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李約瑟發明的

李約瑟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1-06-01 08:15:15

A. 李約瑟在<<中國科技史>>列舉的26項發明是什麼

造紙術、指南針、火葯、活字印刷術、中醫中葯、10進位值制、赤道坐標系、雕版印刷術、瓷器、絲綢、金屬冶鑄、深耕細作、鼓風機、帆車、船尾舵、馬挽具、人痘接種、被中香爐、記里鼓車、秋石
多的就不知道了,只湊了這幾個出來,將就吧,有不對的還請高手指正

B. 李約瑟的《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提到的26項發明有哪些拜託了各位 謝謝

英國著名科學技術史家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所列舉的26項中國古代重要發明包括: 1龍骨車; 2石碾和水力在石碾上的應用; 3水排; 4風車和簸揚機(旋轉風扇或揚谷機); 5活塞風箱; 6平放織機和提花機; 7繅絲、紡織和調絲機; 8獨輪車; 9加帆手推車; 10磨車; 11馬具胸帶和套包子; 12弓弩; 13風箏; 14竹蜻蜓和走馬燈; 15深鑽技術; 16鑄鐵的使用; 17游動常平懸吊器; 18弧形拱橋; 19鐵索吊橋; 20河渠閘門; 21造船和航運方面的無數發明; 22船尾的方向舵; 23火葯以及和它有關的一些技術; 24羅盤針; 25紙、印刷術活字印刷術 26瓷。

C. 李約瑟對古代中國科技作出這樣的評價:「在中國完成的發明...

【答案】C
【答案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材料中李約瑟對古代中國科技作出了積極肯定的評價,認為中國的四大發明改變了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結合所學可以判斷①②③說法正確符合題意和史實,④說法錯誤,造紙術直到唐代才通過阿拉伯人傳入西方,古希臘時期的智者學派不可能結出中國的造紙術,答案選C。
考點:中國古代的科技成就
點評:火葯、指南針、造紙術和活字印刷術是中國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學技術成就,並稱為四大發明,高考對其的考查一方面是集中在這些科技成就產生的年代以及發展歷程,另一方面是考查他們對西方近代世界所產生的巨大作用。

D. 李約瑟的《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提到的26項發明是哪些

中國古代科技發明燦若星辰,對中國和世界科技發展的貢獻巨大。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約瑟博士曾經列舉了中國傳入西方的26項技術,為什麼是26項呢,王渝生說,那是因為李約瑟用完了從A到Z排序的26個字母,所以是26項技術;美國學者坦普爾在《中國發明與發現的國度》一書中詳細描述了"中國領先於世界"、"西方受惠於中國"的中國古代100項技術發明。
王渝生說,在造紙術、指南針、火葯、活字印刷術四大發明,中醫中葯、10進位值制、赤道坐標系、雕版印刷術新四大發明之外,瓷器、絲綢、金屬冶鑄、深耕細作等影響世界科技發展的中國古代發明還可以列舉出許多,他們與四大發明、新四大發明具有同樣的意義。弘揚中國古代文明,通過研究歷史、科技史發掘更多的古代發明,意義在於以史為鑒,古為今用,服務現實,創造未來。
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系統,並仍然或曾經在日語和朝鮮語、越南語中使用。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擁有4500年以上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文字系統之一。其中,古埃及的聖書字、兩河流域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已經失傳,僅有中國的漢字沿用至今。
中國是世界早期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發明弓箭和陶器、出現農牧業、觀察天文、開創醫葯的地區之一。
夏朝發明了干支紀年,出現了十進位制。西周人用圭表測日影來確定季節;春秋時期確定了二十八宿;後期則產生了古四分歷。
中醫中葯、十進位值制、赤道坐標系、雕版印刷術、造紙術、活字印刷術、火葯、指南針、瓷器、絲綢、金屬冶鑄、深耕細作
中國是數學古國,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九章算術》、《數術九章》是古代數學名著。古代世界各國曾經有十、十二、二十、六十等多種進位制,現在統一使用十進位值制。王渝生說,中國是世界最早採用十進位制的國家,在世界數學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出土的殷商甲骨文中已經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和百、千、萬等字的合文來記數,最大的記數有二萬多,記錄了戰爭中殲敵、俘虜人數,以及牛羊頭數。後來發展成籌算和珠算的逢十進一的十進位值制,是對記數和計算的革命性發明,其沿用至今。

