小故事

E. 名人發明東西的故事

名人發明東西的故事有:

1、愛迪生發明電燈

美國發明家愛迪生。是鐵路工人的孩子,小學未讀完就輟學,在火車上賣報度日。愛迪生是一個異常勤奮的人,喜歡做各種實驗,製作出許多巧妙機械。他對電器個性感興趣,自從法拉第發明電機後,愛迪生就決心製造電燈,為人類帶來光明。

愛迪生在認真總結了前人製造電燈的失敗經驗後,制定了詳細的試驗計劃,分別在兩方面進行試驗:一是分類試驗1600多種不同耐熱的材料;二是改善抽空設備,使燈泡有高真空度。他還對新型發電機和電路分路系統等進行了研究。

愛迪生將1600多種耐熱發光材料逐一地試驗下來,唯獨白金絲性能量好,但白金價格貴得驚人,務必找到更適宜的材料來代替。1879年,幾經實驗,愛迪生最後決定用炭絲來做燈絲。他把一截棉絲撒滿炭粉,彎成馬蹄形,裝到坩鍋中加熱,做成燈絲,放到燈泡中,再用抽氣機抽去燈泡內空氣,電燈亮了,竟能連續使用45個小時。就這樣,世界上第一批炭絲的白熾燈問世了。1879年除夕,愛迪生電燈公司所在地洛帕克街燈火通明。

為了研製電燈,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常常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有時連續幾天試驗,發明炭絲作燈絲後,他又接連試驗了6000多種植物纖維,最後又選用竹絲,透過高溫密閉爐燒焦,再加工,得到炭化竹絲,裝到燈泡里,再次提高了燈泡的真空度,電燈竟可連續點亮1200個小時。電燈的發明,曾使煤氣股票3天內猛跌百分之十二。

繼愛迪生之後,1909年,美國柯進而奇發明了用鎢絲代替炭絲,使電燈效率猛增。從此,電燈躍上新台階,日光燈、碘鎢燈等形形色色的燈如雨後春筍般登上照明舞台。

(5)貝爾發明小故事擴展閱讀:

1、發明,是應用自然規律解決技術領域中特有問題而提出創新性方案、措施的過程和成果。產品之所以被發明出來是為了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需要。發明的成果或是提供前所未有的人工自然物模型,或是提供加工製作的新工藝、新方法。

機器設備、儀表裝備和各種消費用品以及有關製造工藝、生產流程和檢測控制方法的創新和改造,均屬於發明。

2、指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即造紙術、指南針、火葯、活字印刷術。

(1)造紙術的發明:為人類提供了經濟﹑便利的書寫材料,掀起一場人類文字載體革命。

(2)印刷術的出現:加快了文化的傳播,改變了歐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讀書況。

(3)指南針的發明:為歐洲航海家進行環球航行和發現美洲提供了重要條件,促進了世界貿易的發展。

(4)火葯武器的發明:改變了作戰方式,幫助歐洲資產階級摧毀了封建堡壘,加速了歐洲的歷史進程。

F. 科學家的發明創造小故事

復印機
起初,愛迪生發明的石蠟紙,只是普遍運用於食品,糖果的包裝材料上,後來他嘗試在蠟紙上刻出文字輪廓,形成一張石蠟刻字紙版,在紙版下墊上白紙,再用墨水的滾輪從刻字的石蠟紙上滾一滾,奇妙的事發生了,白紙上出現清楚的字跡。之後又經過多次的改良試驗,1976年,愛迪生開始量產他發明的復印機,一下子,機關,學校,事業單位,團體都採用這種蠟紙油印機。由於愛迪生復印機大受歡迎,風行全球,使得愛迪生深切體驗到,應該發明人們普遍而且深切需要的東西。
同步發報機
早期的電報機,一次只能傳遞一個訊息,而且不能同時交換信號,由於愛迪生本身是電報技師,便著手改良傳統發報機,製造出二重發報機,1974年又研發出四重發報機,也就是同步發報機。在無線電還沒有發展的當時,同步發報機是一項重大的突破。
改良電話機
我們都知道,現代電話是由貝爾所發明的,事實上,電話能夠清晰的接收與發話,要歸功於愛迪生一次又一次的試驗,突破傳統的窠臼,製造出碳粉送話器,一舉提高了電話的靈敏度,音量,接收距離,否則,我們現在打電話時還是會常常:喂!喂!聽不到啊,聽不清楚啦。
留聲機誕生
1877年12月的一個夜裡,夢羅園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微微顫抖著,不是因為寒冷,而是因為他們聽到了,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的錄音:「瑪琍有隻小綿羊,毛色白皙像雪樣,不論瑪琍到哪裡,小羊總在她身旁……這項偉大的發明,不用小罐子老師多作介紹,大家都可以了解,它的應用面有多廣。法國政府,還因此授與愛迪生爵士的頭銜呢!後來,愛迪生又多次改良留聲機,直到將滾筒式改成膠木唱盤式為止,這中間可不是一,二年而已,而是歷經幾十年的不斷改進喔!
光明的使者
19世紀初,人們開始使用煤氣燈(瓦斯燈),但是煤氣靠管道供給,一但漏氣或堵塞,非常容易出事,人們對於照明的改革,十分殷切。事實上,愛迪生為自己訂定了一個不可能的任務:除了改良照明之外,還要創造一套供電的系統。
於是他和夢羅園的夥伴們,不眠不休的做了1600多次耐熱材料和600多種植物纖維的實驗,才製造出第一個炭絲燈泡,可以一次燃燒45個鍾頭。後來他更在這基礎上不斷改良製造的方法,終於推出可以點燃1200小時的竹絲燈 泡。 美國來客兄弟--飛機
中國袁隆平--雜交水稻
俄科學家發明隱身衣
據悉,奧萊格·加多姆斯基教授是俄羅斯烏里揚諾夫斯克州立大學量子和光電子學系的一名知名教授,在過去許多年中,加多姆斯基教授一直在進行著黃金納米粒子的實驗研究。通過多年的研究,加多姆斯基教授發現,一個物體只要覆蓋上一種由黃金膠體粒子製造的「特殊外衣」,就可以從肉眼前消失,也就是達到了隱形的效果。

