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從保險的歷史看,最早發明風險分散這一保險基本原理的國家是
從保險的歷史看,最早發明風險分散這一保險基本原理的國家是:中國。專
❷ 從保險歷史看,最早運用風險分散這一保險基礎的原理的國家是。
6. 從保險的歷史看,最早發明風險分散這一保險基本原理的國家是() [單選題] *
正確答案為: 中國
❸ 最早發明風險分散這一保險基本原理的國家是哪個國家
中國是最早發明風險分散這一保險基本原理的國家,遠在公元前三四千年,中國商人即將風險分散原理運用在貨物運輸中,倉儲制度是我國古代原始保險的一個重要標志。
❹ 最早發現風險分散這一保險基本原理的國家是什麼
中國.中國是最早發明風險分散這一保險基本原理的國家,公元前三四千年,中國商人即將風險分散原理運用在貨物運輸中.倉儲制度是我國古代原始保險的一個重要標志。然而保險卻不是在中國起源的遠在公元前2000年,航行在地中海的商人在遇海難時,為避免船隻和貨物同歸於盡,便往往拋棄一部分貨物,損失由各方分攤,形成「一人為大家,大家為一人」的共同海損分攤原則,成為海上保險的萌芽。希望以上答案對你有 幫助.
❺ 從保險的歷史看,最早發明風險分散這一保險基本原理的國家是
從保險的歷史看,最早發明風險分散這一保險基本原理的國家是:中國。
❻ 如何進行風險分散呢
以港珠澳大橋建設為例,這座打破世界海上橋梁工程極限的大橋,造價1269億,歷時8年建成,建造過程中多項技術應用都是世界首例,客觀上面臨著很大的工程建設風險。
國內6家大型保險公司參與了港珠澳大橋的共同保險,保險金額高達人民幣278億元,同時項目還確定了瑞士再保險公司、蘇黎世保險有限公司作為聯合首席再保險公司,共同分擔項目風險。
在整個港珠澳大橋施工過程中,項目累計保險賠付金額高達數億元。這些賠償損失,分別由6家國內保險公司與2家國外保險公司,通過共同保險與再保險機制共同分擔,有效的實現了各保險人主體間的風險轉移與分散。
此外,再以近年來我國工程保險市場快速發展的工程保證保險為例,各地在政策試點文件中普遍要求保險機構採用保險聯合體(共同保險)的形式進行業務承保,其目的即為提高保險機構在開展工程保證保險業務時的風險管理能力,有效分散全新工程險種的市場業務承保風險。
近年來,建設工程領域各項新技術、新材料、新管理模式的快速發展應用,令國內保險機構在開展工程保險業務中,日益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業務經營風險。而實踐證明,保險機構通過運用共同保險與再保險機制,能夠有效分散、轉移相應責任風險,提高業務經營的安全性。因此,進一步深入探索工程保險中的共同保險與再保險機制,應成為未來我國工程保險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❼ 從歷史看,最早發明風險分散這一保險基本原理的國家是
中國是最早發明風險分散這一保險基本原理的國家,遠在公元前三四千年,中國商人即將風險分散原理運用在貨物運輸中,倉儲制度是我國古代原始保險的一個重要標志。
❽ 急!!!關於風險分散
是的。所有風險分散相加等於1。如果有N種風險狀態,那麼這N種相加等於1。
❾ 中國人壽模擬試題
中國人壽模擬試題2012年版本的,但是篇幅太大,先發幾項給您吧。祝您好運!
一、單選題
1. P2根據風險因素的性質不同,通常可將其分為( )
A.有形風險因素和無形風險因素 B.道德風險因素和心理風險因素 C.財產風險因素和人身風險因素 D.靜態風險因素和動態風險因素
2. P14在風險管理方法中,高層建築安裝自動噴淋設備屬於( )
A.預防 B.抑制 C.避免 D.轉移
3. P46根據保險法規定,投保人與保險人約定保險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稱為( )
A.保險合同 B.保險價值 C.保險關系 D.保險協議
4. P27保險和儲蓄兩者屬於不同的經濟范疇,有著明顯的差異,其中儲蓄的受益期限是( )
A.本金返還期 B.本息返還期 C.利息返還期 D.保費返還期
5. P36最早發明風險分散這一保險基本原理的國家是( )
A.中國 B.英國 C.美國 D.日本
❿ 分散風險的案例
在美國,大多數投資於基金的投資者將投資海外的全球型或國際型基金包括在自己投資組合中,使其成為自己資產配置的一部分。長期以來,這已成為投資者們進一步分散投資風險的傳統做法。十幾年前,美國和全球其他地區或國家的股票市場的走向很少是一致的。但是,世界經濟的不斷發展,使得各地區和各國家之間經濟發展的關聯性不斷加深,投資界開始有人認為世界范圍內不同股票市場的關聯度在逐漸加強從而降低了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分散投資的有效性。但其關聯程度還並沒有像一些業界人士所認為的那麼緊密,因而仍然進一步為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分散投資從而進一步分散風險的有效性提供殷實的機會。
事實上,各個國家或地區對美國經濟命運的依賴程度是有很大差別的。比如,那些依靠對美國出口而發展經濟的國家或地區:墨西哥、新加坡和中國台灣地區就會更容易受到美國經濟健康程度的影響;而其他國家,如巴西、印度和俄國,他們的經濟出口面向更多的國家,而且擁有比較廣闊的國內市場。因此,受到美國經濟的影響就會相對較小。
對逐漸減緩的美國經濟發展,將如何影響世界其他股票市場的前景爭論不休。爭論的一方認為,由於美國經濟仍然是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因此,美國經濟的減緩將會株連和影響全球股票市場的走向。而爭論的另一方則認為,世界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在經濟高速發達的新興市場國家如中國、印度和巴西,不會由於美國經濟發展的減緩而停滯不前。他們認為這些為其提供原材料的高速發展的經濟體不會因美國經濟的衰退而隨之陷入困境。比如中國有相當規模的外幣儲蓄,可以在財力上支持自己持續的基礎設施的建設。而且,這種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發展不會由於美國對中國進口產品需求的減少而有所放慢。
雖然關於世界經濟發展的前景,是否會同美國經濟的發展前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爭論仍未有明確的答案,但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全球范圍內不同的股票市場的情況下並不一定有很高的相互關聯度。比如,美國和加拿大是兩個主要的貿易夥伴,這兩個國家的經濟關聯性是很高的。但是,他們的股票市場的關聯度在1988年到2007 年的近10年間卻僅有73%。美國股票市場同其他美國主要的貿易夥伴的股票市場的關聯度就更低。比如,同日本市場的關聯度只有35%;同英國股票的關聯度只有65%。這進一步說明,國家之間經濟發展上的緊密關聯性並不一定就意味著股票市場之間的走向完全同步。
投資者將自己組合中資產的一部分,配置於全球范圍內的投資仍然會從分散投資中獲利。以下圖表對美國股票市場和全球范圍內其他主要國家的股票市場在1988年到2007年這10年間的回報關聯性進行了清晰的比較。關聯度為100%的意味著一個國家的股票市場同美國的股票市場完全是同步而行。而相反,如果關聯度是0%的話,就意味著這一國家的股市同美國的股市沒有任何關聯度。
可以看出,同美國市場的走向關聯度最高的是加拿大,但也只有73%。而同中國內地A股市場關系較為密切的香港股票市場同美國股票市場在這10年間的關聯度只有51%。這就進一步說明,通過QDII產品將資產的一部分投資於海外市場仍然能夠提供有效的風險分散。