中國還是天文學古國,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記載太陽黑子、哈雷彗星、超新星等天象的國家,,中國古代天文計算採用的赤道坐標已經為現代天文學所採用,中國成為領先世界採用赤道坐標的國家。古代天文學家在進行天文計算時分別依照地球自轉的赤道平面和公轉的黃道平面確定坐標系,中國古代天文計算採用的是赤道坐標,以赤道二十八宿為准研究日、月、五星的運動,西方則按黃道坐標,有所謂黃道十二宮,這是兩種不同的坐標體系。中國現存的古代觀象儀器,像北京古觀象台攀龍附鳳的多種觀象儀,採取的都是赤道坐標。現代天文學研究證明,赤道坐標優於黃道坐標,現代天文學已經用赤道坐標系統替代黃道坐標系統。

中國古典詩歌
國風、楚辭、漢樂府、魏晉風骨、北朝民歌、南朝吳歌西曲、南朝宮體詩、唐詩、唐五代詞、宋詩、宋詞、元曲、明曲、明山歌、清詞、清詩
中國古典散文
先秦散文、漢賦、六朝駢文、唐宋古文、明清小品
中國古典小說
先秦神話、六朝志怪、唐傳奇、宋話本、明清小說
中國古典戲劇
漢代百戲、元代雜劇
其他主要的文學體裁
唐宋隨筆、明清戲曲、明清對聯等等。
中國古典哲學
中國古典哲學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陰陽家、縱橫家、農家、兵家、名家、雜家、禪宗、密宗、凈土宗、天台宗、華嚴宗、三論宗、唯識宗、律宗、理學、心學、道學、回教、媽祖崇拜等等。
中國古典音樂
中國古典音樂包括宮、商、角、征、羽、簫、笛、嗩吶、塤、笙、蘆笙、箏、古琴、揚琴、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鑼、鼓、板、梆子、二胡、板胡、革胡、馬頭琴等等。
中國古代游戲
角力:角抵、相撲、拔河、斗雞、鬥牛、鬥蟋蟀、斗鳥、
競技:擊壤、投壺、蹴鞠、擊鞠、步打、木射、鞦韆、毽子
鬥智:九連環、七巧板、圍棋、象棋、
猜射:射覆、藏鉤、謎語、酒令
賭博:骰子、六博、樗蒲、雙陸、五木、投瓊、彩戰、牌九、天九、麻將
紙牌:葉子戲、馬吊牌、默和牌