加多姆斯基教授發明的「隱身衣」利用了光的特性和物體的光反射原理。加多姆斯基教授說:「現在,我們只能使靜止的物體隱形,因為物體移動時,光的輻射頻率會發生改變,所以我們目前無法使移動的物體保持隱形。然而,我相信科學家不久就會製造出類似哈利·波特魔法斗篷之類的移動隱身衣。」

事實上,加多姆斯基教授不是第一個在「人造隱形」領域取得成功的科學家。2005年3月,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兩位科學家阿魯和英奎特曾宣布他們發明了使物體「隱形」的理論方法。研究使用的是等離子體激光。

俄羅斯科學家的發明與美國科學家設計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基於銳減散射光的概念。人類能看到物體是因為光射到物體上後,物體又反射了光。只要中斷這個過程,人就看不到物體。

加多姆斯基教授的「隱身衣」發明已經申請了科學專利。研究人員相信,像飛機和太空船這樣的大型物體,只要塗上了這種特殊物質,將能夠從雷達屏幕前「消失贊同
718| 評論(1)

G. 發明家貝爾的故事誰有

電話發明家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1847年生於蘇格蘭愛丁堡市。雖然他只在學校念過幾年書,但是通過家庭的熏陶和自學卻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貝爾對語音復制感興趣是很自然的,因為他父親是語言生理、語言矯正和聾啞教學方面的專家。
貝爾獲得專利權不久就在費拉德爾菲亞市百年紀念展覽館展出了他的電話。他的發明引起了觀眾的極大興趣,並且獲了獎。但是東方聯合電報公司花十萬美元獲得了該項發明權,拒不購買貝爾的電話。因此貝爾及其同事一起於1877年7月成立了一家公司,即今日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祖先。電話在金融上一舉獲得巨大的成功,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企業公司。
1879年貝爾和妻子佔有該電話公司股份的百分之十五左右,他們似乎不懂得公司究竟有多少紅利可賺,七個月之內就把手中的大多數股份出售完畢,每個股份的平均售價只有250美元左右。到9月份,每個股份的股票售價已漲至1千美元,而在當年3月份每個股份的股票售價是65美元!貝爾的妻子懇求他立即出售一空,因為她擔心股票價再不會這樣高了!1881年他們把手頭剩餘的股票不明智地售出三分之一,但是這些股票到1883年價值就高達1百萬美元左右。

H. 愛迪生和貝爾發明電話的故事

有一天,貝爾的助手托馬斯.沃森擺弄夾住了的蘆葦,而貝爾卻從導線上聽到了鄰室傳來的撥動的弦音。他記下了事實,從而導致進一步試驗。試驗過程中,貝爾遇到不少困難。

但他是個虛心好學的人,因而在向別人求教時,得到過一些著名科學家的指導與幫助,其中有著名的物理學家赫爾姆霍茨、約瑟夫.亨利、愛迪生等。

1876年3月10日,貝爾通過送話機喊道:「沃森先生,請過來!我有事找你!」

在實驗室里的沃森助手聽到召喚,像發瘋一樣,躍出實驗室,奔向貝爾喊話的寢室去。他一路大叫著:「我聽到了貝爾在叫我!我聽到了貝爾在叫我!」……

這樣,人類有了最初的電話,揭開了一頁嶄新的交往史。1877年,第一份用電話發出的新聞電訊稿被發送到波士頓《世界報》,標志著電話為公眾所採用。1878年,貝爾電話公司正式成立。

(8)貝爾發明小故事擴展閱讀

電話的發展歷史

電話機是美國人A. G. 貝爾於1876年發明的。他用兩根導線連接兩個結構完全相同、在電磁鐵上裝有振動膜片的送話器和受話器,首先實現兩端通話。但通話距離短、效率低。1878年出現了炭精送話器,使電話機送話器效率大大提高。受話器結構也有改進。

最早的電話機是磁石電話機,靠自備電池供電,用手搖發電機發送呼叫信號。1880年出現共電式電話機,改由共電交換機集中供電,省去手播發電機和干電池。1891年出現了旋轉撥號盤式自動電話機,它可以發出直流撥號脈沖,控制自動交換機動作,選擇被叫用戶,自動完成交換功能。

從而把電話通信推向一個新階段。到20世紀60年代末期出現了按鍵式全電子電話機。除脈沖發號方式外,又出現了雙音多頻(DTMF)發號方式。隨著程式控制交換機的發展,雙音頻按鍵電話機已逐步普及。電子電話機電路正在向集成化邁進,話機專用集成電路已廣泛用於話機電路各組成部分。

各種多功能電話機和特種用途電話機也應運而生。到90年代初,已有了將撥號、通話、振鈴三種功能集於一塊集成電路上的電話機。隨著話音識別技術的發展,直接用話音「撥號」的新型電話機也正在出現。

I. 從貝爾發明電話機的故事中你受到什麼啟發

沒有他們的忘我創造,恐怕我們今天通訊仍然有信函或者必須面對面來到跟前才能解決吧……

結果,他們都忘記自己沒時間拍拖,結婚,把善於發明創造的基因延續下來

閱讀全文

與貝爾發明小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