中國航海史是世界第一
鄭和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 彭亨、真蠟、古里、暹羅、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達非洲東岸,紅海、麥加,並有可能到過澳大利亞。這些記載都代表了中國的航海探險的高峰,比西方探險家達伽馬哥倫布等人早80幾年。當時明朝在航海技術,船隊規模、航程之遠、持續時間、涉及領域等均領先於同一時期的西方。
鄭和時代的中國,則是真正承擔了一個文明大國的責任:強大卻不稱霸,播仁愛於友邦,宣昭頒賞,厚往薄來。沒有像西方的航海那樣承載了侵略和殖民的任務。
中國的發明還遠不止以上所說:
人痘接種———現代免疫學
北宋丞相王旦的長子死於天花,王丞相不希望別人再染上這種病,就從全國各地請來名醫、術士,試圖發現某種治療和預防的方法。一位從峨眉山來的道姑獻出一張處方:將一種毒性減弱了的人痘痘苗,通過鼻腔黏膜為健康人「接種」,從而使人獲得對天花的免疫能力。
「公元10世紀,種痘技術起源於中國,16世紀,人痘接種普及,18世紀末,歐洲將此技術用於種牛痘和其後的現代免疫學中。今天,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正在合力研製SARS病毒的疫苗,打的也是現代免疫學中的一場硬仗!」
被中香爐———現代平衡環
一個銅制的容器,里頭放入火炭,置於被中,就成了中國古代用於冬天取暖、薰香的「被中香爐」。奇處就在這銅制容器上:不論香爐在被子里怎麼翻滾,香爐四周的環形支架都能保證香爐呈水平放置,絲毫不用擔心火炭會傾覆。何其妙哉!
「你看,這不就是現在航空、航海中廣泛應用的萬向支架嗎?現代航船上的指南針、飛機上的導航儀,在顛簸中能保持平衡,靠的就是中國古人取暖的一個『小玩意兒』!」
記里鼓車———現代Taxi
漢代有種馬車,車上站有木人,手中握有鼓棰。馬車每駛至一定里數,木人就會揮動鼓棰,敲響前方的小鼓,古代稱之為記里鼓車。其實,它的工作原理很簡單:木人手上有線連著一個齒輪,齒輪又連著另一個齒輪,形成一套減速齒輪組,最後連著車輪。車輛啟動,車輪就帶動齒輪組,齒輪組帶動木人,木人則敲起鑼鼓。
「這下你知道了吧?現在滿大街跑的Taxi,它的計程方式和記里鼓車沒有本質區別。」
秋石———現代性激素
這是一種外形頗似秋天白霜的晶體。
公元前2世紀,西漢淮南王劉安在《淮南子》中首先使用「秋石」一詞,來指稱從人的尿液中提取出來的性激素。公元11世紀,張聲道在《經驗方》中又確切記載了秋石的製法。
「今天,從人的尿液中提取性激素已經成為一種常規方法。在歐洲,直到上世紀20年代才發現尿液中有性激素。」
國外版「中國發明」
「其實,絲綢、瓷器、金屬冶煉、農業技術上的精耕細作,哪樣不是響當當的中國發明啊!」英國著名科學史家李約瑟(1900 -1995 )的《中國科學技術史》「書中一一列舉了中國向西方世界傳播的26項技術,除傳統的四大發明之外,還有鼓風機、帆車、船尾舵、馬挽具等
《中國科學技術史》全書共七卷(原版分為二十分冊出版),李約瑟第一次以令人信服的史料和證據,全面而又系統地闡明了四千年來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歷史,展示了中國在古代和中世紀科技方面的成就及其對世界文明所做的貢獻。
第一卷,主要評介中國文獻、地理、歷史、交通、中西科技交流,包括全書規劃等;
第二卷,評介影響中國主流文化的四大家,即儒、道、墨、法,中國科學基本思想,偽科學和懷疑論傳統,中西方的社會法則與自然法則;
第三卷,研究中國數學、天文學、氣象學、地理學、地圖學、地質學、地震學、礦物學;
第四卷,研究中國的物理學、機械工程、土木工程、水利技術;
第五卷,研究中國的早期化學、煉金、制葯所用器具和理論根據、內丹、造紙、印刷、采礦、冶金、陶瓷、火葯、火器、鹽業;
第六卷,研究中國的植物學、動物學、生物技術如營養、發酵、農業、醫葯、醫療、解剖、胚胎、針炙、麻醉;
第七卷,中國的社會與經濟。

http://form.nlc.gov.cn/sino/show.php?id=8

具體是那26項,抱歉!沒能找到!但這些也足以說明我國的歷史是多麼的輝煌燦爛!!

E. 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所提到的26項發明是什麼

中國古代科技發明燦若星辰,對中國和世界科技發展的貢獻巨大。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約瑟博士曾經列舉了中國傳入西方的26項技術,為什麼是26項呢,王渝生說,那是因為李約瑟用完了從A到Z排序的26個字母,所以是26項技術;美國學者坦普爾在《中國發明與發現的國度》一書中詳細描述了"中國領先於世界"、"西方受惠於中國"的中國古代100項技術發明。
王渝生說,在造紙術、指南針、火葯、活字印刷術四大發明,中醫中葯、10進位值制、赤道坐標系、雕版印刷術新四大發明之外,瓷器、絲綢、金屬冶鑄、深耕細作等影響世界科技發展的中國古代發明還可以列舉出許多,他們與四大發明、新四大發明具有同樣的意義。弘揚中國古代文明,通過研究歷史、科技史發掘更多的古代發明,意義在於以史為鑒,古為今用,服務現實,創造未來。
http://www.ztjkj.com/13-qktext.asp?NewsID=202&BigClassID=24&SmallClassID=24&SpecialID=26

F. 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列舉的26項發明是什麼

1龍骨車;
2石碾和水力在石碾上的應用;
3水排;
4風車和簸揚機(旋轉風扇或揚谷機);
5活塞風箱;
6平放織機和提花機;
7繅絲、紡織和調絲機;
8獨輪車;
9加帆手推車;
10磨車;
11馬具胸帶和套包子;
12弓弩;
13風箏;
14竹蜻蜓和走馬燈;
15深鑽技術;
16鑄鐵的使用;
17游動常平懸吊器;
18弧形拱橋;
19鐵索吊橋;
20河渠閘門;
21造船和航運方面的無數發明;
22船尾的方向舵;
23火葯以及和它有關的一些技術;
24羅盤針;
25紙、印刷術活字印刷術;
26瓷。

G. 李約瑟的《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所提到的26項發明是哪些

英國著名科學技術史家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所列舉的26項中國古代重要發明包括: 1龍骨車;2石碾和水力在石碾上的應用;3水排;4風車和簸揚機(旋轉風扇或揚谷機);5活塞風箱; 6平放織機和提花機;7繅絲、紡織和調絲機; 8獨輪車;9加帆手推車;10磨車; 11馬具胸帶和套包子;12弓弩;13風箏; 14竹蜻蜓和走馬燈;15深鑽技術;16鑄鐵的使用;17游動常平懸吊器;18弧形拱橋;19鐵索吊橋; 20河渠閘門;21造船和航運方面的無數發明; 22船尾的方向舵; 23火葯以及和它有關的一些技術;24羅盤針; 25紙、印刷術活字印刷術和26瓷等。

H. 關於古代四大發明被李約瑟成為是中國史上的科學里程碑是哪位

11世紀,我國同時出現了兩個著名人物:一個是被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列寧推崇為「中國的改革家」的王安石,另一個是被英國著名科學家李約瑟譽為「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沈括。 沈括於1031年出生在浙江錢塘(今杭州)的一個官吏家庭。自幼隨做官的父親到過四川、福建、河南、江蘇等地,走南闖北,廣見博聞。他不僅喜愛讀書,而且注重實踐,善於思考。 有一年4月里,沈括到深山裡去遊玩,看到桃花開得正盛,可是山下的桃花早已凋謝了。他聯想到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寫的兩句詩:「人間四月芳非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此詩句正好應了他眼前看到的景色,暗自佩服白居易詩句貼切。他轉而又想,深山裡的桃花為什麼開得比較晚呢?他邊走邊想,終於弄明白了,地勢、氣溫與開花的時間有關系。山裡地勢較高,氣溫就較低,植物開花就比較遲。於是,他得出了科學的結論:「此地氣之不同也!」 有一次,沈括到河北去,沿著太行山向北走,看到山邊的石壁里嵌著許多貝殼和鵝卵石,就像一根很長的帶子。他一開始很是奇怪,這高高的太行山怎麼會有貝殼和鵝卵石呢?後來他想到滄海桑田的說法,又經過一番調查研究,終於得出結論。這里在遠古時代曾經是海灘,而太行山東面的華北平原,就是河水夾帶泥沙在海口沉積而成的。他還聯想到陝北的黃土高原,被雨水沖刷以後,留下一個又一個的黃土包,而被沖到大海里的泥沙,日積月累,逐漸高出海面,便成了陸地。沈括的這些論斷是比較科學的,在西歐,直到18世紀末期,英國人郝登才說到流水的浸蝕與搬運作用,這比沈括晚了大約700年。 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而沈括經過自己的實踐,對它又有重新的發現。他用磁石去磨針尖,針尖就指向南方。可是他發現針尖並不完全指向南方,常常略微偏東。他沒有放過這微小的偏向,把它記載了下來。而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地磁偏角記錄。我們現在知道,地球的磁極和南北極相離不遠,但是並不重合,因而形成地磁偏角。西方傳說哥倫布於1492年發現地磁偏角,比沈括的發現晚了400多年。 1064年,常州地區發生了一次流星下墜的現象。當時沈括剛剛結束十年含窗之苦,中了進士,出任揚州司理參軍。他趕到隕石墜落的地方,仔細了解,認真察看,並把它十分形象地記錄下來: 「治平元年,常州日落的時候,忽聞天上大聲像雷一般響,一顆幾乎和月亮相似的大星,在天空的東南面出現。一會兒又震動了一聲,卻移到西南方向去了。然後又震了一聲,墜落在宜興縣民許氏花園內,遠近的人都望見,火光赫然照天,許家園子的籬笆都被燒壞了。等到火焰熄滅後,看到地面有個杯子大小的洞入地很深,往下望時星就在裡面,火光熒熒,許久才逐漸暗淡,但還是熱得不可接近。又隔了許久,才把地洞掘開,在深三尺多的地方,得到一塊圓石,這時還熱得很,大小和拳頭差不多,一頭略微尖銳,顏色似鐵,重也像鐵一般。」 這段文字成文我國天文學史上一個傑出的科學記錄。 沈括在晚年,把他一生中的所見所聞以及他的科學實踐和見解,都寫進里《夢溪筆談》。這是一部內容極為豐富的綜合性學術著作,全書現傳26卷17目,計有故事、辯證、樂律、象數、人事、官政、權智、藝文、書畫、極易、器用、神奇、異事、謬誤、譏謔、雜志、葯議。加上《補筆談》3卷,《續筆談》1卷,共有條文609條。其中屬於科學技術的條文有255條,涉及天文、地學、生物、數學、物理、化學、農學、醫葯學和工程技術等各個領域,被李約瑟稱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

I. 為什麼李約瑟說中國最偉大的發明是「四大發明」我們就跟著說,我們自己的觀點有嗎

[編輯本段]簡介
四大發明在人類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是中國成為文明古國的標志之一。古代,我國的科學技術在許多方面曾經居於世界前列,但過去的光輝歷史不等於現在的榮耀。5世紀後的千餘年裡,歐洲處在封建社會之中。在這個漫長的時期里,我國的科學技術一直在向前發展,而歐洲的科學技術卻停滯不前。到了十五、六世紀,由於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資本主義制度的逐步形成,歐洲的近代自然科學得以誕生,卻突飛猛進,超越中國,領先於世界。從此,中國的科學發展基本上就一直落後與西方國家。以至於最後,西方列強利用中國發明的指南針,火葯,直接打到了中國。在清朝,強迫中國割地賠款,使中國成為了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
中國人都知四大發明,因此而津津樂道。但是,千百年已經過去,國人是否還有其他什麼值得誇耀的大發明呢?與此同時,在世界各地,改變人類歷史的大發明卻層出不窮,不計其數。例如:蒸汽機,電力,電燈,電腦,汽車, 飛機,互聯網,等等。尤其是美國人和歐洲人改變世界的大發明真是數不勝數,大家是否看到他們因為自己國家的大發明而沾沾自喜,樂此不疲得到處宣揚呢?他們的大發明是不是也是同樣的屈指可數,就這四個呢?了解自己國家過去的光輝歷史,固然重要,但是死抱著過去,就會導致裹足不前,故步自封,自我麻痹。中國人的大發明不應該只有這四個,應該隨著歷史發展,不斷增加才對。所以四大發明的正確稱呼應該是四大古發明。
[編輯本段]指南針
指南針是用以判別方位的一種簡單儀器。前身是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針(俗稱吸鐵石)。磁針在地磁場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
指南針的發明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由於生產勞動,人們接觸了磁鐵礦,開始了對磁性質的了解。人們首先發現了磁石引鐵的性質。後來又發現了磁石的指向性。經過多方的實驗和研究,終於發明了可以實用的指南針。
指南針輾轉傳入歐洲後在航海大發現中發揮出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科學史家清楚,最早解答「指南針為何能夠指南」問題的並不是中國人,而是英國科學家吉爾伯特。那麼,中國發明指南針後對指南針理論作過什麼樣的探討?吉爾伯特的理論是否及時傳到了中國?明末清初的「西學東漸」,又對我國指南針理論的發展有過哪些影響?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系教授關增建從2003年起開始著手研究這些基本上還是空白的問題。
「中國最早的指南針理論,是建立在陰陽五行學說基礎上的『感應說』。」關增建介紹,11世紀中葉時我國大科學家沈括還對指南針感到匪夷所思,他的《夢溪筆談》介紹了指南針的人工磁化方法、磁偏角的發現和指南針的架設方法,但對指南針為什麼會指南卻沒有一點概念——「磁石之指南……莫可原其理!」隨後,文人學者們從陰陽五行學說出發,結合當時人們對大地形狀的認識,提出各種指南針理論。例如,最晚成書於宋代的《管氏地理指蒙》,首先提出如下邏輯:
「磁針是鐵打磨成的,鐵屬金,按五行生剋說,金生水,而北方屬水,因此北方之水是金之子。鐵產生於磁石,磁石是受陽氣的孕育而產生的,陽氣屬火,位於南方,因此南方相當於磁針之母。這樣,磁針既要眷顧母親,又要留戀子女,自然就要指向南北方向。」
關增建表示,從近代物理學的觀點來看,「蒙氏理論」完全異想天開,但從事物的屬性出發解釋其行為,在東西方科學史上都是常用的做法。我國古代陰陽學說昌盛,用陰陽學說闡釋指南針指南及「常微偏東」的原理,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特別是,該理論認為磁石不同端面有不同屬性,它們決定磁針的指向,這種說法很容易啟發人們發現磁石的兩極,並進一步聯想到磁極與磁針指向之間的關系,從而為正確認識這一問題找到可能的途徑。
南宋人的指南針原理,仍認為「指南針之所指,即陽氣之所在」,只是圍繞磁偏角現象,立論依據更多轉向地理方位的坐標系統——中國古人認為地是平的、大小有限,這樣地表面必然有個中心,過該中心的那條子午線就是唯一的南北方向。南宋人曾三異等認為,一旦測量地點不在這條南北線上,指南針所指向自然「少偏」。到明代,有人假託南唐人著作指出,指南正針由大地方位系統決定,而偏角則由天體方位劃分系統所決定。關增建認為,這種說法「體現了傳統指南針理論在陰陽感應學說和磁偏角的存在這一矛盾面前所表現出來的窘迫」。
明萬曆年間(公元1573~1620年),傳教士來華,帶來西方的指南針理論、地球學說以及相關科技知識。受其影響,中國學者開始從新的視角探討指南針理論問題,在此過程中,陰陽五行的作用不斷淡化,力學角度的分析不斷增加,但吉爾伯特1600年提出的科學理論連西方學界都沒統一,更談不上入主東土。傳教士中,1658年抵華的比利時耶穌會士南懷仁的指南針理論最系統,但他認為決定磁針指向的是地球的地理南北兩極本身,理論仍然局限在古代科學的范圍,而不像吉爾伯特認識到地球本身存在一個磁體。南懷仁理論在中國影響深遠,直到19世紀中葉,我國仍有學者用它解釋指南針問題。而此時,清末來華的傳教士已開始著手把西方近代磁學知識介紹給中國了。
先秦時代我們的先人已經積累了許多這方面的認識,在探尋鐵礦時常會遇到磁鐵礦,即磁石(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鐵)。這些發現很早就被記載下來了。《管子》的數篇中最早記載了這些發現:「山上有磁石者,其下有金銅。」其他古籍如《山海經》中也有類似的記載。磁石的吸鐵特性很早就被人發現,《呂氏春秋》九卷精通篇就有:「慈招鐵,或引之也。」那時的人稱「磁」為「慈」他們把磁石吸引鐵看作慈母對子女的吸引。並認為:「石是鐵的母親,但石有慈和不慈兩種,慈愛的石頭能吸引他的子女,不慈的石頭就不能吸引了。」據說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在咸陽附近修阿房宮,宮中有一座門是用磁石做成,如果有人身穿盔甲,暗藏兵器,入宮行刺,就會被磁石門吸住。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古代勞動人民很早就掌握了磁學知識。
漢朝以前人們把磁石寫做「慈石」,是慈愛石頭的意思。
既然磁石能吸引鐵,那麼是否還可以吸引其他金屬呢?我們的先民做了許多嘗試,發現磁石不僅不能吸引金、銀、銅等金屬,也不能吸引磚瓦之類的物品。西漢的時候人們已經認識到磁石只能吸引鐵,而不能吸引其他物品。
當把兩塊磁鐵放在一起相互靠近時,有時候互相吸引,有時候相互排斥。現在人們都知道磁體有兩個極,一個稱N極,一個稱S極。同性極相互排斥,異性極相互吸引。那時的人們並不知道這個道理,但對這個現象還是能夠察覺到的。
到了西漢,有一個名叫欒大的方士,他利用磁石的這個性質做了兩個棋子般的東西,通過調整兩個棋子極性的相互位置,有時兩個棋子相互吸引,有時相互排斥。欒大稱其為「斗棋」。他把這個新奇的玩意獻給漢武帝,並當場演示。漢武帝驚奇不已,龍心大悅,竟封欒大為「五利將軍」。欒大利用磁石的性質,製作了新奇的玩意蒙騙了漢武帝。
地球也是一個大磁體,它的兩個極分別在接近地理南極和地理北極的地方。因此地球表面的磁體,可以自由轉動時,就會因磁體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性質指示南北。這個道理古人不夠明白,但這類現象他們很清楚。
指南針的始祖大約出現在戰國時期。它是用天然磁石製成的。樣子象一把湯勺,圓底,可以放在平滑的「地盤」上並保持平衡,且可以自由旋轉。當它靜止的時候,勺柄就會指向南方。古人稱它為「司南」,當時的著作《韓非子》中就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端朝夕」就是正四方、定方位的意思。《鬼穀子》中記載了司南的應用,鄭國人采玉時就帶了司南以確保不迷失方向。
春秋時代,人們已經能夠將硬度5度至7度的軟玉和硬玉琢磨成各種形狀的器具,因此也能將硬度只有5.5度至6.5度的天然磁石製成司南。東漢時的王充在他的著作《論衡》中對司南的形狀和用法做了明確的記錄。司南是用整塊天然磁石經過琢磨製成勺型,勺柄指南極,並使整個勺的重心恰好落到勺底的正中,勺置於光滑的地盤之中,地盤外方內圓,四周刻有干支四維,合成二十四向。這樣的設計是古人認真觀察了許多自然界有關磁的現象,積累了大量的知識和經驗,經過長期的研究才完成的。司南的出現是人們對磁體指極性認識的實際應用。 但司南也有許多缺陷,天然磁體不易找到,在加工時容易因打擊、受熱而失磁。所以司南的磁性比較弱,而且它與地盤接觸處要非常光滑,否則會因轉動摩擦阻力過大,而難於旋轉,無法達到預期的指南效果。而且司南有一定的體積和重量,攜帶很不方便,這可能是司南長期未得到廣泛應用的主要原因。
司南由青銅盤和天然磁體製成的磁勺組成,青銅盤上刻有二十四向,置磁勺於盤中心圓面上,靜止時,勺尾指向為南。
指南針是磁鐵做成的。磁鐵能吸鐵,通常稱為「吸鐵石」,古代稱為「慈石」因為它一碰到鐵就吸住,好一個慈祥的母親吸引自己的孩子一樣。後來,人們才稱它為「磁石」。
每塊磁鐵兩頭都有不同的磁極,一頭叫S極,另一頭叫N極。我們居住的地球,也是一塊天然的大磁體,在南北兩頭也有不同的磁極,靠近地球北極的是S極,靠近地球南極的是N極。我們知道,同性磁極相斥,異性磁極相吸引,所以,不管在地球表面的什麼地方,拿一根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針,它的N極總是指向北方,S極總是指向南方。

閱讀全文

與李約瑟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